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斯的精心布局 (2)
關燈
小
中
大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世事皆如此,愛情何得脫?天地猶在,與君永絕。這不是最好的結局,卻已是最終的結局。雖然你已經並不在意,然而我還是要選擇忘記。人生何事不可憐!更哪堪回首,當日初見。
太後的舊愛呂不韋尚在盡力平覆內心的傷痛,太後的新歡嫪毐卻已是小人得志,一夜驟貴。太後每日賞賜無算,宮室輿馬、田獵游戲任其所欲,唯恐嫪毐有一星半點的不高興。為討所愛的人的歡心,究竟是女人還是男人更為大方?
嫪毐和太後房事之餘,閑極無聊,也開始玩弄起政治來。背靠太後這棵大樹,參與政治也是一種必然,否則資源浪費,豈不可惜?欲從事政治者,中人之智足也。事實也是如此,遍觀歷代大小從政者,真正有才華的比例極小。嫪毐才智實屬有限,然而從起政來也有鼻子有眼的,無他,唯見樣學樣而已。嫪毐從政,概以呂不韋為榜樣。嫪毐蓄家童數千人,又招攬舍人覆千餘人。嫪毐權勢漸大,朝中趨炎附勢者爭往投靠,嫪毐黨同伐異,培植羽翼,聲勢漸漸已能與呂不韋分庭抗禮。
嫪毐既貴,也不曾忘卻李斯,數度盛情相邀,均為李斯婉拒。李斯倒不是放不下臉面,去跟從這個當日的小弟。李斯連呂不韋都看不起,更何況嫪毐。他知道嫪毐終非成事之人,早晚必敗,從之雖可得意於一時,禍患卻在長遠。李斯自感天命荷身,必穩妥以求周全,故而不肯依附嫪毐。嫪毐志得意猖,身邊人滿為患,也不來強求。呂不韋見李斯拒絕嫪毐,嘴上雖然沒說什麽,心裏卻頗是欣慰。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看來李斯畢竟還是忠心於自己的呀。
李斯知道呂不韋會這麽想。他就是要呂不韋這樣想。
【11.斷翅天使】
情場失意之後,呂不韋突然間頹唐了許多,面容清減,發有霜色。聖人生而知之,先知先覺,所以不為物喜,不為己悲。普通人卻往往只有在事後才會恍然大悟,檢討得失。嫪毐先霸占了呂不韋的女人,再來瓜分呂不韋的權力,這時,呂不韋不免有了悔意,覺得太便宜了這對狗男女。然而木已成舟,後悔藥無處可覓。呂不韋轉而記恨甘羅,他恨甘羅為什麽不再度自作主張,當真把嫪毐這個賤人閹了;他恨甘羅把事情辦得太過漂亮,漂亮得沒有絲毫挽回的餘地。
錯誤既然已經鑄成,也只好一錯到底。只要再做一件事,呂不韋就可以徹底地將那個負心的女人從自己生命中抹去。他要殺死甘羅。甘羅的存在,對他既是一種有形的威脅,讓他覺得總有把柄攥在別人手裏;又是一種無聲的嘲笑,嘲笑他既給自己戴綠帽,又替人家作嫁衣。存在就是不合理,所以甘羅必須死去。父子情誼,且等來生再續。
幾天之後,一則神話在鹹陽城裏傳誦開來。這則神話說的就是甘羅的暴亡。甘羅死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紫衣吏持天符翩然而至,對他說道:“奉上帝命,召君歸天上。”夢醒未幾,甘羅便無疾而卒。於是滿城唏噓,無盡嘆息。沒有人對甘羅的死因有任何懷疑。或許他們都以為,像甘羅這樣的天才,就應該這樣死亡,也只能這樣死亡,像流星一般劃過天空,用璀璨換長生,以剎那為永恒。
有些人死得太早,有些人死得太晚,而有些人根本就不應該出生。甘羅過早地得到智慧,卻也過早地失去呼吸。通過呂不韋為掩飾他真實死因而編造出來的神話,甘羅得以神化,死後榮耀,更勝生前。婦人們將其奉為神明,為之立廟建祠,香火祭祀,禱告求以為子。此時的婦人,自然還沒有讀過千年之後蘇東坡的那首著名的自嘲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呂不韋瞞過了所有人,卻瞞不了李斯。甘羅之死早在他預料之中,甚至可以說是他一手促成。
