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無人區(二)
關燈
小
中
大
郝經老了。他的頭發稀疏,皮膚枯幹,猶如一棵即將死去的老樹。
郝仁坐在老師身邊,看到老師的眼睛卻依然明亮,仿佛剩餘的生命力全部聚集在這一雙眼睛裏。也許是因為生命力過於集中,反倒讓郝仁沒去註意那些毫無生命力的部分。
“陛下昨日來過。他對我講,以後他還是要用蒙古的規矩辦事。”郝經直接講述著最核心的部分,言語中的悲痛難以形容。
返回大都的路上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郝仁已經想到了這種可能。他沒去評價忽必烈的行動,而是把這幾天始終沒辦法想明白的事情拿了出來,“老師。當下局面至此,到底是理學沒用,還是大元漢化的不夠?”
“你這是何意?”郝經有些吃力的問。
“宋國立國已經320年,這320年間遇到北方國家從未獲勝。先是給遼國歲幣,靖康年間敗給金國,前些年又差點被我大元所滅。然而大宋卻能堅持到現在,遇到趙嘉仁這樣的雄主執政,立刻就威風八面。我大元在成吉思汗之時滅國數十,遠征幾萬裏。然而用了理學之後,先是鄂州之戰被趙嘉仁打得傷亡過萬。臨安投降之後,趙嘉仁執政。我大元每戰必敗。若不是伯顏大帥果斷從江南撤到江北,只怕會被趙嘉仁再次隔斷長江,在江南的數萬精銳全軍覆滅。之後丟歸德府、丟開封、丟洛陽、黃河戰役一敗塗地。宋軍能在我元軍眼皮底下讓黃河北歸……”
說到這裏,郝仁一時說不下去,他解開衣領,仿佛這樣就能讓胸中郁悶之氣得到紓解。二幾十年來,大元只要遇到趙嘉仁就討不到絲毫便宜。當趙嘉仁全面執政之後,大元更是遭遇到從所未有的損失。
“老師,局面至此。我想問,到底是理學沒用,還是大元漢化的不夠。若是大元能夠漢化到宋國那般水準,會不會就能和現在的宋國一爭雄長。”
郝經暫時沒有回答弟子的問題。昨天忽必烈來的時候說的基本理由與郝仁說的差不多,都是質疑郝經努力推行的這套制度是不是真的管用。與郝仁不同的是,忽必烈大汗根本沒有考慮有關大元漢化程度的問題。在忽必烈看來,如果現有的制度不能讓忽必烈大汗所向披靡,他就要重新回到蒙古人的舊制度。至少事實證明,那時候的蒙古曾經無敵天下。
世人皆功利實用,帝王尤其如此。郝經其實並不怪忽必烈做出這樣的選擇。然而他這一生都是希望能夠用畢生所學輔佐忽必烈成就偉業,並且借著忽必烈的成功在北方漢地興起理學。然而到了現在,正如郝仁所講,這樣的目的失敗了。
郝仁並沒有感受到老師的心情,此時的他只覺得心中仿佛有股火焰在灼燒,讓他呼吸都變得艱難。深深的吸了口氣,郝仁焦躁的說道:“老師!此時宋國短短數年裏面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這說明漢化絕沒有錯。我只想問問,大元當下的局面只是走了當年宋國衰敗之時的道路,這段路必然是不是必然會走。只要熬過去,便可以再次向前。又或是我們走錯了路。並沒有真的漢化!”
