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關燈
小
中
大
劉青靜靜地看著劉大爺裝完逼,才捧著碗對劉二叔笑道:“我還以為二叔能在大牙叔家吃香喝辣呢,爺給大牙叔的那條肉可有一斤好幾兩啊!現在二叔回得這麽晚,家裏的肉也吃不到了。”
劉二叔笑呵呵瞥了劉青一眼,道:“二叔還不知道麽,那些肉全被你這個丫頭吃掉了罷?”
劉大爺和蔣氏也湊趣道:“那可不,論起吃的,誰比得比我們家青青能吃?”
“爺奶這話可說錯了,二哥比我厲害多了呢。”劉青笑盈盈的看向埋頭吃飯的劉延林,“方才二叔回來時,咱們都在說話,最後一塊肉就是被二哥眼明手快給夾走的。”
埋頭苦吃的劉延林忽然被點名,頓時一臉懵逼的擡頭看著劉青,估計還找不著狀態。
正好劉二叔端了碗經過他旁邊,不由分說的在劉延林頭上拍了一下,笑罵道:“還真是親兒子啊,一塊肉都不給你老子留!”
笑鬧過後,眾人又端著碗繼續吃飯,劉青今兒因為午飯吃得晚,吃完便沒有休息,直接去了隔壁學習,並不知道在她走後,劉家人又召集起來開了個會。
今兒輪到安氏做家務,等安氏把東西都收拾好時,劉大爺把還膩在堂屋的孩子們都趕回他們屋子,留下幾個兒子媳婦談了點正事。
“今兒我們去六陽鎮賣雞蛋,是很順利的的,原來他們鎮上也聽說過咱們家賣茶葉蛋的事,都想嘗嘗鮮,我們帶的兩百個茶葉蛋,沒一會兒便賣光了,好多人拉著我說問下次集會去不去,要多帶一點茶葉蛋去買。”劉大爺說著話的時候,臉上帶著抑制不住的笑容,語氣也是難得的輕快,“所以我估摸著,往後每次六陽鎮的集會咱們別錯過了,生意未必比咱們鎮上的差。”
劉大爺的話剛剛落音,蔣氏又迫不及待的補充道,“不僅是六陽鎮,還有前頭的流砂鎮和江邊鎮,聽說他們那兒也比較富裕,幾個茶葉蛋還是吃得起的,再往裏頭就不必去了,太偏僻,趕車不方便不說,他們估計也沒那個閑錢買茶葉蛋吃。”
劉青聽過一句俗語,要致富先修路,改革開放的時候這標語打得滿世界都是,可見地理位置和交通的重要性,到了這個時代,仍然脫離不了這個規律。
以他們江州縣為例,江州正處於江南一帶。時人皆知,江南多是魚米之鄉,百姓生活富足,是難得的安居樂業之地。
也的確是如此,江州縣雖然只是江南一帶最不起眼的小縣城,這裏的百姓生活還算安詳平和,老天願意賞飯吃,交完沈重的賦稅,頂多就是手頭拮據,但至少夠全家人填飽肚子,因此很少聽到有人餓死的例子。
但這只是大範圍的景象,任何地方,有富足的人家,自然也有窮苦的百姓,這個年代農民的貧富差距不顯,真正有差距的是地域,要麽大家都有飯吃,要麽一個城的百姓皆窮苦。
城鎮底下的鄉村,差距自然也就大了。
金橋鎮離江州縣不遠不近,位於中間的位置,百姓生活還算說得過去。而蔣氏剛剛點名的那幾個鎮子,卻是一個比一個靠近江州城,那附近的百姓,生活比他們這兒還要好上許多,這是大家夥都知道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大爺他們才第一站選擇了金橋鎮。
他們今兒去六陽鎮賣茶葉蛋,明明是第一次去,那鎮上的卻比他們金橋鎮的人買東西還爽快,雖然劉大爺說他們早有耳聞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也是他們不缺錢。
如今金橋鎮順利打開了市場,劉大爺更加信心滿滿,宣布道:“後日就是流砂鎮的集會,這次咱們帶四百個雞蛋去試試。”
因為前面聽到劉大爺說在六陽鎮賣得很順利,有這事做鋪墊,劉大爺宣布去流砂鎮的事,大家也就不驚訝了,安氏笑道:“那敢情好,這樣賣下去,咱們村裏的人都不用去鎮上賣雞蛋,全部賣給咱們就好了。”
