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祭陵高平
關燈
小
中
大
在追究了在盧悚進宮事件當中的有關人員的責任之後,桓溫接下來就依照臣子的本分,去拜謁司馬昱的高平陵。
既然輔政大臣要拜謁已故皇帝的陵墓,朝中的文武百官自然就得響應。在正式的拜謁儀式舉行前,已經被罷官的竟陵太守鄧遐趁著桓溫的空子拜見了他,桓溫看著他那落拓的身形,便關心地問道:“你為什麽變得比以前更加消瘦了?”鄧遐說:“我在叔達面前有愧,不能不因打破飯甑而遺憾。”鄧遐所說的叔達是東漢時期的孟敏,字叔達,是鉅鹿郡楊氏縣人,他曾經客居太原府。有一次他擔的瓦罐子掉到了地上,他連看都沒看就離開了。林宗看到後就問他為什麽這樣做,他回答說:“瓦罐子已經碎了,看它有什麽用處呢?”林宗因此覺得他不同一般,於是就勸他到各地去游學,十年後果然聞名天下。
桓溫聽鄧遐這樣說,知道他還因為自己打破了他的飯碗而耿耿於懷。自從攻下壽春之後,桓溫已經知道了袁真的一些秘密,因此覺得當時鄧遐在受到袁真節制的情況下,沒有能夠完成既定任務也是情有可原的,於是就安慰鄧遐說要重新幫他恢覆身份。
在魏晉的歷史上,有兩個叫同一名字的高平陵,也許是天意巧合,也許是因緣際會,有兩次與拜謁高平陵相關的活動,都與桓家和司馬家的命運交關,成為他們兩家之間恩怨纏綿上百年的標志性事件。
第一次拜謁高平陵活動,是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當時魏少帝曹芳離開洛陽,到城南九十裏處的明帝曹叡高平陵祭謁。權臣司馬懿乘機在首都洛陽城內發動政變,切斷了洛陽至高平陵的信道,對此,大司農桓範力勸曹爽奉天子暫避到許昌,爾後再傳檄天下,共同發兵討伐司馬懿,可惜曹爽沒有聽從。司馬懿政變成功後,桓範成了司馬氏的眼中釘,不僅自已被殺,桓家更被滅了三族,偶有漏網的後人從此便小心做人,不敢認祖歸宗,據田餘慶先生在《東晉門閥政治》中考證,桓範極可能就是桓溫的六世祖。
而對於這一次所拜謁的高平陵,桓溫自然也是百感交集。簡文帝司馬昱的高平陵,是東晉王朝第八位皇帝司馬昱與其皇後簡文順皇後王簡姬的合葬陵,位於現南京市玄武區太平門附近的富貴山山麓中,古稱鐘山之陽。
當桓溫來到這高平陵的時候,只見簡文帝的陵墓依山而建,陵墓周圍皆是蒼翠高大的樹木,顯得郁郁蔥蔥,而幽靜空氣也是格外的清新。這高平陵不封不樹,不建寢殿,不設園邑神道,地表不留任何痕跡,完全符合了簡文帝生前的真獨簡貴的作風。
當桓溫要拜謁簡文帝之墓的時候,早有隨從在墓前預先準備了拜祭的用品,陪同的文武官員皆侍立在墓前的山道前,桓溫一人獨自沿著山道走到了簡文帝那只見供品、不出地表的陵墓的前面。當桓溫快要走到陵墓跟前的時候,忽然聞到了一種怪異的味道,桓溫不禁皺了一下眉頭,等難聞的氣味逐漸減弱後再繼續走到了簡文帝的墓前祭拜。這簡文帝生前是個人畜無害,見了老鼠也不趕的妙人,所以他死後連老鼠都喜歡他的墳墓,這自然也就勾引起了黃大仙的註意,而黃大仙今天突然見這麽多人光顧這裏,嚇得連忙放了個屁就溜走了。
