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七百一十五章 制裁

關燈
歐洲各國對於美國發生的事情還是非常關註的,實際上從格魯曼收購麥道到波音介入收購,整個歐洲的相關行業和輿論都在積極的進行討論。

原因也很簡單,現階段能夠與美國航空制造業進行競爭的,放眼世界也只有一個空客而已。

波音獨占鰲頭,空客緊隨其後。在商業飛機制造領域,飛機的生產訂單往往要排序到幾年以後,航空公司和船運公司的運作模式有所類似,飛機這種資產本身也是一種投資。拿貨越快價格越高,拿貨越慢價格越低,這就要考慮幾年時間裏航空業的行情。如果行情緊俏,航空公司才會舍得花大價錢在飛機制造商那裏插隊購買。

這樣一來,麥道作為世界第三的生產能力,誰能並購麥道誰就能大大縮短自己的正常排序拿貨周期,進而對航空公司吸引力大大增強。這還沒計算拿下麥道之後,航空制造企業在產業鏈中的絕對優勢,壟斷導致的成本下降,機型銷量上升攤薄研發成本……

一旦波音收購麥道,其獲得的優勢絕不僅僅是麥道本身,而是波音徹底走上航空制造業神壇的最後一步。從此以後,空客雖然還是第二,但卻要面臨幾乎喪失問鼎天下的可能。

這對於歐洲航空制造業、航空公司,以及支持發展航空產業的各國政府來說,都是非常值得關註的事情。

空客在歐洲的影響力絕對不小,七十年代空中客車公司成立,其股權是歐洲宇航防務集團100%持有的。而歐洲宇航防務集團涉及的業務,更包括軍用飛機、直升機,制導武器和電子作戰系統,航天發射、軌道衛星等一系列的航空航天系統產品。

這麽一個歐洲的龐然大物,歐洲宇航防務集團內最寶貴的資產,就是空中客車公司。以至於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集團總部幹脆搶了空客的名頭,自稱起“空客集團”來,將歐洲宇航防務集團的舊名棄若蔽履。而其原本轄下的空客公司,就這麽莫名其妙、一臉懵逼的繼續頂著空客公司的名頭,和集團總部重名了。

有歐洲宇航防務集團做靠山,空客公司在歐洲是擁有著普遍影響力的。自打波音露出要收購麥道的企圖,空客上下就已經警覺了起來,保持著對事態進展的密切關註。

但是讓空客和歐洲宇航防務集團差異的是,自己這邊還沒用力,忽然歐洲輿論就開始普遍對波音收購麥道關註了起來。

說起來波音也是有點冤,在對外宣傳上波音不可能否認自己對麥道的收購企圖。雖然在公司內部會議上,其對麥道的收購計劃只是為了破壞格魯曼對麥道的收入,進而將中方的百億美元訂單攬入懷中。

要說波音有沒有收購麥道的心?那當然是有的!波音也知道收購麥道對它意味著什麽,怎麽可能會沒有這個想法。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沒有胡總開掛的波音,可沒有一次拿出上百億美元的能力,收購麥道力不從心。

1991年的麥道此時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波音想迎娶麥道,是湊不出這筆彩禮錢的。只有在麥道競標atf戰機失敗,未來集團業務無以為繼的時候,波音才能乘虛而入。

另一個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1996年atf戰機項目已經確定波音中標。這時候波音收購麥道,是有五角大樓極力推動的。當時的國防部長威廉佩裏認為一個壟斷的波音對軍力提升更加重要,於是支持了波音並購麥道。

為此美國官方出面,對歐洲各國擔心波音壟斷的聲音進行壓制,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換,以擺平歐洲的反對聲音。在這些利益交換條件裏,甚至還包括了允許歐洲宇航防務集團收購一部分麥道軍用技術的要求。

在這一系列的特殊背景之下,麥道這才終於被波音攬入懷中。

而在1991年呢?麥道如今還是atf計劃的競標方之一,而波音的大恩主威廉佩裏還沒有登上國防部長的寶座,波音手裏的小錢錢更是捉襟見肘。

面對格魯曼的橫刀奪愛,波音此時也只能是定下了一個最低的期望。拿下麥道30%的股份,聯合其內部對格魯曼不滿意的股東,讓格魯曼的收購失敗。

但是這些話,波音是不能對外面直接說的。

怎麽說?對那些指望波音收購麥道之後,等著股票價值上漲的股東說我們就沒有這個計劃?

對麥道同意股份置換的股東說,我們其實是晃點你們的?

