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73章

關燈
沈括這次轉任, 乃是天子親自下旨, 政事堂也飛快給了批覆。治河不比其他, 即刻就要走馬上任。

結果幾個親朋知道此事時,沈括都已經收拾好了行囊,準備上路了。

碰上這樣的事, 甄瓊怎能不來,一進門就滿頭霧水道:“存中兄的十二氣歷不是還沒修好嗎,怎麽突然要出京治河了?可是哪裏發了洪災?”

沈括還沒開口, 跟在甄瓊身後進門的蘇頌就已上前一步, 低聲道:“存中,你莫不是把那緊要事說出來了?”

見蘇頌一語中的, 沈括也不隱瞞了,頷首道:“正是。官家問起‘地心說’, 我按捺不住,就寫了奏章, 言明地球是繞日而行。”

饒是有些心理準備,蘇頌也唬了一跳:“你竟然上了奏章?不怕官家拿你試問嗎?!”

這可比他預料的還要莽撞,簡直都置生死於度外了。驟然聽到這顛覆“天人感應”的說法, 天子動了殺心也不奇怪。他們原本不都商量好了, 要徐徐圖之,讓旁人自“地動說”推演“地心說”嗎?

沈括哪能不明白蘇頌的擔憂,只搖了搖頭:“總要有人說的,比起旁人,還不如我親自說了更好。觀星一載, 我手頭的記錄完備,天子垂詢,豈能欺君?”

這答案可太耿直了,蘇頌也不免啞然。用韓邈的法子,的確能取巧,可是“日心說”當真是能取巧之事嗎?沈括原本就不太讚同這個法子,會腦袋一熱如此而為,倒也不算奇怪。

嘆了一聲,蘇頌又問道:“這都水監的差遣,可是有人助你?”

雖然看起來是平調,但是治水遠遠比不過司天官清貴,更別說治的是黃河,幹系太大。不過饒是如此,這任命也透著股蹊蹺。天子震怒的話,不該是流放嶺南,乃至雷州之類的荒蠻之地嗎?給個治河的差遣,簡直算得上開恩了。

“官家是曾動怒,但在王相公勸說下,改判了我一個治河的差遣,也算僥幸活命。”沈括輕嘆一聲,“只是這‘日心說’,是不能在提了。子容兄也要當心,不可讓人知道你曉得此事。”

早有預料,蘇頌倒也不是很吃驚,只是嘆了聲:“如此行險,還能保住性命,的確是僥幸了。不過賢弟心志,著實讓愚兄自愧不如。”

這都不是賣直邀名的事情了,而是動搖名教根基,皇權根本。蘇頌饒是剛硬,也不敢如此行險。沈括此舉,簡直讓人嘆服。

沈括卻搖了搖頭:“不過是心有不平罷了,哪值得子容兄誇讚?”

說完他頓了頓,又頗為愧疚的轉頭,對甄瓊道:“倒是可能會連累淩霄子。我那筆名怕是藏不住了,又常在《造化論》上投稿。萬一官家以為此事與你有關……”

“本來就跟我有關啊。”甄瓊答的十分幹脆,“若是天子問起,我照實答了就行。反正是恩師說的。”

沈括:“……”

蘇頌:“……”

你那恩師不是個老神仙嗎?這話說出口,還真讓人無法應對。

噎了半天,沈括還是勸了句:“總之淩霄子也不談此事為好,《造化論》也別收天文相關的稿件了,暫且避避。”

對於這個,甄瓊毫無意見:“我也覺得其他稿件太多了,顯得我們自己造化一派的文章都少了呢。回頭刊行時間還可以變變,月月寫稿都沒功夫煉丹了。”

他也是連寫了五六個月的稿子了,徒弟們都不堪用,師兄赤燎子又抱怨胡子掉的太厲害,說不能如此拼了。趁此機會少發幾期也不是不成。

說完,他又想起了什麽:“對了,修水利不是也要造模型嗎?回頭讓我家韓大官人給你弄些玻璃,觀測水流也方便些。”

若真能仿照河流走向,沙水流速制出模型,說不定真能找出治河的辦法。沈括心中感激,卻也覺得更羞愧了:“倒是攪了景聲的安排,還望他勿怪。”

韓邈的主意,是真心為他們幾個好。但是自己卻冒然行事,還把甄瓊牽連了進來,說不定也會讓韓邈動怒。

甄瓊卻擺了擺手:“他可大度了,不妨事的。再說了,這麽大的發現,也總該留個名才是!”

