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蛟河(三)
關燈
小
中
大
蔡佑國好容易來了一趟紀城鎮。
這個城鎮是一個新設立沒多久的定居點,或許稱之為大村莊更妥帖一點,從南方水運—鐵路-水運輾轉而來的物資只在河岸碼頭邊修建起了幾座有限的建築,可憐得很。其之所以能夠博得城市的名稱,大概還是由於上頭在地圖上圈給他的面積足夠大吧——紀城鎮,毫無疑問未來將是一座縣城。
紀城鎮東面是一座沒有樹木的小土包,土包上只有一個孤零零的燈塔,用做給夜間航行的船只導航;西面則有許多剛剛開墾出來的荒地,部分已經播種了玉米、土豆等農作物,部分則仍舊荒著——老實說,這裏的農業條件還是不錯的,河曲發育得非常好,流水至此變得比較溫和,利於農業灌溉,更有利於防洪。
河的對岸有一個隸屬於大市口鄉的村莊,規模相當大,大概住了數百人的樣子。農民們在那裏栽種了充滿芳香的果樹,開墾出的農田也讓人看得心曠神怡,間或有一些白色的山羊在地上走來走去,看上去就是一個生活安逸的村子。對於這種存在了一些年頭的村莊,河這邊的人也是羨慕不來的,畢竟人家早期的開荒也很辛苦,也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
蔡佑國隱隱聽說,住在對面的頗有些來自意大利地區的轉正非國民勞務工。這些人有點懶,因為很多人都說,他們只在需要購買什麽東西——比如鹽或其他生活必需品——時才會攜帶自己的產品到集市上去,否則就只會待在家裏坐享清福、無所事事、游手好閑,頂多再操持一點地裏的活計罷了。
這些從地狹人稠的意大利南方出來的人堅持認為,只要手裏還有著糧食,那麽就擁有了一切、可以安枕無憂了。至於其他的什麽東西以及未來會怎麽樣,他們並不掛心。這些意大利佬在集市上如果沒有其他特別的東西需要買,那麽他運到那邊出售的糧食往往僅僅夠他以買鹽為限,也是讓人無語得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和一些剛到東岸的清國移民沒什麽兩樣,都是些土包子罷了。
蔡佑國目前代理主政的蛟河地區就曾經從這裏買過一批糧食——事實上到現在紀城鎮還在向他們買糧,以減少運輸壓力——發現他們非常不老實,因為他們出賣的都是比較粗陋的原糧,其中往往夾雜著許多雜草、草籽、灰塵、樹葉、小石子等玩意兒,想要以此增加重量蒙混過關。尤其是當他們出售比較昂貴的小麥、水稻時,這種事情更是不會少見,紀城鎮這邊的采購員已經抱怨過多次了,但他們屢教不改,也是無奈得很。
“紀城鎮居民人數為二千五百零七人,其中退役軍官和士官六人(他們的家屬有男性一人、女性八人)、幹部三十二人、道教神職人員四人(他們的家屬有男性二人、女性八人);屬於建設系統的工程人員有八十五人(他們的家屬有男性五名、女性六十二人)、軍警系統的官兵一百六十三人(他們的家屬有男性七名、女性三十一名)、普通退伍士兵六十七人(無家屬)、從前線返回轉正的前奉國*軍官兵一百五十九人(無家屬);剩下的就都是普通移民了,總共加起來不到兩千人的樣子,基本全來自明國淮安府,少數是來自ZJ寧波府的自由移民,總數不超過一百。”兵團堡出身、之前曾在南錐某鄉幹過幾年的年輕代理鎮長拿著名冊,朗聲朝蔡佑國介紹著這個定居點的大概情形,只聽他繼續說道:“目前由於各種物資的缺乏,定居者的條件還比較艱苦,而物資缺乏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交通運輸的不便。別看這裏緊挨著烏江,但大興瀑布的存在,對我們這些上游的人來說真的是一件頂糟糕的事情,因為這極大限制了下游老區往我們這些新拓之地輸送物資的效率……”
