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在尋秦記裏開地圖14
關燈
小
中
大
兩年的時間過得其實很快, 特別是當你總是能看到白幡的時候,秦趙之間的戰鬥以趙國一戰這損四十萬而結束,對於那些一國君主來說, 還能有茍延殘喘的餘地, 歌舞依然升平, 美酒佳肴依然不斷, 可對於尋常百姓人家,卻像是塌了天一般的悲戚。
別的地方不知道,可在這裏,在這個偏僻的集市附近,好在還有阿玉,兩年的教導, 已經讓不少人家的孩子頂起了門戶, 讓這家不至於因為頂梁柱的死亡而崩塌, 可到底,家已經不成家。
可奇怪的是, 這裏的人卻沒有多少怨恨秦國的意思, 一個個悲傷的除了流淚還是流淚,這讓阿玉都有些不解。三國那些年, 說是戰亂,可到底維持了多年的和平, 阿玉終其一生也沒接觸過這樣的情況,而大唐?他們就沒什麽敗績,所以他也不懂戰敗一方百姓的心思, 這一次……
“秦人?有什麽好怨的,這些年死在周圍各國之下的人還少嘛?真要怨恨,哪裏怨恨的過來?再說了,秦人?那秦國招賢令下了不止一次,那聽說朝堂上很多都是別國士子名士,就是咱們趙國朝堂,不也多是他國之人?”
三河爺爺這話說的,那真是透徹到了極致,讓難得有了疑惑過來探問的阿玉都有些傻眼。是了,這個時代和後世是不一樣的,這個時代的人家國的觀念其實不強,更多在意的是自家的利益和自己的前程,這或許也和這些國家原本多是周朝分封有關,在百姓看來,這基本可以算是內亂,在這樣的情況下,諸國君主,也不過是以往爭儲的派系而已,這樣一來,自然沒什麽顧忌,就是百姓,只怕也這麽看。
“真說起來阿玉,你不也是秦人?當初你大父來時就說,從此怕是回不去故國,故而自己給自己取了個姓氏,說是要以國為姓,故而你如今才叫秦玉。姓氏我家,本是韓國,呵呵,再往上說,那是晉國之人,良木家呢,我記得那是為了躲避那些放貸的,才逃來的,似乎是齊人?光是咱們這裏幾家,也就秋生家一直是趙人,你說,這還怎麽去怨?”
說到這個,三河爺爺自己都笑了,百姓求生艱難,往往一個天災人禍,就要背井離鄉,如此一來流動的再怎麽有限,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是本地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有什麽資格代表趙人去怨恨秦人?
或許怨恨的心還是有吧,到底也是死了人,可他們更明白怨恨了也沒用,夠不著啊,征丁的是趙王,帶著他們去打仗的是趙國的將軍,爭取的是趙國的利益,讓他們失敗被殺的也是趙國的王公大臣,他們怎麽怨?他們不想打仗,可這事兒是他們說得算的?他們不想換將軍,別人能聽他們的?唉,被征丁的帶走的那一刻,其實很多人都已經明白了命運,生死已經由不得自己,生不過是僥幸,都未必能有獎賞,死也沒有撫恤,連屍首都未必能得到安葬,倒是如今這坑殺……呵呵,好歹也算入土為安了,還能怎麽想呢。
三河爺爺的眼睛早就已經渾濁,可那看透了世間悲慘的目光卻依然帶著冷然。這個時代命如草芥他們早就習慣了啊。
“打仗從來就沒有不死人的,倒是這秦人,唉,秦人得勝卻沒有乘勝追擊,想來損傷也不小啊。想來這幾年內,兩國是不會在折騰了,倒是韓魏,只怕不消停。每次都是這樣,也不知道這鬧的有個什麽趣,聽說如今韓國三分之一的地方都沒了,還折騰啥啊。”
咦,這麽一個老頭,居然還懂得陣仗之事?居然還知道韓魏會來撿便宜?阿玉的腦子突然閃了一下,猛地從原本的記憶中尋出了好些往日不曾在意的事兒來。這三河爺爺一家的男丁長得比別人家的粗壯,還有三河往日腿腳也十分的靈便,比其他夥伴更力氣大些。還有……本都是點點滴滴的小事兒,可若是結合三河爺爺說的,本是韓國人,那或許……是早年趙國和韓國交戰後,殘留沒回去的兵丁?
