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百三十九章 廢帝內幕

關燈
“將軍知,兩年前廢立少帝之事?”李儒開言,居然一竿子回到了兩年前。

而馬超有些迷糊不解,董卓入京廢立少帝之事,別說是馬超知道,就算是後兩千年,都有人知道:李儒平白無故說起這個幹啥?難道,那個時候,董卓與士人,就已經開始一段美好時期?

想到這裏,馬超突然苦笑了一下:這根本不能,歷史上早有記載,董卓廢立少帝之舉,惹得百官忿怒。甚至還引出了執金吾丁原起兵反對董卓、呂布殺爹的第一彈

是,李儒這個時候竟然默默地點了點頭!

這個無聲的舉動,不由得使得馬超嚴肅起來:看得出來,李儒並不是在信口開河!

緩緩喝了一口茶,延緩一下心中的震驚之後,馬超才開口問道:“世人所言,當年董卓獨斷專行,早有篡逆之心,由此才行廢立之舉。不過,超在扶風也分析過董卓廢立少帝之事,但覺應該是董卓初入洛陽,警覺性較高。後來覺那權力根本不是他能玩得轉的,才效仿伊尹古制、有樣學樣難道,這其中,也有士人的身影?”歷史上,對董卓此舉,早就有了明確解釋。馬超實在想不到,那些忠貞的士人,怎麽能參與其中?

李儒聽完馬超的話,似乎有些詫異,不禁向馬超問道:“敢問主公緣何說董卓廢立少帝乃是那個效仿古制、有樣學樣?”

既然談到這裏,馬超也覺得自己確實該跟這老毒蛇好好聊聊。將後世那些分析捋了捋,整理了一番思路之後,開口說道:“假若當時董卓不廢少帝,那按照漢朝慣例,皇帝年幼則由太後攝政,布詔命的權力就在何太後手中。董卓自不好幹涉。雖然何進、何苗兄弟死了,但他們的黨羽還在,因此當時何氏的勢力還很大。這些將成為董卓專權的一大障礙。而廢掉少帝和太後,就以輕易的瓦解並斬除何氏勢力。此其一也。”

李儒默然點頭,看來這後世的分析,確實吻合當時的形勢。

“其二,董卓要為自己這武人專權尋找被人接受的依據。漢家故事,要麽是皇帝親政,要麽是顧命大臣輔政,要麽是外戚專政。這三者董卓都不是。博士所言不錯,從根本上來說,他與小子一般,只是一個地方武人而已。現在想專斷朝政。天下人不服,怎麽辦?”

這一問,馬超突然感覺有些好笑,抿了抿嘴,繼續說道:“董卓的做法。是從董太後那裏入手,獻帝的母親被何太後弄死之後,獻帝就被靈帝的老娘董太後撫養。董卓與董太後有同族之誼,若是獻帝為帝,則董卓便是外戚。這便有了理論依據。”

這番話,其實已經很有對皇室大不敬的意思了。但李儒卻是連眉頭也不皺,由此看來,李儒跟馬超是一路人,都是視大漢於無物的人,更甚至以推斷,他們是在根本上蔑視皇權的人。

當然,馬超的蔑視,是因為他知曉更先進的制度。而李儒的蔑視,則能由歷史的局限性,性格導致思想決定他們的驕傲。

“董卓為外戚,由他掌權便名正言順了。而更有利的是,靈帝死後,何氏與董氏爭權,何進在宦官的幫助下消滅了董氏勢力,弄死了董太後。這樣一來,董卓掌權就沒有董太後的約束。這等好事兒,簡直和上天故意安排好的一樣,董卓又豈會錯過?”

言盡至此,李儒對馬超深鞠一躬:“主公高見,於表象看透實質,果真令儒大開眼界。”

“過獎過獎,超只不過事後諸葛只不過事後推斷,覺得應是如此而已。不知博士以為如何?”得到李儒的誇獎,馬超不禁有些飄飄然,差點將“事後諸葛亮”這話也說了出來。不過,由此也以看出,後人對董卓廢立少帝的猜測,至少是很正確的。

“將軍有所不知,當初儒諫董卓如此所為,卻沒有想過這麽多,而僅僅是為了自保而已”

馬超一楞,心中覺得自己忽略了一些東西:不,勸董卓如此做的,就是眼前這個李儒!難道說,董卓廢立少帝,根本不是為了獨斷專權?

