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誘惑
關燈
小
中
大
“你此刻不願說,那便罷了。”太子永湛拔刀之後身體虛弱,只道:“只勸你一句,與虎謀皮,可是危險得緊。”
“非是我不說與哥哥聽。”永嗔甕聲甕氣道:“只是需防隔墻有耳。哥哥還是歇息吧。”說著便轉身出了船艙,就見那少年——蔡澤延,正蹲在船尾清理被血浸染了的絹布。
這可是蔡老師傅的獨孫,如今竟在做這種奴仆之事。
永嗔深覺痛心,走過去,蹲下、身來,問道:“可讀過書?”
蔡澤延看他一眼,似乎知道他在擔心什麽,一板一眼道:“少主親自教我都讀書識字。他說我若去考學,必能考上秀才的。少主待我很好。”在永嗔追問之前,又道:“是我自己不想去考。”
“為何?”
蔡澤延不說話,抿緊了嘴唇,用力搓洗著手中絹布,一圈又一圈的血跡便在江水中暈染開去,又淡至無形。
永嗔嘆氣,又問道:“可還記得你爹娘?”
蔡澤延手上動作一頓,沈默了片刻,道:“記得。爹娘都死了。”又是不等永嗔問,便道:“我沒見過京都的親人。”
永嗔莫名生出點怒氣,卻讓蔡澤延下一句話給戳沒了那點怒氣。
“我沒見過京都的親人。”蔡澤延又重覆了一遍,用力搓洗著那仿佛永遠洗不幹凈的絹布,“我只日日夜夜惦念著他們。”
少年沒有淚,沒有哽咽,神色如常,嗓音也清晰。
“我帶你回京如何?”永嗔柔聲道:“你不想見你的姐姐嗎?”
蔡澤延一頓,問道:“我爺爺也去世了嗎?”他敏銳地察覺了永嗔只提到了姐姐。
原來這少年還不知道,在這世上,他唯一的親人只有一個姐姐了。
永嗔強笑道:“蔡老師傅年紀大了……”
蔡澤延道:“八十四歲。”
“什麽?”
“我爺爺才過世不久吧?”少年道,“所以少主才沒得到消息。”
“鶴草……你少主得到的消息,你都能知道嗎?”
“知道。”少年又說了一遍,“少主待我極好的。”
永嗔心涼了半截,也又問了一遍,“你不要去京都見你姐姐嗎?從未見過的。”
少年將那絹布從江水中提出來,兩條細胳膊較著勁要擰幹那濕了的絹布。
永嗔見他吃力,伸手去接,卻奪不過來。
少年拽著絹布用力一掙,自顧自擰著,口中道:“不敢勞煩爺。”擰出來的水淅淅瀝瀝落在船面上,濺濕了少年的紫面布鞋。
永嗔嘆道:“你這脾氣,倒是像極了你姐姐。”
少年神色一變,擰著那絹布直到它不再滴水,他忽然道:“我見過姐姐。”他又道:“我躲在佛寺裏,悄悄跟在進香的人群裏,只看了個背影。”
“她沒見到你?怎得不出來相認?”
“不能相認。”
少年這話出口的同時,永嗔也明白過來。
是了,不是不願相認,是不能相認。
蔡家已經有了一個蔡澤延,對於蔡家而言,這個給大夫煮酒、在江面上洗絹布的少年,才是真正的陌生人吧。
更何況,當初鶴草救了蔡澤延,顯然是因為自己兒子不幸喪命,舐犢之情旁移到了蔡澤延身上——若是蔡澤延要回蔡家,那鶴草會如何?再者,從眼前少年的話語中不難看出,他對鶴草是極為感激敬重甚至是親近的。也許在鶴草身邊做長大這近十年,連他自己也分不清,於他而言,究竟是血濃於水的蔡家更親,還是養恩大過天的鶴草更親些。
“若你肯跟我回京,”永嗔認真道:“我必有辦法使你姐弟相認。”
少年握著已經擰得半幹的絹布,低著頭沈默。
“在我的船上,倒挖起我的人來了。”鶴草不知在船尾聽了多少,至此才出聲,他看著蔡澤延,道:“你原是蔡家的孩子,認祖歸宗是天理人倫。我不攔你。”
蔡澤延一聲不吭,拎著絹布又往船頭去,踮腳晾在桅桿上。
永嗔默默望著他。
“讓他自己想想吧。”鶴草笑起來,“別看年紀不大,主意可正。”
“跟他姐姐一樣。”永嗔看向鶴草,意有所指道:“果真是一家人。”
鶴草冷笑,嘲諷道:“若沒有我,一家人也早已陰陽兩隔。”
永嗔無言以對。
“等船靠了岸,我還有一份大禮送你。”
永嗔心生警惕,笑道:“什麽大禮?”