對格魯曼說波音怕了你們,不敢正面競爭,只要把你們的生意攪黃了就算勝利?

對中國人說,我不是要收購麥道,只是為了要坑你們的錢?

波音想死嗎?

既然作出了收購麥道的樣子,波音就不可能自曝其短。哪怕是撐門面,也要表現的好像志在必得一樣。

面對歐洲方面突然甚囂塵上的“波音威脅論”,波音方面有苦難言。總不能說“我們其實是假打的,就沒真想收購麥道”,只能是打落牙齒和血吞。

在波音的沈默應對和持續推進收購之後,很快歐洲輿論的風向也吹到了政界。

歐洲宇航防務集團一直以來都在謀求政府方面的政策應對,然而波音畢竟剛剛開始著手收購麥道,雙方並沒有什麽決定性的動向。在這種時候就有政府出面,未免有些小題大做。

不過官字兩個口,上也有理、下也有理,全看怎麽說罷了。一個歐洲宇航防務集團的力量還不足以指使歐洲的官僚們,但當歐洲金融集團的勢力也加入其中,情況又自是不同。

報紙上、電視裏,廣播、雜志,甚至是這段時間裏的很多歐洲大學的講座,都頻繁的開始談論起波音如果收購麥道,將會對歐洲經濟造成的影響。波音如果在航空制造市場獲得壟斷地位,歐洲航空制造業萎縮,究竟會有多少人面臨失業?又有多少技術領域受到影響?

這是普通人關心的方面。

而財經界也頻頻發問,波音收購麥道對關貿協定的內容是否構成違約?如果開了這個先例,那麽歐洲的其他產業是否會受到影響?波音收購麥道,是否意味著美國對壟斷法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現代社會的輿論盡操與傳媒集團之手,而傳媒集團背後的幕後黑手,則屬於金融界。

傳媒集團對資本的依賴,遠大於制造業。因此當歐洲宇航防務集團出面說項的時候,他們不過是不緊不慢的發了幾篇新聞,制造來了一點雜音而已。

然而當被資本狠狠的抽了一鞭子之後,傳媒集團們頓時快馬加鞭,制造起了一片輿論大潮。

輿論關註還只是第一步,而緊接著從各方傳遞過來的現實壓力,推著歐洲官僚們迅速的駛往了對波音制裁的快車道上。

德國方面,mbb對其國內政壇影響不容忽視。英法荷蘭等國,各家最強大的保險公司背後,肯定是錯綜覆雜的政壇關系網絡,何況保險業的穩定更直接關系到各國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絲毫不容有失。至於其他的歐洲國家,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和瑞士再保險公司,以其廣泛的國際業務影響力,也足以形成一個普遍的聯盟。

這樣一來,在空客方面一臉懵逼的狀態下,歐洲政壇迅速的作出了對波音收購麥道的劇烈反應。歐洲十五國外長在蘇黎世展開緊急磋商,討論波音並購麥道歐洲應該作何反應。

鑒於波音收購麥道在航空制造業形成的壟斷地位,空客將面臨不平等競爭的可能。因此,歐洲各國宣布將對波音執行為期一年的制裁。

在這一年時間內,波音在歐洲各國簽署的獨占供應協議,將面臨100%的進口稅額增加。

這也就是說,波音在歐洲的一些航空公司簽署的,一定時間內只購買波音飛機的這種協議,在執行過程中將會面臨進口稅率翻倍的懲罰。

這類協議本身就有壟斷嫌疑,雖然肯簽署這種協議的航空公司很少,但是可以相見這些都是波音的“鐵粉”。這些鐵粉的利益損失,對波音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將會造成沈重的打擊。

這份制裁決議的出臺,如果是往常時日,對波音的影響並不會太大。

一年期的制裁,還只是針對專屬協議,波音是完全能吃下來的。不論是補貼還是降價,或者幹脆延期交付,繞過制裁的方法有很多。

但問題是,現在並不是普通時期,波音本身也並非風平浪靜。

在股票市場上突然出現大量波音股票拋盤的時候,忽然爆出波音受到歐洲制裁。哪怕這份制裁決議的涉及面很小,但這無疑是表達了歐洲的一種態度。

波音此時還只是收購了麥道10%的股份,歐洲就已經開始進行制裁。那如果波音收購麥道的比例繼續擴大,誰能保證歐洲不會幹脆將波音關在歐洲航空市場的大門外?

股票市場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投資者的信心。一旦普通投資者對企業股票的信心喪失,基本面的數據再好也無法阻止股價的下跌。

波音股價在收購麥道的同時,狠狠的挨了一個悶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