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奸黨風波
關燈
小
中
大
楊淩急急步入府邸,韓幼娘幾女緊隨其後。雖說幼娘有了身孕,可是身手仍利索得很,這一疾步而行,倒是成綺韻未走過這樣的雪路,腳下不敢使力,走得釵斜發亂,桃腮暈紅,反要韓幼娘和高文心扶上一把。
楊淩轉過福字鯉魚躍龍門的照壁,瞧見中堂燈火通明,知道吳傑必是已經到了,便轉身對幼娘道:“幼娘,你和成姑娘、文心先去後堂歇息吧,我去見見吳大檔頭。”
韓幼娘也知事情緊急,從這時節來看,估計又是韃靼寇邊,不知多少百姓遭殃了。她柳眉微蹙,輕輕道:“相公去吧,公事要緊,幼娘自和兩位姐姐去後堂等你。”
楊淩點點頭,看了成綺韻一眼,轉身走向中堂,韓幼娘和成綺韻、高文心略站了片刻,從側廊繞向後堂。
吳傑青袍皮襖,正背負雙手在堂上打轉,一見楊淩進來,立即抱拳施禮道:“卑職見過大人。”
楊淩也不急客套,拉著他匆匆走進書房,還未坐定便問道:“發生了什麽事?韃子又來邊境劫掠了不成?”
吳傑點了點頭,肅然道:“是,去年小王子伯延可汗集兵五萬分襲九邊,結果雖滿載而歸,卻也損失慘重,連他的兒子也喪命疆場。今年韃子覆來,小王子和火篩聯手,集大軍七萬,重兵入寇大同,來勢洶洶。
宣府總兵張俊兵敗退守,裨將張雄、穆榮皆戰死沙場。我們的線報飛馬趕回前,韃子已攻占鎮夷所,指揮使劉經戰死,花馬池也被攻占,隆德、靜寧、會寧諸處皆被侵入,朔州、馬邑岌岌可危。”
楊淩聽了倒吸一口冷氣,他背著手在書房中徘徊半晌,一燭幽明,映得他的臉龐陰暗不定,過了半晌他才徐徐站定身子,問道:“大同守軍現有多少人?”
吳傑立即答道:“駐軍四萬,客軍一萬,分別駐守各城邑,此次韃靼攻勢迅猛,且一改往日分兵奇襲各路的方法,集重兵於一地,只分兵一萬攻向懷安,這一路鐵騎來去如風,使得各處守軍有所忌憚,不敢主動出兵支援,是以敵勢甚勝。”
楊淩走回桌旁,從案下掏出幾卷地圖,撿出宣府地圖攤開道:“我們派去了解關外情形的探馬已經回來了,上次只聽你簡略提過,現在你把詳細情形告訴我,另外把敵軍兵力的構成和攻向也對我好好說說……”
燭光下兩人聊至深夜,直至天色將明,楊淩才舒展了一下困乏的身子,輕輕嘆息一聲道:“天色未明,宮門未開,不過韃子雖迅速截斷了幾處要塞,此刻烽火消息想必也已傳進宮去了。”
吳傑目光閃動,半晌才徐徐道:“大人可是準備向皇上進諫?”
楊淩扭頭問道:“吳老可有建議?”
吳傑目光微微垂下,低喟一聲道:“我們了解的情形想必比錦衣密探還要詳盡一些,大人可以向皇上和兵部說明,不過舉薦出兵之舉不宜涉入過深,敵勢太強,若再有敗,難免牽累大人。”
楊淩定定地看了他片刻,吳傑清瞿的面龐已有些局促和惶恐。楊淩看到他鬢邊花白的頭發,想起他也是一番好意,責斥之語便收了回去,只是緩緩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輕輕道:“我知道,內廠只是皇上的耳目,兵事不宜過多幹涉。唉!朝中何人可以率兵出征呢……”
……
天色放光,卻仍是一片灰蒙蒙的,此時大雪紛飛,地上積雪厚濘難行。
楊淩率著二十騎侍衛趕到城門下時,已是滿頭大汗,馬兒鼻息如煙。楊淩見城門仍緊閉不啟,不禁心中大奇。手下侍衛已向城頭上攏手大喊:“城上守軍速速開城。”
喊了幾聲城頭難聞,一個侍衛擎出弓來,圈馬跑回二十餘丈,反手一箭,一支響箭尖叫著射進城去,“篤”的一聲正中城頭兵衛大門。
稍候片刻,兩個士兵從城頭上探頭探腦地喊道:“今日城禁,何人叫門?”
侍衛大呼道:“內廠楊總督要進城,誰在城上當值?速速開門。”
連呼了幾聲,那城上守軍總算聽清了,不由驚叫一聲縮回了頭去。楊淩等了片刻,那城門轟隆隆地推了開來,一位守城裨將頂盔掛甲,急匆匆迎了下來,走到楊淩面前施以軍禮道:“卑職城守千戶喬介安參見楊大人。”
楊淩按住馬頭,冷冷地喝道:“誰準你封鎖九城的?出了什麽大事?”
喬介安是京營首領張永的部下,知道張永對這位楊大人也是敬畏有加,見他臉色嚴峻,不禁有些膽怯地道:“回稟大人,昨日散朝後,司禮監劉公公頒了一道聖旨,列舉劉健、謝遷等五十六人為奸黨,朝中百官連夜聚於午門冒風雪抗議,劉公公恐有人趁機作亂驚了聖駕,是以命張公公封了九城,谷公公調東廠番子督於宮門之外。”
楊淩大吃一驚,怪不得昨兒一天沒有人上門,連自己的人也未從京中傳出消息,原來劉瑾封了九城,除了自己,尋常人自然叫不開宮門。
這兩日得到的消息,劉瑾變法果然遭致百官反對,連近來一向保持緘默,盡量同他配合的李東陽、楊廷和都上書諫止,謂變法事項或不切實際、或操之過急,請求皇上下詔緩行。
楊淩覺得有劉瑾吸引百官的註意力,對自己準備執行的政策大有益處,況且這兩日正忙著育種和研制新槍的事宜,也沒太往心裏去,哪知事情急轉直下,劉瑾怎麽突然又對已經罷官還鄉的官員搞起打擊報覆來了?是殺雞儆猴還是遷怒他人?
五十六人?楊淩心中一動,已經明白了大概,因劉健、謝遷一案牽連的官員並沒有這麽多,劉瑾宣布五十六人為奸黨,必是借打擊劉、謝為名,將對他變法予以反對的一些官員也列入其中,想以此立威,打擊恐嚇百官。
醉翁之意,朝中文武會看不出來麽?此例一開,從此政壇紛爭可伸可縮、株連之累可大可小,今後再有反對劉瑾者,這個株連圈子稍有放大,就可以把他們劃進“奸黨”之中,他們深知其中厲害,自然要竭力反彈。
楊淩又氣又急,擺手道:“知道了,閃開些,本官進城!”
