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關燈
小
中
大
南寧州,州治味城,南寧州總管陳五弟正在城頭巡視防務,煥然一新的味城,如今居住著大量官員、將士及百姓,又是南寧州總管府治所,安全不容有失。
對此,陳五弟謹記在心,不敢有絲毫懈怠。
看著城外一片片良田,看著遠處一個個堡寨,又看看城內熱鬧的景象,他只覺責任很重。
官軍打贏了戰爭,但不代表著就能穩贏另一場戰爭,朝廷要想實控南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作為天子潛邸時的元從,虎林軍的創軍元老,陳五弟不僅有帶兵經驗,也當過刺史,有著治理地方的豐富經驗,所以他知道治軍和治民是不一樣的。
南寧州,為南中要地,大姓爨氏以此起家,盤踞數百年,根深蒂固,雖然首領爨翫等人兵敗被俘,爨氏實力大衰,但當地百姓依舊不會心向朝廷。
對於這些百姓來說,爨氏才是他們的“天”,而遙遠的長安朝廷很陌生。
朝廷是什麽?能吃麽?
中原紛亂數百年,南中隨後逐漸與中原隔絕,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來說,爨氏才是正統,雖然一時受挫,但遲早要卷土重來。
那麽之前和所謂長安朝廷合作的人,屆時必然受到清算。
種種原因,使得“朝廷”二字,在南寧州沒有什麽吸引力,而作為爨氏故地,南寧州居住著大量“爨人”(受爨氏統治的各部百姓),人數眾多,隨時都有爆發大規模叛亂的可能。
陳五弟作為總管,知道南中現狀不容樂觀,看似平靜的局勢,實際上到處都是隱患。
朝廷不可能在南中駐紮太多的兵馬,首先是糧草供應不起,其次是容易激發兵變,因為南中氣候異於中原,而即便是蜀地百姓,提到南中大多聞之色變。
人們視入南中的五尺道為畏途,百姓如此,士兵們也是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讓大量外地士兵常駐南中,必然會導致軍心不穩,這是人之常情,光說什麽“忠君”、“大義”根本就無法穩定軍心。
困難是有的,還不小,但天子的決心也不小,並給出了解決方案。
那就是以適量精兵鎮守要地,輔以火炮,保證城池及城中官民的安全,確保幾處要地以及交通要沖牢牢控制在官軍手中,以之作為朝廷對南中地區布局的立足點。
火炮,是一種威力巨大的兵器,陳五弟見識過這玩意的威力,血肉之軀根本就擋不住,而裝備火炮的棱形要塞,只要火藥還夠,根本就不怕蟻附攻城。
這種兵器,尚未正式推廣,軍中罕有,首先用於防禦突厥,其次就是投入南中,以作防守利器,由此可見天子的決心有多大。
朱提、味城、昆明,城防已經過強化,城墻高聳,外有棱形堡壘護城,又有火炮護壘,固若金湯。
此時,陳五弟巡視的就是城西炮壘,這座炮壘裝備大小火炮十八門,發射的炮彈和散彈,可以輕易撕裂楯車、沖車等攻城戰具。
味城外圍有屯田堡寨十餘座,扼守要道、保護各處新開墾梯田,這些堡寨均裝備有發射散彈的小型火炮,真有敵軍想要進犯,光是啃這些堡寨都會把牙齒啃崩。
更別說味城外圍還有炮壘環繞,加上壕溝、護城河,以及城內充足的糧草、火藥儲備,孤軍守上一年,不成問題。
而昆明、朱提還有驛道沿途的幾個重要堡壘亦是如此,靠著火炮防禦、扼守要道,可以有效彌補兵力不足的弱點。
有了實力超強的軍隊,可以有效震懾各地大姓、夷帥,如此才能讓當地百姓對“朝廷”有信心。
朝廷為了運送這些火炮,可是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比起派遣千軍萬馬駐紮南中,靠火炮加強防守能省下許多錢糧。
防守方面沒問題,但駐軍總不能困守據點,任由城外變成叛軍橫行之地,然而主動出擊的話,很容易有損失,一旦中計遇伏,更是不妙。
所以,朝廷想要控制南中,光有守據點的守軍是不行的,還得有“野戰軍”來維持秩序,然而朝廷不需要征兵,只需要發放“捕奴許可”就行。
想到這裏,陳五弟有些感慨。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讓豪強大戶出人平定叛亂,難上加難,可若是讓這些豪強捕奴販賣,有了巨額利潤,那積極性蹭蹭蹭就上來了。
從黃州時起發展出來的“套路”,用起來果然犀利!
