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節
關燈
小
中
大
麽一點;蒙面人的劍已將及頭頂。李克己驀地挺身,伸手一托那蒙面人的右腕,順著他飛沖之勢往前一送,那人身不由己地身前飛沖出去,短劍直插入石壁之中。
李克己一個魚躍,自地上挺身站起之際,右手已抓住了那人的左足足踝,手上加力,扣住了那人的足上筋脈。
蒙面人身上一陣酸軟,已被李克己拖了過去,短劍也落入了李克己手中,倒轉刀柄敲閉了那人的七處大穴,隨即挑開他的面紗。
是一張陌生的面孔,不算年輕也不算太老,平平常常的一張臉,沒有什麽特別之處。
李克己註視著這個人,低聲問道:“你究竟是什麽人,竟然要潛入詔獄中來行刺於我?”
那人苦笑一聲,說道:“李先生,我絕對沒有行刺的意思,只不過想要救先生出去。家主有命,如果李公子不願意出去,就想辦法將先生帶走。還請先生體諒我們的一片苦心。”
李克己沈吟一會,問道:“你家主人是什麽人?”
那人答道:“這個恕在下不能說。”
李克己註視著面前這個人。他該怎麽做才是?如果將這個人交出去,未免於心不忍,畢竟此人是為救他出獄而來;但如果不交出去,後果卻又是他無法承擔的。
那人似乎明白李克己的為難之處,說道:“李先生,在下不幸失手,有辱主公吩咐,但求一死,以免落入錦衣衛手中,連累了主公。不過還請先生體諒在下主公的一片苦心。”
李克己聽他這話不祥,正待開口勸解,那人的頭已是一歪,口角流出黑血來,身子也沈重下去。
李克己伸手試那人的鼻息,已然無救。
他雖然也讀過不少史書中所載殺身成仁的死士的行跡,譬如專諸,但今日親眼見到這樣的死士,心中仍是大為震驚;能夠豢養這樣的死士,主人又是什麽樣的人?
他不由得低頭去看手中的短劍。
劍柄上以梅花篆字刻著“斷玉”二字。
他聽鐵笛秋說過,斷玉與削金,兩柄短劍原為一對;如今看來,削金劍在何人手中,何人便當是這自殺的蒙面人的主公了。但是——這很可能也只不過是移禍江東之計。
因了這人的斷然自殺,不肯連累主人,同時也不肯陷李克己於兩難處境之中,令得李克己心中多了一層無形的重壓,仿佛在不知不覺中欠下了某人一筆說不清道不明的債務一般。
匆匆趕來的孟劍卿進來之後,見李克己安然無恙地站在那兒,松了一口氣,拱一拱手道:“讓先生受驚了。”
李克己一言不發地將手中短劍遞了過去。
孟劍卿接過來道:“卑職即刻稟報沈大人,為先生換一間安全一些的房子,以免再有亡命之徒鋌而走險。”
李克己註意到他接過短劍時目光下意識地掠過劍柄上的字,臉上不易覺察地顫動了一下,隨即又恢覆了鎮定自如的神情。
孟劍卿知道這柄劍的來歷?
這名年輕的校尉,恐怕比他表面上給人的印象還要深沈覆雜得多吧。
李克己隨即對自己苦笑了一下。這是什麽時候?他居然還有心思去探察他人的隱秘。
沈光禮聽了孟劍卿的稟報,沈吟不語。
過了片刻他才說道:“這樣鋒利的寶劍,兵器譜上必有記載,你可記得這劍的來歷與流傳?”
孟劍卿答道:“此劍出於宋末鑄劍名家黃大家之手,一雄一雌,雄名‘削金’,雌名‘斷玉’,鑄成之後,貢入內廷;宋亡之後,雙劍隨宋室圖書寶藏一起被送往大都。忽必烈後來將雙劍賞賜給降將張弘範,張弘範死後,雙劍本已隨葬,但是宋世遺民惱恨他逼死幼帝,他生前奈何不了他,死後還是搗毀了他的墳墓,雙劍此後輾轉易主,最後的記載是被張士誠收藏,但是蘇州城破時不知去向。”
用這樣一柄可以輕易查出來歷的寶劍來劫持李克己,暗中的那個人究竟是太聰明還是太笨?他是想讓錦衣衛追究張士誠舊部,還是想讓錦衣衛生出疑心而轉換追查的方向?
沈光禮沈吟良久,微微笑了起來:“兵不厭詐,虛實相生——這個人多半曾是某人的大將吧。將這柄劍封好,送給石和尚,告訴他這件事。”
孟劍卿一怔,錦衣衛辦案,什麽時候要別人插手了?
