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番外(三)
關燈
小
中
大
“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西天每天講經, 今日講經的是須菩提聖佛, 縱然他身份再尊貴, 因講的內容是眾佛背得滾瓜爛熟的經書, 不少佛陀都聽得犯了困, 腦袋一點一點的,把臨到嘴邊的呵欠硬生生咽下去。
梵茗大概是其中聽得最認真的,全程除了眨眼, 再沒別的小動作, 沒人能瞧出他走了神。
他旁邊坐著個小和尚, 聽得心不在焉, 時不時偏頭看他。這是西天年紀最小的佛, 當年受過梵茗點撥之恩,一直想要拜他為師, 梵茗卻無心收徒,只把他當個後輩, 時不時提點兩句。
“真佛怎的……”此時小和尚磕磕巴巴, 似乎受到了挺大的沖擊,壓低聲音問:“真佛怎麽長頭發了?”
梵茗笑笑, 沒作聲。
小和尚給他出主意:“真佛不如去我那兒坐坐?前些年我被剃頭師傅在腦袋頂上劃了一條血道道, 這些年我都是自己剃頭的, 左右咱們和尚也不講究發型,不如我給真佛剃個頭?”
梵茗又是笑,只說“不必”, 小和尚問他為何,梵茗卻照舊無言。
西天佛光裊裊,永無夜晚,梵茗聽完這日的講經,下界時正是夜晚。路邊的小店上亮著“自制月餅”的彩燈,更遠處超大的LED燈上寫著“祝市民中秋快樂”的字樣。
清冽的月輝入眼,擡頭便見月輪皎白,他恍惚之間想起來,今夜人間正是中秋。
這實在是個好日子,梵茗思緒稍稍跑遠了些,千年前的初遇浮現在眼前。
那時他還未成佛,雖在民間四處講學,得了一個“梵茗真佛”的名號,半只腳已踏入釋門,卻離頓悟總差那麽一線。差一線,代表入不得西天,梵茗只能在人間四處苦修,尋找頓悟的機緣。
那年他花光身上所有的盤纏時,恰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中秋之夜。
沒有活佛身,和尚也得忍饑挨餓,忍到不能再忍,就得去化緣了。義縣是個不算富饒但也不算貧窮的地方,梵茗漫無目的地前行,行到一個小巷中,曲指叩門,開門的是個婦人。
梵茗道了一聲佛號,微微笑說:“小僧自長安而來,行至此處饑寒交迫,敢問施主可有齋飯?”
裏頭的婦人翻了個白眼,揮手指了指旁邊的人家:“去那家!那戶人家有錢!”話落啪得一聲關上了門,大門幾乎貼著他的鼻尖過去,揚起一陣灰土。
梵茗拿手掩住口鼻,也不氣餒,他多年苦修,這般情狀早已是常態。他換到旁邊一戶人家,又敲敲門。
“誰呀?”應聲的是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從門縫裏探出一個腦袋來,本以為是鄰居家的小夥伴來找自己玩,甫一開門卻猛地看到一個形容落魄的光頭男子,登時吃了一驚,嚇得往後退了半步,“你是誰?”
梵茗笑著重覆,怕嚇到她還特意放柔了語氣:“小僧自長安而來,行至此處饑寒交迫,敢問小施主家中可有齋飯?”
小姑娘還是頭回見和尚,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瞅著他,聲音軟糯糯地問他:“要飯?”
梵茗一噎:“不是要飯,是——化緣。”化緣雖常常表現為乞食,可與乞丐的乞討到底是不一樣的。
“不要飯?”小姑娘還挺認真地望著天想了想:“那……要錢?可我家沒錢。”
梵茗只好無奈妥協:“是要飯……”
小姑娘從他手裏搶過碗,縮回了腦袋去,大門沒關嚴實,留著窄窄一條門縫。梵茗靜候了沒多久,她又出來了,端來一大碗飯,底下是香噴噴的米飯,上頭蓋著半碗紅燒肉,最頂上還放著一個荷包蛋。
小姑娘是個實誠人,認認真真告訴他:“這是給我爹爹擺的貢品,我爹爹去的早,我娘說爹爹飯量大,所以給他擺了三碗。”
“我從三碗中都舀出來了一些,勻一碗給你,夠不夠吃呀?”小姑娘笑得甜甜問他。
梵茗:“……”還專門告訴他是供品,這麽有誠意實在不忍拒絕怎麽辦?
