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布了一盤很大的棋?
關燈
小
中
大
“在征召名士入朝之後,周毖、伍瓊等又建議董卓‘京官外任’,以控制四方,董卓大喜,以為和士人的合作還是卓有成效的。而儒當時也認為,讓由這些士人出任地方長官,皇權勢力就以逐漸滲透到全國,如此,結束大漢分崩離析的局面、重歸一統指日待!”
“於是在周毖、伍瓊的操作下,在京的士人尚書韓馥出任冀州牧,侍中劉岱出任兗州刺史,孔伷出任豫州刺史,張邈出任陳留太守,張咨出任南陽太守,許靖出任巴郡太守。”
馬超暗忖之後,覺這個策略,行性還是蠻高的。當時董卓麾下已有十萬大軍,兵勢滔天。而大漢十三州卻在遭受黃巾之亂後,生靈塗炭。若是下放一些有才能的幹才,苦心謀劃,收攏民心,恢覆民生,說不定,大漢江山,真的會重歸一統。而董卓,也會成為如霍光、伊尹一般的名臣!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誰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則就能將歷史這個小姑娘壓在身下好好蹂躪一番。只惜,董卓沒有實現這個願望。他沒有將歷史那位小姑娘推倒,反而是那小姑娘猛然化身母老虎,狠咬了董卓一口。
“至此期間,董卓與士人走得過近,還導致了屬下將官的不滿。然董卓知道自己的那些武人不是當官的料,又處於對籠絡士人的考慮,硬是抵住了將官反叛的壓力,沒有給自己的部下很高的官職,均只是將校而已。”
這個,馬超也知曉一些,《後漢書董卓傳》裏也記載: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爾。不過,知道不代表馬超會相信。他想了想之後,才打斷李儒,開口說道:
“董卓入京掌權之前。必對部下有所許諾,否則將校不會用命。然事後沒有兌現。將官不滿,兵權有暴動之嫌,而董卓以武立足,焉能與部下離心離德?”說完這句,馬超還眨了眨眼:李儒不說這個還好,一說這些,算是自己主動露出了馬腳。
果然。這句話的確又問道了李儒的痛腳,只見李儒那老橘子臉又一次紅了,低聲回道:“的確如此,是時將官忿怨。士兵暴動,兵權有倒懸之危。董卓自然不敢小覷,然他並無處理此事的經驗,只得放縱士兵搶掠,充作軍功。以補兵士不滿。”
聽到這裏,馬超艱難地笑了笑,忍住了沒有說話。心中,卻是喟嘆不已:是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殷積。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
以說,作為外來人,武力是董卓權力的根基,士大夫的利益自然要放在其次。在董卓看來,只得如此所為,才能保證他的武力根基。因為經驗決定思想,他的錯誤,就是將草原上那套野蠻劫掠的方式帶到了繁華如夢的文明社會,使得百年煊赫的洛陽,一朝之間,人人生活在恐懼當中。
想必,那個時候,那些士大夫也根本沒有管董卓的暴行。因為從扶風的經歷來看,那些士人,縱然再高談論闊,但治理一方的能力還是有的。扶風新政的很多事項,馬超都是簡單提出一個想法,他手下的那些貧寒士人便拿出了詳細且行性很高的方案。而殿堂之上的那些名碩大儒,縱然有遠離民間疾苦的能,但若是說道治國理政,絕對綽綽有餘!
是,他們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提醒董卓!甚至,日後還拿這點作為董卓暴政的證據!直至此時,馬超才算看透了這些政治家的嘴臉:只要一朝得勢,哪怕死後洪水滔天!區區賤民生死,與我何幹?!
“而董卓行此暴政,雖有傷天和,但對於整個大漢江山來說,也算是瑕不掩瑜、功大於過。那個時候,武人掌兵權、士人謀天下,大漢中興指日待然之後卻是何種緣故,導致關東群雄起兵反叛?”馬超已經完全沈醉在李儒所言的構想當中,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的嗓子甚至因為震驚而幹澀。
因為,他未想到過,而歷史上也從未記載過一言半語來告訴他,在董卓時期,大漢江山居然有一統之望!在那個被描寫的最黑暗的時代,居然是一片如錦雲燦爛般的黎明!
