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
關燈
小
中
大
“跟役相當於我們軍隊編制中的軍夫隊。他們沒有正式的軍裝、沒有軍餉、沒有武器、沒有榮譽,他們活得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高善吐出一口煙圈,繼續向戰友們解釋:“附近的百姓大都被我們遷移到芝罘島和崆峒島上去了,清軍在附近是很難征集到人手的。跟役的地位連清軍的包衣都不如,修完工事後很可能會被逼著來填壕溝或者消耗我們的彈藥。別用這種眼神看著我,大明的戰場上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就連華倫斯坦和古斯塔夫,他們在德意志不也幹過這種事嗎?連包衣跟役都有馬或騾子騎,這幫清軍的機動力很強啊。”
幾個人都不說話了,他們都把頭湊到了觀察孔這裏,朝外面望去。遠處,越來越多的人出現在地平線上。他們大部分人都騎著戰馬,其餘少數人中有的拉著馬車,有的則牽著騾馬,從西和南兩個方向漸漸湧進了東岸人的視野內。
很多穿得破破爛爛的包衣、跟役們開始在清軍士兵的驅使下,拿著簡陋的工具搭建營寨、開挖壕溝、修建炮位。由於附近的寧海州、福山縣、文登縣乃至一些衛所的城墻均已被東岸人拆毀,能用的建築材料已經變成了東岸人的房屋,不堪用的也被扔進了港內填海修建碼頭棧橋,所以清軍是很難在附近找到能夠駐兵的場所了,他們只能就地宿營在野外。
煙臺堡附近上百裏內也已經找不到任何樹木了,這一年來東岸人早就組織人手將其伐了個一幹二凈。部分用來幹餾木炭做燃料,部分變成了芝罘島和崆峒島上大片的移民安置木屋,清軍要想修營寨也成了一個難題。因為誰也不會千裏迢迢從出發地就攜帶大量木材,這樣也太傻了。那麽,清軍要想獲得足夠的木材修建供幾萬人居住的營寨,就只能去百裏之外的地方尋找了,這樣將消耗他們大量的人力物力。
……
1645年3月9日,晴。西北風五級。
“轟!轟!”兩門位於南城墻中心的12磅長管加農炮次第開火,他們射擊的目標是清軍某個剛剛架好的紅衣大炮炮位。東岸人的炮兵在城頭上看這幫清軍炮手足足忙活了半天才架好了炮位,這效率讓城頭上看著的眾人都為他們著急。好不容易等到這幫清軍炮手們將這門火炮整利索,早就瞄了又瞄、估算了又估算的煙臺要塞守備隊炮兵們立刻在李文長的命令下打出了今天的前兩發炮彈。
即便清軍架炮的地點東岸人事先試射過,也實地測量過,射表內都有詳細的數據,但這個年代火炮的射擊精度依然沒法和後世比。兩發炮彈均告射失。第一發射得過遠,直接落到清軍火炮後方的人群中,一路趟出了一條血路,碰著擦著撞著的人全都倒了血黴;另一發炮彈離清軍炮位稍微近了一些,但也相隔著十幾米,將正在挑土的幾名跟役嚇得一哄而散。
受風的影響大了。李文長心裏給出了結論。但他不動聲色,等待炮長們自己調整,調整裝藥量、調整炮筒仰角。清軍已經在第一線擺了六門火炮,其中四門似乎是仿制的紅衣大炮,看重量估計得一兩千斤了,另外兩門似乎是小一些口徑的火炮,但身管倒挺長。看起來射程不會太差。
清軍的炮隊是昨天趕來的,只比前鋒部隊晚了三天多一點。與紅衣炮隊一起趕來的還有大量步騎,包衣、跟役之流的輔兵,以及征發而來的明人夫子,看人數不下三萬人。這些人加上第一天趕來的數千馬隊,清軍的精銳主力差不多已經都趕來了。畢竟,就算他們有個六七萬大軍,也不可能盡數調來此地。萊州、登州的重要城市不可能不派兵留守。後勤運輸線不可能不派兵護送,這樣一來必然會極大地分薄前線清軍的實力。
