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縣學生活第一天(第五更,求訂閱,求月票!)
關燈
小
中
大
現在負責點名的就是訓導杜翰。其餘兩名訓導不知為何沒有出現在明倫堂中。
杜訓導手中捧著一本厚厚的冊子,上面寫著每個生員的名字,念到誰誰就會恭聲回應。
過了一盞茶的工夫杜訓導才將冊子上的名字全部念了一遍,除了兩名生員染了重病不能前來,所有人都已到了明倫堂。
寧修和劉惟寧自然也不例外。
杜訓導點過名後走到何教諭身邊低語了一番,何教諭點了點頭示意杜訓導到一邊坐下。
“老夫知道你們有的人剛剛游學回來,但既然已經到了縣學就要遵守縣學的規矩。距離科試已經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你們一定要抓緊時間溫書,爭取在科試中考出好的成績,獲得鄉試的參試資格。”
何教諭清了清嗓子,字正腔圓的說道。
對於這種例行的考前動員,寧修前世不知經歷過多少回,早已沒有了新鮮感。
他好不容易等到何教諭說完,正想松口氣緩緩緊繃的神經,誰知何教諭話鋒一轉,又開始介紹接下來一個月諸生員在縣學內的課業安排。
“臨近科試,容不得一絲大意。每日上午本教諭親自為你們講授《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每日下午由杜訓導、唐訓導、趙訓導為你們分別講授五經。其中杜訓導講授《詩經》,唐訓導講授《尚書》、《禮記》,趙訓導講授《易經》、《春秋》。你們根據自己選擇的本經選擇相應的訓導聽課。晚上縣學沒有強制要求生員必須留宿,但留在縣學的生員可以到明倫堂溫書。”
有明一代,但凡是正式的考試如鄉試、會試都會考三場。
其中第一場會考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
所謂四書義,顧名思義自然是從四書中出題。四書是必修課,所以考生必須都學。又因為只有三道題目,故而肯定不可能把四書的內容都考到。明代中後期絕大部分的科舉考試一般都會選擇從《論語》、《孟子》、《中庸》各出一道題目,而《大學》則很少被選取。大概是因為《大學》全篇僅僅五千多字,可供截取出題的內容實在太少,即便出截搭題也容易被押中題目。
至於經義四道,當然是從五經中出題了。五經相當於是選修課,不需要考生都學,只需要選學其中一門作為本經學習即可。考試的時候會根據《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各出四道題,再根據考生考試報名時的本經發放試題。也就是說選擇不同本經的考生,經義試題會不一樣。
這其中就有學問了。通常來講,《詩經》、《尚書》、《易經》是較為熱門的選擇。而《禮記》、《春秋》則相對冷門一些。
熱門的這三種本經被研究的透徹,但是選擇的人也多,競爭激烈。
冷門的那兩種比較孤僻,沒有太多經驗可循,但選擇的人少,競爭相對小一點。
可謂各有利弊。
第二場考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一道。詔、誥、表也是三選其一,並不需要都作,明代的考生一般會選擇表來作答。至於判語則規定必須作答,會從《大明律》中直接出題。
表和判語對於寧修來說可謂是最難學的。表的話還是有學習必要的,畢竟將來要在官場混,不會上表怎麽行。寧修也跟著張懋修學習了一番,應付考試是足夠了。
至於判語,可就真的讓他頭疼了。要想學好判語,就得熟讀《大明律》。雖說學好法律不吃虧,可大明律實在太過晦澀,便連專業的老吏都不一定能夠全部吃透。更不必說淺嘗輒止只為考試的讀書人了。
第三場為策論,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議論文。只不過比之後世的議論文,明代的策論論點更為犀利,常常與朝廷的大政方針相關。一般看一個人是不是書呆子就看他策論作的如何。
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的一般第一場的三道四書義和四道經義會作的很漂亮。而第二場的論判、詔、誥、表也作的還可以。但到了第三場策論就露了馬腳。
而那些對於治國理政有真知灼見的人一般策論都作的很犀利。
不過可悲的是,明代科舉只看重第一場,也就是四書義和經義。
只要第一場考的好了,第二場和第三場就是走走過場。
當然,殿試是只考策論的。不過到了殿試時已經不再淘汰人,即便那些死讀書的人作的策論一塌糊塗,也會高中進士,最多只是名次有所下滑而已。
所以要想考好科舉,就必須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對四書與五經的研讀上。四書和五經之中,尤以四書最為重要。
從江陵縣學的考前集訓也可以看出端倪。
何教諭難得一見的親自授課,他講授的是什麽?是四書!是科舉考試中最重要的四書試!
而相對重要的五經則分別由三位訓導教授。
至於論判、詔、誥、表,以及策論則完全沒有設集訓課程!