桓溫與司馬昱兩人作為一文一武的兩位高官,曾在朝中共事了幾十年:一開始兩人就交情匪淺,司馬昱對桓溫的工作也是起著正面的支持作用。直到桓溫滅了成漢帝國後,司馬昱在朝中大臣的唆擺下,屢屢對桓溫所積極倡導的北伐行動從各個方面進行壓制,搞得桓溫在那十多年當中是極其的郁悶。後來因為前燕勢力的步步進逼,朝中除了桓溫之外再無可以與外敵作抗衡的人才,司馬昱才不得已把桓溫引進朝堂,不但完全把帝國軍事的重任完全托付給他,而且讓他分享了內政大權。自此之後,司馬昱大局為重,一直都沒有再對桓溫進行政治上的壓制,而桓溫從此權勢日盛,逐漸有了淩駕於司馬昱之上的勢頭,以致後來司馬昱對於桓溫所主導的,並沒有多少勝算把握的北伐前燕行動都沒有提出過異議,並且在桓溫的北伐進程當中以及敗退後的安置上都給予了很大的關懷。可以說,在司馬昱主政的晚期,他與桓溫都保持著一種合作無間的關系。所以,桓溫在決定廢掉司馬奕之後,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將司馬昱推上皇位。
可是,桓溫萬萬沒有想到這司馬昱對於當皇帝這件事情一點都不覺得開心,他坐在皇位上表現得比在法場上即將要問斬的囚犯還要傷心難過,這頓時讓以豪情自負的桓溫充滿了愧疚之情,這曾經縱橫天下、殺人無數、信奉男兒流血不流淚的桓大司馬,原來竟是個吃軟不吃硬的貨色。他在此生當中怎樣的血腥的場面沒見過?只是司馬昱那充滿哀傷之情的驚艷一哭,居然把這心硬如鐵的桓大司馬柔軟得手足無措,無話可說。
接著,當桓溫拿著證據逼司馬昱殺前三公之一的太宰、司馬昱的異母兄弟武陵王司馬晞時,司馬昱又執意不肯,在桓溫的苦苦相逼下,司馬昱又講了一句作為皇帝無論如何不該講的話:“若晉祚靈長,公便宜奉行前詔。如其大運去矣,請避賢路。”
謝安對司馬昱的評價很低,稱為“惠帝(晉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當時的沙門支道林亦嘗言“會嶴有遠體而無遠神”。從這虛權皇帝在對付實權在握的大司馬桓溫的催逼時,居然不顧臉面地使出了婦孺常用的爛招,從而證明了謝安與支道林的評價是相當的恰如其分。但更為神奇的是,這種對於真正的梟雄來說根本毫無作用的下三濫招數,卻意外地擊中了桓溫這種一半是梟雄、一半是英雄的人物心中的死穴。所以,面對著司馬昱的以柔克剛,頗有英雄氣概的桓溫始終狠不下心來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桓溫一邊完成繁瑣的拜謁儀式,一邊回想簡文帝與自己之間的各種瓜葛,這時許多的前塵往事,像放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回放在桓溫的眼前,對著這個一生當中曾經糾纏不清的歡喜冤家的陵寢,桓溫感慨萬千,似乎有千言萬語要對墓裏面的簡文帝訴說,自己也似乎有無數的理由和苦衷請求得到他的理解和原諒:
“我和您之間既做過對手,也做過盟友,但要說是對手卻不是對手,要說是盟友又不是盟友。我們兩人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關系呢?回想當年,你對於我有過諸多的壓制,但畢竟也曾經幫過我不少的大忙,我把你毫無準備地推到了皇帝的高位上,讓你無端地承受了很多痛苦的抉擇,只做了短短的兩百多天的皇帝就這樣去了,這都是我的原因嗎?我們之間的帳算來算去,畢竟還是我虧欠了你的更多一些!如果不是因為政治,我們兩人真可以象劉惔和王濛那樣做個清談上的好友和知己!現在你在墓裏,我在墓外,天人永隔,曾經有過的什麽樣的恩怨,都應隨風而散了罷!”
