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得了這麽個大好消息,劉家人現在什麽賺錢都延後了,目前最重要的事是整理家裏,迎接舉人老爺的歸來。
只是劉延寧還沒有回家,劉家如何熱鬧,劉青和李氏暫且不知。不過李氏與劉家人倒是默契,她現在最重要的事,也是準備回家的東西了。
李氏這幾日也沒有閑著,難得和金氏她們出了門逛街,劉延寧去省府,到底沒把所有錢拿走,他和劉大爺是一個態度,妹妹的錢就是妹妹一個人的,就算妹妹願意貼補家用也不行,他們又不是窮的揭開鍋了。
為了讓李氏放心,劉延寧只從她這裏拿了二十兩,又給她看了自己的荷包,剛好湊足了五十兩,李氏這才同意了。
現在回過神來,李氏這才知道手裏捏著錢的好處,兒子成了舉人老爺,也要裁新衣換派頭了,不說別的,衣錦還鄉之時,總要有個舉人老爺的樣子,讓家裏人和村民們都見識見識。
劉延寧現在成了舉人,地位真的是天差地別了,因為劉青從江府回家,竟然看到她娘給她哥買了錦緞裁新衣裳!她娘以前可是拿著蔣氏他們給的銀子,每一個銅板都花的精打細算,就怕公婆問起來不好交代,現在都這麽有底氣了,劉青簡直福氣。
不過她娘的底氣也就放在劉延寧身上,也沒給自己和劉青也添一件,見她瞧著錦緞出神,李氏還以為她也想要,趕緊安慰道:“青青,不是娘不給你買新衣裳,只是這緞子太金貴,你穿出去容易紮眼,本來你爺奶為了你,為了家中安寧,就把已經開始給你分錢的事瞞了下來,咱們可不能讓你爺奶白費了心思。”
劉青本來就沒有這個心思,她娘也盡最大可能的對她好,自己舍不得買衣裳,幾件舊衣裳現在還在打補丁,卻每個季度都會給劉青添一兩套新衣裳,不但款式時興,連料子都是用的細棉布。
現在整個劉家能穿細棉布衣裳的,也就劉青兄妹了,連劉大爺都依然穿著粗布衣裳,賺了錢也沒想過自己添什麽東西。
對劉青來說,棉布和錦緞都一樣,她的衣裳都是她娘花了心思縫制的,款式顏色都是她喜歡的,細棉布上身也舒服,自然就沒什麽向往錦衣玉食的心思,等真到了能享受得起的那一天,不用她說,她娘也不會委屈了她。
劉青反過來安慰李氏,哄著她去給自己也扯布做衣裳了,劉青的理由很充分,“哥哥都是舉人了,您現在是舉人的娘,外頭都喊您一聲太太,娘就算是不買個丫鬟回來伺候著,至少也要給自己做兩身衣裳,添點首飾,不然等咱們回去見客,哥哥穿得光鮮亮麗,娘這個太太還在穿著打補丁的舊衣裳,不是叫人笑話咱們家打腫臉只給哥哥充門面嗎?”
聽著女兒的話,李氏不是不心動,給兒子買的緞子。其實也就花了十五兩,鍛莊在花胰子鋪的隔壁,那掌櫃認得她,遠遠的見她過去就打招呼,知道她是為了給兒子買料子,掌櫃又給她介紹鍛莊的掌櫃娘子,然後結賬的時候,掌櫃娘子一下就給她減了一半,說是成本價賣給她。要不然她也沒這個豪氣,一口氣給兒子做兩身綢衣。
兒子走的時候給她留了三十兩,現在還是十五兩,她隨便買塊料子給自己裁衣裳,一兩銀子都花不到,倒不是舍不得這個錢,只是她守寡之人,沒有公婆發話,哪裏好意思給自己裁衣裳?
