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開發(一)
關燈
小
中
大
1649年11月4日,韃靼海峽內勁風肆虐、波浪滔天,除了東岸人的大型機帆船外,任何小一些的船只在這種海況下航行都是極為危險的。這個時節的黑水港碼頭邊因為有河水註入,已經起了一些冰塊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隨著氣溫的繼續下降,這些破碎的冰塊將逐漸碰撞粘連起來,最終形成結實的“大地”,將整個港口封得嚴嚴實實。
而為了避免被海冰破壞船體,原本通航時節停泊在港口內的大量船只早已消失不見,不是南下利尻島、濟州島過冬,就是參加移民運輸行動去了。當然這些閑置的船只(主要是黑水造船廠建造的中型漁船)如今有了更好的去處,那就是已經修築了簡易碼頭的膠州堡(膠州灣內)、寧波府和岱山島。
一艘排水量大概在250噸左右的機帆船拐了個彎,然後在大南岬(克裏利昂岬)靠近阿尼瓦灣的一側遇上了強勁的逆風。正當水手們手忙腳亂地調整帆桁的時候,乘坐船只的魏博秋卻臨時下令靠岸,準備在此稍微逗留一番。雖然船長一再向魏博秋表示最近天氣異常,大泊港外面說不好什麽時候就會飄滿浮冰,必須盡快趕回;但魏博秋仍然堅持靠岸,準備視察東岸人設在這裏的一個小型定居點。
這個定居點叫清泉寨,因後方山間谷地內一汪清澈甘甜的清泉而得名。這裏的居民多來自山東東昌府,均是年中整頓時從仆從軍裏裁汰下來的官兵,大概有四五百人的樣子,安置在此已經好幾個月了。他們在這裏築寨屯田。放羊牧牛,比起在前方打生打死、朝不保夕的日子那是好了太多了。除了屯田之外,他們還和大泊派來的建築隊伍(以清軍俘虜為主)一起,在海岬頂端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燈塔。
燈塔通體以黑水港運來的磚頭水泥砌成,上設火堆和大型聚光凹面鏡。在漆黑的夜晚中能照出去很遠,對於途經此地的東岸船只大有好處。蓋因此地既有日本暖流的之流,也有北方下來的鄂霍茨克寒流一部分,冷暖流交匯之處,氣候狀況覆雜,多大風、大霧。因此在大泊、黑水、廟街這條航線上來回航行的東岸船只必須極其小心,不然就有可能在漆黑的夜晚中不幸觸礁或擱淺。
不過雖然海況覆雜,但岸上的氣候卻還算溫和。清泉寨地處西薩哈林山脈的沿海谷地內,東西兩側都是連綿的山脈,出產大量山貨;山谷間的平地地形南北狹長。土地肥沃,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左右,冬季最低溫約零下二十度,適宜進行農業生產活動。
魏博秋乘坐的船只噸位只有250噸,仿照的是東岸最早的一款船型“東岸之鷹”——以黑水造船廠薄弱的技術力量來說,造出這麽一條船已經是他們目前能力的極限了。船只在近海下錨碇泊後,魏博秋帶著一幹隨從護衛分乘多艘小艇,很快便登上了岸。
清泉寨方面很快便有數騎沖了出來。後面還跟著一連串氣喘籲籲的步卒,這些人身上披著歪歪斜斜的皮甲,手裏拿著長矛。看樣子是要出來幹仗的。不過在看到船只桅桿上高高懸掛的華夏東岸共和國旗幟以及上岸的魏博秋等人後,他們終於放下了心來,領頭的一名中年漢子從馬上一骨碌滾了下來,單膝跪倒在魏博秋面前,朗聲道:“下官大泊縣清泉鄉鄉長、大泊守備隊清泉分隊分隊長林登萬見過副隊長!不知魏副隊長今日前來,有失遠迎。還望魏大人海涵。”
魏博秋嗯了一聲,擺擺手讓林登萬起身。然後詢問起了此地的開墾情況。在魏博秋的計劃中,庫頁島南部以及蝦夷地是接下來黑水開拓隊轄下要重點開發的地區。這裏的氣候不似北方那麽酷烈,土地卻是一樣的肥沃,因此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今年阿穆爾河四寨、大泊、南庫頁墾殖局轄區,以及山東登萊二府的糧食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豐收,再加上東岸大軍幾乎將山東西四府的常平倉一掃而空,地裏的糧食也收割了大半,因此掌握在黑水開拓隊政府手裏的糧食說實話還是不少的,目前部分存在煙臺堡後方的芝罘島、崆峒島和養馬島上面,部分則存到了利尻島(冬季移民轉運集散地)上面。