這話讓沈括唇邊露出了些笑容:“若是有朝一日,我那十二氣歷能造福萬民,就已心甘了。”

甄瓊一怔:“你還要繼續研究天文?”

“用過觀天鏡,見識過宇宙之大,又怎能視若罔聞?”沈括嘆了聲,“反正十二氣歷還需完善,閑暇時,還是要繼續觀星的。”

對於沈括這話,蘇頌微微皺了皺眉。此舉有些行險,可是換做是他,恐怕也會如此吧?這次沈括冒然直言,未嘗不是想讓他自己的十二氣歷,有朝一日能被世人認同。這等心血,誰又能輕易拋之腦後呢?

甄瓊卻沒有想那麽多,點了點頭:“多研究研究也好,萬一哪天能登了,不也有現成的稿子?回頭要是有人投天文地理之類的稿子,我也給你寄去,審稿可都靠你了!”

這話說者漫不經心,沈括卻忍不住有些動容。他這個被天子厭棄之人,還有人要書信來往。明知道是犯忌諱的東西,還有人想著將來能登出來,總有一日昭告天下。這態度,讓沈括的心神都是一松:“賢弟若是不棄,我自當效勞。”

好友的到訪,著實解了沈括胸中塊壘,似乎連那漫漫前路都輕松了許多。不過為了避嫌,他還是沒有讓人設宴相送,只是告別了老母妻子,就孤身上路。誰料剛剛出了東京城,便有人騎馬追了上來。

“沈官人!我家阿郎有禮物相贈!”那仆從翻身下馬,把一個木盒雙手奉上。

沈括一怔:“你家主人是哪位?”

“小人乃是韓家伴當。阿郎聽聞沈官人外出任官,故而送些程儀,還望笑納。”那仆從也不遮掩,直接說道。

沈括是真沒想到韓邈會差人給他送錢,如今他稿費都有近百萬錢了,還真不缺這點盤纏啊。雖然有點疑惑,沈括還是接過了木匣。誰知入手卻頗輕,根本不像是裝了金銀的樣子。他心頭一動,當著那仆從的面,打開了盒子。

錦匣之中,躺著一支圓圓的筒子,上下幾乎一般粗,卻分為三節。若是取出,應當還能拉開。這不是千裏鏡,又是何物?

見他吃驚,那仆從笑道:“阿郎說了,沈官人是修河渠,必然要觀察地勢,想來此物也有些用處。”

沈括的眼驟然熱了。觀察河道需要千裏鏡嗎?其實是不用的。就算需要,也可以向朝廷申請。而這匣中的千裏鏡,比尋常的大上不少,想來也能看得更遠。到不像是為了觀察地形用的,而像是觀天所用。

韓邈定然是聽甄瓊說了,他想繼續觀天,才送來此物。如今天子並未明令禁止制造觀天鏡,但是這仍舊有些犯忌諱。韓邈不是個莽撞之人,卻還是送了這麽樣物事,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他不怪他,他敬重他的所為,他希望他能得償所願。一支千裏鏡,足能道盡一切。

沈括只覺眼眶都有些濕了,卻不知該說些什麽。點了點頭,他珍而重之的把那匣子抱在了懷中:“替我道聲謝,我,我……”

見他一時都哽住了,那仆從連忙低頭:“阿郎說了,沈官人喜歡便好,不必介懷。”

聽到這話,沈括笑了,定了定心神,把後半句話補了上來:“……我必會善用此物。”

仆從聞言也是一笑:“物盡其用,阿郎定然欣喜。”

說完,他又朝沈括行了個禮,打馬而去。

看著那人的背影半晌,沈括才轉身,把那木匣牢牢裹在了行囊中。再次上馬時,他身形中已經沒了之前的遲緩猶疑,輕輕一磕馬腹,向前馳去。



沈括走得悄無聲息,司天監的處置也沒濺起多大的水花。沈括所有的筆記都被封存,觀天鏡也準備拆走,搬進宮中的天文院。至於司天監,天子原本就有心改制,正好趁此機會更名為“太史局”,隸屬秘書省。如此一來,自然會精簡機構,嚴密控制,不至於出什麽亂子。

然而趕走了沈括,封了觀天鏡,也確保“日心說”不會為人所知。趙頊仍舊覺得心中不寧,忐忑難安。在幾日失眠後,他親自來到了司天監,登上了天文臺。

這裏,他曾經來過數次,也親眼見過觀天鏡中的星月。然而此刻,那龐大的銅質鏡筒,卻像一個刺,紮在了他心底。

沈默的站在鏡前許久,他才對一旁瑟瑟發抖的官吏道:“把觀天鏡對準太白星!”