一個孩子死去了,另一個孩子卻即將出生——嫪毐與太後的孩子。嫪毐與太後日夜交歡,不久太後便懷娠。毫無疑問,這是一次計劃外的生育,對太後來說,計劃外生育不僅是丟醜,更是要丟掉性命的。孩子他爹束手無策,天真地想要和太後雙雙殉情。還好太後處變不驚,從容化解危機。她謊稱自己生病,行重金賄賂蔔者,使詐言宮中鬧鬼,當避西方二百裏之外。於是太後去鹹陽而徙雍城,居大鄭宮。嫪毐自然隨行。孩子出生之後,築密室藏而育之,不使人知。
李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或目睹或耳聞了這眾多的事情。他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呂不韋為什麽不秘密將嫪毐送入太後宮中,而要大費周折,在眾人面前演一出詐為閹割的鬧劇?嫪毐與太後為何突然行色匆匆地離開鹹陽,他們在隱藏什麽,又在逃避什麽?這兩個問題之間,有沒有什麽聯系?
沒有人會告訴李斯答案,也沒有人能告訴李斯答案。
【12.關於呂不韋的分析報告】
事出必有因。李斯像一個偵探,擺在他面前的案情已然明朗,動機卻隱晦不明。他要完成從案情到動機的倒推還原過程。
先來分析呂不韋。
奧卡姆剃刀的原則是:如無必要,不得增加實體數目。對一樁陰謀而言,如無必要,不得增加旁觀者數目。雖然旁觀者未必能成為知情者,但畢竟平添了許多被戳穿的風險。呂不韋為了將嫪毐扮作宦者送入太後宮中,煞費苦心,人證物證全都備齊,該辦的手續一道也沒落下,該蓋的公章一個也沒省略。其動機何在?首先排除呂不韋是白癡的可能性,即肯定呂不韋是一個智力健全的完全行為能力人,完全清楚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也就是說,他之所以大費周折地演這出鬧劇,是經過權衡的,是在眾多方案中選了他認為對自己最為有利的一個。那麽,這個方案的好處在哪裏?
人的視網膜上存在著一個視覺盲點,和黃斑相鄰,沒有感光細胞,物體的影像落在這一點上不能引起視覺。哈利·波特的隱身衣,就是根據這個原理研制而成的。人的心理大概也有這樣的盲點。你越藏著掖著,他便越是好奇,越是來勁。你擺在他眼前,他反而視而不見。所以,新聞看過就忘,小道消息越傳越廣。這種心理原型,可以一直上溯到人類的始祖,偷食禁果的亞當和夏娃。
馬爾克斯在他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維卡略家的女兒安赫拉在結婚後的第二天被退回娘家,因為在新婚之夜她的丈夫羅曼發現她並非處女。按照當地的風俗,這是奇恥大辱,必須由新娘的兄弟殺了那個讓家族蒙羞的男人才能挽回家族的顏面。安赫拉在家人的壓力下說出了一個最沒有可能的人——納薩爾。安赫拉的兄弟都不相信是納薩爾玷汙了安赫拉的清白。但安赫拉既然已經指認是他,她的兄弟就有義務殺了他為家族雪恥。兄弟倆並不想殺人,於是早早就把殺人的時間公開對外宣布,他們希望納薩爾能在那個日子到來之前逃走,這樣他們便可以既雪恥又不殺人。然而,所有的人都當是一個玩笑,聽過就算,既沒有人去通知納薩爾,也沒有人出面阻止兄弟倆。結果,兄弟倆騎虎難下,在那個預先公布的日子,極不情願地取走了納薩爾的性命。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兄弟兩個行事稍微鬼祟一點,反而會引起別人的重視和猜疑,則納薩爾也不至於冤死。
人的思維定式就是這樣:壞事只能偷偷地幹,陰謀都見不得光。既然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行事,可見其中自然不會有陰謀。三十六計中第一計便是瞞天過海,釋義有雲:“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所以,首先發現太陽中存在黑子的,應該是心理學家,而不是天文學家。
李斯對呂不韋的心理學造詣並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呂不韋到底想瞞過誰。隱瞞必然源自恐懼,而這世上能讓呂不韋有恐懼感的人,能有幾個?
