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百零一章 教育制度改革

關燈
經過了商討,最終軍委會基本同意了總參的這份延安計劃。

由林兆龍和許朗帶領2個騎兵營,一個炮兵連和三個步兵營組成的一團,護送由古雲鯤任隊長的100多人的打井隊走海路去山東,然後再從山東去延安。

同時,冷天冰和橫路敬二繼續研究日本計劃,軍委會希望最晚能在六月份和鄭芝龍、西洋人把這個計劃敲定。

夏天陽開完了這個會之後,馬上召開了一次委員會全體會議。這次的會議是高規格的,所有的9個委員和在家的聯合總會的主席團成員全部參加。因為陸天翔和何雲聯名向委員會遞交了一份申請,希望能在榆林灣進行教育制度的改革。

榆林灣的人口現在已經六萬,萬州租借地也接近兩萬,兩邊的孩子加起來快好幾千人,但是卻只有榆林灣學堂和萬州書院兩所學校。這導致了大批的孩子無法按照《義務教育法》接受教育,尤其是那些外來的孩子。現在榆林灣和萬州租借地裏的童工、丫鬟比比皆是,陸天翔夫婦對這個情況一直都很關註,所以提交了這份申請。

陸天翔夫婦在起草這份申請前特意去問了程依依目前榆林灣的財務狀況,因為老兩口都知道,如果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榆林灣現在根本負擔不起這麽多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所以陸天翔在申請裏建議,可以由榆林灣出一部分補助,允許私人興辦學校。

“陸老,何校長。”夏天陽畢恭畢敬的說道,“您看是不是您兩位先給大家介紹介紹這份草案的構想,因為聯合總會裏有幾位認字不多。”

“可以。”陸天翔沖著眾人點點頭,“我先把現在的情況說一下。我們去巡捕房查過人口登記,目前榆林灣裏七到十六歲的孩子一共四千三百多人,萬州那邊一千六百多人,加起來將近六千人,而且現在還有增長的趨勢。而榆林灣學堂容納極限不超過六百,萬州書院更少,最多兩百。這就導致了絕大多數孩子是無法享受到教育機會的。”

“況且。”何雲接著說道,“萬州書院的主要目標也不是針對基層教育,他們更多的是在做一些學術探討,真正能適合孩子教育的只有我們榆林灣學堂。我們也找程依依核算過,如果榆林灣學堂擴大規模,讓所有的六千孩子都來免費上學,光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每年的學費、生活費、教師的工資就是相當大的一筆開支,榆林灣的財政是負擔不起的。”

“是的。”陸天翔對老伴笑了笑,“所以我們這份草案分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建議進行分級教育,設立初小、高小、初級、高級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各三年。榆林灣學堂負責高小和初級教育,招收10到16歲的孩子,萬州書院負責高級教育,招考16歲以上初級畢業生。”

“那第一個階段的初小怎麽辦?”孫大雷忍不住問道。

“孫委員先不要著急。”何雲笑道,“這就是我們草案的第二個部分。我們想把初小的三年教育全部下放給個人,社會力量辦學。每個人都可以向教育局申請辦學資格,由教育局統一審查。獲得辦學資格的可以由財政補貼一部分費用,也可以收取一定的學費,這樣既可以擴大教育範圍,也可以拉動一下榆林灣的經濟,解決一點就業問題。”

“可是何校長,教書先生的問題怎麽解決?”夏天陽問道,“咱們學堂本來就缺先生,上哪去找那麽多的先生?”

“這個問題我們也考慮過。”陸天翔回答道,“初小這三年的教育主要就是教授孩子認字,簡單的數算和詩詞,不需要多麽高深的文化。原先咱們海外故國不是有民辦教師嗎,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形式,只要是高小畢業的,經過一定的考核,都可以開學堂,當先生。”

“草案中的第三部分也做了一個設想。”何雲又說道,“萬州書院負責高級階段的教育,我們建議在萬州書院設立師範專業,培養先生。而且把現在榆林灣學堂培訓技師的工作也轉到萬州書院去,榆林灣學堂只負責文化教育。”

陸天翔和何雲介紹完這個改革草案,宋應星站起來對兩個人深鞠一躬:“兩位老人家真是功德無量,常言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下先替我大明的百姓謝過兩位老人家。”

“長耿先生言重了。”陸天翔還禮道,“這個方案還要有賴長耿先生的支持。”

“陸老爺,何老太太。”葉孫全還叫著以前的稱呼,“不知道去萬州書院讀那個什麽師,師什麽專業,就是讀完能當先生的。”

“師範專業。”何雲笑道。

“對,師範專業。”葉孫全不好意思的笑道,“不知讀師範專業需要什麽條件,是不是只要在榆林灣學堂畢業的就能去讀?”