糧食儲備既然處在數年內最充裕的時刻,那麽魏博秋自然就有了大力開發庫頁島南部及蝦夷地的想法,而且在取得邵樹德的同意後於今年年中正式開始了實施。第一步就是在充實原有定居點(主要是黑水、大泊、釧路三座區域中心城鎮)人口的基礎上,開發出新的定居點。反正如今東岸人牢牢掌握著這片海域的制海權,而且看樣子這種制海權還將持續掌握很多年的樣子,因此定居點分散一點完全不要緊,因為完全沒有外敵。再加上安置的所謂定居者們多是前線裁汰下來的各路抗清“義軍”裏不堪戰的士兵——多半是被裹挾來的泥腿子——因此也不至於全無抵抗之力。
清泉寨這裏原本只有一個海軍的氣象觀測所,駐紮著寥寥幾人記錄觀察著一年中附近海面的氣候數據。但在大開發計劃啟動後,山東方面便往這裏運來了一批裁汰下來的丁明吾部士兵,並將其中一名頭頭林登萬任命為這裏的鄉長,正式在大南岬附近的山間谷地內開始了屯墾。在此之後,山東前線還陸續安排了一些傷退士卒到此地安置,大概有數十人的樣子。
“鄉裏如今田地最多的是鮑老頭了,他家裏現有地一百畝,其中六十畝耕地、四十畝山林。人來得又早,地又是不需要怎麽拾掇的好地,眼下他種的蔬菜也已經長出一茬了,今年的進項怕是不少。哪像我們,現在還在吃救濟糧,還得向錢莊(西北墾殖銀行)借貸買種子農具牲畜啥的,不能比啊。”聽到魏博秋問詢,林登萬立刻像個老農民一樣絮絮叨叨了起來,話語中滿是對“鮑老頭”的羨慕。
“鮑老頭”名叫保爾欽斯基,是一名波蘭雇傭兵,今年四十多歲,一生中經歷無數戰陣。和奧斯曼人打過、和韃靼人打過、和俄國人打過、和瑞典人也打過,甚至他還曾經短暫被德意志諸侯雇傭過,參加了一陣子的三十年戰爭,其傳奇經歷幾乎可以寫一本書。沒想到臨老結束漂泊的時候竟然在庫頁島這麽一個十萬八千裏之外的地方定居,世事之神奇莫過於此。
保爾欽斯基在攻打青州城的戰鬥中不慎負傷,雖然不像他的一些戰友那樣缺胳膊少腿的,但傷勢也不輕只能無奈退役,並被上級安排到了新設的大泊縣清泉鄉這裏來定居。由於山東方面遞交過來的戶籍文書上寫的名字就叫鮑爾欽(入籍後統一強制改漢名),因此清泉鄉的其他人都稱之為老鮑頭。老鮑頭因為是“榮民”,即所謂的傷殘退伍軍人,因此除分到了大筆遣散費之外,政府還免費給他贈送了五十畝地(三十畝耕地、二十畝山林)——他新娶的山東媳婦也沾光免費獲得了五十畝地——幾頭牛羊以及一些金屬農具、糧種。另外,前來修燈塔的建築隊還給他家單獨修建了一套東岸制式的磚瓦房屋,這是鄉裏其他人都沒有的待遇,可謂隆厚已極,令人羨煞。
“老鮑頭今年種的多是蔬菜雜糧,托老天爺的福,長勢還不錯。尤其是那些土豆、紅薯啥的,長勢尤其好,一畝地怕不是能收幾百斤,真真是嚇死人。就是白菜長得不太好,蟲子太多,產量大受影響;黃瓜也比較糟,夏秋季節時晚上霧太大,老鮑頭家裏種的幾畝黃瓜受霧氣侵襲,一晚上葉子就都生銹枯死了。原本老鮑頭打算將這些黃瓜都賣給移民船掙錢的呢,如今看來是全泡湯了。”說到這裏,林登萬也有些不厚道地笑了,看來平日裏對鄉裏“首富”老鮑頭也是多有嫉妒啊。
林登萬所說的黃瓜受霧氣侵襲確有其事,魏博秋也有所耳聞。其原因在於這種黃瓜其實是東岸人從阿穆爾河土著手裏弄來的俄國種黃瓜(牟羅馬黃瓜),抗霧能力較差。而被阿穆爾河土著稱之為“南蠻子黃瓜”的中國黃瓜,抗霧能力就強了太多了,而且體型還更為粗壯,值得在當地農戶中大規模推廣種植。
