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海牙行(二)
關燈
小
中
大
所謂的1672年政治危機,其實就是共和派與奧蘭治派尖銳矛盾的表面化,從而引起的一連串派系紛爭的事情。在這場由法國入侵威脅所引起的政治危機中,共和派被指責為過於親法,遭到裹挾了民意的奧蘭治派的攻訐,最終不得不退避鋒芒。
在這次交鋒中,很多擔心國家遭到法國入侵的商人都站到了奧蘭治親王這一邊。雖然他們平時一個個嘴上都在罵奧蘭治派的議員,但真到了危機臨頭的時候,身體卻還是很誠實地躺到了另外一邊,因為他們相信只有奧蘭治家族才有保全聯合省不被法國入侵的本事。
到了80年代的現在,隨著法國人迫害新教徒的行為越來越過分,無數的法國胡格諾教徒跑來阿姆斯特丹,他們都是社會精英分子,能說會道,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發生在法蘭西各地的可怕的消息,這引起了聯合省全社會的廣泛憤怒。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即便是共和派內部也有很多人對法國人感到了害怕,因此多年來他們所提倡的改善與法國關系的調子也就唱不下去了。再加上奧蘭治派落井下石地指責共和派“通法”,不管這事情是真是假,總之令很多中間派對他們產生了疑慮,整個共和派的生存環境快速惡化,讓他們更進一步地陷入了虛弱的狀態,漸漸失去了對奧蘭治派的制衡整個過程,和當年幾乎如出一轍,奧蘭治派的每一次坐大,幾乎都和法國人搞事逃不脫關系。
林定之剛才說道擔憂這次又會演變成1672年的政治危機,其潛在的意思其實說的不是法國人,而是北海對岸的英國人。
在最近幾年,也就是英王詹姆斯二世繼位以來,因為國內稅收和宗教政策的緣故,與國會的資產階級議員們發生了激烈的沖突。這個男人在1685年哥哥查理二世去世後登基,然後甫一登基就遇到了哥哥私生子蒙茅斯公爵造反事件,不過長期在軍隊裏服役的他並不慌亂,打起精神與他周旋。
當時是也,因為詹姆斯二世是天主教徒,而蒙茅斯是新教徒,英格蘭很多商人或保守貴族都對蒙茅斯公爵表示支持,並且暗中送錢送人送武器。蒙茅斯起兵時僅有荷蘭人讚助的三條船(在這件事上,威廉三世顯然不希望一個天主教徒掌控英國),從者不過百人,結果登陸兩天就有兩千餘步騎前來投奔。大家一切稱呼國王詹姆斯二世為“約克公爵”、“天主教僭主”,呼籲全體國民興師除暴。
隨後,在起義部隊尚弱小的時候,德文郡最高軍事長官、阿爾伯馬爾公爵手頭握有四千兵馬,結果直接放棄鎮壓撤走了,理由是他發現手底下的軍隊“愛戴蒙茅斯公爵”。起義軍就這樣一路通行無阻地抵達了陶頓,當地因為反對國王詹姆斯,因此第一時間投降,附近貴族也爭相前來投靠。蒙茅斯在這裏接受了二十位貴族少女親手縫制的軍旗和一部聖經,並在眾人的勸說之中登基稱王,宣布天主教徒詹姆斯二世為偽王。
蒙茅斯公爵的部隊已經擴充到六七千人,開始四處攻城略地,聲勢一路高漲,幾乎每天都有人過來投靠。而這個時候詹姆斯還在國會裏和議員們較勁,要求他們撥款鎮壓叛亂,議員們趁機提出了許多條件,這引起了詹姆斯的暴怒。
關鍵時刻法國人伸出了援手,他們讚助了詹姆斯二世不少錢款,使得它得以將駐紮在聯合省的六個軍團召回,同時也緊急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部隊從倫敦出發,由馬爾博羅公爵丘吉爾統帥,前往西部遏制起義軍的擴張他並不要求丘吉爾現在就打敗叛軍,那不現實,他只要求他們維持住局面即可。
這個時候,國會的議員們看到事情起了變化,沒有拿住國王,因此也就不再堅持,最終同意撥款四十萬鎊用於鎮壓叛亂的軍費。但即便如此,詹姆斯二世對這些人也已經很是嫉恨了,對各地企圖投靠蒙茅斯的貴族、商人們也不信任,英國君臣的裂痕愈發明顯。
