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抱負
關燈
小
中
大
考試選拔,古來罕有的選拔方式,不久前在黃州已經出現過,所以這個傳聞,可比什麽“免費接送學子”要震撼得多,消息早在放寒假前就已經傳開了,讓莘莘學子們激動不已。
先前,天子駕臨西陽,到州學聽講,不但征辟了幾位在西陽講學的泡學之士,還征辟了幾個品學兼優的學子,這讓許多人羨慕不已。
後來,夏末秋初,天子又派人來黃州,和荊襄各地刺史派出的吏員一道,在州學征辟品學兼優的學子,作為各州向朝廷推薦的人才,方式名為“考試選拔”。
有資格參加考試的,要麽是州學在籍學生,要麽是在州學授課的學者所推薦之人,最後朝廷會征辟二十人,到長安聽候天子任用。
這是一種以考試作為選拔人才手段的征辟,消息傳出後直接讓黃州州學沸騰,無數在籍的學子,還有聞訊趕來的讀書人,為了千載難逢的入仕機會而奮力一搏。
那段時間,西陽城裏突然多了很多外地入,出租房屋的房東們笑得嘴都合不攏,本來就人滿為患的州學圖書館幾乎被人擠爆。
而到了考試成績張榜公布之日,放榜的州學正門外人山人海,維持秩序的吏員和士兵差點就吃不消。
入圍的學子有三十人,要按成績由高到低的順序,獨自接受朝廷天使和各州吏員的“面試”,只要身份清白,不是樣貌醜陋、說話口吃、身有明顯殘疾的人,必然入選。
三十人,前二十名合格者全部入選,沒幾日就跟著天使前往長安,準備在京城當官。
天子求賢若渴,派使者在黃州州學舉辦考試來選拔人才,只要考中就能入仕,自己和家族的命運瞬間扭轉,如此強烈的刺激,讓許多人激動萬分。
而不止天子,山南幾個總管府及轄下各州郡,牧守官也開始把註意放在黃州州學上。
若按舊例,朝廷每隔一段時間(一年或者數年)就會讓各地牧守舉薦人才,或者牧守官自己需要佐官,也會征辟人才,以往都是那些當地大戶、豪強子弟才有幸中選,寒族子弟基本沒機會。
如今天子率先在黃州州學選拔學子和飽學之士做官,各地牧守很可能會跟進,通過舉薦、征辟學子的方式,獲得“慧眼識英才”的美譽。
各牧守官手中的幾個舉薦、征辟名額,很大可能有一個會落在黃州州學,那些在州學表現出色、品學兼優的學子,入仕的機會憑空高了許多。
在黃州州學讀書、參加考試,成了寒族子弟入仕的新途徑,即便機會可遇不可求,但對於廣大入仕無門的寒族子弟來說,卻是極佳的入仕機會。
而現在流傳開的傳聞,就是到了年後,將由山南東道大總管府牽頭,河南道行軍行轅、東南道行軍行轅派官員在黃州州學舉辦考試、選拔人才。
入選者將作為佐官,和其他途徑選拔的人一道,去河南、淮北各地任職,輔佐主官治理收覆的州郡。
要考試選拔的名額據說不下五十人,不局限州學學生,所有身份清白的人,都可以報名參加考試。
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傳聞,雖然官府從未對此明確表態,但對於這傳聞卻沒有斥之為“謠言”,可想而知應該是確有其事。
議論到這裏,有學子驚呼:“不下五十人?那麽屆時州學又要人滿為患了!”
“沒錯!所以許多人過年不回家,要趁著人少的好機會,在州學用功看書!”
“那...那....”
“那什麽那!想入仕,就趕緊用功讀書!”
“現在才知道讀書就晚了!”又有學子嘆了口氣,“這次若真是考試選拔,選拔五十個人,那麽各地湧來的讀書人肯定很多,要想在這麽多人之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
“寒窗苦讀的人那麽多,可入仕的機會十分渺茫,幾乎等於沒有,好不容易有一次機會,可以靠著考試入仕,你覺得那些讀了十幾甚至幾十年書的人會不來?”
“那...那...”
“那什麽那!還是要用功讀書!州學有名家坐鎮,是最好的求學機會,若這樣都考不過窮鄉僻壤的讀書人,你還有臉抱怨?!”