早在金橋鎮的茶葉蛋生意穩定後,劉家就固定在村子裏收雞蛋了,不用跑去鎮上賣雞蛋,落水村的人也樂得省事。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他們在鎮上賣雞蛋,因為沒有固定的市場,價格往往不穩定,好的時候兩個雞蛋能賣到一文錢,不好的時候,三個雞蛋一文錢也要賣,畢竟家裏攢這麽多雞蛋舍不得吃,就是為了換幾個錢貼補家用。
還有人沒耐心去找買家,直接拿雞蛋去店裏換油鹽,那些鋪子的掌櫃和活計全是人精,普通人到他們手裏可討不著好,根本不用想等價交換了,往往賤賣得更厲害。
至少劉家人厚道,說好的一文錢兩個雞蛋,便不會隨便改動價格,周圍的鄰居家裏有多少雞蛋,隨時都能送過來。而且不管這雞蛋現在用不用來煮茶葉蛋去賣,只要他們將雞蛋送過來,劉家人也不拖欠,及時就付了帳,又省事又省心,大家合作得便十分愉快。
這不,前幾日還有那眼光長遠的婦人同蔣氏打聽,問他們家明年這生意還做不做,要是繼續做,她們就打算開春再買個幾十只母雞來下雞蛋,專門供給他們家,也好給家裏多賺點花用。
蔣氏那個時候並沒有給她們一個準話,她還覺得自家天天花這個錢雞蛋,花的太冤枉了,完全可以自己費點勁,多養幾十上百只母雞,也能省下很大一筆成本了。
但今日跟著眾人去了趟六陽鎮後,蔣氏的眼界也寬了,六陽鎮的人買茶葉蛋那爽快的勁,後來見他們雞蛋不多了,開價三文一個都沒人討價還價,搶著就要買。
單是這樣算下來,她賣一個茶葉蛋,抵得上她們養多少只母雞了?
於是蔣氏也不再去計較那些小成本了,她還等著賺大錢,聽到安氏這麽一提,便一拍大腿笑道:“老四家的說得是,我還怕她們雞蛋不夠供應呢,這幾日我得去跑一趟,叫那些願意多養些母雞下蛋的人家,明年就準備起來。”
“這個還不急,等他們瞧見咱們家的雞蛋賣得多,自然就會有打算了。”劉大爺擺擺手,壓下了蔣氏越來越激動的聲音,笑道,“我還有一事想跟你們商量,前兒我想著,咱們要是在周圍的鎮子都賣得出雞蛋,那就隔三差五需要牛車了,天天問大牙家借也不好,倒不如自家買一頭牛用著,往後進城給延寧送吃的也方便。”
說到這裏,劉大爺不由嘆了口氣,道:“若不是老大家的提醒,我還沒想到,延寧那孩子在書院也太苦了點,有點錢都攢下來給咱們了,自己舍不得吃好的,這回去看他,比上次還瘦呢,衣裳空蕩蕩的掛在身上,見了真叫人心疼。”
一聽到這話,蔣氏眼眶紅了,立時道:“那就買頭牛罷,延寧科舉在即,咱們也好趁著這時日,替他把身子好好補回來,別到時候考試給累到了。”
倒是李氏,聽到公婆話裏話外都是為自己兒子才考慮買牛的意思,忍不住道:“買牛倒是無妨,只是怕家裏手頭緊,就算咱們有了牛車,一個月也去不了幾次城裏,延寧實在用不上……”
“這個老大家的不必擔心。”劉大爺聽出了李氏的言外之意,笑道,“別說咱家攢的錢夠買好幾頭牛了,就是延寧這次攢下來給我的錢,也夠買頭壯牛的。”
“那就買罷。”劉二叔幾兄弟笑呵呵的道,“要買就年前買,趁著農閑的時候,咱們把板車打好,過年走親戚也方便。”
瞧著兄弟幾個興奮的樣子,就知道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有車一族都是很體面的事。
“行,你們先把板車做起來,遲早用得上。”劉大爺點頭,想了想又道,“現在勢頭很好,但咱家人手就有些少了,光顧著賣雞蛋,等時日一長,地裏的活肯定幹不完。”
“因此我有個想法,老二家的在她娘家待的時日也夠長,消停了快一個月,想來也有所反省,現在正是需要人手之際,我想叫人送個信去,讓她這幾日便回來。就是不知道你們怎麽想?”