聽著弟子激烈的問題,郝經還是沒有回答。然而他眼眶濕潤,片刻後竟然老淚橫流。看著弟子郝仁露出了自責的神色,郝經用盡氣力抓住郝仁的手,哽咽著說道:“郝仁。我這些弟子中,只有你一個人是真心漢化。便是到了如今局面,卻也只覺得理學或許沒用,從不覺得漢化有錯。理學是不是沒用,我現在已經不敢再評論。我平生所學,其實都是制度。若是制度能執行,自然能因應諸般變化。然而當下的制度與我最初與陛下所講的全然不是一回事。”
郝仁聽了之後連連點頭。郝經希望建立的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中央集權制度,這個制度在最初推行的時候倒也像模像樣,等到這個制度一觸及蒙古的傳統體制,蒙古體系中的權力者就就開始全力阻撓。到了現在,整個制度剩下的大概就只有官名,制度本身已經入郝經所講,和最初的設想完全不是一回事。
“郝仁,當下……當下……”郝經的呼吸急促起來,他停下來緩了緩,好不容易喘勻了這口氣,立刻快速說道:“當下的宋國也許還是漢化,卻絕非用了理學。若是用了理學,就一定不會在攻克之地上只留漢人。這手段與蒙古又有什麽分別。所以陛下責備我的話,我無可辯駁。至於漢化之事,還得你自己去想。我已經沒氣力再想此事。”
說了這麽多話,郝經突然劇烈的咳嗽起來。伺候在旁邊的郝經的家人連忙上來照顧,郝經的身體卻經受不住這麽激烈的折騰。隨著咳嗽降低,他也出氣多進氣少。隨著一陣強烈的彈動,郝經發出長長的‘呃’的一聲。聲音停止之時,他也再沒了氣息。
郝經的家人心中早就有準備,此時見到郝經歸西,立刻跪倒在床前放聲大哭。郝仁失魂落魄的站起身來,給老師跪下磕了三個頭。然後失魂落魄的站起身,搖搖晃晃的向門外走去。此次前來見老師最後一面,郝仁是希望能夠從老師這裏得到答案,卻沒想到得到的答案不僅沒有能夠解惑,反倒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一直以來,郝仁是把理學與漢化聯系在一起,然而郝經在最後的談話中已經否認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如果沒有了理學這個橋梁,郝仁發現自己與宋國代表的漢化之間的距離其實比他想象的要遠得多。
郝經去世之後,忽必烈給這位重臣的家屬了不少賞賜。也追封了許多身後的名號。然而郝仁一點都不覺得這些殊榮有什麽值得羨慕的。忽必烈當年重用郝經的時候是因為郝經提出了大量漢人的制度,忽必烈從此開啟了蒙古漢化的道路。直到建立了大元。
郝經的死意味著這個制度已經結束,從此大元再次回到蒙古的道路上。所以這些殊榮看起來實在是嘲諷的很,人亡政息只會讓人扼腕而已。
就在郝仁陷入這樣失落的心境之時,忽必烈卻把他叫到宮中,一同出現的還有伯顏。忽必烈開門見山的說道:“郝仁。窩闊臺汗國與察合臺汗國一直桀驁不遜,屢次攻打和林。我命你帶領府兵去討伐他們。”
“西征麽?”郝仁忍不住問道。
忽必烈也不回答,繼續說道:“你盡快召集府兵出征。”
“遵旨。”郝仁回答的幹脆利落。
看著郝仁如此蒙古範兒的表現,忽必烈倒是訝異起來,他盯著郝仁看了片刻,有點遲疑的問:“你……有沒有別的要說?”
“大汗可否是要學習當年成吉思汗的舊法。攘外必先安內。”郝仁率直的提出了問題。
聽了這個問題,年老的忽必烈眼睛一亮,他語氣堅定的說道:“劄木合、乃蠻與克烈的王汗覆滅之後,成吉思汗才統一了草原。草原若不能統一,蒙古人便沒有力量。”
劄木合是成吉思汗的結義兄弟,王汗父子當年也多次與成吉思汗合作。這都沒有讓成吉思汗放過他們。忽必烈現在覺得自己對於同為成吉思汗子孫的其他三大汗國太寬容了。如果鄂州之戰後他沒有組織南下伐宋,而是西征的話。現在大概早就讓其他汗國前來參加忽裏臺大會,共同承認忽必烈蒙古大汗的地位。大元的皇帝只是忽必烈領地上的最高君主,按照蒙古人的規矩,蒙古的君主只有忽裏臺大會推選出來的大汗一人。
“是。”郝仁果斷答道。他此時的心情不願意討論任何事情,既然大元的漢化已經完蛋,這個天下就沒什麽值得郝仁再值得討論的大事。
這番任免如此順利。在郝仁下去之後,忽必烈反倒有些不安。他問旁邊的伯顏,“郝仁會不會是在敷衍我?”
“不會。”伯顏淡然答道。
“為何?”
“郝經死了。看來郝仁已經死了漢化的心。”
“那可否還能信得過他?”忽必烈有些遲疑了。
“郝仁本就是蒙古人,為何信不過他?”伯顏反問。
這個問題連忽必烈都覺得無法回答。以他這樣的君主的角度來看,郝仁身為托雷的子孫,本就有種潛在的危險。但是伯顏卻好像看到了更深的東西。忽必烈覺得大概是政治理想破滅的郝仁剩下的只有孛兒只斤家族骨子裏的戰鬥意志了吧。
然而忽必烈也沒有多問,派郝仁西征是沒辦法的選擇。遍觀忽必烈能用得上的手下,身份足夠高,能力又足夠強的,大概只剩下郝仁一個。其他黃金家族的子孫們雖然到現在貌似沒犯過大錯,可是他們也沒幹過什麽大事。郝仁在經辦大事時候的表現完全在忽必烈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於是忽必烈問道:“伯顏,讓你收拾河北局面,你需要多久。”
“四個月。”伯顏還是冷淡的答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郝仁坐在老師身邊,看到老師的眼睛卻依然明亮,仿佛剩餘的生命力全部聚集在這一雙眼睛裏。也許是因為生命力過於集中,反倒讓郝仁沒去註意那些毫無生命力的部分。
“陛下昨日來過。他對我講,以後他還是要用蒙古的規矩辦事。”郝經直接講述著最核心的部分,言語中的悲痛難以形容。
返回大都的路上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郝仁已經想到了這種可能。他沒去評價忽必烈的行動,而是把這幾天始終沒辦法想明白的事情拿了出來,“老師。當下局面至此,到底是理學沒用,還是大元漢化的不夠?”
