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追亡逐北
關燈
小
中
大
石勒亦恨蘇峻——多半是遷怒——再加上想要重鼓士氣,以免大撤退變成大潰逃,即至燕縣,便即會合張敷等將發起猛烈攻勢。蘇峻席不暇暖,就被迫開城而逃,重歸瓦亭,麾下兗州兵亦跑散大半。
既逐蘇峻,石勒乃在棘津、文石津尋船求渡。
本來上游應該放船下來的,誰想憑河而望,先見到的卻是大批屍體,逐浪沈浮……石勒見狀,不禁悲愴,便對左右說:“此必銅關等處,未能急渡之故也,晉人亦必踵跡而追。如今涉渡不易,戰也是死,逃也是死,不如就此據燕縣而與祖逖決戰——朕麾下尚有數萬健兒,未必便無勝理!”
參軍秦固急忙勸阻,說:“陛下其慎!今軍雖眾,卻少戰心,敗蘇峻猶可,安能拮抗祖逖?”幾萬人管什麽用啊,你沒看士氣都快跌落谷底了嗎?覆奪燕縣,完全是靠著晉人疲憊,而且立足未穩,他比咱們更差……但祖逖方挾勝追來,哪兒那麽容易抵禦啊。
張敬也道:“臣願於此,守燕縣及諸壘,以拮抗晉寇,還望陛下速速北渡,可取枋頭之糧,入朝歌以收攏散卒,如此尚堪一戰。若還滯留河南,只恐士氣難振,且天時日趨寒冷,一旦河上初凍,即欲涉渡亦恐不可得矣!”
石勒對於張敬,自然是頗有不滿的,他心說倘若是右侯在此,我即便不能取勝,也不致於落到這般田地吧——起碼右侯必會在河內危急之前,就先勸我退兵止損。然而此番豪賭,雖為張敬所進言,最終下決斷的終究是自己,且張賓多次勸阻,自己終不肯聽……我若是把責任全都推在張敬身上,自己心裏倒是舒坦了,就怕更會動搖將士之心啊。
即便要懲處張敬,那也得等我安全返回襄國以後再說。
於是便和顏悅色地對張敬道:“卿所言是也,然卿當與朕同渡。”你做個參謀都未必稱職,誰放心讓你守備燕縣啊?
乃命孔萇守燕縣及縣北諸壘,他帶著張敬等參謀和部分禁衛,先利用搜羅到的船只渡過黃河,急向枋頭,餘部徐徐繼渡。
石勒才剛過河,祖逖就到了,一見河上已有船影,不禁大急,便命馮鐵先將精騎去沖趙壘。羯兵既見天王大纛、傘蓋過河,多數都喪失了戰意,竟被馮鐵輕松連破兩營。晉軍繼進,趙師大潰。
孔萇見勢不妙,於是也不守燕縣了,領著親信數百騎落荒而走,沿著黃河一路朝東跑,覓地渡河。倘若是逯明、吳豫等人在此,必然不計死生,賈勇而戰,能為石勒多爭取到一刻時間也好,唯孔萇速來奸滑,眼光又敏銳,一見這仗贏不了,那我還呆在這兒等死幹嘛啊?趕緊跑吧!
他只是在棄守前下達了最後一道指令,命將才剛放回南岸的船只,盡數鑿沈,勿與晉人。
所以祖逖只差一步,抵達棘津,雖然搶下了一些舟船,卻數量太少,難以涉渡——終究北岸渡口還在趙人手中,且沿岸多堡壘,這光放幾百人過去,不是白白地送死,卻於事無補嗎?
不禁望河興嘆,說:“只能寄望於李世回,自河內而東,可以堵截石勒了。”隨即下令:“召蘇峻來見我!”
——————————
李矩既下州、懷二縣,便即遣兵監視山陽,然後沿著黃河北岸直進,一路摧破羯人塢堡,數日後,順利攻克武德,進入汲郡。
其論名位,要稍稍高過陸和,再加上陸和奉了裴該之命,算是應請增援河內戰場,故此李矩老實不客氣地就自居主將,隨意調動陸和所部。若換了一個人,或許他還不敢,然聽郭誦說,這位陸奮武出身又低,又人老實,雖有爭功之心,卻無搶功之意……
關中軍確實精銳,因此一路上的硬骨頭,李矩多數都讓陸和去啃,陸和倒也不負所望,摧敵破城,所向無前。但等進入汲郡後,遭遇一支方從扈亭搶渡的羯兵,輕松擊潰,逮住幾個俘虜,詢問滎陽戰況,知道石勒已退,並且可能在銅關或棘津北渡,李矩當即調整序列,命郭誦率本部精銳為先鋒,疾趨銅關。
等郭誦到了銅關一打聽,確實方有羯兵渡河,旋即退入汲縣,但其軍中卻不見石勒的大纛。小年輕膽子大,一方面通傳跟在後面的李矩、陸和,一方面繞過汲縣,直取枋頭。
——石勒若自棘津或文石津涉渡,那第一站肯定是枋頭啊,且枋頭屯儲了大批糧秣,則在郭誦想來,我即便堵不住石勒,也要趁他在將枋頭糧谷運完前,爭取奪占之。終究晉軍數百裏追擊,為獲石勒,被迫把很多敵城都放在了身後,一旦糧道被斷,情況也是很兇險的;但若能得枋頭之糧,便無憂矣!
