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099 有埋伏

關燈
司馬遷目光紛轉,乜視戲志才、徐盛二人,神色中說不出的高傲:“不過,越是這樣,神、魔、妖、鬼、靈等族反叛的欲望,越是強烈。”

“呼——”怒風越來越大,劉辨勒緊韁繩,壓低身軀,穩定向後傾倒的身子後,問道:“靈族?我怎麽沒聽說過。”

晦暗不明的狂風間,驟然炸起數十道金光,燦虹閃耀,霞芒翻飛,馬援在司馬遷的操控下,扛著一塊鑌鐵大盾,擋在劉辨前方,遮住了瘋狂鼓舞的暴風。

司馬遷收起手印,縮進大盾的正後方,木訥道:“靈族是龍族、鳳族、麒麟等族的統稱,後來因為獨尊人術,分裂了。”

“昆侖蟠桃會,除了可以瞻仰大漢人皇的風采,最重要的是,能夠吃到九州奇珍蟠桃,董子先生,便以這一點做的文章。”

“董子先生以忘川河之水,孔子及七十二弟子骸骨為壤,培養蟠桃園,結出的蟠桃有一定機會領悟武道真意,但會使生靈潛移默化的質疑本族文明,崇敬人族文明。”

司馬遷木訥的臉容,泛起一絲敬佩、惋惜、振奮......最終化為極大的狠辣:“最後一次蟠桃大會時,董子先生獻祭自己和門下三千弟子,徹底激發蟠桃的效果。”

“使各族貴族百年內,徹底以人族自居,回去之後,焚燒所有文明傳承典籍,屠殺大量不願信仰人族文明的族人。”

“百年之後,當他們回醒,已經徹底忘記了自己的祖先,只有少數古老家族,還留有一些傳承。”

劉辨呼吸一窒,猶如醍醐灌頂,劍眉飛揚,恍然道:“斷百族文明信仰,留人族薪火相傳。”

“沒想到慈祥的董仲舒先生,不,董子先生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

“漢族,漢族,在漢代完成民族大融合,中華大地只有一個種族。”劉辨腦中轟然亂想之際,忽地,前方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嗆啷——”數十道長刀出鞘的聲音,接連響起,拱衛在四周的親衛,快速拔出環手刀,殺氣騰騰的虎視前方。

朦朧的塵霧之間,一道模糊的黑影,逐漸清晰,眾士卒看到來人的模樣,心下一松,收回了寒光熠熠的環手刀。

劉辨微微閉合的雙眼,驟然睜開,精光爆射,朗聲道:“興霸,有什麽發現?”

甘寧伴隨著數十道絢彩藍光,策馬奔來,手肘一扭,滄浪大刀挽出一道刀花,插在了雄壯的後背,狂野道:“主公,我們自偃師出發,順著黃河北岸一直往東北走,途經鞏縣、五杜津、成臯,最後繞道平臯這條路。”

“雖然路途較近,但是比鄰黃河、濟水、沁水三條水脈,極容易被敵人利用水淹的計策攻擊。”

“臣剛剛爬上附近的一座高山,觀察周圍的地勢。”

“發現位於五杜津的一處黃河支流,西段與東段的交接點,魚蝦不停的朝東段游去。”

“一般人或許認為沒什麽,不過,臣根據常年在南疆作戰的經驗來看,東段一定築造了水壩。”

“我們是從西向東走,現在又值夏汛季節,敵人想要做什麽,不言而喻。”

“砰砰——”戰馬奔騰之聲,此起彼伏,一位獨臂戰將,領著十餘名手持鑌鐵強弓的騎卒,馳行而來,遠遠望去,猶如振翅高飛的鴻鵠,輕靈且迅速。

張繡與大大咧咧的甘寧不同,距離劉辨身旁還有五十丈,便帶著一行人翻身下馬,以步行的方式,快速趕來。

張繡先是恭恭敬敬的行禮,隨後,拱手道:“主公,臣沿著道路一直往前,沒有看到一絲人影。”

“這有些太正常了,南側是滔滔翻卷的黃河,北側是樹木繁盛的山脈,這麽好的埋伏地點,敵人竟然不派遣一兵一卒。”

劉辨虛扶起張繡,示意他們跨上戰馬,側過頭命令全軍停止前進,輕笑道:“榮毓,接著說。”

張繡把玄鐵槍橫在馬鞍的掛鉤上,右手持著一面紅色大盾,擋在劉辨另一側,恭敬道:“臣認為,敵人想要借助地勢打敗我軍。”

“一是,利用繁茂的草木和夏季炎熱的天氣,使用火攻。”

說著,張繡望了一眼滾滾襲來的烏雲,恭敬道:“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是不可能了,那麽,敵人的意圖只有一個。”

略微一頓,張繡臉容大凜,死死盯著南側,恭敬道:“敵人堵住了黃河支流,我軍一旦靠近,立即釋放大水淹死我們。”

甘寧一雙虎目,不屑的瞪著張繡,等他分析完戰況,其中鄙夷漸漸退出,化作一抹肅穆和敬重。

劉辨臉色一沈,頓住笑意,聽著雖然相隔數十裏,依舊澎湃的黃河,凝聲道:“文向,展開地圖。”

“咚——”徐盛左臂重重下砸,紫氣騰舞,霞光奔流,粗壯的主將旗,被他插在了堅硬的土石之中。

他策馬上前,拿出一卷微微泛黃的兇獸皮,鋪在了劉辨眼前。

劉辨瞧著面前的地圖,低頭不語,手指輕敲腰間黑木刀鞘,陷入了沈思。

恰在這時,靜立在一旁的戲志才,用手指在地圖上,劃出三道線,輕咳道:“咳...咳...除了偃師到平臯這條路,還有平縣到李城,河陽到溫縣,平陰到波縣三條路。”

“第一條,咳...咳...沿途都是陡峭的峽谷斜坡,只需兩百名弓弩手,便能射殺我軍,不可走。”

“咳...咳...第三條,需要反向往西北走,路途太遠,我軍的糧草恐怕支撐不住,敵人還沒打就已經餓死了,更加不能走。”

“咳...咳...第二條,不遠也不近,也沒有峽谷斜坡,更沒有利於火攻的草木,可以行走,但是地勢太過平坦,敵軍騎兵的優勢,將大大加強。”

劉辨深知人才一定要培養的道理,即使心中早有定計,還是把目光轉向了徐盛、甘寧、張繡三人。

他們的回答也正如劉辨所料,與幾人迥異的性格一樣,有著顯著的個人特點。

後來,也成為了他們征戰沙場數十年,一直未變的作戰風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