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破立(4)
關燈
小
中
大
時間倒回麒鳳103年,大波動的最後一頁,那場結束四年大波動的大火。在這場大火中,一個比道氣門歷史更久遠,對道氣門影響深遠的門派慘遭滅門——秋聲樓消失了。自河洛紀之末,河洛355年立足於江湖的秋聲樓,吹了115年江湖的風雨,終於在麒鳳103年的一場大火中成為永遠的歷史。
大火之後,秋聲樓末代樓主李霽歸隱,只給世人留下一段笑談。是的,笑談,在李霽在世的年月裏,他對於世人而言只是一個笑話,但同時,他又是被後人奉若神明的至情一脈的創始人,鶴閑先生。
有人評價李霽說,他生時是笑話,死後是神話。
李霽的名字未見於麒鳳100年之前的史料,他的生平事跡多見於江湖傳聞,並不確準。李霽約生於麒鳳62年,秋聲樓人丁不旺,李霽是家中獨子,他少年失怙,十四歲繼任秋聲樓樓主,只有一個老仆為伴,由此開始,李霽開始了他坎坷且常落笑柄一生。
秋聲樓原本該做的生意是給江湖人一個避風港,可李霽偏偏不安於此,而是雀躍著插手任何他可以插手或不能插手的江湖爭端,卻總是幫不上忙,反倒被困敵手,累別人前來相救,不單單是是他自己,就連他的不多的親友都受到牽連。到李霽二十歲時,百年家業幾乎被他敗盡,秋聲樓門可羅雀,李霽親緣散盡無可依傍。
於是李霽漂泊江湖,一去近十年杳無蹤跡,直到他而立之年,一切才有了轉機,這一年李霽娶林家堡四小姐為續弦,重回秋聲樓,人們都以為這個敗家子這一次終於要走上正軌,可誰知麒鳳100年大波動爆發之後,年近不惑、已為人父的李霽還是犯了老毛病,他不去抓住大波動這個做秋聲樓生意的好時機,而是又一次為了慕容振之事奔波,不見幫了怎樣的忙,卻不知為何惹惱了秦燁,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從此歸隱山林,再不問世事。
李霽荒唐的一生中,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他交游廣闊,與他打交道的江湖名流,包括慕容振、杜招風、任劍和以及道氣門各庭庭首等,無一例外都成了他的知交好友,甚至四極外山和西域天篆部也有他的朋友。秋聲樓一場大火成了大波動的終結,正是因為杜招風和慕容振與李霽都有些交道,他們為了秋聲樓一同轉向放火者秦燁,才有秦燁的徹底失敗,慕容振的全面勝利。
最值得一提的是李霽和慕容振的交道。慕容振十五歲那年離開慕容世家之後,先是流落市井,後來漂泊江湖,直到被人點醒才頓悟回家,送走了最重要的祖母和五爺爺,這次點醒是慕容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而點醒他的人正是李霽。那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後來慕容振助道氣門踏足江湖,與李霽往來越多,他們一個荒唐一個不羈,終成忘年知己,莫逆之交。
慕容振視李霽為亦師亦友的忘年知己,他性情孤傲又是武林至尊,唯獨對李霽有幾分敬重。慕容振三跪謝李霽,被後世傳為佳話:
第一跪是在慕容振為五爺爺守孝三年離開慕容家之後,他第一時間來到秋聲樓,跪謝李霽點醒之恩;第二跪是在秋聲樓被大火燒毀之後,慕容振帶著當時手下大半個道氣門的人對李霽屈膝下拜,半是感激李霽的幫助,半是表達對秋聲樓被毀的愧疚,即使他們知道即使讓天下人都對李霽下跪,也填不平這場大火帶給他的傷痛;第三跪是在李霽去世之後,在李霽靈前,慕容振萬字祭文如泣如訴,說盡這一路來李霽對他的幫主和支持,悲聲繞梁三日不去,使聞者落淚。
李霽好友不少,慕容振對於他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在李霽破損不全的《後秋聲集·故知卷》中,慕容振占了不小的篇幅,殘卷已難見到故事的原貌,之依稀看見李霽對慕容振用得最多的詞是“欽佩”和“艷羨”。