。。。。。。
總管府署,議事廳,總管長史劉文靜,正在召集大小官員開會,如今是開春,為了秋天能有個好收成,府署正在積極組織百姓開展春耕。
而劉文靜要不斷敲打大家,端正態度。
朝廷剛剛恢覆對南中各要地的控制,許多官吏都是新到任,基於各種原因,心態各不相同,所以“工作態度”也千差萬別。
劉文靜不管這些官員心裏怎麽想,該說的話要說在前頭,免得有人一時糊塗,釀成大錯時後悔都沒有用。
“朝廷是要在南中重建秩序,各地駐防官軍,是為了保境安民,不是來搞抄家滅族的!不要以為拿把刀在百姓面前晃,人家就服氣了!”
“府署編戶齊民,那些已經登記戶籍的百姓,就是良民,有矛盾,必須耐心溝通,不可以動輒打罵,不可以把人當做牛馬隨意驅使!”
“不要見著人家妻女有姿色就威逼利誘,不要見著人家有奇珍異寶就巧取豪奪!”
“南中和中原隔著千山萬水,但不是法外之地!誰,敢貪張枉法、貪汙受賄、盤剝百姓,本官定要將其繩之以法!”
多年的歷練,讓年紀輕輕的劉文靜有了官威,訓話時威風凜凜,官員們個個點頭稱是。
不是他虛張聲勢擺上官的架子,實在是事關重大,不能不敲打官員們。
南中與中原隔絕百年,如今朝廷想要恢覆對南中的控制,首要之務已經解決,那就是實現駐軍,其次,就是要安撫百姓,收攏人心。
安撫百姓,收攏人心,不能靠軍隊,而是要靠良吏。
所以,經略南中,吏治是關鍵,這是天子定下的基調,劉文靜認為很有道理。
南中百姓,生活習俗、語言、信仰、文化和中原迥然不同,作為地方官,想要收攏民心,靠武力恐嚇和講大道理沒有用。
既然身為父母官,那就只有做到愛民如子,才能真的收攏民心。
若是抱著撈一筆就走的心態當官,這樣的地方官遲早會盤剝百姓、巧取豪奪、欺男霸女,以至於釀出民變。
前年爨氏反叛,原因之一就是野心膨脹,另一個原因則是朝廷先前委任的地方官多行苛政,以至於官逼民反。
如今爨氏勢力大不如前,但吏治好壞與否,關系到南寧州總管府能否有效經略南中,天子反覆強調這點,劉文靜可不敢當耳邊風。
朝廷要經略南中,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數百年來,中原歷代朝廷因為鞭長莫及,對南中的管理實際上受限頗多,對於各地大姓、豪強、夷帥的管理,以相互牽制為主。
讓一群狼相互牽制,牽制到後面,就是養出一只兇殘、狡詐的頭狼。
爨氏就是前車之鑒,所以官府絕不能重蹈覆轍,劉文靜作為總管長史,要奉行朝廷定下的一個策略,那就是“以我為主,移民實邊”。
什麽大姓、豪強、夷帥統統靠邊站,朝廷要加強對南中的控制,靠的是自己:具備強悍武力的駐軍,還有大規模進入南中定居的中原百姓。
只有大幅改變南中的居民構成,讓移民至此的中原百姓落地生根、安居樂業,讓蠻部百姓接受官府有效管理,逐漸被同化,如此才能確保南中成為一塊穩固的地盤,一如中原那樣。
具備強悍武力的駐軍,這個目標已經達成,可大規模進入南中定居的百姓,這個目標要實現起來是難上加難。
沒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到傳說中煙瘴橫行的南中之地安家落戶,雖然官府已經做好了相關的防疫準備,準備了大量鐵制工具以便開荒,但益州各地官府到處動員,都是應者寥寥。
接下來該怎麽辦?