鎮長一邊說一邊指了指附近搭建起來的居民房屋。只見那些房屋都非常簡陋,東倒西歪的屋頂、傾斜的大門、用樹枝條編織的籬笆、黑黢黢的窗戶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前來這邊開拓的居民都很困難,他們多半身無分文——其實即便有錢也未必能買到足夠中意的東西——不過據說開拓者之間卻很友好,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在庫頁島的集體農莊裏彼此幫助、扶持走過幾個寒冷的冬天的緣故,他們的社交圈子因為多年的友誼而異常穩固,彼此團結一致,共同面對困難,這對拓荒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一種精神屬性。
蔡佑國當然註意到了那些破舊的房屋——老實說,比他想象中住的地窩子要好,或許是因為這裏的地下水位較高,沒法挖地窩子?——但他此刻的註意力顯然更多地被交通運輸的難題給吸引了。是啊,誠如這邊的幹部所說,大興瀑布的存在真的是一個讓人心碎的事實,大型船只開到大興港碼頭後,就不得不停下來,然後將船艙內的貨物一一卸到碼頭上,然後再用平板軌道車運到附近的火車站,通過西北鐵路支線輸送至新塘港。
貨物到了新塘港後,還得再折騰一番,即火車上的貨物需要卸下,然後再裝上吃水較淺、航行較靈活的內河小火輪,逆著烏江而上,將各類物資運輸至兩岸的許多港口。這樣一種運輸方式,確實是效率較低、成本很高的,因為中途兩次裝卸貨物,費時費力費錢,但卻又必不可少。除非,你能夠說服執委會投入巨資將大型瀑布改造為一個大型船閘,使得船只能夠越過瀑布,自由穿行在烏江上下游之間,但這又怎麽可能呢?先不說建造成本方面的問題,就是技術方面也有諸多難題無法解決,因此大興船閘的修建計劃對目前的東岸來說,真的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夢想。
這個認知同樣也令蔡佑國有些沮喪。蛟河地區拼了命地想向西發展,獲得一個關鍵的港口,結果卻發現這個港口的效用真的很令人蛋疼。那麽,這是否還值得地區行署、三個縣數萬百姓勒緊褲腰帶修建鐵路和港口呢?這條鐵路(如果能修建得起來的話)真的能為地區帶來多大的利益嗎?要知道,蛟河地區雖然手頭的公地開荒指標不少,賣地收入也還算可觀,但需要花錢的地方更多。如果大量資金被投入到了修建森林鐵路的延伸段之上,那麽勢必會壓縮其他方面的開支,這樣一種資金分配方案,是否真的對地區百姓有利呢?蔡佑國現在真的有些不確定了,不過這是老幹部許信在任時一力推行的項目,為此甚至還幫著跑來了不少補貼,中鐵公司也給了讚助,這個項目應當是回不了頭了,也不應該回頭,否則許老大人會怎麽看待自己?
或許,森林開發公司的總經理盧西亞諾所建議的將森林鐵路向東延伸,通往定軍鎮的想法,才是真的對蛟河地區有好處吧。因為那樣一來,蛟河縣城內的那個在自己苦心經營下頗具規模的手工產業園所生產的各類商品,就可以通過鐵路輸往高原上的保定地區諸縣,這可以一個相當不小的市場。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能通過蛟河向東,經夷陵、定西二縣抵達平安港這個北方工業重鎮,所能輻射的市場也就這麽點破地了,撐死了再加上一些北鴨子湖地區的縣份。
至於北上將貨賣到保定地區,對不起,那就只能幹看著了。A縣的商人可不會讓你把手伸這麽長,除非你願意將貨先賣給他們,讓他們再轉賣至北方內陸高原,只不過這樣一來利潤也就被極大地分薄了,真是愁人啊!
