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9 人盡其用
關燈
小
中
大
凜冬之際,徐鎮各個方面都在進行劇烈調整的時候,一位垂暮老人也踏上了他的行程。
原本郗鑒是打算再坐鎮淮陰一段時間,等到來年開春他再離鎮,給沈哲子接手徐州事務留下一個緩沖期,有他這個久執徐鎮的老人在,即便有什麽意外和爭執發生,也能有一個調和的餘地。
可是沈哲子入鎮以來諸多作為,讓郗鑒意識到他是想多了,這個年輕人有足夠的手腕能夠穩定住徐州局面,郗鑒如果再強留下來,反而是徐州各項改革的阻撓,徒惹人厭罷了。
所以盡管心內還有諸多不舍,但郗鑒還是決定盡快踏上行程,先往江東述職覆命,然後再思歸處。
當沈哲子得知郗鑒這一決定後,也是推開手邊諸多事務,親自前來相見,不乏詫異道:“郗公何必急去?如今鎮內諸多巨細事務尚需郗公坐望斧正,猝然棄我,難道是我疏忽失禮?”
郗鑒聞言後懶懶一笑:“維周你有匡扶大才,入鎮之刻,即如狂風入室掃蕩濁氣,我這老物若還固執不去,反倒是昏聵可厭了。徐鎮不乏舊敝,唯有簡於負重,才可闊步前行啊。我這老朽如今能做的,也唯有不惹厭而已。”
沈哲子聽出郗鑒言中略存薄怨,這倒也正常。自己入鎮短短時間內,便接連重拳出擊,可以說是直接搗爛了徐州舊有的秩序和體系,郗鑒這個原本的徐州刺史看在眼裏,自然難免有些吃味乃至失落,這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對於郗鑒能夠這麽幹脆的便放棄徐鎮一切,沈哲子也是略感意外,因此便不乏真摯道:“郗公既然已經決意,那我也不再挽留。只是請郗公再稍待幾日,待到淮北幾軍入鎮稍添武備,我將率眾持戈護送郗公南下。異日郗公若再要北行,無論歸鄉又或歸鎮攬舊,都請傳告一聲,讓我能夠全於迎送禮節。”
郗鑒聞言後便點點頭,並不反對沈哲子的提議。雖然如今的沈哲子已是當之無愧的江北第一人,但郗鑒也覺得自己夠資格被護送一程。
徐州能這麽快便受於其人掌控,除了沈哲子此前趁於意外的極妙應變之外,也是少不了郗鑒大度能容的放手與配合。尤其郗鑒幾乎沒有提出什麽要保留自己在徐鎮影響力的要求,這也是沈哲子諸多改革能夠順利鋪開的重要原因。
若是郗鑒真的有意為難,或者說有心將自己的影響力稍作保留,也足以令沈哲子頭疼。遠的不說,單單荊州的庾懌,雖然已經執位數年之久,但至今都還沒能徹底擺脫陶侃殘留的影響力。
雖然眼下的徐州,並沒有大亂的隱患,但是深及鄉野的變革總是混亂難免,需要有一支成建制的武裝力量以坐鎮。所以早在沈哲子出發的時候,便傳令本身就出於徐州的曹納與徐茂率領五千甲士南來。
又過了十幾天,這支軍隊終於抵達了淮陰並分批入駐郡縣之中,一直到了這一刻,沈哲子才正式動手裁撤大量的郡兵,而軍府的創建也同期展開。第一批的三個軍府分別安排在了淮陰、盱眙與廣陵。
與此同時,沈哲子親自率領兩千名護衛,護送郗鑒一行向南而去。
郗鑒今次離鎮,隊伍規模並不算小,單單仆僮部曲便有千數人眾。這也算是一種豁達的表現,他甚至連在任這些年所經營的一些田產別業都沒有保留,俱都交割清楚。
在時下這種氛圍,想要將公私徹底分割清楚,實在很難。對於郗鑒如此豁達的放手,沈哲子在私利方面也給予了豐厚的補償。
比如此前經營海路而在大江入海口經營的幾座島嶼,其中有兩處便直接劃給了郗家,雖然管理權還保留在商盟的手裏,但郗家單憑這方面的分紅,家人子弟便能累世不乏用度。
另外郗鑒所交給刺史府的這些田產,沈哲子也都是以沈氏在會稽的各項產業近乎一比一的補償,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沈哲子要有針對性的對自家產業進行一個減持。