“主公有所不知,當時董卓兵微將寡,難以立威。更有士人百官、諸侯虎視眈眈,某等若不出此毒策,則身死多時矣”李儒悠悠說出這番話,使得馬超有些不敢置信。

在馬超的印象當中,董卓一直把控著漢庭的權柄,最後惹得天怒人怨,才被長安士人使用了最下作的刺殺,將董卓殺死。甚至,後世還有人通過此事,說董卓其實是個很狡猾的胖子,通過這一招先制人,董卓還看出朝中眾臣到底是何種意思。如飛石擊水,誰服自己,誰不服自己,一試就試出來了。隨後繼續有針對性的展開下一輪政治鬥爭

難道?歷史的迷霧真的太過濃厚,世那些權謀推論,根本站不住一絲腳?董卓廢立少帝,真的只是迫不得已,為了保命求存?

“不能!董卓廢立少帝之事,當初也是一件轟動社稷的大事。世人皆知,此事惹得朝中士人極力反彈,甚至以血明志者大有人在!”馬超故意此番說道,因為他知道,能說出最準確答案的,只有眼前的李儒。

畢竟,廢立帝皇之事,乃歷朝歷代慎之又慎之事。董卓在當時只是一個邊區刺史的身份,對於現在來說,大概就是一個省長或省委書記,若只論官階身份,當時洛陽城裏比董卓高級的大有人在。董卓名位不正,行起事來雖然能仗著自己的兵勢耍耍賴皮,卻一下石破天驚、敢行廢立大事,怎能不惹得滿朝文武敵對?

“主公太過天真爾!”李儒居然笑了,笑容當中,居然有一絲悲憫閃過:

“董卓廢少帝之時,滿朝士大夫只有那深受忠君思想毒害的尚書盧植一人反對,其他人都沒有吭聲。更有甚者,董卓把廢少帝的決議通報給當時輔政大臣太傅袁隗後,袁隗竟然回報‘同意’!”

“怎怎麽能?”這個消息有些石破天驚,即便馬超有心理準備,也有些接受不了:“不,不是還有丁原起兵反董卓一事”

“不錯,當時的確還有丁原反對。只不過丁原匹夫爾,焉能算得上士族?”李儒鄙夷一聲,對於丁原那匹夫的所為,甚是不屑。

而馬超此時真的有些糊塗了,因為他所了解的歷史印象當中。丁原是性格剛烈的忠臣,他痛恨董卓這個亂臣賊子,所以針對董卓兵圍了洛陽從李儒的口氣當中聽出,似乎根本不是那回事兒!

“博士此言倒也有理,然那丁原即便只是武人,但由此則更見滿朝文武對太師廢立之事甚是不滿”

“主公誤會了,儒之意思,乃是說當時只有士人盧植反對,至於那皇甫嵩、朱儁等深受忠君思想的武人,倒也反對。然這些人,卻不是掌握漢代核心政治的士人。如此說來,主公曾明白?”李儒解釋了這些之後,仍不甘心說了一句:“至於那跳梁小醜丁原,不過是逆賊逞兇,想渾水摸魚、撈些名望罷了。”

這?



這個事實,立時讓馬超如遭雷亟。霎時間顛覆了他固有的認識:那些撐起大漢權力體系的士大夫,居然只有一個秉持中正的盧植反對,其他所有百官,居然都保持沈默?如此說來,那豈不是以推斷,士人集團也根本不認同東漢皇權?

劉家江山,坐到這個份上,完蛋也真算早晚之事了

而丁原?

馬超腦中突然閃過一個能:當時董卓提到廢帝的事情,丁原又表現的那般大義凜然,所以丁原起兵圍洛陽,自然就讓後人覺得丁原是要正君除奸。然而實際上,這應該是一種很巧妙的先入為主的錯覺!

董卓廢帝的事情當時只是口頭說說,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甚至以說,是董卓正跟那些士人們秘密展露著一種不能言語的默契,根本還沒有付諸行動。而丁原這時候便引了兵馬將京師洛陽圍住那在當時,例如在李儒這些古人看來,無論怎麽說,都絕對都是丁原明目張膽的造反!而董卓領兵和丁原相戰,反而是代表了忠義的一方了。

那由此進一步推論,當初呂布叛入董卓,似乎根本不是後人所說,是殺父求榮,反而真的是奉詔行事、一心忠漢了?!

馬超眉頭緊皺,入長安後,他第一次才覺得:這歷史,實在有太多黑幕。所有留給後人的,似乎根本不是當時本來的面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