鶴草不答,又道:“那個跟你們一起來的小子……”
“黃泥螺?”
“不是青幫原本送來的人。”
永嗔倒不如何驚訝,道:“我知道他不是。只摸不清到底是哪路人。”倒是趕在青幫的人之前,先找到了落水的他。
鶴草嗤笑一聲,“所以說你是燈下黑。”
“燈下黑?”
“他是裏面那位的人。”鶴草朝船艙裏面努努嘴。
太子哥哥!
永嗔心裏一片雪亮,是了,這樁“刺殺”前前後後之事太子哥哥都算準安排好了——最關鍵的逃出,又怎麽會遺漏呢?只怕太子哥哥唯一沒有料到的,便是他聯系到了鶴草,設了一出“逃出之後又遇刺,絕無生理”的戲。
鶴草看著永嗔沈思的模樣,他用食指撫摸著臉上的刀痕,咧嘴笑道:“怎麽?還不能下定決心麽?”
永嗔道:“我是早就下定決心的。”
“我看不像。”鶴草冷笑,“就前朝這起子人,為了我這個少主的位子,爭得你死我活。真下定了決心,要位子不要情誼的人是什麽樣子,我比你見得多。”
永嗔不語,想起在馬車裏,太子哥哥最後看著自己說的那句黃泥螺於自己嗓子有益,總不願意把太子哥哥安插此人到自己身邊的動機想得太壞。用心良苦,也未可知。
入夜,永嗔與太子永湛相對用過晚膳。船上飲食粗糙,蔬果都不新鮮,太子永湛傷後更是沒有胃口,只強撐著喝了半碗米粥。
永嗔看了一眼那剩下的半碗米粥,原是要勸太子哥哥多吃點,忽得又想起他那疏淡莫測的眼神來,那要出口的話便死在了喉嚨裏。
“張繼倫上疏說本年江南鄉試有不好的影響,”太子永湛斜靠在枕上,受傷的左臂靜靜搭在腰間,聲音比平素要低微些,“正考官副都禦使唐吉德也檢舉同考官知縣方德山。方名所推薦的士子中有文字不通者。”他說起這樁科場舞弊案,面上透出一分不悅來,這在太子永湛必然是心中生了極大的怒氣,“此前父皇已經命尚書董紳到揚州會同李福全及張繼倫調查、審理。董紳到揚州後,會審卻是一無所得——官官相護,至於如此。”
永嗔沈默聽著,倒了一盞溫水遞給他。
太子永湛忽然問道:“你如何看?”
永嗔笑道:“父皇讓李福全攙和在裏頭,那能查出什麽來?李家可是老五永澹的岳家,從前還想著讓他岳家做巡鹽禦史呢,被我擡出林如海來攪黃了。董紳素來是個琉璃珠子,八面玲瓏,絕不得罪人,不落一句瓷實話的。父皇前頭派這幾個人去聯合查案,就是沒想要認真追究。”
“那如今呢?”
“如今?哥哥既然來了,自然要好好審查的。”永嗔體會出景隆帝的苦心來,這擺明了的案件,偏要先延宕成積弊重案,再交給太子哥哥來辦,如此一來,方顯得出太子哥哥於文治上的功夫;想通了這一層,他竟一時不知心中究竟是何滋味。
“如何好好審查?”
“那便是……”永嗔下意識要答,忽然察覺太子哥哥對自己如此步步緊迫追問,不似平時性子,不禁疑惑地擡頭看了一眼。
卻見榻上,傷後未愈的太子哥哥正俯視著他,目光炯炯,倒似在期待他將要說出來的話一般,與虛弱的面色形成了鮮明對比。
永嗔大感鼓舞,不覺便接著說下去,“不知哥哥會怎樣審。若是我來,必先將董紳、李福全二人都免職,令張繼倫會同漕運總督趙夢李調查匯報。”他補充道:“漕運總督趙夢李與林如海私交不錯,而且不與五皇子一系的治水官吏同流合汙。既然這事兒是張繼倫揭發出來的,他必然是要拼盡全力徹查的;漕運總督趙夢李既然看不慣五皇子一系的做派,就算不全力查案,至少不會包庇縱容。等這二人審理奏報後,我估計底下考官所取士子行賄受賄的罪證也就查清楚了。”
太子永湛靜靜聽著,慢慢露出微笑來,又問道:“然後呢?”