李氏考慮了一下,還是覺得不大好。
劉青聽她的意思,立刻笑道:“這還不簡單?娘扯布的時候多扯兩塊,也給爺奶各做一身新衣裳,等哥哥回家,爺奶也該待客了,穿新衣裳也是應該的。”
“照你這個意思,那家裏合該一人一身新才對。”李氏無奈的笑了。
劉青還真考慮過這個問題,聞言便點頭道:“不說別人,叔父們還真應該要的,爹去世得早,叔父們把哥哥當兒子供到現在,如今哥哥成了舉人,既然要孝敬娘和爺奶,叔父們也該有一份才對。”
李氏聽她這麽說,倒也考慮了起來,“你說的也有道理,只是沒問過你爺奶的意思,到時候會不會怪咱們亂花錢?”
劉青心想她娘還是太老實了,這一言一行都聽公婆行事的性子,幸好有個會念書的兒子,不然公婆逼她去死,恐怕她也不敢不聽。
嘆了口氣,劉青打起精神勸她娘:“怎麽是亂花錢?分明是哥哥對長輩的孝敬,這錢可是哥哥在省府省吃儉用留下來的。”
李氏一想,也是這個理,公婆留下的五十兩,本來就是給兒子用的,現在延寧只拿了其中二十兩,剩下的她都給兒子扯了衣裳,再不給公婆和小叔子他們準備,好像確實說不過去。
想通後,李氏便點頭,又問劉青:“就不用給你二嬸她們準備嗎?”她們見天兒說把延寧當親兒子,這些年供延寧念書,她們也是出了力的……
李氏是這麽問,劉青卻聽得出她語氣裏的不願意,劉青也知道,她娘倒不是小氣,只是自從跟二嬸撕破臉,她娘心裏一直就膈應著,那麽個和善的人,現在每回回家,對王氏依然是不假顏色,說到底還是在為她抱不平。至於三嬸和四嬸,雖然沒大矛盾,但是妯娌之間,摩擦也少不了,她娘不甘心也正常。
劉青想了想,笑道:“娘,嬸嬸們都是明理的,給她們準備了,就不夠給兄弟們準備,我想嬸嬸們也更希望哥哥惦記著兄弟。”
“你說的也是。”李氏眉開眼笑,這下是一絲理都挑不出來了,“我明兒再拉上你金奶奶,再去挑一次。”
劉青又叮囑道:“爺奶的娘做是孝心,其他的料子還是直接帶回去,您也不知道叔父們的尺寸。”
“娘知道。”李氏拍著劉青的手,“娘也給你做一身,咱們一起穿新衣裳。”本來公婆就偏著青青,現在家裏人人都有,青青跟著再裁一身新衣裳,公婆也不會有意見。到底這錢是延寧省下的,缺誰也不能缺他親妹子的。
劉青說服了她娘做新衣裳,至於買首飾,她把嘴巴說破了皮也說服不了她娘,一來是買這些東西,錢花得差不多了,總要留個幾兩備用,再來延寧也說了,青青的錢是她一個人的,萬不能叫她一個小姑娘拿錢養家。
也許是兄妹心有靈犀,劉青沒說服到她娘,四日後回來的劉延寧,卻已經準備了給李氏和蔣氏的禮物,婆媳倆一人一根包金的釵子,雖然只是薄薄的一層金,也把劉延寧省吃儉用剩下來的錢花的沒多少了。
到劉青這兒,便只得了一對銀的耳墜,細如毫發的耳墜,做的是蘭花造型,看重量應該不花什麽錢,勝在做工精巧。
劉青還好,她也見過些好東西,得了耳墜便新鮮的要她娘幫她戴起來,李氏卻一時激動不已,想來金子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意義不一樣,李氏乍然看見釵子的時候,眼睛裏似乎還有淚光閃過,立刻珍重的裝起來,和新裁的衣裳放在一起,以李氏的謹慎恭順,公婆還沒有穿戴上,她是不會先穿新衣裳的。
劉延寧回家的當天,就托人給劉家送了信,因為他是下午回來的,金氏剛好有個遠房親戚回老家,離落水村並不遠,托這人送信,劉家人當天晚上就知道孫子已經從省府回來了,喜不自勝,第二日一早,劉二叔和劉延林父子便套了車進城來接人了。