直至事過千年之後,當歷史已經淡化至只留冷酷評論的地步時,所有的歷史資料當中,也極少有為董卓翻案的。最多的,也就講明董卓時代是武人文化與士人文化的沖突。說董卓在一千八百多年中被人罵了無數遍,並非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而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失敗者。
那時歷史的嘆息,已經無從考究。因為留下的資料,全是由那些讀書人寫的。終有一些跳出這個怪圈兒的現代高人,指出同樣是廢皇帝,尹、霍卻被人推崇。被蒙古鐵蹄毀滅的城市和被殘殺的百姓的數量絕對比涼州軍毀、殺的更多,但卻很少聽人罵鐵木真。
假設如果董卓消滅了關東軍統一了中原,那麽以肯定,歷史對他的評價會決然不同。那個時候,自然會有大批的讀書人為他歌功頌德。惜董卓只是一介武夫。他在政治鬥爭和耍陰謀詭計方面比讀書人差多了,對於他這樣一個失敗者,他的所有功績被一筆抹殺。
成者王侯,敗者寇——自古始然。
“何種緣故?哼,根本沒有緣故!從始至終,這些全是士人們的陰謀罷了!”李儒已經無力控訴那些讀書人的手段伎倆,閉上眼睛,痛苦說道:“士人當初在迎諸侯入京、打算誅殺宦官的時候,其實就是選擇了他們眼中粗鄙的武人為替罪羊。後來關東群雄出兵,不過是要將已經被潑了一身臟水的董卓誅殺掉,好名正言順執掌大權罷了。”
此番話落,馬超的心也一瞬間跌入了谷底:將所有所有的事情串聯起來,驀然現,士人集團居然用了幾年的大好時間,布了一盤很大的棋?
先是依附外戚何進,開始依靠外戚的力量對抗宦官;隨後便引董卓入京,除去皇權的根基;然後就示敵以弱,假意與董卓聯合,實現士人集團的中興;最後再來一招卸磨殺驢,幹掉董卓,如此一來,外有豪強兵勢、內有文臣主政,這大漢天下,豈不是士人天下?
回想當初,袁紹建議何進引外官誅殺宦官之時,曹操還鄙視這些士人,說殺幾個宦官還大張旗鼓,引狼入室,後世眾人皆認為曹操果敢有謀
有謀個屁!
現在看來,曹操當時不過是政治場上一個憐的菜鳥罷了:不引董卓入京,如何廢立皇帝;不瓦解皇權的所有勢力,如何實現士人們的掌權?哼果然是成王敗寇,日後他成為魏王,便連當初的很傻很天真,也成了果敢有謀。歷史,果真不輕信。
之後的事情,已經不過多談了。當董卓現自己被欺騙了以後,他開始由合作轉向以恐怖統治使朝中士大夫們屈服,開始了對士大夫們殘酷的報覆。開始意識到自己作為一介武人,雖然蒙上天的恩賜得以竊取政權,卻無法把它保持下去,於是他逐漸走向反面。
董卓的武人專政,埋葬了腐朽的東漢政權,打開了群雄割據、改朝換代的大門,但董卓沒有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因為武人專政在當時是不能被接受的,也就是此時,已經到了士人除掉董卓這個替罪羊的時候了。
而李儒身為董卓手下第一謀士,經歷其中,終於一朝看透了本質。加之如今董卓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不再對他言聽計從;且軍勢上失秦關、政事上失大統、人事上失民心,已然是破舟將沈、無救藥
此刻,李儒的一腔抱負還為實現,而董卓身死之後,以預料,他的結局會更加淒慘。皇族與士人都容不得他,唯有投向仍是武人的馬超,才能存活下去。更何況,馬超這個武人,還跟董卓根本不一樣。
想通這些,馬超對李儒的投靠理智上,覺得是合情合理的。但從情感上來講,他還是有些難以接受。畢竟,這一切,太突然,也太片面。馬超還需權衡一陣子,幸好,接下來,與王允的攤牌,就是驗證李儒這些話的機會!
“文優,我明白你此時的心理。而你的才智和資源,也是馬家翹首以盼的。不過,此事,我還需細細斟酌這樣說,你懂我的意思嗎?”