這還真是說不準。畢竟這年頭,山林子多,衣裳一換,往哪裏躲上一陣,然後扮做流民,很容易就換個身份,這也是這年頭的人口怎麽也計算不清楚,征兵都要強征的緣故之一。人口管理相當的粗糙啊。甚至吸引流民都能被當成政績來做,可見這疏松成了什麽樣。
當然了,這也不管阿玉什麽事兒,管他倒是原本是什麽人呢,即使見識在不凡,即使原本或許也是軍陣中的好手,如今也已經是個老頭子了,在追根究底又有什麽意思?認準了,如今大家是好鄰裏這就成了。人口管理也不是他的麻煩,何必多事兒對吧。倒是這年頭百姓的這種思想問題,值得回去好好的寫一篇論文了。常年征戰居然連怨恨對手都沒了欲望,這得麻木到啥份上?可見這時代所謂的璀璨有多沈重。
“阿翁說的是,這是是非非的真是說不清,早年我大父也說過,當初平王東遷,秦國舉族勤王,只求能得一塊好封地,能不至於時時處於犬戎之族的威脅之下,可結果呢?諾言等於沒有,國土還要自己打回來,那時候秦人多委屈?便是如今,這本事秦韓之事,趙王貪圖那些土地,這才有了如此禍事,便是咱們死了這麽多人,說起根由來都挺不直腰桿子,唉,都是貪心惹的禍。好好的過日子不好嗎?若是這百姓都能衣食無憂,人丁興旺,百業興盛,便是不去搶奪,又有誰能動咱們?”
既然連著三河爺爺都說他是秦人了,那替秦人說幾句也正常對吧。可他說錯了嗎?長平之戰本就不該發生,是貪婪讓這四十萬人死於荒野,這難道不是趙王的錯?
阿玉覺得,趙王那就是作死的典型。比那個刺殺都不知道皮馬甲的燕太子丹腦子都不清楚。明明知道秦國兵峰正銳,自己還有北面匈奴威脅,居然還幹的出這麽一個虎口奪食的事兒來,真是利欲熏心的厲害了。
“算了,說這些還有什麽用,咱們也就發發牢騷而已,對了,這些人家的孩子,你準備怎麽辦?真的像是上次說的那樣,讓他們合夥去開鋪子?這生意可未必好,咱們這裏到底還是偏了些。”
“這裏是不怎麽好,可只要辦起來了,哪怕是生意差些,可好歹他們也算是有了點產業,心裏也能安穩幾分,剩下的,即使不夠,靠著打獵,總能吃上口肉,不會餓死。再說了,那熱鬧地方是咱們能去闖蕩的?都是沒根底的,年歲還這麽小,去了不是找事兒嗎,還是在這裏,到底都是熟悉的人,生疏些,也能體諒,說不得就練出來了呢。”
“這倒也是,先練手,等著本事了,長大了,在去闖蕩也來得及。倒是你自己,阿玉啊,自打那個學堂開了,你可真的是,就被綁住了,這一身的本事,便是投到什麽君候的門下,也是可以的,如今卻……咱們都虧欠了你。”
那些上學的孩子們雖然也知道阿玉的付出,可多只看到他無私的教學上,只有三河爺爺這樣久經世事的人才知道,阿玉,為了那些讀書的孩子,究竟付出了什麽,那是屬於他自己的遠大前程。所以對著阿玉,老人每每看過去都帶著幾分歉疚,因為那得到這份付出的人裏,還有他家的孩子。
被三河爺爺這麽說,阿玉都有些臉紅,他有這麽偉大?咋他自己都不知道呢?當然更真實的原因是,他對於投靠這個時代的什麽君,什麽名臣,那真的是沒啥興趣,擺脫,我們阿玉也是很有檔次的好不,這些人可不再他的眼界裏。
所以啊,聽到三河爺爺這麽說,除了臉紅,阿玉笑的那是相當的爽朗,一邊擺著手,一邊說道:
“沒什麽欠不欠的,我倒是覺得挺好,這樣教導下去,我這一門,往後都不缺弟子了,也算是為師門開枝散葉了,多好。指不定那些尋不到合適弟子的其他人還要羨慕我呢。”
正說有人羨慕,轉頭還真是有人來了,這不是,這裏和三河爺爺閑話還沒有說完,那邊秋生的弟弟,那個已經九歲的朝生就來喊人了。
“看著年級不算大,可十分的老相,葛衣麻鞋,還拿著把劍,我瞧著別是游俠,阿玉哥,你可認識?若是不認得,我就去回了他,說你不在家?”