劉青他們都知道,家裏人就算一大早出發,也要晌午才能入城,至少要吃過午飯才會回去,所以上午他們照舊去了江府,江遠辰是有事叮囑劉延寧,劉延寧也要邀請師傅參加謝師宴,雖然具體日子沒定,但是拜了師傅,這一宴是必須的,先親自邀請,等回家和長輩商量了日子,再托人送請帖來,才顯得比較有誠意。
劉延寧現在都能預見到,他一回家估計就忙得不可開交,恐怕也沒功夫再回來請師傅們。
江遠辰自然也知道,商量完正事,就帶劉延寧去書院了,既然是謝師宴,就不能只請他一人,書院的先生們,尤其是山長,都對劉延寧有教導之恩,山長那裏他怎麽也要親自走一遭。
劉青過來不是要上課,而是和小夥伴道別,自從年初江曼楨跟著父親來江州,她們就朝夕相處,幾乎沒分開過,劉青這次回落水村,估計要待個十天半個半月,自然得跟小夥伴好好道別。
劉延寧那邊該見的見了,謝恩的謝了,才和劉青一起回了家,劉二叔和劉延林已經在院子裏等他們了,見他們回來,父子倆激動的站起身,沈默對視了幾眼。
劉二叔和劉延林看的自然是劉延寧,距離知道劉延寧中舉的消息,已經過去四五天了,只是沒見到他本人,全家人都還沈浸在雲裏霧裏的不真實感當中,劉二叔現在看著越發豐神俊朗的侄子,才徹底安了心,一時激動,脫口而出道:“延寧,你娘不是給你裁了綢子做衣裳了嗎,怎麽沒穿?”
劉延寧和劉青都沒想到劉二叔開口居然說的是這個,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但也知道劉二叔是激動,劉青笑瞇瞇的道:“哥哥說要跟爺奶和叔叔們一起穿呢。”
劉二叔頓時搓手,有點激動又有些局促:“還有我們的?”
“娘買的料子,回去要勞煩嬸子們縫制了。”劉延寧說著,又看了眼旁邊的堂弟劉延林,比劃了一下,笑道,“大林也長高了,都結實了,幸好娘只是買了料子,沒有給你裁,不然都要穿不下了。”
劉二叔連忙問:“置辦了這麽多東西,延寧前幾日去省府怎麽過的?”爹給大嫂留了五十兩銀子備用,他是知道的,那天得知延寧沒等他們進城,就急著去省府拜見知府大人了,他們兄弟還跟爹慶幸的說,幸好他們回家的時候,把在省府沒用完的十多兩銀子,都留給了延寧,這回他去省府應酬,應該也不至於受委屈,這才勉強放心。
現在看著,侄子竟然也沒花幾個錢,全省下來給他們置辦東西了,劉二叔不由又擔心起來。
劉延寧解釋了師傅派的人送他去的省府,到了省府又有張家照應,住的客棧都是張家的產業,便沒花多少錢,劉二叔又忙道江先生是好人,想代爹娘和已故的大哥,去給江先生磕個頭,感謝他對侄子的照應,自然被劉延寧攔住了,劉延寧拉著劉二叔說起了正事,比如祭拜祖宗和謝師宴,以及堂弟的婚事。
說到這個,劉二叔又眉開眼笑了,“因著之前你要備考,你爺奶怕打擾你,便沒有說,家中打算蓋新房了,等胰子都做完,也入秋了,收了稻子便開工,已經和村裏人打招呼了,照舊請他們幫工,價錢還是以前一樣。”
劉延寧點頭:“那太好了,蓋了新房,大林成親也有房子,往後還有大根兒他們。”
“是啊,孩子們都漸漸大了,等他們都成了親,往後家裏更熱鬧了。”劉二叔感嘆道,“可惜你還要進京趕考,這兩年不便成親,不然以大哥大嫂的年紀,早就抱上孫子了。”
提到趕考的事情,劉延寧肅容道:“之前托人帶的口信,不方便細說,前幾日我找師傅商談,定了主意,明年就先不進京了。”
“怎麽就不進京了。”劉二叔不明所以,立刻激動的道,“難道是擔心家中盤纏不夠?你放心,這回蓋新房子,用的都是上個月結的帳,外邊一分錢也沒有借,等年底再結一次賬,便全都能存著給你做進京的盤纏。”