***
…………被唬得不輕,心道又將幾日噩夢好做,不過少年人獨有之倔強當真不凡,琢磨久了,竟無端生出些艷羨…………假以時日,必將有更多人欽佩於他罷…………仍舊這般模樣,左右勸不下的,不若不勸,罷了,勸他何益,倒不如對此欽佩一番來得自在…………不正是吾所艷羨?人呵,呵,當真愈來愈不喜歡自己…………想我李霽仍是這般模樣,不對,貌似是愈來愈不成樣,當真對他是十分欽佩…………此一點,他或許亦同樣艷羨於我,如此,也算打個平手,吾心足矣…………
——殘本《後秋聲集·故知卷》
***
秋聲樓一場大火,末代樓主李霽也隨之消失於武林,後面的江湖風雲都屬於他的故知好友們,而與他再無關系。不過或許連他自己都不曾想到,他會是即將到來的那個時代裏最重要的大宗師——鶴閑先生。
李霽人生的最後十幾年是在遠離武林的堂庭山中度過的。在這裏,李霽寫出一部奇著,此書本無題名,因為他曾是秋聲樓樓主,所以後人稱之為《後秋聲集》,以區別於秋聲樓首任樓主李知秋集門客所著的《秋聲集》。
《後秋聲集》分為三卷。第一卷“故知卷”中,寫了李霽一生中所遇到的所有的人,從父母妻兒到知交好友,到秋聲樓中的普通門客,甚至市井之間的商販走卒,都被記載其中,李霽寫出了他們同自己的交集,也寫出了他們的不凡之處,這一卷損毀之後,只餘下一部分記載尋常人瑣事的篇目,關於他的至親摯友、江湖名流的篇目已佚。第二卷“浮生卷”中,李霽寫了自己的一生,此卷損毀最為嚴重,後人中已無人可見李霽所歷,只能去看他的曠達和迷茫。第三卷“言武卷”,這部分書稿雖然也經損毀,但世人對這部分十分重視,有十餘種抄本行於世,大致可見原貌。在這一卷裏,李霽考證了武學的流傳發展,還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武學,也就是在麒鳳紀之後的歸元紀,風行於天下的至情一脈武學的雛形——七情訣。
太虛紀之末聖人發現氣脈,河洛紀後期人們探索出氣海氣力,現在,李霽帶來了武學上的第三次飛躍——他發現了臟腑氣力,這種力量活躍而強大,時常因為人的情緒而變化,所以李霽將這種力量稱作心力,將控制這種力量的方法稱作七情訣。
確切的說,李霽不是發現了心力,而是綜合前人的成果,完善了它。李霽自幼博聞廣識,他遠離武林紛爭游歷天下的幾年裏,在天下武學脈絡中發現了三條特殊的線索:其一是道氣門鳳庭的一種禁術,可以在瞬間獲得巨大的力量,甚至化用天地之氣,但是這種方法卻會損傷臟腑,輕則武功全廢重則當場身亡,所以只作為迫不得已時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辦法。其二是西域天篆部一種奇怪的心法,像是傳承於九宮的五行氣脈,卻又略有不同,似乎未成體系,也沒有對應的功法。其三是林家堡獨傳心法中的小竅門,這種心法中似乎有一小股發自臟腑的氣催動著氣海,讓氣海氣力的運轉更加流暢,若不是李霽做了林家堡的女婿,他無論如何也不會發現這條隱蔽的線索。
李霽發現,這三條線索指向一個共同的終點——姬無常。他推測姬無常才是最早發現臟腑之力,也就是心力的人。心力不穩定,容易對臟腑反噬,所以並未流傳,姬無常死後,這種心法也就消失了。蘇青焰簡單模仿這種心法,卻沒辦法解決反噬的問題,於是成了禁術;蕭太卿想結合九宮的五行心法解決反噬的問題,卻沒有成功,所以留下一個未成體系的心法;至於林家堡的獨傳心法,或許也是受了姬無常心法的影響,用了一種更隱蔽也更安全的辦法將其繼承下來,早年傳言林衍是姬無常黨羽柴欒的後人,怕也不是空穴來風,只不過時至今日,這個問題不再有意義。
李霽以蘇青焰的鳳庭禁術為藍本,借助蕭太卿天篆部的方法加以改進,用林家堡獨傳心法的方法發揮出去,終於在姬無常被殺百餘年後,將他的心法完善,成為任何人都可以修煉的七情訣。
大作已成,李霽對它的態度卻十分矛盾。他對於自己的一生他時而覺得想記錄下來說與人聽,時而又覺得不必如此,又恐對慕容振等人的敘述傳入世間對他們會有什麽不好的影響;更讓他擔心的是七情訣,這畢竟曾經是危險的禁術,不僅僅可能對臟腑反噬,而且不易控制,不論是反噬臟腑或是氣力不受控制的爆發都可能帶來不可收拾的嚴重後果,李霽也不能確定他所做的一切是否當真可以避免這些後果,到那時他就算是身在九泉,也不會安息啊。