本月初剛剛得知清軍進至萊州府境內的時候,莫茗立刻就將秦尚行及其骨幹軍官裝上了兩艘武裝運輸艦,然後載著他們駛往了登州港外海。此時部分清軍騎兵已經抵達登州城外,城內人心浮動,由於不願降清,楊威已經有些無法控制局面。在派人上岸溝通了一番後。登州城內七千明軍只有寥寥兩千餘人願意跟隨秦尚行等人前往煙臺,其餘人在城內士紳的鼓動下決定降清。眼看大勢已去,也不願投靠東岸人的楊威決定削發入山,他的一些鐵桿手下也帶著部眾出城四散。城內剩餘的三千多人(幾乎全為不堪戰的)打開了城門,跪迎清軍入城。
面對登州這種名城,清軍自然不可能不派兵留守,他們散掉了投誠的三千明軍,然後在城內留駐了後續趕來的兩千步卒。後來行至福山縣時,雖然此地城墻地基均已被東岸人毀去,但由於地處糧道轉運節點,清軍依舊留了兩千人駐守;後來又派了部分人手出去砍柴,再算上路途中押運糧草的、留守青州萊州的,幾番分薄後能用於攻打煙臺的人馬其實只有五萬人左右,其中戰兵約兩萬餘人(含七千滿洲戰兵)。目前已經到的三萬多人(含一萬夫子)裏超過一半是戰兵,基本上是主力盡至,後續的四萬多人(含一萬夫子)預計將在接下來兩天內陸續匯集。
清軍到來後,當天晚上就組織包衣、夫子在煙臺堡南方連夜挖掘炮位,架設大炮,顯示出了他們急迫的心情。想想也是,馬上就是青黃不接的季節了,五六萬清軍頓兵煙臺城下,這消耗可不是一般的大。更別說還有數量不少的夫子勞役了,這些人可也是要吃糧的。可想而知,濟南的方大猷為了支應這前線總計近八萬多人(六萬餘清軍+兩萬夫子)的口糧以及大量戰馬、馱獸的豆料要花費多大的精力。向濟南、東昌、兗州一帶的大地主們化緣是肯定的了,青州、萊州兩府也要刮地三尺,登州更是沒話說,所有能吃的估計都會被清軍搶走。就這樣也不知道能支應多久,因此清軍利速決、不利久戰。
東岸人昨晚就看到了清軍舉火修築火炮炮位的舉動。當夜值班的陸軍第105連連長李仁軍仔細估測了一番後,發現清軍的炮位大概在離煙臺堡南城墻外五百餘米處。這個距離應當是清軍紅衣大炮的最佳射程了,在這個距離上,他們的火炮不用大仰角也能將炮彈送到煙臺城墻上,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動能和破壞力。
這麽說來,他們的大炮應該是比孫元化最初鑄的那一批強多了。當年孫元化的那批炮,依據西人給他的射表,仰角45度時射程最大,約六百多米。在一百多年後的18世紀,英國人的一門18磅長管攻城炮在1000碼(900多米)外的距離上轟擊西班牙城墻,炮彈破壞了城墻一英寸多一點,被認為效果不佳。至於明末很多書籍上寫紅衣大炮射程“糜爛十裏”什麽的,就純粹是不通兵事的文官們誇張扯淡了。
要知道,明人只是仿制的12磅艦炮而已,用的材質還不如原版英國火炮的鐵質好,射程只會近不會遠。東岸人最好的12磅艦炮極限射程1600米,但這種炮很少,大量裝備的低倍徑比12磅艦炮射程不會超過1200米,有效射程更是只有八百米左右。因此,清軍的這批紅衣大炮(12磅)的有效射程居然有五百米之多,這還是讓李仁軍很驚訝的。他們一定為了增加火炮射程從而大大增加了炮筒的厚度和長度,不知道他們的火炮有多重,估計一千斤是很難打住了。
昨夜清軍一共有六處在同時舉火修築炮位,全部位於南城墻外。至於西城墻,他們要跨越大片的大沽夾河洪泛區沼澤地帶,此時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解凍,每日白天太陽升起後就滿是泥潭,連人都難走,更別提大炮了。至於說東城墻,清軍還沒傻到那個地步,港灣內還停著海軍的兩艘武裝運輸艦呢,雖然不是專業戰艦,但兩船一側火炮加起來也十來門了,且全是射程較遠的重炮,清軍可不敢來這裏找不痛快。因此,南城墻就成了雙方的決戰之地。
李文長今天一大早接替李仁軍時得知了消息,然後立刻上城頭督促炮手們敲掉清軍的那幾門火炮,而眼下的這兩發炮彈就是東岸炮兵開火的序幕。兩炮發射完畢後,幾名炮組成員立刻忙活了起來,清膛、覆位、裝藥包、裝彈、調整炮筒仰角,動作異常熟練。而就在他們忙活的時候,城墻兩側突出部上的火炮也開始了射擊。
