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皇後誕下皇子, 朝廷上下一片歡騰, 連諸般爭執都擱下了。人人皆盼這位嫡長子能順利長大, 使得大宋江山穩固。然而這等喜事,卻也無法讓王安石懈怠分毫。想要江山穩固,靠的可不是子嗣, 而是革除積弊,重振朝局。
只是原先設想的新法,有些得暫緩延後了。畢竟鹽池和礦山都在穩定產出, 朝廷已經不再缺錢, 那些極易引起爭執的斂財之法,天子有了顧慮, 不願匆匆施行。而保甲法和將兵法又能改革軍伍,保民練兵, 又解了一重後顧之憂。富國、強兵都有了進展,當下最關緊的就成了選才取士。
人到用時方知少啊。也是入了中樞, 開始推行新法,王安石才覺出手裏可用之人太少。且不說那些冥頑不靈,不願推行新法之人, 只是三司條例司的人手就大有不足。有些人詩詞出眾, 文章精妙,卻不能任事。更別提那些因為蔭補、舉薦得官的人,更是結黨營私,中飽私囊的好手,可稱朝廷之害。
全部替換, 自然是不行的。那就唯有打造自己的班底了。王安石就動了改革太學、制科的心思。太學倒是好辦,之前韓琦已經改動了不少,如今要做的不過是擴大規模,廣招生員。在原本的內舍、上舍之外,增加一個外舍。這外舍無需官宦子弟,平民也能考取,可招收千人以上。加上原本的內舍生,太學也就改頭換面了。
又因為外舍到內舍,內舍到上舍都需要層層考校,按照年資和學業成績劃分。故而上舍生裏成績優秀的,可以直接授官,稍差些的也能免除解試,直接參加禮部試。這便是在科試之外,另辟了一條出路,士林中哪會有人反對?
跟太學不同,改革制科問題就大了。雖說也善詩賦,可稱一代文宗,王安石卻一點也看不慣以詩賦取士的法子。唐時有行卷制,出身平平之人唯有以詩才博名。但是現今科舉都開始彌封了,也不在乎士子的家世,詩賦還有甚用處?與其考詩賦,還不如考一考策論。胸中有無才幹,一試既出。
當然,事關掄才大典,王安石也知道不能輕動。明歲就是會試之年了,新帝登基的第一次科試,還是要求穩的。但是提前的準備不能不做,因此他也早早放出風聲,準備待明年禮部試後,就開始改制。然而只是些風聲,就引來了非議。對於這些阻撓,王安石並未放在心上,新法哪樣不是眾議洶洶。若是畏懼人言,墨守成規,談何革新?天子也是有意選才選能的,這科試改制,總能落到實處。
只是王安石想的不過是詩賦、策論之爭,誰料莫名其妙又蹦出了個新的說法。
“官家想取精善數算之人?”聽到天子所言,王安石都有些反應不過來。難不成要仿照唐時,獨開算學科取士了?
關於各項雜科事情,他們也是商討過的。醫學開在太醫院下,書學、畫學分屬翰林院,算學則設在太史局下。武學也只開了個算科,旨在培訓炮手,讓學員知曉些廟算的道理。怎麽天子突然改了主意,要重算學了?
趙頊聞言卻搖了搖頭:“倒也不用專門開科,只需在太學或是科試中加入算學即可。之前不是收到了軍器監事蘇頌的奏本嗎?朕覺得所言在理啊。若是不通數算,如何知曉下吏有無欺瞞?凡舉水利、商事、百工也都要用到算學,學一學也是沒錯的。”
趙頊原本也不把算學放在心上,但是蘇頌那一本奏章,著實搔到了他的癢處。如今大興農田水利,懂些算學,想來也能有助職司。還有六部三司,哪個不要跟數字打交道?就算是樞密院,也免不了計算錢糧,供應大軍。
更何況蘇頌還說,想要改良工藝,振興商貿,亦需用到數算。且不說這一年來從水利鍛錘、印制機械上嘗到的甜頭,只是邊貿那豐厚無比的商稅,趙頊就不能放心把事情交給個不通數算的蠢人。如此想來,數算學上一學,考上一考,也不為過嘛。《周禮》都把“數”作為六藝之一,還是有其道理的。
王安石聞言沈默半晌,才道:“制科向來考書經,未曾涉及數算,冒然增加,定會讓天下士子怨聲載道。若官家有意,不如先在太學開科。上舍生裏有善數算的,也可擇優任官。”
科舉到底是選詩賦還是選策論,尚且未定呢,他怎麽可能再讓數算加進來。但是太學就不一樣了,加一門數算,也不過跟武學相仿。當兵的都能學數算,士子學學又能怎樣?而不論蘇頌奏章寫的如何,有一句話是有道理的。通曉數算對於官員是有益處的,別說蘇頌,就是他當年也在三司使任職過。現在掌管三司條例司,欲理天下之財,更需要精通數算的官吏。這對於他,對於新法,也是件好事。
見王安石認同,趙頊高興了起來:“既然如此,就盡快安排下去吧。明歲取士,太學也當擢拔良才。”
※
太學要加數算了?!