但這些又畢竟是他的心血之作,所以李霽三次毀掉書稿,又三次重寫,留下來的除了半卷“故知卷”,其他只是難以拼湊出原型的殘本。但好的東西終會被人發現,就像亡樓之主李霽終會變成大宗師一樣,七情訣在未來的百年裏幾經起伏,終會照亮整個江湖,不過那些故事,李霽都不會知道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火之後,秋聲樓末代樓主李霽歸隱,只給世人留下一段笑談。是的,笑談,在李霽在世的年月裏,他對於世人而言只是一個笑話,但同時,他又是被後人奉若神明的至情一脈的創始人,鶴閑先生。
有人評價李霽說,他生時是笑話,死後是神話。
李霽的名字未見於麒鳳100年之前的史料,他的生平事跡多見於江湖傳聞,並不確準。李霽約生於麒鳳62年,秋聲樓人丁不旺,李霽是家中獨子,他少年失怙,十四歲繼任秋聲樓樓主,只有一個老仆為伴,由此開始,李霽開始了他坎坷且常落笑柄一生。
秋聲樓原本該做的生意是給江湖人一個避風港,可李霽偏偏不安於此,而是雀躍著插手任何他可以插手或不能插手的江湖爭端,卻總是幫不上忙,反倒被困敵手,累別人前來相救,不單單是是他自己,就連他的不多的親友都受到牽連。到李霽二十歲時,百年家業幾乎被他敗盡,秋聲樓門可羅雀,李霽親緣散盡無可依傍。
於是李霽漂泊江湖,一去近十年杳無蹤跡,直到他而立之年,一切才有了轉機,這一年李霽娶林家堡四小姐為續弦,重回秋聲樓,人們都以為這個敗家子這一次終於要走上正軌,可誰知麒鳳100年大波動爆發之後,年近不惑、已為人父的李霽還是犯了老毛病,他不去抓住大波動這個做秋聲樓生意的好時機,而是又一次為了慕容振之事奔波,不見幫了怎樣的忙,卻不知為何惹惱了秦燁,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從此歸隱山林,再不問世事。
李霽荒唐的一生中,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他交游廣闊,與他打交道的江湖名流,包括慕容振、杜招風、任劍和以及道氣門各庭庭首等,無一例外都成了他的知交好友,甚至四極外山和西域天篆部也有他的朋友。秋聲樓一場大火成了大波動的終結,正是因為杜招風和慕容振與李霽都有些交道,他們為了秋聲樓一同轉向放火者秦燁,才有秦燁的徹底失敗,慕容振的全面勝利。
最值得一提的是李霽和慕容振的交道。慕容振十五歲那年離開慕容世家之後,先是流落市井,後來漂泊江湖,直到被人點醒才頓悟回家,送走了最重要的祖母和五爺爺,這次點醒是慕容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而點醒他的人正是李霽。那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後來慕容振助道氣門踏足江湖,與李霽往來越多,他們一個荒唐一個不羈,終成忘年知己,莫逆之交。
慕容振視李霽為亦師亦友的忘年知己,他性情孤傲又是武林至尊,唯獨對李霽有幾分敬重。慕容振三跪謝李霽,被後世傳為佳話:
第一跪是在慕容振為五爺爺守孝三年離開慕容家之後,他第一時間來到秋聲樓,跪謝李霽點醒之恩;第二跪是在秋聲樓被大火燒毀之後,慕容振帶著當時手下大半個道氣門的人對李霽屈膝下拜,半是感激李霽的幫助,半是表達對秋聲樓被毀的愧疚,即使他們知道即使讓天下人都對李霽下跪,也填不平這場大火帶給他的傷痛;第三跪是在李霽去世之後,在李霽靈前,慕容振萬字祭文如泣如訴,說盡這一路來李霽對他的幫主和支持,悲聲繞梁三日不去,使聞者落淚。
李霽好友不少,慕容振對於他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在李霽破損不全的《後秋聲集·故知卷》中,慕容振占了不小的篇幅,殘卷已難見到故事的原貌,之依稀看見李霽對慕容振用得最多的詞是“欽佩”和“艷羨”。
***
…………被唬得不輕,心道又將幾日噩夢好做,不過少年人獨有之倔強當真不凡,琢磨久了,竟無端生出些艷羨…………假以時日,必將有更多人欽佩於他罷…………仍舊這般模樣,左右勸不下的,不若不勸,罷了,勸他何益,倒不如對此欽佩一番來得自在…………不正是吾所艷羨?人呵,呵,當真愈來愈不喜歡自己…………想我李霽仍是這般模樣,不對,貌似是愈來愈不成樣,當真對他是十分欽佩…………此一點,他或許亦同樣艷羨於我,如此,也算打個平手,吾心足矣…………
