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百二十二章 決斷

關燈
傍晚,左城外大營,中軍帳內人聲鼎沸,休息了一下午的西陽王宇文溫正在召集眾將軍議,此次曹州之敵灰飛煙滅,東南道行軍形勢一片大好,所以接下來該怎麽打仗,是將帥們關註的問題。

對於他們來說,面前是一片坦途,距離偽帝所在鄴城,不過兩三百裏距離,所以需要主帥、西陽王宇文溫立刻作出決定,定下戰略。

戰前,宇文溫就已經和主要將領們議定了幾個不同的戰略,若己方左城一戰敗北,那就退守亳州小黃;若己方左城一戰慘勝,那就穩紮穩打,橫掃河南,其中包括東面的青齊之地。

若大勝....屆時再說。

而現在確實是大勝,所以看著西北方向門戶頓開的鄴城,讓宇文溫和將領們心跳加速。

尉遲氏的偽朝廷如今只有三支大軍,一支由尉遲勤率領,在河東蒲津隔著黃河,與關中的朝廷大軍對峙;一支由尉遲順率領,在河南鄭州與河南道行軍對峙,剩下一支曹州大軍,現在已經被東南道行軍殲滅。

所以,趁著另外兩支軍隊沒有回過神,東南道行軍集中兵力突擊鄴城,讓偽朝廷速滅,短期內結束戰爭,這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這種選擇有些冒險,因為是直接置東西兩翼(東翼青州,西翼鄭州)敵軍於不顧,行的是精兵斬首戰術,一旦突襲鄴城的精兵無法速下城池,很容易被反應過來的敵軍包圍、殲滅。

這種斬首戰術,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在進攻鄴城之前,得拿下黃河渡口白馬津,守軍在作戰時很大概率燒斷浮橋,那麽己方渡河需要時間,鄴城那邊得了喘息機會,不至於完全猝不及防。

鄴城守軍即便沒有野戰能力,但守城的能力總是有的,即便只有一日時間作反應,關閉城門總能做得到,對於東南道行軍來說,己方在鄴城裏沒有內應,很難一戰破城。

說白了,派精兵突擊鄴城是大冒險,成功的話收益很高,但失敗的話,雖然不至於傷筋動骨,卻讓今後的戰事進展撲朔迷離。

因為若是把這股精兵投入到別的方向,收益同樣很大。

譬如,東南道行軍不是北上突擊鄴城,而是分兵東進,收覆青州總管府地界,這也是不錯的選擇;或者分兵西進,包抄鄭州尉遲順的後路,配合河南道行軍將其殲滅,這也是不錯的選擇。

比起孤軍深入、突擊鄴城的戰略,分兵橫掃黃河以南的選擇更加穩妥,風險小,收益卻不小。

殲滅了鄭州尉遲順大軍,官軍再揮師北上,因為河東尉遲勤大軍無法動彈的緣故,鄴城同樣孤立無援,屆時攻入河北地界的官軍,數量占有優勢,肯定不會是孤軍深入的局面。

但這樣一來,戰爭必然拖延到明年,何時結束還說不準。

兩種選擇,一種是速勝,風險大收益大,一種是緩勝,風險小、收益略小,對於武人來說,其實都無所謂,反正只要打仗就必然有立軍功的機會,而對於執政者來說,速勝,是減少損失的最好選擇。

宇文溫算執政者麽?目前還不算,但不妨礙他以執政者的角度看問題。

從大象二年時起,天下紛亂近十載,苦的是平民百姓,傷得是國家根基,打了那麽久的仗,百姓身上的負擔很重,服兵役、服勞役,還有各種攤派、多如牛毛的賦稅,再這樣下去,勝利者如何收拾爛攤子?