“然後?”永嗔楞一下,“就結案了啊,該殺的殺,該革除功名的革除功名。”
太子永湛面上的微笑化為了無奈,循循善誘道:“這便完了麽?前面不肯盡心查案的人呢?董紳固然是為人如此,官場上走動不肯落人口是,不肯得罪人,卻也有他的好處,這且不提。你既然知道李福全不用心查案,甚至從中作梗,怎麽不再查他?固然因著同是五皇子一系,這李福全才回護考官,然而其中又豈會沒有賄賂之事?”
“這我也想到了,只是科場舞弊案,這又算是牽出來的案子了。”永嗔還要辯白。
太子永湛也不惱他,含笑道:“哦?那除了案子,你可還有別的想法?”見永嗔迷惑,便又道:“案子倒是查清楚了,然而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要如何善後?如何安撫士子之心?又該此後采取什麽舉動,使得這種舞弊大案不再發生?”
永嗔習慣了軍中行令,從未真正處理過民政吏治,一時沒想到後面黏黏糊糊這一堆事兒也在情理之中。他“嗐”了一聲,嘀咕道:“這些哥哥去做就是了。我——反正是不懂的。”
“你不是不懂。”太子永湛溫和道:“只是從前沒把心思放在這上頭。”
“我更喜歡往軍中效力。”
“不管是科舉,還是軍中,道理都是相通的。”太子永湛娓娓道:“你仔細想想,你帶兵之時,難道不要安撫軍士之心?有功勞者,難道不要論功行賞?官場亦如是。你從前與永澹岳家那個李主事,鬧到大朝堂上當面互指……”
永嗔以為太子哥哥接下去要指出他不妥之處,便低了頭,有幾分沮喪。
“那次就做得很好。”太子永湛出口的卻是誇獎,“調動禦史,使人假扮兵丁,又摸準了父皇的心思;這便如同行兵打仗一樣,也要算好什麽人去打什麽仗的。戰場上統籌全局的人,人稱將軍。官場上號令百官的人,便是皇帝。”
永嗔沈默聽著,最後這話實在驚心動魄,面上卻是一派冷靜,假作並未聽出太子哥哥的弦外之音,忽然打了個飽嗝,笑道:“方才吃撐了,倒是該走走。”便與太子哥哥話別,往甲板上吹風,直到江湧月小,夜風生寒,這才回到船艙,眼見太子哥哥已是合衣安臥,便松了口氣。
永嗔抱來棉被,輕手輕腳為太子哥哥蓋上,小心翼翼怕碰到傷處,見太子哥哥傷後虛弱、睡著之後更是面如金紙,站定看了片刻,又走到屏風旁吹熄了燭火,他行兵打仗時摔打慣了的,自己就席地而臥,卻是瞪著黑漆漆的屋子,想著太子哥哥這兩日說的話,毫無睡意。
天下至尊至貴的位子,就在唾手可得的位置,豈有人會不動心的?