“屬下明白,日久見人心。不過,此時風雲變化之機,更會見人心。若主公有所差遣,儒願效犬馬之勞!”深鞠一躬之後,李儒揮一揮手,沒帶走一片雲彩,反身而退。
而馬超,心中卻已然激蕩起來:來吧!就讓我馬孟起看看,這長安,除了極品胖子、妖孽皇帝、腹黑士人之外,還有啥妖魔鬼怪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於是在周毖、伍瓊的操作下,在京的士人尚書韓馥出任冀州牧,侍中劉岱出任兗州刺史,孔伷出任豫州刺史,張邈出任陳留太守,張咨出任南陽太守,許靖出任巴郡太守。”
馬超暗忖之後,覺這個策略,行性還是蠻高的。當時董卓麾下已有十萬大軍,兵勢滔天。而大漢十三州卻在遭受黃巾之亂後,生靈塗炭。若是下放一些有才能的幹才,苦心謀劃,收攏民心,恢覆民生,說不定,大漢江山,真的會重歸一統。而董卓,也會成為如霍光、伊尹一般的名臣!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誰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則就能將歷史這個小姑娘壓在身下好好蹂躪一番。只惜,董卓沒有實現這個願望。他沒有將歷史那位小姑娘推倒,反而是那小姑娘猛然化身母老虎,狠咬了董卓一口。
“至此期間,董卓與士人走得過近,還導致了屬下將官的不滿。然董卓知道自己的那些武人不是當官的料,又處於對籠絡士人的考慮,硬是抵住了將官反叛的壓力,沒有給自己的部下很高的官職,均只是將校而已。”
這個,馬超也知曉一些,《後漢書董卓傳》裏也記載: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爾。不過,知道不代表馬超會相信。他想了想之後,才打斷李儒,開口說道:
“董卓入京掌權之前。必對部下有所許諾,否則將校不會用命。然事後沒有兌現。將官不滿,兵權有暴動之嫌,而董卓以武立足,焉能與部下離心離德?”說完這句,馬超還眨了眨眼:李儒不說這個還好,一說這些,算是自己主動露出了馬腳。
果然。這句話的確又問道了李儒的痛腳,只見李儒那老橘子臉又一次紅了,低聲回道:“的確如此,是時將官忿怨。士兵暴動,兵權有倒懸之危。董卓自然不敢小覷,然他並無處理此事的經驗,只得放縱士兵搶掠,充作軍功。以補兵士不滿。”
聽到這裏,馬超艱難地笑了笑,忍住了沒有說話。心中,卻是喟嘆不已:是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殷積。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
以說,作為外來人,武力是董卓權力的根基,士大夫的利益自然要放在其次。在董卓看來,只得如此所為,才能保證他的武力根基。因為經驗決定思想,他的錯誤,就是將草原上那套野蠻劫掠的方式帶到了繁華如夢的文明社會,使得百年煊赫的洛陽,一朝之間,人人生活在恐懼當中。
想必,那個時候,那些士大夫也根本沒有管董卓的暴行。因為從扶風的經歷來看,那些士人,縱然再高談論闊,但治理一方的能力還是有的。扶風新政的很多事項,馬超都是簡單提出一個想法,他手下的那些貧寒士人便拿出了詳細且行性很高的方案。而殿堂之上的那些名碩大儒,縱然有遠離民間疾苦的能,但若是說道治國理政,絕對綽綽有餘!
是,他們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提醒董卓!甚至,日後還拿這點作為董卓暴政的證據!直至此時,馬超才算看透了這些政治家的嘴臉:只要一朝得勢,哪怕死後洪水滔天!區區賤民生死,與我何幹?!
“而董卓行此暴政,雖有傷天和,但對於整個大漢江山來說,也算是瑕不掩瑜、功大於過。那個時候,武人掌兵權、士人謀天下,大漢中興指日待然之後卻是何種緣故,導致關東群雄起兵反叛?”馬超已經完全沈醉在李儒所言的構想當中,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的嗓子甚至因為震驚而幹澀。
因為,他未想到過,而歷史上也從未記載過一言半語來告訴他,在董卓時期,大漢江山居然有一統之望!在那個被描寫的最黑暗的時代,居然是一片如錦雲燦爛般的黎明!
