第七百二十七章稱王前的忙碌
關燈
小
中
大
隨著張揚即將稱王的消息傳揚開來,整個晉陽城都熱鬧了起來。晉陽城中的世家大族翹首相盼,百姓也跟著喜氣洋洋,大有趕超過年的架勢。
往常的年關其實都過得平平淡淡,畢竟亂世之中,能保住命就不錯,心得多大才會樂樂呵呵的去過什麽節日?再加上如今的人們能吃飽就算生活和美,哪有多餘的錢財去過年?
但是今年卻不同,糧草雖然豐收,不過都支援了涼州,但是官府卻沒有強征,也沒有白要,都按合適的價格給了足夠的銀錢,每家每戶雖說還沒到能夠大魚大肉的地步,但卻也能割兩斤從草原運來的肥肉,沽二兩並州出產的濁酒,一家人好好品味一番。
這個時候傳出張揚即將稱王的消息,這可是一件地道的喜事,什麽是得民心,這便是最好的證明,雖然離得天下還有不小的距離,但這總算是一個極好的開頭不是?不然在這個年頭,普通百姓哪管你誰要稱王稱帝,跟他們又沒有半點關系。
不過這個熱鬧都是有限度的,百姓們受限於自家的生活水平,別說並州的百姓生活有多好,餓不死罷了,不過就這麽一點要求,其實並不容易達到。餓不死的百姓手中有點閑錢,買兩斤肉,沽二兩酒,呼朋喚友說上兩句晉王殿下的好話,這已經算是最大的支持,真要讓他們搞什麽游行或者請願,對不起,大中華的老百姓自古就沒這個傳統。
而世家大族、文武百官則受限於規則,別管是和世家關系不好的張揚,還是本身就是世家中一員的袁紹,但凡要搞這個一個儀式,大家也都不會弄得太過誇張。
如果是皇室子弟封王,按程序來說,首先是由皇帝下詔給近臣,比如丞相和三公,講清楚封王的理由,一般來說,這個理由基本都會很牽強,畢竟皇室子弟...除了那個尊貴的身份之外,能有什麽功勞?像秦王李世民那般的親王是少數,而且基本上在亂世才有他們用武的餘地。太平盛世...哪怕皇帝想浪費自己的口水,你也總得有讓人吹噓的功績不是?
而只要不是罪大惡極、惡名昭彰之輩,一般的大臣都不會進行勸諫,多少是皇帝的子侄,這個面子得給,至於說封還詔書,乃至當面勸諫的...這種人也能當官?哪怕強硬如田豐和魏征都幹不出這種事來,海瑞有點可能?但大部分情況來說,沒人會去駁皇帝的面子,這件事也完全和荒淫無道扯不上邊,你去強諫才是真的有病。
原因也簡單,這麽做不只會得罪皇帝,還會得罪一大票的皇親國戚,那可是一個馬蜂窩,捅一下紮你滿頭包還是小事,丟了小命可不值當。當然,如果你能到張揚或者曹操這種位置,這事倒也做得,只是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沒人會念你的好,百姓們不關心這個,大臣們理解不了,除了一個跋扈的名聲,你得不到任何的東西。
而一旦丞相和三公沒意見,聖旨便會抵達到宗正那,張揚麾下則是禮部,區別不大,職能略有區別,但十分相近。
然後就是準備王禮,也不費什麽事,把你的家譜列一列,然後選個良辰吉日,大家歡聚一堂,把聖旨一讀,該給的物件都給你,然後你領旨謝恩,大家皆大歡喜,這事就算完了。
自此之後,一個嶄新的王爵就此誕生,之後你該有的國相和下屬之類的,皇帝都會給你配齊,也沒你自己招攬的餘地。
從這一套可以看出,若是在太平時節,封王真的不是什麽大事,也不會有太多的人關註,和百姓更是沒有屁的關系,只不過治下百姓的賦稅由之前交給國家變成交給王爺,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影響。
根據漢高祖劉邦的白馬之約,也不會有什麽異姓王的出現,哪怕皇帝昏庸,滿朝的大臣也不可能同意,這也是為什麽王莽從安漢公一躍成為了皇帝,直接跳過了王爺這個步驟。其實稱王和稱帝已經沒多大區別了,完全沒必要多此一舉。
不過張揚這又有不同,王莽是從公爵跳到了皇帝,張揚則是準備從侯爵直接跳到王爵,所以他的稱王之禮要盛大的多,因為他不只只是董卓那般的輔政權臣,還是正兒八經的一鎮諸侯,與其說他這是封王之禮,倒不如說這是張揚在向天下人展示他的野心。
之前一直隔著一層窗戶紙,不管喜不喜歡張揚,他都沒有明確造反的意思,你能罵他是權臣,但不能說他是反賊,但這次稱王之後,罵上一句反賊就沒有任何的問題了。
當然,這件事是具有雙面性的,不喜歡他的、敵對的,自然要免不了罵上兩句亂臣賊子,但支持他的,則能明顯的感到振奮之意,工作也有了奔頭,畢竟那可是從龍之臣,能夠遺福後代的功勞,一個個嶄新的世家可能由此而崛起,誰能不動心?