那監承可沒想到天子會在黃昏駕臨此處,更沒想到他要看長庚星,趕忙挪動觀天鏡,費力把鏡子對在了即將日暮的西天。黎明和黃昏正是觀察太白星的最好時機,現在太陽昏昏,伴日的太白星也顯露了出來。

趙頊深深吸了兩口氣,這才把眼睛湊到了鏡筒前。他已經許久沒有用過觀天鏡了,被鏡中的薄暮刺了一下,這才瞧見要看的星星。那本該是一顆圓而遙遠的星,比其他星星更亮幾分。而落在趙頊眼中的太白星,卻跟預想有些不同,雖然細小,卻如被黑影遮蔽,只留出了一半的形貌,恰似半月。

趙頊猛地擡起了頭,退了一步。這下,他身邊內侍都被嚇的跪了一地,連頭也不敢擡。趙頊卻不管旁人,只楞楞的看著窗外天際。

沈括所記,並沒有錯。他所畫的圖樣,也跟自己所見一般無二。那錯的究竟是誰呢?

這一刻,趙頊簡直都要發起抖來。他深信不疑的“天人感應”,似乎發出了吱吱嘎嘎的響聲,頃刻就要崩塌。他當真是“天之子”嗎?

趙頊是怕的。他父親乃是仁宗皇帝過繼來的。幼年養在身邊,卻一度因為仁宗得了皇嗣,被趕回家中。孰料幾十年後,卻又因為仁宗之子盡夭折,被再次召回,成了太子,繼了皇位。

這是上天的意志嗎?那為何他父親登基之後就發病癲狂,一度不知人事?可若不是上天恩準,他又為何能繼承這寶座,成為九五之尊?

難道只是因為湊巧嗎?只是因為重臣扶持,因為出身合適,他才意外的登上了這寶座?

趙頊從沒有經過帝王術的教導。他只是生在一個平平淡淡的郡王之家,在他成年後,他的父親才登上了皇位,還一病不起,幾年就撒手人寰。

他心中又何嘗沒有畏懼。害怕自己這皇位得來不正,害怕上天降罰,把他從禦座上趕下去。

他是想做一個聖君的,想要通過變法,來改變朝廷局面,收覆疆土,讓百姓安居。但是這也是祖宗法度,他擅自更改,會不會惹怒上蒼、先靈?之前三番四次的地震,就讓他心驚膽戰。那些幹旱洪水、地動星墜,又是不是上天給他的警示呢?

可是現在,有人告訴他,地非宇宙正中,他足下的大地竟然跟五星一般,圍繞著太陽旋轉。那五顆星啊,代表著五行的星,卻並非繞著大地旋轉,還有些在地球之前,有些在地球之後。那他這個“天子”,還算得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嗎?可若非“唯我獨尊”,那天相又為何因天子的德會出現變化,會有大星墜落,有月掩日?

趙頊有時都在想,沈括跟淩霄子相熟,說不定可以尋那屢屢有驚人之語的道長前來一問。可是轉瞬,他又生出了畏懼,不敢招那道人前來。萬一淩霄子說這是仙人所授,那自己是該聽還是不該聽呢?

而知曉了這事,會不會對國事生出影響,甚至動搖朝廷根基呢?

呆立在巨大的鏡筒前,趙頊只覺雙目眩暈,身上抖個不停。許久之後,他終是轉身,快步離去。

若是上天能再給他一些明示就好了,只需些許指點……

幾日後,一封捷報,由飛馬傳入了宮中。

作者有話要說:  王安石兩次起覆,惡果其實還在第一次。天下大旱,饑民遍地,舊黨上流民圖,說天災皆因新法起,因王安石起。神宗最終動搖,罷除了王安石。這使得剩餘的新黨幹員野心四起,拼死爭位,並且為了穩固地位,對舊黨展開了清洗,黨爭由此加劇。連王安石被神宗請回來,也沒法改變局面,最後他心灰意冷,辭官離開了朝堂。每次天災,對於神宗的影響都是巨大的,若是拔出了這根刺呢?情況會不會改變?

北宋黃河泛濫,幾年就要潰堤一次。北宋末年的黃河更是因為治理失當,連年潰堤,頻頻改道,使得沿岸百姓苦不堪言。沈括是當時最偉大的水利學家之一,治理汴水時,創作出了“分層築堰法”,測量出了長達八百多裏的汴河下游的水位落差。在治河的同時,四五年間引水淤田一萬七千頃。若是能把黃河交給他,應該也能有不一樣的答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