徐鎮入手,意味著他執掌內外的目標又近了一步,所以在未來肯定要進行比較深刻的變革,沈氏所擁有的眾多產業在未來某一時期內將不再是助力,而是一種阻力。
沈哲子並不覺得他比時人高明多少,唯獨勝在眼光長遠、未雨綢繆。假使未來南北得於一統,想要瓦解掉那種極為深刻的南北分裂趨勢,江東的大土豪們絕對是一個需要抑制的團體。這種政治上的考量和需求,並不會因為他出身江東便能夠視而不見。
所以從現在開始,他就要將自家在江東眾多的產業布局逐步轉化為公器,加以制度化,而不能轉化的則就要及早割舍掉。
使人強大的,同樣會予人反制,不破不立,他若始終抱緊已有的存量,便不可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化家為國。
總之,郗鑒這一次配合沈哲子順利掌握徐州,最起碼給家人換取到足夠的立身資本,而且是以一種頗為陰晦體面的方式完成,最起碼不會給時人留下指責他公器私售的證據。
盡管在事實上,的確有這種意味存在。這種變通誠然在道義上立不住腳,但道德從來都不是沈哲子的追求,潔白無瑕的道德操守也並不能阻攔住五胡對神州大地的次第摧殘。
郗鑒的家人們分作兩路,一路跟隨郗鑒南行歸都,另一路則在其侄子帶領下北行前往高平故鄉,將要修繕故居以作歸鄉準備。
南行的隊伍中,除了郗鑒並其家人之外,還有一部分原本徐州的屬官。這些人要麽本身有瑕疵,不能適應都督府那種構架秩序,要麽就是單純的不滿於沈哲子的各種主張,理念不合。
對於這些人的離去,沈哲子也都由之,甚至還給他們各自開具推薦信,以幫助他們能夠在江東謀取到一個立身之處,也算是好聚好散。
除了這些人以外,還有一部分鄉眾自發的沿途遠送郗鑒這一位舊長官,甚至還有一部分廣陵鄉眾在得知消息後,隆冬之際冒著風雪遠出百數裏相迎。
郗鑒本身在軍事上並沒有太大的建樹,能夠坐鎮徐州年久,靠的就是崇高的人望與懷柔的撫慰,自然能夠得於人心,有這樣的待遇也並不出奇。
沈哲子一路上護送郗鑒,多見徐州鄉野男女老幼相扶迎送,這種現象在將近廣陵的時候達到了一個,甚至不乏白發蒼蒼的鄉賢老者們因為郗鑒的離任而泣號於途。
每每看到這一幕,沈哲子感觸倒不多,只是有些哭笑不得。誠然郗鑒在徐州可謂是人望崇高,但若說因其離任而令得鄉眾們失望痛心到肝腸寸斷、痛不欲生,那也有些言過其實。畢竟作為徐州刺史,郗鑒也不大有時間幫那些鄉眾挑水劈柴,惠及萬眾。
所以廣陵鄉眾們擺出這樣的姿態,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在給沈哲子這個繼任者上眼藥,一種變相的奚落與規勸,希望沈哲子能夠一定程度上保留郗鑒在任時的政策。
但這番媚眼真的是拋給瞎子看,對於徐州的各種改革,沈哲子可以說是從來到這個世界便開始諸多構想,此前又鋪墊數年之久,又怎麽可能因為這些無謂鄉情而有所改變。
一路南行,抵達廣陵時,已經到了臘月。廣陵鄉眾們對於郗鑒的歡迎程度,簡直就不遜於此前沈哲子歸都時所受到的待遇,幾乎合城出迎。
不過這一路行程已經被拖延的極為嚴重,郗鑒若再在廣陵逗留,年前都未必能再趕回建康。所以他只是在廣陵城外與鄉眾們稍作集會,而後便匆匆上路。
沈哲子送到這一步,便也止步,將郗鑒的護衛工作交給了已經在這裏等候多時、京府劉超派來的迎接人員。
廣陵城外臨別之際,看到郊野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列隊入駐廣陵城的淮南兵眾們,郗鑒才陡然反應過來,沈維周這個奸猾小子一路跟隨,又哪裏是為了護送自己,分明是要借著自己為掩飾,將其兵眾開赴廣陵以坐鎮!