喬千戶唯唯諾諾,肅然閃在一旁,楊淩在馬股上狠狠一鞭,領著侍衛直奔午門。
雪落無聲,寬闊的禦道上杳無人跡,早起上街的行人因為大雪和封城,又統統趕回了家去,誰也不敢在街上胡亂行走,恐被廠衛捕走。
豪門家的殿宇亭臺、街巷裏的酒肆樓閣都在風雪中覆上了一層蒼涼的白雪,只有寺廟中時而響起的鐘聲,雄渾悠揚,讓人知道這座大城仍然是活著的。
楊淩還沒有趕到奉天門,路邊就有持刀拿槍的東廠番子趕過來攔截,待看清了是內廠的人,領頭的還是內廠總督楊淩,這群上次在內廠屠夫般殺戮中嚇破了膽的番子連忙又屁滾尿流地爬到了一邊,眼睜睜看著他們縱馬疾馳而過。
馬到午門,楊淩勒住馬韁,健馬“唏聿聿”一聲長嘶,打破了清晨的寂靜。
雪花迷迷蒙蒙地在眼前飄落,楊淩愕然望著午門前寬大的廣場,心兒不由怦怦地急跳起來。急追而來的二十匹快馬也在他身遭停下,侍衛們屏息看著。
廣場上一片雪白,四下裏卻有數百名東廠番子佩著腰刀在默默地走動,由於他們的到來才倏然停住了腳步,紛紛望向這邊。
廣場中央,就在午門前面,數百具“雕塑”靜靜地沐浴在雪中。那是一個個跪在地上的人形雪塑,偶爾由於搖搖欲墜的身形晃落了身上的積雪,露出裏邊紅色、藍色的官袍,才看得出那是一個個長跪不起的官員。
楊淩勒住馬韁,在原地兜了半個圈子,忽地縱身下馬,疾步奔了過去,二十名侍衛連忙緊隨在他身後。走近了才發現雪中已經倒臥著許多人,由於厚厚的積雪,一樣的白色,方才在遠處竟沒有看清。
楊淩急急拂掉一個人身上的積雪,那人歲數不大,看起來只有十七八歲年紀,此時臉色鐵青,身體僵硬,眉梢發際都結了冰霜。
這不是官員,看他的服飾應該是國子監的太學生,楊淩匆匆扯下身上的大氅,裹在他的身上,將他費力地抱了起來,兩個番子急忙搶過來從他手中將那人接了過去。
四下有一些官員因為他的舉動默默地轉過身來,厚厚大雪下的身子只露出了一張凍得慘白的面孔,毫無表情地看著他。
楊淩又拂去一個凍暈的人身上的浮雪,這是一個五品的文官,頜下三縷短須,雙目緊閉,也已人事不省。楊淩握著他凍冷的雙手,擡眼四下望去,遠處在幾十人簇擁下,一個番子檔頭按著腰刀氣勢洶洶地走了過來,隔著幾丈遠便高聲喝道:“本官奉廠督大人命在此督察,什麽人擅自幹預政事?”
楊淩心頭火起,擡起頭來怒道:“屁的政事!文武百官,國器也,江山社稷之根本,誰給的你命令,敢虐待朝廷大員?”
楊淩這句話出口,四下已經神志半昏迷的官員們不禁紛紛轉過頭來,激動、詫異地看著他。那人走近了瞧清楊淩模樣,不禁駭了一跳,雙膝一軟,已翻身拜了下去,惶然道:“卑職不知大人駕到,失禮失禮,請大人恕罪。”
楊淩這時也看清了這人是原東廠六檔頭周起鳳,谷大用接手東廠前,範亭和二檔頭、三檔頭等幾個核心人物已被彭繼祖等人借口拒捕暗中幹掉,周起鳳嚇跑了膽,將自己所知的秘密悉數稟知了內廠,得以茍全了性命,後來又投靠了谷大用,仍然官覆原職。
他見來人是內廠廠督楊淩,連忙磕頭施禮,身後一眾跟過來準備拿人的番子一見也連忙跪了下去,楊淩鐵青著臉站起來喝道:“趕快招呼人將各位大人救起,送進就近的民宅施救,叫人燒些熱湯……等等,把人弄醒之前用積雪擦拭身子,不要擡上熱炕頭兒。”
他見周起鳳還有些猶豫,瞪了他一眼,喝道:“立刻去做,谷公公那裏有本官替你說話!”
周起鳳連忙點頭哈腰地道:“是是是,卑職馬上照辦,馬上照辦,來人,馬上來人,把各位大人扶起來。”
一個虛弱、蒼老的聲音道:“楊大人,我等死不足惜,然劉瑾亂政、施以酷法,如今又亂入人罪,將致仕還鄉的劉大學士、謝大學士和朝中不同政見者打為奸黨,此禍亂之源吶,皇榜不封還、五十六名同僚罪名不赦,我等寧可凍死在此,效雪之潔!”
楊淩看見那人須發皆白、顫顫巍巍,雖已凍得面無人色,倒還看得出是那位曾與自己作對、如今已升任吏部侍郎的王鏊。
楊淩“重傷”回京、以及王瓊是東廠範亭“嫁禍”的消息傳出後,這位老夫子對楊淩的觀感倒沒有那麽厭惡了,今日聽其言、觀其行又有了幾分好感,是以才出言向他表達了跪諫百官的意願。
四下跪伏的官員、太學生們同聲大叫道:“對,皇榜不封還、忠臣不赦罪,我等寧願凍死在此,效雪之潔。”
楊淩籲了口氣,將手中昏迷的那名文官交給手下,緩步向前走去。厚厚的積雪在腳下“咯吱咯吱”直響,楊淩走到最前邊貼近宮門的地方,六部九卿有大半跪在這裏,最前邊兩名文官,一個蒼老些的是李東陽,另一個四十多歲半跪在他旁邊攙扶著他的是楊廷和。
李東陽的身上披了好幾件官袍,也不知是哪些官員解了自己衣衫硬披在他身上的,他的手裏捧著一卷黃紙,那自是劉瑾張貼於宮門宣告五十六名奸黨成員的皇榜。
楊淩急步上前,將李東陽扶起,輕聲道:“大學士,您……您怎麽帶頭在宮門跪諫啊,兩位大學士有何意見,自可進宮向皇上稟明,這樣……這樣是凍壞了身子……”
李東陽搖搖晃晃地站起來,瞧清是他,目中不由一喜,聽清他微帶責怪的語氣,李東陽苦笑一聲道:“楊大人,今日皇上借病停了早朝,我這個大學士一時也見不到皇上啊。皇榜若是頒行天下,那便追不回來了,迫不得已我才出此下策,誰料……百官跪諫,劉瑾居然還這般沈得住氣。”
楊淩頓了頓腳,百官和劉瑾相持,那才可以從中取利,若是讓劉瑾把文武全鬥垮了,整個朝廷癱瘓,那可如何得了?
他從李東陽手中奪過皇榜,輕聲說道:“兩位大學士若信得過下官,此事便交予我處理,二位大學士勸服百官速速回去調養,萬萬不要誤了國事。難道……兩位大學士還不知道火篩、小王子領大軍七萬攻城略地,邊關已戰火紛飛了麽?”
李東陽大吃一驚,說道:“竟有此事?韃靼年年這個時節都要率兵襲邊,烽火傳訊已經收到了,只是目前還沒有收到詳細軍報,今年事態竟如此嚴重?”
楊淩心道:“邊關的快驛傳書也未必有我的信報迅速,況且你們都跑這兒來跪諫了,外邊又被東廠和京營封鎖,縱有信使只怕也進不來了。”
楊淩急道:“正是,國事為重呀,請兩位大學士率眾官員先回去吧,現如今凍傷的官員急需治療,能回衙辦公的也不可再意氣用事,下官馬上進宮,這件‘奸黨’案,包在下官身上。”
李東陽也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是內外廷再爭執不休的時刻,邊關告急、外虜入侵,一切得以大局為重,他立刻頷首道:“好,將政見不同者打擊為奸黨,如果大明開此先河,勢必從此黨爭不斷、愈演愈烈,此事就拜托大人了,文武百官就交給我和介夫規勸吧。”
楊淩點了點頭,手舉皇榜,縱聲高呼道:“諸位大人,封還皇榜、解‘奸黨’之謗的事,楊某願一力承擔。朝廷不可一日無百官,百官不可一日不理政。
如今邊陲告危,韃靼大軍七萬,重兵壓境,攻城略地、城池陷落,百姓遭殃,請各位大人暫離午門,保重身體,江山社稷為重、黎民百姓為重啊!”
劉大夏身體硬朗,莫看是個七旬老人,這一宿苦熬,仍是精神矍鑠,聞言已霍地立了起來,吃驚道:“什麽?邊境竟已危急若斯了麽?兵部的公文尚未收到,你……你的消息可靠麽?”