【13.關於太後的分析報告】
李斯分析完呂不韋,再來分析太後。
牛頓第一定律的陳述是:物體倘不受外力,便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人也是物體,太後也是物體。太後不好好地待在甘泉宮內保持靜止,而是突然做起了加速運動,風急火燎地離開鹹陽,直奔雍城大鄭宮。可見太後定是受到非同一般的外力。蒼蠅專叮有縫的雞蛋,巴掌只摑無恥的臉蛋。要找出外力,先要找到內因。據官方給出的說法,太後之所以離開鹹陽,是因為宮中鬧鬼,太後染恙,當避西方二百裏之外,方可平安。李斯是不信這一套的,他是一個無神論者。他不相信有神鬼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偉大的神,只有偉大的人,沒有作惡的鬼,只有作惡的人。人才是世界的主宰。所有的榮耀,所有的權柄,所有的國度,源於人,歸於人。而人哪,只有短暫的一生,從生到死,如曇花一現,再開無期。除了他自己之外,沒有人能對他的死亡負責。活著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在短暫的一生,要窮盡最多的可能,而不是無奈地等著死亡的降臨。沒有報應循環,沒有末日審判,一切都是允許的,一切也都是被允許的。要讓這一生轟轟烈烈,風風光光,才不枉來人間一遭。不管用什麽手段,不管用什麽計謀,總之,要讓此生完滿,不許留絲毫遺憾,因為這一死,將會死好久好久……
話說回來,太後匆忙離開鹹陽的真正內因是什麽呢?首先排除太後趕著去投胎的可能性,她明顯是在藏匿,怕為人見。她藏匿的不是嫪毐,她藏匿的是她自己。在這段日子裏,太後起了變化。一個女人會起什麽樣的變化?通過對詞語的聯想,李斯從投胎想到懷孕。莫非太後懷上了嫪毐的孩子,乃受驚而逃?從嫪毐入宮的時間推斷,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然而,太後平時本就是深居簡出,甘泉宮更是非常人所能入內。能見到她的人有限得很,況且她貴為太後,隨時有拒絕別人見駕的權力。太後選擇遠遠地藏匿,可見是在躲避一個經常來見她的人,而且是一個她不能拒絕見的人,她擔心那個人發現她有孕在身。呂不韋本來有這個可能,但太後沒有躲避呂不韋的道理,她懷孕了,還該感謝呂不韋這個媒人,要請他吃酒才是。那麽除了呂不韋,只剩下唯一的可能性。
能夠讓呂不韋和太後都忌憚不已的,只能是秦王嬴政!秦王嬴政就是李斯在尋找的答案。然而,答案只能回答問題,卻不能解決問題。
盡管如此,秦王嬴政的出現依然令李斯大感興奮。他已經從呂不韋和太後的身上感受到了嬴政巨大的影響力。斯人不言,威嚴自在。對李斯來說,嬴政不再是一個抽象的人名,而是開始變成一個鮮活的人。算來,秦王嬴政已是十五歲的少年了。嬴家有王初長成,養在深宮人不識。在那宏偉而幽深的華麗宮殿裏,一個孤獨而年輕的王,正在一天天成長,長得高大,長得強壯。他有著怎樣的模樣?他有著怎樣的思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太後的舊愛呂不韋尚在盡力平覆內心的傷痛,太後的新歡嫪毐卻已是小人得志,一夜驟貴。太後每日賞賜無算,宮室輿馬、田獵游戲任其所欲,唯恐嫪毐有一星半點的不高興。為討所愛的人的歡心,究竟是女人還是男人更為大方?