聽到這消息,韓遐整個人都是懵的。這些日,太學即將改制,增加外舍,且績優者免試的消息已經傳的沸沸揚揚。如今太學共三百五十名學子,上舍生只有五十人。雖說不知什麽樣的成績才能免掉會試,直接授官。但是毫無疑問,身為上舍生,成績還不算差的韓遐,有很大幾率撥個頭籌。
這是韓相公早就料到的,也是他入太學的目的。韓遐原本還興高采烈,覺得不負兄長和祖母的期待。誰料免試的政策還沒下來,先來了個數算。而且這數算科目還有說道,據稱只要是上舍生,且數算出眾,都能直接授官!
這誰受得了啊?!韓遐都快哭了,他自幼苦讀詩書,為的就是舉試,從未在數算上花費心思。也就粗粗讀過些《九章算術》,還因常年不用,忘得差不多了。
現在突然冒出個算科,還要跟授官扯上關系,這不是坑人嗎?!
滿心愁苦,韓遐還能怎樣,只能回家跟兄長傾訴一番了。
“……也不知是誰出的餿主意,還剩幾個月就要禮部試了,若是因數算扯了後腿,怕是還要下場科試。”韓遐一股腦把話都說完,哀怨的嘆了口氣。
諸公對他們這些學子,也未免太苛刻了。倒不是他對數算有什麽意見,只是突如其來,誰有準備啊?若是入學就開算科,他也不至於苦惱如斯。
韓邈聞言挑了挑眉,他還真知道,到底是誰出的餿主意。連他都沒想到,瓊兒只是隨口一說,蘇頌就上書諫言,官家還真就允了。然而這事也不便點破,韓邈微微一笑:“舉試便如百舸爭流,技不如人,自然要被甩下。如今還有數月時間,你們又開了算科,不妨先補一補。授官肯定也不會只看數算,只要成績上佳,數算能說得過去,總還是有希望的。”
兄長的話,韓遐還是肯聽的,不由點了點頭:“兄長所言甚是。我定然好好聽課,早些把數算補回來。”
反正太學裏的同窗沒幾個擅長數算的,他好歹還是商賈之家出身,有些基礎。說不定補上一補,也有些用處呢。
誰料聽他這麽說,韓邈皺了皺眉:“太學匆匆成立算科,只憑那些講師,又能補個什麽?瓊兒有個徒弟,曾經跟翰林院博士學過數算,年紀也不大,不若叫他來給你補補課。等有了底子,我再請博士為你指點一二。如此一來,考試也更有把握。”
韓遐:“……”
木了半晌,他弱弱開口:“阿兄,我平日住校,怕是尋不到補課的時間……”
“你們不是也有休沐嗎?回家就補課,平日尋些題做一做。數算只要肯下功夫,很快就能補上的。”韓邈數算可是不差,更辦過義學,改良過課程。對於怎麽盡快掌握關竅,還是有些心得的。
韓遐:“……”
不是,我也才成親不久,休沐不要陪新婚妻子嗎?紅袖添香怎麽就變成了道童補課了?還有博士指點,聽起來就讓人頭皮發麻啊。你不是說數算不行,還能用成績彌補嗎?
見弟弟這副表情,韓邈淡淡道:“怎麽,這番安排有甚不妥嗎?”