楊淩重重點了點頭,說道:“絕無虛假,請大人速回兵部,恐怕皇上得了消息馬上就要召見你了。”
李東陽在楊廷和的攙扶下轉過身來,提氣高呼道:“諸位同僚,楊大人馬上進宮見駕,已答允代我等將百官之意稟明聖上,如今邊關危急,國事為重,大家……暫且回府,盡早趕回衙門辦差。”
有了李東陽這句話,百官騷動起來,一個個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再去扶助昏迷的同僚,雪後寒冷,下雪時天氣相對卻要暖和一些,加上這是初冬第一場大雪,又餓又累再加上寒冷,一些體質虛弱的官員才昏倒的,好在尚無人凍死。
東廠番子有心想去攙扶,那些官員站都站不穩,卻執意不肯讓他們攙扶幫助,不過楊淩既然下了令,東廠設在各個路口的番子紛紛撤了回來,被阻在街口外的各位大人的家仆車馬紛紛湧了進來,將各自的大人接上轎子、車中,然後急急拉著去了。
……
楊淩將李東陽、楊廷和的轎子送走,這才回到宮門外,敲開角門訊口,遞進了牙牌,裏邊驗過之後,看清是楊淩,宮門這才悠悠打開。
楊淩見宮門內大內禁衛也是甲戈森然,不禁眉頭更皺,心頭暗暗警醒。
他這陣兒有意把京城交給劉瑾去胡鬧,而且東廠、西廠名義上均受劉瑾節制,劉瑾身為司禮監首領,下令封城鎖宮,谷大用、張永、苗逵等人勢必不敢公然違抗,想不到這一來事出突然時連自己也蒙在鼓裏,得不到消息。
正德皇帝對自己的信賴雖然仍在劉瑾之上,但是他卻占著一個長處,就是天天陪在皇上身邊,看來自己在京裏除了正常的通訊渠道,也要暗暗布置地下消息傳遞,否則有時難免要被蒙在鼓裏,如果劉瑾對自己存有惡意的話……
楊淩心中一邊想著,一邊徑奔向乾清宮西暖閣,正德皇帝最喜歡住在弘治帝昔年長住的這幢殿宇內,自從和後宮冷淡以來,更是再不肯去別處稍住了。
楊淩踱進西暖閣,外殿中空蕩蕩的,兩個小黃門瞧見他來了,正要躬身施禮,楊淩忙擺擺手制止了,往左一拐就是中殿,正德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楊淩正要伸手掀開黃龍緞面的棉簾子,只聽裏邊傳出說話聲,手指剛剛掀開一隙,便停在了那兒。
只聽苗逵的聲音道:“劉公公,這事兒會不會鬧得太大了?咱家已著人去看過,百官在宮門外跪了一宿了,若是凍死幾個,激起眾怒,我等更要受人攻訐。”
隨即張永的聲音道:“是呀,依咱家看,是不是著人知會楊大人一聲,請他來一起商議一下?”
這時馬永成的聲音重重地“哼”了一聲道:“來得及麽?如今是騎虎難下呀,昨兒剛剛請的旨,對皇上說得好好的,說是朝中百官欺主年幼,咱們對劉健等人只以名罰,不以刑罰,以儆百官使其敬畏,這可倒好,現在怎麽對皇上交待?楊大人……鬧到這份兒上了,人家肯給咱收拾這亂攤子?”
楊淩貼著簾縫兒向內一看,只見一排的紅木官帽椅兒,劉瑾身著蟒袍,捧著個紫砂的鴿嘴壺兒,就嘴兒喝了口茶,恨恨地道:“就算他們不怕死,咱家就不信那些嬌生慣養的書生饢子受得了凍、挨得了餓,你們慌什麽?挨到中午看看,哼,到時叫人把番子撤了,準許他們的家仆進來,他們保準兒就坡下驢,跑回家裝死去。”
這時一角蟒袍又閃進視線內,轉臉兒坐在了劉瑾旁邊,那是東廠廠公谷大用,只見他苦笑道:“說的是,如今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如今和外廷較著勁呢,誰先退這仗就敗了,莫要找了楊大人來叫他看笑話,咱再候著吧。”
他想了一想,說道:“劉公公,你看是不是先把九城的封鎖撤了?雖說天寒大雪進出的人少多了,可是南來北往的人還是不少,把城鎖了民間不免又要胡亂猜議,再說這事兒原本也不可能遮得住人耳目。”
劉瑾想了想道:“嗯,張公公,麻煩你通知九城開關吧,不過……谷公公,東廠在午門的幾條要道上還得註意點兒,莫叫閑雜人等全跑來瞧熱鬧,那亂子就大了。”
兩人應了一聲,只見谷大用立起身來要往外走,楊淩忙一掀門簾兒,清咳一聲踱了進去。
張永剛剛轉過身來,一眼瞧見楊淩不禁訝然道:“楊大人?今兒怎麽進京了?”
楊淩掃了一眼眾人,見眾人驚訝之餘又面露喜色,原本有些局促不安的神情消解了不少,似乎覺得來了強有力的幫手,便是劉瑾雖然不動聲色,可是眸子裏的喜意也是遮不住的。
楊淩心道:“看來他們這次瞞著我,倒不是有心想將我撇在一邊,而是自以為能擺布得了滿朝文武,卻沒想到攤子越搞越亂。”
他揚了揚手中的皇榜,故作慌張地道:“這是誰的主意?忒也胡鬧了,劉公公施行新政,正需百官鼎力支持,劉、謝不過是致仕之人,過不了多久就會被人遺忘,官場上的影響和德望就會漸漸消失,如今說是指斥他們為奸黨,不啻於把他們擡出來,又成了百官領袖,這不是自樹強敵麽?”
谷大用等人聽得面面相覷,不約而同把目光悄悄瞄向劉瑾,劉瑾老臉一紅,他聽說百官跪了一夜,心中也有些惴惴不安,覺得自己聘的那位秀才軍師出的主意太過火了點兒,可是又沒有向百官低頭的道理,正在那兒硬撐呢,聽楊淩一說,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大錯,不禁訕然道:“呃……楊大人覺得這主意不好麽?”
他站起身來道:“聽說北宋徽宗年間,朝中打擊結盟的奸黨,就立了奸黨碑,結果將奸黨一網打盡,再也無人敢予胡亂指斥朝政,怎麽……怎麽……”
徽宗年間?大宋這一朝奸黨最是眾多,楊淩通過戲說倒真記得那一朝的許多事,也知道立奸黨碑的事,他嘆道:“劉公公,這是你那位秀才公出的主意吧?陷主於不義吶,劉公公你想想,那一朝當權的都是什麽人?是蔡京、童貫誤國六賊啊!”
他環顧四周,冷笑一聲道:“妙呀,妙極了,劉、馬、張、谷、苗,五位公公加上我楊淩,這奸黨榜一貼,大明朝誤國六賊馬上新鮮出籠了。”
劉瑾等人聽得想笑又忍住,一時也顧不上探問何以這奸黨榜一貼會有這許多害處了,心裏只是覺得楊淩的學問那是遠超過他們的,他這麽說必有他的道理。至於誤國奸賊,誰想做呀,他們還覺得自己是大忠臣呢。
劉瑾訥訥地道:“咱家施以新政,百官一概予以反對,這幫書蟲根本就是看不起咱們內廷,只要是咱們提的、說的,他們就是閉著眼一通反對,連個理由都懶得和你講,那副不屑的面孔,真要把人活活氣死。
咱家本想打打百官的氣焰,倒也沒想到他們如此堅決,竟在雪中跪了一宿,幸好皇上今早取消了早朝,要不咱家真要著了忙了,可是……楊大人將皇榜取了回來,這要是收回來,咱們幾個的顏面何存?皇上那兒怎麽交待?”