——殘本《後秋聲集·故知卷》
***
秋聲樓一場大火,末代樓主李霽也隨之消失於武林,後面的江湖風雲都屬於他的故知好友們,而與他再無關系。不過或許連他自己都不曾想到,他會是即將到來的那個時代裏最重要的大宗師——鶴閑先生。
李霽人生的最後十幾年是在遠離武林的堂庭山中度過的。在這裏,李霽寫出一部奇著,此書本無題名,因為他曾是秋聲樓樓主,所以後人稱之為《後秋聲集》,以區別於秋聲樓首任樓主李知秋集門客所著的《秋聲集》。
《後秋聲集》分為三卷。第一卷“故知卷”中,寫了李霽一生中所遇到的所有的人,從父母妻兒到知交好友,到秋聲樓中的普通門客,甚至市井之間的商販走卒,都被記載其中,李霽寫出了他們同自己的交集,也寫出了他們的不凡之處,這一卷損毀之後,只餘下一部分記載尋常人瑣事的篇目,關於他的至親摯友、江湖名流的篇目已佚。第二卷“浮生卷”中,李霽寫了自己的一生,此卷損毀最為嚴重,後人中已無人可見李霽所歷,只能去看他的曠達和迷茫。第三卷“言武卷”,這部分書稿雖然也經損毀,但世人對這部分十分重視,有十餘種抄本行於世,大致可見原貌。在這一卷裏,李霽考證了武學的流傳發展,還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武學,也就是在麒鳳紀之後的歸元紀,風行於天下的至情一脈武學的雛形——七情訣。
太虛紀之末聖人發現氣脈,河洛紀後期人們探索出氣海氣力,現在,李霽帶來了武學上的第三次飛躍——他發現了臟腑氣力,這種力量活躍而強大,時常因為人的情緒而變化,所以李霽將這種力量稱作心力,將控制這種力量的方法稱作七情訣。
確切的說,李霽不是發現了心力,而是綜合前人的成果,完善了它。李霽自幼博聞廣識,他遠離武林紛爭游歷天下的幾年裏,在天下武學脈絡中發現了三條特殊的線索:其一是道氣門鳳庭的一種禁術,可以在瞬間獲得巨大的力量,甚至化用天地之氣,但是這種方法卻會損傷臟腑,輕則武功全廢重則當場身亡,所以只作為迫不得已時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辦法。其二是西域天篆部一種奇怪的心法,像是傳承於九宮的五行氣脈,卻又略有不同,似乎未成體系,也沒有對應的功法。其三是林家堡獨傳心法中的小竅門,這種心法中似乎有一小股發自臟腑的氣催動著氣海,讓氣海氣力的運轉更加流暢,若不是李霽做了林家堡的女婿,他無論如何也不會發現這條隱蔽的線索。
李霽發現,這三條線索指向一個共同的終點——姬無常。他推測姬無常才是最早發現臟腑之力,也就是心力的人。心力不穩定,容易對臟腑反噬,所以並未流傳,姬無常死後,這種心法也就消失了。蘇青焰簡單模仿這種心法,卻沒辦法解決反噬的問題,於是成了禁術;蕭太卿想結合九宮的五行心法解決反噬的問題,卻沒有成功,所以留下一個未成體系的心法;至於林家堡的獨傳心法,或許也是受了姬無常心法的影響,用了一種更隱蔽也更安全的辦法將其繼承下來,早年傳言林衍是姬無常黨羽柴欒的後人,怕也不是空穴來風,只不過時至今日,這個問題不再有意義。
李霽以蘇青焰的鳳庭禁術為藍本,借助蕭太卿天篆部的方法加以改進,用林家堡獨傳心法的方法發揮出去,終於在姬無常被殺百餘年後,將他的心法完善,成為任何人都可以修煉的七情訣。
大作已成,李霽對它的態度卻十分矛盾。他對於自己的一生他時而覺得想記錄下來說與人聽,時而又覺得不必如此,又恐對慕容振等人的敘述傳入世間對他們會有什麽不好的影響;更讓他擔心的是七情訣,這畢竟曾經是危險的禁術,不僅僅可能對臟腑反噬,而且不易控制,不論是反噬臟腑或是氣力不受控制的爆發都可能帶來不可收拾的嚴重後果,李霽也不能確定他所做的一切是否當真可以避免這些後果,到那時他就算是身在九泉,也不會安息啊。
但這些又畢竟是他的心血之作,所以李霽三次毀掉書稿,又三次重寫,留下來的除了半卷“故知卷”,其他只是難以拼湊出原型的殘本。但好的東西終會被人發現,就像亡樓之主李霽終會變成大宗師一樣,七情訣在未來的百年裏幾經起伏,終會照亮整個江湖,不過那些故事,李霽都不會知道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