可惜了,森林開發公司的這幫意大利鳥人死活不願意再度增加投資修建鐵路,讓蔡佑國覺得頗為遺憾。或許是因為這些精明的意大利佬門,已經在多年前的西南鐵路(著名的六千萬裏拉鐵路)的修建過程中汲取了足夠的教訓,因此這會只願抱著現有的那些投資完成的基礎設施坐地收錢,而不願再冒險追加投資了,真是一幫鉆到錢眼裏的家夥啊!
“我們這裏同樣極度缺乏手工業匠人,大部分人都只會種莊稼,對手工業一無所知。事實上我也很納悶,是不是這批清國淮安府移民中的手工業者都被挑走了?以至於留給我們的都是些只能靠種糧食和菜園子維持生活的人。”年輕的代理鎮長仍然在吐槽上頭的“刻薄”,只聽他談道:“沒有足夠的裁縫、沒有足夠的鞋匠、沒有足夠的小爐匠,同樣也沒有足夠的鐵匠和木匠,更別提那些高級的畫匠、石匠什麽的了,沒有任何手藝人願意來自紀城鎮這麽一個艱苦的地方。事實上就我從某些地方看到的實情來說,我很擔心缺乏足夠的手工匠人會使得社會風氣變壞。因為一旦當某個群體中缺乏足夠的有本領的人,那麽可想而知這個群體就將維持在貧困的狀態下,這很容易導致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四體不勤和消極頹廢的風氣,最終使得社會缺乏活力,一片死氣沈沈,就如同很多古代封建國家那樣——舊大陸歐洲的中世紀就是榜樣。”
“不要再抱怨了,年輕人。”蔡佑國打斷了對方的喋喋不休,轉而用一種告誡的語氣說道:“每個定居點最初都是這麽走過來的,可能你這邊比別的地方稍微艱苦那麽一點,但這其實都不算什麽。想想北寧地區那些在叢林與荒野之中一步步開拓、征服的拓荒者們吧,他們每前進一步都要與大自然和印第安人進行搏鬥。那裏的運輸條件同樣惡劣,物資同樣匱乏,他們隨時有可能像秋天的落葉那樣消失在高原那無邊的森林裏,或者在印第安野蠻人的襲擊下如同雪花在驕陽的照射下消亡得無影無蹤,永遠消失在那片充滿腐敗落葉的肥沃土壤中,不為任何人所知,但他們沒有,他們挺過來了。”
“西班牙人最初征服新大陸時,用野人的鮮血濺灑美洲的大地,這些野人是西班牙人的宗教狂熱與對金銀的貪婪的犧牲品;我們的人在征服這些新拓之地時,則是用自己的鮮血和汗水在這些土地上確立我們的統治權。我們過去三十多年間在這上面的成績極為輝煌,所獲也極為豐富,很多當初一片蠻荒的地方已經成了宜居之地,很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抵達的所在也通了鐵路、公路或運河,很多原本對我們抱有敵意的野蠻人居民也成了我們的海外殖民地居民,這些難道你都忘了嗎?”蔡佑國又說道:“不要畏懼困難,更不要讓困難打倒,只要有決心,沒有什麽是不能改變的。”
結束了在紀城鎮一帶的巡查後,蔡佑國在隨從的護衛下騎馬返回了蛟河縣,然後迅速召集了縣裏的各級官員到地區行署開會。會議上,他與諸位幹部重點審視了蛟河地區未來發展的路線,並著重討論了如何破除目前困局內地的艱難處境。不過這註定是一個對蛟河地區各位幹部們來說極為超前的話題,他們有提出繼續修鐵路、有提出挖運河、有提出修廉價的公路的,但討論來討論去,到最後發現沒有上級的巨額投資還是什麽幹不了。畢竟,蛟河地區的體量實在是太小了,而所要興建的工程又是如此巨大,以至於沒有政府的大規模基建投資壓根就不可能完成——這個認知,其實大家早就已經知道了,只不過蔡佑國比較心急、比較想著大幹快上發展罷了。