拼著性命,也有五皇子等人要搏一搏。
不止一次的,他在父皇的強權面前敗下陣來,譬如他的婚姻。永嗔雖不曾起過與太子哥哥相爭的念頭,卻也並非沒有為那位子動心過。這一夜,永嗔忽然想,若不是這皇位早已許給了太子哥哥,他是否還能忍住不試一試。
次日,柳無華也從昏迷中醒來。前兩日永嗔無心看他,直到上了船大夫來治,才察覺柳無華腦袋後面起了老大的包。
一大早,永嗔就看到纏了半腦袋白絹布的柳無華扶著船舷一步一步挪過來。
永嗔冷眼看著,見他快到面前了,才譏諷一句,“江上風大浪大,柳公子小心跌下去餵了魚。”
“郡王爺對在下有誤會。”柳無華清冷道,雖然路上被永嗔拖著走,蹭破了臉上不少地方,卻掩不住一雙眸子裏的清高。
“是麽?”永嗔目光冰冷,上上下下打量著他,仿佛在看一件貨物。
柳無華挺直了脊背。
“外面可是柳卿?”太子永湛的聲音從船艙裏輕輕飄出,“進來吧。”
永嗔眼看著這廝趾高氣昂從自己眼前走過去,咬牙笑道:“柳公子,改日本王單獨請你喝茶。”
柳無華發出一聲透著不屑的冷笑,目視前方,面無表情道:“郡王爺擋路了。”
永嗔也不再多話,轉身大步離開。
永嗔與太子永湛等人在江上盤桓了將近半月,京都卻已是起了軒然大波。
密信傳到景隆帝手中,下面傳來消息,驛站起火,太子與勇郡王不知所蹤;景隆帝的暗線又報原太子與勇郡王跳河逃脫,換了青布罩馬車往梅花渡口,等青幫人接應,卻又說梅花渡口有人目擊,原來是前朝反、賊加借青幫之名,已經車中人射殺燒死。
一時之間,景隆帝及幾個機密大臣都失去了太子與勇郡王的下落,且不知人是死是活。
是夜,後宮就傳出消息,德妃久病纏身,於午時咳喘不止,藥石罔效,不等天明便一命嗚呼。
執掌後宮二十載,育有兩位成年皇子的德妃竟是這般靜悄悄的便沒了。
景隆帝動了雷霆之威,命姜將軍令五萬勤王大軍,趁夜鎖拿五皇子永澹、九皇子永氿,連同國舅田立義,一同高墻圈禁;卻是放過了十六皇子永沂。
這一下,把整個德妃一系打蒙了。
後宮裏,暗中都流傳著,說德妃不是久病纏身,而是當夜被鴆殺的。據說是景隆帝親自帶人直奔德妃寢宮,大太監捏著德妃的嘴就給灌進毒酒去了——眼看著德妃是活不成了,景隆帝還痛心疾首念了一句,“朕不是沒給過你機會。”
這傳聞有鼻子有眼,由不得人不信。
五皇子永澹卻是搜查出了有親筆簽名用印的起兵詔書。
景隆帝以“謀逆罪”治他,嚇得朝中眾人都以為這是要“虎毒食子”,誰知道景隆帝卻又念及皇太後年事已高——且在五臺山吃齋念佛見不得血腥,只將五皇子永澹、九皇子永氿並國舅田立義高墻圈禁,旨意有雲,若要再見天日,且等新君施恩。
果然太子永湛所料,分毫不差。
一夜一日之間,景隆帝親自下令殺了二十年來的枕邊人,又圈禁了兩個親生兒子,更有兩個兒子生死不明,蒼老在他臉上顯露出來。
尚書董紳陪著景隆帝說話,勸道:“太子殿下與勇郡王殿下吉人自有天相,必能逢兇化吉的。”
一時太監來報,說是忠郡王來了。
“永沂來了?”景隆帝動彈了一下身體,重重透了口氣,示意董紳退下,“讓他進來。”
忠郡王永沂惴惴不安入內,一到景隆帝面前就跪伏下去,泣道:“額娘去了,父皇千萬保重自身。兩位哥哥不爭氣,兒臣、兒臣……”
“爭氣?”景隆帝冷笑,“他倆還要怎麽爭氣?”
“父皇?”忠郡王永沂仰臉,滿臉迷惑,亦是滿臉的淚水,反覆對兩位二哥哥被高墻圈禁的原因真的絲毫不知。
景隆帝指著董紳留下來的書,“方才董紳在這兒陪著朕說話,□□詩給朕聽……你坐過來,挨著朕,接著往下念……”
永沂小心地捧著那書,挪過去,道:“兒臣站著念吧——這是兒子盡孝的心。”
景隆帝略一點頭,不再說話。
永沂看那書時,卻是一卷《詩經》,掃了一眼折起來那一頁,笑道:“從前這首詩,還是太子殿下領著弟弟們學得。”因一句一句念起來。
念的卻是《棠棣》。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永沂慢慢念著,一字一句,無不清晰。
千裏之外的蘇州,永嗔與太子永湛卻是已到了姑蘇城裏。
臨下船前,鶴草拎著個包袱過來,甩到永嗔跟前兒,笑道:“給你的大禮!”那包袱原沒紮好,往地上一落,骨碌碌滾出顆人頭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非是我不說與哥哥聽。”永嗔甕聲甕氣道:“只是需防隔墻有耳。哥哥還是歇息吧。”說著便轉身出了船艙,就見那少年——蔡澤延,正蹲在船尾清理被血浸染了的絹布。
這可是蔡老師傅的獨孫,如今竟在做這種奴仆之事。
永嗔深覺痛心,走過去,蹲下、身來,問道:“可讀過書?”