谷大用幾人剛剛上位,最關心的就是這個,聞言不禁連連點頭。楊淩道:“就算沒有此事,難道外臣們就看得起咱們了?再說……韃靼重兵壓境,如今邊關告急,需要內外臣工齊心合力以抗外侮,這個理由夠不夠?
諸位就用這個理由進諫給皇上,請皇上收回聖旨,皇上必然讚許幾位公公識大體,重朝廷,忠君愛民呀。”
這個理由倒能接受,又能討好皇上,劉瑾等人自然點頭,同時也有些吃驚,苗逵已忍不住問道:“楊大人,韃子又來襲邊了?”
楊淩臉色有些凝重地點頭道:“嗯,今次韃靼的伯延汗和火篩率七萬鐵騎襲我大同宣府一線,現在已有多座城池失陷,必須要馬上稟明皇上,立即召集朝中大員商議起兵禦敵之策。皇上呢?怎麽只見你們在這裏?”
馬永成小聲幹笑道:“寧王進貢了皇上一個馬戲班子,裏邊有兩位姑娘俏麗異常,又懂得雜耍和戲法,皇上甚是喜歡,昨兒召了她們侍寢,想是身子乏了,一早傳出口諭來,今兒休了早朝,咱家也不敢進去打擾……”
皇上在後宮召嬪妃侍寢必須要皇後用過金印敬事房才可以進禦,而且有時間限制,到了時辰得把妃子送回宮去,不能和皇上同床共枕、夜話長眠。
小正德的性子哪受得了這約束,後宮賭氣不去了,想不到卻自己找起了女人,只是……寧王?寧王!
楊淩心裏一驚,拔腿就要沖進皇帝的寢宮,身形略動了動,他才回過神兒來,寧王會造反,如今只有他知道,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不過這兩個女人既是寧王公然送來的,禁內已記錄造冊,就決不會是用來刺殺皇帝的。
如果她們只是尋常的戲子,那就是寧王用來取悅或者迷惑正德的工具,如果她們是寧王的心腹,那就是派在皇帝身邊的耳目,自己這般性急做什麽?
他自嘲地一笑,看看有些詫異的幾位公公,說道:“如今事兒不宜鬧大,邊境正生著禍亂,如果內廷再張榜公布處罰朝臣,勢必引得天下攻訐。
這樣吧,張公公、谷公公速去解了城禁,撤回番子,馬公公,請著人速速促請皇上起身,咱們先請旨撤回奸黨令以安撫百官,然後請皇上調兵遣將北伐韃靼才是。”
苗逵雖是個太監,卻一直想領兵打仗,建立功勳,一聽這話摩拳擦掌道:“好,咱家與大人一起去見皇上,韃子太猖狂了,一定要派出重兵,狠狠地打他一家夥!”
……
那兩個戲班的少女姿容俏麗、身輕體軟,又知情識趣,懂得風月之事。加上自幼練習雜技的緣故,周身肌肉靈活有力,較之平常富貴人家小姐,那番妖嬈、火辣的風騷味道,大膽挑情的閨中媚態,可讓喜歡狂放、不願拘束的正德皇帝大喜若狂。
這一夜風流,兩個民間女子可把後宮三位幼讀詩書,在繡榻上也斯斯文文的嬪妃比了下去,喜得正德愛不釋手,終宵繾綣,欲仙欲死,直到天色放曙方始入夢,竟至清晨困倦不起。
馬永成派了小黃門硬著頭皮進內呼喚時,正德和兩個少女剛剛起身,正德正笑吟吟地看著兩個美人兒對鏡梳妝,攬著她們的纖腰,偷一口香,掏一把酥胸,嘻嘻哈哈正得趣兒。
聽說是楊淩和劉瑾等幾位身邊兒上的人等著候見,正德喜滋滋地牽著兩個少女的小手走了出來,楊淩等人一見皇上著了便服出來,忙一齊拜倒,說道:“參見皇上。”
那兩個戲班少女一見有人拜倒,不願擔了妄受拜禮之罪,忙向左右閃了一閃。楊淩瞧見兩雙雪白的弓鞋左右一閃,步履輕盈之極,雖看不出她們懂不懂得武藝,卻覺得一個民間戲班的女子,竟懂得避受禮儀,不禁心生疑竇。
正德笑嘻嘻地道:“起來吧,起來吧,又不是外人,楊侍讀,朕得了兩個可心的女子,你來瞧瞧,漂不漂亮?”
楊淩暗暗苦笑一聲,心道:“這兩個女子雖說出身卑賤,可是既然侍寢於皇帝,那身份也比不得尋常人了,我怎好大膽打量評價?這位皇上還真是……”
楊淩等人立起身來,楊淩輕輕掃了一眼,只見那兩個少女都是一張雪白的瓜子臉兒,杏眼桃腮,韻致風流。
兩人一個穿紅、一個穿綠,都是對襟袖子劄腳褲,腰系一條白綢汗巾,弓鞋纖小,輕盈如燕,仍是一副登臺表演的短打扮,愈發顯得嬌俏可愛。
她們雖只八分的姿色,卻有十二分的風情,舉止步態柔媚款款,雖然所見的只是素色布衣,卻似目迷五色,沒有一寸不是女人。
楊淩暗道:“好俊俏的姿色,好特殊的風情,那寧王倒舍得下本錢。”楊淩淡淡一笑道:“皇上身為天子,那眼界自然是一等一的好,兩位姑娘堪稱人間絕色。”
兩位姑娘聽了這才細細地打理了他一眼,楊淩擡眼望去,見這兩位姑娘一個神情冷艷,另一個卻笑得甜美。
那艷色有些淡淡的美女本來並不曾笑,瞧見楊淩望來,卻是個風流俊俏的公子,忽然向他啟齒一笑,露出兩排編貝似的細白牙齒,那淡紅的嘴唇,微微翹起形似菱角。她的笑容本就嫵媚,加以略顯冷艷的風儀,這一笑予人的感受格外強烈。
正德聽了楊淩讚美,喜道:“正是,朕也覺得比起後宮的嬪妃要解語識趣得多了,她們的名兒就叫解語、羞花呢。解語、羞花,這位是朕的愛卿楊淩。”
兩個女孩兒略帶詫色地望了楊淩一眼,然後雙雙輕盈地一福,嬌聲道:“民女見過楊大人,久仰大人英名。”
正德奇道:“你們聽說過楊愛卿?”
那個喜歡甜笑的小姑娘穿著緊身的紅綢子短衫,高聳的酥胸賁起一道誘人的峽谷,中間卻綴著一塊看來並不值幾個錢的白玉佛像,她把玩著玉佛像,輕輕點了點頭,抿嘴兒一笑道:“楊大人九城尋醫、帝陵含冤、江南抗倭的傳奇事兒多著呢,民女一個跑江湖的,聽得耳朵都起了繭子。”
正德攬住她纖腰,在鬢下一嗅,說道:“解語,那是朕沒機會呢,以後有空兒,朕也陪你跑江湖去,傳奇事兒一定更多。”
叫解語的女孩兒被皇帝當眾攬住纖腰,臉上有些紅了,頰上朱霞,眼中秋波,更添一番誘人心魄的春色,她輕咬著嘴唇,長長的睫毛不住眨動,那種似羞似怯的表情連劉瑾等人都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楊淩的目光卻集中在了她高聳的雙峰間,那是一尊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像。世間信佛的人無論男女很少有懸掛彌勒佛像的,而女子信徒,更是以佩掛觀世音菩薩的居多。
楊淩因為自己對幼娘撒下的謊,身上一直佩著十字架,所以見了她佩的佛像奇怪,不禁多瞧了兩眼,心中其實並沒有想到什麽。
那個叫羞花的女子一旁瞥見,俏臉上卻不禁露出一絲緊張神色,她假意幫姐妹拉扯衣襟,繞到了她正面遮住了楊淩目光,趁正德不備,淩厲地瞪了她一眼,解語這才醒悟過來,俏臉兒也不禁一白,急急將那佛像塞進了懷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楊淩轉過福字鯉魚躍龍門的照壁,瞧見中堂燈火通明,知道吳傑必是已經到了,便轉身對幼娘道:“幼娘,你和成姑娘、文心先去後堂歇息吧,我去見見吳大檔頭。”
韓幼娘也知事情緊急,從這時節來看,估計又是韃靼寇邊,不知多少百姓遭殃了。她柳眉微蹙,輕輕道:“相公去吧,公事要緊,幼娘自和兩位姐姐去後堂等你。”
楊淩點點頭,看了成綺韻一眼,轉身走向中堂,韓幼娘和成綺韻、高文心略站了片刻,從側廊繞向後堂。
吳傑青袍皮襖,正背負雙手在堂上打轉,一見楊淩進來,立即抱拳施禮道:“卑職見過大人。”
楊淩也不急客套,拉著他匆匆走進書房,還未坐定便問道:“發生了什麽事?韃子又來邊境劫掠了不成?”
