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劇變(續)
關燈
小
中
大
塢堡一隅,會客室,堡主蔡長庚正在招待客人,客人是路過此地順便登門拜訪的開府將軍梅林生,兩人交情不錯,所以省去客套話,直接拉家常。
梅林生知道蔡長庚的父親如今在塢堡暫住,於是問道:“令尊習慣淮西飲食否?”
“哎呀,否什麽否,說話直白些,成日裏文縐縐的...”蔡長庚笑道,隨後搖了搖頭:“哎,家嚴住不慣,吃不慣,過幾日就要回去了。”
“老人家,就是這般了,我家那位,住了兩日就嚷嚷著要回漢沔,生怕一不留神就落葉無法歸根了...”
梅林生笑道,和蔡長庚又喝了一杯酒,言歸正傳:“至尊巡視荊襄,又要巡視長江,走的是水路,不過太子殿下要在黃州坐軌道馬車去光州,然後到淮西體察民情,到時候你們可得準備好,莫要讓人挑刺。”
“要挑刺,總是能挑出來...”蔡長庚放下酒杯,胸有成竹的說道:“淮西的情況,至尊了如指掌,用不著我們多做什麽,太子殿下來了,定然也會看到真實民情,至於那些挑刺的,愛挑就挑,至尊可不會被蒙蔽。”
“話是這麽說,但該有的準備得有,你我肩負維持治安之責,太子殿下在淮西,可不能出任何差錯,萬一有小人搞出個行刺事件,以此讓我們倒黴,這種事情可說不清。”
聽到這裏,蔡長庚正色道:“怎麽?你聽到什麽風聲?”
“沒,但防人之心不可無,畢竟...”梅林生說話語氣也嚴肅起來,“畢竟,那些人還沒死絕,說不定還有餘孽藏在哪裏,冷不防搞個刺殺、報覆什麽的,防不勝防。”
“防當然要防,但整日裏疑神疑鬼的,可不好,否則日子還怎麽過下去?”蔡長庚並沒有憂心忡忡的樣子,神色如常,“再說了,他們要鬧事,也得先過朝廷眼線這一關。”
“那是,敢和至尊...朝廷作對的人,沒好果子吃。”梅林生說完,舉杯又和蔡長庚喝起酒來。
梅林生想起多年前的事,問道:“太子殿下當年也是來過淮西的,雖然只是路過..我記著,當時車駕經過這裏時,接待的人之中,你也有份?”
蔡長庚點點頭:“是啊,不過我哪有資格近前,只是遠遠候著,殿下當時肯定不記得我這小小戍主。”
“嗨,這就是由頭了,待得太子殿下這次來了,你提一句“微臣當年於此路邊簞食壺漿以迎殿下”,殿下必然想起往事,對你就親近些許了。”
“看運氣唄,來來來,幹杯!”
老友相聚,一切都在酒裏,喝著喝著。兩人唏噓不已。
將近十年前,淮西地區發生劇變,原本的塢堡豪強們,被天子(時為西陽王)鏟除一空,隨後扶持了一批新塢堡主,蔡長庚、梅林生就是其中之二。
當然,蔡長庚是頭一批,梅林生是後來才當上塢堡主,兩人從此有了一份不得了的家業。
他們這些荊襄地區豪族子弟,本來是家族中不起眼的庶子,得當時的西陽王扶持,成了淮西的新豪強,是當今天子的忠實追隨者,也是舊豪強們的眼中釘。
舊豪強們已經煙消雲散,但總有餘孽茍延殘喘,所以蔡長庚和梅林生及其他塢堡主,提防之心一直未減。
他們的一切,來自於天子(當年的西陽王),所以成了天子的忠實鷹犬,該繳納的租庸調分文不少,該出人出人,該出力出力,這麽多年來,表現一直很活躍。
由此獲得的回報,十分豐厚。
原本頗受家族冷遇的庶子們,靠著投軍玩命搏出一個家業,然後與日興昌櫃坊等黃州豪商、“員外”們合作,辦實業,將塢堡變成大工場。
淮西各地的新塢堡主們,已經和“員外”們成了“自己人”,從黃州出發的商隊,攜帶大宗貨物經由光黃鐵路進入淮西,然後借助各地塢堡主的支持,將貨物銷售到各地,一起發財。
淮西和山南荊襄雖然隔著大別山、桐柏山脈,但商路已經將兩地緊緊連接在一起,而淮西的新塢堡主們,已經和自己的本家有了不同。
那些老頑固們,遵循著祖輩的傳統,守著土地一個勁種糧食,然後不斷地囤積糧食和銅錢,以為這樣就能保得子孫後代有享不盡的福。
然而時代不同了,要是還按著老一套來,家業遲早守不住。
蔡長庚和梅林生等新塢堡主,有著深厚的人脈,所以他們知道“上面”的規劃是什麽,也知道該如何應對劇變。
連續多年,糧價、布價持續下跌,讓傳統的莊園經濟已經開始出現問題,許多大族的收入和財富在無形之中開始貶值、縮水。