直到他接過碗握上筷子,這才回過神來,苦笑道:“小施主,我們和尚不能食葷……”沒等他說完,大門上了鎖,隔著一道門傳來這樣的聲音:“碗是你的,吃完你就走吧,我娘說不讓陌生人進院子!”
梵茗應了一聲好,聽到小姑娘的腳步聲走遠,席地坐在墻角下對著這碗飯發愁。想來是這小姑娘年幼不知事,也沒見過和尚,竟連和尚不能食葷的規矩都不知道。
大約是中秋太寂寞,亦或是不忍浪費別人的好意,又或許是這碗紅燒肉實在太香。梵茗猶豫再三,終是用筷子夾了第一口,心說,這還是自己十幾年來頭一回吃肉。
懷揣著這樣小小的心酸與陌生人給的溫暖,梵茗慢騰騰吃完了這碗飯,一粒米都沒剩下。
然後念了三日懺悔經。
那之後的半年,梵茗行過義縣周邊五縣,時而講學時而救人,卻一直沒尋著一個頓悟的時機。他也不知道自己出於何種心情,回到義縣留了下來,尋了一處破廟委身。
這破廟勉強能遮風擋雨,裏頭聚著十幾個乞兒,都在此將就。十幾個乞丐大多是男子,其中卻有一個小姑娘,抱著膝蓋蹲在墻角。
梵茗不知怎的忽然福至心靈,細細打量一二,微微蹙了眉尖,快步上前將她從角落裏抱出來,用清水蘸濕帕子給她擦幹凈臉,終於能確認自己的猜測,不由目露驚疑:“是你?你怎麽落魄至此?”
那時她還是個半大孩子,聞言嘴巴一癟,捂著臉嚎啕大哭,抽噎了好半天才道出原委:“我爹以前是做生意的,他前兩年病死了……上門討債的人太多,我娘身子又不好,三個月前被那群債主活活氣死了……”
爹娘都沒了之後,唯一的宅院也被拿去抵債了,她便成了無家可歸的乞兒,跟著城中幾個有經驗的乞丐混日子。
梵茗好一通安撫,才讓她止住眼淚。入夜時,眾乞丐都睡熟了,呼嚕聲震天響,唯獨她睡不安穩,偶爾於睡夢中抽噎兩聲,抱著他的手臂喊娘。
梵茗念了一整宿的靜心咒,才勉強哄她睡著。
子時更聲響起,梵茗口中的靜心咒忽然頓了一頓,他脫下最外邊的僧衣蓋在她身上,偏過頭靜靜看著。
她安生在睡覺,蜷著身子,佛案上的殘燭有些明,被梵茗一掌風扇滅了。
他在黑暗中靜靜坐著,拿紙筆盲算許久,終於算明白自己為何留在義縣,為何一直沒離開。
所謂因緣際會,正是這般玄之又玄的東西。她在他最落魄的時候給了他一碗肉,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梵茗心想:一碗肉的恩情又該如何償還呢?
德高望重的梵茗真佛在義縣留了三月之後,漸漸不再那麽德高望重了,開始有了閑言碎語——因為他講經開始收錢了,每人聽一個時辰要收三文錢。
不多,不過是三個素包的錢,只是真佛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設有些崩了。
他賃了一間小小的院子,帶著小姑娘住了進去。兩人每日茹素,偶爾給她加個雞蛋,梵茗都得懺悔好幾日。
她從喪母的傷痛中走出來,漸漸回了本性,變得愛說話了。
“大和尚你念的經是什麽意思呀?”