“你這是何意?”郝經有些吃力的問。
“宋國立國已經320年,這320年間遇到北方國家從未獲勝。先是給遼國歲幣,靖康年間敗給金國,前些年又差點被我大元所滅。然而大宋卻能堅持到現在,遇到趙嘉仁這樣的雄主執政,立刻就威風八面。我大元在成吉思汗之時滅國數十,遠征幾萬裏。然而用了理學之後,先是鄂州之戰被趙嘉仁打得傷亡過萬。臨安投降之後,趙嘉仁執政。我大元每戰必敗。若不是伯顏大帥果斷從江南撤到江北,只怕會被趙嘉仁再次隔斷長江,在江南的數萬精銳全軍覆滅。之後丟歸德府、丟開封、丟洛陽、黃河戰役一敗塗地。宋軍能在我元軍眼皮底下讓黃河北歸……”
說到這裏,郝仁一時說不下去,他解開衣領,仿佛這樣就能讓胸中郁悶之氣得到紓解。二幾十年來,大元只要遇到趙嘉仁就討不到絲毫便宜。當趙嘉仁全面執政之後,大元更是遭遇到從所未有的損失。
“老師,局面至此。我想問,到底是理學沒用,還是大元漢化的不夠。若是大元能夠漢化到宋國那般水準,會不會就能和現在的宋國一爭雄長。”
郝經暫時沒有回答弟子的問題。昨天忽必烈來的時候說的基本理由與郝仁說的差不多,都是質疑郝經努力推行的這套制度是不是真的管用。與郝仁不同的是,忽必烈大汗根本沒有考慮有關大元漢化程度的問題。在忽必烈看來,如果現有的制度不能讓忽必烈大汗所向披靡,他就要重新回到蒙古人的舊制度。至少事實證明,那時候的蒙古曾經無敵天下。
世人皆功利實用,帝王尤其如此。郝經其實並不怪忽必烈做出這樣的選擇。然而他這一生都是希望能夠用畢生所學輔佐忽必烈成就偉業,並且借著忽必烈的成功在北方漢地興起理學。然而到了現在,正如郝仁所講,這樣的目的失敗了。
郝仁並沒有感受到老師的心情,此時的他只覺得心中仿佛有股火焰在灼燒,讓他呼吸都變得艱難。深深的吸了口氣,郝仁焦躁的說道:“老師!此時宋國短短數年裏面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這說明漢化絕沒有錯。我只想問問,大元當下的局面只是走了當年宋國衰敗之時的道路,這段路必然是不是必然會走。只要熬過去,便可以再次向前。又或是我們走錯了路。並沒有真的漢化!”
