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另一邊,宋慈他爹,當今太傅,宋禹的腦子也是疼得厲害。他們當年倉促逃到汴京,除了逃亡路上有些急,失了些體面之外,其他什麽時候不是風風光光?他們當初之所以扶持現在的皇帝,也是看中了他根基很淺,又沈迷道術,看起來是個不管事的主,哪知人不可貌相,這個哪方面都平平的王爺,瘋起來一點不比之前那個差。
宋禹和丞相王友兩個年過花甲雙鬢斑白的老友面對面坐著,兩人皆長嘆了一聲。這兩人當年曾是同窗,一個探花,一個榜眼,數十年的官海沈浮,兩個人因為利益一致,運氣和身體都要比旁的人好,居然現在也是個三朝元老的輩分了。
新皇根基尚淺時,基本上什麽都是這兩個人管,後來皇帝愈發瘋得厲害,他們倆也自覺身體不太行了,主要放了不少權,將人生要求退而求其次降成了為後輩謀點福利——可是翅膀硬了不少的皇帝顯然是不願意了。
他們倆這會在大廳裏,坐在最中央,所有沒有上朝的官員們此刻都聚在這裏,按著資歷和輩分坐著,還有幾個小年輕,因為沒座位了,站在一旁。細看之下這裏密謀的人們不管是從人數,還是檔次都要比現在那個正兒八經的朝堂高了好幾級。
這個聚會是由丞相和太傅兩個人發起的,理所當然也得等這兩個人先發言,這兩個老頭子,喝了口茶,對著這麽一幹大小官員,講了一樁舊事。
先皇姓趙,單名一個熹字。
趙熹這個皇帝,在後人眼中,是個巨大的背鍋俠,亡國之君,從來都不會有什麽好名聲,而在那些曾在他手下任過職的官員們看來,他就是一個極其不靠譜的混子皇帝。
在趙熹接過大洛的國祚來的時候,大洛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全是些令人焦頭爛額的爛賬,國內矛盾,內外矛盾都十分尖銳。官員們走的還是保守派的老路子,對外稱臣上貢,對內流民影響治安穩定就將其通通塞進軍隊裏,然後又有了合理理由撈一大筆軍費。
所以雖然大洛從來不打仗,軍隊人數卻比高蘭大蒙鐵真都要多。
如果趙熹是個荒/淫/殘/暴的皇帝,他可以不管任何人的生死只顧自己的瀟灑生活,將一切都交給朝臣們去處理,如果他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就會努力破除內部的矛盾,將流民,佃農等問題嘗試著解決一下。
可惜這兩種裏他哪種都不是,非要形容的話,他是個令人捉摸不透的混子。
不但混,還難以捉摸。首先趙熹本人,給人的感覺非常不學無術,還不務正業,能當皇帝純粹是因為兄弟少,矮子裏拔高個,老媽又是正兒八經的皇後,其他兄弟們大約是沈迷道術,都沒怎麽象征性的和他競爭一下。
大概是因為當皇帝的路途過於順遂,所以趙熹很顯然不怎麽珍惜這個位置。他不怎麽管事,規矩什麽的大部分都是跟著以前的走。作為臣子一般來說是比較喜歡這個樣子的皇帝的,但趙熹比較出奇的是,愛管錢愛算賬還愛搞些稀奇古怪的新玩意兒。當年的太傅在戶部待過,在趙熹當皇帝的那段時間,本該是清閑部門的戶部和工部意外成了最為繁忙的部門。
除了這之外趙熹本人是沒什麽窮奢極欲,獨斷專橫的壞毛病,很多時候還意外的好說話。太傅作為臣子,憑著良心說話,是很喜歡這麽個皇帝的,但可惜大洛的毛病太多,旁邊的外敵又實在是虎視眈眈,趙熹這樣的皇帝,很顯然是救不了它與水火之間的。
趙熹愛玩愛鬧,有時候興致上來了還會和兵部的匠人們一塊當個手藝人,他不怎麽管事,很多時候居然連後宮都不怎麽去,以至於子嗣非常單薄。除了皇後生了一對兒女之外,就還有一個妃子膝下有位公主了。
當那個恥辱的,皇城不堪一擊被攻破的日子來臨之時,趙熹大約還在和兵部的匠人們調配炸藥的比例。也正是因為他不在皇宮裏,才得以免於受辱,用自殺換來了皇室最後的那一點尊嚴。
史書上記載的是所有的皇室宗親通通都被大蒙俘虜,然後現在又輾轉到了鐵真的手上,但據宋禹所知,當年老將軍拼盡全力,似乎將趙熹唯一的小皇子救了出來。
後來這個小皇子隨著林老將軍來到了汴京,便再無蹤影了。由於當初知道王子沒被擄走的人本身就很少,這麽多年來又沒聽林孚提過哪怕一句,所以多年來宋禹一直覺得是現今的皇上知道了皇子的存在,將他給殺了。
宋禹每當想到這的時候都忍不住想把林孚從棺材裏拖出來罵一頓,問問他是不是被豬油蒙了心,輔佐一個孩子比輔佐一個瘋子要方便多少?他怎麽這麽想不開?
