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7 平陽賊蹤
關燈
小
中
大
雖然對於之後的河東防戍早有成竹定計在胸,但李炳也並沒有在入境之後便即刻發動起來。如今的河東,作為勾連盤活整個西線戰略的樞紐要地,情況就會變得覆雜,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影響,特別是在細節上要有一個十足的把握做到極致。
之後的幾天時間裏,李炳也並沒有留在蒲阪大營,離營而出直往河東更內部的項背之地進行巡視。
薛濤因為要忙於河東軍府整編的問題,抽不出身來親自相陪,便安排一名軍府將主、同時也是他的族弟薛良陪同前往。
至於河東太守府方面,太守柳仕對於李炳的到來也不敢怠慢,雖然文武不相統禦,可是李炳之後的軍事行動對於河東的整體氣氛還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彼此間也需要進行充分的溝通,便派遣郡府主簿馬行之出面陪同李炳,同時將太守府一些訴求詳作傾訴。
河東與平陽之間,其西以汾水為界,在南則就是河東薛氏鄉籍所在的汾陰,在北則是平陽郡皮氏縣。兩地之間臺塬相接,而汾陰也可以說是河東的北大門。
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汾陰薛氏在舊年的河東鄉土秩序中是頗受排擠的。汾陰雖然地在汾、河交匯所在,但言及津要之處,卻遠不及下游的風陵渡等大渡口。黃河上游橫流直切龍門壺口而下,兩側除了山嶺、高塬之外,還有著大片的灘塗,這都制約了津渡的發展。
自汾陰再往南是一片山巒丘陵,往東同樣有稷山橫阻,翻過這兩片山嶺,才是河東真正精華所在的腹心,河東裴氏鄉土所在的聞喜、衛氏鄉土所在的安邑俱在其東,河東柳氏所在的解縣則在其南,獨獨將汾陰定在了西北的角落。
如果不是因為有著汾水這一條天然的界限,汾陰劃入平陽郡看起來倒是比較合適,與河東薛氏舊年在鄉土尷尬處境倒是不乏類似。
至於河東的東境,則有王屋山作為屏障。所謂山河表裏,從大的角度去做類比,河東這一地地勢倒與整個並州不乏類似,擁山環水,據勢而險。
薛良作為向導,倒也非常的熱心,引領李炳等一眾人先投自家所在的汾陰塢壁而去。薛氏塢築在高塬上,由此下望,西可見波濤滾滾的大河龍門,東則是峰嶺起伏的稷山山脈,山水之險,表現得可謂是淋漓盡致。
“舊年兵禍連綿,常有胡騎途經於此呼嘯往來。我家既居此境,當有保鄉重任,胡蹄殘暴,鄉徒負艱,得成此塢,活民無算啊……”
站在自家塢壁城頭,薛良講到這裏,臉上也是難掩自豪之色,再想到之後便要拋下鄉土這些根基,心中也有幾分不舍。
李炳迎風而立,聞言後也是微微頷首。他對薛濤認同不認同還在其次,但薛氏負艱孤立於鄉土尚能全於節義,也的確是令人欽佩。
而且其家所謂節義還非是遠遁禍亂之外的荒僻之境,鄉境向北一水之隔便是屠各漢趙的王庭所在,可以說是紮在漢趙眼皮底下的一根刺,能夠存在下來,實在是不容易。
如今的薛氏塢還是薛氏族人聚居所在,知曉李炳身份後,望向他們一行人的眼神都有幾分不善。這也是人之常情,任誰眼望著生長於斯、苦心經營的鄉土家業將要被旁人所接手,也是難有什麽豁達之想。
李炳對此倒也不甚在意,薛家主要族人之後肯定都要跟隨薛濤離鄉,剩下的一些家眷並旁支族人也要另擇地境安置,但這都是河東太守府需要考慮的事情,而他只負責接收汾陰的塢壁並一系列防事。
汾水乃是黃河中游的重要支流,但是在平陽與河東之間的這一段河水,水況特別是通航條件卻實在算不上好,叉流如蛛網,更兼灘淤眾多。眼下還是大河汛期,由高處向下望去,處處河淤泛濫,難有平實的道路可供通行。
“舊年劉賊據於平陽,頻有四邊用事,當於汾水津要,因是也大作營設,但卻不得於法……”
薛良苦笑著向李炳講解此境何以如此,早年漢趙盤踞平陽,無論是西入關中還是南下河洛,汾水都是重要的漕濟要道。