桓溫對於比自己還年幼七歲的司馬昱的去世還是極感哀傷和愧疚的,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難免會精神恍惚,再加上剛才被黃大仙的氣味熏了一下,處在情感低谷的桓溫因此產生了幻覺,好象真的見到司馬昱在跟自己對話。
其實在桓溫拜謁時候,左右的隨從已經感覺到桓溫有些不對勁了,只見他一邊拜,一邊說“臣不敢”。等拜謁完畢,桓溫登上了車子,這時,他才對隨從說:“剛才先帝的靈魂現身了。”說完,再不言語。過了一會兒,他又問:“殷涓長得是啥樣子?”隨從回答說:“矮矮的,胖胖的。”桓溫之前並沒有見過殷涓,這時他說:“剛才也在先帝身邊。”
這個殷涓是自少年起就與桓溫相愛相殺的殷浩的兒子,殷浩被廢後,殷涓把桓溫給恨上了,經常跟武陵王司馬晞混在一起,還拉幫結派的跟桓溫作對,桓溫在處理司馬晞事件的過程當中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一起把殷涓給做了。但這個案子對桓溫來說始終是個心結,他也經常的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內疚神明之下,見到“簡文帝”的時候,桓溫也就難免會見到“殷涓”了。
在這次拜謁簡文帝司馬昱的陵墓之後的不久,桓溫就得病了。三月七日,他抱病匆匆地回到了姑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既然輔政大臣要拜謁已故皇帝的陵墓,朝中的文武百官自然就得響應。在正式的拜謁儀式舉行前,已經被罷官的竟陵太守鄧遐趁著桓溫的空子拜見了他,桓溫看著他那落拓的身形,便關心地問道:“你為什麽變得比以前更加消瘦了?”鄧遐說:“我在叔達面前有愧,不能不因打破飯甑而遺憾。”鄧遐所說的叔達是東漢時期的孟敏,字叔達,是鉅鹿郡楊氏縣人,他曾經客居太原府。有一次他擔的瓦罐子掉到了地上,他連看都沒看就離開了。林宗看到後就問他為什麽這樣做,他回答說:“瓦罐子已經碎了,看它有什麽用處呢?”林宗因此覺得他不同一般,於是就勸他到各地去游學,十年後果然聞名天下。
桓溫聽鄧遐這樣說,知道他還因為自己打破了他的飯碗而耿耿於懷。自從攻下壽春之後,桓溫已經知道了袁真的一些秘密,因此覺得當時鄧遐在受到袁真節制的情況下,沒有能夠完成既定任務也是情有可原的,於是就安慰鄧遐說要重新幫他恢覆身份。
在魏晉的歷史上,有兩個叫同一名字的高平陵,也許是天意巧合,也許是因緣際會,有兩次與拜謁高平陵相關的活動,都與桓家和司馬家的命運交關,成為他們兩家之間恩怨纏綿上百年的標志性事件。
第一次拜謁高平陵活動,是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當時魏少帝曹芳離開洛陽,到城南九十裏處的明帝曹叡高平陵祭謁。權臣司馬懿乘機在首都洛陽城內發動政變,切斷了洛陽至高平陵的信道,對此,大司農桓範力勸曹爽奉天子暫避到許昌,爾後再傳檄天下,共同發兵討伐司馬懿,可惜曹爽沒有聽從。司馬懿政變成功後,桓範成了司馬氏的眼中釘,不僅自已被殺,桓家更被滅了三族,偶有漏網的後人從此便小心做人,不敢認祖歸宗,據田餘慶先生在《東晉門閥政治》中考證,桓範極可能就是桓溫的六世祖。
而對於這一次所拜謁的高平陵,桓溫自然也是百感交集。簡文帝司馬昱的高平陵,是東晉王朝第八位皇帝司馬昱與其皇後簡文順皇後王簡姬的合葬陵,位於現南京市玄武區太平門附近的富貴山山麓中,古稱鐘山之陽。
當桓溫來到這高平陵的時候,只見簡文帝的陵墓依山而建,陵墓周圍皆是蒼翠高大的樹木,顯得郁郁蔥蔥,而幽靜空氣也是格外的清新。這高平陵不封不樹,不建寢殿,不設園邑神道,地表不留任何痕跡,完全符合了簡文帝生前的真獨簡貴的作風。
當桓溫要拜謁簡文帝之墓的時候,早有隨從在墓前預先準備了拜祭的用品,陪同的文武官員皆侍立在墓前的山道前,桓溫一人獨自沿著山道走到了簡文帝那只見供品、不出地表的陵墓的前面。當桓溫快要走到陵墓跟前的時候,忽然聞到了一種怪異的味道,桓溫不禁皺了一下眉頭,等難聞的氣味逐漸減弱後再繼續走到了簡文帝的墓前祭拜。這簡文帝生前是個人畜無害,見了老鼠也不趕的妙人,所以他死後連老鼠都喜歡他的墳墓,這自然也就勾引起了黃大仙的註意,而黃大仙今天突然見這麽多人光顧這裏,嚇得連忙放了個屁就溜走了。