“二叔,並非這個原因。”劉延寧哭笑不得,沒想到他二叔居然會這般誤會,趕緊解釋了一通,除開他師傅的具體身份,跟劉二叔說的,大抵還是他們師徒討論的問題。
劉二叔聽完,似懂非懂的點頭:“這事還要回去跟你爺商量,不過江先生是有見識的,他說的想來也不會出錯。”
劉延寧也點頭道:“到時候謝師宴,師傅他們都會來,二叔有什麽不放心的,也可以當面向師傅請教。”
“我沒什麽不放心的。”劉二叔擺手道,“就是擔心你過四年後再考,這期間要不要先成了親,畢竟你到那個時候也二十有餘了,不好耽誤下去。”
劉二叔說這話的時候,李氏心裏也在琢磨同樣的問題,她倒不是聽見了外邊的對話,而是劉青在門口聽見她哥說的大事,就回去跟她學了。
江先生叫兒子過幾年再去京城趕考,李氏是沒什麽想法的,兒子前一陣才遭了罪,養幾年也好,索性他現在舉人,也不必著急了。再說江先生是有大學問的,又是兒子的師傅,孩子爹去世得早,自然一切都聽師傅做主了。
李氏考慮的是女兒,既然兒子四年後再進京,便不必打算著給女兒爭那前程,等忙完這陣,就給女兒相看起來,她哥哥是舉人,她又是江先生的徒弟,說門好親事是不愁了。
青青已經十四了,現在給她相看人家,想來延寧也不會再反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只是劉延寧還沒有回家,劉家如何熱鬧,劉青和李氏暫且不知。不過李氏與劉家人倒是默契,她現在最重要的事,也是準備回家的東西了。
李氏這幾日也沒有閑著,難得和金氏她們出了門逛街,劉延寧去省府,到底沒把所有錢拿走,他和劉大爺是一個態度,妹妹的錢就是妹妹一個人的,就算妹妹願意貼補家用也不行,他們又不是窮的揭開鍋了。
為了讓李氏放心,劉延寧只從她這裏拿了二十兩,又給她看了自己的荷包,剛好湊足了五十兩,李氏這才同意了。
現在回過神來,李氏這才知道手裏捏著錢的好處,兒子成了舉人老爺,也要裁新衣換派頭了,不說別的,衣錦還鄉之時,總要有個舉人老爺的樣子,讓家裏人和村民們都見識見識。
劉延寧現在成了舉人,地位真的是天差地別了,因為劉青從江府回家,竟然看到她娘給她哥買了錦緞裁新衣裳!她娘以前可是拿著蔣氏他們給的銀子,每一個銅板都花的精打細算,就怕公婆問起來不好交代,現在都這麽有底氣了,劉青簡直福氣。
不過她娘的底氣也就放在劉延寧身上,也沒給自己和劉青也添一件,見她瞧著錦緞出神,李氏還以為她也想要,趕緊安慰道:“青青,不是娘不給你買新衣裳,只是這緞子太金貴,你穿出去容易紮眼,本來你爺奶為了你,為了家中安寧,就把已經開始給你分錢的事瞞了下來,咱們可不能讓你爺奶白費了心思。”
劉青本來就沒有這個心思,她娘也盡最大可能的對她好,自己舍不得買衣裳,幾件舊衣裳現在還在打補丁,卻每個季度都會給劉青添一兩套新衣裳,不但款式時興,連料子都是用的細棉布。
現在整個劉家能穿細棉布衣裳的,也就劉青兄妹了,連劉大爺都依然穿著粗布衣裳,賺了錢也沒想過自己添什麽東西。
對劉青來說,棉布和錦緞都一樣,她的衣裳都是她娘花了心思縫制的,款式顏色都是她喜歡的,細棉布上身也舒服,自然就沒什麽向往錦衣玉食的心思,等真到了能享受得起的那一天,不用她說,她娘也不會委屈了她。
劉青反過來安慰李氏,哄著她去給自己也扯布做衣裳了,劉青的理由很充分,“哥哥都是舉人了,您現在是舉人的娘,外頭都喊您一聲太太,娘就算是不買個丫鬟回來伺候著,至少也要給自己做兩身衣裳,添點首飾,不然等咱們回去見客,哥哥穿得光鮮亮麗,娘這個太太還在穿著打補丁的舊衣裳,不是叫人笑話咱們家打腫臉只給哥哥充門面嗎?”