劉大爺這句話一說出來,眾人都沒有了聲音,且不提劉大爺是不是真心在征求他們的意見,但王氏與他們都是一輩的,要不要她回來這件事,他們實在沒有發言權。
只李氏聽到這話,不由微微低了頭,心裏明白公公其實是在問自己呢。
其實上回劉大爺怒氣沖沖,態度強硬的要把王氏送回娘家反省,固然是因為王氏踩了他的底線,但也是因為王氏踩到的是李氏和劉青,而李氏和劉青又是劉延寧最關心也最親近的人,等於李氏間接的踩到了劉延寧——真要被劉延寧知道他娘親和唯一的親妹妹,在家裏是怎麽受這個二嬸磋磨排擠的,恐怕這事就沒辦法善了。
畢竟再年輕的男子,也有一身的血性,說不得劉延寧書生意氣上來,就要拒絕劉家人的資助,再鬧個分家,與王氏老死不相往來,這個家就真的四分五散了。
更重要的是,劉延寧寒窗苦讀數十年,如今終於要參加科舉,眼瞧著迎來收獲的時候,劉家人又如何能看著他一時意氣用事,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因此劉大爺對王氏的處罰,雖然稱不上包庇,但也是為了安撫劉青和李氏的情緒,只要她們心裏的怨氣發洩出來,這事別告訴劉延寧,最後就只能不了了之了,王氏在劉延寧心裏,還是以前那個二嬸,劉家也是以往那個其樂融融的劉家。
既然對王氏的處置是為了李氏,現在讓王氏回來,自然也要征求李氏的同意,不然李氏的怨氣還沒有消的話,之前做的不就功虧一簣了嗎?
劉大爺做事如此有章法,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犯了糊塗。
果然下一秒,劉大爺見沒人作聲,便把目光轉到了李氏身上,溫聲道:“老大家的有什麽意見嗎?”
李氏心裏也門清,先前又做了心理準備,聽到公公問自己,便擡起頭笑道:“二弟妹回來也好,不說如今家裏忙不過來,就是小七,也不能一直沒有娘在旁邊照顧罷。”
李氏這話說得漂亮,絕口不提王氏被趕回娘家的緣由,好像早就不在意這事了一樣,劉大爺他們聽了自然也舒坦。
就連對李氏很少點讚的蔣氏,聽到這句漂亮話,都忍不住點頭笑道:“老大家的就是這點好,大度,不喜歡斤斤計較,延寧和青青也都是隨了你。”
李氏剛表完態,劉二叔也開口,他作為王氏的丈夫,除了當事人,他對妻子的行為是最忌諱的那一個,畢竟連個女人都管不住,由著她在家裏攪風攪雨,傳出去他自個兒臉上也不好看,因此劉二叔沈著聲道,“爹娘和大嫂放心,王氏這次回來,不管她有沒有改正,我也一定看好,斷不會再讓她像以往那般胡作非為。”
“二叔這麽說就見外了,二弟妹那會兒也是無心,咱們一家人,天天見面難免有摩擦的時候,也不必計較這些。”李氏都表態了,自然也不介意再說些漂亮話,她說完又問,“爹娘可決定了何時接二弟妹回來?二弟妹回娘家的時候便是一個人回的,村子裏難免有人說閑話。要我說,這回還是叫二叔走一趟,把她接回來罷,這樣二弟妹臉上也好看。”
李氏平日裏不聲不響,不管被王氏怎麽擠兌都沒有怨言,那是因為以前,她知道沒能力,寄人籬下,兒女都要靠他們養著,她除了隱忍也其他辦法。
可現在不一樣了,她兒子考取功名的日子近在眼前,現在還能給家裏掙錢,上次公公從城裏回來,就帶了兒子攢的好幾兩銀子,女兒在賺錢這事上就更叫人震驚了,好像老天特意賞飯吃一樣,腦瓜子裏全是好點子。可以說,他們大房現在在這個家裏,貢獻都有了,並非再像以前一樣吃軟飯,她又有這一雙優秀的兒女,兩個孩子雖然嘴上不說,卻都希望把她腰桿挺起來過日子,她又如何忍心叫他們失望?
李氏能生出劉延寧這麽個與劉家人完全不一樣,高智商和情商的兒子,她自己本人也是不差的,至少給王氏上眼藥的水平,就比幾個妯娌加起來都厲害。
連劉大爺和蔣氏,都沒有瞧出李氏的言外之意,他們還覺得這個兒媳真真是大度又厚道,這個時候還在為王氏考慮,可王氏又是怎麽做的?上回村長家辦喜酒,王氏那個妹妹,險些讓他們老兩口的名聲都壞透了,真真是險惡用心!
本來劉大爺老兩口還不想翻舊賬的,聽到李氏提及輿論這一塊,免不了又生氣起來,劉大爺一拍桌子,沈聲道:“接什麽接!這個王氏就是記吃不記打,好容易讓她反省了一段日子,真要叫老二去接了,只怕這些時日都白費了,她的尾巴又要翹起來了!”
