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百四十三章 黃鶴樓(一)

關燈
“李大哥,快請坐。 ”武昌重新翻修的黃鶴樓內,大買辦張紹宗正殷勤地招呼一位面白無須的中年男子入座喝茶。在他旁邊,還有七八位衣錦穿綢、面色富態之人,這時也都陪著笑,一團和氣的樣子。而那位中年男子對此也毫無受寵若驚之感,一副坦然接受的模樣,讓人一看便知是為有身份的場面人。

“李大哥”名叫李難先,是大順國一等一的巨商,依靠給東國人充當買辦而迅速積累起了大量的資財,現在自己也開始經營茶廠,生意是蒸蒸日上。另外,他最近也開始涉足航運業,著名的順國航運企業“大發永船行”便是他名下的產業,占有四成股份,是最大的單一股東,且掌握著企業的經營大權,在順國體系內的地位是與日俱增。

當然了,刨除這層身份,李難先作為買辦界的第一人,與東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光這點也足夠讓在座所有人仰望了。尤其是同為買辦的張紹宗,對“李大哥”這種前輩級人物更是不敢怠慢,畢竟他也是在靠著東國人吃飯。

今天他們在黃鶴樓聚會,做東的便是紡織行業的大買辦張紹宗,除了一樁不太好開口的特別要求之外,主要目的還是在於商討一下時局,看看他們這些商界人士該怎樣突破眼下的困境。要知道,現在東、順兩國間的貿易已經萎縮到了以前的四分之一,形勢艱難,由不得大夥不抱團取暖。

黃鶴樓是高家在經營,即大順贛侯(李過所封)名下諸多產業之一。多年前,垂垂老矣的高一功將大順前營移交給了朝廷,表示不再過問軍事,就連逢年過節也不許那些老部下們過來拜訪,一副頤養天年的做派。

李來亨對高家恭順的態度非常滿意。高家這麽一讓,前營數萬久經征戰的虎狼之士就落入了朝廷手中,長沙朝廷自此掌握了前營、中營和後營,實力達到了李自成死後的最高峰,一眾山頭軍閥們也不得不俯首低頭。

現在,大順體系內僅僅只剩下了兩個半獨立山頭。其中實力最強大的,無疑是控制了大半個四川及雲南的左營劉忠貴部。這廝貴為大順四川節度使,旗下謀臣武將眾多,坐擁十萬餘大軍(收編了雲南部分降軍後的數字),四川又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地理相對隔離,讓長沙朝廷是極為憂心。

大順境內第二個山頭就是在湖北前線駐防的右營袁保所部了。這個山頭最早可追溯到袁宗第,李自成的老戰友,李過上位時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另外幾人分別是左營劉芳亮、前營高一功,以及幾位帶著散部營頭的老將)。袁宗第死後,右營總權將軍的位置便傳到了其子袁保手上,目前擁有精兵五萬餘人。

武昌府現在就是右營的防區,全府的軍民事務都由武昌防禦史袁保一言而決。袁保本人多年前曾前往寧波學習過,那會他還是一個毛頭小子,在鄞縣系統學習過現代軍事,其帶過去的數千人馬也都經過整頓、改編,戰鬥力提升很快,軍官們的見識更是得到了極大增強。現在右營的骨幹軍官很多都是出身那支部隊,也是袁保在父親死後能夠牢牢控制住部隊的關鍵。

右營也曾積極與東岸進行貿易,蓋因不這樣財政會很困難。武昌一府雖然不窮,但養五萬多精兵還是有點吃力了,更何況這五萬多人不是成本較低的駐防軍,而是耗資巨大的野戰部隊,因此被壓榨得有點狠,只能不斷地通過對外貿易換取財富。

當然光靠武昌一地,再怎麽貿易也是於事無補的。事實上右營每年還要接收江西的九江、南昌兩地送來的部分餉銀和物資,以補充軍用的缺口,因此袁保的右營獨立性不如左營劉忠貴部。袁保也非常希望能夠如左營入川一樣打出一片新天地,無奈實在沒這個機會。比如,這次大順南下伐明,袁保就曾主動請纓,表示願帶領麾下大軍討伐兩廣,但被李來亨拒絕了。

拒絕的原因其實也很好猜。左營現在已有尾大不掉的苗頭,李來亨實在不想讓右營也得到發展壯大的機會,因為那會極大威脅到自己的權威,因此就讓右營牢牢地釘在湖廣前線,直面清軍一線兵鋒,最後慢慢消耗掉,再也不成威脅。

大順軍中第三個山頭是原賀珍父子所部三萬多人。當年李自成在潼關兵敗,逃往湖北的時候,賀珍還帶著人馬在陜北、甘肅一帶轉悠。在屢戰不利之後,無奈降清,一如當地被清軍大量收編的順軍散兵。

不過賀珍父子兵不是真心降清,後來他們找了個機會,殺掉監視他們的八旗將官,率部轉戰回了陜南,屢戰不利之後幹脆退進了商洛山裏打游擊,讓清國陜西總督是欲仙欲死,卻又拿他們沒辦法。

在之後的多年裏,賀珍父子與鄖陽府的左營互通聲息,配合默契,打退了清軍多次進攻,徹底站穩了腳跟。再後來,左營主力去了四川發展,這空出來的鄖陽府就給了賀珍父子,他們也算是初步得到了一塊地盤,雖然這塊地盤比較貧窮。