這是劉文靜及同僚們要解決的問題,南寧州總管府想要在南中站穩腳跟,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對於這個問題,劉文靜有辦法解決,因為他對此有經驗,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得天子委任,到南中來當官。
解決之道,不是很覆雜,說來說去,都是套路。
原則還是那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對此,陳五弟謹記在心,不敢有絲毫懈怠。
看著城外一片片良田,看著遠處一個個堡寨,又看看城內熱鬧的景象,他只覺責任很重。
官軍打贏了戰爭,但不代表著就能穩贏另一場戰爭,朝廷要想實控南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作為天子潛邸時的元從,虎林軍的創軍元老,陳五弟不僅有帶兵經驗,也當過刺史,有著治理地方的豐富經驗,所以他知道治軍和治民是不一樣的。
南寧州,為南中要地,大姓爨氏以此起家,盤踞數百年,根深蒂固,雖然首領爨翫等人兵敗被俘,爨氏實力大衰,但當地百姓依舊不會心向朝廷。
對於這些百姓來說,爨氏才是他們的“天”,而遙遠的長安朝廷很陌生。
朝廷是什麽?能吃麽?
中原紛亂數百年,南中隨後逐漸與中原隔絕,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來說,爨氏才是正統,雖然一時受挫,但遲早要卷土重來。
那麽之前和所謂長安朝廷合作的人,屆時必然受到清算。
種種原因,使得“朝廷”二字,在南寧州沒有什麽吸引力,而作為爨氏故地,南寧州居住著大量“爨人”(受爨氏統治的各部百姓),人數眾多,隨時都有爆發大規模叛亂的可能。
陳五弟作為總管,知道南中現狀不容樂觀,看似平靜的局勢,實際上到處都是隱患。
朝廷不可能在南中駐紮太多的兵馬,首先是糧草供應不起,其次是容易激發兵變,因為南中氣候異於中原,而即便是蜀地百姓,提到南中大多聞之色變。
人們視入南中的五尺道為畏途,百姓如此,士兵們也是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讓大量外地士兵常駐南中,必然會導致軍心不穩,這是人之常情,光說什麽“忠君”、“大義”根本就無法穩定軍心。
困難是有的,還不小,但天子的決心也不小,並給出了解決方案。
那就是以適量精兵鎮守要地,輔以火炮,保證城池及城中官民的安全,確保幾處要地以及交通要沖牢牢控制在官軍手中,以之作為朝廷對南中地區布局的立足點。
火炮,是一種威力巨大的兵器,陳五弟見識過這玩意的威力,血肉之軀根本就擋不住,而裝備火炮的棱形要塞,只要火藥還夠,根本就不怕蟻附攻城。
這種兵器,尚未正式推廣,軍中罕有,首先用於防禦突厥,其次就是投入南中,以作防守利器,由此可見天子的決心有多大。
朱提、味城、昆明,城防已經過強化,城墻高聳,外有棱形堡壘護城,又有火炮護壘,固若金湯。
此時,陳五弟巡視的就是城西炮壘,這座炮壘裝備大小火炮十八門,發射的炮彈和散彈,可以輕易撕裂楯車、沖車等攻城戰具。
味城外圍有屯田堡寨十餘座,扼守要道、保護各處新開墾梯田,這些堡寨均裝備有發射散彈的小型火炮,真有敵軍想要進犯,光是啃這些堡寨都會把牙齒啃崩。
更別說味城外圍還有炮壘環繞,加上壕溝、護城河,以及城內充足的糧草、火藥儲備,孤軍守上一年,不成問題。
而昆明、朱提還有驛道沿途的幾個重要堡壘亦是如此,靠著火炮防禦、扼守要道,可以有效彌補兵力不足的弱點。
有了實力超強的軍隊,可以有效震懾各地大姓、夷帥,如此才能讓當地百姓對“朝廷”有信心。
朝廷為了運送這些火炮,可是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比起派遣千軍萬馬駐紮南中,靠火炮加強防守能省下許多錢糧。
防守方面沒問題,但駐軍總不能困守據點,任由城外變成叛軍橫行之地,然而主動出擊的話,很容易有損失,一旦中計遇伏,更是不妙。
所以,朝廷想要控制南中,光有守據點的守軍是不行的,還得有“野戰軍”來維持秩序,然而朝廷不需要征兵,只需要發放“捕奴許可”就行。
想到這裏,陳五弟有些感慨。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讓豪強大戶出人平定叛亂,難上加難,可若是讓這些豪強捕奴販賣,有了巨額利潤,那積極性蹭蹭蹭就上來了。
從黃州時起發展出來的“套路”,用起來果然犀利!