同學們議論得熱火朝天,孔穎達卻在一旁默默吃飯,沒有參與議論的意思。
學而優則仕,是許多讀書人的夢想,對於年輕的孔穎達來說,同樣不能免俗,但他的抱負不僅僅是當官、光耀門楣而已。
孔穎達是“先師尼父”孔子的後裔,自幼聰慧,不敢稱“神童”,但在求學上的表現,遠超同齡人。
而隨著自己在學海裏遨游的日子越來越長,孔穎達有了一個抱負,一個宏偉的抱負,那就是將南學、北學以及儒家經學各流派統一。
自漢以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儒學內部流派眾多,一如群雄逐鹿。
又因為南北數百年對峙,有了南學、北學的紛爭,於是群經異說,諸師異論,不下數十百千,紛紛攘攘,至有互為水火之勢。
對於這個局面,有飽學之士試圖改變,那就是二劉之劉焯劉士元,劉炫劉光伯,這兩位精通南學、北學,有舌戰群儒之功力。
可即便如此,想要統一儒學依舊很難,因為這需要權力和上位者的強力支持,二劉一直在努力,但仕途不順,蹉跎多年毫無進展。
師從二劉的孔穎達,決定要像兩位老師那樣,為統一儒家經學而努力。
隨著他在西陽求學,越來越發覺自己才疏學淺,所以,即便自己現在就有把握通過考試選拔去當官,他也不會去參加,要繼續留在西陽求學。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祖說的話,孔穎達深以為然,他有抱負,要實現抱負就得有真才實學,不然如何舌戰群儒,如何統一儒學?
黃州州學接連成為考試選拔的場所,可想而知,日後官府還會在黃州舉行考試選拔,那麽紛至沓來的讀書人、飽學之士,就是孔穎達展開辯論的最佳人選。
辯不過對方,說明自己學問還不夠,或者觀點確實有問題,若是辯贏對方,那就設法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
如果辯論時誰也辯不倒誰,那就引經據典進行討論,講道理。
黃州州學聚集了大量經學名家、飽學之士,做學問的氣氛很好,這是孔穎達最為留戀之處,所以比起做官,他覺得還是先做學問為好。
孔穎達有信心,終有一日,他會超越兩位老師,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五部儒家經典的內容統一,結束儒家經學內部宗派的紛爭。
到時候,他定要編制一部著作,論述五部經典的明正之義,流傳後世千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先前,天子駕臨西陽,到州學聽講,不但征辟了幾位在西陽講學的泡學之士,還征辟了幾個品學兼優的學子,這讓許多人羨慕不已。
後來,夏末秋初,天子又派人來黃州,和荊襄各地刺史派出的吏員一道,在州學征辟品學兼優的學子,作為各州向朝廷推薦的人才,方式名為“考試選拔”。
有資格參加考試的,要麽是州學在籍學生,要麽是在州學授課的學者所推薦之人,最後朝廷會征辟二十人,到長安聽候天子任用。
這是一種以考試作為選拔人才手段的征辟,消息傳出後直接讓黃州州學沸騰,無數在籍的學子,還有聞訊趕來的讀書人,為了千載難逢的入仕機會而奮力一搏。
那段時間,西陽城裏突然多了很多外地入,出租房屋的房東們笑得嘴都合不攏,本來就人滿為患的州學圖書館幾乎被人擠爆。
而到了考試成績張榜公布之日,放榜的州學正門外人山人海,維持秩序的吏員和士兵差點就吃不消。
入圍的學子有三十人,要按成績由高到低的順序,獨自接受朝廷天使和各州吏員的“面試”,只要身份清白,不是樣貌醜陋、說話口吃、身有明顯殘疾的人,必然入選。
三十人,前二十名合格者全部入選,沒幾日就跟著天使前往長安,準備在京城當官。
天子求賢若渴,派使者在黃州州學舉辦考試來選拔人才,只要考中就能入仕,自己和家族的命運瞬間扭轉,如此強烈的刺激,讓許多人激動萬分。
而不止天子,山南幾個總管府及轄下各州郡,牧守官也開始把註意放在黃州州學上。
若按舊例,朝廷每隔一段時間(一年或者數年)就會讓各地牧守舉薦人才,或者牧守官自己需要佐官,也會征辟人才,以往都是那些當地大戶、豪強子弟才有幸中選,寒族子弟基本沒機會。
如今天子率先在黃州州學選拔學子和飽學之士做官,各地牧守很可能會跟進,通過舉薦、征辟學子的方式,獲得“慧眼識英才”的美譽。
各牧守官手中的幾個舉薦、征辟名額,很大可能有一個會落在黃州州學,那些在州學表現出色、品學兼優的學子,入仕的機會憑空高了許多。
在黃州州學讀書、參加考試,成了寒族子弟入仕的新途徑,即便機會可遇不可求,但對於廣大入仕無門的寒族子弟來說,卻是極佳的入仕機會。
而現在流傳開的傳聞,就是到了年後,將由山南東道大總管府牽頭,河南道行軍行轅、東南道行軍行轅派官員在黃州州學舉辦考試、選拔人才。
入選者將作為佐官,和其他途徑選拔的人一道,去河南、淮北各地任職,輔佐主官治理收覆的州郡。
要考試選拔的名額據說不下五十人,不局限州學學生,所有身份清白的人,都可以報名參加考試。
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傳聞,雖然官府從未對此明確表態,但對於這傳聞卻沒有斥之為“謠言”,可想而知應該是確有其事。
議論到這裏,有學子驚呼:“不下五十人?那麽屆時州學又要人滿為患了!”
