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23章 皆在私心

關燈
嚴正之言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群臣們都放下各自的心事,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地靜立不語,等著皇上的反應。

皇上也以為嚴正會把鄧太尉排在第一的, 在他的心裏,青州兵敗鄧太尉果然也是排第一的, 而太子至多排第二。也許別人會覺得皇上偏心自己的兒子,因此才會把責任推給太尉, 但其實皇上真心如此認為, 就連皇後也是心知肚明,這些日子老實得就像不存在了一樣。

事情要追回到好多年前,皇上兵敗流落到青州,鄧家非但收留了他,還從此舉青州之力歸附了他,遠較當時皇上的岳家陸氏更為全力以赴,而皇上果然也就此一步步走上了至尊的寶座。

在皇上的心裏,他便將青州許給了鄧家, 畢竟前朝時鄧家便割據青州。是以青州之事, 皇上一向不過問, 無論是官員任免還是派駐武將, 皆出於太尉府。

可是太尉不應該對冀中動了心思, 在青州與冀中間挑起一項項事端, 到了此時,皇上亦是偏心鄧家的,因此便派了太子前去處置。

誰想到太子出了京城, 便在鄧家的人的蠱惑下忘記了他本是一國儲君,只當自己是鄧家的外孫,一應該事情完全偏向了鄧家,將牛通自富庶的冀中換到了青州一處偏僻小郡。

當時皇上雖然覺得不妥,但只暗地裏教導太子,天下將來畢竟是他的,鄧家再親近也只是外家,斷沒有幫著外家把自家的江山斷送的道理;自己百年之後,太子身為新君對鄧家既要用也要防;對牛通也要當成與鄧家一樣的臣子,不能一味打壓。至於此次冀中青州之事辦不妥,可待日後給牛通一些好處,緩緩將他調任到一處富庶之地,讓他對朝廷心存感激。

可皇上怎麽也沒有想到牛通就反了,初聽消息他又是氣又是恨,氣的是太子糊塗,恨的是牛通恐怕早就心懷不軌了。可是最終他還是派太子去青州平叛,畢竟冀中之事唯有太子最知道底細,讓他就勢一並處置了最好,免得讓天下人恥笑。

至於平叛,皇上並非堅信太子會馬到成功,但是他怎麽也沒想到太子會敗,畢竟他撥給太子的兵馬遠勝於牛通,且朝廷初建,當年跟著他打下天下的兵將們尚未刀將入庫,馬放南山,曾經打敗牛通的人還在呢!

但是太子卻敗了,而且敗得一塌糊塗。這一次兵敗,皇上認為是太子被自己教導後不再偏心鄧家,而鄧家未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就一直掣肘太子所引起的。如果鄧家能一力支持太子,與朝中大軍夾擊牛通,牛通安能一步步平安退出,最後伏擊太子?

是以,如果嚴正也看出青州兵敗皆緣於太尉,皇上還是很欣慰的,而且眼下他也樂於看到嚴正對太尉的抨擊,鄧家的確有些太囂張了,如今自己還好好地活著,他們就教唆太子將冀中劃給鄧家,如果自己若是百年之後,天下是不是也要分鄧家一半呢?

可是嚴正卻把青州兵敗之責推給了自己,皇上勃然大怒,一拍龍案長身而起,“嚴正!你若是說不出道理,朕砍了你的腦袋!”

嚴正還是不慌不忙的,“當年還在山陽老家時,皇上幾次想砍了臣的腦袋,可如今臣的腦袋還在臣的脖子上呢。”

嚴正其實是最早跟著皇上起兵的人之一,但他先前一直留在山陽當一介小官就是因為他太過耿直,只要他認為對的,就是跟皇上也是一樣的爭執,免不了要得罪皇上。就算皇上後來已經不在意了,但難免還有些人會放在心上,一直打壓著他。

眼下,皇上想起了嚴正以前的直顏犯諫不覺就緩了神色,“你還是老模樣,一點兒也不改的!”然後重新坐下,卻笑道:“天子無戲言,朕既然發話了,你若說不服朕,腦袋依舊不保!”

明明皇上已經開始戲言了,但嚴正卻還不笑,“臣既然上奏,自然占著道義,臣的腦袋定然能保得住!”

皇上就揮揮手道:“那你就說吧!”

嚴正便道:“臣以為青州兵敗,非朝廷兵馬不夠強壯;非軍需糧草供應不夠充足;非將士不夠用命;非牛通有用兵之能,根本原因皆在於私心!”

“從冀中之事起,皇上就以私心處之,從頭到尾偏心太子,偏心外戚,卻忘記了天下,忘記了青州、冀中的百姓!於是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責任最大!其二太子本為儲君,當以天下為任,可是先私心於外家,再不肯分功於人,與軍中諸將相互掣肘,最終以多敗少,大傷新朝元氣;其三便是群臣的私心,大家皆以為朝廷必勝,文臣沒有犯顏反對太子將兵,臣亦在其間,武將亦因所獲賞賜不均不願用命;其四太尉一貫以青州為鄧家囊中之物,見牛通節節敗退,唯願鄧家一系人馬接收土地財物,不願朝廷大軍深入,與太子再生齷齪,終至敗局。”

“眾人皆有私心,太尉乃臣子,又為了鄧氏一族,其情最可原侑,故而排在最末;群臣疏忽,未能為君父盡力,位列第三;太子身為儲君把外家看得比江山還重,故而位列第二;至於皇上,雖然亦為愛其子親其戚,但既然為天下之主,便應以天下為家,以天下人為子女為親戚,是以私心一生,自然要排第一!”

嚴正一席話,將朝中所有人都參了,包括他自己,朝堂上再一次寂靜,大家全都低下了頭,就是鄧太尉再不服氣也只鐵青著臉不語。

半晌皇上拍案道:“嚴正,不愧是朕的禦史大夫!為君一席話,朕賞你黃金千兩!”