戰爭曠日持久,百姓家破人亡,人口銳減,百裏無人煙,水利設施破敗,大量土地荒廢,糧食產量驟減,這樣淒涼的局面,待得戰爭結束,可能要花上數十年才能恢覆。

對於宇文溫來說,他是“過來人”,知道一個“歷史”,那就是隋末亂世結束後,李唐取而代之,然而天下戶數要到天寶年間,才超越隋朝巔峰時期的天下戶數。

這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

當然,天寶年間的天下戶口數,其中肯定不包括大量隱戶,可能唐朝總人口超過隋朝巔峰期總人口的時間不到一百年。

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戰爭,對於武人來說是建功立業的機會,但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就是災難,國以民為本,如果能速勝,對於快速恢覆國力、讓百姓修生養息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而從作戰角度來說,突襲鄴城,就和“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一樣,有機會最好試一試,以最小的傷亡,獲得最大的勝利。

鄴城一下,河北各地可傳檄而定,戰爭結束,將士們在鄴城就能過年。

此時,主張精兵突襲鄴城的將領有很多,行軍總管史萬歲便是其一,他願意親率騎兵突襲鄴城,即便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也在所不惜。

兵法有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史萬歲極力主張以奇勝,不給尉遲氏死灰覆燃的機會,盡快結束戰爭。

而另一些將領認為要“以正合”,己方分兵橫掃河南、站穩腳跟才是最佳選擇,待得把鄭州尉遲順大軍解決,再以優勢兵力渡過黃河北上進攻鄴城,行軍總管韓擒虎便是持如此意見。

他認為,按著如今形勢,朝廷剿滅逆賊是遲早的事,並沒有到必須冒險一擊才能扭轉局勢的地步,既然官軍勝券在握,那就沒必要行險,平白增加變數。

而鄴城及周邊駐軍即便無力野戰,但據城死守的能力肯定有,己方派精兵突襲鄴城能否成功還未有太大把握,還會白白浪費打開局面的戰機。

曹州之敵土崩瓦解,是己方收覆青齊之地、殲滅尉遲順大軍的絕佳機會,如果貿然分兵突襲鄴城失敗,再想短時間內收覆黃河以南州郡就很難了。

兩種意見,都有道理,雙方爭執不下,只能等主帥來做決定,而向來善斷的宇文溫,現在猶豫不決。

說白了,因為利益糾葛太多,導致他下不了決心。

作為全軍主帥,單純以作戰的角度來看,突擊鄴城,速滅偽朝廷,這可是大功一件,沒理由不試一試,只是成功率不算高。

作為有想法的人,宇文溫當然希望自己掌握大權時,天下不是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淒涼景象,所以速勝、讓百姓修生養息是很好的選擇。

但這樣一來,河北的世家高門、各地豪強的實力依舊完好無損,五姓七望,依舊是士人敬仰的對象,誰都會以娶到五姓女而感到自豪。

門閥政治,會繼續延續下去,滿朝文武都是姻親或者叔伯兄弟,日後再想改革,恐怕難度要翻上幾倍,甚至拿著刀都沒地方下手。

所以,作為歷史的“親歷者”,宇文溫希望己方緩勝,換得一個斬草除根的機會。

讓鄴城朝廷茍延殘喘,對方必然為了保命而分權,以此吸引河北各地世家高門、豪強大戶來勤王,河北的地方實力派很可能會因此站在鄴城朝廷這一邊。

屆時,大舉渡河的長安朝廷軍隊,可以將這些人斬草除根,來一個總清算。

以地域集團而論,是關隴集團對山東集團的總清算,當年的東西魏、周齊對峙,要在這時徹底分出結果。

那時的鄴城,會化為火海,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無數世家高門的精英,會被人投入漳水,浮屍阻塞河道,以辨清流、濁流!

白馬之禍,將會提前三百多年出現,世家門閥精英子弟傷亡殆盡,家族被打斷脊梁骨,香火和血脈斷絕,天生貴種們的門閥政治,提前退出歷史舞臺!

這就是引蛇出洞、斬草除根,宇文溫可以不靠科舉這把軟刀子,而是以平定逆賊的名義,直接用鋼刀讓世家門閥提前退場。

這樣的做法,對於他來說很有誘惑力。

然而,其代價極有可能是戰爭曠日持久,河北,在這個時代可是人口眾多、物產豐饒的發達地區,是中原最富庶的精華地帶,一旦戰亂不休,極有可能生靈塗炭。

赤地千裏,民生雕敝,人口要數十上百年才能恢覆,這樣殘破的河北,宛若殘花敗柳。

萬一鄴城朝廷病急亂投醫,引突厥南下,或者大量雇傭契丹、靺鞨(勿吉)、奚等邊境胡人打仗,那算什麽?