吳傑點了點頭,肅然道:“是,去年小王子伯延可汗集兵五萬分襲九邊,結果雖滿載而歸,卻也損失慘重,連他的兒子也喪命疆場。今年韃子覆來,小王子和火篩聯手,集大軍七萬,重兵入寇大同,來勢洶洶。
宣府總兵張俊兵敗退守,裨將張雄、穆榮皆戰死沙場。我們的線報飛馬趕回前,韃子已攻占鎮夷所,指揮使劉經戰死,花馬池也被攻占,隆德、靜寧、會寧諸處皆被侵入,朔州、馬邑岌岌可危。”
楊淩聽了倒吸一口冷氣,他背著手在書房中徘徊半晌,一燭幽明,映得他的臉龐陰暗不定,過了半晌他才徐徐站定身子,問道:“大同守軍現有多少人?”
吳傑立即答道:“駐軍四萬,客軍一萬,分別駐守各城邑,此次韃靼攻勢迅猛,且一改往日分兵奇襲各路的方法,集重兵於一地,只分兵一萬攻向懷安,這一路鐵騎來去如風,使得各處守軍有所忌憚,不敢主動出兵支援,是以敵勢甚勝。”
楊淩走回桌旁,從案下掏出幾卷地圖,撿出宣府地圖攤開道:“我們派去了解關外情形的探馬已經回來了,上次只聽你簡略提過,現在你把詳細情形告訴我,另外把敵軍兵力的構成和攻向也對我好好說說……”
燭光下兩人聊至深夜,直至天色將明,楊淩才舒展了一下困乏的身子,輕輕嘆息一聲道:“天色未明,宮門未開,不過韃子雖迅速截斷了幾處要塞,此刻烽火消息想必也已傳進宮去了。”
吳傑目光閃動,半晌才徐徐道:“大人可是準備向皇上進諫?”
楊淩扭頭問道:“吳老可有建議?”
吳傑目光微微垂下,低喟一聲道:“我們了解的情形想必比錦衣密探還要詳盡一些,大人可以向皇上和兵部說明,不過舉薦出兵之舉不宜涉入過深,敵勢太強,若再有敗,難免牽累大人。”
楊淩定定地看了他片刻,吳傑清瞿的面龐已有些局促和惶恐。楊淩看到他鬢邊花白的頭發,想起他也是一番好意,責斥之語便收了回去,只是緩緩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輕輕道:“我知道,內廠只是皇上的耳目,兵事不宜過多幹涉。唉!朝中何人可以率兵出征呢……”
……
天色放光,卻仍是一片灰蒙蒙的,此時大雪紛飛,地上積雪厚濘難行。
楊淩率著二十騎侍衛趕到城門下時,已是滿頭大汗,馬兒鼻息如煙。楊淩見城門仍緊閉不啟,不禁心中大奇。手下侍衛已向城頭上攏手大喊:“城上守軍速速開城。”
喊了幾聲城頭難聞,一個侍衛擎出弓來,圈馬跑回二十餘丈,反手一箭,一支響箭尖叫著射進城去,“篤”的一聲正中城頭兵衛大門。
稍候片刻,兩個士兵從城頭上探頭探腦地喊道:“今日城禁,何人叫門?”
侍衛大呼道:“內廠楊總督要進城,誰在城上當值?速速開門。”
連呼了幾聲,那城上守軍總算聽清了,不由驚叫一聲縮回了頭去。楊淩等了片刻,那城門轟隆隆地推了開來,一位守城裨將頂盔掛甲,急匆匆迎了下來,走到楊淩面前施以軍禮道:“卑職城守千戶喬介安參見楊大人。”
楊淩按住馬頭,冷冷地喝道:“誰準你封鎖九城的?出了什麽大事?”
喬介安是京營首領張永的部下,知道張永對這位楊大人也是敬畏有加,見他臉色嚴峻,不禁有些膽怯地道:“回稟大人,昨日散朝後,司禮監劉公公頒了一道聖旨,列舉劉健、謝遷等五十六人為奸黨,朝中百官連夜聚於午門冒風雪抗議,劉公公恐有人趁機作亂驚了聖駕,是以命張公公封了九城,谷公公調東廠番子督於宮門之外。”
楊淩大吃一驚,怪不得昨兒一天沒有人上門,連自己的人也未從京中傳出消息,原來劉瑾封了九城,除了自己,尋常人自然叫不開宮門。
這兩日得到的消息,劉瑾變法果然遭致百官反對,連近來一向保持緘默,盡量同他配合的李東陽、楊廷和都上書諫止,謂變法事項或不切實際、或操之過急,請求皇上下詔緩行。
楊淩覺得有劉瑾吸引百官的註意力,對自己準備執行的政策大有益處,況且這兩日正忙著育種和研制新槍的事宜,也沒太往心裏去,哪知事情急轉直下,劉瑾怎麽突然又對已經罷官還鄉的官員搞起打擊報覆來了?是殺雞儆猴還是遷怒他人?
五十六人?楊淩心中一動,已經明白了大概,因劉健、謝遷一案牽連的官員並沒有這麽多,劉瑾宣布五十六人為奸黨,必是借打擊劉、謝為名,將對他變法予以反對的一些官員也列入其中,想以此立威,打擊恐嚇百官。
醉翁之意,朝中文武會看不出來麽?此例一開,從此政壇紛爭可伸可縮、株連之累可大可小,今後再有反對劉瑾者,這個株連圈子稍有放大,就可以把他們劃進“奸黨”之中,他們深知其中厲害,自然要竭力反彈。
楊淩又氣又急,擺手道:“知道了,閃開些,本官進城!”