“國難之際,臣不敢領,請皇上盡數撥於京外設防軍中!”嚴正聲音並沒有提高,可是語氣裏的沈重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得到,“新朝初立,國弊民窮,休養生息方才數載,京城內外才見繁華之景,卻因為青州戰事重見遍地流民饑民,且為了防衛冀中青州來犯,自各州調兵駐守於京外,軍需陡增,嚴冬中兵士多有凍傷及至斷肢者,惜哉!痛哉!”

正是如此,新朝建立後海內平靜,百姓休養生息,京城為首善之地,街面上眼見著日益繁榮,國庫的積累也日益增多,但自青州亂起,一切又都不同了。

陸相一聲長嘆,伏拜道:“禦史大夫所言極是!朝中自皇上到下臣,沒有一個不感同身受,老夫深自悔之!”

又有臣子陸續出列請罪,大殿正中跪滿了人。

皇上苦笑道:“眾卿皆請起,若論起罪責,朕為第一!眼下,錯已經犯了,再不能改,唯有君臣一同商議平叛之事,重還京城、青州、冀中安定。”

穎川王便扶劍而出,“皇兄,當年我們兄弟攜手打下這一片大好山河,如今青州冀中事急,臣弟請將兵平叛青州!”

“皇叔才自蜀州回來,舟車勞頓,還請暫歇。”長沙王自丹陛下走上前叩首道:“父皇!先前兒臣便請願統兵出征,如今兄長兵敗,京城不穩,還請派兒臣將兵收覆冀中、青州!而後請父皇派官員重置郡縣,治理民眾。由此之後,無論冀中、青州還是何處,都為朝廷治下,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再無私心偏重之地。”

方才嚴正論起兵敗之責,雖然把皇上排在第一,鄧太尉排在最後,但是群臣難免都會想到他所謂的“私心”其實正是來源於鄧家把青州當成他們的禁臠,之後才會生出牛通反叛等等一系列事情。因此先前心裏讚同太尉帶兵出征的人都不情願他再次介入青州事務了。青州的確應該重新歸到朝廷的治下,這一次平叛其實也是一個機會。

在此之時鄧家一系的也人也不敢公然反對,畢竟誰也不敢承擔嚴正所提出的“私心”。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讚同毛遂自薦的這兩個人的,隨後又有朝臣提出由膠東王帶兵,畢竟膠東王如今是名聲最好的皇子,在士林中頗多讚譽。至於河間王,他其實也屬於鄧家一系,且上一次太子出兵時他的所做所為著實令人齒冷。

群臣七嘴八舌各的擁躉,相較之下穎川王不比膠東王和長沙王,蓋他雖然年長,但當年皇上起事他多半留在後方,並未帶過兵打過仗,且眾人心裏其實都明白,現在大家表面在推舉誰帶兵平叛,實際亦是推舉新的諸君——如果另一位皇子成功平定青州之亂,太子的儲君之位哪裏還能坐得住?故而,穎川王便不大合適。而河間王因為上次妄圖逼迫膠東王用小鬥換官鬥之事被揭開後幾乎沒有人支持,就是他自己一時間也不好意思跳出來要帶兵。

幾番爭論之後,一直沈默不語的陸丞相便躬身出列道:“臣有一言。”

一直紛亂的朝堂便靜了下來,就是在鄧太尉最跋扈的時候也沒有人會輕視陸相,眼下大家都靜聽他的意見,而且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會認為陸相會推舉自已的外孫。

即便嚴正剛剛罵了滿朝的文武加上皇上太子的私心太重,但大家還是心知肚明,誰能沒有私心?就是嚴正不也承認他自己也有私心嗎?且這個時候陸相推舉外孫也不能算是私心了,膠東王果然擔起平叛重任。

沈寂下來的朝堂上,陸相的聲音渾厚又堅定,“老臣懇請皇上將練兵帶兵之責交與長沙王。”

“太子為一國儲君,前番出征時老臣便曾道儲君不宜離京,此時太子新敗,於軍中士氣不利。便是太尉,依禦史大夫之見亦不適合此時前往青州,不如暫且留京。”

“長沙王原與青州無任何瓜葛,平叛中便能持公心,且他自小曾隨趙無敵習武,於排兵列陣頗為精通,且這次皇上自西北抽調平叛兵將最多,其中多有長沙王舊識,將帥相和,也正為得勝之道。”

“至於膠東王,本是老臣嫡親外孫,開府前還曾在老臣府裏讀書,確為皇子鳳孫,精通五經、才華過人,老臣自深愛之。但老臣亦深自知曉,膠東王自小體弱多病,養於深宮內院,從未曾經歷兵戈,見到血汙尚且會昏倒,哪裏能出征打仗?且他長於讀書,卻不通武事,老臣秉於公心,不欲推薦於他。”

陸相將膠東王的實情揭出,其實也就絕了膠東王帶兵之路,便是一力舉薦膠東王的嚴正也佩服,“丞相不顧血脈之親一片公心,我也讚成你!”嚴正本是山陽一介小官,入京時日尚短,因此對諸位皇子的了解並不很深,且他推舉膠東王只是緣於膠東王是皇子中最公正聰明的,此時自然也就信了陸相。

陸丞相就謙虛地道:“老臣遠不如禦史大夫一片公心,此番不過肺腑之言而已。”

至此,盡管太子和鄧太尉依舊堅持已見,但滿朝之上,卻都認定再派太子出征,青州、冀中就是平定了,亦不可能重歸朝廷治下,將來還會有無窮隱患,因此無人不讚同長沙王。大勢所趨,就是鄧家一派的人,亦不敢出面反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