誰想才近枋頭,便見濃煙滾滾,沖天而起,郭誦大驚:“老賊焚糧矣!”他猜到我們很快就會殺過來啦?
於是加速挺進,渡過白溝。先期前往的探馬歸報,說:“枋頭已豎晉幟,不知何處人馬,正在搶救存糧!”
這支比郭誦更早一步抵達枋頭的,自然是邵家軍了。且說匡術監護著邵家軍,自黎陽附近搜集船只,悄悄渡河,旋即就被守備黎陽的趙軍發現了,急召附近塢堡,合兵前來剿除。邵家軍背河而戰,人存覆仇之志,無不拼死勇鬥,終究石趙留守河北的兵卒素質不高,遂被逐一擊破。
於是沿著白溝西進,去襲枋頭。但枋頭既然匯聚了大批糧秣,乃石趙最重要的運補基地,自然屯駐重兵——羯將臨深所領四營七千軍在此。聽聞有晉人偷渡,迫近枋頭,臨深便親將二營而出,與邵家軍展開了激戰。
邵家軍久戰已疲,羯軍卻是生力,而且趙軍數量又倍於晉人,因而初戰不利,被迫後退。臨深見敵數不多,便即揮師猛追,匡術乃勸邵竺說:“可矣,進不能勝,唯有後退。”
段文鴦斥喝道:“人言青州多壯士,為何匡君如此之怯啊?!且我等哪還有退路——今日之勢,奮戰可生,後退必死!”於是身先士卒,率領部曲直沖羯陣,劉遐亦賈勇繼進,當者無不披靡。
臨深挺矛來戰,喝問道:“晉將何人?”段文鴦大呼:“鮮卑段文鴦,來報滅族之仇!”臨深久聞段文鴦之名,不禁有些膽寒,不敢與之交戰,稍稍退卻,就此挫動士氣,導致羯軍戰敗。他欲歸枋頭,段文鴦卻緊追不舍。最終臨深慌不擇路,縱下河灘時坐騎跌折了腿,跌落馬下,被段文鴦當胸一矛,釘死在了地上。
隨即邵家軍便來攻枋頭,趙軍雖折主將,猶自閉寨謹守,晉軍攻不得入。當晚紮營休歇,段文鴦入見邵竺等將,面有淚痕。劉遐就問了:“將軍今立大功,手斬羯將,因何不喜,反倒垂淚啊?”
段文鴦道:“昔日被難,我率健奴五百南奔,來依嗣祖將軍。其後厭次失陷,即喪其半,這數日激戰,方點驗時,已不足百騎了,不免悲從中來……”
邵竺等將聽了,也各感悲愴。想當初邵續苦守厭次數年,麾下兵馬最盛時超過萬眾,如今卻剩下了不足兩千人……隨即劉遐瞠目道:“往事已矣,何必掛懷?我若能攻取枋頭,奪其糧秣,則羯賊必敗,可為丈人與段氏一族覆仇!”朝邵竺一拱手:“懇請明日以某為先鋒,必要摧破敵壘!”
然而他們料想不到的是,翌日午後,石勒即自棘津涉渡,率數千人入於枋頭。當時劉遐已然突破了兩重柵欄,即將殺近枋頭城壁,忽見無數旌旗自南而來,不禁大驚。晉軍就此稍卻,得信的石勒當即發起反擊,劉遐敗退,邵竺亦帶箭而走。
這回倒是匡術救了邵竺一命。昨日段文鴦沖陣斬殺臨深之前,斥責匡術怯懦,匡術又是惱恨,又感羞慚,並且此後邵竺就將“東萊營”兵布置於後,充作後備,不再往前調動。如今邵家軍敗退,匡術乃激勵士氣道:“我本持重,卻為鮮卑奴目為怯懦,今當率汝等為其斷後,殺退羯賊,讓河北人知道,青州本多壯勇之士!”
於是率部而前,拼死奮戰,身被數創不退,終於攔擋住了羯兵。
關鍵石勒方渡不久,就聽說祖逖已至,後軍都沒能跟上來……趙軍士氣本來低落,完全是靠著人多勢眾,這才能夠一度迫退邵家軍,但自然後繼乏力,難以再戰了。
於是被迫退入枋頭。
石勒沒料到黃河以北的晉軍——也即李矩、郭誦等河內軍能夠來得那麽快,但擔心祖逖很快就能夠渡河追殺過來。他本欲先將枋頭之糧,北運朝歌,然後再攖城固守,誰想邵家軍退去不遠,段文鴦、劉遐等旋率數百騎兵,兜抄至枋頭以北,騷擾和殺掠趙軍的糧運。參謀們都勸,陛下應當急入朝歌,這枋頭防禦薄弱,不可久居啊——糧食不要就不要了吧。
石勒既已斷臂求生,那麽再多割一塊肉下來,也就沒有太大的精神負擔了。於是率兵急急遁入朝歌,而要留守枋頭的兵卒縱火燒糧——估計這些糧食我帶不走了,但絕不能落於晉人之手!