發展地方經濟,其實最好還是遵循下客觀規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蛟河地區的發展如是,北邊交河港一帶嚷嚷著要國家加大投資、打造重要商業港市的要求同樣如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個城鎮是一個新設立沒多久的定居點,或許稱之為大村莊更妥帖一點,從南方水運—鐵路-水運輾轉而來的物資只在河岸碼頭邊修建起了幾座有限的建築,可憐得很。其之所以能夠博得城市的名稱,大概還是由於上頭在地圖上圈給他的面積足夠大吧——紀城鎮,毫無疑問未來將是一座縣城。
紀城鎮東面是一座沒有樹木的小土包,土包上只有一個孤零零的燈塔,用做給夜間航行的船只導航;西面則有許多剛剛開墾出來的荒地,部分已經播種了玉米、土豆等農作物,部分則仍舊荒著——老實說,這裏的農業條件還是不錯的,河曲發育得非常好,流水至此變得比較溫和,利於農業灌溉,更有利於防洪。
河的對岸有一個隸屬於大市口鄉的村莊,規模相當大,大概住了數百人的樣子。農民們在那裏栽種了充滿芳香的果樹,開墾出的農田也讓人看得心曠神怡,間或有一些白色的山羊在地上走來走去,看上去就是一個生活安逸的村子。對於這種存在了一些年頭的村莊,河這邊的人也是羨慕不來的,畢竟人家早期的開荒也很辛苦,也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
蔡佑國隱隱聽說,住在對面的頗有些來自意大利地區的轉正非國民勞務工。這些人有點懶,因為很多人都說,他們只在需要購買什麽東西——比如鹽或其他生活必需品——時才會攜帶自己的產品到集市上去,否則就只會待在家裏坐享清福、無所事事、游手好閑,頂多再操持一點地裏的活計罷了。
這些從地狹人稠的意大利南方出來的人堅持認為,只要手裏還有著糧食,那麽就擁有了一切、可以安枕無憂了。至於其他的什麽東西以及未來會怎麽樣,他們並不掛心。這些意大利佬在集市上如果沒有其他特別的東西需要買,那麽他運到那邊出售的糧食往往僅僅夠他以買鹽為限,也是讓人無語得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和一些剛到東岸的清國移民沒什麽兩樣,都是些土包子罷了。
蔡佑國目前代理主政的蛟河地區就曾經從這裏買過一批糧食——事實上到現在紀城鎮還在向他們買糧,以減少運輸壓力——發現他們非常不老實,因為他們出賣的都是比較粗陋的原糧,其中往往夾雜著許多雜草、草籽、灰塵、樹葉、小石子等玩意兒,想要以此增加重量蒙混過關。尤其是當他們出售比較昂貴的小麥、水稻時,這種事情更是不會少見,紀城鎮這邊的采購員已經抱怨過多次了,但他們屢教不改,也是無奈得很。
“紀城鎮居民人數為二千五百零七人,其中退役軍官和士官六人(他們的家屬有男性一人、女性八人)、幹部三十二人、道教神職人員四人(他們的家屬有男性二人、女性八人);屬於建設系統的工程人員有八十五人(他們的家屬有男性五名、女性六十二人)、軍警系統的官兵一百六十三人(他們的家屬有男性七名、女性三十一名)、普通退伍士兵六十七人(無家屬)、從前線返回轉正的前奉國*軍官兵一百五十九人(無家屬);剩下的就都是普通移民了,總共加起來不到兩千人的樣子,基本全來自明國淮安府,少數是來自ZJ寧波府的自由移民,總數不超過一百。”兵團堡出身、之前曾在南錐某鄉幹過幾年的年輕代理鎮長拿著名冊,朗聲朝蔡佑國介紹著這個定居點的大概情形,只聽他繼續說道:“目前由於各種物資的缺乏,定居者的條件還比較艱苦,而物資缺乏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交通運輸的不便。別看這裏緊挨著烏江,但大興瀑布的存在,對我們這些上游的人來說真的是一件頂糟糕的事情,因為這極大限制了下游老區往我們這些新拓之地輸送物資的效率……”
