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七十八章, 怒拔壽春

關燈
可是,還沒等桓溫拿下壽春,到了太和五年(公元370年)的二月二十八日,袁真就已經病死了,袁真手下的陳郡太守朱輔立袁真的兒子袁瑾為建威將軍、豫州刺史,並派遣自己的兒子朱乾之和司馬爨亮前往鄴城,請求前燕帝國的任命。前燕帝國於是任命袁瑾為揚州刺史,朱輔為荊州刺史,繼續與桓溫所指揮的晉軍周旋下去。

聽說袁真病死的消息後,東晉大司馬桓溫立即開始部署對壽春的攻擊,而此時正值前秦的王猛部隊剛剛結束洛陽之戰,尚未發起滅燕總決戰的休整的間隙。袁瑾在得知桓溫前來進攻的消息後,同時派出使者向燕、秦兩國求救。

當時桓溫的參軍伏滔隨恒溫至壽陽,因為淮南屢叛,後來便寫了《正淮論》,其中言壽春之重要曰:“彼壽陽者,南引荊汝之利,東連三吳之富;北接梁宋(今開封和商丘),平途不過七百;西援陳許,水陸不出千裏;外有江湖之阻,內有淮淝之固。龍泉之陂,良田萬頃,舒、六之貢,利盡蠻越。”由於壽春在前燕帝國的南部,非常接近燕、晉兩國接壤的前線,如果前秦能夠拿下了壽春,就可以從西、南兩個方向同時夾擊前燕;反之,為了避免兩面受敵的局面的形成,前燕自然不願意看到壽春落到前秦的手裏。鑒於壽春所具有的異常重要的戰略價值,因此,在太和五年(公元370年)的春季,正準備大戰一場的燕、秦兩國卻幾乎同時向袁瑾派出了援軍,企圖在解救袁瑾的同時得到壽春。

由於燕國的援軍先到,桓溫就命令都護竺瑤、矯陽之等人率領水軍前去迎戰,竺瑤等人在武丘(今河南省沈丘縣東南,曹魏甘露三年,司馬昭平定諸葛誕之後,魏庭將此地改名為武丘)擊敗了燕軍。與此同時,桓溫命令自己的侄兒、寧遠將軍、南頓太守桓石虔,率領各軍加緊發動對壽陽的圍攻。不久之後,桓石虔攻克了壽陽的南城。而這時來自秦軍的援軍似乎實力不夠強,他們看到情況對自己不利,就沒敢往壽春附近靠攏過來。

到了這一年的八月,趁前秦的王猛猛攻壺關的時候,東晉的桓溫從廣陵拉起了上次北伐後所剩餘的二萬人馬,親自帥軍西進討伐袁瑾。他在西進之前,為了拱衛首都安全,命令建威將軍、淮南內史劉波率領五千人馬進駐了建康的石頭城。劉波是劉隗的孫子,劉隗在王敦之亂中北逃石勒,後死去,孫子劉波曾任石虎冠軍將軍王洽的參軍,等到石虎死後,王洽以壽春投降了東晉,劉波也隨之歸順,晉穆帝時被任命為襄城太守,後升任桓沖的中軍諮議參軍。桓溫以劉波鎮守石頭城,一方面是為了鞏固建康的城防,另一方面,桓溫的此舉也是為了防備京師裏面的異己勢力趁著自己與袁瑾交戰而作出什麽不測的輕舉妄動,因為《晉春秋》事件的出現,這個時候的桓溫對於朝廷裏面的人和事已經越發疑心了。

當桓溫的主力大軍抵達壽春之後,袁瑾曾經派兵出來試試運氣,不過,既然連大司馬桓溫都親自出手了,那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袁瑾碰壁後退回城內固守待援,而桓溫大軍則趁勢將壽春城團團地圍住了。前燕不得已再次派出援軍南下解救袁瑾,這次領軍的主將就是後來在慕容暐逃亡時為保衛皇上而被土匪殺死的那位左衛將軍孟高。當時孟高馳援過來的精銳騎兵本已抵達淮北,但是,當時前秦已經開始了大舉伐燕的行動,孟高在接到回師鄴城的命令後又連忙折返回鄴城。

這樣一來,正在交戰的前秦與前燕兩國均無餘暇顧及淮南的袁瑾了。不過,因為桓溫在伐燕失敗後其軍隊的元氣還沒有得到足夠的恢覆,因此,用兵慎重的他並不馬上實施強攻,而是構築塹壕將壽春與外界完全隔絕,就這樣,把壽春足足地圍困了四個多月。到了第二年,也就是東晉太和六年(公元371年)的元月,由於壽春城內的袁瑾和朱輔一再向前秦天王苻堅求救,而此時,前秦已經滅亡了前燕,苻堅完全可以騰出手來解救袁瑾了,於是,他任命袁瑾為揚州刺史,朱輔為交州刺史,並派遣武衛將軍王鑒、前將軍張蠔率領步騎兩萬前往援救。當秦軍抵達壽春城近郊之後,王鑒屯兵於洛澗(源出安徽合肥縣界,北流經定遠縣西九址裏與壽縣接界,又北流至懷遠縣西南七十裏入淮,謂之洛口),張蠔屯兵在八公山(壽春城東北部)。

王鑒、張蠔在主力出動前先派遣五千精銳騎兵進屯於淝水以北的地區,桓溫因此命令桓宣的侄兒、淮南太守桓伊和南頓太守桓石虔等率領本部將士,趁夜在淮河與淝水之間的石橋偷襲了前秦的這支先頭部隊,並順勢大破了王鑒、張蠔軍,秦軍被擊敗後只得屯駐到淮河北岸、壽春西北的慎城(安徽省潁上縣)。在滅燕大戰中大出風頭的前秦名將張蠔這次卻在東晉的地盤上頹然折戟,這場戰役似乎是後來青史留名的淝水之戰的預演,到底是誰的地盤誰做主呀!