聽著弟子激烈的問題,郝經還是沒有回答。然而他眼眶濕潤,片刻後竟然老淚橫流。看著弟子郝仁露出了自責的神色,郝經用盡氣力抓住郝仁的手,哽咽著說道:“郝仁。我這些弟子中,只有你一個人是真心漢化。便是到了如今局面,卻也只覺得理學或許沒用,從不覺得漢化有錯。理學是不是沒用,我現在已經不敢再評論。我平生所學,其實都是制度。若是制度能執行,自然能因應諸般變化。然而當下的制度與我最初與陛下所講的全然不是一回事。”
郝仁聽了之後連連點頭。郝經希望建立的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中央集權制度,這個制度在最初推行的時候倒也像模像樣,等到這個制度一觸及蒙古的傳統體制,蒙古體系中的權力者就就開始全力阻撓。到了現在,整個制度剩下的大概就只有官名,制度本身已經入郝經所講,和最初的設想完全不是一回事。
“郝仁,當下……當下……”郝經的呼吸急促起來,他停下來緩了緩,好不容易喘勻了這口氣,立刻快速說道:“當下的宋國也許還是漢化,卻絕非用了理學。若是用了理學,就一定不會在攻克之地上只留漢人。這手段與蒙古又有什麽分別。所以陛下責備我的話,我無可辯駁。至於漢化之事,還得你自己去想。我已經沒氣力再想此事。”
說了這麽多話,郝經突然劇烈的咳嗽起來。伺候在旁邊的郝經的家人連忙上來照顧,郝經的身體卻經受不住這麽激烈的折騰。隨著咳嗽降低,他也出氣多進氣少。隨著一陣強烈的彈動,郝經發出長長的‘呃’的一聲。聲音停止之時,他也再沒了氣息。
郝經的家人心中早就有準備,此時見到郝經歸西,立刻跪倒在床前放聲大哭。郝仁失魂落魄的站起身來,給老師跪下磕了三個頭。然後失魂落魄的站起身,搖搖晃晃的向門外走去。此次前來見老師最後一面,郝仁是希望能夠從老師這裏得到答案,卻沒想到得到的答案不僅沒有能夠解惑,反倒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一直以來,郝仁是把理學與漢化聯系在一起,然而郝經在最後的談話中已經否認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如果沒有了理學這個橋梁,郝仁發現自己與宋國代表的漢化之間的距離其實比他想象的要遠得多。
郝經去世之後,忽必烈給這位重臣的家屬了不少賞賜。也追封了許多身後的名號。然而郝仁一點都不覺得這些殊榮有什麽值得羨慕的。忽必烈當年重用郝經的時候是因為郝經提出了大量漢人的制度,忽必烈從此開啟了蒙古漢化的道路。直到建立了大元。
郝經的死意味著這個制度已經結束,從此大元再次回到蒙古的道路上。所以這些殊榮看起來實在是嘲諷的很,人亡政息只會讓人扼腕而已。
就在郝仁陷入這樣失落的心境之時,忽必烈卻把他叫到宮中,一同出現的還有伯顏。忽必烈開門見山的說道:“郝仁。窩闊臺汗國與察合臺汗國一直桀驁不遜,屢次攻打和林。我命你帶領府兵去討伐他們。”
“西征麽?”郝仁忍不住問道。
忽必烈也不回答,繼續說道:“你盡快召集府兵出征。”
“遵旨。”郝仁回答的幹脆利落。
看著郝仁如此蒙古範兒的表現,忽必烈倒是訝異起來,他盯著郝仁看了片刻,有點遲疑的問:“你……有沒有別的要說?”
“大汗可否是要學習當年成吉思汗的舊法。攘外必先安內。”郝仁率直的提出了問題。
聽了這個問題,年老的忽必烈眼睛一亮,他語氣堅定的說道:“劄木合、乃蠻與克烈的王汗覆滅之後,成吉思汗才統一了草原。草原若不能統一,蒙古人便沒有力量。”
劄木合是成吉思汗的結義兄弟,王汗父子當年也多次與成吉思汗合作。這都沒有讓成吉思汗放過他們。忽必烈現在覺得自己對於同為成吉思汗子孫的其他三大汗國太寬容了。如果鄂州之戰後他沒有組織南下伐宋,而是西征的話。現在大概早就讓其他汗國前來參加忽裏臺大會,共同承認忽必烈蒙古大汗的地位。大元的皇帝只是忽必烈領地上的最高君主,按照蒙古人的規矩,蒙古的君主只有忽裏臺大會推選出來的大汗一人。
“是。”郝仁果斷答道。他此時的心情不願意討論任何事情,既然大元的漢化已經完蛋,這個天下就沒什麽值得郝仁再值得討論的大事。
這番任免如此順利。在郝仁下去之後,忽必烈反倒有些不安。他問旁邊的伯顏,“郝仁會不會是在敷衍我?”
“不會。”伯顏淡然答道。
“為何?”
“郝經死了。看來郝仁已經死了漢化的心。”
“那可否還能信得過他?”忽必烈有些遲疑了。
“郝仁本就是蒙古人,為何信不過他?”伯顏反問。
這個問題連忽必烈都覺得無法回答。以他這樣的君主的角度來看,郝仁身為托雷的子孫,本就有種潛在的危險。但是伯顏卻好像看到了更深的東西。忽必烈覺得大概是政治理想破滅的郝仁剩下的只有孛兒只斤家族骨子裏的戰鬥意志了吧。
然而忽必烈也沒有多問,派郝仁西征是沒辦法的選擇。遍觀忽必烈能用得上的手下,身份足夠高,能力又足夠強的,大概只剩下郝仁一個。其他黃金家族的子孫們雖然到現在貌似沒犯過大錯,可是他們也沒幹過什麽大事。郝仁在經辦大事時候的表現完全在忽必烈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於是忽必烈問道:“伯顏,讓你收拾河北局面,你需要多久。”
“四個月。”伯顏還是冷淡的答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