蔡澤延看他一眼,似乎知道他在擔心什麽,一板一眼道:“少主親自教我都讀書識字。他說我若去考學,必能考上秀才的。少主待我很好。”在永嗔追問之前,又道:“是我自己不想去考。”
“為何?”
蔡澤延不說話,抿緊了嘴唇,用力搓洗著手中絹布,一圈又一圈的血跡便在江水中暈染開去,又淡至無形。
永嗔嘆氣,又問道:“可還記得你爹娘?”
蔡澤延手上動作一頓,沈默了片刻,道:“記得。爹娘都死了。”又是不等永嗔問,便道:“我沒見過京都的親人。”
永嗔莫名生出點怒氣,卻讓蔡澤延下一句話給戳沒了那點怒氣。
“我沒見過京都的親人。”蔡澤延又重覆了一遍,用力搓洗著那仿佛永遠洗不幹凈的絹布,“我只日日夜夜惦念著他們。”
少年沒有淚,沒有哽咽,神色如常,嗓音也清晰。
“我帶你回京如何?”永嗔柔聲道:“你不想見你的姐姐嗎?”
蔡澤延一頓,問道:“我爺爺也去世了嗎?”他敏銳地察覺了永嗔只提到了姐姐。
原來這少年還不知道,在這世上,他唯一的親人只有一個姐姐了。
永嗔強笑道:“蔡老師傅年紀大了……”
蔡澤延道:“八十四歲。”
“什麽?”
“我爺爺才過世不久吧?”少年道,“所以少主才沒得到消息。”
“鶴草……你少主得到的消息,你都能知道嗎?”
“知道。”少年又說了一遍,“少主待我極好的。”
永嗔心涼了半截,也又問了一遍,“你不要去京都見你姐姐嗎?從未見過的。”
少年將那絹布從江水中提出來,兩條細胳膊較著勁要擰幹那濕了的絹布。
永嗔見他吃力,伸手去接,卻奪不過來。
少年拽著絹布用力一掙,自顧自擰著,口中道:“不敢勞煩爺。”擰出來的水淅淅瀝瀝落在船面上,濺濕了少年的紫面布鞋。
永嗔嘆道:“你這脾氣,倒是像極了你姐姐。”
少年神色一變,擰著那絹布直到它不再滴水,他忽然道:“我見過姐姐。”他又道:“我躲在佛寺裏,悄悄跟在進香的人群裏,只看了個背影。”
“她沒見到你?怎得不出來相認?”
“不能相認。”
少年這話出口的同時,永嗔也明白過來。
是了,不是不願相認,是不能相認。
蔡家已經有了一個蔡澤延,對於蔡家而言,這個給大夫煮酒、在江面上洗絹布的少年,才是真正的陌生人吧。
更何況,當初鶴草救了蔡澤延,顯然是因為自己兒子不幸喪命,舐犢之情旁移到了蔡澤延身上——若是蔡澤延要回蔡家,那鶴草會如何?再者,從眼前少年的話語中不難看出,他對鶴草是極為感激敬重甚至是親近的。也許在鶴草身邊做長大這近十年,連他自己也分不清,於他而言,究竟是血濃於水的蔡家更親,還是養恩大過天的鶴草更親些。
“若你肯跟我回京,”永嗔認真道:“我必有辦法使你姐弟相認。”
少年握著已經擰得半幹的絹布,低著頭沈默。
“在我的船上,倒挖起我的人來了。”鶴草不知在船尾聽了多少,至此才出聲,他看著蔡澤延,道:“你原是蔡家的孩子,認祖歸宗是天理人倫。我不攔你。”
蔡澤延一聲不吭,拎著絹布又往船頭去,踮腳晾在桅桿上。
永嗔默默望著他。
“讓他自己想想吧。”鶴草笑起來,“別看年紀不大,主意可正。”
“跟他姐姐一樣。”永嗔看向鶴草,意有所指道:“果真是一家人。”
鶴草冷笑,嘲諷道:“若沒有我,一家人也早已陰陽兩隔。”
永嗔無言以對。
“等船靠了岸,我還有一份大禮送你。”
永嗔心生警惕,笑道:“什麽大禮?”