在挫敗了一次陰謀在倫敦發動叛亂的事件後,詹姆斯二世率軍離開了首都,前往西部平叛。這個時候,他展現出了良好的軍人素質和非凡的勇氣,在賽奇莫爾戰役中親自指揮,一舉打垮了蒙茅斯叛軍的主力。在這場戰鬥中,詹姆斯的軍隊陣型一度被沖散,不過在卓越的指揮下,最後仍然取得了勝利,將叛軍主力徹底擊垮蒙茅斯公爵逃離戰場後,與一個農民交換衣服,結果最後仍然在一個水溝裏被王軍找到,然後被押回倫敦上了斷頭臺。
叛亂就這樣平息了。但詹姆斯二世仍然不滿意,因為蒙茅斯叛軍的很多重要成員沒找到,這很顯然是有人庇護了他們。而且,眼見叛亂平息了,原本允諾撥款四十萬鎊的議員們也停止了繼續撥款,實際花費甚至不到三十萬鎊,剩下的尾款是堅決不肯給了,這令詹姆斯有些生氣。
除此之外,國會議員們也要求詹姆斯二世停止征收包括海關關稅在內的多項稅收,轉而將這項權利還給國會。他們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原本這些權利是國會批準給查理二世的,現在查理二世死了,自然這些稅就歸國家所有了,而不是詹姆斯二世本人很顯然,國家財政大權都掌握在國會手裏,國王若是連點私房錢都沒有的話,自然是什麽事業辦不成的,那樣就等於是國會手裏的一個傀儡了。
詹姆斯二世自然是不願意當這個傀儡國王的,因此與國會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張,時不時就爆發一些沖突。在這個時候,致命的流言開始迅速傳播,即英格蘭的資產階級議員們對當初蒙茅斯公爵的失敗萬分惋惜,現在他們開始尋找一個新的合適的人來繼承英格蘭的王位。而為了安撫臣民們,這位新國王最好是一位英明神武的新教徒,這樣看來的話,聯合省執政威廉三世及其夫人似乎都是不錯的對象。
而威廉三世這個時候也隱晦地表達了對於英格蘭王位“並不排斥”,並且多次在公開場合談論他的岳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政策是如何錯誤、如何殘忍,這些無疑都極大地迎合了英格蘭國內資產階級議員們的喜好,使得他們對威廉三世夫婦越發看重。
與他們相比,英格蘭現任國王詹姆斯二世就過得很不舒心。國會處處在金錢上卡著王室,臣民們也多是新教徒,對國王的天主教信仰非常疑慮,因此現在的詹姆斯二世已經變得越來越依賴法國人的援助,不然怕是無法在英格蘭支撐下去。而這種依賴本身又加劇了議員、臣民們對他的惡感,因為他們同樣視法國人為不可靠的敵對勢力,再加上最近幾年搞出的迫害胡格諾教徒的破事,英國人對法國的影響可謂是跌到了谷底,連帶著詹姆斯二世也額外受到了不少的責難。
聯合省的共和派分子們對於奧蘭治親王與英國國會議員們之間的互動有些看不下去,因為英國人是荷蘭人在商業上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雙方在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乃至俄羅斯都進行著激烈的商業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荷蘭資本家又怎麽可能看得上那些英國同行們呢?因此,他們打算在三級議會內說服各省議員及首席代表們通過一項議案,即無論何時奧蘭治家族都不能背叛聯合省的利益,如果違反此項(比如擔任了其他國家的元首),他們將自動失去聯合省執政的職位,一切大權將重歸三級議會。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針對威廉三世精心設計的議案。因為有很多證據表明,英格蘭人在邀請威廉三世前往倫敦整頓局勢,而威廉三世本人對此也有些意動,故三級議會想竭盡全力避免最壞情況的發生,即威廉三世執意前往英國挑戰詹姆斯二世的王位,那麽也要讓他與聯合省做出切割,不至於讓他一人同時控制兩個強大的貿易國家。
可以想象得到,這項議案肯定會遭到各方的強力狙擊,但共和派不打算放棄,一定要和那幫奧蘭治家族的狗腿子奮戰到底。所以,這種事一個操作不當,就很有可能再度引爆聯合省的政治危機的,這一點沒有開玩笑。