嫪毐和太後房事之餘,閑極無聊,也開始玩弄起政治來。背靠太後這棵大樹,參與政治也是一種必然,否則資源浪費,豈不可惜?欲從事政治者,中人之智足也。事實也是如此,遍觀歷代大小從政者,真正有才華的比例極小。嫪毐才智實屬有限,然而從起政來也有鼻子有眼的,無他,唯見樣學樣而已。嫪毐從政,概以呂不韋為榜樣。嫪毐蓄家童數千人,又招攬舍人覆千餘人。嫪毐權勢漸大,朝中趨炎附勢者爭往投靠,嫪毐黨同伐異,培植羽翼,聲勢漸漸已能與呂不韋分庭抗禮。
嫪毐既貴,也不曾忘卻李斯,數度盛情相邀,均為李斯婉拒。李斯倒不是放不下臉面,去跟從這個當日的小弟。李斯連呂不韋都看不起,更何況嫪毐。他知道嫪毐終非成事之人,早晚必敗,從之雖可得意於一時,禍患卻在長遠。李斯自感天命荷身,必穩妥以求周全,故而不肯依附嫪毐。嫪毐志得意猖,身邊人滿為患,也不來強求。呂不韋見李斯拒絕嫪毐,嘴上雖然沒說什麽,心裏卻頗是欣慰。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看來李斯畢竟還是忠心於自己的呀。
李斯知道呂不韋會這麽想。他就是要呂不韋這樣想。
【11.斷翅天使】
情場失意之後,呂不韋突然間頹唐了許多,面容清減,發有霜色。聖人生而知之,先知先覺,所以不為物喜,不為己悲。普通人卻往往只有在事後才會恍然大悟,檢討得失。嫪毐先霸占了呂不韋的女人,再來瓜分呂不韋的權力,這時,呂不韋不免有了悔意,覺得太便宜了這對狗男女。然而木已成舟,後悔藥無處可覓。呂不韋轉而記恨甘羅,他恨甘羅為什麽不再度自作主張,當真把嫪毐這個賤人閹了;他恨甘羅把事情辦得太過漂亮,漂亮得沒有絲毫挽回的餘地。
錯誤既然已經鑄成,也只好一錯到底。只要再做一件事,呂不韋就可以徹底地將那個負心的女人從自己生命中抹去。他要殺死甘羅。甘羅的存在,對他既是一種有形的威脅,讓他覺得總有把柄攥在別人手裏;又是一種無聲的嘲笑,嘲笑他既給自己戴綠帽,又替人家作嫁衣。存在就是不合理,所以甘羅必須死去。父子情誼,且等來生再續。
幾天之後,一則神話在鹹陽城裏傳誦開來。這則神話說的就是甘羅的暴亡。甘羅死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紫衣吏持天符翩然而至,對他說道:“奉上帝命,召君歸天上。”夢醒未幾,甘羅便無疾而卒。於是滿城唏噓,無盡嘆息。沒有人對甘羅的死因有任何懷疑。或許他們都以為,像甘羅這樣的天才,就應該這樣死亡,也只能這樣死亡,像流星一般劃過天空,用璀璨換長生,以剎那為永恒。
有些人死得太早,有些人死得太晚,而有些人根本就不應該出生。甘羅過早地得到智慧,卻也過早地失去呼吸。通過呂不韋為掩飾他真實死因而編造出來的神話,甘羅得以神化,死後榮耀,更勝生前。婦人們將其奉為神明,為之立廟建祠,香火祭祀,禱告求以為子。此時的婦人,自然還沒有讀過千年之後蘇東坡的那首著名的自嘲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呂不韋瞞過了所有人,卻瞞不了李斯。甘羅之死早在他預料之中,甚至可以說是他一手促成。
一個孩子死去了,另一個孩子卻即將出生——嫪毐與太後的孩子。嫪毐與太後日夜交歡,不久太後便懷娠。毫無疑問,這是一次計劃外的生育,對太後來說,計劃外生育不僅是丟醜,更是要丟掉性命的。孩子他爹束手無策,天真地想要和太後雙雙殉情。還好太後處變不驚,從容化解危機。她謊稱自己生病,行重金賄賂蔔者,使詐言宮中鬧鬼,當避西方二百裏之外。於是太後去鹹陽而徙雍城,居大鄭宮。嫪毐自然隨行。孩子出生之後,築密室藏而育之,不使人知。