聽著女兒的話,李氏不是不心動,給兒子買的緞子。其實也就花了十五兩,鍛莊在花胰子鋪的隔壁,那掌櫃認得她,遠遠的見她過去就打招呼,知道她是為了給兒子買料子,掌櫃又給她介紹鍛莊的掌櫃娘子,然後結賬的時候,掌櫃娘子一下就給她減了一半,說是成本價賣給她。要不然她也沒這個豪氣,一口氣給兒子做兩身綢衣。
兒子走的時候給她留了三十兩,現在還是十五兩,她隨便買塊料子給自己裁衣裳,一兩銀子都花不到,倒不是舍不得這個錢,只是她守寡之人,沒有公婆發話,哪裏好意思給自己裁衣裳?
李氏考慮了一下,還是覺得不大好。
劉青聽她的意思,立刻笑道:“這還不簡單?娘扯布的時候多扯兩塊,也給爺奶各做一身新衣裳,等哥哥回家,爺奶也該待客了,穿新衣裳也是應該的。”
“照你這個意思,那家裏合該一人一身新才對。”李氏無奈的笑了。
劉青還真考慮過這個問題,聞言便點頭道:“不說別人,叔父們還真應該要的,爹去世得早,叔父們把哥哥當兒子供到現在,如今哥哥成了舉人,既然要孝敬娘和爺奶,叔父們也該有一份才對。”
李氏聽她這麽說,倒也考慮了起來,“你說的也有道理,只是沒問過你爺奶的意思,到時候會不會怪咱們亂花錢?”
劉青心想她娘還是太老實了,這一言一行都聽公婆行事的性子,幸好有個會念書的兒子,不然公婆逼她去死,恐怕她也不敢不聽。
嘆了口氣,劉青打起精神勸她娘:“怎麽是亂花錢?分明是哥哥對長輩的孝敬,這錢可是哥哥在省府省吃儉用留下來的。”
李氏一想,也是這個理,公婆留下的五十兩,本來就是給兒子用的,現在延寧只拿了其中二十兩,剩下的她都給兒子扯了衣裳,再不給公婆和小叔子他們準備,好像確實說不過去。
想通後,李氏便點頭,又問劉青:“就不用給你二嬸她們準備嗎?”她們見天兒說把延寧當親兒子,這些年供延寧念書,她們也是出了力的……
李氏是這麽問,劉青卻聽得出她語氣裏的不願意,劉青也知道,她娘倒不是小氣,只是自從跟二嬸撕破臉,她娘心裏一直就膈應著,那麽個和善的人,現在每回回家,對王氏依然是不假顏色,說到底還是在為她抱不平。至於三嬸和四嬸,雖然沒大矛盾,但是妯娌之間,摩擦也少不了,她娘不甘心也正常。
劉青想了想,笑道:“娘,嬸嬸們都是明理的,給她們準備了,就不夠給兄弟們準備,我想嬸嬸們也更希望哥哥惦記著兄弟。”
“你說的也是。”李氏眉開眼笑,這下是一絲理都挑不出來了,“我明兒再拉上你金奶奶,再去挑一次。”
劉青又叮囑道:“爺奶的娘做是孝心,其他的料子還是直接帶回去,您也不知道叔父們的尺寸。”
“娘知道。”李氏拍著劉青的手,“娘也給你做一身,咱們一起穿新衣裳。”本來公婆就偏著青青,現在家裏人人都有,青青跟著再裁一身新衣裳,公婆也不會有意見。到底這錢是延寧省下的,缺誰也不能缺他親妹子的。