要說科舉考試中最功利的,除了考生就要屬這些教諭、訓導了。
地方官還有稅賦、刑訟方面的考績,這些學官則只需要盯著文教賣力氣。
一科鄉試,哪個府哪個縣的生員中舉的多,哪個府縣的學官肯定會受到獎掖。相反,若是一些府縣的鄉試成績一塌糊塗,學官們的臉上肯定掛不住,長此以往還有丟掉官位的風險。
而科試是鄉試的選拔性考試,科試選出的考生實力不給力是會直接影響到鄉試的成績的。
所以何教諭對接下來的科試格外上心是有道理的。
寧修在心裏盤算了一番。四書不用說了,是必修課,肯定要聽何教諭講了。至於五經他選擇了最熱門的《詩經》,看來要選擇杜訓導聽課了。
其實不管是四書還是五經中的本經,縣學生員們大多已經背的滾瓜爛熟,而且有了自己的理解。考前集訓更多是教諭、訓導利用自己的經驗為考生串一下知識點,當然,若能壓中題目自然是最好的。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杜訓導手中捧著一本厚厚的冊子,上面寫著每個生員的名字,念到誰誰就會恭聲回應。
過了一盞茶的工夫杜訓導才將冊子上的名字全部念了一遍,除了兩名生員染了重病不能前來,所有人都已到了明倫堂。
寧修和劉惟寧自然也不例外。
杜訓導點過名後走到何教諭身邊低語了一番,何教諭點了點頭示意杜訓導到一邊坐下。
“老夫知道你們有的人剛剛游學回來,但既然已經到了縣學就要遵守縣學的規矩。距離科試已經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你們一定要抓緊時間溫書,爭取在科試中考出好的成績,獲得鄉試的參試資格。”
何教諭清了清嗓子,字正腔圓的說道。
對於這種例行的考前動員,寧修前世不知經歷過多少回,早已沒有了新鮮感。
他好不容易等到何教諭說完,正想松口氣緩緩緊繃的神經,誰知何教諭話鋒一轉,又開始介紹接下來一個月諸生員在縣學內的課業安排。
“臨近科試,容不得一絲大意。每日上午本教諭親自為你們講授《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每日下午由杜訓導、唐訓導、趙訓導為你們分別講授五經。其中杜訓導講授《詩經》,唐訓導講授《尚書》、《禮記》,趙訓導講授《易經》、《春秋》。你們根據自己選擇的本經選擇相應的訓導聽課。晚上縣學沒有強制要求生員必須留宿,但留在縣學的生員可以到明倫堂溫書。”
有明一代,但凡是正式的考試如鄉試、會試都會考三場。
其中第一場會考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
所謂四書義,顧名思義自然是從四書中出題。四書是必修課,所以考生必須都學。又因為只有三道題目,故而肯定不可能把四書的內容都考到。明代中後期絕大部分的科舉考試一般都會選擇從《論語》、《孟子》、《中庸》各出一道題目,而《大學》則很少被選取。大概是因為《大學》全篇僅僅五千多字,可供截取出題的內容實在太少,即便出截搭題也容易被押中題目。
至於經義四道,當然是從五經中出題了。五經相當於是選修課,不需要考生都學,只需要選學其中一門作為本經學習即可。考試的時候會根據《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各出四道題,再根據考生考試報名時的本經發放試題。也就是說選擇不同本經的考生,經義試題會不一樣。
這其中就有學問了。通常來講,《詩經》、《尚書》、《易經》是較為熱門的選擇。而《禮記》、《春秋》則相對冷門一些。
熱門的這三種本經被研究的透徹,但是選擇的人也多,競爭激烈。
冷門的那兩種比較孤僻,沒有太多經驗可循,但選擇的人少,競爭相對小一點。
可謂各有利弊。
第二場考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一道。詔、誥、表也是三選其一,並不需要都作,明代的考生一般會選擇表來作答。至於判語則規定必須作答,會從《大明律》中直接出題。
表和判語對於寧修來說可謂是最難學的。表的話還是有學習必要的,畢竟將來要在官場混,不會上表怎麽行。寧修也跟著張懋修學習了一番,應付考試是足夠了。
至於判語,可就真的讓他頭疼了。要想學好判語,就得熟讀《大明律》。雖說學好法律不吃虧,可大明律實在太過晦澀,便連專業的老吏都不一定能夠全部吃透。更不必說淺嘗輒止只為考試的讀書人了。
第三場為策論,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議論文。只不過比之後世的議論文,明代的策論論點更為犀利,常常與朝廷的大政方針相關。一般看一個人是不是書呆子就看他策論作的如何。
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的一般第一場的三道四書義和四道經義會作的很漂亮。而第二場的論判、詔、誥、表也作的還可以。但到了第三場策論就露了馬腳。
而那些對於治國理政有真知灼見的人一般策論都作的很犀利。
不過可悲的是,明代科舉只看重第一場,也就是四書義和經義。
只要第一場考的好了,第二場和第三場就是走走過場。
當然,殿試是只考策論的。不過到了殿試時已經不再淘汰人,即便那些死讀書的人作的策論一塌糊塗,也會高中進士,最多只是名次有所下滑而已。
所以要想考好科舉,就必須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對四書與五經的研讀上。四書和五經之中,尤以四書最為重要。
從江陵縣學的考前集訓也可以看出端倪。
何教諭難得一見的親自授課,他講授的是什麽?是四書!是科舉考試中最重要的四書試!
而相對重要的五經則分別由三位訓導教授。
至於論判、詔、誥、表,以及策論則完全沒有設集訓課程!
要說科舉考試中最功利的,除了考生就要屬這些教諭、訓導了。
地方官還有稅賦、刑訟方面的考績,這些學官則只需要盯著文教賣力氣。
一科鄉試,哪個府哪個縣的生員中舉的多,哪個府縣的學官肯定會受到獎掖。相反,若是一些府縣的鄉試成績一塌糊塗,學官們的臉上肯定掛不住,長此以往還有丟掉官位的風險。
而科試是鄉試的選拔性考試,科試選出的考生實力不給力是會直接影響到鄉試的成績的。
所以何教諭對接下來的科試格外上心是有道理的。
寧修在心裏盤算了一番。四書不用說了,是必修課,肯定要聽何教諭講了。至於五經他選擇了最熱門的《詩經》,看來要選擇杜訓導聽課了。
其實不管是四書還是五經中的本經,縣學生員們大多已經背的滾瓜爛熟,而且有了自己的理解。考前集訓更多是教諭、訓導利用自己的經驗為考生串一下知識點,當然,若能壓中題目自然是最好的。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