打完一場迷你版的淝水之戰後,桓溫就毫無顧忌地對壽春展開了猛攻,元月十七日,桓溫的軍隊終於攻陷了壽春,並且生擒了袁瑾、朱輔等人。在城破之後不久,桓溫就因一件事情而大發雷霆:袁真在上一年曾認為梁國內史朱憲、汝南內史朱斌兩兄弟倆暗地裏勾結桓溫,就把他們都處死了,這兩人的弟弟朱綽卻逃跑出來投靠了桓溫。城破之後,報仇心切的朱綽擅自打開了袁真的棺材,他以斬戮袁真屍體的方式來洩憤。桓溫因此大怒,當場就要把朱綽推出斬首,幸虧他的弟弟桓沖當時也在現場。經過桓沖的苦苦求情,朱綽才得以免死。朱綽為人忠義剛烈,因為受了桓沖的再生之恩,侍奉桓沖就跟父親一樣。他後來擔任桓沖了的車騎軍事、西陽廣平太守。公元384年(東晉太元九年),桓沖去世,朱綽因悲傷過度哭泣嘔血而死。桓沖的幾個兒子對待朱綽的兒子朱齡石也跟親兄弟一樣。

被免死的不止是朱綽,還有袁真的功曹吳坦之。袁真失敗後,吳坦之作為追隨者將要被處死,他的弟弟吳隱之因此去拜見恒溫,請求代替兄長去死,桓溫知道這兩兄弟都是有名的孝子,出於憐憫而赦免了吳坦之。此後,吳隱之受到了桓溫的賞識,擔任了奉朝請、尚書郎等職,後出任晉陵太守,晉安帝隆安年間還被封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領平越中郎將,一生當中建立了很大的功業。不過,吳隱之在歷史上的所擁有的巨大的聲望卻不是因為他官做得有多大和功勞有多高,而是出於他的廉潔。話說當年吳隱之在就任廣州刺史的途中,經過了距離廣州治所二十裏遠的一個叫石門的地方,這裏有一道泉水,被稱為貪泉,傳說中無論是任何人,只要喝了這泉水,就會有無盡的貪欲。吳隱之到達這裏後,對他周圍的親信說:“不看到可產生貪欲的東西,就能便心境保持不亂,越過五嶺就喪失清白的原因,我現在是知道了。”於是他來到泉傍,舀上泉水喝下去,並作詩說:“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幹金,試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為了強調自己的節操能夠戰勝內心的欲望,他到了廣州後,清廉的作風就更加的突出,經常吃的不過是蔬菜和幹魚,帷帳、用具與衣服等都交付外庫,當時有許多人認為他是故意作秀,然而他卻始終如一,並把這種作風維持了一輩子。由桓溫對待吳氏兄弟的事例來看,桓溫頗有識人的眼光,在其內心裏面,也不無正常人的柔軟和寬容的成分。

當拿下壽春後,桓溫吩咐手下將袁氏宗族數十人全部送往建康以供朝廷發落,後來袁真的這些家人都被問斬於建康的集市。桓溫由於痛恨袁真多年來所供養的數百“乞活軍”死士不在對燕國的北伐中發揮作用,卻為了維護袁真而拼命對抗自己,就下令將這些“乞活軍”死士全部活埋,並將他們的妻子都賞賜給有功的將士。所謂的“乞活軍”,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活躍於黃河南北的漢族武裝流民集團,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兇猛強勁的農民武裝部隊。他們既不屬於官方招募,也不是民間自發,卻又兼具官方、民間兩種特質,是一種由官方組織起來的集體流民,是流民中團結力最強、活動範圍最廣、歷時最長久的隊伍,乞活軍在西晉覆亡之後,長期活躍在冀、幽、並等州,曾與胡人進行過艱苦悲壯的武裝鬥爭,起到了保障東晉政權的作用。羯趙統治中原時期,乞活軍迫於形勢,為求活命自保,也曾一度被迫暫時與羯趙妥協,但是他們一有機會就起來反抗胡人的殘暴統治,陳留的乞活帥陳午臨終時還告誡部眾不要歸附胡人。在石虎於公元349年死後,後趙大亂,漢族官員李農逃奔至廣宗,被當地數萬家乞活軍推為首領。原乞活部眾冉良(冉瞻)之子冉閔乘石氏兄弟自相殘殺的混亂局勢,在漢族百姓及李農所部乞活軍的支持下,於公元350年滅後趙,建冉魏,後李農被冉閔誅殺,其部下的乞活軍也被其兼並,此時上距他們隨第一代領袖司馬騰離開並州時已經過去了四十餘年。乞活和其它流民集團相似,世代蕃衍,首領多由同一宗族承襲。乞活也有南移到江淮之間者,其中有一部分被袁真收納為死士。從桓溫對待袁真的“乞活軍”死士的行為上來看,他的內心裏也充斥著政治家通常所擁有的報覆心強、冷酷和殘忍的因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