“大和尚咱們去放風箏吧!”
“大和尚你別給我攢錢,我不去學堂!”
一向沈默寡言的梵茗總是接不上話,又舍不得看她自說自話,時常遷就一二。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設算是徹底崩了。
義縣不信佛的百姓們嗤之以鼻:“不過是個假和尚,你們還真的信了?真和尚家裏養個童養媳?真和尚天天出門買雞蛋?呵呵假的就是假的,人家真佛都是有功德箱的,哪有跟咱小老百姓要錢的?這位一瞧就是個騙子!”
想求大師點撥的信徒不在意這些閑言碎語,梵茗也不在意,小姑娘卻在意。
忽有一日,梵茗回到家中發現她不見了,桌上留了一張紙,其上有字:“大和尚,我不能天天吃你的喝你的,我走啦,劉叔說城裏有能賺錢的地方。大和尚再見!”
她幼時家中富貴,自然是學過寫字的。信裏的劉叔說的是那個帶她入行的乞丐大叔,是她除了梵茗之外的第二親近人。
梵茗看得心中焦慮,他多年游歷四方,如何不知世道險惡?即便城中有賺錢的地方,也萬萬容不下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姑娘,她去了除了受人欺淩還能如何?
梵茗出去尋她,幾乎不眠不休找了十日,終於在十日之後的清晨找到。
她跟著一群乞丐蹲在墻角,頭發亂蓬蓬的,裹著一身臟兮兮的看不出原色的衣裳。一見到有衣著富貴的行人路過,那群乞丐就如餓狼一般撲上去了,唯獨她猶猶豫豫擡了擡腳,被人罵了一聲“臭乞兒!滾遠點!”又縮回了墻角蹲著,看得梵茗心尖擰得生疼。
梵茗正要上前,卻見另有一白衫男子有些踉蹌地走上前去,蹲在她身前,將小姑娘小心擁入了懷中。
梵茗看得直皺眉,他再看那男子,一眼看去竟看不穿他的命理線,知曉此人不同尋常。細細掐算三日,算出兩人之間竟結著一層往生咒,非局中人不可破。
那時他想,也罷,有人能好好護著她長大就是了。這個人是誰又有什麽關系呢?
而他要走的路幾乎是一條斬情之路,可再不能如此荒唐了。
五臺山碧山寺。
往事紛紛從眼前晃過,梵茗思緒重回,強迫自己靜下心來看眼前的簽文。只瞧一眼便看了個明白,擡頭對身前求他解簽的陌生姑娘說:“你與那人緣法不和,不宜再進。”
面前的姑娘有個男友,兩人分分合合折騰了三年,來解簽之前就有了這樣的覺悟,可還是懷著些莫名的期許,此時被梵茗毫不含蓄地點破,一下子就冷了眉眼,瞪了他一眼,氣呼呼地領著同伴走了。
梵茗耳聰目明,聽著這姑娘跟同伴抱怨:“……也不知一個和尚解什麽情惑,哼說得好像他談過戀愛似的,都是瞎說!”
聲音慢慢遠了,也就聽不到了。
梵茗收回視線,將木盒中的每枚簽文都一一拿出來,整理成頭端向下的。這麽個簡簡單單的動作,他卻做得極細致。
五臺山碧山寺的印悟方丈站在他身側,照舊是笑瞇瞇的模樣,仿佛一輩子都沒經過什麽煩心事。他望著山上的年輕男女感慨:“以前來拜佛的都是老人,如今年輕孩子們卻越來越多了,其中多半都是為了情愛之事,為這麽些瑣事生執念,生煩擾。也不知現在的人都怎麽了。”
梵茗靜默不答,伸手摸了摸頭頂已有半指長的發茬,自覺沒資格回應這話。
他心性不定,已重入紅塵。
佛不要他了。
他後來是有見過她的。穿著信徒送的白襯衫和休閑褲,衣裳有些修身,穿慣了寬松僧衣的梵茗渾身都不自在。
他隔著一條街望著那個店面——解易風水工作室。待細細記下了這個店名,又一瞬不瞬地盯著透明的櫥窗看。
大約是這道視線太過明顯,店裏的唐僑忽然擡了擡頭,遠遠看見梵茗忙推門而出,帶著帝君笑瞇瞇迎了上前,仿佛看到了幾年未見的老友,上下打量他許久:“大和尚,你怎麽留起頭發了?”