近來由於皇帝和朝臣之間的關系實在是太過於緊張了一些,宋禹左思右想,忍不住把主意打到了那個早夭的孩子身上。假如,他們憑空造出一個孩子來,說他就是趙熹那唯一的皇子,是不是就能合理逼皇帝禪讓了?
反正知道事情真相的林孚也已經早死了,死無對證。
宋禹當然不可能和這一屋子的,魚龍混雜的人物們坦誠說自己去大變個活人出來,反而是扯過林孚這面大旗,偽了封遺書——
林孚親筆:
我少年時,曾受過聖上的知遇之恩,永世不能忘。
亡國之恥,六月初九的那天,烏雲蔽日,高蘭大蒙大軍兵臨城下,我等無能之輩用盡氣力,終不能敵。
我尋思著聖上這天愛往兵部跑,於是快馬加鞭,幸而在城破前找到了陛下以及年幼稚嫩的小殿下。
聖上隨我等看見山河破碎,滿城狼藉,滿面愁容,自言道無顏見先輩便在落腳處揮劍自刎。
我等悲痛之心,恨不能隨著聖上一同而去。在聖上薨前,曾道,小皇子年幼單純,無能繼承大統,希望能讓他如普通鄉野村夫的幼童一般活下去。
因是聖上臨終所言,我等不得不從,因此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小皇子隱姓埋名,變成了普通人。
我等之罪,唯有去黃泉才得以消弭。
宋禹念完遺書,座下一片嘩然,一邊痛哭先帝不幸,一邊怒罵林將軍大逆不道,私藏皇子。宋禹等的就是這個效果,因此擺出了一副悲痛臉,等著眾人將該嚎的表演給演完了,再說道,“這個消息我也就方才知道的,幸而林孚雖然大逆不道,但將小皇子保護的還是很好,我已經派人去接皇子了。”
“皇帝仁厚,當初登基的時候一直說自己本非正統,至今都沒立太子,等我們將皇子接回來了,將他迎來封為太子如何,否則沒有太子國將不國啊。”
眾人基本打定了跟著這兩人走,聽了這話也沒什麽太大的異議,點了點頭,在內心盤算著到底要怎麽把現在那個愈發反覆無常的皇帝給弄下臺。就這一點看來,這群人雖然貌合神離,這個追求倒是共同的。
與此同時,漫長的早朝剛剛過去。宋景扶著徐圖之打算上醫館,張梓淇因為擔心他所以特地守在了下朝的地方。
三人一照面,徐圖之額頭上的血跡嚇了張梓淇一跳。宋景對著他苦笑了一下,說要趕緊去醫館上點藥。
張梓淇一擺手,道,“不用,跟著我來清平司吧,太醫院一半的太醫都在這,藥材也有。”
於是三人一同去了清平司。
走到半路上的時候,徐圖之輕輕說了一聲,“先皇他,為什麽就是想不開呢?”
