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在三國做個大當家22
關燈
小
中
大
說起這個銀錢問題……從尋常角度來說, 越是時間往前推,這金銀什麽的,在流通性上就越是差些。看看那些五銖錢, 看看以前的刀幣, 看看後世的銅錢, 大家就應該能琢磨過來, 銅錢這東西才是我大中華使用頻率最高的錢幣,連著中原王朝周邊的小國,包括東瀛和高句麗一樣,都習慣采用中國的銅錢。
可為什麽阿玉歷經了唐朝,又跑到了這幾乎能以物易物的三國時期,對於金銀依然這麽執著?因為儲存起來方便啊!隨便挖個坑, 掘個洞的, 就能放好了, 作為後手。就和現代人買黃金保值一樣,這也是古代沒有銀行保險櫃的人家提升財產隱藏安全度的一種技巧。
再加上像是他這樣的一家之主, 采買什麽的, 很少零星花銷,一般都是直接搞得和批發一樣, 一來一堆,如此一來, 自然金銀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最起碼這大商戶什麽的,面對的也基本和阿玉一樣的現狀:銅錢太多太重,攜帶走動搞得和貼著人傻錢多的標簽一樣……
至於說儲備了金銀, 對以後花銷有什麽影響?那也就是將金銀兌換成銅錢使用時候,在兌換鋪子要出火耗兌換費用這一點了。這也是尋常人家不願意用金銀的緣故。平白要少上好些錢,摳唆著過日子的哪個不心疼對吧。
不過阿玉想的通啊,還能自我安慰,權當是異地取款手續費什麽的給銀行了。所以嘍,阿玉對於藏金銀什麽的,一向相當的積極。而作為家主,還是個本事不小,懂的上進,知道攢家底的家主,他的這種態度,很自然的也影響到了家裏的其他人。
看看福壽叔那理著東西,笑瞇了眼睛的模樣就知道,他對於如今這點子家底有多滿意了。
“有了這麽些銀錢,等著外頭太平了,咱們回去,正好將莊子好好修繕一回,那宅子說起來還是早年你大父辭官回來時蓋的,多少年了,除了隔上一二年修繕一二,就再沒有……如今可算是湊足了銀錢,等著修繕一新,老奴怎麽也要去祖墳告知一二。好讓先人安心。”
作為世代家仆,福壽叔這樣的其實和家人已經沒差別了,甚至比什麽旁支庶出之類的家人都親近忠貞些,畢竟這樣的世仆在世家自有規矩,對著主家也沒什麽利益之爭,只要跟著主人,用心做事,就能過的不錯。更不用說像是阿玉家這樣,人丁稀少,家業簡單的,那更是連外來的爭奪都不多,內裏團結都來不及,若是再加上這從小一起長大,還有伴讀的身份,那這感情自然越發的不一樣。從感情上來說,福壽叔對阿玉,那真是和對著親侄子都沒差。
“還不知道什麽事時候才能安生呢,且不去想那麽多。對了,福壽叔,咱們家那些田地……這眼見著就要開春了,是不是該去看看,這佃戶回來了沒有?若是這會兒不抓緊,這春耕可就誤了,在這麽下去……總不能拋荒了吧。”
這倒是個大問題,別看他們先頭就已經在琢磨這山上開墾土地的事兒,可這再怎麽開墾,到底山裏就是山裏,和他們家原本的地那是怎麽都沒法子比的。即使他們家在士族中再怎麽不起眼,零零星星的將上中下各種田地統計起來,也有幾百畝的田地。
往日靠著這個,雖說不能積攢下多少銀錢,可好歹能支撐一家子的吃喝。若是收成好些,儉省些,讀書,寫字的紙筆,也能一並應付。要是在有些意外的出息,積攢一二,連著家中修繕屋舍,甚至各種婚喪嫁娶,都能夠數由此可見這田地對於老秦家來說那真是太重要了。你說,這樣重要的產業,哪一個舍得丟棄?