梵茗沈默須臾,也笑:“我還俗了。”
“噢。”
她身旁的文昌帝君神情隱隱戒備,梵茗望著兩人,除了“佳偶天成”竟再想不到別的形容詞了,心說這大概就是世人所說的夫妻相。
他頗不合時宜地想:這世間緣法真是最玄妙也最不公平的東西。有的人無論歷經多少個轉世輪回,永遠能一見如故。
有些人縱是久別重逢,卻也無話可說了。
作者有話要說: “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出處為禪語經典100句。
大和尚這條線處理得很失敗,原定他和唐僑的往事應該在唐僑和帝君結婚前出場的,可我寫著寫著就把他給忘了……簡單來說,唐僑第一世是賣傘姑娘,帝君考科舉時在長安留了兩年,是因為大和尚給皇帝講經。唐僑後兩世轉世為家畜,帝君去找閻王,讓自己和唐僑共命。在這一世時帝君把唐僑的轉世托付給了一戶有錢的商人家,然後帝君回了仙界(這段內容在第97章……)
這一世唐僑命不好,爹娘雖然經商,卻去得早,唐僑當了一段時間的乞丐,被大和尚收養了一段時間。可唐僑又覺得自己拖累了他,所以主動離開。大和尚還沒找到她,這時唐僑卻正好遇上了十年後再下界的帝君,帝君發現自家媳婦變成乞丐了,心痛死了,於是帶著媳婦修仙去了,大和尚又晚了一步。
……因為我寫後邊忘前邊,時間順序就這麽亂了,這鍋我背……
還差一個神仙網紅的番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西天每天講經, 今日講經的是須菩提聖佛, 縱然他身份再尊貴, 因講的內容是眾佛背得滾瓜爛熟的經書, 不少佛陀都聽得犯了困, 腦袋一點一點的,把臨到嘴邊的呵欠硬生生咽下去。
梵茗大概是其中聽得最認真的,全程除了眨眼, 再沒別的小動作, 沒人能瞧出他走了神。
他旁邊坐著個小和尚, 聽得心不在焉, 時不時偏頭看他。這是西天年紀最小的佛, 當年受過梵茗點撥之恩,一直想要拜他為師, 梵茗卻無心收徒,只把他當個後輩, 時不時提點兩句。
“真佛怎的……”此時小和尚磕磕巴巴, 似乎受到了挺大的沖擊,壓低聲音問:“真佛怎麽長頭發了?”
梵茗笑笑, 沒作聲。
小和尚給他出主意:“真佛不如去我那兒坐坐?前些年我被剃頭師傅在腦袋頂上劃了一條血道道, 這些年我都是自己剃頭的, 左右咱們和尚也不講究發型,不如我給真佛剃個頭?”
梵茗又是笑,只說“不必”, 小和尚問他為何,梵茗卻照舊無言。
西天佛光裊裊,永無夜晚,梵茗聽完這日的講經,下界時正是夜晚。路邊的小店上亮著“自制月餅”的彩燈,更遠處超大的LED燈上寫著“祝市民中秋快樂”的字樣。
清冽的月輝入眼,擡頭便見月輪皎白,他恍惚之間想起來,今夜人間正是中秋。
這實在是個好日子,梵茗思緒稍稍跑遠了些,千年前的初遇浮現在眼前。
那時他還未成佛,雖在民間四處講學,得了一個“梵茗真佛”的名號,半只腳已踏入釋門,卻離頓悟總差那麽一線。差一線,代表入不得西天,梵茗只能在人間四處苦修,尋找頓悟的機緣。
那年他花光身上所有的盤纏時,恰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中秋之夜。
沒有活佛身,和尚也得忍饑挨餓,忍到不能再忍,就得去化緣了。義縣是個不算富饒但也不算貧窮的地方,梵茗漫無目的地前行,行到一個小巷中,曲指叩門,開門的是個婦人。
梵茗道了一聲佛號,微微笑說:“小僧自長安而來,行至此處饑寒交迫,敢問施主可有齋飯?”