蔣氏也附和道:“老頭子說得是,她叫她妹妹來咱們村鬧的時候,可沒估計咱們家的臉面,真真是胳膊肘往外拐!懲罰就要有個懲罰的樣子,免得她以後記不住!”
見爹娘都這麽說了,劉二叔也忙道:“到這副田地也是她自己作的,大嫂就別管她了。”
瞧他們一個個打定了註意的模樣,李氏心裏稍稍安心,抿唇道:“既然爹娘都決定了,兒媳婦也不好置喙。”
********************************************************************
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劉大爺是行動派,當天下午就讓人帶了信去王家村,本想著是王氏拿喬也所謂,只要趕在後日之前回來便行了。
只是沒成想王氏竟如此迫不及待,剛收到口信,就打了包袱回來了。
王家村與落水村就隔了幾個村子,走路倒也便利,王氏匆匆忙忙,趁著天黑之前趕到了劉家。
當時劉家人正在準備吃晚飯,也沒想到她回得這麽急切,都楞了一下,沒反應過來,就這麽楞楞的看著王氏杵在院子裏。
氣氛頓時有些尷尬。
還是劉大爺和蔣氏有默契的想起要給王氏好好立規矩的打算,便也沒起身接人,蔣氏只是擡了擡眼皮,不鹹不淡的道:“回來了?放下東西過來吃飯罷。”
李氏林氏和安氏幾人本想著要不要表現一下妯娌情誼,把王氏迎進來呢,此時瞧見公婆的冷淡,哪裏不知道他們什麽意思,妯娌幾個也默默地把話咽了回去。
只李氏笑著招呼了一句:“二弟妹快些,飯菜都涼了。”
王氏雖然內心尷尬而難堪,但是收到婆家讓她回來的信,已經是這些天最讓她驚喜的事了,此事也顧不上面上難看,連忙點頭笑道:“我回屋放下東西,你們不必等我,先吃罷。”
等王氏放完東西再回來,她幾個孩子也回過神來了,小七沖到她懷裏撒嬌,劉延林也劉雅琴也不由往王氏身邊湊著,王氏的尷尬總算在孩子們的熱情迎接下,褪去了大半。
王氏還是被公婆的這個下馬威,弄得心裏惴惴的,生怕不小心又惹得公婆不喜,再把她趕回娘家去,一時收起了以往爽利的性子,重新裝起了低調老實的小媳婦,除了偶爾給兒子夾菜擦嘴,甚至連頭都不太擡的。
劉青看著王氏截然不同的兩副面貌,心裏委實驚嘆,這個二嬸真不是一般人啊,太能屈能伸了。
就是不知道她這副樣子能堅持到何時?
劉青想知道的問題,劉家人也同樣在思考著,奈何短時間內得不到答案。
至少王氏這次回來的行為舉止,是真的滴水不漏,也不牙尖嘴利了,對所有侄子侄女們笑臉相迎,在妯娌跟前搶著幹活,到蔣氏面前嘴巴就更像是抹了蜜一般,比以前說話還甜,沒過幾天就把蔣氏哄得再對她繃不住臉色了。
因此王氏從娘家回來,也沒有對劉家造成太大的改變,一家人依然是其樂融融的狀態。
而很快,劉青就沒精力再關註王氏的舉止了,因為她那個行動力迅速的親哥,托人尋了幾本開蒙的書,並一些紙筆讓人帶回來,於是原本只需要跟著李氏認幾個字的劉青等人,被迫過上了每日懸腕練字的苦逼生涯。
劉延寧這回為了弟弟妹妹,真的是費了老大的勁,說不定還大出血了一回。畢竟這年頭書本特別金貴,就是劉家如今賺的錢多,都舍不得給他們買一本書開蒙,寧願讓李氏拿著劉延寧的一塌信件湊合著教呢。
而劉延寧竟能給弟弟妹妹尋來兩本開蒙教材,一本是《三字經》,另一本是《詩經》,都是大名鼎鼎的教材,雖然是舊書,可他一個窮書生,能淘來這書也實在不容易了。
更何況劉延寧還給他們準備了筆墨紙硯,筆是很舊的筆,光禿禿的沒剩幾根毛,應該是書院的學子們平時用到快要淘汰的筆,被劉延寧收集起來給弟弟妹妹練筆了。
硯也是很差的硯,紙是那種粗糙還泛著黃卷了邊的紙,大概是劉延寧在相熟的書肆,便宜買下來的。
可劉延寧尋的這些東西,對劉家人而言卻是巨大的驚喜。
劉大爺收到東西的當天下午,決定讓幾個兒子先把做板車的事放一邊,爺幾個加班加點的,給幾個孩子打了配套的書桌和凳子,然後每天中午和晚上,幹完活回家,就能看到孩子們端端正正的坐在院子裏懸脈練筆。
這個時候,便是劉家人最有成就感的時候了。雖然他們瞧不出這些孩子們練習得如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劉二叔笑呵呵瞥了劉青一眼,道:“二叔還不知道麽,那些肉全被你這個丫頭吃掉了罷?”