賀珍病死後,其子賀道寧統管全軍,接任了鄖陽防禦史的職務,也算是一方諸侯。但他這個諸侯同樣不自由,需要接受長沙朝廷協餉的他們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能在這亂世裏走一步看一步,如同那無根的飄萍一般。

總而言之,現在大順國內形勢不錯,長沙朝廷的權威日重,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經濟實力,都占據了明顯的優勢,底下那些個藩鎮山頭應該也是感受到一股股寒意了。以後說不得,他們都得被李來亨一個個收拾了,杯酒釋兵權的事情,是任何一位統治者都非常熱衷的事情。

好吧,讓我們再把目光轉到了黃鶴樓上來。今天李難先受邀來到這裏,其實也有武昌府的主人袁保的意思在內。袁保坐擁武昌全境,江岸線漫長,治下各地對航運的需求也是比較大的。但偏偏之前他短視了一把,沒有入股李難先創立的航運字號大發永,這會在他人的提醒下,意識到了這裏面的問題,因此便通過張紹宗的關系,將李難先請了過來,看看有沒有機會進來。

張紹宗當然沒有傻到現在就問李難先大發永入股的事情,而是先談起了如今的局勢,而這無疑引起了在座諸人一連串的嘆氣聲。原因無法,朝廷坑了他們不少錢?以大買辦張紹宗為例,在岳州開辦了繅絲廠的他,就被當地官府“勸捐”了三萬兩銀子,同時一批賣到軍中的布匹也被拖欠了貨款,最後籌備物資的官員給他結了兩萬兩的紙鈔了事。

收到紙鈔這種東西,張紹宗也只能苦笑了。順國官方發行的這種貨幣上面雖然明白寫著“當一兩”的字樣,但問題是一兩紙鈔真的能當一兩白銀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事實上,在岳州府一帶,紙鈔和白銀私下裏的兌換比例是20:1,有些地區甚至還要更高,可見其貶值程度。順國官方用這種紙鈔來向商人們采買物資,說起來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掠奪,民間根本不認,清國和東岸商人也不認,只能爛在他們自己手裏,這苦處又跟誰去說呢?

李難先的家財比在座所有人都多,他自然也收了一把紙鈔在手裏,總數大概有三四萬兩的樣子,嚴重削弱了他調用資金的能力。不過他也明白,這錢是不得不出的!順國南下伐明,這是擴大國土,增強實力的必由之路。他們這些人的生意大半在國內,甚至和大順已經捆綁在了一起,大順昌則他們富,大順衰則他們窮,沒什麽好說的。這個朝廷,其實還是挺看重他們商人的,這自古以來都少見,因此損失些資財也可忍受,只希望日後局勢平定後能賺回來吧,問題應該不是很大。

而既然說起了紙鈔,就不可能不提到最近正在轟轟烈烈進行著的“廢兩改元”的事情。而所謂的“廢兩改元”,與後世的概念有所不同,主要目的是將順國國內流通的銀兩改成銀元。

眾所周知,自明代海貿盛行,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後,白銀開始成為主要流通貨幣,但其中也蘊藏著許多問題。最主要的,其實就是各種奇形怪狀的碎銀,不但重量不一致,成色也很可疑,極大阻礙了商業的發展。在東岸人介入中國事務後,隨著經濟聯系的加深,庫頁島鑄造的各種銀元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大受國人的喜愛,因為其成色足、型制統一的緣故。

毋庸置疑,東岸人在收取銀兩(碎銀和銀錠),然後又鑄造成銀元返銷回去的舉措中,賺取了大量的收益,順國上下對此也都看在眼裏。因此,在這個財政困難的時刻,順國官方有了自己鑄造銀元的打算,以阻止利權的外溢,自己收取鑄幣稅。

但這種廢兩改元的行動,毫無疑問也需要東岸技術方面的協助,為此他們進口了一批水力沖壓設備,開始嘗試自己鑄造銀元,並且取得了一些成果。這次東、順兩國交惡,東岸人斷了這方面的技術服務,一下子使得順國自鑄銀元的產量大幅度下降,產生了不少問題。張紹宗每每與人談起,都覺得十分遺憾。

但不管怎樣,他是非常支持這種貨幣改革的,其他人差不多也是同樣的態度。有的人甚至提出,是不是可以想辦法向東岸人再談談,看看能不能臨時采購一些。畢竟這種設備不是軍用管制物資,還是有可能買到的。甚至實在不行的話,高價走私一批沖壓設備過來也是好的,哪怕不是專門用來鑄幣的也行,順國方面再想辦法改造就是。

李難先對此也十分讚賞,並表示自己會通過關系打探一下,看看有無采購的可能。畢竟廢兩改元極其有利商業的發展,他沒道理不支持。

眾人就這樣談論了許久,直到酒過三巡,大家都有些熏意,張紹宗才找到了一個機會,悄悄湊到李難先耳邊,說起來右營權將軍袁保想入股大發永航運字號的意思,這讓李難先一下子皺起了眉頭。這事有點棘手啊,他實在不想參與到大順朝廷的權力游戲之中,但卻也不好得罪袁保這種大人物,實在是左右為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