鶴草不答,又道:“那個跟你們一起來的小子……”
“黃泥螺?”
“不是青幫原本送來的人。”
永嗔倒不如何驚訝,道:“我知道他不是。只摸不清到底是哪路人。”倒是趕在青幫的人之前,先找到了落水的他。
鶴草嗤笑一聲,“所以說你是燈下黑。”
“燈下黑?”
“他是裏面那位的人。”鶴草朝船艙裏面努努嘴。
太子哥哥!
永嗔心裏一片雪亮,是了,這樁“刺殺”前前後後之事太子哥哥都算準安排好了——最關鍵的逃出,又怎麽會遺漏呢?只怕太子哥哥唯一沒有料到的,便是他聯系到了鶴草,設了一出“逃出之後又遇刺,絕無生理”的戲。
鶴草看著永嗔沈思的模樣,他用食指撫摸著臉上的刀痕,咧嘴笑道:“怎麽?還不能下定決心麽?”
永嗔道:“我是早就下定決心的。”
“我看不像。”鶴草冷笑,“就前朝這起子人,為了我這個少主的位子,爭得你死我活。真下定了決心,要位子不要情誼的人是什麽樣子,我比你見得多。”
永嗔不語,想起在馬車裏,太子哥哥最後看著自己說的那句黃泥螺於自己嗓子有益,總不願意把太子哥哥安插此人到自己身邊的動機想得太壞。用心良苦,也未可知。
入夜,永嗔與太子永湛相對用過晚膳。船上飲食粗糙,蔬果都不新鮮,太子永湛傷後更是沒有胃口,只強撐著喝了半碗米粥。
永嗔看了一眼那剩下的半碗米粥,原是要勸太子哥哥多吃點,忽得又想起他那疏淡莫測的眼神來,那要出口的話便死在了喉嚨裏。
“張繼倫上疏說本年江南鄉試有不好的影響,”太子永湛斜靠在枕上,受傷的左臂靜靜搭在腰間,聲音比平素要低微些,“正考官副都禦使唐吉德也檢舉同考官知縣方德山。方名所推薦的士子中有文字不通者。”他說起這樁科場舞弊案,面上透出一分不悅來,這在太子永湛必然是心中生了極大的怒氣,“此前父皇已經命尚書董紳到揚州會同李福全及張繼倫調查、審理。董紳到揚州後,會審卻是一無所得——官官相護,至於如此。”
永嗔沈默聽著,倒了一盞溫水遞給他。
太子永湛忽然問道:“你如何看?”
永嗔笑道:“父皇讓李福全攙和在裏頭,那能查出什麽來?李家可是老五永澹的岳家,從前還想著讓他岳家做巡鹽禦史呢,被我擡出林如海來攪黃了。董紳素來是個琉璃珠子,八面玲瓏,絕不得罪人,不落一句瓷實話的。父皇前頭派這幾個人去聯合查案,就是沒想要認真追究。”
“那如今呢?”
“如今?哥哥既然來了,自然要好好審查的。”永嗔體會出景隆帝的苦心來,這擺明了的案件,偏要先延宕成積弊重案,再交給太子哥哥來辦,如此一來,方顯得出太子哥哥於文治上的功夫;想通了這一層,他竟一時不知心中究竟是何滋味。
“如何好好審查?”
“那便是……”永嗔下意識要答,忽然察覺太子哥哥對自己如此步步緊迫追問,不似平時性子,不禁疑惑地擡頭看了一眼。
卻見榻上,傷後未愈的太子哥哥正俯視著他,目光炯炯,倒似在期待他將要說出來的話一般,與虛弱的面色形成了鮮明對比。
永嗔大感鼓舞,不覺便接著說下去,“不知哥哥會怎樣審。若是我來,必先將董紳、李福全二人都免職,令張繼倫會同漕運總督趙夢李調查匯報。”他補充道:“漕運總督趙夢李與林如海私交不錯,而且不與五皇子一系的治水官吏同流合汙。既然這事兒是張繼倫揭發出來的,他必然是要拼盡全力徹查的;漕運總督趙夢李既然看不慣五皇子一系的做派,就算不全力查案,至少不會包庇縱容。等這二人審理奏報後,我估計底下考官所取士子行賄受賄的罪證也就查清楚了。”
太子永湛靜靜聽著,慢慢露出微笑來,又問道:“然後呢?”
