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67章 在三國做個大當家20

關燈
三國, 那是綠化面積大的嚇死人的時代,是百越能找到大象的時代,更牛掰的是, 這是江南的冬天雪也是很不小的時代, 也不知道是這時候動物的抗寒性太強, 還是小冰河氣候提早, 反正阿玉覺得,細究這個,就他那點天文地理的知識,絕對能讓自己腦死亡,所以一向隨遇而安的很。

倒是這元宵節……

“做上幾個冰燈吧。”

“冰燈?做這個幹啥?”

一屋子人都臉帶迷茫,用表情就將阿玉後頭想說的話給堵住了, 是了他怎麽忘了, 這時候元宵節雖然也有不少人慶祝, 可卻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風俗,在這個時代, 正月十五, 更多是宗教節日。

比如說佛家,這一日就是組織僧人掌燈觀舍利, 已敬佛祖;至於道家,則因“三元三官說”中將正月十五日定為上元節(天),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地),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人)。天、地、人三官中天官喜樂,故在上元節燃燈;至於朝廷?以前漢武帝祭祀太一倒是也在宮中這麽點過, 可如今不是三國嘛,再說了,不管是佛是道,不管宮中如何,與尋常百姓,底層人民何幹?

再說了,燈這個東西……這東西本就有等級限制的好不,想想長信宮燈……這時代想要舉國同慶,一起觀燈,那真的是想多了。

阿玉是想多了,只是他不是家主嘛,他家不是士族嘛,就是再想多了,也沒什麽不對,所以他不過是遲疑了那麽一瞬,就笑了笑,神色莫名的說道:

“這山上冷清的,總覺得有些不得勁,一會兒……平安,你帶著幾個小子,跟我一起,學著做點冰燈出來,在這門口什麽的,多放些,哪怕只是看個熱鬧也好啊。”

阿玉這話,好像什麽都沒說,又好像什麽都說了,反正福壽叔已經開始聯想了。想想以往這個時候,特別是阿玉爹在的時候,家裏的那個熱鬧,在想想如今,這躲在山裏,住著這樣簡陋的屋子……心下就是一酸,忍不住跟著附和起來:

“也是,這冷冷清清的,怎麽看都不像是還在正月,不知道到的還以為咱們用的是曹魏的景初歷呢。”

福壽叔不說還好,一說這個,阿玉的眉頭忍不住就開始皺起來。古代什麽都好說,這跟著城頭大王旗變換的歷法那就相當的不好說了。就像是這會兒,曹魏用的是景初歷,夏歷(農歷)十二月初一就過年了。而他們東吳呢,用的是太初歷,也就是夏歷(農歷),以建寅為歲首,咳咳咳,就是和現代春節一樣的一月初一。

大家都知道這三國相互之間,特別是東吳和曹魏,很多邊界都是在河邊上。那麽問題就來了,北面高高興興的準備過年了,南面卻冷冷清清。等著那邊整個年都過完了,重新忙起來了,這南面開始張燈結彩做新衣裳了。這場面,不是親眼見的都不知道有多好笑,反正在不打仗的情況下,這過一個年,能讓兩邊兵士什麽的,楞是感覺自家過了雙份。

好吧,這都是些閑話,反過來再說咱們阿玉這裏,有了福壽叔支持,又有平安這樣動手能力不錯的幫手,阿玉的速度十分的快,不過是一個時辰上下,院子裏原本掃出來準備往西南陡坡倒下去的雪堆,就成了十來個奇形怪狀,白掏空了肚子的大冰塊。

為啥是大冰塊?因為到了這會兒阿玉才反應過來一個大問題,在這個時代,蠟燭,親,那是貢品……到了宋朝,都能成為宋和西夏國家貿易中的一項,你說這是啥檔次?光是那個所謂的牛油大燭!看到沒,牛油!知道厲害了不?牛這個東西,種地用的上他,制作兵器皮甲用的上他,如今做蠟燭也用的上他!怪不得珍惜的都要登記戶口了。由此也足可說明這蠟燭的珍貴程度。

至於尋常點燈?來來來,油燈什麽的了解一下!

“郎君,這油怎麽放?若是凍住了可怎麽好。這冰燈……為啥不做成燈盞的模樣?”