宋景和張梓淇由於在那場戰役的時候年歲尚小,並沒什麽記憶,所以只是默不作聲地聽著,接不上茬。
不過徐圖之也不需要他們接茬,他說完這句話之後又是一言不發了,就是那被血色模糊的眼裏穿越了二十來年的時光,望見了過去的大洛。
徐圖之學習並不是很上心,但家學淵博,他家從祖祖父那輩起就是科舉出身,所以在這種熏陶下,他不怎麽上心的應考,進也中了末名的進士,又因為那篇關於糧食產量與水利工程的文章寫得質樸,據說皇帝很欣賞,所以破例留在京朝,還被放在了戶部。
徐圖之最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小吏,負責統計各地的稅收情況,然後核算,將稅收整理成冊。這是個細心活,賬目繁多,而且最主要的是得查出各地的轉運使有沒有隱瞞不報,將稅收私吞。
徐圖之不是個愛算賬的人,不過他善於在各種各樣的事情裏尋找樂趣,沒多久他摸出了點算賬的門道後,意外感受到了些工作的樂趣。那時的他新上任兩個月。某天,徐圖之去倉庫查庫存,沒想到居然碰上了皇帝趙熹。
趙熹穿著一聲玄色的長袍,沒什麽特別的標志,身邊也沒跟個人,就一個人站在倉庫門口幹瞪眼。
徐圖之本來還不怎麽敢認,但他走到門邊,憑著進士錄取游街那天的印象,還是確定了這個目前站他面前一臉笑意的人就是當今的聖上。
徐圖之趕緊跪下行禮。趙熹很是隨意地擺擺手讓他起來,還問他能不能帶著他一起進倉庫——用的還是商量的語氣。
徐圖之誠惶誠恐,連忙點頭,感覺自己用鑰匙開門的時候手都在抖。他推開門,趙熹跟在他身後進來,四處打量著,看模樣神情倒像是一個混不吝的富家公子。
徐圖之心中一下就沒那麽抖了。
趙熹問他,“小官你是來做什麽的?”
“找去年的卷宗。”徐圖之老老實實地答道。
趙熹笑著點點頭,“我四處看一看,你找完了叫我,我們一塊出去。”
徐圖之點點頭,他記性很好,找東西直奔目的地,找到再加拿好不消一刻鐘。他拿完看見趙熹還在那饒有興致地看著,不時從書架上翻出一本來看一下。
有些卷宗已經很老了,滿是灰塵,一股黴味,可這位天子一點也沒介意,眉頭都沒皺一下,臉上還是笑意盈盈的,一頁一頁地翻著。
徐圖之站在一旁,就這麽同皇帝在那個有點黑,堆滿了卷宗的,有股濕冷的黴味的倉庫裏,待了一整個下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宋禹和丞相王友兩個年過花甲雙鬢斑白的老友面對面坐著,兩人皆長嘆了一聲。這兩人當年曾是同窗,一個探花,一個榜眼,數十年的官海沈浮,兩個人因為利益一致,運氣和身體都要比旁的人好,居然現在也是個三朝元老的輩分了。
新皇根基尚淺時,基本上什麽都是這兩個人管,後來皇帝愈發瘋得厲害,他們倆也自覺身體不太行了,主要放了不少權,將人生要求退而求其次降成了為後輩謀點福利——可是翅膀硬了不少的皇帝顯然是不願意了。
他們倆這會在大廳裏,坐在最中央,所有沒有上朝的官員們此刻都聚在這裏,按著資歷和輩分坐著,還有幾個小年輕,因為沒座位了,站在一旁。細看之下這裏密謀的人們不管是從人數,還是檔次都要比現在那個正兒八經的朝堂高了好幾級。
這個聚會是由丞相和太傅兩個人發起的,理所當然也得等這兩個人先發言,這兩個老頭子,喝了口茶,對著這麽一幹大小官員,講了一樁舊事。