這些胡虜也頗有幾分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對於河道的運用可謂是想一出是一出。
比如舊年劉曜攻打關中,便打註意要在汾、河交匯處大設津渡,又因交匯所在河漕泛濫、改造不易,竟然突發奇想要從塬上引流入河以繞開河漕灘塗,投用苦役近十萬眾,挖是挖開了,但卻接連兩年的大旱,挖出的河渠俱都堆填了屍骨也沒能派上用場。
類似根本不通水文地理的營建數不勝數,別說沒能將汾水戰略價值完全挖掘出來,甚至就連原本勾連晉中的漕運能力都大為削弱。如此一番人禍的破壞,倒是在河東與平陽之間架設起一片不足通行的隔離帶。
但這所謂的隔離,也只是針對大軍開拔而言。對於熟悉鄉境道途的本地鄉民而言,還是能夠找到一些通行小道的。而目下河東的匪患,也主要是來自於此。
舊年漢趙將大量邊胡內遷將之安置在平陽周邊以為藩籬屏障,之後隨著漢國的崩潰,雖然也被擄掠、離散眾多,但剩下的那些胡卒沒有了勢力、秩序的約束,則就各自流散鄉野,聚眾為寇。
“此境匪寇,大大小小足有數十股之多,各擁人眾上千、幾十不等,如狐鼠奔竄,實在難於剿撫。目下也只能鄉民結寨聯保,互為援應……”
離開薛氏塢,眾人沿汾水繼續向東行。這一段地勢較為覆雜,北側是枝蔓橫生的荒蕪灘塗,看起來郁郁青蔥之處,底下很有可能便是能將人馬深陷的腐爛沼澤。南側則是高低起伏的稷山,山野之間密林厚鋪,甚至都沒有道路的存在。
類似的路途,綿延幾十裏,從宏觀角度來看,倒是算不上長,但若想完全防守起來,投入幾萬人只怕都力有不逮。一旦有一些漏洞為賊寇所趁而流竄進入河東之境,所造成的動蕩便可大可小。
李炳一路行來,聽著薛良的介紹,並不熱衷於發表意見。沿途偶爾也遇到一些分布在荒野中的村邑,那些村邑規模並不大,多的幾十戶,少的三五戶人家都有。
此境不同於河東沿河之繁榮富庶,可謂是人跡罕至,那些鄉民們在看到這一行數百甲士行來,一個個俱都顯得驚悸無比,更有甚者則連草廬籬門都不顧,抱起兒女便直往密林奔去,可見是分外抵觸與外界任何形式的接觸。
看到這一幕,李炳才隱有觸動,示意轉行進入那些村邑觀察一番。村邑設置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一應用度也都取於自然,充滿了原始氣息,裏面雜亂拋撒著一些樵采漁獵的收獲,或是在屋舍周圍開辟一片不大的土地,生長著一些稀稀落落的谷菽青苗。
“此一類村邑,荒野還有不少?”
李炳轉頭望向薛良問道。
薛良聞言後便點點頭:“山民孤僻,畏怯向外,河東雖然歸治日久,但此境本來就乏於聲訊傳達……”
“兵災遺禍,至今難除。近年來郡府也頻有招撫告令散播鄉野,但也難盡覆此等荒僻境域,兼之野性放縱年久,難為取信……”
另一側的郡府主簿馬行之便也開口說道,講到這裏的時候,言中也頗有無奈。郡府同樣事務繁多,也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精力去漫山遍野搜索招撫這些零散分布的亡出之眾,而這些山野中的民眾,良善些的或還結廬樵采自足,兇橫些的則就是流寇了。
“將軍,放火燒山是否……”
突然李炳身後一名兵長開口說道,其人話音未落,薛良與馬行之俱都臉色一變,連道不可。
李炳雖然也比較青睞直接粗暴的解決方式,但也是搖頭擺手道:“如此太傷天和,況且區區些許匪寇,實在不值得自殘山河水土。”
言雖如此,但事實難題也清清楚楚擺在眼前,那就是河東鄉患實在太零散了,如果是真有組織、有預謀的強大匪寇,還有可能集結重兵、陣列擊潰。可是這一片區域如網漏的篩子一般,縱有什麽匪寇蹤跡,也都是自發的小股流竄,讓人防不勝防。
“其實若僅僅只是此類蟊賊流寇侵擾不斷,倒也不算是什麽大患,郊野自有鄉勇義曲結寨互保,卻賊綽綽有餘。真正大患還在平陽,羯賊石生雖然退往太原,但在平陽仍有部眾留戍。其部怯於王師勢盛,不敢大舉犯境,但卻陰結匪寇,雜入其中暗潛寇掠,最是擾人!”