林定之常年研究英、法、荷這幾個國家之間的三角關系,對這裏面的東西不敢說門清,但也絕對是非常熟悉的。在他看來,威廉三世前往英格蘭就任國王是東岸人無法接受的,必須想辦法予以阻止。其中的原因說穿了也很簡單,那就是和東岸共和國的大戰略有關,更準確地說,和大陸平衡局勢有關
多年前早在許信、鄭勇主持外交口的年代,就定下了囊括了英格蘭在內的歐陸平衡政策,即英格蘭平衡歐陸局勢,東岸人再利用此平衡包括英格蘭在內的整個歐陸局勢。再明白點說,那就是英格蘭喜歡慫恿奧地利、法蘭西等國互相廝鬥,平衡歐洲大陸局勢,但東岸人更喜歡看到英格蘭人也下場戰鬥,而東岸則在背後默默支持。
他們有這個自信。英格蘭王國現在只有北美和加勒比海殖民地,此外在非洲和印度有一些以貿易為主的小塊殖民地,實力並不算太強,且命脈掌握在東岸人手裏(開普敦自由港),東岸人有足夠的自信壓住英格蘭王國的發展,不讓其成長為一個足以挑戰自己的勢力。因此,他們與英國之間其實是一種既提防又合作的外交關系,許信、征用二人私下裏聊天時將其比較後世日俄戰爭前英國與日本之間的關系,即培養一個像樣點的打手,一旦大陸局勢控制不住時,讓這個打手也下場,重新平衡局勢。所以,東岸與英國之間的關系是覆雜的,一如他們與法國之間的關系一樣,既有合作也有對抗,全看國際局勢如何變化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就明白東岸人為何對威廉三世入主倫敦難以接受了,就是害怕英格蘭的實力暴漲後東岸人無法再拿捏住他們啊!這是東岸人在西歐最害怕的兩件事之一,另外一件就是法國吞並伊比利亞半島和北意大利,變身為一個海陸覆合型強國,從而擁有可以挑戰東岸共和國的潛力。
所以,此番林定之從巴黎來到海牙,可不僅僅是為了給範博伊寧根他們通風報信。他更大的意圖,是想要動員起共和派分子來,想辦法給威廉三世制造障礙,不讓他去英國。至不濟,即便威廉三世登上了英王的寶座,也要讓他與聯合省做好切割,絕對不能讓其同時擔任兩個國家的元首,這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這次交鋒中,很多擔心國家遭到法國入侵的商人都站到了奧蘭治親王這一邊。雖然他們平時一個個嘴上都在罵奧蘭治派的議員,但真到了危機臨頭的時候,身體卻還是很誠實地躺到了另外一邊,因為他們相信只有奧蘭治家族才有保全聯合省不被法國入侵的本事。
到了80年代的現在,隨著法國人迫害新教徒的行為越來越過分,無數的法國胡格諾教徒跑來阿姆斯特丹,他們都是社會精英分子,能說會道,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發生在法蘭西各地的可怕的消息,這引起了聯合省全社會的廣泛憤怒。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即便是共和派內部也有很多人對法國人感到了害怕,因此多年來他們所提倡的改善與法國關系的調子也就唱不下去了。再加上奧蘭治派落井下石地指責共和派“通法”,不管這事情是真是假,總之令很多中間派對他們產生了疑慮,整個共和派的生存環境快速惡化,讓他們更進一步地陷入了虛弱的狀態,漸漸失去了對奧蘭治派的制衡整個過程,和當年幾乎如出一轍,奧蘭治派的每一次坐大,幾乎都和法國人搞事逃不脫關系。
林定之剛才說道擔憂這次又會演變成1672年的政治危機,其潛在的意思其實說的不是法國人,而是北海對岸的英國人。
在最近幾年,也就是英王詹姆斯二世繼位以來,因為國內稅收和宗教政策的緣故,與國會的資產階級議員們發生了激烈的沖突。這個男人在1685年哥哥查理二世去世後登基,然後甫一登基就遇到了哥哥私生子蒙茅斯公爵造反事件,不過長期在軍隊裏服役的他並不慌亂,打起精神與他周旋。