要知道,廣陵可不同於淮陰與盱眙這些後來收覆的沿淮重鎮,永嘉伊始便是南渡僑人的落腳點,幾十年來,此地鄉情早已經盤根錯節、覆雜到了極點。甚至郗鑒後來移鎮沿淮,都有這方面的原因,因為難以處理,索性直接避開。
沈維周手段就算再怎麽剛猛銳進,想要徹底瓦解廣陵周邊的鄉情秩序,也是力有未逮。若是直接發兵廣陵,更有可能使矛盾激化而催生民亂,但若沒有兵勢壓迫而僅靠政令催促,則很難瓦解掉廣陵自然形成的鄉土秩序。
現在借著給自己送行為遮掩,直接將兩千淮南精卒開入廣陵城內,可以想見那些鄉宗們若還強阻政令實施,肯定要遭到血腥的鎮壓!
郗鑒原本對沈哲子親自恭送數百裏還有些感懷,在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對這小子還殘留的些許好感頓時蕩然無存。
這個年輕人對機會的利用簡直達到了極致,想方設法的榨幹他的最後一點作用,實在太可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原本郗鑒是打算再坐鎮淮陰一段時間,等到來年開春他再離鎮,給沈哲子接手徐州事務留下一個緩沖期,有他這個久執徐鎮的老人在,即便有什麽意外和爭執發生,也能有一個調和的餘地。
可是沈哲子入鎮以來諸多作為,讓郗鑒意識到他是想多了,這個年輕人有足夠的手腕能夠穩定住徐州局面,郗鑒如果再強留下來,反而是徐州各項改革的阻撓,徒惹人厭罷了。
所以盡管心內還有諸多不舍,但郗鑒還是決定盡快踏上行程,先往江東述職覆命,然後再思歸處。
當沈哲子得知郗鑒這一決定後,也是推開手邊諸多事務,親自前來相見,不乏詫異道:“郗公何必急去?如今鎮內諸多巨細事務尚需郗公坐望斧正,猝然棄我,難道是我疏忽失禮?”