劉大爺和蔣氏也湊趣道:“那可不,論起吃的,誰比得比我們家青青能吃?”
“爺奶這話可說錯了,二哥比我厲害多了呢。”劉青笑盈盈的看向埋頭吃飯的劉延林,“方才二叔回來時,咱們都在說話,最後一塊肉就是被二哥眼明手快給夾走的。”
埋頭苦吃的劉延林忽然被點名,頓時一臉懵逼的擡頭看著劉青,估計還找不著狀態。
正好劉二叔端了碗經過他旁邊,不由分說的在劉延林頭上拍了一下,笑罵道:“還真是親兒子啊,一塊肉都不給你老子留!”
笑鬧過後,眾人又端著碗繼續吃飯,劉青今兒因為午飯吃得晚,吃完便沒有休息,直接去了隔壁學習,並不知道在她走後,劉家人又召集起來開了個會。
今兒輪到安氏做家務,等安氏把東西都收拾好時,劉大爺把還膩在堂屋的孩子們都趕回他們屋子,留下幾個兒子媳婦談了點正事。
“今兒我們去六陽鎮賣雞蛋,是很順利的的,原來他們鎮上也聽說過咱們家賣茶葉蛋的事,都想嘗嘗鮮,我們帶的兩百個茶葉蛋,沒一會兒便賣光了,好多人拉著我說問下次集會去不去,要多帶一點茶葉蛋去買。”劉大爺說著話的時候,臉上帶著抑制不住的笑容,語氣也是難得的輕快,“所以我估摸著,往後每次六陽鎮的集會咱們別錯過了,生意未必比咱們鎮上的差。”
劉大爺的話剛剛落音,蔣氏又迫不及待的補充道,“不僅是六陽鎮,還有前頭的流砂鎮和江邊鎮,聽說他們那兒也比較富裕,幾個茶葉蛋還是吃得起的,再往裏頭就不必去了,太偏僻,趕車不方便不說,他們估計也沒那個閑錢買茶葉蛋吃。”
劉青聽過一句俗語,要致富先修路,改革開放的時候這標語打得滿世界都是,可見地理位置和交通的重要性,到了這個時代,仍然脫離不了這個規律。
以他們江州縣為例,江州正處於江南一帶。時人皆知,江南多是魚米之鄉,百姓生活富足,是難得的安居樂業之地。
也的確是如此,江州縣雖然只是江南一帶最不起眼的小縣城,這裏的百姓生活還算安詳平和,老天願意賞飯吃,交完沈重的賦稅,頂多就是手頭拮據,但至少夠全家人填飽肚子,因此很少聽到有人餓死的例子。
但這只是大範圍的景象,任何地方,有富足的人家,自然也有窮苦的百姓,這個年代農民的貧富差距不顯,真正有差距的是地域,要麽大家都有飯吃,要麽一個城的百姓皆窮苦。
城鎮底下的鄉村,差距自然也就大了。
金橋鎮離江州縣不遠不近,位於中間的位置,百姓生活還算說得過去。而蔣氏剛剛點名的那幾個鎮子,卻是一個比一個靠近江州城,那附近的百姓,生活比他們這兒還要好上許多,這是大家夥都知道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大爺他們才第一站選擇了金橋鎮。
他們今兒去六陽鎮賣茶葉蛋,明明是第一次去,那鎮上的卻比他們金橋鎮的人買東西還爽快,雖然劉大爺說他們早有耳聞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也是他們不缺錢。
如今金橋鎮順利打開了市場,劉大爺更加信心滿滿,宣布道:“後日就是流砂鎮的集會,這次咱們帶四百個雞蛋去試試。”
因為前面聽到劉大爺說在六陽鎮賣得很順利,有這事做鋪墊,劉大爺宣布去流砂鎮的事,大家也就不驚訝了,安氏笑道:“那敢情好,這樣賣下去,咱們村裏的人都不用去鎮上賣雞蛋,全部賣給咱們就好了。”