鎮長一邊說一邊指了指附近搭建起來的居民房屋。只見那些房屋都非常簡陋,東倒西歪的屋頂、傾斜的大門、用樹枝條編織的籬笆、黑黢黢的窗戶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前來這邊開拓的居民都很困難,他們多半身無分文——其實即便有錢也未必能買到足夠中意的東西——不過據說開拓者之間卻很友好,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在庫頁島的集體農莊裏彼此幫助、扶持走過幾個寒冷的冬天的緣故,他們的社交圈子因為多年的友誼而異常穩固,彼此團結一致,共同面對困難,這對拓荒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一種精神屬性。
蔡佑國當然註意到了那些破舊的房屋——老實說,比他想象中住的地窩子要好,或許是因為這裏的地下水位較高,沒法挖地窩子?——但他此刻的註意力顯然更多地被交通運輸的難題給吸引了。是啊,誠如這邊的幹部所說,大興瀑布的存在真的是一個讓人心碎的事實,大型船只開到大興港碼頭後,就不得不停下來,然後將船艙內的貨物一一卸到碼頭上,然後再用平板軌道車運到附近的火車站,通過西北鐵路支線輸送至新塘港。
貨物到了新塘港後,還得再折騰一番,即火車上的貨物需要卸下,然後再裝上吃水較淺、航行較靈活的內河小火輪,逆著烏江而上,將各類物資運輸至兩岸的許多港口。這樣一種運輸方式,確實是效率較低、成本很高的,因為中途兩次裝卸貨物,費時費力費錢,但卻又必不可少。除非,你能夠說服執委會投入巨資將大型瀑布改造為一個大型船閘,使得船只能夠越過瀑布,自由穿行在烏江上下游之間,但這又怎麽可能呢?先不說建造成本方面的問題,就是技術方面也有諸多難題無法解決,因此大興船閘的修建計劃對目前的東岸來說,真的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夢想。
這個認知同樣也令蔡佑國有些沮喪。蛟河地區拼了命地想向西發展,獲得一個關鍵的港口,結果卻發現這個港口的效用真的很令人蛋疼。那麽,這是否還值得地區行署、三個縣數萬百姓勒緊褲腰帶修建鐵路和港口呢?這條鐵路(如果能修建得起來的話)真的能為地區帶來多大的利益嗎?要知道,蛟河地區雖然手頭的公地開荒指標不少,賣地收入也還算可觀,但需要花錢的地方更多。如果大量資金被投入到了修建森林鐵路的延伸段之上,那麽勢必會壓縮其他方面的開支,這樣一種資金分配方案,是否真的對地區百姓有利呢?蔡佑國現在真的有些不確定了,不過這是老幹部許信在任時一力推行的項目,為此甚至還幫著跑來了不少補貼,中鐵公司也給了讚助,這個項目應當是回不了頭了,也不應該回頭,否則許老大人會怎麽看待自己?
或許,森林開發公司的總經理盧西亞諾所建議的將森林鐵路向東延伸,通往定軍鎮的想法,才是真的對蛟河地區有好處吧。因為那樣一來,蛟河縣城內的那個在自己苦心經營下頗具規模的手工產業園所生產的各類商品,就可以通過鐵路輸往高原上的保定地區諸縣,這可以一個相當不小的市場。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能通過蛟河向東,經夷陵、定西二縣抵達平安港這個北方工業重鎮,所能輻射的市場也就這麽點破地了,撐死了再加上一些北鴨子湖地區的縣份。
至於北上將貨賣到保定地區,對不起,那就只能幹看著了。A縣的商人可不會讓你把手伸這麽長,除非你願意將貨先賣給他們,讓他們再轉賣至北方內陸高原,只不過這樣一來利潤也就被極大地分薄了,真是愁人啊!