最先開火的同樣是兩門12磅加農炮,它們也同樣是兩門炮盯著清軍一個炮位打,力求先敲掉一個再說。這兩發炮彈同樣射失,一發打在了清軍炮位下面的土丘上,沒造成什麽影響;另一發則打中了炮位後方的一輛馬車,直接將馬車打散了架,兩匹挽馬被飛濺的木屑刺痛,頓時嘶鳴了起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幾個人都不說話了,他們都把頭湊到了觀察孔這裏,朝外面望去。遠處,越來越多的人出現在地平線上。他們大部分人都騎著戰馬,其餘少數人中有的拉著馬車,有的則牽著騾馬,從西和南兩個方向漸漸湧進了東岸人的視野內。
很多穿得破破爛爛的包衣、跟役們開始在清軍士兵的驅使下,拿著簡陋的工具搭建營寨、開挖壕溝、修建炮位。由於附近的寧海州、福山縣、文登縣乃至一些衛所的城墻均已被東岸人拆毀,能用的建築材料已經變成了東岸人的房屋,不堪用的也被扔進了港內填海修建碼頭棧橋,所以清軍是很難在附近找到能夠駐兵的場所了,他們只能就地宿營在野外。
煙臺堡附近上百裏內也已經找不到任何樹木了,這一年來東岸人早就組織人手將其伐了個一幹二凈。部分用來幹餾木炭做燃料,部分變成了芝罘島和崆峒島上大片的移民安置木屋,清軍要想修營寨也成了一個難題。因為誰也不會千裏迢迢從出發地就攜帶大量木材,這樣也太傻了。那麽,清軍要想獲得足夠的木材修建供幾萬人居住的營寨,就只能去百裏之外的地方尋找了,這樣將消耗他們大量的人力物力。
……
1645年3月9日,晴。西北風五級。
“轟!轟!”兩門位於南城墻中心的12磅長管加農炮次第開火,他們射擊的目標是清軍某個剛剛架好的紅衣大炮炮位。東岸人的炮兵在城頭上看這幫清軍炮手足足忙活了半天才架好了炮位,這效率讓城頭上看著的眾人都為他們著急。好不容易等到這幫清軍炮手們將這門火炮整利索,早就瞄了又瞄、估算了又估算的煙臺要塞守備隊炮兵們立刻在李文長的命令下打出了今天的前兩發炮彈。
即便清軍架炮的地點東岸人事先試射過,也實地測量過,射表內都有詳細的數據,但這個年代火炮的射擊精度依然沒法和後世比。兩發炮彈均告射失。第一發射得過遠,直接落到清軍火炮後方的人群中,一路趟出了一條血路,碰著擦著撞著的人全都倒了血黴;另一發炮彈離清軍炮位稍微近了一些,但也相隔著十幾米,將正在挑土的幾名跟役嚇得一哄而散。
受風的影響大了。李文長心裏給出了結論。但他不動聲色,等待炮長們自己調整,調整裝藥量、調整炮筒仰角。清軍已經在第一線擺了六門火炮,其中四門似乎是仿制的紅衣大炮,看重量估計得一兩千斤了,另外兩門似乎是小一些口徑的火炮,但身管倒挺長。看起來射程不會太差。
清軍的炮隊是昨天趕來的,只比前鋒部隊晚了三天多一點。與紅衣炮隊一起趕來的還有大量步騎,包衣、跟役之流的輔兵,以及征發而來的明人夫子,看人數不下三萬人。這些人加上第一天趕來的數千馬隊,清軍的精銳主力差不多已經都趕來了。畢竟,就算他們有個六七萬大軍,也不可能盡數調來此地。萊州、登州的重要城市不可能不派兵留守。後勤運輸線不可能不派兵護送,這樣一來必然會極大地分薄前線清軍的實力。
本月初剛剛得知清軍進至萊州府境內的時候,莫茗立刻就將秦尚行及其骨幹軍官裝上了兩艘武裝運輸艦,然後載著他們駛往了登州港外海。此時部分清軍騎兵已經抵達登州城外,城內人心浮動,由於不願降清,楊威已經有些無法控制局面。在派人上岸溝通了一番後。登州城內七千明軍只有寥寥兩千餘人願意跟隨秦尚行等人前往煙臺,其餘人在城內士紳的鼓動下決定降清。眼看大勢已去,也不願投靠東岸人的楊威決定削發入山,他的一些鐵桿手下也帶著部眾出城四散。城內剩餘的三千多人(幾乎全為不堪戰的)打開了城門,跪迎清軍入城。