早在金橋鎮的茶葉蛋生意穩定後,劉家就固定在村子裏收雞蛋了,不用跑去鎮上賣雞蛋,落水村的人也樂得省事。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他們在鎮上賣雞蛋,因為沒有固定的市場,價格往往不穩定,好的時候兩個雞蛋能賣到一文錢,不好的時候,三個雞蛋一文錢也要賣,畢竟家裏攢這麽多雞蛋舍不得吃,就是為了換幾個錢貼補家用。
還有人沒耐心去找買家,直接拿雞蛋去店裏換油鹽,那些鋪子的掌櫃和活計全是人精,普通人到他們手裏可討不著好,根本不用想等價交換了,往往賤賣得更厲害。
至少劉家人厚道,說好的一文錢兩個雞蛋,便不會隨便改動價格,周圍的鄰居家裏有多少雞蛋,隨時都能送過來。而且不管這雞蛋現在用不用來煮茶葉蛋去賣,只要他們將雞蛋送過來,劉家人也不拖欠,及時就付了帳,又省事又省心,大家合作得便十分愉快。
這不,前幾日還有那眼光長遠的婦人同蔣氏打聽,問他們家明年這生意還做不做,要是繼續做,她們就打算開春再買個幾十只母雞來下雞蛋,專門供給他們家,也好給家裏多賺點花用。
蔣氏那個時候並沒有給她們一個準話,她還覺得自家天天花這個錢雞蛋,花的太冤枉了,完全可以自己費點勁,多養幾十上百只母雞,也能省下很大一筆成本了。
但今日跟著眾人去了趟六陽鎮後,蔣氏的眼界也寬了,六陽鎮的人買茶葉蛋那爽快的勁,後來見他們雞蛋不多了,開價三文一個都沒人討價還價,搶著就要買。
單是這樣算下來,她賣一個茶葉蛋,抵得上她們養多少只母雞了?
於是蔣氏也不再去計較那些小成本了,她還等著賺大錢,聽到安氏這麽一提,便一拍大腿笑道:“老四家的說得是,我還怕她們雞蛋不夠供應呢,這幾日我得去跑一趟,叫那些願意多養些母雞下蛋的人家,明年就準備起來。”
“這個還不急,等他們瞧見咱們家的雞蛋賣得多,自然就會有打算了。”劉大爺擺擺手,壓下了蔣氏越來越激動的聲音,笑道,“我還有一事想跟你們商量,前兒我想著,咱們要是在周圍的鎮子都賣得出雞蛋,那就隔三差五需要牛車了,天天問大牙家借也不好,倒不如自家買一頭牛用著,往後進城給延寧送吃的也方便。”
說到這裏,劉大爺不由嘆了口氣,道:“若不是老大家的提醒,我還沒想到,延寧那孩子在書院也太苦了點,有點錢都攢下來給咱們了,自己舍不得吃好的,這回去看他,比上次還瘦呢,衣裳空蕩蕩的掛在身上,見了真叫人心疼。”
一聽到這話,蔣氏眼眶紅了,立時道:“那就買頭牛罷,延寧科舉在即,咱們也好趁著這時日,替他把身子好好補回來,別到時候考試給累到了。”
倒是李氏,聽到公婆話裏話外都是為自己兒子才考慮買牛的意思,忍不住道:“買牛倒是無妨,只是怕家裏手頭緊,就算咱們有了牛車,一個月也去不了幾次城裏,延寧實在用不上……”
“這個老大家的不必擔心。”劉大爺聽出了李氏的言外之意,笑道,“別說咱家攢的錢夠買好幾頭牛了,就是延寧這次攢下來給我的錢,也夠買頭壯牛的。”
“那就買罷。”劉二叔幾兄弟笑呵呵的道,“要買就年前買,趁著農閑的時候,咱們把板車打好,過年走親戚也方便。”
瞧著兄弟幾個興奮的樣子,就知道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有車一族都是很體面的事。
“行,你們先把板車做起來,遲早用得上。”劉大爺點頭,想了想又道,“現在勢頭很好,但咱家人手就有些少了,光顧著賣雞蛋,等時日一長,地裏的活肯定幹不完。”
“因此我有個想法,老二家的在她娘家待的時日也夠長,消停了快一個月,想來也有所反省,現在正是需要人手之際,我想叫人送個信去,讓她這幾日便回來。就是不知道你們怎麽想?”