所以不管張揚願不願意,他這個封王之禮都會無比的盛大。
不但要祭拜天地、祖宗,還會有很多的觀禮之人。皇帝一定會到場,但是主角卻不會是他,也不是太平盛世中那些高高在上的重臣。當然,王印等一眾東西還是會由皇帝賜下,但是基本上是走一個過場而已,這次的主角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張揚!
正統性毫無疑問,由皇帝劉辯親自下令,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問題,雖然這個皇帝本身就是張揚扶上去的,但誰也不能否認劉辯的身份,先帝劉宏的嫡長子,這個身份可是比許昌那位來得還要正統一些。畢竟那位是董卓扶上去的,關東諸侯還因為此事討伐過董卓。其實曹操再扶劉協就如同打自己的臉,如果他知道劉辯沒死的話,一定不會火急火燎的將劉協當個寶。
可惜的是,張揚是個壞胚,他一直等到曹操擁立劉協之後才亮出劉辯,這就如同一個響亮的耳光徑直扇在了曹操的臉上。無奈的是,曹操還只能把牙和著血吞下去,不然真要再拋棄劉協的話,那他就是又扇自己一個耳光,比張揚那記還要響亮。
而且張揚稱王的後果是一系列的,就拿曹操來說,張揚稱王了,你稱不稱?稱了,你也坐實了自己亂臣賊子的名號,不稱,以後你面對張揚的時候就矮了一頭。
最重要的是,你要憑借這來指責張揚的話,效果不是沒有,但卻不會太好,聊勝於無罷了。大漢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哪怕是普通百姓都能看出點東西來,再想糊弄大家可不是什麽簡單的事。
這段時間張揚很忙,封王的禮儀不需要他來操心,他也不懂,但封賞的事和涼州春耕的事卻不是等閑,各地需要的人力物力還是其次,草原的耕牛、駑馬卻一定得準備周全,否則很容易失去民心。答應弘農郡百姓的東西也一定要做到,否則這群本來就不怎麽樂意被遷徙來的百姓很可能會造反。
而這就導致每天來往於晉陽和各地的官道上的信使絡繹不絕,一封封公文堆在張揚的案幾上和一座小山沒什麽區別,這些都很急,他必須迅速的進行甄別和決斷。好在賈詡的兩個兒子已經到位,可以幫助他篩選出最為急切的信件,否則的話,哪怕把他劈成兩半都不一定夠用。
而且張揚雖然明令各郡太守不準趕回晉陽,參加王禮,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的聚集在了晉陽,來往的公文上也難免會夾帶一些私貨,無非是在告訴自家主公,您看我們如此勤勉,稱王了可不能忘記我們。
這話不能明說,所以一般都很隱晦,而張揚又是個不學無術的主,看起這種東西來無比的費勁。搞到最後,張揚都恨不得拿刀去砍了這些家夥,這麽忙碌的時節還添亂,故意的是不是?
並且隨著稱王的時日越來越近,沈萬三也將流程給報了上來,本來呢,張揚以為這東西隨便看看,點個頭就行了,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禮部竟然還要他事先演練。理由也冠冕堂皇,這麽莊嚴肅穆的時候,主公您要是出點亂子,鬧出笑話來,那樂子不是就大發了?
事實證明,這種擔心並不是毫無由來,旁的不說,只是那份祭拜天地、祖宗的悼文張揚就有很多字不認識,若是不做準備的話,還真有可能鬧出大笑話。
鎮守各地的將軍們同樣得到了消息,像高順、徐晃、岳飛這等大將還收斂一些,除了例行公事一般的恭喜之後,不會有任何出格的舉動。但像周倉和裴元紹這等粗魯的家夥則直接許多,傳來的公文除了恭喜之外,竟然還有人問張揚為何不直接稱帝...