先皇姓趙,單名一個熹字。
趙熹這個皇帝,在後人眼中,是個巨大的背鍋俠,亡國之君,從來都不會有什麽好名聲,而在那些曾在他手下任過職的官員們看來,他就是一個極其不靠譜的混子皇帝。
在趙熹接過大洛的國祚來的時候,大洛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全是些令人焦頭爛額的爛賬,國內矛盾,內外矛盾都十分尖銳。官員們走的還是保守派的老路子,對外稱臣上貢,對內流民影響治安穩定就將其通通塞進軍隊裏,然後又有了合理理由撈一大筆軍費。
所以雖然大洛從來不打仗,軍隊人數卻比高蘭大蒙鐵真都要多。
如果趙熹是個荒/淫/殘/暴的皇帝,他可以不管任何人的生死只顧自己的瀟灑生活,將一切都交給朝臣們去處理,如果他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就會努力破除內部的矛盾,將流民,佃農等問題嘗試著解決一下。
可惜這兩種裏他哪種都不是,非要形容的話,他是個令人捉摸不透的混子。
不但混,還難以捉摸。首先趙熹本人,給人的感覺非常不學無術,還不務正業,能當皇帝純粹是因為兄弟少,矮子裏拔高個,老媽又是正兒八經的皇後,其他兄弟們大約是沈迷道術,都沒怎麽象征性的和他競爭一下。
大概是因為當皇帝的路途過於順遂,所以趙熹很顯然不怎麽珍惜這個位置。他不怎麽管事,規矩什麽的大部分都是跟著以前的走。作為臣子一般來說是比較喜歡這個樣子的皇帝的,但趙熹比較出奇的是,愛管錢愛算賬還愛搞些稀奇古怪的新玩意兒。當年的太傅在戶部待過,在趙熹當皇帝的那段時間,本該是清閑部門的戶部和工部意外成了最為繁忙的部門。
除了這之外趙熹本人是沒什麽窮奢極欲,獨斷專橫的壞毛病,很多時候還意外的好說話。太傅作為臣子,憑著良心說話,是很喜歡這麽個皇帝的,但可惜大洛的毛病太多,旁邊的外敵又實在是虎視眈眈,趙熹這樣的皇帝,很顯然是救不了它與水火之間的。
趙熹愛玩愛鬧,有時候興致上來了還會和兵部的匠人們一塊當個手藝人,他不怎麽管事,很多時候居然連後宮都不怎麽去,以至於子嗣非常單薄。除了皇後生了一對兒女之外,就還有一個妃子膝下有位公主了。
當那個恥辱的,皇城不堪一擊被攻破的日子來臨之時,趙熹大約還在和兵部的匠人們調配炸藥的比例。也正是因為他不在皇宮裏,才得以免於受辱,用自殺換來了皇室最後的那一點尊嚴。
史書上記載的是所有的皇室宗親通通都被大蒙俘虜,然後現在又輾轉到了鐵真的手上,但據宋禹所知,當年老將軍拼盡全力,似乎將趙熹唯一的小皇子救了出來。
後來這個小皇子隨著林老將軍來到了汴京,便再無蹤影了。由於當初知道王子沒被擄走的人本身就很少,這麽多年來又沒聽林孚提過哪怕一句,所以多年來宋禹一直覺得是現今的皇上知道了皇子的存在,將他給殺了。
宋禹每當想到這的時候都忍不住想把林孚從棺材裏拖出來罵一頓,問問他是不是被豬油蒙了心,輔佐一個孩子比輔佐一個瘋子要方便多少?他怎麽這麽想不開?
近來由於皇帝和朝臣之間的關系實在是太過於緊張了一些,宋禹左思右想,忍不住把主意打到了那個早夭的孩子身上。假如,他們憑空造出一個孩子來,說他就是趙熹那唯一的皇子,是不是就能合理逼皇帝禪讓了?