葉立今年已經十五歲了,再有一年就從榆林灣學堂畢業了。葉孫全問過他的打算,葉立雖然學業優異,但對考科舉毫無興趣,還想繼續跟著陸天翔和林超讀書。所以葉孫全一聽何雲說還能去萬州書院繼續讀書就來了興趣。

“這個是需要考試的。”陸天翔知道葉孫全這麽問肯定是為了三兒子的事,“我們會和馬院長商量一下,確定一個招生的名額,針對整個瓊州府招考。不過老葉你也不用擔心,葉立的成績應該是沒問題的。”

“謝謝陸老爺。”葉孫全放心了。

“學生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陸老先生。”馬騏驥又站起來說道。

“馬院長請講。”

“學生也在榆林灣學堂和萬州書院中講授過一些課程。”馬騏驥問道,“榆林灣學堂中教授的東西的確神奇,可似乎對科舉並無太大幫助。學生也曾聽過一些人的抱怨,說在學堂中讀了幾年書卻連個秀才也考不上。”

“馬院長所言甚是。”陸天翔答道,“學堂中教授的東西的確與科舉無關,不知馬院長有何良策?”

陸天翔和何雲也關註過這個問題,現在怎麽說也是在大明朝,“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為了科舉,科舉為了功名,這種思想還是占據了絕大多數明朝人的思維。榆林灣學堂也時不時的出現一些孩子因為覺得不能考科舉而退學的現象,陸天翔和何雲一直沒有找到好辦法來解決。

“學生也無良策。”馬騏驥想了想,並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他心裏想的是幹脆把那些什麽物理、化學全都停掉,只講授四書五經。如果將來自己能教幾個舉人甚至進士出來,那自己這一輩也沒算白活。可馬騏驥也知道,在榆林灣和萬州,這個辦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學生倒是有一個建議。”林超說道,“不知當講與否?”

“林公子請講。”夏天陽覺得林超的想法應該比馬騏驥要更靠譜一些。

“方才馬院長說了科舉的問題。”林超說道,“但馬院長也一定知道科舉之艱難。隋唐兩朝,我瓊州府無一人登科。本朝三百年,整個瓊州府舉人五百,進士不過幾十,而且基本都出自瓊山縣。崖州和萬州更是少得可憐。學生苦讀十年寒窗,也不過僥幸考中秀才。長耿先生博學多才,也只是舉人。”

“不知林相公這麽說是何意思?”馬騏驥問道,“科舉歷來如此。”

“對,馬院長說的不錯,科舉歷來如此。”林超自來榆林灣這幾年,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既然馬院長知道科舉的艱難,又何必非要教導學生耗費十幾年的光陰去走這條不歸路。況且那些只會四書五經的人,放下書本便一無是處。”

在座的穿越者都有些驚訝,這些話居然從一個明朝人嘴裏說出來,而且還是一個秀才。

“科舉的弊端,在下也深有體會。”宋應星很讚同林超的意見,“只是林相公方才說有一個建議,不知林相公有何高見?”

“回長耿先生。”林超對著宋應星施了一禮,“我們自己開科取士如何?”

所有的人都驚呆了,馬騏驥有點哆嗦的指著林超:“如此大逆不道之話,你如何說得出來。”

“馬院長不要誤會學生的意思。”林超解釋道,“醉心科舉,博得功名不過是為了光宗耀祖,人前顯貴。可大多數人卻不能如願以償,以至於灰心喪志,甚至自暴自棄。學生來榆林灣也有幾年了,從榆林灣學堂和萬州書院畢業的那些學子現在基本都在為各個部門工作,但學生以為這些人當中也是良莠不齊,水平差別很大。所以學生覺得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考試的辦法來招收,這樣一來可以選拔一些真才實學的人,二來也可以讓他們有一些光耀門楣的資本。”

夏天陽的心裏泛起了波瀾,林超的意思不就是後世的公務員考試,文官制度嗎。

“一派胡言。”馬騏驥又激動起來,“開科取士歷來是朝廷極為重視的事情,無論是主考還是錄取,都需由朝廷欽點。你有何資歷,居然也想學朝廷。”

“馬院長不要激動。”夏天陽看兩個人又要吵起來,趕緊勸道,“我們今日先不談此事,咱們還是商討一下陸老和何校長的建議。”

“我原則上認可陸老和何校長的這份草案。”孫大雷也岔開了話題,“如今榆林灣和萬州的人口越來越多,僅僅憑借咱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兼顧這麽多孩子的。所以依靠個人來辦學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只是要如何監管,如何審批,這個還需要陸老和何校長多多費心。”

“我們已經有初步的打算。”何雲說道,“如果草案能夠通過的話,教育局會拿出一個方案來。”

“至於馬院長的擔心,我們也有一個設想。”陸天翔又說道,“個人開辦學堂,也可以只教授四書五經,為科舉做準備,這個並無沖突,自由競爭。”

陸天翔知道,現在還無法消除科舉對明朝人的吸引力,如果貿然取消四書五經可能會造成相當一批生源的流失。而且這些東西從根本上也是國學的精粹,就看要怎麽教授了。

沒有人再提出別的意見,教育制度改革這件事就基本定下來了。何雲將組織教育局盡快將細則拿出來報請穿越大會和聯合總會批準。穿越大會前不久剛剛通過一個議案,但凡牽扯到明朝人利益的問題,除了軍事方面,均需報請聯合總會審批,這也算側面擡高了下議院的地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