自打阿玉的名聲傳出去,找上門的人自然多了起來,雜七雜八的,什麽樣的都有,甚至還有想要強買強賣的,為此,這邊的幾個小子如今待人接物上被鍛煉的十分的利索,連著忽悠人都會了,看看,這話說的多溜。
只是這一次,阿玉卻沒立馬點頭,而是皺著眉頭想了想,這才松開了,笑著說道:
“不了,還是我去吧,我大概知道是什麽人了。”
是什麽人?你猜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別的地方不知道,可在這裏,在這個偏僻的集市附近,好在還有阿玉,兩年的教導, 已經讓不少人家的孩子頂起了門戶, 讓這家不至於因為頂梁柱的死亡而崩塌, 可到底,家已經不成家。
可奇怪的是, 這裏的人卻沒有多少怨恨秦國的意思, 一個個悲傷的除了流淚還是流淚,這讓阿玉都有些不解。三國那些年, 說是戰亂,可到底維持了多年的和平, 阿玉終其一生也沒接觸過這樣的情況,而大唐?他們就沒什麽敗績,所以他也不懂戰敗一方百姓的心思, 這一次……
“秦人?有什麽好怨的,這些年死在周圍各國之下的人還少嘛?真要怨恨,哪裏怨恨的過來?再說了,秦人?那秦國招賢令下了不止一次,那聽說朝堂上很多都是別國士子名士,就是咱們趙國朝堂,不也多是他國之人?”
三河爺爺這話說的,那真是透徹到了極致,讓難得有了疑惑過來探問的阿玉都有些傻眼。是了,這個時代和後世是不一樣的,這個時代的人家國的觀念其實不強,更多在意的是自家的利益和自己的前程,這或許也和這些國家原本多是周朝分封有關,在百姓看來,這基本可以算是內亂,在這樣的情況下,諸國君主,也不過是以往爭儲的派系而已,這樣一來,自然沒什麽顧忌,就是百姓,只怕也這麽看。
“真說起來阿玉,你不也是秦人?當初你大父來時就說,從此怕是回不去故國,故而自己給自己取了個姓氏,說是要以國為姓,故而你如今才叫秦玉。姓氏我家,本是韓國,呵呵,再往上說,那是晉國之人,良木家呢,我記得那是為了躲避那些放貸的,才逃來的,似乎是齊人?光是咱們這裏幾家,也就秋生家一直是趙人,你說,這還怎麽去怨?”
說到這個,三河爺爺自己都笑了,百姓求生艱難,往往一個天災人禍,就要背井離鄉,如此一來流動的再怎麽有限,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是本地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有什麽資格代表趙人去怨恨秦人?
或許怨恨的心還是有吧,到底也是死了人,可他們更明白怨恨了也沒用,夠不著啊,征丁的是趙王,帶著他們去打仗的是趙國的將軍,爭取的是趙國的利益,讓他們失敗被殺的也是趙國的王公大臣,他們怎麽怨?他們不想打仗,可這事兒是他們說得算的?他們不想換將軍,別人能聽他們的?唉,被征丁的帶走的那一刻,其實很多人都已經明白了命運,生死已經由不得自己,生不過是僥幸,都未必能有獎賞,死也沒有撫恤,連屍首都未必能得到安葬,倒是如今這坑殺……呵呵,好歹也算入土為安了,還能怎麽想呢。
三河爺爺的眼睛早就已經渾濁,可那看透了世間悲慘的目光卻依然帶著冷然。這個時代命如草芥他們早就習慣了啊。
“打仗從來就沒有不死人的,倒是這秦人,唉,秦人得勝卻沒有乘勝追擊,想來損傷也不小啊。想來這幾年內,兩國是不會在折騰了,倒是韓魏,只怕不消停。每次都是這樣,也不知道這鬧的有個什麽趣,聽說如今韓國三分之一的地方都沒了,還折騰啥啊。”
咦,這麽一個老頭,居然還懂得陣仗之事?居然還知道韓魏會來撿便宜?阿玉的腦子突然閃了一下,猛地從原本的記憶中尋出了好些往日不曾在意的事兒來。這三河爺爺一家的男丁長得比別人家的粗壯,還有三河往日腿腳也十分的靈便,比其他夥伴更力氣大些。還有……本都是點點滴滴的小事兒,可若是結合三河爺爺說的,本是韓國人,那或許……是早年趙國和韓國交戰後,殘留沒回去的兵丁?