也許,自己能夠決定這樣的戰爭何時開始,但肯定沒有能力決定這樣的戰爭何時才能結束。

宇文溫想到這裏有些恍惚,看著面前眾將,難以做出決斷。

。。。。。。

夜,宇文溫獨坐帳內,看著幾張草圖發呆,傍晚時的軍議,他並沒有做出決定,因為思緒很亂,便暫時休會兩個小時(一個時辰),要好好想一想。

無論如何,宇文溫要求自己在今晚必須做出決定,而距離最後時間,還有十五分鐘。

他面前的案上,有一副地圖,是按照那個時代的記憶繪制出來的地圖,看著這幅包括了華北、東北和朝鮮半島的潦草地圖,宇文溫思考著一個問題。

河北紛亂,獲益的是誰?

還用問麽?除了突厥,就是高句麗。

當中原戰亂,南北對峙時,在原漢四郡地盤發展起來的高句麗,尚且在中原王朝(北方政權)面前老老實實,然而當北魏滅北燕時,高句麗占了個天大的便宜。

北燕皇帝在行將亡國之際,帶著大量官員、軍隊、百姓、工匠渡海逃入高句麗境內,直接讓戶數不超過十萬戶的高句麗獲得了一個“升級大禮包”。

北燕難民的到來,直接讓高句麗人口翻倍,而隨行的工匠、士兵、文武官員,直接讓高句麗經濟、軍事上的實力都得到增強。

國力本來不及北燕的高句麗,吸收了等同於本國人口數量的北燕難民,國力瞬間大漲,打破了海東(朝鮮半島)均衡格局,並影響到了東北諸民族的生存及遷徙。

本來地廣人稀的高句麗,開始向南兼並百濟、新羅的國土,向西侵占遼東郡舊地,隨著北魏分東西,又有周齊對峙,中原朝廷無暇東顧,高句麗已經把遼東收入囊中,奴役了大量靺鞨部落,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高句麗國土面積大規模擴張,不斷征服遼東的靺鞨部落,國內人口和軍隊規模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野心膨脹。

宇文溫大概能想到一幅情景,那就是河北亂成一團,戰火連年,赤地千裏,大規模饑荒爆發,為逃避戰亂、為了活下去而四散逃亡的百姓、敗兵,很容易被占據遼東的高句麗所吸收或者奴役。

而轟天雷(火藥)、配重投石機技術,也有可能跟著敗兵一起,成為高句麗的又一個大禮包。

如此一來,軍備大幅升級、野心再度膨脹的高句麗,極有可能向東滅掉百濟、新羅,一統海東(朝鮮半島),國力又上一個新臺階。

到那時,對方的目光必然轉向中原,首先是吞下遼西,以此為前進基地,覬覦中原的花花江山,到時候一個強化版的女真金國,會提前五六百年出現在中原東北角。

那個時候,統一了中原的朝廷,要抵禦高句麗對幽燕邊境的蠶食,必然派駐重兵集結在幽州一帶,然而河北歷經戰亂已經殘破不堪,人力物力枯竭,無法支撐大規模駐軍。

極端的情況,就是明末危局提前上演,而“當年”的明廷只需要對付盤踞東北的後金,如今的中原朝廷,首要外患卻是北面草原上的突厥,哪裏有餘力同時支撐兩個戰略方向的重兵集團。

也許,這種情況是宇文溫想多了,畢竟歷史上隋末中原戰亂不休,高句麗也沒見趁火打劫得手。

然而正是因為宇文溫的原因,這個時代已經提前出現了火藥和配重投石機,原本歷史軌跡裏攻防雙方是防守比進攻有利,現在,卻已經變成進攻比防守要有利。

“當年”的高句麗,是憑著龜縮戰術死守城池,生生耗得隋、唐大軍糧草供應不上,被迫撤軍,若是現在高句麗有了進攻性武器轟天雷、投石機,野心急劇膨脹,未必就會安心,不會看著中原紛亂而不趁火打劫。

宇文溫覺得世家高門的問題必須解決,門閥政治不可以繼續下去,所以把水攪渾來個渾水摸魚是個不錯的辦法,但風險就是富庶的河北可能會被戰火燒成白地,殘破不堪。

若便宜了高句麗,搞出個加強版的金國禍害中原,那麽自己不就是罪人了?

可是出現這種事情的幾率好像不是很大,會不會是自己杞人憂天?

鬧鐘的鈴聲響起,時間到,要做出決斷了,宇文溫的目光變得堅定,站起身,示意候在一旁的士兵近前:“去,擂鼓,召集眾將議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