但他隨即明白過來。
就讓海上仙山去追查這柄劍的主人好了。
去石頭寺之前,孟劍卿先去查看了李克己換的新監牢。
掌管獄室的劉千戶將李克己安排在天字九號,這是天字號最深處的一間監牢。孟劍卿巡視過後,將崗哨重新安排了一遍,並加派了弓箭手把守高處。
劉千戶有些不以為然地道:“孟校尉盡可放心,還沒有一個犯人從劉某手裏逃出去過。”
孟劍卿看他一眼,淡淡說道:“劉千戶以為在下這番安排是為了防範李克己越獄?”
劉千戶閉口不答。
孟劍卿心念轉了數轉,壓低了聲音說道:“劉千戶,在下想這件事情還是應該與你說明,也好讓千戶有個準備。在下認為,我們要防範的不是李克己,他絕不會想越獄的;我們要防的,是外來的刺客。”
劉千戶呆了一呆。他自然知道昨天夜裏有人試圖救走李克己的事情,具體過程他並不清楚,只知道那劫獄人失敗自殺。現在看來,很顯然孟劍卿認為,劫獄失敗是因為李克己根本就不想走;那麽下一次來的人,就很可能不是救他,而是殺他——不能為我所用,就必須毀掉,以免為敵所用。
如果李克己死在詔獄之中……
劉千戶一想到鐵笛秋當年的豐功偉績、赫赫聲名,不由得打了個寒顫,天地良心,他可半點也不想惹上那個魔王……
想到此處,再看孟劍卿的安排,心中觀感大變,只是感激孟劍卿如實相告之餘,心中難免生出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七、】
端午佳節,應天城中處處酒香四溢,玄武湖上龍舟競渡,鑼鼓喧天。
只有錦衣衛衙門外仍是靜寂無聲。
一輛馬車在門外停下,車中出來一個小沙彌,將一張帖子遞入門房。不多時,孟劍卿匆匆迎了出來。這令得門衛頗為驚異。孟劍卿職位雖然不高,卻是沈光禮最得力的助手;能讓他親自出來迎接的,不知是何方神聖。
馬車中出來的是一個灰衣布帽的中年僧人,衣著雖普通,氣宇卻極軒昂,站在令文武百官心驚膽戰的錦衣衛大門外,氣定神閑地四面環顧一番,向孟劍卿笑道:“這是沈光禮整治的吧?聽說他是從禦史臺那邊將這塊風水寶地搶到手中的,是不是?”
孟劍卿低頭說道:“沈大人一向淡泊,怎麽會與禦史臺爭搶宅基地?這塊地是皇爺欽賜給錦衣衛衙門的。大師請這邊走。”
他們從側門進了衙門。
門房中一個年輕的番子手低聲問年長的同伴道:“這和尚好大的派頭啊!不知他是什麽來歷?”
那同伴尋思了一會才道:“我想起來了,這是隨侍燕王爺的道衍大師。”
也是洪武皇帝以禮相待的幾位高僧中的一個。當年洪武帝派諸王就國,選取高僧隨侍,燕王挑選了道衍。這一次道衍本是隨燕王回應天賀歲,不知為何燕王已返北平而他卻留了下來。
孟劍卿陪著道衍進去,一邊說道:“沈大人正在陪侍皇爺,不能親自來接待大師。不知大師今日來此有何貴幹?”
道衍沒有回答他的話,卻擡起頭望了望院墻,說道:“院墻上有新鮮的血腥之氣啊。”
孟劍卿心中雖然驚異,面上仍不動聲色:“近些日子不斷夜行人試圖闖進來,昨天晚上才剛處置了兩個。大師慧眼,一見便知。”
道衍微笑道:“居然有人敢在錦衣衛衙門中鬧事?也當真稀罕。孟校尉知道那些人是為什麽事而來嗎?”
孟劍卿略一遲疑,說道:“請大師明示。”
道衍笑而不語,轉而說道:“貧僧已請得皇爺旨意,來見一見李克己。”
孟劍卿本應在角門處引著道衍轉向詔獄的方向,但他卻止住了步子,詢問地望著道衍。
道衍看著他說道:“皇爺給貧僧的是口諭而非明旨。”
孟劍卿拱手說道:“請大師見諒,沒有明旨,不能見犯人;這是規矩。”
道衍一笑:“規矩是人立的嘛。這件案子是孟校尉你負責的,有些規矩,還不是孟校尉你說了算,是吧?”