薛良又不乏氣悶的繼續講道:“此前督護在營,倒也曾動念集結重旅涉河北上痛擊羯胡賊軍,但汾水河流泛濫,大軍也難集眾涉行,若分兵而上,則又不免為賊所趁,或有偏師受厄……”
石生的主力雖然退向了太原,但在平陽還留有鎮將,其實也就是原本的平陽悍賊、丁零胡酋翟龜節制。這個翟龜擁眾數千,本來就是流竄於晉南的一個悍匪,投靠石生後被授予將軍號,又號召一部分境域周邊的匪徒,對河東侵擾不斷。
原本隨著石生的撤離,單憑河東本鎮軍府兵力都可不懼平陽賊,但是想要外攻也很難做到。原因正如李炳所見,雙方接壤這一段區域實在不容大軍通行。
若從旁處進軍,河東本土防禦便難免空虛,跟河東相比,平陽雖是漢趙故都,但卻早成一片廢土,實在沒有防守的意義,那些平陽賊大可以化整為零,直接沖入河東腹心,撈一把就走便可得滿懷油膏,他們巴不得如此。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那些平陽賊或許沒聽過這句俗語,但卻將這味道發揮到了極致。他們一群貪貨忘命的窮厲之徒,本身也不事生產經營,就繞著河東這一塊肥肉打轉,一時間竟然也僵持下來。
如是巡視一番,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七八天,而從潼關北上的王師精銳們也都入駐河東北境與平陽接壤一線,填補了河東府兵撤出後所留下的空虛防務。
不過終究王師強龍入境,細節方面也很難如紮根鄉土的河東府兵一樣面面俱到,而在這幾天時間裏,雙方接壤這一片區域所活躍的賊蹤竟比早前多了數倍有餘。如果任由狀態繼續如此發展下去,這些零星的匪患或許就要擴大開來、糜爛成禍,繼而影響到整個河東的平穩局面。
薛濤在營中得知此事後,心中也是不免一嘆,他倒不會因此看不起李炳的才力,只能說那些平陽賊在對峙年久之後,已經變得異常狡黠,能夠敏銳抓住王師防務調整中的混亂微處而加以利用。
鄉土受害,哪怕薛濤離境在即,這也已經不算是他的責任,但他也沒有幸災樂禍的道理。所以在整編部伍之餘,也打算抽時間去與李炳再作會面商討,希望能夠盡快渡過這一段調整期。
可是他這裏還沒有來得及前往,位於汾陰的王師大營中便傳出一個驚人的軍令:汾水一線盡數化為軍事禁區,凡有生民居住者盡數限期後撤,同時告令郡境各方,抽調人力、物力集結於汾陰,不日之後,王師便要北渡汾水,攻打誅殺平陽賊寇!