裏頭的婦人翻了個白眼,揮手指了指旁邊的人家:“去那家!那戶人家有錢!”話落啪得一聲關上了門,大門幾乎貼著他的鼻尖過去,揚起一陣灰土。
梵茗拿手掩住口鼻,也不氣餒,他多年苦修,這般情狀早已是常態。他換到旁邊一戶人家,又敲敲門。
“誰呀?”應聲的是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從門縫裏探出一個腦袋來,本以為是鄰居家的小夥伴來找自己玩,甫一開門卻猛地看到一個形容落魄的光頭男子,登時吃了一驚,嚇得往後退了半步,“你是誰?”
梵茗笑著重覆,怕嚇到她還特意放柔了語氣:“小僧自長安而來,行至此處饑寒交迫,敢問小施主家中可有齋飯?”
小姑娘還是頭回見和尚,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瞅著他,聲音軟糯糯地問他:“要飯?”
梵茗一噎:“不是要飯,是——化緣。”化緣雖常常表現為乞食,可與乞丐的乞討到底是不一樣的。
“不要飯?”小姑娘還挺認真地望著天想了想:“那……要錢?可我家沒錢。”
梵茗只好無奈妥協:“是要飯……”
小姑娘從他手裏搶過碗,縮回了腦袋去,大門沒關嚴實,留著窄窄一條門縫。梵茗靜候了沒多久,她又出來了,端來一大碗飯,底下是香噴噴的米飯,上頭蓋著半碗紅燒肉,最頂上還放著一個荷包蛋。
小姑娘是個實誠人,認認真真告訴他:“這是給我爹爹擺的貢品,我爹爹去的早,我娘說爹爹飯量大,所以給他擺了三碗。”
“我從三碗中都舀出來了一些,勻一碗給你,夠不夠吃呀?”小姑娘笑得甜甜問他。
梵茗:“……”還專門告訴他是供品,這麽有誠意實在不忍拒絕怎麽辦?
直到他接過碗握上筷子,這才回過神來,苦笑道:“小施主,我們和尚不能食葷……”沒等他說完,大門上了鎖,隔著一道門傳來這樣的聲音:“碗是你的,吃完你就走吧,我娘說不讓陌生人進院子!”
梵茗應了一聲好,聽到小姑娘的腳步聲走遠,席地坐在墻角下對著這碗飯發愁。想來是這小姑娘年幼不知事,也沒見過和尚,竟連和尚不能食葷的規矩都不知道。
大約是中秋太寂寞,亦或是不忍浪費別人的好意,又或許是這碗紅燒肉實在太香。梵茗猶豫再三,終是用筷子夾了第一口,心說,這還是自己十幾年來頭一回吃肉。
懷揣著這樣小小的心酸與陌生人給的溫暖,梵茗慢騰騰吃完了這碗飯,一粒米都沒剩下。
然後念了三日懺悔經。
那之後的半年,梵茗行過義縣周邊五縣,時而講學時而救人,卻一直沒尋著一個頓悟的時機。他也不知道自己出於何種心情,回到義縣留了下來,尋了一處破廟委身。
這破廟勉強能遮風擋雨,裏頭聚著十幾個乞兒,都在此將就。十幾個乞丐大多是男子,其中卻有一個小姑娘,抱著膝蓋蹲在墻角。
梵茗不知怎的忽然福至心靈,細細打量一二,微微蹙了眉尖,快步上前將她從角落裏抱出來,用清水蘸濕帕子給她擦幹凈臉,終於能確認自己的猜測,不由目露驚疑:“是你?你怎麽落魄至此?”