李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或目睹或耳聞了這眾多的事情。他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呂不韋為什麽不秘密將嫪毐送入太後宮中,而要大費周折,在眾人面前演一出詐為閹割的鬧劇?嫪毐與太後為何突然行色匆匆地離開鹹陽,他們在隱藏什麽,又在逃避什麽?這兩個問題之間,有沒有什麽聯系?
沒有人會告訴李斯答案,也沒有人能告訴李斯答案。
【12.關於呂不韋的分析報告】
事出必有因。李斯像一個偵探,擺在他面前的案情已然明朗,動機卻隱晦不明。他要完成從案情到動機的倒推還原過程。
先來分析呂不韋。
奧卡姆剃刀的原則是:如無必要,不得增加實體數目。對一樁陰謀而言,如無必要,不得增加旁觀者數目。雖然旁觀者未必能成為知情者,但畢竟平添了許多被戳穿的風險。呂不韋為了將嫪毐扮作宦者送入太後宮中,煞費苦心,人證物證全都備齊,該辦的手續一道也沒落下,該蓋的公章一個也沒省略。其動機何在?首先排除呂不韋是白癡的可能性,即肯定呂不韋是一個智力健全的完全行為能力人,完全清楚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也就是說,他之所以大費周折地演這出鬧劇,是經過權衡的,是在眾多方案中選了他認為對自己最為有利的一個。那麽,這個方案的好處在哪裏?
人的視網膜上存在著一個視覺盲點,和黃斑相鄰,沒有感光細胞,物體的影像落在這一點上不能引起視覺。哈利·波特的隱身衣,就是根據這個原理研制而成的。人的心理大概也有這樣的盲點。你越藏著掖著,他便越是好奇,越是來勁。你擺在他眼前,他反而視而不見。所以,新聞看過就忘,小道消息越傳越廣。這種心理原型,可以一直上溯到人類的始祖,偷食禁果的亞當和夏娃。
馬爾克斯在他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維卡略家的女兒安赫拉在結婚後的第二天被退回娘家,因為在新婚之夜她的丈夫羅曼發現她並非處女。按照當地的風俗,這是奇恥大辱,必須由新娘的兄弟殺了那個讓家族蒙羞的男人才能挽回家族的顏面。安赫拉在家人的壓力下說出了一個最沒有可能的人——納薩爾。安赫拉的兄弟都不相信是納薩爾玷汙了安赫拉的清白。但安赫拉既然已經指認是他,她的兄弟就有義務殺了他為家族雪恥。兄弟倆並不想殺人,於是早早就把殺人的時間公開對外宣布,他們希望納薩爾能在那個日子到來之前逃走,這樣他們便可以既雪恥又不殺人。然而,所有的人都當是一個玩笑,聽過就算,既沒有人去通知納薩爾,也沒有人出面阻止兄弟倆。結果,兄弟倆騎虎難下,在那個預先公布的日子,極不情願地取走了納薩爾的性命。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兄弟兩個行事稍微鬼祟一點,反而會引起別人的重視和猜疑,則納薩爾也不至於冤死。
人的思維定式就是這樣:壞事只能偷偷地幹,陰謀都見不得光。既然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行事,可見其中自然不會有陰謀。三十六計中第一計便是瞞天過海,釋義有雲:“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所以,首先發現太陽中存在黑子的,應該是心理學家,而不是天文學家。
李斯對呂不韋的心理學造詣並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呂不韋到底想瞞過誰。隱瞞必然源自恐懼,而這世上能讓呂不韋有恐懼感的人,能有幾個?