劉青說服了她娘做新衣裳,至於買首飾,她把嘴巴說破了皮也說服不了她娘,一來是買這些東西,錢花得差不多了,總要留個幾兩備用,再來延寧也說了,青青的錢是她一個人的,萬不能叫她一個小姑娘拿錢養家。
也許是兄妹心有靈犀,劉青沒說服到她娘,四日後回來的劉延寧,卻已經準備了給李氏和蔣氏的禮物,婆媳倆一人一根包金的釵子,雖然只是薄薄的一層金,也把劉延寧省吃儉用剩下來的錢花的沒多少了。
到劉青這兒,便只得了一對銀的耳墜,細如毫發的耳墜,做的是蘭花造型,看重量應該不花什麽錢,勝在做工精巧。
劉青還好,她也見過些好東西,得了耳墜便新鮮的要她娘幫她戴起來,李氏卻一時激動不已,想來金子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意義不一樣,李氏乍然看見釵子的時候,眼睛裏似乎還有淚光閃過,立刻珍重的裝起來,和新裁的衣裳放在一起,以李氏的謹慎恭順,公婆還沒有穿戴上,她是不會先穿新衣裳的。
劉延寧回家的當天,就托人給劉家送了信,因為他是下午回來的,金氏剛好有個遠房親戚回老家,離落水村並不遠,托這人送信,劉家人當天晚上就知道孫子已經從省府回來了,喜不自勝,第二日一早,劉二叔和劉延林父子便套了車進城來接人了。
劉青他們都知道,家裏人就算一大早出發,也要晌午才能入城,至少要吃過午飯才會回去,所以上午他們照舊去了江府,江遠辰是有事叮囑劉延寧,劉延寧也要邀請師傅參加謝師宴,雖然具體日子沒定,但是拜了師傅,這一宴是必須的,先親自邀請,等回家和長輩商量了日子,再托人送請帖來,才顯得比較有誠意。
劉延寧現在都能預見到,他一回家估計就忙得不可開交,恐怕也沒功夫再回來請師傅們。
江遠辰自然也知道,商量完正事,就帶劉延寧去書院了,既然是謝師宴,就不能只請他一人,書院的先生們,尤其是山長,都對劉延寧有教導之恩,山長那裏他怎麽也要親自走一遭。
劉青過來不是要上課,而是和小夥伴道別,自從年初江曼楨跟著父親來江州,她們就朝夕相處,幾乎沒分開過,劉青這次回落水村,估計要待個十天半個半月,自然得跟小夥伴好好道別。
劉延寧那邊該見的見了,謝恩的謝了,才和劉青一起回了家,劉二叔和劉延林已經在院子裏等他們了,見他們回來,父子倆激動的站起身,沈默對視了幾眼。
劉二叔和劉延林看的自然是劉延寧,距離知道劉延寧中舉的消息,已經過去四五天了,只是沒見到他本人,全家人都還沈浸在雲裏霧裏的不真實感當中,劉二叔現在看著越發豐神俊朗的侄子,才徹底安了心,一時激動,脫口而出道:“延寧,你娘不是給你裁了綢子做衣裳了嗎,怎麽沒穿?”
劉延寧和劉青都沒想到劉二叔開口居然說的是這個,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但也知道劉二叔是激動,劉青笑瞇瞇的道:“哥哥說要跟爺奶和叔叔們一起穿呢。”
劉二叔頓時搓手,有點激動又有些局促:“還有我們的?”