那時她還是個半大孩子,聞言嘴巴一癟,捂著臉嚎啕大哭,抽噎了好半天才道出原委:“我爹以前是做生意的,他前兩年病死了……上門討債的人太多,我娘身子又不好,三個月前被那群債主活活氣死了……”
爹娘都沒了之後,唯一的宅院也被拿去抵債了,她便成了無家可歸的乞兒,跟著城中幾個有經驗的乞丐混日子。
梵茗好一通安撫,才讓她止住眼淚。入夜時,眾乞丐都睡熟了,呼嚕聲震天響,唯獨她睡不安穩,偶爾於睡夢中抽噎兩聲,抱著他的手臂喊娘。
梵茗念了一整宿的靜心咒,才勉強哄她睡著。
子時更聲響起,梵茗口中的靜心咒忽然頓了一頓,他脫下最外邊的僧衣蓋在她身上,偏過頭靜靜看著。
她安生在睡覺,蜷著身子,佛案上的殘燭有些明,被梵茗一掌風扇滅了。
他在黑暗中靜靜坐著,拿紙筆盲算許久,終於算明白自己為何留在義縣,為何一直沒離開。
所謂因緣際會,正是這般玄之又玄的東西。她在他最落魄的時候給了他一碗肉,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梵茗心想:一碗肉的恩情又該如何償還呢?
德高望重的梵茗真佛在義縣留了三月之後,漸漸不再那麽德高望重了,開始有了閑言碎語——因為他講經開始收錢了,每人聽一個時辰要收三文錢。
不多,不過是三個素包的錢,只是真佛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設有些崩了。
他賃了一間小小的院子,帶著小姑娘住了進去。兩人每日茹素,偶爾給她加個雞蛋,梵茗都得懺悔好幾日。
她從喪母的傷痛中走出來,漸漸回了本性,變得愛說話了。
“大和尚你念的經是什麽意思呀?”
“大和尚咱們去放風箏吧!”
“大和尚你別給我攢錢,我不去學堂!”
一向沈默寡言的梵茗總是接不上話,又舍不得看她自說自話,時常遷就一二。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設算是徹底崩了。
義縣不信佛的百姓們嗤之以鼻:“不過是個假和尚,你們還真的信了?真和尚家裏養個童養媳?真和尚天天出門買雞蛋?呵呵假的就是假的,人家真佛都是有功德箱的,哪有跟咱小老百姓要錢的?這位一瞧就是個騙子!”
想求大師點撥的信徒不在意這些閑言碎語,梵茗也不在意,小姑娘卻在意。
忽有一日,梵茗回到家中發現她不見了,桌上留了一張紙,其上有字:“大和尚,我不能天天吃你的喝你的,我走啦,劉叔說城裏有能賺錢的地方。大和尚再見!”
她幼時家中富貴,自然是學過寫字的。信裏的劉叔說的是那個帶她入行的乞丐大叔,是她除了梵茗之外的第二親近人。
梵茗看得心中焦慮,他多年游歷四方,如何不知世道險惡?即便城中有賺錢的地方,也萬萬容不下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姑娘,她去了除了受人欺淩還能如何?
梵茗出去尋她,幾乎不眠不休找了十日,終於在十日之後的清晨找到。
她跟著一群乞丐蹲在墻角,頭發亂蓬蓬的,裹著一身臟兮兮的看不出原色的衣裳。一見到有衣著富貴的行人路過,那群乞丐就如餓狼一般撲上去了,唯獨她猶猶豫豫擡了擡腳,被人罵了一聲“臭乞兒!滾遠點!”又縮回了墻角蹲著,看得梵茗心尖擰得生疼。
梵茗正要上前,卻見另有一白衫男子有些踉蹌地走上前去,蹲在她身前,將小姑娘小心擁入了懷中。
梵茗看得直皺眉,他再看那男子,一眼看去竟看不穿他的命理線,知曉此人不同尋常。細細掐算三日,算出兩人之間竟結著一層往生咒,非局中人不可破。
那時他想,也罷,有人能好好護著她長大就是了。這個人是誰又有什麽關系呢?