不過他們的順序明顯有些沒有搞清楚,好歹等張揚稱王之後再來恭賀才符合程序嘛。
不過張揚可沒有任何喜悅的心思,這一番忙碌下來,張揚差不多每天都是焦頭爛額的狀態,連老婆孩子都沒空搭理了,好在他沒什麽龐大的後宮,自然也不會有人爭位,來給他添堵,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總的來說,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距離張揚成為晉王的日子也越來越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往常的年關其實都過得平平淡淡,畢竟亂世之中,能保住命就不錯,心得多大才會樂樂呵呵的去過什麽節日?再加上如今的人們能吃飽就算生活和美,哪有多餘的錢財去過年?
但是今年卻不同,糧草雖然豐收,不過都支援了涼州,但是官府卻沒有強征,也沒有白要,都按合適的價格給了足夠的銀錢,每家每戶雖說還沒到能夠大魚大肉的地步,但卻也能割兩斤從草原運來的肥肉,沽二兩並州出產的濁酒,一家人好好品味一番。
這個時候傳出張揚即將稱王的消息,這可是一件地道的喜事,什麽是得民心,這便是最好的證明,雖然離得天下還有不小的距離,但這總算是一個極好的開頭不是?不然在這個年頭,普通百姓哪管你誰要稱王稱帝,跟他們又沒有半點關系。
不過這個熱鬧都是有限度的,百姓們受限於自家的生活水平,別說並州的百姓生活有多好,餓不死罷了,不過就這麽一點要求,其實並不容易達到。餓不死的百姓手中有點閑錢,買兩斤肉,沽二兩酒,呼朋喚友說上兩句晉王殿下的好話,這已經算是最大的支持,真要讓他們搞什麽游行或者請願,對不起,大中華的老百姓自古就沒這個傳統。
而世家大族、文武百官則受限於規則,別管是和世家關系不好的張揚,還是本身就是世家中一員的袁紹,但凡要搞這個一個儀式,大家也都不會弄得太過誇張。
如果是皇室子弟封王,按程序來說,首先是由皇帝下詔給近臣,比如丞相和三公,講清楚封王的理由,一般來說,這個理由基本都會很牽強,畢竟皇室子弟...除了那個尊貴的身份之外,能有什麽功勞?像秦王李世民那般的親王是少數,而且基本上在亂世才有他們用武的餘地。太平盛世...哪怕皇帝想浪費自己的口水,你也總得有讓人吹噓的功績不是?
而只要不是罪大惡極、惡名昭彰之輩,一般的大臣都不會進行勸諫,多少是皇帝的子侄,這個面子得給,至於說封還詔書,乃至當面勸諫的...這種人也能當官?哪怕強硬如田豐和魏征都幹不出這種事來,海瑞有點可能?但大部分情況來說,沒人會去駁皇帝的面子,這件事也完全和荒淫無道扯不上邊,你去強諫才是真的有病。
原因也簡單,這麽做不只會得罪皇帝,還會得罪一大票的皇親國戚,那可是一個馬蜂窩,捅一下紮你滿頭包還是小事,丟了小命可不值當。當然,如果你能到張揚或者曹操這種位置,這事倒也做得,只是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沒人會念你的好,百姓們不關心這個,大臣們理解不了,除了一個跋扈的名聲,你得不到任何的東西。
而一旦丞相和三公沒意見,聖旨便會抵達到宗正那,張揚麾下則是禮部,區別不大,職能略有區別,但十分相近。
然後就是準備王禮,也不費什麽事,把你的家譜列一列,然後選個良辰吉日,大家歡聚一堂,把聖旨一讀,該給的物件都給你,然後你領旨謝恩,大家皆大歡喜,這事就算完了。
自此之後,一個嶄新的王爵就此誕生,之後你該有的國相和下屬之類的,皇帝都會給你配齊,也沒你自己招攬的餘地。
從這一套可以看出,若是在太平時節,封王真的不是什麽大事,也不會有太多的人關註,和百姓更是沒有屁的關系,只不過治下百姓的賦稅由之前交給國家變成交給王爺,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影響。
根據漢高祖劉邦的白馬之約,也不會有什麽異姓王的出現,哪怕皇帝昏庸,滿朝的大臣也不可能同意,這也是為什麽王莽從安漢公一躍成為了皇帝,直接跳過了王爺這個步驟。其實稱王和稱帝已經沒多大區別了,完全沒必要多此一舉。
不過張揚這又有不同,王莽是從公爵跳到了皇帝,張揚則是準備從侯爵直接跳到王爵,所以他的稱王之禮要盛大的多,因為他不只只是董卓那般的輔政權臣,還是正兒八經的一鎮諸侯,與其說他這是封王之禮,倒不如說這是張揚在向天下人展示他的野心。
之前一直隔著一層窗戶紙,不管喜不喜歡張揚,他都沒有明確造反的意思,你能罵他是權臣,但不能說他是反賊,但這次稱王之後,罵上一句反賊就沒有任何的問題了。
當然,這件事是具有雙面性的,不喜歡他的、敵對的,自然要免不了罵上兩句亂臣賊子,但支持他的,則能明顯的感到振奮之意,工作也有了奔頭,畢竟那可是從龍之臣,能夠遺福後代的功勞,一個個嶄新的世家可能由此而崛起,誰能不動心?