當時是也,因為詹姆斯二世是天主教徒,而蒙茅斯是新教徒,英格蘭很多商人或保守貴族都對蒙茅斯公爵表示支持,並且暗中送錢送人送武器。蒙茅斯起兵時僅有荷蘭人讚助的三條船(在這件事上,威廉三世顯然不希望一個天主教徒掌控英國),從者不過百人,結果登陸兩天就有兩千餘步騎前來投奔。大家一切稱呼國王詹姆斯二世為“約克公爵”、“天主教僭主”,呼籲全體國民興師除暴。
隨後,在起義部隊尚弱小的時候,德文郡最高軍事長官、阿爾伯馬爾公爵手頭握有四千兵馬,結果直接放棄鎮壓撤走了,理由是他發現手底下的軍隊“愛戴蒙茅斯公爵”。起義軍就這樣一路通行無阻地抵達了陶頓,當地因為反對國王詹姆斯,因此第一時間投降,附近貴族也爭相前來投靠。蒙茅斯在這裏接受了二十位貴族少女親手縫制的軍旗和一部聖經,並在眾人的勸說之中登基稱王,宣布天主教徒詹姆斯二世為偽王。
蒙茅斯公爵的部隊已經擴充到六七千人,開始四處攻城略地,聲勢一路高漲,幾乎每天都有人過來投靠。而這個時候詹姆斯還在國會裏和議員們較勁,要求他們撥款鎮壓叛亂,議員們趁機提出了許多條件,這引起了詹姆斯的暴怒。
關鍵時刻法國人伸出了援手,他們讚助了詹姆斯二世不少錢款,使得它得以將駐紮在聯合省的六個軍團召回,同時也緊急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部隊從倫敦出發,由馬爾博羅公爵丘吉爾統帥,前往西部遏制起義軍的擴張他並不要求丘吉爾現在就打敗叛軍,那不現實,他只要求他們維持住局面即可。
這個時候,國會的議員們看到事情起了變化,沒有拿住國王,因此也就不再堅持,最終同意撥款四十萬鎊用於鎮壓叛亂的軍費。但即便如此,詹姆斯二世對這些人也已經很是嫉恨了,對各地企圖投靠蒙茅斯的貴族、商人們也不信任,英國君臣的裂痕愈發明顯。
在挫敗了一次陰謀在倫敦發動叛亂的事件後,詹姆斯二世率軍離開了首都,前往西部平叛。這個時候,他展現出了良好的軍人素質和非凡的勇氣,在賽奇莫爾戰役中親自指揮,一舉打垮了蒙茅斯叛軍的主力。在這場戰鬥中,詹姆斯的軍隊陣型一度被沖散,不過在卓越的指揮下,最後仍然取得了勝利,將叛軍主力徹底擊垮蒙茅斯公爵逃離戰場後,與一個農民交換衣服,結果最後仍然在一個水溝裏被王軍找到,然後被押回倫敦上了斷頭臺。
叛亂就這樣平息了。但詹姆斯二世仍然不滿意,因為蒙茅斯叛軍的很多重要成員沒找到,這很顯然是有人庇護了他們。而且,眼見叛亂平息了,原本允諾撥款四十萬鎊的議員們也停止了繼續撥款,實際花費甚至不到三十萬鎊,剩下的尾款是堅決不肯給了,這令詹姆斯有些生氣。
除此之外,國會議員們也要求詹姆斯二世停止征收包括海關關稅在內的多項稅收,轉而將這項權利還給國會。他們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原本這些權利是國會批準給查理二世的,現在查理二世死了,自然這些稅就歸國家所有了,而不是詹姆斯二世本人很顯然,國家財政大權都掌握在國會手裏,國王若是連點私房錢都沒有的話,自然是什麽事業辦不成的,那樣就等於是國會手裏的一個傀儡了。
詹姆斯二世自然是不願意當這個傀儡國王的,因此與國會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張,時不時就爆發一些沖突。在這個時候,致命的流言開始迅速傳播,即英格蘭的資產階級議員們對當初蒙茅斯公爵的失敗萬分惋惜,現在他們開始尋找一個新的合適的人來繼承英格蘭的王位。而為了安撫臣民們,這位新國王最好是一位英明神武的新教徒,這樣看來的話,聯合省執政威廉三世及其夫人似乎都是不錯的對象。
而威廉三世這個時候也隱晦地表達了對於英格蘭王位“並不排斥”,並且多次在公開場合談論他的岳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政策是如何錯誤、如何殘忍,這些無疑都極大地迎合了英格蘭國內資產階級議員們的喜好,使得他們對威廉三世夫婦越發看重。