面對登州這種名城,清軍自然不可能不派兵留守,他們散掉了投誠的三千明軍,然後在城內留駐了後續趕來的兩千步卒。後來行至福山縣時,雖然此地城墻地基均已被東岸人毀去,但由於地處糧道轉運節點,清軍依舊留了兩千人駐守;後來又派了部分人手出去砍柴,再算上路途中押運糧草的、留守青州萊州的,幾番分薄後能用於攻打煙臺的人馬其實只有五萬人左右,其中戰兵約兩萬餘人(含七千滿洲戰兵)。目前已經到的三萬多人(含一萬夫子)裏超過一半是戰兵,基本上是主力盡至,後續的四萬多人(含一萬夫子)預計將在接下來兩天內陸續匯集。
清軍到來後,當天晚上就組織包衣、夫子在煙臺堡南方連夜挖掘炮位,架設大炮,顯示出了他們急迫的心情。想想也是,馬上就是青黃不接的季節了,五六萬清軍頓兵煙臺城下,這消耗可不是一般的大。更別說還有數量不少的夫子勞役了,這些人可也是要吃糧的。可想而知,濟南的方大猷為了支應這前線總計近八萬多人(六萬餘清軍+兩萬夫子)的口糧以及大量戰馬、馱獸的豆料要花費多大的精力。向濟南、東昌、兗州一帶的大地主們化緣是肯定的了,青州、萊州兩府也要刮地三尺,登州更是沒話說,所有能吃的估計都會被清軍搶走。就這樣也不知道能支應多久,因此清軍利速決、不利久戰。
東岸人昨晚就看到了清軍舉火修築火炮炮位的舉動。當夜值班的陸軍第105連連長李仁軍仔細估測了一番後,發現清軍的炮位大概在離煙臺堡南城墻外五百餘米處。這個距離應當是清軍紅衣大炮的最佳射程了,在這個距離上,他們的火炮不用大仰角也能將炮彈送到煙臺城墻上,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動能和破壞力。
這麽說來,他們的大炮應該是比孫元化最初鑄的那一批強多了。當年孫元化的那批炮,依據西人給他的射表,仰角45度時射程最大,約六百多米。在一百多年後的18世紀,英國人的一門18磅長管攻城炮在1000碼(900多米)外的距離上轟擊西班牙城墻,炮彈破壞了城墻一英寸多一點,被認為效果不佳。至於明末很多書籍上寫紅衣大炮射程“糜爛十裏”什麽的,就純粹是不通兵事的文官們誇張扯淡了。
要知道,明人只是仿制的12磅艦炮而已,用的材質還不如原版英國火炮的鐵質好,射程只會近不會遠。東岸人最好的12磅艦炮極限射程1600米,但這種炮很少,大量裝備的低倍徑比12磅艦炮射程不會超過1200米,有效射程更是只有八百米左右。因此,清軍的這批紅衣大炮(12磅)的有效射程居然有五百米之多,這還是讓李仁軍很驚訝的。他們一定為了增加火炮射程從而大大增加了炮筒的厚度和長度,不知道他們的火炮有多重,估計一千斤是很難打住了。
昨夜清軍一共有六處在同時舉火修築炮位,全部位於南城墻外。至於西城墻,他們要跨越大片的大沽夾河洪泛區沼澤地帶,此時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解凍,每日白天太陽升起後就滿是泥潭,連人都難走,更別提大炮了。至於說東城墻,清軍還沒傻到那個地步,港灣內還停著海軍的兩艘武裝運輸艦呢,雖然不是專業戰艦,但兩船一側火炮加起來也十來門了,且全是射程較遠的重炮,清軍可不敢來這裏找不痛快。因此,南城墻就成了雙方的決戰之地。
李文長今天一大早接替李仁軍時得知了消息,然後立刻上城頭督促炮手們敲掉清軍的那幾門火炮,而眼下的這兩發炮彈就是東岸炮兵開火的序幕。兩炮發射完畢後,幾名炮組成員立刻忙活了起來,清膛、覆位、裝藥包、裝彈、調整炮筒仰角,動作異常熟練。而就在他們忙活的時候,城墻兩側突出部上的火炮也開始了射擊。
最先開火的同樣是兩門12磅加農炮,它們也同樣是兩門炮盯著清軍一個炮位打,力求先敲掉一個再說。這兩發炮彈同樣射失,一發打在了清軍炮位下面的土丘上,沒造成什麽影響;另一發則打中了炮位後方的一輛馬車,直接將馬車打散了架,兩匹挽馬被飛濺的木屑刺痛,頓時嘶鳴了起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