得知這個消息後,薛濤心中不免一驚,忙不疊放下手頭事務直往汾陰而去。他倒不是懷疑王師的實力,事實上平陽賊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憑河東府兵只要能夠大規模渡過汾水進入平陽,擊潰他們也不是難事。
可問題是眼下的狀況,汾水根本就難以大部通過。這一點薛濤相信李炳也很清楚,但何以還要擺出如此一副大動幹戈的架勢,大概也是因為入境之後便匪患連連,因此而失了平常心,想要犯險一搏。
李炳勝負如何且不論,薛濤擔心因為此舉而令得兩地形勢激化,他的河東軍便不好從容調離鄉境,或許還要留守鄉境協同防守,避免平陽賊寇趁河東空虛而大舉流竄入境。這一次的機會乃是大將軍垂青賜予,一旦他遲遲不能率軍離境,哪怕是當中有此曲折,但貽誤軍期總是事實,之後只怕再難有此良機。
可是當他抵達汾陰的時候,卻又被告知另一個驚人的消息:李炳早已經北上進入平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之後的幾天時間裏,李炳也並沒有留在蒲阪大營,離營而出直往河東更內部的項背之地進行巡視。
薛濤因為要忙於河東軍府整編的問題,抽不出身來親自相陪,便安排一名軍府將主、同時也是他的族弟薛良陪同前往。
至於河東太守府方面,太守柳仕對於李炳的到來也不敢怠慢,雖然文武不相統禦,可是李炳之後的軍事行動對於河東的整體氣氛還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彼此間也需要進行充分的溝通,便派遣郡府主簿馬行之出面陪同李炳,同時將太守府一些訴求詳作傾訴。
河東與平陽之間,其西以汾水為界,在南則就是河東薛氏鄉籍所在的汾陰,在北則是平陽郡皮氏縣。兩地之間臺塬相接,而汾陰也可以說是河東的北大門。
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汾陰薛氏在舊年的河東鄉土秩序中是頗受排擠的。汾陰雖然地在汾、河交匯所在,但言及津要之處,卻遠不及下游的風陵渡等大渡口。黃河上游橫流直切龍門壺口而下,兩側除了山嶺、高塬之外,還有著大片的灘塗,這都制約了津渡的發展。
自汾陰再往南是一片山巒丘陵,往東同樣有稷山橫阻,翻過這兩片山嶺,才是河東真正精華所在的腹心,河東裴氏鄉土所在的聞喜、衛氏鄉土所在的安邑俱在其東,河東柳氏所在的解縣則在其南,獨獨將汾陰定在了西北的角落。
如果不是因為有著汾水這一條天然的界限,汾陰劃入平陽郡看起來倒是比較合適,與河東薛氏舊年在鄉土尷尬處境倒是不乏類似。
至於河東的東境,則有王屋山作為屏障。所謂山河表裏,從大的角度去做類比,河東這一地地勢倒與整個並州不乏類似,擁山環水,據勢而險。
薛良作為向導,倒也非常的熱心,引領李炳等一眾人先投自家所在的汾陰塢壁而去。薛氏塢築在高塬上,由此下望,西可見波濤滾滾的大河龍門,東則是峰嶺起伏的稷山山脈,山水之險,表現得可謂是淋漓盡致。
“舊年兵禍連綿,常有胡騎途經於此呼嘯往來。我家既居此境,當有保鄉重任,胡蹄殘暴,鄉徒負艱,得成此塢,活民無算啊……”
站在自家塢壁城頭,薛良講到這裏,臉上也是難掩自豪之色,再想到之後便要拋下鄉土這些根基,心中也有幾分不舍。
李炳迎風而立,聞言後也是微微頷首。他對薛濤認同不認同還在其次,但薛氏負艱孤立於鄉土尚能全於節義,也的確是令人欽佩。
而且其家所謂節義還非是遠遁禍亂之外的荒僻之境,鄉境向北一水之隔便是屠各漢趙的王庭所在,可以說是紮在漢趙眼皮底下的一根刺,能夠存在下來,實在是不容易。
如今的薛氏塢還是薛氏族人聚居所在,知曉李炳身份後,望向他們一行人的眼神都有幾分不善。這也是人之常情,任誰眼望著生長於斯、苦心經營的鄉土家業將要被旁人所接手,也是難有什麽豁達之想。
李炳對此倒也不甚在意,薛家主要族人之後肯定都要跟隨薛濤離鄉,剩下的一些家眷並旁支族人也要另擇地境安置,但這都是河東太守府需要考慮的事情,而他只負責接收汾陰的塢壁並一系列防事。
汾水乃是黃河中游的重要支流,但是在平陽與河東之間的這一段河水,水況特別是通航條件卻實在算不上好,叉流如蛛網,更兼灘淤眾多。眼下還是大河汛期,由高處向下望去,處處河淤泛濫,難有平實的道路可供通行。