與他們相比,英格蘭現任國王詹姆斯二世就過得很不舒心。國會處處在金錢上卡著王室,臣民們也多是新教徒,對國王的天主教信仰非常疑慮,因此現在的詹姆斯二世已經變得越來越依賴法國人的援助,不然怕是無法在英格蘭支撐下去。而這種依賴本身又加劇了議員、臣民們對他的惡感,因為他們同樣視法國人為不可靠的敵對勢力,再加上最近幾年搞出的迫害胡格諾教徒的破事,英國人對法國的影響可謂是跌到了谷底,連帶著詹姆斯二世也額外受到了不少的責難。
聯合省的共和派分子們對於奧蘭治親王與英國國會議員們之間的互動有些看不下去,因為英國人是荷蘭人在商業上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雙方在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乃至俄羅斯都進行著激烈的商業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荷蘭資本家又怎麽可能看得上那些英國同行們呢?因此,他們打算在三級議會內說服各省議員及首席代表們通過一項議案,即無論何時奧蘭治家族都不能背叛聯合省的利益,如果違反此項(比如擔任了其他國家的元首),他們將自動失去聯合省執政的職位,一切大權將重歸三級議會。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針對威廉三世精心設計的議案。因為有很多證據表明,英格蘭人在邀請威廉三世前往倫敦整頓局勢,而威廉三世本人對此也有些意動,故三級議會想竭盡全力避免最壞情況的發生,即威廉三世執意前往英國挑戰詹姆斯二世的王位,那麽也要讓他與聯合省做出切割,不至於讓他一人同時控制兩個強大的貿易國家。
可以想象得到,這項議案肯定會遭到各方的強力狙擊,但共和派不打算放棄,一定要和那幫奧蘭治家族的狗腿子奮戰到底。所以,這種事一個操作不當,就很有可能再度引爆聯合省的政治危機的,這一點沒有開玩笑。
林定之常年研究英、法、荷這幾個國家之間的三角關系,對這裏面的東西不敢說門清,但也絕對是非常熟悉的。在他看來,威廉三世前往英格蘭就任國王是東岸人無法接受的,必須想辦法予以阻止。其中的原因說穿了也很簡單,那就是和東岸共和國的大戰略有關,更準確地說,和大陸平衡局勢有關
多年前早在許信、鄭勇主持外交口的年代,就定下了囊括了英格蘭在內的歐陸平衡政策,即英格蘭平衡歐陸局勢,東岸人再利用此平衡包括英格蘭在內的整個歐陸局勢。再明白點說,那就是英格蘭喜歡慫恿奧地利、法蘭西等國互相廝鬥,平衡歐洲大陸局勢,但東岸人更喜歡看到英格蘭人也下場戰鬥,而東岸則在背後默默支持。
他們有這個自信。英格蘭王國現在只有北美和加勒比海殖民地,此外在非洲和印度有一些以貿易為主的小塊殖民地,實力並不算太強,且命脈掌握在東岸人手裏(開普敦自由港),東岸人有足夠的自信壓住英格蘭王國的發展,不讓其成長為一個足以挑戰自己的勢力。因此,他們與英國之間其實是一種既提防又合作的外交關系,許信、征用二人私下裏聊天時將其比較後世日俄戰爭前英國與日本之間的關系,即培養一個像樣點的打手,一旦大陸局勢控制不住時,讓這個打手也下場,重新平衡局勢。所以,東岸與英國之間的關系是覆雜的,一如他們與法國之間的關系一樣,既有合作也有對抗,全看國際局勢如何變化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就明白東岸人為何對威廉三世入主倫敦難以接受了,就是害怕英格蘭的實力暴漲後東岸人無法再拿捏住他們啊!這是東岸人在西歐最害怕的兩件事之一,另外一件就是法國吞並伊比利亞半島和北意大利,變身為一個海陸覆合型強國,從而擁有可以挑戰東岸共和國的潛力。
所以,此番林定之從巴黎來到海牙,可不僅僅是為了給範博伊寧根他們通風報信。他更大的意圖,是想要動員起共和派分子來,想辦法給威廉三世制造障礙,不讓他去英國。至不濟,即便威廉三世登上了英王的寶座,也要讓他與聯合省做好切割,絕對不能讓其同時擔任兩個國家的元首,這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