桓溫與司馬昱兩人作為一文一武的兩位高官,曾在朝中共事了幾十年:一開始兩人就交情匪淺,司馬昱對桓溫的工作也是起著正面的支持作用。直到桓溫滅了成漢帝國後,司馬昱在朝中大臣的唆擺下,屢屢對桓溫所積極倡導的北伐行動從各個方面進行壓制,搞得桓溫在那十多年當中是極其的郁悶。後來因為前燕勢力的步步進逼,朝中除了桓溫之外再無可以與外敵作抗衡的人才,司馬昱才不得已把桓溫引進朝堂,不但完全把帝國軍事的重任完全托付給他,而且讓他分享了內政大權。自此之後,司馬昱大局為重,一直都沒有再對桓溫進行政治上的壓制,而桓溫從此權勢日盛,逐漸有了淩駕於司馬昱之上的勢頭,以致後來司馬昱對於桓溫所主導的,並沒有多少勝算把握的北伐前燕行動都沒有提出過異議,並且在桓溫的北伐進程當中以及敗退後的安置上都給予了很大的關懷。可以說,在司馬昱主政的晚期,他與桓溫都保持著一種合作無間的關系。所以,桓溫在決定廢掉司馬奕之後,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將司馬昱推上皇位。
可是,桓溫萬萬沒有想到這司馬昱對於當皇帝這件事情一點都不覺得開心,他坐在皇位上表現得比在法場上即將要問斬的囚犯還要傷心難過,這頓時讓以豪情自負的桓溫充滿了愧疚之情,這曾經縱橫天下、殺人無數、信奉男兒流血不流淚的桓大司馬,原來竟是個吃軟不吃硬的貨色。他在此生當中怎樣的血腥的場面沒見過?只是司馬昱那充滿哀傷之情的驚艷一哭,居然把這心硬如鐵的桓大司馬柔軟得手足無措,無話可說。
接著,當桓溫拿著證據逼司馬昱殺前三公之一的太宰、司馬昱的異母兄弟武陵王司馬晞時,司馬昱又執意不肯,在桓溫的苦苦相逼下,司馬昱又講了一句作為皇帝無論如何不該講的話:“若晉祚靈長,公便宜奉行前詔。如其大運去矣,請避賢路。”
謝安對司馬昱的評價很低,稱為“惠帝(晉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當時的沙門支道林亦嘗言“會嶴有遠體而無遠神”。從這虛權皇帝在對付實權在握的大司馬桓溫的催逼時,居然不顧臉面地使出了婦孺常用的爛招,從而證明了謝安與支道林的評價是相當的恰如其分。但更為神奇的是,這種對於真正的梟雄來說根本毫無作用的下三濫招數,卻意外地擊中了桓溫這種一半是梟雄、一半是英雄的人物心中的死穴。所以,面對著司馬昱的以柔克剛,頗有英雄氣概的桓溫始終狠不下心來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桓溫一邊完成繁瑣的拜謁儀式,一邊回想簡文帝與自己之間的各種瓜葛,這時許多的前塵往事,像放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回放在桓溫的眼前,對著這個一生當中曾經糾纏不清的歡喜冤家的陵寢,桓溫感慨萬千,似乎有千言萬語要對墓裏面的簡文帝訴說,自己也似乎有無數的理由和苦衷請求得到他的理解和原諒:
“我和您之間既做過對手,也做過盟友,但要說是對手卻不是對手,要說是盟友又不是盟友。我們兩人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關系呢?回想當年,你對於我有過諸多的壓制,但畢竟也曾經幫過我不少的大忙,我把你毫無準備地推到了皇帝的高位上,讓你無端地承受了很多痛苦的抉擇,只做了短短的兩百多天的皇帝就這樣去了,這都是我的原因嗎?我們之間的帳算來算去,畢竟還是我虧欠了你的更多一些!如果不是因為政治,我們兩人真可以象劉惔和王濛那樣做個清談上的好友和知己!現在你在墓裏,我在墓外,天人永隔,曾經有過的什麽樣的恩怨,都應隨風而散了罷!”
桓溫對於比自己還年幼七歲的司馬昱的去世還是極感哀傷和愧疚的,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難免會精神恍惚,再加上剛才被黃大仙的氣味熏了一下,處在情感低谷的桓溫因此產生了幻覺,好象真的見到司馬昱在跟自己對話。
其實在桓溫拜謁時候,左右的隨從已經感覺到桓溫有些不對勁了,只見他一邊拜,一邊說“臣不敢”。等拜謁完畢,桓溫登上了車子,這時,他才對隨從說:“剛才先帝的靈魂現身了。”說完,再不言語。過了一會兒,他又問:“殷涓長得是啥樣子?”隨從回答說:“矮矮的,胖胖的。”桓溫之前並沒有見過殷涓,這時他說:“剛才也在先帝身邊。”
這個殷涓是自少年起就與桓溫相愛相殺的殷浩的兒子,殷浩被廢後,殷涓把桓溫給恨上了,經常跟武陵王司馬晞混在一起,還拉幫結派的跟桓溫作對,桓溫在處理司馬晞事件的過程當中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一起把殷涓給做了。但這個案子對桓溫來說始終是個心結,他也經常的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內疚神明之下,見到“簡文帝”的時候,桓溫也就難免會見到“殷涓”了。
在這次拜謁簡文帝司馬昱的陵墓之後的不久,桓溫就得病了。三月七日,他抱病匆匆地回到了姑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