。。。。。。
總管府署,議事廳,總管長史劉文靜,正在召集大小官員開會,如今是開春,為了秋天能有個好收成,府署正在積極組織百姓開展春耕。
而劉文靜要不斷敲打大家,端正態度。
朝廷剛剛恢覆對南中各要地的控制,許多官吏都是新到任,基於各種原因,心態各不相同,所以“工作態度”也千差萬別。
劉文靜不管這些官員心裏怎麽想,該說的話要說在前頭,免得有人一時糊塗,釀成大錯時後悔都沒有用。
“朝廷是要在南中重建秩序,各地駐防官軍,是為了保境安民,不是來搞抄家滅族的!不要以為拿把刀在百姓面前晃,人家就服氣了!”
“府署編戶齊民,那些已經登記戶籍的百姓,就是良民,有矛盾,必須耐心溝通,不可以動輒打罵,不可以把人當做牛馬隨意驅使!”
“不要見著人家妻女有姿色就威逼利誘,不要見著人家有奇珍異寶就巧取豪奪!”
“南中和中原隔著千山萬水,但不是法外之地!誰,敢貪張枉法、貪汙受賄、盤剝百姓,本官定要將其繩之以法!”
多年的歷練,讓年紀輕輕的劉文靜有了官威,訓話時威風凜凜,官員們個個點頭稱是。
不是他虛張聲勢擺上官的架子,實在是事關重大,不能不敲打官員們。
南中與中原隔絕百年,如今朝廷想要恢覆對南中的控制,首要之務已經解決,那就是實現駐軍,其次,就是要安撫百姓,收攏人心。
安撫百姓,收攏人心,不能靠軍隊,而是要靠良吏。
所以,經略南中,吏治是關鍵,這是天子定下的基調,劉文靜認為很有道理。
南中百姓,生活習俗、語言、信仰、文化和中原迥然不同,作為地方官,想要收攏民心,靠武力恐嚇和講大道理沒有用。
既然身為父母官,那就只有做到愛民如子,才能真的收攏民心。
若是抱著撈一筆就走的心態當官,這樣的地方官遲早會盤剝百姓、巧取豪奪、欺男霸女,以至於釀出民變。
前年爨氏反叛,原因之一就是野心膨脹,另一個原因則是朝廷先前委任的地方官多行苛政,以至於官逼民反。
如今爨氏勢力大不如前,但吏治好壞與否,關系到南寧州總管府能否有效經略南中,天子反覆強調這點,劉文靜可不敢當耳邊風。
朝廷要經略南中,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數百年來,中原歷代朝廷因為鞭長莫及,對南中的管理實際上受限頗多,對於各地大姓、豪強、夷帥的管理,以相互牽制為主。
讓一群狼相互牽制,牽制到後面,就是養出一只兇殘、狡詐的頭狼。
爨氏就是前車之鑒,所以官府絕不能重蹈覆轍,劉文靜作為總管長史,要奉行朝廷定下的一個策略,那就是“以我為主,移民實邊”。
什麽大姓、豪強、夷帥統統靠邊站,朝廷要加強對南中的控制,靠的是自己:具備強悍武力的駐軍,還有大規模進入南中定居的中原百姓。
只有大幅改變南中的居民構成,讓移民至此的中原百姓落地生根、安居樂業,讓蠻部百姓接受官府有效管理,逐漸被同化,如此才能確保南中成為一塊穩固的地盤,一如中原那樣。
具備強悍武力的駐軍,這個目標已經達成,可大規模進入南中定居的百姓,這個目標要實現起來是難上加難。
沒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到傳說中煙瘴橫行的南中之地安家落戶,雖然官府已經做好了相關的防疫準備,準備了大量鐵制工具以便開荒,但益州各地官府到處動員,都是應者寥寥。
接下來該怎麽辦?
這是劉文靜及同僚們要解決的問題,南寧州總管府想要在南中站穩腳跟,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對於這個問題,劉文靜有辦法解決,因為他對此有經驗,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得天子委任,到南中來當官。
解決之道,不是很覆雜,說來說去,都是套路。
原則還是那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