“沒錯!所以許多人過年不回家,要趁著人少的好機會,在州學用功看書!”
“那...那....”
“那什麽那!想入仕,就趕緊用功讀書!”
“現在才知道讀書就晚了!”又有學子嘆了口氣,“這次若真是考試選拔,選拔五十個人,那麽各地湧來的讀書人肯定很多,要想在這麽多人之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
“寒窗苦讀的人那麽多,可入仕的機會十分渺茫,幾乎等於沒有,好不容易有一次機會,可以靠著考試入仕,你覺得那些讀了十幾甚至幾十年書的人會不來?”
“那...那...”
“那什麽那!還是要用功讀書!州學有名家坐鎮,是最好的求學機會,若這樣都考不過窮鄉僻壤的讀書人,你還有臉抱怨?!”
同學們議論得熱火朝天,孔穎達卻在一旁默默吃飯,沒有參與議論的意思。
學而優則仕,是許多讀書人的夢想,對於年輕的孔穎達來說,同樣不能免俗,但他的抱負不僅僅是當官、光耀門楣而已。
孔穎達是“先師尼父”孔子的後裔,自幼聰慧,不敢稱“神童”,但在求學上的表現,遠超同齡人。
而隨著自己在學海裏遨游的日子越來越長,孔穎達有了一個抱負,一個宏偉的抱負,那就是將南學、北學以及儒家經學各流派統一。
自漢以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儒學內部流派眾多,一如群雄逐鹿。
又因為南北數百年對峙,有了南學、北學的紛爭,於是群經異說,諸師異論,不下數十百千,紛紛攘攘,至有互為水火之勢。
對於這個局面,有飽學之士試圖改變,那就是二劉之劉焯劉士元,劉炫劉光伯,這兩位精通南學、北學,有舌戰群儒之功力。
可即便如此,想要統一儒學依舊很難,因為這需要權力和上位者的強力支持,二劉一直在努力,但仕途不順,蹉跎多年毫無進展。
師從二劉的孔穎達,決定要像兩位老師那樣,為統一儒家經學而努力。
隨著他在西陽求學,越來越發覺自己才疏學淺,所以,即便自己現在就有把握通過考試選拔去當官,他也不會去參加,要繼續留在西陽求學。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祖說的話,孔穎達深以為然,他有抱負,要實現抱負就得有真才實學,不然如何舌戰群儒,如何統一儒學?
黃州州學接連成為考試選拔的場所,可想而知,日後官府還會在黃州舉行考試選拔,那麽紛至沓來的讀書人、飽學之士,就是孔穎達展開辯論的最佳人選。
辯不過對方,說明自己學問還不夠,或者觀點確實有問題,若是辯贏對方,那就設法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
如果辯論時誰也辯不倒誰,那就引經據典進行討論,講道理。
黃州州學聚集了大量經學名家、飽學之士,做學問的氣氛很好,這是孔穎達最為留戀之處,所以比起做官,他覺得還是先做學問為好。
孔穎達有信心,終有一日,他會超越兩位老師,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五部儒家經典的內容統一,結束儒家經學內部宗派的紛爭。
到時候,他定要編制一部著作,論述五部經典的明正之義,流傳後世千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