別說是阿玉和福壽叔了,就是全叔這麽一個三棍子打不出個屁的老實人,也一樣不舍得,不但是不舍得,老實人楞是還幹出了一件不老實的事兒來。
“我明日下山,去莊子門上掛個葫蘆就成,只要他們有人回來,咱們的地就荒不了。”
“咦?這是……”
阿玉很吃驚啊,這怎麽聽著和地下/黨一樣,這是接頭暗號?嘿,可不就是暗號嘛,還是人早就說好的暗號。
“逃難前,我和劉三說過,若是回來我們不在,就先等等看,若是開春前門上掛著葫蘆,就說明咱們人在附近,還肯繼續租給他們種,一切照舊就是。若是沒有,那就說明咱們走遠了,這地他們若是肯搏一把,不怕被人奪了,那就種,不然就去別家。”
呵呵,看著明明說了辣麽大一個事兒,臉上卻依然木的啥表情沒有的全叔,阿玉覺得,自己都快吐槽無能了。他還能說啥?這些個往日裏地位卑下,老實憨厚的家夥若非對這個家用盡了心思,能相處這麽多道道來?所以啊,阿玉對他們好真的,絕對不虧。
“還是全叔想的周到,也是啊,這家裏田地裏的事兒一直都是你在管,他們信你,你才能開這個口,不然……只怕這些人早就尋了下家了,這江南地界人少地多,只要肯往南去,哪裏尋不到地種。唉,也不知道能回來多少個。”
說到回來多少個,福壽叔腦子猛的一閃,急切的轉頭對著阿玉說到:
“壞了,壞了,郎君,咱們還得建房子啊。”
嗯?還要建房子?就他們如今這麽些人,這麽些房子,有什麽不夠住的?要知道這時候的人建房子可不是後世,那什麽幾個平米湊合的都有,這時候的房子,每一間,最小都有二十平米上下,這樣的房子不夠住?人山匪那裏帶回來的四個婦人,因為生怕惹了家裏人不喜,到現在還四個人一間住著的,也沒說不夠住啊?一張大炕,那是住的挺寬敞的呢。這還建房子給誰?
看著阿玉這帶著迷茫疑惑的表情,都不用阿玉自己開口,人福壽叔立馬自己就解釋了起來。
“郎君難不成忘了?當初那些潰兵一股腦兒沖下來的時候,那些佃戶人家的房子,可是幾乎都被燒了。等著那些家夥回來,可住哪兒?即使咱們家莊子的房子,比他們結實,也能住人,可……那屋子,離著官道也太近了些,咱們自己都不敢住回去,他們膽子比咱們還小些,哪裏肯去?所以啊,咱們哪怕是幫忙,也得在離著田地近便些的地方,尋個不怎麽矚目的,好隱藏的角落給他們準備個窩才行啊。”
你還別說,這還是真是沒錯。這年頭鄉裏鄉親之家,主家和佃戶之間,雖然按照資本論來看,剝削和被剝削那是十分的明顯和苛刻,可情分也一樣不簡單。比如說這戰亂的時候吧,大戶,或者說有莊園的人家,庇佑周圍的佃戶,農戶到自家莊園的大圍墻裏頭避難,那是常有的,若是不這麽幹,被人吐唾沫都是輕的。而大戶人家若是有什麽事兒,周圍農戶趕過來幫忙什麽的,也十分的常見,這種相互依存……比如這一個村子裏出個官什麽的,若是文官,身邊跑腿的,或者幹點私密活的,不是親族,就是鄉裏,。若是武官,這身邊親衛什麽的,也多是這樣的人,這在這個時代是很常見的。
所以嘍,福壽叔說哪怕是幫忙也要幫著準備幾間佃戶回來住的房子,這道理十分的沒毛病。甚至還是自家過得不錯,有餘力照顧他人的時代潛規則。孟子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也是古代文人,或者說正統文人的一種傳統情懷。
阿玉對於這樣的規則什麽的,也是十分的熟悉,即使他以往去的世界比這個時代要推後好幾百年,可這樣的人情世故,卻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幾千年,自然認同感不缺。所以他點了點頭,立馬給出了一個很不錯的方案:
“咱們人少,做這個雖然也成,可這不是還要開地嘛,只怕來不及,這樣,明兒不是顧三要來?你和他說,咱們花錢請人,一日……一日一個勞力給兩斤糧食,外帶包兩頓幹飯,不要糧食的,你算著市價,直接給錢也成。如今還不到春耕的時候,有這麽個工錢,想來就不缺人幹活了。”
“哪裏只是不缺啊,這會兒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一個個正勒緊褲腰帶熬日子,挖野菜呢,郎君給這麽一個活,那是他們福氣到了,不單能省下一大筆開銷,還能掙下一家子的口糧,瞧著吧,到時候只怕來的人不少呢。”
阿玉的法子不錯,雖然福壽叔對於要從家裏拿出銀錢糧食很是有些不舍心疼,可他也知道,這確實是最好的法子,畢竟他們這人丁……唉,壯勞力不算郎君,也就他們三個當爹的,其他的,不是還沒成丁呢,就是婦人,這活計是重了些。
阿玉不是沒看到福壽叔的臉色,知道他也是為了這個家,所以十分耐心的勸解道:
“咱們不缺錢,不缺糧,何必小氣,再說了,有了他們幫忙,指不定咱們這開荒也能一並利索的幹好了呢,若是能緊趕著種下糧食,那到了秋日,省下的豈不是更多?大方些,若是來的多,索性多建幾間,往日咱們佃戶那邊也是一個村子,四五十戶人丁呢,當初一起逃走的,這回來,只怕也是一夥子一起,若是只有兩間,未必夠分,弄上五六間,甚至直接砌上十間,也省了他們的功夫,能多用點心思在地裏。這年頭,別的都是虛的,多收點糧食比什麽都強。”
阿玉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福壽叔還能怎麽說?自然是只有聽話的份,再說了他心裏其實也明白,這確實是最好的法子,不但是地不至於拋荒,就是名聲上也有益,而在這個時代,名聲好的總比別人多些活路。
“也罷,老奴這就先去尋尋地方,總要尋個不容易被潰兵山匪發現的地方,不然就是弄得再好,也是給人送菜的份。對了,他全叔,一起吧,正好掛葫蘆去。嗯,我也正好去瞧瞧,咱們那宅子……唉,荒廢了一個冬日,也沒收拾休整的,還不定成什麽樣了呢。”
明明很心疼,明明擔憂的事兒很多,可福壽叔招呼了全叔之後,一路往山下去的步伐卻一點點的開始變得輕快起來,頭也開始重新昂揚了起來。春耕啊,那綠油油的苗,那金燦燦的穗,想想就覺得心裏美滋滋的。沒有什麽,比土地,比豐收更讓人期盼的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可為什麽阿玉歷經了唐朝,又跑到了這幾乎能以物易物的三國時期,對於金銀依然這麽執著?因為儲存起來方便啊!隨便挖個坑, 掘個洞的, 就能放好了, 作為後手。就和現代人買黃金保值一樣,這也是古代沒有銀行保險櫃的人家提升財產隱藏安全度的一種技巧。
再加上像是他這樣的一家之主, 采買什麽的, 很少零星花銷,一般都是直接搞得和批發一樣, 一來一堆,如此一來, 自然金銀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最起碼這大商戶什麽的,面對的也基本和阿玉一樣的現狀:銅錢太多太重,攜帶走動搞得和貼著人傻錢多的標簽一樣……
至於說儲備了金銀, 對以後花銷有什麽影響?那也就是將金銀兌換成銅錢使用時候,在兌換鋪子要出火耗兌換費用這一點了。這也是尋常人家不願意用金銀的緣故。平白要少上好些錢,摳唆著過日子的哪個不心疼對吧。