“然後?”永嗔楞一下,“就結案了啊,該殺的殺,該革除功名的革除功名。”
太子永湛面上的微笑化為了無奈,循循善誘道:“這便完了麽?前面不肯盡心查案的人呢?董紳固然是為人如此,官場上走動不肯落人口是,不肯得罪人,卻也有他的好處,這且不提。你既然知道李福全不用心查案,甚至從中作梗,怎麽不再查他?固然因著同是五皇子一系,這李福全才回護考官,然而其中又豈會沒有賄賂之事?”
“這我也想到了,只是科場舞弊案,這又算是牽出來的案子了。”永嗔還要辯白。
太子永湛也不惱他,含笑道:“哦?那除了案子,你可還有別的想法?”見永嗔迷惑,便又道:“案子倒是查清楚了,然而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要如何善後?如何安撫士子之心?又該此後采取什麽舉動,使得這種舞弊大案不再發生?”
永嗔習慣了軍中行令,從未真正處理過民政吏治,一時沒想到後面黏黏糊糊這一堆事兒也在情理之中。他“嗐”了一聲,嘀咕道:“這些哥哥去做就是了。我——反正是不懂的。”
“你不是不懂。”太子永湛溫和道:“只是從前沒把心思放在這上頭。”
“我更喜歡往軍中效力。”
“不管是科舉,還是軍中,道理都是相通的。”太子永湛娓娓道:“你仔細想想,你帶兵之時,難道不要安撫軍士之心?有功勞者,難道不要論功行賞?官場亦如是。你從前與永澹岳家那個李主事,鬧到大朝堂上當面互指……”
永嗔以為太子哥哥接下去要指出他不妥之處,便低了頭,有幾分沮喪。
“那次就做得很好。”太子永湛出口的卻是誇獎,“調動禦史,使人假扮兵丁,又摸準了父皇的心思;這便如同行兵打仗一樣,也要算好什麽人去打什麽仗的。戰場上統籌全局的人,人稱將軍。官場上號令百官的人,便是皇帝。”
永嗔沈默聽著,最後這話實在驚心動魄,面上卻是一派冷靜,假作並未聽出太子哥哥的弦外之音,忽然打了個飽嗝,笑道:“方才吃撐了,倒是該走走。”便與太子哥哥話別,往甲板上吹風,直到江湧月小,夜風生寒,這才回到船艙,眼見太子哥哥已是合衣安臥,便松了口氣。
永嗔抱來棉被,輕手輕腳為太子哥哥蓋上,小心翼翼怕碰到傷處,見太子哥哥傷後虛弱、睡著之後更是面如金紙,站定看了片刻,又走到屏風旁吹熄了燭火,他行兵打仗時摔打慣了的,自己就席地而臥,卻是瞪著黑漆漆的屋子,想著太子哥哥這兩日說的話,毫無睡意。
天下至尊至貴的位子,就在唾手可得的位置,豈有人會不動心的?