魏博秋一邊聽林登萬介紹,一邊朝寨子裏走去。而在他們甫一登岸的時候,岸邊早就有人飛馬奔回寨子,讓留守鄉政府裏的人立刻把剛獵到的一頭熊收拾收拾。清泉寨地處山間谷地,兩側到處是深山老林,棕熊數量極多,幾乎已成一害,因此鄉政府常組織火槍手進山獵熊。此時魏博秋倒也來得巧,他們今天上午剛剛獵到一頭還沒冬眠的熊,還沒來得及處理呢,魏博秋便到了,這便是口福了。()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而為了避免被海冰破壞船體,原本通航時節停泊在港口內的大量船只早已消失不見,不是南下利尻島、濟州島過冬,就是參加移民運輸行動去了。當然這些閑置的船只(主要是黑水造船廠建造的中型漁船)如今有了更好的去處,那就是已經修築了簡易碼頭的膠州堡(膠州灣內)、寧波府和岱山島。
一艘排水量大概在250噸左右的機帆船拐了個彎,然後在大南岬(克裏利昂岬)靠近阿尼瓦灣的一側遇上了強勁的逆風。正當水手們手忙腳亂地調整帆桁的時候,乘坐船只的魏博秋卻臨時下令靠岸,準備在此稍微逗留一番。雖然船長一再向魏博秋表示最近天氣異常,大泊港外面說不好什麽時候就會飄滿浮冰,必須盡快趕回;但魏博秋仍然堅持靠岸,準備視察東岸人設在這裏的一個小型定居點。
這個定居點叫清泉寨,因後方山間谷地內一汪清澈甘甜的清泉而得名。這裏的居民多來自山東東昌府,均是年中整頓時從仆從軍裏裁汰下來的官兵,大概有四五百人的樣子,安置在此已經好幾個月了。他們在這裏築寨屯田。放羊牧牛,比起在前方打生打死、朝不保夕的日子那是好了太多了。除了屯田之外,他們還和大泊派來的建築隊伍(以清軍俘虜為主)一起,在海岬頂端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燈塔。
燈塔通體以黑水港運來的磚頭水泥砌成,上設火堆和大型聚光凹面鏡。在漆黑的夜晚中能照出去很遠,對於途經此地的東岸船只大有好處。蓋因此地既有日本暖流的之流,也有北方下來的鄂霍茨克寒流一部分,冷暖流交匯之處,氣候狀況覆雜,多大風、大霧。因此在大泊、黑水、廟街這條航線上來回航行的東岸船只必須極其小心,不然就有可能在漆黑的夜晚中不幸觸礁或擱淺。
不過雖然海況覆雜,但岸上的氣候卻還算溫和。清泉寨地處西薩哈林山脈的沿海谷地內,東西兩側都是連綿的山脈,出產大量山貨;山谷間的平地地形南北狹長。土地肥沃,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左右,冬季最低溫約零下二十度,適宜進行農業生產活動。
魏博秋乘坐的船只噸位只有250噸,仿照的是東岸最早的一款船型“東岸之鷹”——以黑水造船廠薄弱的技術力量來說,造出這麽一條船已經是他們目前能力的極限了。船只在近海下錨碇泊後,魏博秋帶著一幹隨從護衛分乘多艘小艇,很快便登上了岸。
清泉寨方面很快便有數騎沖了出來。後面還跟著一連串氣喘籲籲的步卒,這些人身上披著歪歪斜斜的皮甲,手裏拿著長矛。看樣子是要出來幹仗的。不過在看到船只桅桿上高高懸掛的華夏東岸共和國旗幟以及上岸的魏博秋等人後,他們終於放下了心來,領頭的一名中年漢子從馬上一骨碌滾了下來,單膝跪倒在魏博秋面前,朗聲道:“下官大泊縣清泉鄉鄉長、大泊守備隊清泉分隊分隊長林登萬見過副隊長!不知魏副隊長今日前來,有失遠迎。還望魏大人海涵。”
魏博秋嗯了一聲,擺擺手讓林登萬起身。然後詢問起了此地的開墾情況。在魏博秋的計劃中,庫頁島南部以及蝦夷地是接下來黑水開拓隊轄下要重點開發的地區。這裏的氣候不似北方那麽酷烈,土地卻是一樣的肥沃,因此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今年阿穆爾河四寨、大泊、南庫頁墾殖局轄區,以及山東登萊二府的糧食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豐收,再加上東岸大軍幾乎將山東西四府的常平倉一掃而空,地裏的糧食也收割了大半,因此掌握在黑水開拓隊政府手裏的糧食說實話還是不少的,目前部分存在煙臺堡後方的芝罘島、崆峒島和養馬島上面,部分則存到了利尻島(冬季移民轉運集散地)上面。