不過阿玉想的通啊,還能自我安慰,權當是異地取款手續費什麽的給銀行了。所以嘍,阿玉對於藏金銀什麽的,一向相當的積極。而作為家主,還是個本事不小,懂的上進,知道攢家底的家主,他的這種態度,很自然的也影響到了家裏的其他人。
看看福壽叔那理著東西,笑瞇了眼睛的模樣就知道,他對於如今這點子家底有多滿意了。
“有了這麽些銀錢,等著外頭太平了,咱們回去,正好將莊子好好修繕一回,那宅子說起來還是早年你大父辭官回來時蓋的,多少年了,除了隔上一二年修繕一二,就再沒有……如今可算是湊足了銀錢,等著修繕一新,老奴怎麽也要去祖墳告知一二。好讓先人安心。”
作為世代家仆,福壽叔這樣的其實和家人已經沒差別了,甚至比什麽旁支庶出之類的家人都親近忠貞些,畢竟這樣的世仆在世家自有規矩,對著主家也沒什麽利益之爭,只要跟著主人,用心做事,就能過的不錯。更不用說像是阿玉家這樣,人丁稀少,家業簡單的,那更是連外來的爭奪都不多,內裏團結都來不及,若是再加上這從小一起長大,還有伴讀的身份,那這感情自然越發的不一樣。從感情上來說,福壽叔對阿玉,那真是和對著親侄子都沒差。
“還不知道什麽事時候才能安生呢,且不去想那麽多。對了,福壽叔,咱們家那些田地……這眼見著就要開春了,是不是該去看看,這佃戶回來了沒有?若是這會兒不抓緊,這春耕可就誤了,在這麽下去……總不能拋荒了吧。”
這倒是個大問題,別看他們先頭就已經在琢磨這山上開墾土地的事兒,可這再怎麽開墾,到底山裏就是山裏,和他們家原本的地那是怎麽都沒法子比的。即使他們家在士族中再怎麽不起眼,零零星星的將上中下各種田地統計起來,也有幾百畝的田地。
往日靠著這個,雖說不能積攢下多少銀錢,可好歹能支撐一家子的吃喝。若是收成好些,儉省些,讀書,寫字的紙筆,也能一並應付。要是在有些意外的出息,積攢一二,連著家中修繕屋舍,甚至各種婚喪嫁娶,都能夠數由此可見這田地對於老秦家來說那真是太重要了。你說,這樣重要的產業,哪一個舍得丟棄?
別說是阿玉和福壽叔了,就是全叔這麽一個三棍子打不出個屁的老實人,也一樣不舍得,不但是不舍得,老實人楞是還幹出了一件不老實的事兒來。
“我明日下山,去莊子門上掛個葫蘆就成,只要他們有人回來,咱們的地就荒不了。”
“咦?這是……”
阿玉很吃驚啊,這怎麽聽著和地下/黨一樣,這是接頭暗號?嘿,可不就是暗號嘛,還是人早就說好的暗號。
“逃難前,我和劉三說過,若是回來我們不在,就先等等看,若是開春前門上掛著葫蘆,就說明咱們人在附近,還肯繼續租給他們種,一切照舊就是。若是沒有,那就說明咱們走遠了,這地他們若是肯搏一把,不怕被人奪了,那就種,不然就去別家。”
呵呵,看著明明說了辣麽大一個事兒,臉上卻依然木的啥表情沒有的全叔,阿玉覺得,自己都快吐槽無能了。他還能說啥?這些個往日裏地位卑下,老實憨厚的家夥若非對這個家用盡了心思,能相處這麽多道道來?所以啊,阿玉對他們好真的,絕對不虧。
“還是全叔想的周到,也是啊,這家裏田地裏的事兒一直都是你在管,他們信你,你才能開這個口,不然……只怕這些人早就尋了下家了,這江南地界人少地多,只要肯往南去,哪裏尋不到地種。唉,也不知道能回來多少個。”
說到回來多少個,福壽叔腦子猛的一閃,急切的轉頭對著阿玉說到:
“壞了,壞了,郎君,咱們還得建房子啊。”
嗯?還要建房子?就他們如今這麽些人,這麽些房子,有什麽不夠住的?要知道這時候的人建房子可不是後世,那什麽幾個平米湊合的都有,這時候的房子,每一間,最小都有二十平米上下,這樣的房子不夠住?人山匪那裏帶回來的四個婦人,因為生怕惹了家裏人不喜,到現在還四個人一間住著的,也沒說不夠住啊?一張大炕,那是住的挺寬敞的呢。這還建房子給誰?