總體而言,這種情況現在還不算嚴重,但若是面對如此劇變不知變通,遲早要因為入不敷出,而被迫變賣田產。
也許這種事情還得過上十來二十年才大規模出現,但越晚改變,度過難關的幾率就越低。
蔡長庚的塢堡,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油菜,而梅林生的塢堡,已經種植了棉花,而棉花可以紡織成棉布。
棉布,即之前的“吉貝布”,棉布的質量比麻布要好得多,是壓倒性的競爭力,原本只在嶺表交廣一帶有產出,如今在朝廷的推廣下,兩淮、江南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
再過數年,當兩淮、江南地區的棉花種植規模上來後,棉布的大規模傾銷,便成定局。
到時候,麻布的銷量必然暴跌,麻布賣不出去,種麻種得越多,虧得越多。
那些動輒千頃良田、僮仆為軍、閉門為市的世家大族莊園,在棉布的沖擊下,收入會驟減,而漢沔地區大開發引發的糧食產量暴漲,會有餘糧大規模向河南、兩淮外銷,也會加重這一趨勢,讓莊園經濟崩壞。
麻布的價格逐年下跌,已經讓許多莊園吃不消了,待得棉布大規模上市,這些莊園無以為繼,再不調整,就只能走向破產。
應對之道,就是讓莊園“轉型”,由自給自足的封閉式莊園,變成各織造司的原料供應地,若是想自己種植棉花、自己紡織棉布然後出售以盈利....
那也得弄到棉種或者棉樹,能雇傭到會種棉花、會紡織棉布的人及相應紡機織機才行。
然而各地織造司及商社,不會讓未獲得“市場準入”的任何人具備這樣的能力。
蔡長庚和梅林生,正親眼目睹時代發生劇變,而他們早已站在勝利者的這邊,所以,看著那些大難臨頭而不自知的人們,唏噓之餘就是感慨。
和天子作對的人,沒有好果子吃。
這一點,他們深信不疑,天子春秋正盛,所以他們的好日子還長得很,而天子又讓太子巡視淮西,明擺著讓太子親近大家,所以這個機會可不能錯過。
太子是儲君,未來的天子,能給太子留下一個好印象,對於保證自己家業興旺也是很有好處的。
對於蔡長庚、梅林生等淮西新塢堡主來說,只有緊隨天子的腳步,才能保得子孫後代富貴,所以,只要天子一聲令下,他們就會像當年那樣,毫不猶豫沖鋒在前。
敢和天子作對的人,必須沒有好下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梅林生知道蔡長庚的父親如今在塢堡暫住,於是問道:“令尊習慣淮西飲食否?”
“哎呀,否什麽否,說話直白些,成日裏文縐縐的...”蔡長庚笑道,隨後搖了搖頭:“哎,家嚴住不慣,吃不慣,過幾日就要回去了。”
“老人家,就是這般了,我家那位,住了兩日就嚷嚷著要回漢沔,生怕一不留神就落葉無法歸根了...”
梅林生笑道,和蔡長庚又喝了一杯酒,言歸正傳:“至尊巡視荊襄,又要巡視長江,走的是水路,不過太子殿下要在黃州坐軌道馬車去光州,然後到淮西體察民情,到時候你們可得準備好,莫要讓人挑刺。”
“要挑刺,總是能挑出來...”蔡長庚放下酒杯,胸有成竹的說道:“淮西的情況,至尊了如指掌,用不著我們多做什麽,太子殿下來了,定然也會看到真實民情,至於那些挑刺的,愛挑就挑,至尊可不會被蒙蔽。”
“話是這麽說,但該有的準備得有,你我肩負維持治安之責,太子殿下在淮西,可不能出任何差錯,萬一有小人搞出個行刺事件,以此讓我們倒黴,這種事情可說不清。”
聽到這裏,蔡長庚正色道:“怎麽?你聽到什麽風聲?”
“沒,但防人之心不可無,畢竟...”梅林生說話語氣也嚴肅起來,“畢竟,那些人還沒死絕,說不定還有餘孽藏在哪裏,冷不防搞個刺殺、報覆什麽的,防不勝防。”
“防當然要防,但整日裏疑神疑鬼的,可不好,否則日子還怎麽過下去?”蔡長庚並沒有憂心忡忡的樣子,神色如常,“再說了,他們要鬧事,也得先過朝廷眼線這一關。”
“那是,敢和至尊...朝廷作對的人,沒好果子吃。”梅林生說完,舉杯又和蔡長庚喝起酒來。
梅林生想起多年前的事,問道:“太子殿下當年也是來過淮西的,雖然只是路過..我記著,當時車駕經過這裏時,接待的人之中,你也有份?”