喬千戶唯唯諾諾,肅然閃在一旁,楊淩在馬股上狠狠一鞭,領著侍衛直奔午門。
雪落無聲,寬闊的禦道上杳無人跡,早起上街的行人因為大雪和封城,又統統趕回了家去,誰也不敢在街上胡亂行走,恐被廠衛捕走。
豪門家的殿宇亭臺、街巷裏的酒肆樓閣都在風雪中覆上了一層蒼涼的白雪,只有寺廟中時而響起的鐘聲,雄渾悠揚,讓人知道這座大城仍然是活著的。
楊淩還沒有趕到奉天門,路邊就有持刀拿槍的東廠番子趕過來攔截,待看清了是內廠的人,領頭的還是內廠總督楊淩,這群上次在內廠屠夫般殺戮中嚇破了膽的番子連忙又屁滾尿流地爬到了一邊,眼睜睜看著他們縱馬疾馳而過。
馬到午門,楊淩勒住馬韁,健馬“唏聿聿”一聲長嘶,打破了清晨的寂靜。
雪花迷迷蒙蒙地在眼前飄落,楊淩愕然望著午門前寬大的廣場,心兒不由怦怦地急跳起來。急追而來的二十匹快馬也在他身遭停下,侍衛們屏息看著。
廣場上一片雪白,四下裏卻有數百名東廠番子佩著腰刀在默默地走動,由於他們的到來才倏然停住了腳步,紛紛望向這邊。
廣場中央,就在午門前面,數百具“雕塑”靜靜地沐浴在雪中。那是一個個跪在地上的人形雪塑,偶爾由於搖搖欲墜的身形晃落了身上的積雪,露出裏邊紅色、藍色的官袍,才看得出那是一個個長跪不起的官員。
楊淩勒住馬韁,在原地兜了半個圈子,忽地縱身下馬,疾步奔了過去,二十名侍衛連忙緊隨在他身後。走近了才發現雪中已經倒臥著許多人,由於厚厚的積雪,一樣的白色,方才在遠處竟沒有看清。
楊淩急急拂掉一個人身上的積雪,那人歲數不大,看起來只有十七八歲年紀,此時臉色鐵青,身體僵硬,眉梢發際都結了冰霜。
這不是官員,看他的服飾應該是國子監的太學生,楊淩匆匆扯下身上的大氅,裹在他的身上,將他費力地抱了起來,兩個番子急忙搶過來從他手中將那人接了過去。
四下有一些官員因為他的舉動默默地轉過身來,厚厚大雪下的身子只露出了一張凍得慘白的面孔,毫無表情地看著他。
楊淩又拂去一個凍暈的人身上的浮雪,這是一個五品的文官,頜下三縷短須,雙目緊閉,也已人事不省。楊淩握著他凍冷的雙手,擡眼四下望去,遠處在幾十人簇擁下,一個番子檔頭按著腰刀氣勢洶洶地走了過來,隔著幾丈遠便高聲喝道:“本官奉廠督大人命在此督察,什麽人擅自幹預政事?”
楊淩心頭火起,擡起頭來怒道:“屁的政事!文武百官,國器也,江山社稷之根本,誰給的你命令,敢虐待朝廷大員?”
楊淩這句話出口,四下已經神志半昏迷的官員們不禁紛紛轉過頭來,激動、詫異地看著他。那人走近了瞧清楊淩模樣,不禁駭了一跳,雙膝一軟,已翻身拜了下去,惶然道:“卑職不知大人駕到,失禮失禮,請大人恕罪。”
楊淩這時也看清了這人是原東廠六檔頭周起鳳,谷大用接手東廠前,範亭和二檔頭、三檔頭等幾個核心人物已被彭繼祖等人借口拒捕暗中幹掉,周起鳳嚇跑了膽,將自己所知的秘密悉數稟知了內廠,得以茍全了性命,後來又投靠了谷大用,仍然官覆原職。
他見來人是內廠廠督楊淩,連忙磕頭施禮,身後一眾跟過來準備拿人的番子一見也連忙跪了下去,楊淩鐵青著臉站起來喝道:“趕快招呼人將各位大人救起,送進就近的民宅施救,叫人燒些熱湯……等等,把人弄醒之前用積雪擦拭身子,不要擡上熱炕頭兒。”
他見周起鳳還有些猶豫,瞪了他一眼,喝道:“立刻去做,谷公公那裏有本官替你說話!”
周起鳳連忙點頭哈腰地道:“是是是,卑職馬上照辦,馬上照辦,來人,馬上來人,把各位大人扶起來。”
一個虛弱、蒼老的聲音道:“楊大人,我等死不足惜,然劉瑾亂政、施以酷法,如今又亂入人罪,將致仕還鄉的劉大學士、謝大學士和朝中不同政見者打為奸黨,此禍亂之源吶,皇榜不封還、五十六名同僚罪名不赦,我等寧可凍死在此,效雪之潔!”
楊淩看見那人須發皆白、顫顫巍巍,雖已凍得面無人色,倒還看得出是那位曾與自己作對、如今已升任吏部侍郎的王鏊。
楊淩“重傷”回京、以及王瓊是東廠範亭“嫁禍”的消息傳出後,這位老夫子對楊淩的觀感倒沒有那麽厭惡了,今日聽其言、觀其行又有了幾分好感,是以才出言向他表達了跪諫百官的意願。
四下跪伏的官員、太學生們同聲大叫道:“對,皇榜不封還、忠臣不赦罪,我等寧願凍死在此,效雪之潔。”
楊淩籲了口氣,將手中昏迷的那名文官交給手下,緩步向前走去。厚厚的積雪在腳下“咯吱咯吱”直響,楊淩走到最前邊貼近宮門的地方,六部九卿有大半跪在這裏,最前邊兩名文官,一個蒼老些的是李東陽,另一個四十多歲半跪在他旁邊攙扶著他的是楊廷和。
李東陽的身上披了好幾件官袍,也不知是哪些官員解了自己衣衫硬披在他身上的,他的手裏捧著一卷黃紙,那自是劉瑾張貼於宮門宣告五十六名奸黨成員的皇榜。
楊淩急步上前,將李東陽扶起,輕聲道:“大學士,您……您怎麽帶頭在宮門跪諫啊,兩位大學士有何意見,自可進宮向皇上稟明,這樣……這樣是凍壞了身子……”
李東陽搖搖晃晃地站起來,瞧清是他,目中不由一喜,聽清他微帶責怪的語氣,李東陽苦笑一聲道:“楊大人,今日皇上借病停了早朝,我這個大學士一時也見不到皇上啊。皇榜若是頒行天下,那便追不回來了,迫不得已我才出此下策,誰料……百官跪諫,劉瑾居然還這般沈得住氣。”
楊淩頓了頓腳,百官和劉瑾相持,那才可以從中取利,若是讓劉瑾把文武全鬥垮了,整個朝廷癱瘓,那可如何得了?
他從李東陽手中奪過皇榜,輕聲說道:“兩位大學士若信得過下官,此事便交予我處理,二位大學士勸服百官速速回去調養,萬萬不要誤了國事。難道……兩位大學士還不知道火篩、小王子領大軍七萬攻城略地,邊關已戰火紛飛了麽?”
李東陽大吃一驚,說道:“竟有此事?韃靼年年這個時節都要率兵襲邊,烽火傳訊已經收到了,只是目前還沒有收到詳細軍報,今年事態竟如此嚴重?”
楊淩心道:“邊關的快驛傳書也未必有我的信報迅速,況且你們都跑這兒來跪諫了,外邊又被東廠和京營封鎖,縱有信使只怕也進不來了。”
楊淩急道:“正是,國事為重呀,請兩位大學士率眾官員先回去吧,現如今凍傷的官員急需治療,能回衙辦公的也不可再意氣用事,下官馬上進宮,這件‘奸黨’案,包在下官身上。”
李東陽也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是內外廷再爭執不休的時刻,邊關告急、外虜入侵,一切得以大局為重,他立刻頷首道:“好,將政見不同者打擊為奸黨,如果大明開此先河,勢必從此黨爭不斷、愈演愈烈,此事就拜托大人了,文武百官就交給我和介夫規勸吧。”
楊淩點了點頭,手舉皇榜,縱聲高呼道:“諸位大人,封還皇榜、解‘奸黨’之謗的事,楊某願一力承擔。朝廷不可一日無百官,百官不可一日不理政。
如今邊陲告危,韃靼大軍七萬,重兵壓境,攻城略地、城池陷落,百姓遭殃,請各位大人暫離午門,保重身體,江山社稷為重、黎民百姓為重啊!”
劉大夏身體硬朗,莫看是個七旬老人,這一宿苦熬,仍是精神矍鑠,聞言已霍地立了起來,吃驚道:“什麽?邊境竟已危急若斯了麽?兵部的公文尚未收到,你……你的消息可靠麽?”