劉大爺這句話一說出來,眾人都沒有了聲音,且不提劉大爺是不是真心在征求他們的意見,但王氏與他們都是一輩的,要不要她回來這件事,他們實在沒有發言權。
只李氏聽到這話,不由微微低了頭,心裏明白公公其實是在問自己呢。
其實上回劉大爺怒氣沖沖,態度強硬的要把王氏送回娘家反省,固然是因為王氏踩了他的底線,但也是因為王氏踩到的是李氏和劉青,而李氏和劉青又是劉延寧最關心也最親近的人,等於李氏間接的踩到了劉延寧——真要被劉延寧知道他娘親和唯一的親妹妹,在家裏是怎麽受這個二嬸磋磨排擠的,恐怕這事就沒辦法善了。
畢竟再年輕的男子,也有一身的血性,說不得劉延寧書生意氣上來,就要拒絕劉家人的資助,再鬧個分家,與王氏老死不相往來,這個家就真的四分五散了。
更重要的是,劉延寧寒窗苦讀數十年,如今終於要參加科舉,眼瞧著迎來收獲的時候,劉家人又如何能看著他一時意氣用事,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因此劉大爺對王氏的處罰,雖然稱不上包庇,但也是為了安撫劉青和李氏的情緒,只要她們心裏的怨氣發洩出來,這事別告訴劉延寧,最後就只能不了了之了,王氏在劉延寧心裏,還是以前那個二嬸,劉家也是以往那個其樂融融的劉家。
既然對王氏的處置是為了李氏,現在讓王氏回來,自然也要征求李氏的同意,不然李氏的怨氣還沒有消的話,之前做的不就功虧一簣了嗎?
劉大爺做事如此有章法,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犯了糊塗。
果然下一秒,劉大爺見沒人作聲,便把目光轉到了李氏身上,溫聲道:“老大家的有什麽意見嗎?”
李氏心裏也門清,先前又做了心理準備,聽到公公問自己,便擡起頭笑道:“二弟妹回來也好,不說如今家裏忙不過來,就是小七,也不能一直沒有娘在旁邊照顧罷。”
李氏這話說得漂亮,絕口不提王氏被趕回娘家的緣由,好像早就不在意這事了一樣,劉大爺他們聽了自然也舒坦。
就連對李氏很少點讚的蔣氏,聽到這句漂亮話,都忍不住點頭笑道:“老大家的就是這點好,大度,不喜歡斤斤計較,延寧和青青也都是隨了你。”
李氏剛表完態,劉二叔也開口,他作為王氏的丈夫,除了當事人,他對妻子的行為是最忌諱的那一個,畢竟連個女人都管不住,由著她在家裏攪風攪雨,傳出去他自個兒臉上也不好看,因此劉二叔沈著聲道,“爹娘和大嫂放心,王氏這次回來,不管她有沒有改正,我也一定看好,斷不會再讓她像以往那般胡作非為。”
“二叔這麽說就見外了,二弟妹那會兒也是無心,咱們一家人,天天見面難免有摩擦的時候,也不必計較這些。”李氏都表態了,自然也不介意再說些漂亮話,她說完又問,“爹娘可決定了何時接二弟妹回來?二弟妹回娘家的時候便是一個人回的,村子裏難免有人說閑話。要我說,這回還是叫二叔走一趟,把她接回來罷,這樣二弟妹臉上也好看。”
李氏平日裏不聲不響,不管被王氏怎麽擠兌都沒有怨言,那是因為以前,她知道沒能力,寄人籬下,兒女都要靠他們養著,她除了隱忍也其他辦法。
可現在不一樣了,她兒子考取功名的日子近在眼前,現在還能給家裏掙錢,上次公公從城裏回來,就帶了兒子攢的好幾兩銀子,女兒在賺錢這事上就更叫人震驚了,好像老天特意賞飯吃一樣,腦瓜子裏全是好點子。可以說,他們大房現在在這個家裏,貢獻都有了,並非再像以前一樣吃軟飯,她又有這一雙優秀的兒女,兩個孩子雖然嘴上不說,卻都希望把她腰桿挺起來過日子,她又如何忍心叫他們失望?
李氏能生出劉延寧這麽個與劉家人完全不一樣,高智商和情商的兒子,她自己本人也是不差的,至少給王氏上眼藥的水平,就比幾個妯娌加起來都厲害。
連劉大爺和蔣氏,都沒有瞧出李氏的言外之意,他們還覺得這個兒媳真真是大度又厚道,這個時候還在為王氏考慮,可王氏又是怎麽做的?上回村長家辦喜酒,王氏那個妹妹,險些讓他們老兩口的名聲都壞透了,真真是險惡用心!
本來劉大爺老兩口還不想翻舊賬的,聽到李氏提及輿論這一塊,免不了又生氣起來,劉大爺一拍桌子,沈聲道:“接什麽接!這個王氏就是記吃不記打,好容易讓她反省了一段日子,真要叫老二去接了,只怕這些時日都白費了,她的尾巴又要翹起來了!”
蔣氏也附和道:“老頭子說得是,她叫她妹妹來咱們村鬧的時候,可沒估計咱們家的臉面,真真是胳膊肘往外拐!懲罰就要有個懲罰的樣子,免得她以後記不住!”