蔡長庚點點頭:“是啊,不過我哪有資格近前,只是遠遠候著,殿下當時肯定不記得我這小小戍主。”
“嗨,這就是由頭了,待得太子殿下這次來了,你提一句“微臣當年於此路邊簞食壺漿以迎殿下”,殿下必然想起往事,對你就親近些許了。”
“看運氣唄,來來來,幹杯!”
老友相聚,一切都在酒裏,喝著喝著。兩人唏噓不已。
將近十年前,淮西地區發生劇變,原本的塢堡豪強們,被天子(時為西陽王)鏟除一空,隨後扶持了一批新塢堡主,蔡長庚、梅林生就是其中之二。
當然,蔡長庚是頭一批,梅林生是後來才當上塢堡主,兩人從此有了一份不得了的家業。
他們這些荊襄地區豪族子弟,本來是家族中不起眼的庶子,得當時的西陽王扶持,成了淮西的新豪強,是當今天子的忠實追隨者,也是舊豪強們的眼中釘。
舊豪強們已經煙消雲散,但總有餘孽茍延殘喘,所以蔡長庚和梅林生及其他塢堡主,提防之心一直未減。
他們的一切,來自於天子(當年的西陽王),所以成了天子的忠實鷹犬,該繳納的租庸調分文不少,該出人出人,該出力出力,這麽多年來,表現一直很活躍。
由此獲得的回報,十分豐厚。
原本頗受家族冷遇的庶子們,靠著投軍玩命搏出一個家業,然後與日興昌櫃坊等黃州豪商、“員外”們合作,辦實業,將塢堡變成大工場。
淮西各地的新塢堡主們,已經和“員外”們成了“自己人”,從黃州出發的商隊,攜帶大宗貨物經由光黃鐵路進入淮西,然後借助各地塢堡主的支持,將貨物銷售到各地,一起發財。
淮西和山南荊襄雖然隔著大別山、桐柏山脈,但商路已經將兩地緊緊連接在一起,而淮西的新塢堡主們,已經和自己的本家有了不同。
那些老頑固們,遵循著祖輩的傳統,守著土地一個勁種糧食,然後不斷地囤積糧食和銅錢,以為這樣就能保得子孫後代有享不盡的福。
然而時代不同了,要是還按著老一套來,家業遲早守不住。
蔡長庚和梅林生等新塢堡主,有著深厚的人脈,所以他們知道“上面”的規劃是什麽,也知道該如何應對劇變。
連續多年,糧價、布價持續下跌,讓傳統的莊園經濟已經開始出現問題,許多大族的收入和財富在無形之中開始貶值、縮水。
總體而言,這種情況現在還不算嚴重,但若是面對如此劇變不知變通,遲早要因為入不敷出,而被迫變賣田產。
也許這種事情還得過上十來二十年才大規模出現,但越晚改變,度過難關的幾率就越低。
蔡長庚的塢堡,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油菜,而梅林生的塢堡,已經種植了棉花,而棉花可以紡織成棉布。
棉布,即之前的“吉貝布”,棉布的質量比麻布要好得多,是壓倒性的競爭力,原本只在嶺表交廣一帶有產出,如今在朝廷的推廣下,兩淮、江南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
再過數年,當兩淮、江南地區的棉花種植規模上來後,棉布的大規模傾銷,便成定局。
到時候,麻布的銷量必然暴跌,麻布賣不出去,種麻種得越多,虧得越多。
那些動輒千頃良田、僮仆為軍、閉門為市的世家大族莊園,在棉布的沖擊下,收入會驟減,而漢沔地區大開發引發的糧食產量暴漲,會有餘糧大規模向河南、兩淮外銷,也會加重這一趨勢,讓莊園經濟崩壞。
麻布的價格逐年下跌,已經讓許多莊園吃不消了,待得棉布大規模上市,這些莊園無以為繼,再不調整,就只能走向破產。
應對之道,就是讓莊園“轉型”,由自給自足的封閉式莊園,變成各織造司的原料供應地,若是想自己種植棉花、自己紡織棉布然後出售以盈利....
那也得弄到棉種或者棉樹,能雇傭到會種棉花、會紡織棉布的人及相應紡機織機才行。
然而各地織造司及商社,不會讓未獲得“市場準入”的任何人具備這樣的能力。
蔡長庚和梅林生,正親眼目睹時代發生劇變,而他們早已站在勝利者的這邊,所以,看著那些大難臨頭而不自知的人們,唏噓之餘就是感慨。
和天子作對的人,沒有好果子吃。
這一點,他們深信不疑,天子春秋正盛,所以他們的好日子還長得很,而天子又讓太子巡視淮西,明擺著讓太子親近大家,所以這個機會可不能錯過。
太子是儲君,未來的天子,能給太子留下一個好印象,對於保證自己家業興旺也是很有好處的。
對於蔡長庚、梅林生等淮西新塢堡主來說,只有緊隨天子的腳步,才能保得子孫後代富貴,所以,只要天子一聲令下,他們就會像當年那樣,毫不猶豫沖鋒在前。
敢和天子作對的人,必須沒有好下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