而他要走的路幾乎是一條斬情之路,可再不能如此荒唐了。
五臺山碧山寺。
往事紛紛從眼前晃過,梵茗思緒重回,強迫自己靜下心來看眼前的簽文。只瞧一眼便看了個明白,擡頭對身前求他解簽的陌生姑娘說:“你與那人緣法不和,不宜再進。”
面前的姑娘有個男友,兩人分分合合折騰了三年,來解簽之前就有了這樣的覺悟,可還是懷著些莫名的期許,此時被梵茗毫不含蓄地點破,一下子就冷了眉眼,瞪了他一眼,氣呼呼地領著同伴走了。
梵茗耳聰目明,聽著這姑娘跟同伴抱怨:“……也不知一個和尚解什麽情惑,哼說得好像他談過戀愛似的,都是瞎說!”
聲音慢慢遠了,也就聽不到了。
梵茗收回視線,將木盒中的每枚簽文都一一拿出來,整理成頭端向下的。這麽個簡簡單單的動作,他卻做得極細致。
五臺山碧山寺的印悟方丈站在他身側,照舊是笑瞇瞇的模樣,仿佛一輩子都沒經過什麽煩心事。他望著山上的年輕男女感慨:“以前來拜佛的都是老人,如今年輕孩子們卻越來越多了,其中多半都是為了情愛之事,為這麽些瑣事生執念,生煩擾。也不知現在的人都怎麽了。”
梵茗靜默不答,伸手摸了摸頭頂已有半指長的發茬,自覺沒資格回應這話。
他心性不定,已重入紅塵。
佛不要他了。
他後來是有見過她的。穿著信徒送的白襯衫和休閑褲,衣裳有些修身,穿慣了寬松僧衣的梵茗渾身都不自在。
他隔著一條街望著那個店面——解易風水工作室。待細細記下了這個店名,又一瞬不瞬地盯著透明的櫥窗看。
大約是這道視線太過明顯,店裏的唐僑忽然擡了擡頭,遠遠看見梵茗忙推門而出,帶著帝君笑瞇瞇迎了上前,仿佛看到了幾年未見的老友,上下打量他許久:“大和尚,你怎麽留起頭發了?”
梵茗沈默須臾,也笑:“我還俗了。”
“噢。”
她身旁的文昌帝君神情隱隱戒備,梵茗望著兩人,除了“佳偶天成”竟再想不到別的形容詞了,心說這大概就是世人所說的夫妻相。
他頗不合時宜地想:這世間緣法真是最玄妙也最不公平的東西。有的人無論歷經多少個轉世輪回,永遠能一見如故。
有些人縱是久別重逢,卻也無話可說了。
作者有話要說: “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出處為禪語經典100句。
大和尚這條線處理得很失敗,原定他和唐僑的往事應該在唐僑和帝君結婚前出場的,可我寫著寫著就把他給忘了……簡單來說,唐僑第一世是賣傘姑娘,帝君考科舉時在長安留了兩年,是因為大和尚給皇帝講經。唐僑後兩世轉世為家畜,帝君去找閻王,讓自己和唐僑共命。在這一世時帝君把唐僑的轉世托付給了一戶有錢的商人家,然後帝君回了仙界(這段內容在第97章……)
這一世唐僑命不好,爹娘雖然經商,卻去得早,唐僑當了一段時間的乞丐,被大和尚收養了一段時間。可唐僑又覺得自己拖累了他,所以主動離開。大和尚還沒找到她,這時唐僑卻正好遇上了十年後再下界的帝君,帝君發現自家媳婦變成乞丐了,心痛死了,於是帶著媳婦修仙去了,大和尚又晚了一步。
……因為我寫後邊忘前邊,時間順序就這麽亂了,這鍋我背……
還差一個神仙網紅的番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