“舊年劉賊據於平陽,頻有四邊用事,當於汾水津要,因是也大作營設,但卻不得於法……”
薛良苦笑著向李炳講解此境何以如此,早年漢趙盤踞平陽,無論是西入關中還是南下河洛,汾水都是重要的漕濟要道。
這些胡虜也頗有幾分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對於河道的運用可謂是想一出是一出。
比如舊年劉曜攻打關中,便打註意要在汾、河交匯處大設津渡,又因交匯所在河漕泛濫、改造不易,竟然突發奇想要從塬上引流入河以繞開河漕灘塗,投用苦役近十萬眾,挖是挖開了,但卻接連兩年的大旱,挖出的河渠俱都堆填了屍骨也沒能派上用場。
類似根本不通水文地理的營建數不勝數,別說沒能將汾水戰略價值完全挖掘出來,甚至就連原本勾連晉中的漕運能力都大為削弱。如此一番人禍的破壞,倒是在河東與平陽之間架設起一片不足通行的隔離帶。
但這所謂的隔離,也只是針對大軍開拔而言。對於熟悉鄉境道途的本地鄉民而言,還是能夠找到一些通行小道的。而目下河東的匪患,也主要是來自於此。
舊年漢趙將大量邊胡內遷將之安置在平陽周邊以為藩籬屏障,之後隨著漢國的崩潰,雖然也被擄掠、離散眾多,但剩下的那些胡卒沒有了勢力、秩序的約束,則就各自流散鄉野,聚眾為寇。
“此境匪寇,大大小小足有數十股之多,各擁人眾上千、幾十不等,如狐鼠奔竄,實在難於剿撫。目下也只能鄉民結寨聯保,互為援應……”
離開薛氏塢,眾人沿汾水繼續向東行。這一段地勢較為覆雜,北側是枝蔓橫生的荒蕪灘塗,看起來郁郁青蔥之處,底下很有可能便是能將人馬深陷的腐爛沼澤。南側則是高低起伏的稷山,山野之間密林厚鋪,甚至都沒有道路的存在。
類似的路途,綿延幾十裏,從宏觀角度來看,倒是算不上長,但若想完全防守起來,投入幾萬人只怕都力有不逮。一旦有一些漏洞為賊寇所趁而流竄進入河東之境,所造成的動蕩便可大可小。
李炳一路行來,聽著薛良的介紹,並不熱衷於發表意見。沿途偶爾也遇到一些分布在荒野中的村邑,那些村邑規模並不大,多的幾十戶,少的三五戶人家都有。
此境不同於河東沿河之繁榮富庶,可謂是人跡罕至,那些鄉民們在看到這一行數百甲士行來,一個個俱都顯得驚悸無比,更有甚者則連草廬籬門都不顧,抱起兒女便直往密林奔去,可見是分外抵觸與外界任何形式的接觸。
看到這一幕,李炳才隱有觸動,示意轉行進入那些村邑觀察一番。村邑設置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一應用度也都取於自然,充滿了原始氣息,裏面雜亂拋撒著一些樵采漁獵的收獲,或是在屋舍周圍開辟一片不大的土地,生長著一些稀稀落落的谷菽青苗。
“此一類村邑,荒野還有不少?”
李炳轉頭望向薛良問道。
薛良聞言後便點點頭:“山民孤僻,畏怯向外,河東雖然歸治日久,但此境本來就乏於聲訊傳達……”
“兵災遺禍,至今難除。近年來郡府也頻有招撫告令散播鄉野,但也難盡覆此等荒僻境域,兼之野性放縱年久,難為取信……”
另一側的郡府主簿馬行之便也開口說道,講到這裏的時候,言中也頗有無奈。郡府同樣事務繁多,也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精力去漫山遍野搜索招撫這些零散分布的亡出之眾,而這些山野中的民眾,良善些的或還結廬樵采自足,兇橫些的則就是流寇了。
“將軍,放火燒山是否……”
突然李炳身後一名兵長開口說道,其人話音未落,薛良與馬行之俱都臉色一變,連道不可。
李炳雖然也比較青睞直接粗暴的解決方式,但也是搖頭擺手道:“如此太傷天和,況且區區些許匪寇,實在不值得自殘山河水土。”
言雖如此,但事實難題也清清楚楚擺在眼前,那就是河東鄉患實在太零散了,如果是真有組織、有預謀的強大匪寇,還有可能集結重兵、陣列擊潰。可是這一片區域如網漏的篩子一般,縱有什麽匪寇蹤跡,也都是自發的小股流竄,讓人防不勝防。
“其實若僅僅只是此類蟊賊流寇侵擾不斷,倒也不算是什麽大患,郊野自有鄉勇義曲結寨互保,卻賊綽綽有餘。真正大患還在平陽,羯賊石生雖然退往太原,但在平陽仍有部眾留戍。其部怯於王師勢盛,不敢大舉犯境,但卻陰結匪寇,雜入其中暗潛寇掠,最是擾人!”