糧食儲備既然處在數年內最充裕的時刻,那麽魏博秋自然就有了大力開發庫頁島南部及蝦夷地的想法,而且在取得邵樹德的同意後於今年年中正式開始了實施。第一步就是在充實原有定居點(主要是黑水、大泊、釧路三座區域中心城鎮)人口的基礎上,開發出新的定居點。反正如今東岸人牢牢掌握著這片海域的制海權,而且看樣子這種制海權還將持續掌握很多年的樣子,因此定居點分散一點完全不要緊,因為完全沒有外敵。再加上安置的所謂定居者們多是前線裁汰下來的各路抗清“義軍”裏不堪戰的士兵——多半是被裹挾來的泥腿子——因此也不至於全無抵抗之力。
清泉寨這裏原本只有一個海軍的氣象觀測所,駐紮著寥寥幾人記錄觀察著一年中附近海面的氣候數據。但在大開發計劃啟動後,山東方面便往這裏運來了一批裁汰下來的丁明吾部士兵,並將其中一名頭頭林登萬任命為這裏的鄉長,正式在大南岬附近的山間谷地內開始了屯墾。在此之後,山東前線還陸續安排了一些傷退士卒到此地安置,大概有數十人的樣子。
“鄉裏如今田地最多的是鮑老頭了,他家裏現有地一百畝,其中六十畝耕地、四十畝山林。人來得又早,地又是不需要怎麽拾掇的好地,眼下他種的蔬菜也已經長出一茬了,今年的進項怕是不少。哪像我們,現在還在吃救濟糧,還得向錢莊(西北墾殖銀行)借貸買種子農具牲畜啥的,不能比啊。”聽到魏博秋問詢,林登萬立刻像個老農民一樣絮絮叨叨了起來,話語中滿是對“鮑老頭”的羨慕。
“鮑老頭”名叫保爾欽斯基,是一名波蘭雇傭兵,今年四十多歲,一生中經歷無數戰陣。和奧斯曼人打過、和韃靼人打過、和俄國人打過、和瑞典人也打過,甚至他還曾經短暫被德意志諸侯雇傭過,參加了一陣子的三十年戰爭,其傳奇經歷幾乎可以寫一本書。沒想到臨老結束漂泊的時候竟然在庫頁島這麽一個十萬八千裏之外的地方定居,世事之神奇莫過於此。
保爾欽斯基在攻打青州城的戰鬥中不慎負傷,雖然不像他的一些戰友那樣缺胳膊少腿的,但傷勢也不輕只能無奈退役,並被上級安排到了新設的大泊縣清泉鄉這裏來定居。由於山東方面遞交過來的戶籍文書上寫的名字就叫鮑爾欽(入籍後統一強制改漢名),因此清泉鄉的其他人都稱之為老鮑頭。老鮑頭因為是“榮民”,即所謂的傷殘退伍軍人,因此除分到了大筆遣散費之外,政府還免費給他贈送了五十畝地(三十畝耕地、二十畝山林)——他新娶的山東媳婦也沾光免費獲得了五十畝地——幾頭牛羊以及一些金屬農具、糧種。另外,前來修燈塔的建築隊還給他家單獨修建了一套東岸制式的磚瓦房屋,這是鄉裏其他人都沒有的待遇,可謂隆厚已極,令人羨煞。
“老鮑頭今年種的多是蔬菜雜糧,托老天爺的福,長勢還不錯。尤其是那些土豆、紅薯啥的,長勢尤其好,一畝地怕不是能收幾百斤,真真是嚇死人。就是白菜長得不太好,蟲子太多,產量大受影響;黃瓜也比較糟,夏秋季節時晚上霧太大,老鮑頭家裏種的幾畝黃瓜受霧氣侵襲,一晚上葉子就都生銹枯死了。原本老鮑頭打算將這些黃瓜都賣給移民船掙錢的呢,如今看來是全泡湯了。”說到這裏,林登萬也有些不厚道地笑了,看來平日裏對鄉裏“首富”老鮑頭也是多有嫉妒啊。
林登萬所說的黃瓜受霧氣侵襲確有其事,魏博秋也有所耳聞。其原因在於這種黃瓜其實是東岸人從阿穆爾河土著手裏弄來的俄國種黃瓜(牟羅馬黃瓜),抗霧能力較差。而被阿穆爾河土著稱之為“南蠻子黃瓜”的中國黃瓜,抗霧能力就強了太多了,而且體型還更為粗壯,值得在當地農戶中大規模推廣種植。
魏博秋一邊聽林登萬介紹,一邊朝寨子裏走去。而在他們甫一登岸的時候,岸邊早就有人飛馬奔回寨子,讓留守鄉政府裏的人立刻把剛獵到的一頭熊收拾收拾。清泉寨地處山間谷地,兩側到處是深山老林,棕熊數量極多,幾乎已成一害,因此鄉政府常組織火槍手進山獵熊。此時魏博秋倒也來得巧,他們今天上午剛剛獵到一頭還沒冬眠的熊,還沒來得及處理呢,魏博秋便到了,這便是口福了。()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