楊淩重重點了點頭,說道:“絕無虛假,請大人速回兵部,恐怕皇上得了消息馬上就要召見你了。”
李東陽在楊廷和的攙扶下轉過身來,提氣高呼道:“諸位同僚,楊大人馬上進宮見駕,已答允代我等將百官之意稟明聖上,如今邊關危急,國事為重,大家……暫且回府,盡早趕回衙門辦差。”
有了李東陽這句話,百官騷動起來,一個個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再去扶助昏迷的同僚,雪後寒冷,下雪時天氣相對卻要暖和一些,加上這是初冬第一場大雪,又餓又累再加上寒冷,一些體質虛弱的官員才昏倒的,好在尚無人凍死。
東廠番子有心想去攙扶,那些官員站都站不穩,卻執意不肯讓他們攙扶幫助,不過楊淩既然下了令,東廠設在各個路口的番子紛紛撤了回來,被阻在街口外的各位大人的家仆車馬紛紛湧了進來,將各自的大人接上轎子、車中,然後急急拉著去了。
……
楊淩將李東陽、楊廷和的轎子送走,這才回到宮門外,敲開角門訊口,遞進了牙牌,裏邊驗過之後,看清是楊淩,宮門這才悠悠打開。
楊淩見宮門內大內禁衛也是甲戈森然,不禁眉頭更皺,心頭暗暗警醒。
他這陣兒有意把京城交給劉瑾去胡鬧,而且東廠、西廠名義上均受劉瑾節制,劉瑾身為司禮監首領,下令封城鎖宮,谷大用、張永、苗逵等人勢必不敢公然違抗,想不到這一來事出突然時連自己也蒙在鼓裏,得不到消息。
正德皇帝對自己的信賴雖然仍在劉瑾之上,但是他卻占著一個長處,就是天天陪在皇上身邊,看來自己在京裏除了正常的通訊渠道,也要暗暗布置地下消息傳遞,否則有時難免要被蒙在鼓裏,如果劉瑾對自己存有惡意的話……
楊淩心中一邊想著,一邊徑奔向乾清宮西暖閣,正德皇帝最喜歡住在弘治帝昔年長住的這幢殿宇內,自從和後宮冷淡以來,更是再不肯去別處稍住了。
楊淩踱進西暖閣,外殿中空蕩蕩的,兩個小黃門瞧見他來了,正要躬身施禮,楊淩忙擺擺手制止了,往左一拐就是中殿,正德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楊淩正要伸手掀開黃龍緞面的棉簾子,只聽裏邊傳出說話聲,手指剛剛掀開一隙,便停在了那兒。
只聽苗逵的聲音道:“劉公公,這事兒會不會鬧得太大了?咱家已著人去看過,百官在宮門外跪了一宿了,若是凍死幾個,激起眾怒,我等更要受人攻訐。”
隨即張永的聲音道:“是呀,依咱家看,是不是著人知會楊大人一聲,請他來一起商議一下?”
這時馬永成的聲音重重地“哼”了一聲道:“來得及麽?如今是騎虎難下呀,昨兒剛剛請的旨,對皇上說得好好的,說是朝中百官欺主年幼,咱們對劉健等人只以名罰,不以刑罰,以儆百官使其敬畏,這可倒好,現在怎麽對皇上交待?楊大人……鬧到這份兒上了,人家肯給咱收拾這亂攤子?”
楊淩貼著簾縫兒向內一看,只見一排的紅木官帽椅兒,劉瑾身著蟒袍,捧著個紫砂的鴿嘴壺兒,就嘴兒喝了口茶,恨恨地道:“就算他們不怕死,咱家就不信那些嬌生慣養的書生饢子受得了凍、挨得了餓,你們慌什麽?挨到中午看看,哼,到時叫人把番子撤了,準許他們的家仆進來,他們保準兒就坡下驢,跑回家裝死去。”
這時一角蟒袍又閃進視線內,轉臉兒坐在了劉瑾旁邊,那是東廠廠公谷大用,只見他苦笑道:“說的是,如今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如今和外廷較著勁呢,誰先退這仗就敗了,莫要找了楊大人來叫他看笑話,咱再候著吧。”
他想了一想,說道:“劉公公,你看是不是先把九城的封鎖撤了?雖說天寒大雪進出的人少多了,可是南來北往的人還是不少,把城鎖了民間不免又要胡亂猜議,再說這事兒原本也不可能遮得住人耳目。”
劉瑾想了想道:“嗯,張公公,麻煩你通知九城開關吧,不過……谷公公,東廠在午門的幾條要道上還得註意點兒,莫叫閑雜人等全跑來瞧熱鬧,那亂子就大了。”
兩人應了一聲,只見谷大用立起身來要往外走,楊淩忙一掀門簾兒,清咳一聲踱了進去。
張永剛剛轉過身來,一眼瞧見楊淩不禁訝然道:“楊大人?今兒怎麽進京了?”
楊淩掃了一眼眾人,見眾人驚訝之餘又面露喜色,原本有些局促不安的神情消解了不少,似乎覺得來了強有力的幫手,便是劉瑾雖然不動聲色,可是眸子裏的喜意也是遮不住的。
楊淩心道:“看來他們這次瞞著我,倒不是有心想將我撇在一邊,而是自以為能擺布得了滿朝文武,卻沒想到攤子越搞越亂。”
他揚了揚手中的皇榜,故作慌張地道:“這是誰的主意?忒也胡鬧了,劉公公施行新政,正需百官鼎力支持,劉、謝不過是致仕之人,過不了多久就會被人遺忘,官場上的影響和德望就會漸漸消失,如今說是指斥他們為奸黨,不啻於把他們擡出來,又成了百官領袖,這不是自樹強敵麽?”
谷大用等人聽得面面相覷,不約而同把目光悄悄瞄向劉瑾,劉瑾老臉一紅,他聽說百官跪了一夜,心中也有些惴惴不安,覺得自己聘的那位秀才軍師出的主意太過火了點兒,可是又沒有向百官低頭的道理,正在那兒硬撐呢,聽楊淩一說,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大錯,不禁訕然道:“呃……楊大人覺得這主意不好麽?”
他站起身來道:“聽說北宋徽宗年間,朝中打擊結盟的奸黨,就立了奸黨碑,結果將奸黨一網打盡,再也無人敢予胡亂指斥朝政,怎麽……怎麽……”
徽宗年間?大宋這一朝奸黨最是眾多,楊淩通過戲說倒真記得那一朝的許多事,也知道立奸黨碑的事,他嘆道:“劉公公,這是你那位秀才公出的主意吧?陷主於不義吶,劉公公你想想,那一朝當權的都是什麽人?是蔡京、童貫誤國六賊啊!”
他環顧四周,冷笑一聲道:“妙呀,妙極了,劉、馬、張、谷、苗,五位公公加上我楊淩,這奸黨榜一貼,大明朝誤國六賊馬上新鮮出籠了。”
劉瑾等人聽得想笑又忍住,一時也顧不上探問何以這奸黨榜一貼會有這許多害處了,心裏只是覺得楊淩的學問那是遠超過他們的,他這麽說必有他的道理。至於誤國奸賊,誰想做呀,他們還覺得自己是大忠臣呢。
劉瑾訥訥地道:“咱家施以新政,百官一概予以反對,這幫書蟲根本就是看不起咱們內廷,只要是咱們提的、說的,他們就是閉著眼一通反對,連個理由都懶得和你講,那副不屑的面孔,真要把人活活氣死。
咱家本想打打百官的氣焰,倒也沒想到他們如此堅決,竟在雪中跪了一宿,幸好皇上今早取消了早朝,要不咱家真要著了忙了,可是……楊大人將皇榜取了回來,這要是收回來,咱們幾個的顏面何存?皇上那兒怎麽交待?”
谷大用幾人剛剛上位,最關心的就是這個,聞言不禁連連點頭。楊淩道:“就算沒有此事,難道外臣們就看得起咱們了?再說……韃靼重兵壓境,如今邊關告急,需要內外臣工齊心合力以抗外侮,這個理由夠不夠?