哎呦,平安啊,你就是沒你爹有眼力見啊,沒見阿玉這臉色有點不對嘛,居然還上趕著找沒臉,這都什麽情商?好在阿玉對於遷怒什麽的,一向沒什麽愛好,反過來,還頗有些變通的腦子,在想到了自己出的岔子之後,猛地又為自己尋到了一門新財路而高興。

自打他一天到晚穿越以來,毫不客氣的說,真的是幾乎到了只要觸手可及,無論高低貴賤,凡是掙錢生意都做過了,可或許是穿越朝代,或者地位身份的緣故吧。他這上下幾百年的,還真的是從來沒為這蠟燭上過心。不是不愁沒得用,就是已經不稀罕。

所以啊,他這一身制作蠟燭的手藝,真的,白白的浪費了那麽長的時間。如今好了,據他所知,蠟燭得以普及,那是要到南唐以後了,因為後世在工業革命之前,普及率最大的蠟燭,一種是西南蠟蟲制作的,還有一種就是江浙一帶的柏樹油脂取代動物油脂制成的,據說還是南唐烈祖李昪下令制作的。

咳咳咳,誰下令的和阿玉沒關,有關系的是,這裏就是江浙地區,他們還正好就住在山上,更要緊的是,阿玉可是個背下了《永樂大典》的人……這制作蠟燭什麽的,很難嘛?

有了這麽一個天降橫財的大喜事兒,即使平安在怎麽情商低,對於阿玉來說,也沒了半點的影響,相反,他還樂呵呵的,十分大方的一揮手,對著平安說道:

“凍住就凍住,還能權當蠟燭用呢,多好。豪門貴胄都未必有這樣的機會。點上,對了,沿著石壁,隔一段就用雪理出個半人高的基座來,上頭在放上冰燈……對了,頂上在加一個蓋子,要透氣的啊,這樣,夜裏出門都容易了好些。”

是,那肯定容易,都能趕上路燈了,能不好,只是這花銷的油也相當的好啊,看看,福壽叔嘴角已經開始抽抽了吧,那是心疼的。

“郎君……”

“就今天,且當我也迎一迎天官可好?”

連著封建迷信都出來了,你讓福壽叔怎麽說?難道說不好?雖然黃巾起義整的太大,被壓制的也狠了些,可道家什麽的,已經灑下了信仰種子。即使不是信徒,也未必敢隨意抨擊。不過是一點子油,還是阿玉自己家的,福壽叔自然是只有點頭的份。

“好吧,就一晚,不過郎君,這冰……到底太涼了,你可不能貪玩,耽擱了身子,若是病了可怎麽好。咱們病了還能指望你,若是你病了……這附近還能指望誰?”

好吧,這也確實是個好理由,剛有些興奮的有點飄的阿玉立馬讓福壽叔給說的興致全無了。自己之所以如此重要,原來是這個原因嘛?為嘛他聽了只覺得心酸呢?幾世了,從沒有發現醫護人員是如此的稀缺重要。

“知道了,我自己會小心的。我不動手總成了吧,平安,你去,一會兒弄完了別忘了喝一碗姜湯。”

如此堅持,福壽叔還能說啥?難不成說舍不得自己兒子?再說了他自己對於自家郎君說的冰燈什麽的,其實也有點好奇的,所以索性子啊確認了阿玉不動手之後,自己跟了過去,一並弄了起來。

至於效果?看看福壽叔和全叔兩個老貨咧著嘴的模樣就知道了。秦潤和嫩娘領著山根家的兩個孩子這會兒都歡呼起來了,這一個年過的,除了爆竹就在沒有半點往日的樂趣,好容易多了這麽一個奇奇怪怪的冰燈,他們高興的都快跳起來了。秦潤更是滿眼都是星星的問阿玉:

“伯兄,這冰燈能堅持多久?能一直有嗎?若是每晚都有,睜開眼就能看到光亮,多好。就像是以前莊子裏晚上的大火把一樣亮。”

“有燈,夜裏就不怕了。”

就是嫩娘也跟著點頭,那輕聲的話語滿含安心,道出的是最直接的感觸。只是阿玉聽了這話,心卻猛地一揪。

他們都還是孩子,孩子會害怕夜晚是為什麽?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啊,即使有他這麽一個大哥在,到底不是父母,到底更給予的安全感還是差了些,到底,這裏不是家,他們再怎麽懂事,再怎麽沈默,心裏依然是忐忑的。

“放心,咱們家又油,再不濟還有那麽多兔子油呢,明兒開始,伯兄教你們做蠟燭,以後每天都點著。”

不管了,哪怕是浪費點動物油脂呢,也不等開春尋什麽柏樹油了。趕緊的做出蠟燭來,讓孩子多幾分安全感更要緊。

“郎君……郎君會做蠟燭?”