反正知道事情真相的林孚也已經早死了,死無對證。
宋禹當然不可能和這一屋子的,魚龍混雜的人物們坦誠說自己去大變個活人出來,反而是扯過林孚這面大旗,偽了封遺書——
林孚親筆:
我少年時,曾受過聖上的知遇之恩,永世不能忘。
亡國之恥,六月初九的那天,烏雲蔽日,高蘭大蒙大軍兵臨城下,我等無能之輩用盡氣力,終不能敵。
我尋思著聖上這天愛往兵部跑,於是快馬加鞭,幸而在城破前找到了陛下以及年幼稚嫩的小殿下。
聖上隨我等看見山河破碎,滿城狼藉,滿面愁容,自言道無顏見先輩便在落腳處揮劍自刎。
我等悲痛之心,恨不能隨著聖上一同而去。在聖上薨前,曾道,小皇子年幼單純,無能繼承大統,希望能讓他如普通鄉野村夫的幼童一般活下去。
因是聖上臨終所言,我等不得不從,因此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小皇子隱姓埋名,變成了普通人。
我等之罪,唯有去黃泉才得以消弭。
宋禹念完遺書,座下一片嘩然,一邊痛哭先帝不幸,一邊怒罵林將軍大逆不道,私藏皇子。宋禹等的就是這個效果,因此擺出了一副悲痛臉,等著眾人將該嚎的表演給演完了,再說道,“這個消息我也就方才知道的,幸而林孚雖然大逆不道,但將小皇子保護的還是很好,我已經派人去接皇子了。”
“皇帝仁厚,當初登基的時候一直說自己本非正統,至今都沒立太子,等我們將皇子接回來了,將他迎來封為太子如何,否則沒有太子國將不國啊。”
眾人基本打定了跟著這兩人走,聽了這話也沒什麽太大的異議,點了點頭,在內心盤算著到底要怎麽把現在那個愈發反覆無常的皇帝給弄下臺。就這一點看來,這群人雖然貌合神離,這個追求倒是共同的。
與此同時,漫長的早朝剛剛過去。宋景扶著徐圖之打算上醫館,張梓淇因為擔心他所以特地守在了下朝的地方。
三人一照面,徐圖之額頭上的血跡嚇了張梓淇一跳。宋景對著他苦笑了一下,說要趕緊去醫館上點藥。
張梓淇一擺手,道,“不用,跟著我來清平司吧,太醫院一半的太醫都在這,藥材也有。”
於是三人一同去了清平司。
走到半路上的時候,徐圖之輕輕說了一聲,“先皇他,為什麽就是想不開呢?”
宋景和張梓淇由於在那場戰役的時候年歲尚小,並沒什麽記憶,所以只是默不作聲地聽著,接不上茬。
不過徐圖之也不需要他們接茬,他說完這句話之後又是一言不發了,就是那被血色模糊的眼裏穿越了二十來年的時光,望見了過去的大洛。
徐圖之學習並不是很上心,但家學淵博,他家從祖祖父那輩起就是科舉出身,所以在這種熏陶下,他不怎麽上心的應考,進也中了末名的進士,又因為那篇關於糧食產量與水利工程的文章寫得質樸,據說皇帝很欣賞,所以破例留在京朝,還被放在了戶部。
徐圖之最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小吏,負責統計各地的稅收情況,然後核算,將稅收整理成冊。這是個細心活,賬目繁多,而且最主要的是得查出各地的轉運使有沒有隱瞞不報,將稅收私吞。
徐圖之不是個愛算賬的人,不過他善於在各種各樣的事情裏尋找樂趣,沒多久他摸出了點算賬的門道後,意外感受到了些工作的樂趣。那時的他新上任兩個月。某天,徐圖之去倉庫查庫存,沒想到居然碰上了皇帝趙熹。
趙熹穿著一聲玄色的長袍,沒什麽特別的標志,身邊也沒跟個人,就一個人站在倉庫門口幹瞪眼。
徐圖之本來還不怎麽敢認,但他走到門邊,憑著進士錄取游街那天的印象,還是確定了這個目前站他面前一臉笑意的人就是當今的聖上。
徐圖之趕緊跪下行禮。趙熹很是隨意地擺擺手讓他起來,還問他能不能帶著他一起進倉庫——用的還是商量的語氣。
徐圖之誠惶誠恐,連忙點頭,感覺自己用鑰匙開門的時候手都在抖。他推開門,趙熹跟在他身後進來,四處打量著,看模樣神情倒像是一個混不吝的富家公子。
徐圖之心中一下就沒那麽抖了。
趙熹問他,“小官你是來做什麽的?”
“找去年的卷宗。”徐圖之老老實實地答道。
趙熹笑著點點頭,“我四處看一看,你找完了叫我,我們一塊出去。”
徐圖之點點頭,他記性很好,找東西直奔目的地,找到再加拿好不消一刻鐘。他拿完看見趙熹還在那饒有興致地看著,不時從書架上翻出一本來看一下。
有些卷宗已經很老了,滿是灰塵,一股黴味,可這位天子一點也沒介意,眉頭都沒皺一下,臉上還是笑意盈盈的,一頁一頁地翻著。
徐圖之站在一旁,就這麽同皇帝在那個有點黑,堆滿了卷宗的,有股濕冷的黴味的倉庫裏,待了一整個下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