“沒!”韓遐一個激靈,挺直了腰背,“阿兄為我著想,小弟一定好生補課,不負厚望。”
“這就對了。”韓邈露出了笑容,“數算學好了,也是有益終身的。我和父親數算都不差,你可不能落了韓氏家學啊。”
韓遐:“……”
他家不過是經商的,啥時候也有“家學”了?到底是誰出的這餿主意啊啊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只是原先設想的新法,有些得暫緩延後了。畢竟鹽池和礦山都在穩定產出, 朝廷已經不再缺錢, 那些極易引起爭執的斂財之法,天子有了顧慮, 不願匆匆施行。而保甲法和將兵法又能改革軍伍,保民練兵, 又解了一重後顧之憂。富國、強兵都有了進展,當下最關緊的就成了選才取士。
人到用時方知少啊。也是入了中樞, 開始推行新法,王安石才覺出手裏可用之人太少。且不說那些冥頑不靈,不願推行新法之人, 只是三司條例司的人手就大有不足。有些人詩詞出眾, 文章精妙,卻不能任事。更別提那些因為蔭補、舉薦得官的人,更是結黨營私,中飽私囊的好手,可稱朝廷之害。
全部替換, 自然是不行的。那就唯有打造自己的班底了。王安石就動了改革太學、制科的心思。太學倒是好辦,之前韓琦已經改動了不少,如今要做的不過是擴大規模,廣招生員。在原本的內舍、上舍之外,增加一個外舍。這外舍無需官宦子弟,平民也能考取,可招收千人以上。加上原本的內舍生,太學也就改頭換面了。
又因為外舍到內舍,內舍到上舍都需要層層考校,按照年資和學業成績劃分。故而上舍生裏成績優秀的,可以直接授官,稍差些的也能免除解試,直接參加禮部試。這便是在科試之外,另辟了一條出路,士林中哪會有人反對?
跟太學不同,改革制科問題就大了。雖說也善詩賦,可稱一代文宗,王安石卻一點也看不慣以詩賦取士的法子。唐時有行卷制,出身平平之人唯有以詩才博名。但是現今科舉都開始彌封了,也不在乎士子的家世,詩賦還有甚用處?與其考詩賦,還不如考一考策論。胸中有無才幹,一試既出。
當然,事關掄才大典,王安石也知道不能輕動。明歲就是會試之年了,新帝登基的第一次科試,還是要求穩的。但是提前的準備不能不做,因此他也早早放出風聲,準備待明年禮部試後,就開始改制。然而只是些風聲,就引來了非議。對於這些阻撓,王安石並未放在心上,新法哪樣不是眾議洶洶。若是畏懼人言,墨守成規,談何革新?天子也是有意選才選能的,這科試改制,總能落到實處。
只是王安石想的不過是詩賦、策論之爭,誰料莫名其妙又蹦出了個新的說法。
“官家想取精善數算之人?”聽到天子所言,王安石都有些反應不過來。難不成要仿照唐時,獨開算學科取士了?
關於各項雜科事情,他們也是商討過的。醫學開在太醫院下,書學、畫學分屬翰林院,算學則設在太史局下。武學也只開了個算科,旨在培訓炮手,讓學員知曉些廟算的道理。怎麽天子突然改了主意,要重算學了?
趙頊聞言卻搖了搖頭:“倒也不用專門開科,只需在太學或是科試中加入算學即可。之前不是收到了軍器監事蘇頌的奏本嗎?朕覺得所言在理啊。若是不通數算,如何知曉下吏有無欺瞞?凡舉水利、商事、百工也都要用到算學,學一學也是沒錯的。”
趙頊原本也不把算學放在心上,但是蘇頌那一本奏章,著實搔到了他的癢處。如今大興農田水利,懂些算學,想來也能有助職司。還有六部三司,哪個不要跟數字打交道?就算是樞密院,也免不了計算錢糧,供應大軍。
更何況蘇頌還說,想要改良工藝,振興商貿,亦需用到數算。且不說這一年來從水利鍛錘、印制機械上嘗到的甜頭,只是邊貿那豐厚無比的商稅,趙頊就不能放心把事情交給個不通數算的蠢人。如此想來,數算學上一學,考上一考,也不為過嘛。《周禮》都把“數”作為六藝之一,還是有其道理的。
王安石聞言沈默半晌,才道:“制科向來考書經,未曾涉及數算,冒然增加,定會讓天下士子怨聲載道。若官家有意,不如先在太學開科。上舍生裏有善數算的,也可擇優任官。”
科舉到底是選詩賦還是選策論,尚且未定呢,他怎麽可能再讓數算加進來。但是太學就不一樣了,加一門數算,也不過跟武學相仿。當兵的都能學數算,士子學學又能怎樣?而不論蘇頌奏章寫的如何,有一句話是有道理的。通曉數算對於官員是有益處的,別說蘇頌,就是他當年也在三司使任職過。現在掌管三司條例司,欲理天下之財,更需要精通數算的官吏。這對於他,對於新法,也是件好事。
見王安石認同,趙頊高興了起來:“既然如此,就盡快安排下去吧。明歲取士,太學也當擢拔良才。”
※
太學要加數算了?!