見爹娘都這麽說了,劉二叔也忙道:“到這副田地也是她自己作的,大嫂就別管她了。”
瞧他們一個個打定了註意的模樣,李氏心裏稍稍安心,抿唇道:“既然爹娘都決定了,兒媳婦也不好置喙。”
********************************************************************
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劉大爺是行動派,當天下午就讓人帶了信去王家村,本想著是王氏拿喬也所謂,只要趕在後日之前回來便行了。
只是沒成想王氏竟如此迫不及待,剛收到口信,就打了包袱回來了。
王家村與落水村就隔了幾個村子,走路倒也便利,王氏匆匆忙忙,趁著天黑之前趕到了劉家。
當時劉家人正在準備吃晚飯,也沒想到她回得這麽急切,都楞了一下,沒反應過來,就這麽楞楞的看著王氏杵在院子裏。
氣氛頓時有些尷尬。
還是劉大爺和蔣氏有默契的想起要給王氏好好立規矩的打算,便也沒起身接人,蔣氏只是擡了擡眼皮,不鹹不淡的道:“回來了?放下東西過來吃飯罷。”
李氏林氏和安氏幾人本想著要不要表現一下妯娌情誼,把王氏迎進來呢,此時瞧見公婆的冷淡,哪裏不知道他們什麽意思,妯娌幾個也默默地把話咽了回去。
只李氏笑著招呼了一句:“二弟妹快些,飯菜都涼了。”
王氏雖然內心尷尬而難堪,但是收到婆家讓她回來的信,已經是這些天最讓她驚喜的事了,此事也顧不上面上難看,連忙點頭笑道:“我回屋放下東西,你們不必等我,先吃罷。”
等王氏放完東西再回來,她幾個孩子也回過神來了,小七沖到她懷裏撒嬌,劉延林也劉雅琴也不由往王氏身邊湊著,王氏的尷尬總算在孩子們的熱情迎接下,褪去了大半。
王氏還是被公婆的這個下馬威,弄得心裏惴惴的,生怕不小心又惹得公婆不喜,再把她趕回娘家去,一時收起了以往爽利的性子,重新裝起了低調老實的小媳婦,除了偶爾給兒子夾菜擦嘴,甚至連頭都不太擡的。
劉青看著王氏截然不同的兩副面貌,心裏委實驚嘆,這個二嬸真不是一般人啊,太能屈能伸了。
就是不知道她這副樣子能堅持到何時?
劉青想知道的問題,劉家人也同樣在思考著,奈何短時間內得不到答案。
至少王氏這次回來的行為舉止,是真的滴水不漏,也不牙尖嘴利了,對所有侄子侄女們笑臉相迎,在妯娌跟前搶著幹活,到蔣氏面前嘴巴就更像是抹了蜜一般,比以前說話還甜,沒過幾天就把蔣氏哄得再對她繃不住臉色了。
因此王氏從娘家回來,也沒有對劉家造成太大的改變,一家人依然是其樂融融的狀態。
而很快,劉青就沒精力再關註王氏的舉止了,因為她那個行動力迅速的親哥,托人尋了幾本開蒙的書,並一些紙筆讓人帶回來,於是原本只需要跟著李氏認幾個字的劉青等人,被迫過上了每日懸腕練字的苦逼生涯。
劉延寧這回為了弟弟妹妹,真的是費了老大的勁,說不定還大出血了一回。畢竟這年頭書本特別金貴,就是劉家如今賺的錢多,都舍不得給他們買一本書開蒙,寧願讓李氏拿著劉延寧的一塌信件湊合著教呢。
而劉延寧竟能給弟弟妹妹尋來兩本開蒙教材,一本是《三字經》,另一本是《詩經》,都是大名鼎鼎的教材,雖然是舊書,可他一個窮書生,能淘來這書也實在不容易了。
更何況劉延寧還給他們準備了筆墨紙硯,筆是很舊的筆,光禿禿的沒剩幾根毛,應該是書院的學子們平時用到快要淘汰的筆,被劉延寧收集起來給弟弟妹妹練筆了。
硯也是很差的硯,紙是那種粗糙還泛著黃卷了邊的紙,大概是劉延寧在相熟的書肆,便宜買下來的。
可劉延寧尋的這些東西,對劉家人而言卻是巨大的驚喜。
劉大爺收到東西的當天下午,決定讓幾個兒子先把做板車的事放一邊,爺幾個加班加點的,給幾個孩子打了配套的書桌和凳子,然後每天中午和晚上,幹完活回家,就能看到孩子們端端正正的坐在院子裏懸脈練筆。
這個時候,便是劉家人最有成就感的時候了。雖然他們瞧不出這些孩子們練習得如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