郗鑒聞言後懶懶一笑:“維周你有匡扶大才,入鎮之刻,即如狂風入室掃蕩濁氣,我這老物若還固執不去,反倒是昏聵可厭了。徐鎮不乏舊敝,唯有簡於負重,才可闊步前行啊。我這老朽如今能做的,也唯有不惹厭而已。”
沈哲子聽出郗鑒言中略存薄怨,這倒也正常。自己入鎮短短時間內,便接連重拳出擊,可以說是直接搗爛了徐州舊有的秩序和體系,郗鑒這個原本的徐州刺史看在眼裏,自然難免有些吃味乃至失落,這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對於郗鑒能夠這麽幹脆的便放棄徐鎮一切,沈哲子也是略感意外,因此便不乏真摯道:“郗公既然已經決意,那我也不再挽留。只是請郗公再稍待幾日,待到淮北幾軍入鎮稍添武備,我將率眾持戈護送郗公南下。異日郗公若再要北行,無論歸鄉又或歸鎮攬舊,都請傳告一聲,讓我能夠全於迎送禮節。”
郗鑒聞言後便點點頭,並不反對沈哲子的提議。雖然如今的沈哲子已是當之無愧的江北第一人,但郗鑒也覺得自己夠資格被護送一程。
徐州能這麽快便受於其人掌控,除了沈哲子此前趁於意外的極妙應變之外,也是少不了郗鑒大度能容的放手與配合。尤其郗鑒幾乎沒有提出什麽要保留自己在徐鎮影響力的要求,這也是沈哲子諸多改革能夠順利鋪開的重要原因。
若是郗鑒真的有意為難,或者說有心將自己的影響力稍作保留,也足以令沈哲子頭疼。遠的不說,單單荊州的庾懌,雖然已經執位數年之久,但至今都還沒能徹底擺脫陶侃殘留的影響力。
雖然眼下的徐州,並沒有大亂的隱患,但是深及鄉野的變革總是混亂難免,需要有一支成建制的武裝力量以坐鎮。所以早在沈哲子出發的時候,便傳令本身就出於徐州的曹納與徐茂率領五千甲士南來。
又過了十幾天,這支軍隊終於抵達了淮陰並分批入駐郡縣之中,一直到了這一刻,沈哲子才正式動手裁撤大量的郡兵,而軍府的創建也同期展開。第一批的三個軍府分別安排在了淮陰、盱眙與廣陵。
與此同時,沈哲子親自率領兩千名護衛,護送郗鑒一行向南而去。
郗鑒今次離鎮,隊伍規模並不算小,單單仆僮部曲便有千數人眾。這也算是一種豁達的表現,他甚至連在任這些年所經營的一些田產別業都沒有保留,俱都交割清楚。
在時下這種氛圍,想要將公私徹底分割清楚,實在很難。對於郗鑒如此豁達的放手,沈哲子在私利方面也給予了豐厚的補償。
比如此前經營海路而在大江入海口經營的幾座島嶼,其中有兩處便直接劃給了郗家,雖然管理權還保留在商盟的手裏,但郗家單憑這方面的分紅,家人子弟便能累世不乏用度。
另外郗鑒所交給刺史府的這些田產,沈哲子也都是以沈氏在會稽的各項產業近乎一比一的補償,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沈哲子要有針對性的對自家產業進行一個減持。
徐鎮入手,意味著他執掌內外的目標又近了一步,所以在未來肯定要進行比較深刻的變革,沈氏所擁有的眾多產業在未來某一時期內將不再是助力,而是一種阻力。
沈哲子並不覺得他比時人高明多少,唯獨勝在眼光長遠、未雨綢繆。假使未來南北得於一統,想要瓦解掉那種極為深刻的南北分裂趨勢,江東的大土豪們絕對是一個需要抑制的團體。這種政治上的考量和需求,並不會因為他出身江東便能夠視而不見。
所以從現在開始,他就要將自家在江東眾多的產業布局逐步轉化為公器,加以制度化,而不能轉化的則就要及早割舍掉。
使人強大的,同樣會予人反制,不破不立,他若始終抱緊已有的存量,便不可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化家為國。
總之,郗鑒這一次配合沈哲子順利掌握徐州,最起碼給家人換取到足夠的立身資本,而且是以一種頗為陰晦體面的方式完成,最起碼不會給時人留下指責他公器私售的證據。