這還真是說不準。畢竟這年頭,山林子多,衣裳一換,往哪裏躲上一陣,然後扮做流民,很容易就換個身份,這也是這年頭的人口怎麽也計算不清楚,征兵都要強征的緣故之一。人口管理相當的粗糙啊。甚至吸引流民都能被當成政績來做,可見這疏松成了什麽樣。
當然了,這也不管阿玉什麽事兒,管他倒是原本是什麽人呢,即使見識在不凡,即使原本或許也是軍陣中的好手,如今也已經是個老頭子了,在追根究底又有什麽意思?認準了,如今大家是好鄰裏這就成了。人口管理也不是他的麻煩,何必多事兒對吧。倒是這年頭百姓的這種思想問題,值得回去好好的寫一篇論文了。常年征戰居然連怨恨對手都沒了欲望,這得麻木到啥份上?可見這時代所謂的璀璨有多沈重。
“阿翁說的是,這是是非非的真是說不清,早年我大父也說過,當初平王東遷,秦國舉族勤王,只求能得一塊好封地,能不至於時時處於犬戎之族的威脅之下,可結果呢?諾言等於沒有,國土還要自己打回來,那時候秦人多委屈?便是如今,這本事秦韓之事,趙王貪圖那些土地,這才有了如此禍事,便是咱們死了這麽多人,說起根由來都挺不直腰桿子,唉,都是貪心惹的禍。好好的過日子不好嗎?若是這百姓都能衣食無憂,人丁興旺,百業興盛,便是不去搶奪,又有誰能動咱們?”
既然連著三河爺爺都說他是秦人了,那替秦人說幾句也正常對吧。可他說錯了嗎?長平之戰本就不該發生,是貪婪讓這四十萬人死於荒野,這難道不是趙王的錯?
阿玉覺得,趙王那就是作死的典型。比那個刺殺都不知道皮馬甲的燕太子丹腦子都不清楚。明明知道秦國兵峰正銳,自己還有北面匈奴威脅,居然還幹的出這麽一個虎口奪食的事兒來,真是利欲熏心的厲害了。
“算了,說這些還有什麽用,咱們也就發發牢騷而已,對了,這些人家的孩子,你準備怎麽辦?真的像是上次說的那樣,讓他們合夥去開鋪子?這生意可未必好,咱們這裏到底還是偏了些。”
“這裏是不怎麽好,可只要辦起來了,哪怕是生意差些,可好歹他們也算是有了點產業,心裏也能安穩幾分,剩下的,即使不夠,靠著打獵,總能吃上口肉,不會餓死。再說了,那熱鬧地方是咱們能去闖蕩的?都是沒根底的,年歲還這麽小,去了不是找事兒嗎,還是在這裏,到底都是熟悉的人,生疏些,也能體諒,說不得就練出來了呢。”
“這倒也是,先練手,等著本事了,長大了,在去闖蕩也來得及。倒是你自己,阿玉啊,自打那個學堂開了,你可真的是,就被綁住了,這一身的本事,便是投到什麽君候的門下,也是可以的,如今卻……咱們都虧欠了你。”
那些上學的孩子們雖然也知道阿玉的付出,可多只看到他無私的教學上,只有三河爺爺這樣久經世事的人才知道,阿玉,為了那些讀書的孩子,究竟付出了什麽,那是屬於他自己的遠大前程。所以對著阿玉,老人每每看過去都帶著幾分歉疚,因為那得到這份付出的人裏,還有他家的孩子。
被三河爺爺這麽說,阿玉都有些臉紅,他有這麽偉大?咋他自己都不知道呢?當然更真實的原因是,他對於投靠這個時代的什麽君,什麽名臣,那真的是沒啥興趣,擺脫,我們阿玉也是很有檔次的好不,這些人可不再他的眼界裏。
所以啊,聽到三河爺爺這麽說,除了臉紅,阿玉笑的那是相當的爽朗,一邊擺著手,一邊說道:
“沒什麽欠不欠的,我倒是覺得挺好,這樣教導下去,我這一門,往後都不缺弟子了,也算是為師門開枝散葉了,多好。指不定那些尋不到合適弟子的其他人還要羨慕我呢。”
正說有人羨慕,轉頭還真是有人來了,這不是,這裏和三河爺爺閑話還沒有說完,那邊秋生的弟弟,那個已經九歲的朝生就來喊人了。
“看著年級不算大,可十分的老相,葛衣麻鞋,還拿著把劍,我瞧著別是游俠,阿玉哥,你可認識?若是不認得,我就去回了他,說你不在家?”
自打阿玉的名聲傳出去,找上門的人自然多了起來,雜七雜八的,什麽樣的都有,甚至還有想要強買強賣的,為此,這邊的幾個小子如今待人接物上被鍛煉的十分的利索,連著忽悠人都會了,看看,這話說的多溜。
只是這一次,阿玉卻沒立馬點頭,而是皺著眉頭想了想,這才松開了,笑著說道:
“不了,還是我去吧,我大概知道是什麽人了。”
是什麽人?你猜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