諸位就用這個理由進諫給皇上,請皇上收回聖旨,皇上必然讚許幾位公公識大體,重朝廷,忠君愛民呀。”
這個理由倒能接受,又能討好皇上,劉瑾等人自然點頭,同時也有些吃驚,苗逵已忍不住問道:“楊大人,韃子又來襲邊了?”
楊淩臉色有些凝重地點頭道:“嗯,今次韃靼的伯延汗和火篩率七萬鐵騎襲我大同宣府一線,現在已有多座城池失陷,必須要馬上稟明皇上,立即召集朝中大員商議起兵禦敵之策。皇上呢?怎麽只見你們在這裏?”
馬永成小聲幹笑道:“寧王進貢了皇上一個馬戲班子,裏邊有兩位姑娘俏麗異常,又懂得雜耍和戲法,皇上甚是喜歡,昨兒召了她們侍寢,想是身子乏了,一早傳出口諭來,今兒休了早朝,咱家也不敢進去打擾……”
皇上在後宮召嬪妃侍寢必須要皇後用過金印敬事房才可以進禦,而且有時間限制,到了時辰得把妃子送回宮去,不能和皇上同床共枕、夜話長眠。
小正德的性子哪受得了這約束,後宮賭氣不去了,想不到卻自己找起了女人,只是……寧王?寧王!
楊淩心裏一驚,拔腿就要沖進皇帝的寢宮,身形略動了動,他才回過神兒來,寧王會造反,如今只有他知道,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不過這兩個女人既是寧王公然送來的,禁內已記錄造冊,就決不會是用來刺殺皇帝的。
如果她們只是尋常的戲子,那就是寧王用來取悅或者迷惑正德的工具,如果她們是寧王的心腹,那就是派在皇帝身邊的耳目,自己這般性急做什麽?
他自嘲地一笑,看看有些詫異的幾位公公,說道:“如今事兒不宜鬧大,邊境正生著禍亂,如果內廷再張榜公布處罰朝臣,勢必引得天下攻訐。
這樣吧,張公公、谷公公速去解了城禁,撤回番子,馬公公,請著人速速促請皇上起身,咱們先請旨撤回奸黨令以安撫百官,然後請皇上調兵遣將北伐韃靼才是。”
苗逵雖是個太監,卻一直想領兵打仗,建立功勳,一聽這話摩拳擦掌道:“好,咱家與大人一起去見皇上,韃子太猖狂了,一定要派出重兵,狠狠地打他一家夥!”
……
那兩個戲班的少女姿容俏麗、身輕體軟,又知情識趣,懂得風月之事。加上自幼練習雜技的緣故,周身肌肉靈活有力,較之平常富貴人家小姐,那番妖嬈、火辣的風騷味道,大膽挑情的閨中媚態,可讓喜歡狂放、不願拘束的正德皇帝大喜若狂。
這一夜風流,兩個民間女子可把後宮三位幼讀詩書,在繡榻上也斯斯文文的嬪妃比了下去,喜得正德愛不釋手,終宵繾綣,欲仙欲死,直到天色放曙方始入夢,竟至清晨困倦不起。
馬永成派了小黃門硬著頭皮進內呼喚時,正德和兩個少女剛剛起身,正德正笑吟吟地看著兩個美人兒對鏡梳妝,攬著她們的纖腰,偷一口香,掏一把酥胸,嘻嘻哈哈正得趣兒。
聽說是楊淩和劉瑾等幾位身邊兒上的人等著候見,正德喜滋滋地牽著兩個少女的小手走了出來,楊淩等人一見皇上著了便服出來,忙一齊拜倒,說道:“參見皇上。”
那兩個戲班少女一見有人拜倒,不願擔了妄受拜禮之罪,忙向左右閃了一閃。楊淩瞧見兩雙雪白的弓鞋左右一閃,步履輕盈之極,雖看不出她們懂不懂得武藝,卻覺得一個民間戲班的女子,竟懂得避受禮儀,不禁心生疑竇。
正德笑嘻嘻地道:“起來吧,起來吧,又不是外人,楊侍讀,朕得了兩個可心的女子,你來瞧瞧,漂不漂亮?”
楊淩暗暗苦笑一聲,心道:“這兩個女子雖說出身卑賤,可是既然侍寢於皇帝,那身份也比不得尋常人了,我怎好大膽打量評價?這位皇上還真是……”
楊淩等人立起身來,楊淩輕輕掃了一眼,只見那兩個少女都是一張雪白的瓜子臉兒,杏眼桃腮,韻致風流。
兩人一個穿紅、一個穿綠,都是對襟袖子劄腳褲,腰系一條白綢汗巾,弓鞋纖小,輕盈如燕,仍是一副登臺表演的短打扮,愈發顯得嬌俏可愛。
她們雖只八分的姿色,卻有十二分的風情,舉止步態柔媚款款,雖然所見的只是素色布衣,卻似目迷五色,沒有一寸不是女人。
楊淩暗道:“好俊俏的姿色,好特殊的風情,那寧王倒舍得下本錢。”楊淩淡淡一笑道:“皇上身為天子,那眼界自然是一等一的好,兩位姑娘堪稱人間絕色。”
兩位姑娘聽了這才細細地打理了他一眼,楊淩擡眼望去,見這兩位姑娘一個神情冷艷,另一個卻笑得甜美。
那艷色有些淡淡的美女本來並不曾笑,瞧見楊淩望來,卻是個風流俊俏的公子,忽然向他啟齒一笑,露出兩排編貝似的細白牙齒,那淡紅的嘴唇,微微翹起形似菱角。她的笑容本就嫵媚,加以略顯冷艷的風儀,這一笑予人的感受格外強烈。
正德聽了楊淩讚美,喜道:“正是,朕也覺得比起後宮的嬪妃要解語識趣得多了,她們的名兒就叫解語、羞花呢。解語、羞花,這位是朕的愛卿楊淩。”
兩個女孩兒略帶詫色地望了楊淩一眼,然後雙雙輕盈地一福,嬌聲道:“民女見過楊大人,久仰大人英名。”
正德奇道:“你們聽說過楊愛卿?”
那個喜歡甜笑的小姑娘穿著緊身的紅綢子短衫,高聳的酥胸賁起一道誘人的峽谷,中間卻綴著一塊看來並不值幾個錢的白玉佛像,她把玩著玉佛像,輕輕點了點頭,抿嘴兒一笑道:“楊大人九城尋醫、帝陵含冤、江南抗倭的傳奇事兒多著呢,民女一個跑江湖的,聽得耳朵都起了繭子。”
正德攬住她纖腰,在鬢下一嗅,說道:“解語,那是朕沒機會呢,以後有空兒,朕也陪你跑江湖去,傳奇事兒一定更多。”
叫解語的女孩兒被皇帝當眾攬住纖腰,臉上有些紅了,頰上朱霞,眼中秋波,更添一番誘人心魄的春色,她輕咬著嘴唇,長長的睫毛不住眨動,那種似羞似怯的表情連劉瑾等人都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楊淩的目光卻集中在了她高聳的雙峰間,那是一尊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像。世間信佛的人無論男女很少有懸掛彌勒佛像的,而女子信徒,更是以佩掛觀世音菩薩的居多。
楊淩因為自己對幼娘撒下的謊,身上一直佩著十字架,所以見了她佩的佛像奇怪,不禁多瞧了兩眼,心中其實並沒有想到什麽。
那個叫羞花的女子一旁瞥見,俏臉上卻不禁露出一絲緊張神色,她假意幫姐妹拉扯衣襟,繞到了她正面遮住了楊淩目光,趁正德不備,淩厲地瞪了她一眼,解語這才醒悟過來,俏臉兒也不禁一白,急急將那佛像塞進了懷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