看著阿玉這帶著迷茫疑惑的表情,都不用阿玉自己開口,人福壽叔立馬自己就解釋了起來。
“郎君難不成忘了?當初那些潰兵一股腦兒沖下來的時候,那些佃戶人家的房子,可是幾乎都被燒了。等著那些家夥回來,可住哪兒?即使咱們家莊子的房子,比他們結實,也能住人,可……那屋子,離著官道也太近了些,咱們自己都不敢住回去,他們膽子比咱們還小些,哪裏肯去?所以啊,咱們哪怕是幫忙,也得在離著田地近便些的地方,尋個不怎麽矚目的,好隱藏的角落給他們準備個窩才行啊。”
你還別說,這還是真是沒錯。這年頭鄉裏鄉親之家,主家和佃戶之間,雖然按照資本論來看,剝削和被剝削那是十分的明顯和苛刻,可情分也一樣不簡單。比如說這戰亂的時候吧,大戶,或者說有莊園的人家,庇佑周圍的佃戶,農戶到自家莊園的大圍墻裏頭避難,那是常有的,若是不這麽幹,被人吐唾沫都是輕的。而大戶人家若是有什麽事兒,周圍農戶趕過來幫忙什麽的,也十分的常見,這種相互依存……比如這一個村子裏出個官什麽的,若是文官,身邊跑腿的,或者幹點私密活的,不是親族,就是鄉裏,。若是武官,這身邊親衛什麽的,也多是這樣的人,這在這個時代是很常見的。
所以嘍,福壽叔說哪怕是幫忙也要幫著準備幾間佃戶回來住的房子,這道理十分的沒毛病。甚至還是自家過得不錯,有餘力照顧他人的時代潛規則。孟子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也是古代文人,或者說正統文人的一種傳統情懷。
阿玉對於這樣的規則什麽的,也是十分的熟悉,即使他以往去的世界比這個時代要推後好幾百年,可這樣的人情世故,卻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幾千年,自然認同感不缺。所以他點了點頭,立馬給出了一個很不錯的方案:
“咱們人少,做這個雖然也成,可這不是還要開地嘛,只怕來不及,這樣,明兒不是顧三要來?你和他說,咱們花錢請人,一日……一日一個勞力給兩斤糧食,外帶包兩頓幹飯,不要糧食的,你算著市價,直接給錢也成。如今還不到春耕的時候,有這麽個工錢,想來就不缺人幹活了。”
“哪裏只是不缺啊,這會兒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一個個正勒緊褲腰帶熬日子,挖野菜呢,郎君給這麽一個活,那是他們福氣到了,不單能省下一大筆開銷,還能掙下一家子的口糧,瞧著吧,到時候只怕來的人不少呢。”
阿玉的法子不錯,雖然福壽叔對於要從家裏拿出銀錢糧食很是有些不舍心疼,可他也知道,這確實是最好的法子,畢竟他們這人丁……唉,壯勞力不算郎君,也就他們三個當爹的,其他的,不是還沒成丁呢,就是婦人,這活計是重了些。
阿玉不是沒看到福壽叔的臉色,知道他也是為了這個家,所以十分耐心的勸解道:
“咱們不缺錢,不缺糧,何必小氣,再說了,有了他們幫忙,指不定咱們這開荒也能一並利索的幹好了呢,若是能緊趕著種下糧食,那到了秋日,省下的豈不是更多?大方些,若是來的多,索性多建幾間,往日咱們佃戶那邊也是一個村子,四五十戶人丁呢,當初一起逃走的,這回來,只怕也是一夥子一起,若是只有兩間,未必夠分,弄上五六間,甚至直接砌上十間,也省了他們的功夫,能多用點心思在地裏。這年頭,別的都是虛的,多收點糧食比什麽都強。”
阿玉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福壽叔還能怎麽說?自然是只有聽話的份,再說了他心裏其實也明白,這確實是最好的法子,不但是地不至於拋荒,就是名聲上也有益,而在這個時代,名聲好的總比別人多些活路。
“也罷,老奴這就先去尋尋地方,總要尋個不容易被潰兵山匪發現的地方,不然就是弄得再好,也是給人送菜的份。對了,他全叔,一起吧,正好掛葫蘆去。嗯,我也正好去瞧瞧,咱們那宅子……唉,荒廢了一個冬日,也沒收拾休整的,還不定成什麽樣了呢。”
明明很心疼,明明擔憂的事兒很多,可福壽叔招呼了全叔之後,一路往山下去的步伐卻一點點的開始變得輕快起來,頭也開始重新昂揚了起來。春耕啊,那綠油油的苗,那金燦燦的穗,想想就覺得心裏美滋滋的。沒有什麽,比土地,比豐收更讓人期盼的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