盡管在事實上,的確有這種意味存在。這種變通誠然在道義上立不住腳,但道德從來都不是沈哲子的追求,潔白無瑕的道德操守也並不能阻攔住五胡對神州大地的次第摧殘。
郗鑒的家人們分作兩路,一路跟隨郗鑒南行歸都,另一路則在其侄子帶領下北行前往高平故鄉,將要修繕故居以作歸鄉準備。
南行的隊伍中,除了郗鑒並其家人之外,還有一部分原本徐州的屬官。這些人要麽本身有瑕疵,不能適應都督府那種構架秩序,要麽就是單純的不滿於沈哲子的各種主張,理念不合。
對於這些人的離去,沈哲子也都由之,甚至還給他們各自開具推薦信,以幫助他們能夠在江東謀取到一個立身之處,也算是好聚好散。
除了這些人以外,還有一部分鄉眾自發的沿途遠送郗鑒這一位舊長官,甚至還有一部分廣陵鄉眾在得知消息後,隆冬之際冒著風雪遠出百數裏相迎。
郗鑒本身在軍事上並沒有太大的建樹,能夠坐鎮徐州年久,靠的就是崇高的人望與懷柔的撫慰,自然能夠得於人心,有這樣的待遇也並不出奇。
沈哲子一路上護送郗鑒,多見徐州鄉野男女老幼相扶迎送,這種現象在將近廣陵的時候達到了一個,甚至不乏白發蒼蒼的鄉賢老者們因為郗鑒的離任而泣號於途。
每每看到這一幕,沈哲子感觸倒不多,只是有些哭笑不得。誠然郗鑒在徐州可謂是人望崇高,但若說因其離任而令得鄉眾們失望痛心到肝腸寸斷、痛不欲生,那也有些言過其實。畢竟作為徐州刺史,郗鑒也不大有時間幫那些鄉眾挑水劈柴,惠及萬眾。
所以廣陵鄉眾們擺出這樣的姿態,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在給沈哲子這個繼任者上眼藥,一種變相的奚落與規勸,希望沈哲子能夠一定程度上保留郗鑒在任時的政策。
但這番媚眼真的是拋給瞎子看,對於徐州的各種改革,沈哲子可以說是從來到這個世界便開始諸多構想,此前又鋪墊數年之久,又怎麽可能因為這些無謂鄉情而有所改變。
一路南行,抵達廣陵時,已經到了臘月。廣陵鄉眾們對於郗鑒的歡迎程度,簡直就不遜於此前沈哲子歸都時所受到的待遇,幾乎合城出迎。
不過這一路行程已經被拖延的極為嚴重,郗鑒若再在廣陵逗留,年前都未必能再趕回建康。所以他只是在廣陵城外與鄉眾們稍作集會,而後便匆匆上路。
沈哲子送到這一步,便也止步,將郗鑒的護衛工作交給了已經在這裏等候多時、京府劉超派來的迎接人員。
廣陵城外臨別之際,看到郊野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列隊入駐廣陵城的淮南兵眾們,郗鑒才陡然反應過來,沈維周這個奸猾小子一路跟隨,又哪裏是為了護送自己,分明是要借著自己為掩飾,將其兵眾開赴廣陵以坐鎮!
要知道,廣陵可不同於淮陰與盱眙這些後來收覆的沿淮重鎮,永嘉伊始便是南渡僑人的落腳點,幾十年來,此地鄉情早已經盤根錯節、覆雜到了極點。甚至郗鑒後來移鎮沿淮,都有這方面的原因,因為難以處理,索性直接避開。
沈維周手段就算再怎麽剛猛銳進,想要徹底瓦解廣陵周邊的鄉情秩序,也是力有未逮。若是直接發兵廣陵,更有可能使矛盾激化而催生民亂,但若沒有兵勢壓迫而僅靠政令催促,則很難瓦解掉廣陵自然形成的鄉土秩序。
現在借著給自己送行為遮掩,直接將兩千淮南精卒開入廣陵城內,可以想見那些鄉宗們若還強阻政令實施,肯定要遭到血腥的鎮壓!
郗鑒原本對沈哲子親自恭送數百裏還有些感懷,在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對這小子還殘留的些許好感頓時蕩然無存。
這個年輕人對機會的利用簡直達到了極致,想方設法的榨幹他的最後一點作用,實在太可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