拼著性命,也有五皇子等人要搏一搏。
不止一次的,他在父皇的強權面前敗下陣來,譬如他的婚姻。永嗔雖不曾起過與太子哥哥相爭的念頭,卻也並非沒有為那位子動心過。這一夜,永嗔忽然想,若不是這皇位早已許給了太子哥哥,他是否還能忍住不試一試。
次日,柳無華也從昏迷中醒來。前兩日永嗔無心看他,直到上了船大夫來治,才察覺柳無華腦袋後面起了老大的包。
一大早,永嗔就看到纏了半腦袋白絹布的柳無華扶著船舷一步一步挪過來。
永嗔冷眼看著,見他快到面前了,才譏諷一句,“江上風大浪大,柳公子小心跌下去餵了魚。”
“郡王爺對在下有誤會。”柳無華清冷道,雖然路上被永嗔拖著走,蹭破了臉上不少地方,卻掩不住一雙眸子裏的清高。
“是麽?”永嗔目光冰冷,上上下下打量著他,仿佛在看一件貨物。
柳無華挺直了脊背。
“外面可是柳卿?”太子永湛的聲音從船艙裏輕輕飄出,“進來吧。”
永嗔眼看著這廝趾高氣昂從自己眼前走過去,咬牙笑道:“柳公子,改日本王單獨請你喝茶。”
柳無華發出一聲透著不屑的冷笑,目視前方,面無表情道:“郡王爺擋路了。”
永嗔也不再多話,轉身大步離開。
永嗔與太子永湛等人在江上盤桓了將近半月,京都卻已是起了軒然大波。
密信傳到景隆帝手中,下面傳來消息,驛站起火,太子與勇郡王不知所蹤;景隆帝的暗線又報原太子與勇郡王跳河逃脫,換了青布罩馬車往梅花渡口,等青幫人接應,卻又說梅花渡口有人目擊,原來是前朝反、賊加借青幫之名,已經車中人射殺燒死。
一時之間,景隆帝及幾個機密大臣都失去了太子與勇郡王的下落,且不知人是死是活。
是夜,後宮就傳出消息,德妃久病纏身,於午時咳喘不止,藥石罔效,不等天明便一命嗚呼。
執掌後宮二十載,育有兩位成年皇子的德妃竟是這般靜悄悄的便沒了。
景隆帝動了雷霆之威,命姜將軍令五萬勤王大軍,趁夜鎖拿五皇子永澹、九皇子永氿,連同國舅田立義,一同高墻圈禁;卻是放過了十六皇子永沂。
這一下,把整個德妃一系打蒙了。
後宮裏,暗中都流傳著,說德妃不是久病纏身,而是當夜被鴆殺的。據說是景隆帝親自帶人直奔德妃寢宮,大太監捏著德妃的嘴就給灌進毒酒去了——眼看著德妃是活不成了,景隆帝還痛心疾首念了一句,“朕不是沒給過你機會。”
這傳聞有鼻子有眼,由不得人不信。
五皇子永澹卻是搜查出了有親筆簽名用印的起兵詔書。
景隆帝以“謀逆罪”治他,嚇得朝中眾人都以為這是要“虎毒食子”,誰知道景隆帝卻又念及皇太後年事已高——且在五臺山吃齋念佛見不得血腥,只將五皇子永澹、九皇子永氿並國舅田立義高墻圈禁,旨意有雲,若要再見天日,且等新君施恩。
果然太子永湛所料,分毫不差。
一夜一日之間,景隆帝親自下令殺了二十年來的枕邊人,又圈禁了兩個親生兒子,更有兩個兒子生死不明,蒼老在他臉上顯露出來。
尚書董紳陪著景隆帝說話,勸道:“太子殿下與勇郡王殿下吉人自有天相,必能逢兇化吉的。”
一時太監來報,說是忠郡王來了。
“永沂來了?”景隆帝動彈了一下身體,重重透了口氣,示意董紳退下,“讓他進來。”
忠郡王永沂惴惴不安入內,一到景隆帝面前就跪伏下去,泣道:“額娘去了,父皇千萬保重自身。兩位哥哥不爭氣,兒臣、兒臣……”
“爭氣?”景隆帝冷笑,“他倆還要怎麽爭氣?”
“父皇?”忠郡王永沂仰臉,滿臉迷惑,亦是滿臉的淚水,反覆對兩位二哥哥被高墻圈禁的原因真的絲毫不知。
景隆帝指著董紳留下來的書,“方才董紳在這兒陪著朕說話,□□詩給朕聽……你坐過來,挨著朕,接著往下念……”
永沂小心地捧著那書,挪過去,道:“兒臣站著念吧——這是兒子盡孝的心。”
景隆帝略一點頭,不再說話。
永沂看那書時,卻是一卷《詩經》,掃了一眼折起來那一頁,笑道:“從前這首詩,還是太子殿下領著弟弟們學得。”因一句一句念起來。
念的卻是《棠棣》。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永沂慢慢念著,一字一句,無不清晰。
千裏之外的蘇州,永嗔與太子永湛卻是已到了姑蘇城裏。
臨下船前,鶴草拎著個包袱過來,甩到永嗔跟前兒,笑道:“給你的大禮!”那包袱原沒紮好,往地上一落,骨碌碌滾出顆人頭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