【13.關於太後的分析報告】
李斯分析完呂不韋,再來分析太後。
牛頓第一定律的陳述是:物體倘不受外力,便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人也是物體,太後也是物體。太後不好好地待在甘泉宮內保持靜止,而是突然做起了加速運動,風急火燎地離開鹹陽,直奔雍城大鄭宮。可見太後定是受到非同一般的外力。蒼蠅專叮有縫的雞蛋,巴掌只摑無恥的臉蛋。要找出外力,先要找到內因。據官方給出的說法,太後之所以離開鹹陽,是因為宮中鬧鬼,太後染恙,當避西方二百裏之外,方可平安。李斯是不信這一套的,他是一個無神論者。他不相信有神鬼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偉大的神,只有偉大的人,沒有作惡的鬼,只有作惡的人。人才是世界的主宰。所有的榮耀,所有的權柄,所有的國度,源於人,歸於人。而人哪,只有短暫的一生,從生到死,如曇花一現,再開無期。除了他自己之外,沒有人能對他的死亡負責。活著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在短暫的一生,要窮盡最多的可能,而不是無奈地等著死亡的降臨。沒有報應循環,沒有末日審判,一切都是允許的,一切也都是被允許的。要讓這一生轟轟烈烈,風風光光,才不枉來人間一遭。不管用什麽手段,不管用什麽計謀,總之,要讓此生完滿,不許留絲毫遺憾,因為這一死,將會死好久好久……
話說回來,太後匆忙離開鹹陽的真正內因是什麽呢?首先排除太後趕著去投胎的可能性,她明顯是在藏匿,怕為人見。她藏匿的不是嫪毐,她藏匿的是她自己。在這段日子裏,太後起了變化。一個女人會起什麽樣的變化?通過對詞語的聯想,李斯從投胎想到懷孕。莫非太後懷上了嫪毐的孩子,乃受驚而逃?從嫪毐入宮的時間推斷,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然而,太後平時本就是深居簡出,甘泉宮更是非常人所能入內。能見到她的人有限得很,況且她貴為太後,隨時有拒絕別人見駕的權力。太後選擇遠遠地藏匿,可見是在躲避一個經常來見她的人,而且是一個她不能拒絕見的人,她擔心那個人發現她有孕在身。呂不韋本來有這個可能,但太後沒有躲避呂不韋的道理,她懷孕了,還該感謝呂不韋這個媒人,要請他吃酒才是。那麽除了呂不韋,只剩下唯一的可能性。
能夠讓呂不韋和太後都忌憚不已的,只能是秦王嬴政!秦王嬴政就是李斯在尋找的答案。然而,答案只能回答問題,卻不能解決問題。
盡管如此,秦王嬴政的出現依然令李斯大感興奮。他已經從呂不韋和太後的身上感受到了嬴政巨大的影響力。斯人不言,威嚴自在。對李斯來說,嬴政不再是一個抽象的人名,而是開始變成一個鮮活的人。算來,秦王嬴政已是十五歲的少年了。嬴家有王初長成,養在深宮人不識。在那宏偉而幽深的華麗宮殿裏,一個孤獨而年輕的王,正在一天天成長,長得高大,長得強壯。他有著怎樣的模樣?他有著怎樣的思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