可惜了,森林開發公司的這幫意大利鳥人死活不願意再度增加投資修建鐵路,讓蔡佑國覺得頗為遺憾。或許是因為這些精明的意大利佬門,已經在多年前的西南鐵路(著名的六千萬裏拉鐵路)的修建過程中汲取了足夠的教訓,因此這會只願抱著現有的那些投資完成的基礎設施坐地收錢,而不願再冒險追加投資了,真是一幫鉆到錢眼裏的家夥啊!
“我們這裏同樣極度缺乏手工業匠人,大部分人都只會種莊稼,對手工業一無所知。事實上我也很納悶,是不是這批清國淮安府移民中的手工業者都被挑走了?以至於留給我們的都是些只能靠種糧食和菜園子維持生活的人。”年輕的代理鎮長仍然在吐槽上頭的“刻薄”,只聽他談道:“沒有足夠的裁縫、沒有足夠的鞋匠、沒有足夠的小爐匠,同樣也沒有足夠的鐵匠和木匠,更別提那些高級的畫匠、石匠什麽的了,沒有任何手藝人願意來自紀城鎮這麽一個艱苦的地方。事實上就我從某些地方看到的實情來說,我很擔心缺乏足夠的手工匠人會使得社會風氣變壞。因為一旦當某個群體中缺乏足夠的有本領的人,那麽可想而知這個群體就將維持在貧困的狀態下,這很容易導致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四體不勤和消極頹廢的風氣,最終使得社會缺乏活力,一片死氣沈沈,就如同很多古代封建國家那樣——舊大陸歐洲的中世紀就是榜樣。”
“不要再抱怨了,年輕人。”蔡佑國打斷了對方的喋喋不休,轉而用一種告誡的語氣說道:“每個定居點最初都是這麽走過來的,可能你這邊比別的地方稍微艱苦那麽一點,但這其實都不算什麽。想想北寧地區那些在叢林與荒野之中一步步開拓、征服的拓荒者們吧,他們每前進一步都要與大自然和印第安人進行搏鬥。那裏的運輸條件同樣惡劣,物資同樣匱乏,他們隨時有可能像秋天的落葉那樣消失在高原那無邊的森林裏,或者在印第安野蠻人的襲擊下如同雪花在驕陽的照射下消亡得無影無蹤,永遠消失在那片充滿腐敗落葉的肥沃土壤中,不為任何人所知,但他們沒有,他們挺過來了。”
“西班牙人最初征服新大陸時,用野人的鮮血濺灑美洲的大地,這些野人是西班牙人的宗教狂熱與對金銀的貪婪的犧牲品;我們的人在征服這些新拓之地時,則是用自己的鮮血和汗水在這些土地上確立我們的統治權。我們過去三十多年間在這上面的成績極為輝煌,所獲也極為豐富,很多當初一片蠻荒的地方已經成了宜居之地,很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抵達的所在也通了鐵路、公路或運河,很多原本對我們抱有敵意的野蠻人居民也成了我們的海外殖民地居民,這些難道你都忘了嗎?”蔡佑國又說道:“不要畏懼困難,更不要讓困難打倒,只要有決心,沒有什麽是不能改變的。”
結束了在紀城鎮一帶的巡查後,蔡佑國在隨從的護衛下騎馬返回了蛟河縣,然後迅速召集了縣裏的各級官員到地區行署開會。會議上,他與諸位幹部重點審視了蛟河地區未來發展的路線,並著重討論了如何破除目前困局內地的艱難處境。不過這註定是一個對蛟河地區各位幹部們來說極為超前的話題,他們有提出繼續修鐵路、有提出挖運河、有提出修廉價的公路的,但討論來討論去,到最後發現沒有上級的巨額投資還是什麽幹不了。畢竟,蛟河地區的體量實在是太小了,而所要興建的工程又是如此巨大,以至於沒有政府的大規模基建投資壓根就不可能完成——這個認知,其實大家早就已經知道了,只不過蔡佑國比較心急、比較想著大幹快上發展罷了。
發展地方經濟,其實最好還是遵循下客觀規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蛟河地區的發展如是,北邊交河港一帶嚷嚷著要國家加大投資、打造重要商業港市的要求同樣如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