薛良又不乏氣悶的繼續講道:“此前督護在營,倒也曾動念集結重旅涉河北上痛擊羯胡賊軍,但汾水河流泛濫,大軍也難集眾涉行,若分兵而上,則又不免為賊所趁,或有偏師受厄……”
石生的主力雖然退向了太原,但在平陽還留有鎮將,其實也就是原本的平陽悍賊、丁零胡酋翟龜節制。這個翟龜擁眾數千,本來就是流竄於晉南的一個悍匪,投靠石生後被授予將軍號,又號召一部分境域周邊的匪徒,對河東侵擾不斷。
原本隨著石生的撤離,單憑河東本鎮軍府兵力都可不懼平陽賊,但是想要外攻也很難做到。原因正如李炳所見,雙方接壤這一段區域實在不容大軍通行。
若從旁處進軍,河東本土防禦便難免空虛,跟河東相比,平陽雖是漢趙故都,但卻早成一片廢土,實在沒有防守的意義,那些平陽賊大可以化整為零,直接沖入河東腹心,撈一把就走便可得滿懷油膏,他們巴不得如此。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那些平陽賊或許沒聽過這句俗語,但卻將這味道發揮到了極致。他們一群貪貨忘命的窮厲之徒,本身也不事生產經營,就繞著河東這一塊肥肉打轉,一時間竟然也僵持下來。
如是巡視一番,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七八天,而從潼關北上的王師精銳們也都入駐河東北境與平陽接壤一線,填補了河東府兵撤出後所留下的空虛防務。
不過終究王師強龍入境,細節方面也很難如紮根鄉土的河東府兵一樣面面俱到,而在這幾天時間裏,雙方接壤這一片區域所活躍的賊蹤竟比早前多了數倍有餘。如果任由狀態繼續如此發展下去,這些零星的匪患或許就要擴大開來、糜爛成禍,繼而影響到整個河東的平穩局面。
薛濤在營中得知此事後,心中也是不免一嘆,他倒不會因此看不起李炳的才力,只能說那些平陽賊在對峙年久之後,已經變得異常狡黠,能夠敏銳抓住王師防務調整中的混亂微處而加以利用。
鄉土受害,哪怕薛濤離境在即,這也已經不算是他的責任,但他也沒有幸災樂禍的道理。所以在整編部伍之餘,也打算抽時間去與李炳再作會面商討,希望能夠盡快渡過這一段調整期。
可是他這裏還沒有來得及前往,位於汾陰的王師大營中便傳出一個驚人的軍令:汾水一線盡數化為軍事禁區,凡有生民居住者盡數限期後撤,同時告令郡境各方,抽調人力、物力集結於汾陰,不日之後,王師便要北渡汾水,攻打誅殺平陽賊寇!
得知這個消息後,薛濤心中不免一驚,忙不疊放下手頭事務直往汾陰而去。他倒不是懷疑王師的實力,事實上平陽賊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憑河東府兵只要能夠大規模渡過汾水進入平陽,擊潰他們也不是難事。
可問題是眼下的狀況,汾水根本就難以大部通過。這一點薛濤相信李炳也很清楚,但何以還要擺出如此一副大動幹戈的架勢,大概也是因為入境之後便匪患連連,因此而失了平常心,想要犯險一搏。
李炳勝負如何且不論,薛濤擔心因為此舉而令得兩地形勢激化,他的河東軍便不好從容調離鄉境,或許還要留守鄉境協同防守,避免平陽賊寇趁河東空虛而大舉流竄入境。這一次的機會乃是大將軍垂青賜予,一旦他遲遲不能率軍離境,哪怕是當中有此曲折,但貽誤軍期總是事實,之後只怕再難有此良機。
可是當他抵達汾陰的時候,卻又被告知另一個驚人的消息:李炳早已經北上進入平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