直至事過千年之後,當歷史已經淡化至只留冷酷評論的地步時,所有的歷史資料當中,也極少有為董卓翻案的。最多的,也就講明董卓時代是武人文化與士人文化的沖突。說董卓在一千八百多年中被人罵了無數遍,並非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而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失敗者。
那時歷史的嘆息,已經無從考究。因為留下的資料,全是由那些讀書人寫的。終有一些跳出這個怪圈兒的現代高人,指出同樣是廢皇帝,尹、霍卻被人推崇。被蒙古鐵蹄毀滅的城市和被殘殺的百姓的數量絕對比涼州軍毀、殺的更多,但卻很少聽人罵鐵木真。
假設如果董卓消滅了關東軍統一了中原,那麽以肯定,歷史對他的評價會決然不同。那個時候,自然會有大批的讀書人為他歌功頌德。惜董卓只是一介武夫。他在政治鬥爭和耍陰謀詭計方面比讀書人差多了,對於他這樣一個失敗者,他的所有功績被一筆抹殺。
成者王侯,敗者寇——自古始然。
“何種緣故?哼,根本沒有緣故!從始至終,這些全是士人們的陰謀罷了!”李儒已經無力控訴那些讀書人的手段伎倆,閉上眼睛,痛苦說道:“士人當初在迎諸侯入京、打算誅殺宦官的時候,其實就是選擇了他們眼中粗鄙的武人為替罪羊。後來關東群雄出兵,不過是要將已經被潑了一身臟水的董卓誅殺掉,好名正言順執掌大權罷了。”
此番話落,馬超的心也一瞬間跌入了谷底:將所有所有的事情串聯起來,驀然現,士人集團居然用了幾年的大好時間,布了一盤很大的棋?
先是依附外戚何進,開始依靠外戚的力量對抗宦官;隨後便引董卓入京,除去皇權的根基;然後就示敵以弱,假意與董卓聯合,實現士人集團的中興;最後再來一招卸磨殺驢,幹掉董卓,如此一來,外有豪強兵勢、內有文臣主政,這大漢天下,豈不是士人天下?
回想當初,袁紹建議何進引外官誅殺宦官之時,曹操還鄙視這些士人,說殺幾個宦官還大張旗鼓,引狼入室,後世眾人皆認為曹操果敢有謀
有謀個屁!
現在看來,曹操當時不過是政治場上一個憐的菜鳥罷了:不引董卓入京,如何廢立皇帝;不瓦解皇權的所有勢力,如何實現士人們的掌權?哼果然是成王敗寇,日後他成為魏王,便連當初的很傻很天真,也成了果敢有謀。歷史,果真不輕信。
之後的事情,已經不過多談了。當董卓現自己被欺騙了以後,他開始由合作轉向以恐怖統治使朝中士大夫們屈服,開始了對士大夫們殘酷的報覆。開始意識到自己作為一介武人,雖然蒙上天的恩賜得以竊取政權,卻無法把它保持下去,於是他逐漸走向反面。
董卓的武人專政,埋葬了腐朽的東漢政權,打開了群雄割據、改朝換代的大門,但董卓沒有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因為武人專政在當時是不能被接受的,也就是此時,已經到了士人除掉董卓這個替罪羊的時候了。
而李儒身為董卓手下第一謀士,經歷其中,終於一朝看透了本質。加之如今董卓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不再對他言聽計從;且軍勢上失秦關、政事上失大統、人事上失民心,已然是破舟將沈、無救藥
此刻,李儒的一腔抱負還為實現,而董卓身死之後,以預料,他的結局會更加淒慘。皇族與士人都容不得他,唯有投向仍是武人的馬超,才能存活下去。更何況,馬超這個武人,還跟董卓根本不一樣。
想通這些,馬超對李儒的投靠理智上,覺得是合情合理的。但從情感上來講,他還是有些難以接受。畢竟,這一切,太突然,也太片面。馬超還需權衡一陣子,幸好,接下來,與王允的攤牌,就是驗證李儒這些話的機會!
“文優,我明白你此時的心理。而你的才智和資源,也是馬家翹首以盼的。不過,此事,我還需細細斟酌這樣說,你懂我的意思嗎?”
“屬下明白,日久見人心。不過,此時風雲變化之機,更會見人心。若主公有所差遣,儒願效犬馬之勞!”深鞠一躬之後,李儒揮一揮手,沒帶走一片雲彩,反身而退。
而馬超,心中卻已然激蕩起來:來吧!就讓我馬孟起看看,這長安,除了極品胖子、妖孽皇帝、腹黑士人之外,還有啥妖魔鬼怪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