聽到這消息,韓遐整個人都是懵的。這些日,太學即將改制,增加外舍,且績優者免試的消息已經傳的沸沸揚揚。如今太學共三百五十名學子,上舍生只有五十人。雖說不知什麽樣的成績才能免掉會試,直接授官。但是毫無疑問,身為上舍生,成績還不算差的韓遐,有很大幾率撥個頭籌。
這是韓相公早就料到的,也是他入太學的目的。韓遐原本還興高采烈,覺得不負兄長和祖母的期待。誰料免試的政策還沒下來,先來了個數算。而且這數算科目還有說道,據稱只要是上舍生,且數算出眾,都能直接授官!
這誰受得了啊?!韓遐都快哭了,他自幼苦讀詩書,為的就是舉試,從未在數算上花費心思。也就粗粗讀過些《九章算術》,還因常年不用,忘得差不多了。
現在突然冒出個算科,還要跟授官扯上關系,這不是坑人嗎?!
滿心愁苦,韓遐還能怎樣,只能回家跟兄長傾訴一番了。
“……也不知是誰出的餿主意,還剩幾個月就要禮部試了,若是因數算扯了後腿,怕是還要下場科試。”韓遐一股腦把話都說完,哀怨的嘆了口氣。
諸公對他們這些學子,也未免太苛刻了。倒不是他對數算有什麽意見,只是突如其來,誰有準備啊?若是入學就開算科,他也不至於苦惱如斯。
韓邈聞言挑了挑眉,他還真知道,到底是誰出的餿主意。連他都沒想到,瓊兒只是隨口一說,蘇頌就上書諫言,官家還真就允了。然而這事也不便點破,韓邈微微一笑:“舉試便如百舸爭流,技不如人,自然要被甩下。如今還有數月時間,你們又開了算科,不妨先補一補。授官肯定也不會只看數算,只要成績上佳,數算能說得過去,總還是有希望的。”
兄長的話,韓遐還是肯聽的,不由點了點頭:“兄長所言甚是。我定然好好聽課,早些把數算補回來。”
反正太學裏的同窗沒幾個擅長數算的,他好歹還是商賈之家出身,有些基礎。說不定補上一補,也有些用處呢。
誰料聽他這麽說,韓邈皺了皺眉:“太學匆匆成立算科,只憑那些講師,又能補個什麽?瓊兒有個徒弟,曾經跟翰林院博士學過數算,年紀也不大,不若叫他來給你補補課。等有了底子,我再請博士為你指點一二。如此一來,考試也更有把握。”
韓遐:“……”
木了半晌,他弱弱開口:“阿兄,我平日住校,怕是尋不到補課的時間……”
“你們不是也有休沐嗎?回家就補課,平日尋些題做一做。數算只要肯下功夫,很快就能補上的。”韓邈數算可是不差,更辦過義學,改良過課程。對於怎麽盡快掌握關竅,還是有些心得的。
韓遐:“……”
不是,我也才成親不久,休沐不要陪新婚妻子嗎?紅袖添香怎麽就變成了道童補課了?還有博士指點,聽起來就讓人頭皮發麻啊。你不是說數算不行,還能用成績彌補嗎?
見弟弟這副表情,韓邈淡淡道:“怎麽,這番安排有甚不妥嗎?”
“沒!”韓遐一個激靈,挺直了腰背,“阿兄為我著想,小弟一定好生補課,不負厚望。”
“這就對了。”韓邈露出了笑容,“數算學好了,也是有益終身的。我和父親數算都不差,你可不能落了韓氏家學啊。”
韓遐:“……”
他家不過是經商的,啥時候也有“家學”了?到底是誰出的這餿主意啊啊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