孟劍卿心頭一凜,想到文儒海。雖然他自作主張放文儒海去見李克己,可以托辭說是為了查案,但真要追究起來,仍是一件麻煩事。
寄居靈谷寺的道衍,耳目竟似無孔不入。
孟劍卿只一閃念,已知道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克己一個魚躍,自地上挺身站起之際,右手已抓住了那人的左足足踝,手上加力,扣住了那人的足上筋脈。
蒙面人身上一陣酸軟,已被李克己拖了過去,短劍也落入了李克己手中,倒轉刀柄敲閉了那人的七處大穴,隨即挑開他的面紗。
是一張陌生的面孔,不算年輕也不算太老,平平常常的一張臉,沒有什麽特別之處。
李克己註視著這個人,低聲問道:“你究竟是什麽人,竟然要潛入詔獄中來行刺於我?”
那人苦笑一聲,說道:“李先生,我絕對沒有行刺的意思,只不過想要救先生出去。家主有命,如果李公子不願意出去,就想辦法將先生帶走。還請先生體諒我們的一片苦心。”
李克己沈吟一會,問道:“你家主人是什麽人?”
那人答道:“這個恕在下不能說。”
李克己註視著面前這個人。他該怎麽做才是?如果將這個人交出去,未免於心不忍,畢竟此人是為救他出獄而來;但如果不交出去,後果卻又是他無法承擔的。
那人似乎明白李克己的為難之處,說道:“李先生,在下不幸失手,有辱主公吩咐,但求一死,以免落入錦衣衛手中,連累了主公。不過還請先生體諒在下主公的一片苦心。”
李克己聽他這話不祥,正待開口勸解,那人的頭已是一歪,口角流出黑血來,身子也沈重下去。
李克己伸手試那人的鼻息,已然無救。
他雖然也讀過不少史書中所載殺身成仁的死士的行跡,譬如專諸,但今日親眼見到這樣的死士,心中仍是大為震驚;能夠豢養這樣的死士,主人又是什麽樣的人?
他不由得低頭去看手中的短劍。
劍柄上以梅花篆字刻著“斷玉”二字。
他聽鐵笛秋說過,斷玉與削金,兩柄短劍原為一對;如今看來,削金劍在何人手中,何人便當是這自殺的蒙面人的主公了。但是——這很可能也只不過是移禍江東之計。
因了這人的斷然自殺,不肯連累主人,同時也不肯陷李克己於兩難處境之中,令得李克己心中多了一層無形的重壓,仿佛在不知不覺中欠下了某人一筆說不清道不明的債務一般。
匆匆趕來的孟劍卿進來之後,見李克己安然無恙地站在那兒,松了一口氣,拱一拱手道:“讓先生受驚了。”
李克己一言不發地將手中短劍遞了過去。
孟劍卿接過來道:“卑職即刻稟報沈大人,為先生換一間安全一些的房子,以免再有亡命之徒鋌而走險。”
李克己註意到他接過短劍時目光下意識地掠過劍柄上的字,臉上不易覺察地顫動了一下,隨即又恢覆了鎮定自如的神情。
孟劍卿知道這柄劍的來歷?
這名年輕的校尉,恐怕比他表面上給人的印象還要深沈覆雜得多吧。
李克己隨即對自己苦笑了一下。這是什麽時候?他居然還有心思去探察他人的隱秘。
沈光禮聽了孟劍卿的稟報,沈吟不語。
過了片刻他才說道:“這樣鋒利的寶劍,兵器譜上必有記載,你可記得這劍的來歷與流傳?”
孟劍卿答道:“此劍出於宋末鑄劍名家黃大家之手,一雄一雌,雄名‘削金’,雌名‘斷玉’,鑄成之後,貢入內廷;宋亡之後,雙劍隨宋室圖書寶藏一起被送往大都。忽必烈後來將雙劍賞賜給降將張弘範,張弘範死後,雙劍本已隨葬,但是宋世遺民惱恨他逼死幼帝,他生前奈何不了他,死後還是搗毀了他的墳墓,雙劍此後輾轉易主,最後的記載是被張士誠收藏,但是蘇州城破時不知去向。”
用這樣一柄可以輕易查出來歷的寶劍來劫持李克己,暗中的那個人究竟是太聰明還是太笨?他是想讓錦衣衛追究張士誠舊部,還是想讓錦衣衛生出疑心而轉換追查的方向?
沈光禮沈吟良久,微微笑了起來:“兵不厭詐,虛實相生——這個人多半曾是某人的大將吧。將這柄劍封好,送給石和尚,告訴他這件事。”
孟劍卿一怔,錦衣衛辦案,什麽時候要別人插手了?