一時感性的阿玉說出的話聽到福壽叔的耳朵裏,簡直就是石破天驚一樣。眼睛都快瞪出來了有沒有!自家郎君……自家郎君啥時候什麽都懂了?莫名的,福壽叔就聯想到了今日郎君說的什麽要給天官引路的話來。心裏猛地一凜:

自打到了這山裏,自家郎君似乎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再不是往日捧著書的謙謙君子模樣了,一下子會了好些平日想都想不到的東西,難道說這真的是天官賜福了?那若是這樣……不行,今兒晚上不睡了,怎麽也要給天官好好上香才是。天官保佑啊,讓我家郎君繼續這麽能幹下去,老秦家興旺有望了。

當當當!恭喜阿玉,洗腦出新一代天官信徒一名!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歷法需要說明的是:

古代其實沒有“春節”這個概念,辛亥革命後湖北軍政府為推廣公歷紀年,這才把中國傳統的年節改為春節,所以“春節”一詞的歷史僅僅百餘年,古人將春節都叫做“年節”,而年節的歷史與古代農耕文化密不可分。雖然年節由來已久,但在不同朝代,年節的日期也大為不同,而這主要是因為各朝所用歷法不同而導致的。我國最早使用的歷法是夏朝的“夏歷”,即現在普遍意義上的“農歷”,夏歷根據天幹地支將全年分為十二個月,對應十二生肖,夏人規定建寅為正月,即每年一月為新年初始,這與現代農歷並無太大差別。

成湯代夏,殷商君王改建醜為正,規定夏歷十二月為正月,即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如此一來,商人過年的時間就比夏人提前了整整一個月;周朝建立後又改變歷法,將建子定為歲首,即夏歷十一月為正月,十一月初一為元旦,雖然周天子是這樣規定的,然而一些諸侯國仍舊沿用殷商歷法,這就導致不同地方過年日期卻可能相差一個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各國采取不同歷法的做法著實混亂,於是下詔全國統一以建亥為正,即夏歷十月初一為元旦,這就導致秦帝國的過年時間幾乎與現在的國慶節重合。

秦朝二世而亡,漢代沿用秦歷,規定每年十月一日為年,不過漢初時曾對歷法進行了一定改革,要求百姓不以十月為正,而是直接稱呼十月為年。不過這並沒有持續多久,漢武帝改元太初時,太史令司馬遷制定了更為嚴謹的《太初歷》以正農時。太初歷覆用夏歷,將建寅作為歲首,這就與現代春節的時間相符合了。太初歷一直沿用至西漢末年,直至王莽篡漢才被廢除,王莽為鞏固統治,宣揚“覆古”而改用殷歷,又把十二月作為正月,百姓們這下不買賬了,民間也就按照太初歷過日子,仍以一月為正。更始帝劉玄登基後,又把官方歷法給改了回來,繼續遵從夏歷。

三國時期,曹魏又把官方歷法給改為景初歷,夏歷十二月再次成為正月,西晉一統天下後隨後在全國推行景初歷。時間一長,百姓們也就習慣於十二月為年,覺得提前一個月過年並沒有什麽大不了。不過到了南朝劉宋時期,宋文帝劉義隆一心想要青史留名,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更改歷法,於是他在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頒行《元嘉歷》,規定夏歷一月為正。由於當時南北分立,長江兩邊沿用的歷法並不一致,北朝國家采用景初歷,南朝則用元嘉歷,一些江北的百姓在十二月過年之後,一月回到江南老家可能又要再過一次年。

北周時期,統治者改用甲子元歷,以一月為年。在隋朝統一南北後,百姓們過年的日期又得到了統一。至此,以夏歷一月初一為年節的傳統基本確定了下來。當然,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武曌篡唐建周之時,再度實行周歷,直到退位後才又將歷法改回為夏歷。此後,中國過年的日期再無變化,時至今日都是如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