所以不管張揚願不願意,他這個封王之禮都會無比的盛大。
不但要祭拜天地、祖宗,還會有很多的觀禮之人。皇帝一定會到場,但是主角卻不會是他,也不是太平盛世中那些高高在上的重臣。當然,王印等一眾東西還是會由皇帝賜下,但是基本上是走一個過場而已,這次的主角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張揚!
正統性毫無疑問,由皇帝劉辯親自下令,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問題,雖然這個皇帝本身就是張揚扶上去的,但誰也不能否認劉辯的身份,先帝劉宏的嫡長子,這個身份可是比許昌那位來得還要正統一些。畢竟那位是董卓扶上去的,關東諸侯還因為此事討伐過董卓。其實曹操再扶劉協就如同打自己的臉,如果他知道劉辯沒死的話,一定不會火急火燎的將劉協當個寶。
可惜的是,張揚是個壞胚,他一直等到曹操擁立劉協之後才亮出劉辯,這就如同一個響亮的耳光徑直扇在了曹操的臉上。無奈的是,曹操還只能把牙和著血吞下去,不然真要再拋棄劉協的話,那他就是又扇自己一個耳光,比張揚那記還要響亮。
而且張揚稱王的後果是一系列的,就拿曹操來說,張揚稱王了,你稱不稱?稱了,你也坐實了自己亂臣賊子的名號,不稱,以後你面對張揚的時候就矮了一頭。
最重要的是,你要憑借這來指責張揚的話,效果不是沒有,但卻不會太好,聊勝於無罷了。大漢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哪怕是普通百姓都能看出點東西來,再想糊弄大家可不是什麽簡單的事。
這段時間張揚很忙,封王的禮儀不需要他來操心,他也不懂,但封賞的事和涼州春耕的事卻不是等閑,各地需要的人力物力還是其次,草原的耕牛、駑馬卻一定得準備周全,否則很容易失去民心。答應弘農郡百姓的東西也一定要做到,否則這群本來就不怎麽樂意被遷徙來的百姓很可能會造反。
而這就導致每天來往於晉陽和各地的官道上的信使絡繹不絕,一封封公文堆在張揚的案幾上和一座小山沒什麽區別,這些都很急,他必須迅速的進行甄別和決斷。好在賈詡的兩個兒子已經到位,可以幫助他篩選出最為急切的信件,否則的話,哪怕把他劈成兩半都不一定夠用。
而且張揚雖然明令各郡太守不準趕回晉陽,參加王禮,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的聚集在了晉陽,來往的公文上也難免會夾帶一些私貨,無非是在告訴自家主公,您看我們如此勤勉,稱王了可不能忘記我們。
這話不能明說,所以一般都很隱晦,而張揚又是個不學無術的主,看起這種東西來無比的費勁。搞到最後,張揚都恨不得拿刀去砍了這些家夥,這麽忙碌的時節還添亂,故意的是不是?
並且隨著稱王的時日越來越近,沈萬三也將流程給報了上來,本來呢,張揚以為這東西隨便看看,點個頭就行了,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禮部竟然還要他事先演練。理由也冠冕堂皇,這麽莊嚴肅穆的時候,主公您要是出點亂子,鬧出笑話來,那樂子不是就大發了?
事實證明,這種擔心並不是毫無由來,旁的不說,只是那份祭拜天地、祖宗的悼文張揚就有很多字不認識,若是不做準備的話,還真有可能鬧出大笑話。
鎮守各地的將軍們同樣得到了消息,像高順、徐晃、岳飛這等大將還收斂一些,除了例行公事一般的恭喜之後,不會有任何出格的舉動。但像周倉和裴元紹這等粗魯的家夥則直接許多,傳來的公文除了恭喜之外,竟然還有人問張揚為何不直接稱帝...
不過他們的順序明顯有些沒有搞清楚,好歹等張揚稱王之後再來恭賀才符合程序嘛。
不過張揚可沒有任何喜悅的心思,這一番忙碌下來,張揚差不多每天都是焦頭爛額的狀態,連老婆孩子都沒空搭理了,好在他沒什麽龐大的後宮,自然也不會有人爭位,來給他添堵,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總的來說,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距離張揚成為晉王的日子也越來越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