但他隨即明白過來。
就讓海上仙山去追查這柄劍的主人好了。
去石頭寺之前,孟劍卿先去查看了李克己換的新監牢。
掌管獄室的劉千戶將李克己安排在天字九號,這是天字號最深處的一間監牢。孟劍卿巡視過後,將崗哨重新安排了一遍,並加派了弓箭手把守高處。
劉千戶有些不以為然地道:“孟校尉盡可放心,還沒有一個犯人從劉某手裏逃出去過。”
孟劍卿看他一眼,淡淡說道:“劉千戶以為在下這番安排是為了防範李克己越獄?”
劉千戶閉口不答。
孟劍卿心念轉了數轉,壓低了聲音說道:“劉千戶,在下想這件事情還是應該與你說明,也好讓千戶有個準備。在下認為,我們要防範的不是李克己,他絕不會想越獄的;我們要防的,是外來的刺客。”
劉千戶呆了一呆。他自然知道昨天夜裏有人試圖救走李克己的事情,具體過程他並不清楚,只知道那劫獄人失敗自殺。現在看來,很顯然孟劍卿認為,劫獄失敗是因為李克己根本就不想走;那麽下一次來的人,就很可能不是救他,而是殺他——不能為我所用,就必須毀掉,以免為敵所用。
如果李克己死在詔獄之中……
劉千戶一想到鐵笛秋當年的豐功偉績、赫赫聲名,不由得打了個寒顫,天地良心,他可半點也不想惹上那個魔王……
想到此處,再看孟劍卿的安排,心中觀感大變,只是感激孟劍卿如實相告之餘,心中難免生出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七、】
端午佳節,應天城中處處酒香四溢,玄武湖上龍舟競渡,鑼鼓喧天。
只有錦衣衛衙門外仍是靜寂無聲。
一輛馬車在門外停下,車中出來一個小沙彌,將一張帖子遞入門房。不多時,孟劍卿匆匆迎了出來。這令得門衛頗為驚異。孟劍卿職位雖然不高,卻是沈光禮最得力的助手;能讓他親自出來迎接的,不知是何方神聖。
馬車中出來的是一個灰衣布帽的中年僧人,衣著雖普通,氣宇卻極軒昂,站在令文武百官心驚膽戰的錦衣衛大門外,氣定神閑地四面環顧一番,向孟劍卿笑道:“這是沈光禮整治的吧?聽說他是從禦史臺那邊將這塊風水寶地搶到手中的,是不是?”
孟劍卿低頭說道:“沈大人一向淡泊,怎麽會與禦史臺爭搶宅基地?這塊地是皇爺欽賜給錦衣衛衙門的。大師請這邊走。”
他們從側門進了衙門。
門房中一個年輕的番子手低聲問年長的同伴道:“這和尚好大的派頭啊!不知他是什麽來歷?”
那同伴尋思了一會才道:“我想起來了,這是隨侍燕王爺的道衍大師。”
也是洪武皇帝以禮相待的幾位高僧中的一個。當年洪武帝派諸王就國,選取高僧隨侍,燕王挑選了道衍。這一次道衍本是隨燕王回應天賀歲,不知為何燕王已返北平而他卻留了下來。
孟劍卿陪著道衍進去,一邊說道:“沈大人正在陪侍皇爺,不能親自來接待大師。不知大師今日來此有何貴幹?”
道衍沒有回答他的話,卻擡起頭望了望院墻,說道:“院墻上有新鮮的血腥之氣啊。”
孟劍卿心中雖然驚異,面上仍不動聲色:“近些日子不斷夜行人試圖闖進來,昨天晚上才剛處置了兩個。大師慧眼,一見便知。”
道衍微笑道:“居然有人敢在錦衣衛衙門中鬧事?也當真稀罕。孟校尉知道那些人是為什麽事而來嗎?”
孟劍卿略一遲疑,說道:“請大師明示。”
道衍笑而不語,轉而說道:“貧僧已請得皇爺旨意,來見一見李克己。”
孟劍卿本應在角門處引著道衍轉向詔獄的方向,但他卻止住了步子,詢問地望著道衍。
道衍看著他說道:“皇爺給貧僧的是口諭而非明旨。”
孟劍卿拱手說道:“請大師見諒,沒有明旨,不能見犯人;這是規矩。”
道衍一笑:“規矩是人立的嘛。這件案子是孟校尉你負責的,有些規矩,還不是孟校尉你說了算,是吧?”
孟劍卿心頭一凜,想到文儒海。雖然他自作主張放文儒海去見李克己,可以托辭說是為了查案,但真要追究起來,仍是一件麻煩事。
寄居靈谷寺的道衍,耳目竟似無孔不入。
孟劍卿只一閃念,已知道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