“娘買的料子,回去要勞煩嬸子們縫制了。”劉延寧說著,又看了眼旁邊的堂弟劉延林,比劃了一下,笑道,“大林也長高了,都結實了,幸好娘只是買了料子,沒有給你裁,不然都要穿不下了。”
劉二叔連忙問:“置辦了這麽多東西,延寧前幾日去省府怎麽過的?”爹給大嫂留了五十兩銀子備用,他是知道的,那天得知延寧沒等他們進城,就急著去省府拜見知府大人了,他們兄弟還跟爹慶幸的說,幸好他們回家的時候,把在省府沒用完的十多兩銀子,都留給了延寧,這回他去省府應酬,應該也不至於受委屈,這才勉強放心。
現在看著,侄子竟然也沒花幾個錢,全省下來給他們置辦東西了,劉二叔不由又擔心起來。
劉延寧解釋了師傅派的人送他去的省府,到了省府又有張家照應,住的客棧都是張家的產業,便沒花多少錢,劉二叔又忙道江先生是好人,想代爹娘和已故的大哥,去給江先生磕個頭,感謝他對侄子的照應,自然被劉延寧攔住了,劉延寧拉著劉二叔說起了正事,比如祭拜祖宗和謝師宴,以及堂弟的婚事。
說到這個,劉二叔又眉開眼笑了,“因著之前你要備考,你爺奶怕打擾你,便沒有說,家中打算蓋新房了,等胰子都做完,也入秋了,收了稻子便開工,已經和村裏人打招呼了,照舊請他們幫工,價錢還是以前一樣。”
劉延寧點頭:“那太好了,蓋了新房,大林成親也有房子,往後還有大根兒他們。”
“是啊,孩子們都漸漸大了,等他們都成了親,往後家裏更熱鬧了。”劉二叔感嘆道,“可惜你還要進京趕考,這兩年不便成親,不然以大哥大嫂的年紀,早就抱上孫子了。”
提到趕考的事情,劉延寧肅容道:“之前托人帶的口信,不方便細說,前幾日我找師傅商談,定了主意,明年就先不進京了。”
“怎麽就不進京了。”劉二叔不明所以,立刻激動的道,“難道是擔心家中盤纏不夠?你放心,這回蓋新房子,用的都是上個月結的帳,外邊一分錢也沒有借,等年底再結一次賬,便全都能存著給你做進京的盤纏。”
“二叔,並非這個原因。”劉延寧哭笑不得,沒想到他二叔居然會這般誤會,趕緊解釋了一通,除開他師傅的具體身份,跟劉二叔說的,大抵還是他們師徒討論的問題。
劉二叔聽完,似懂非懂的點頭:“這事還要回去跟你爺商量,不過江先生是有見識的,他說的想來也不會出錯。”
劉延寧也點頭道:“到時候謝師宴,師傅他們都會來,二叔有什麽不放心的,也可以當面向師傅請教。”
“我沒什麽不放心的。”劉二叔擺手道,“就是擔心你過四年後再考,這期間要不要先成了親,畢竟你到那個時候也二十有餘了,不好耽誤下去。”
劉二叔說這話的時候,李氏心裏也在琢磨同樣的問題,她倒不是聽見了外邊的對話,而是劉青在門口聽見她哥說的大事,就回去跟她學了。
江先生叫兒子過幾年再去京城趕考,李氏是沒什麽想法的,兒子前一陣才遭了罪,養幾年也好,索性他現在舉人,也不必著急了。再說江先生是有大學問的,又是兒子的師傅,孩子爹去世得早,自然一切都聽師傅做主了。
李氏考慮的是女兒,既然兒子四年後再進京,便不必打算著給女兒爭那前程,等忙完這陣,就給女兒相看起來,她哥哥是舉人,她又是江先生的徒弟,說門好親事是不愁了。
青青已經十四了,現在給她相看人家,想來延寧也不會再反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