當時從各處匯集而來的糧草,暫儲枋頭,其數在十萬斛以上,還真不是一把火就能燒掉的。尤其一見火起,邵竺等便知石勒已去——哪有皇帝還在壁中,就先縱火的,你也不怕把皇上給燎著——於是咬緊牙關,轉身殺來,與留守的羯軍惡戰一場,順利突入壁中,豎起晉幟,並且嘗試壓滅火頭。
恰好郭誦趕來,便與邵家軍合流,一起救火。最終花費半日一夜的時光,才終於搶救出了不足萬斛糧谷——也就夠一萬之眾吃一個多月的。
枋頭距離黃河南岸,也不過二十裏路程,則日間濃煙滾滾,夜間尚餘殘火,祖逖在棘津才剛歇了半日,所召喚的蘇峻尚未到來,他就已經得到稟報了,不禁大喜道:“此必李世回軍至矣!”
倘若不是晉軍逼迫甚急,石勒沒必要燒糧啊——當然更不會在枋頭點火玩兒——而至於邵家軍先期渡河之事,祖逖尚未得知,而即便知道了,估計也不認為就憑兩三千兵馬,可以襲擊枋頭得手。
急忙遣人渡過黃河,去向友軍通報南岸的情況,並且要求他們掃清北岸之羯,方便大軍涉渡。
郭誦自然將此任交給了已甚疲乏的邵家軍,他自己則北向朝歌,繼續去追擊石勒。
且說祖逖派人去召蘇峻,蘇子高倘若還在燕縣城內,猶敢往見,如今卻敗退瓦亭,又見祖逖親將大軍來,不禁內心忐忑——我若能堵住燕縣,石勒基本上就逃不掉吧?祖公會不會因此而責罰我呢?倘其軍少,還則罷了,既然數目甚眾,士飽馬騰,那直接殺過來把我軍給一口吞了都是不難的呀。我若孤身前往覲見,不是羊入虎口麽?恐怕就連小命都不大安穩吧,生死全握人手!
因此托詞不往,只說自己身負重傷,連馬都騎不上……遣其弟蘇逸去向祖逖告罪。祖士稚不禁勃然大怒。
其實蘇峻若真來了,祖逖也就口頭斥責一番,未必會對他下狠手,終究那是裴該的舊將,祖逖雅不願此時刺激裴該。誰想蘇峻竟不肯來,祖逖方逐石勒不及,又擔心洛陽方面再出亂事,心情正在煩悶,當下滿腔怨氣就全都撒在了蘇逸頭上。即命扣押蘇逸,要蘇峻速速前來,交換他兄弟。
可是如此一來,蘇子高就更不敢露面了。
當然祖逖也沒閑空等他,一待北岸掃清,便即揮師絡繹渡河——不過速度比較緩慢。於此同時,李矩等亦奪取了汲縣,繼而殺至枋頭,隨即北上朝歌。
石勒方聚朝歌之卒,開城殺出,擊退郭誦,可是未及遠追,李矩和陸和就到了。石勒被迫退入城中,隨即登高而望,地平線上出現了祖逖的大纛……
趙軍將吏既已膽破,紛紛勸說石勒繼續北逃。石勒說了:“朝歌東有淇水,西控太行,尚且可守,倘若輕棄,賊勢將深入河北,襄國以南,再無險要!誰肯留下,為朕護守此城啊?”
諸將面面相覷,卻無人膽敢應聲。
石勒方自惱恨,忽然得報:“已擒獲石虎矣!”
。m.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既逐蘇峻,石勒乃在棘津、文石津尋船求渡。
本來上游應該放船下來的,誰想憑河而望,先見到的卻是大批屍體,逐浪沈浮……石勒見狀,不禁悲愴,便對左右說:“此必銅關等處,未能急渡之故也,晉人亦必踵跡而追。如今涉渡不易,戰也是死,逃也是死,不如就此據燕縣而與祖逖決戰——朕麾下尚有數萬健兒,未必便無勝理!”
參軍秦固急忙勸阻,說:“陛下其慎!今軍雖眾,卻少戰心,敗蘇峻猶可,安能拮抗祖逖?”幾萬人管什麽用啊,你沒看士氣都快跌落谷底了嗎?覆奪燕縣,完全是靠著晉人疲憊,而且立足未穩,他比咱們更差……但祖逖方挾勝追來,哪兒那麽容易抵禦啊。
張敬也道:“臣願於此,守燕縣及諸壘,以拮抗晉寇,還望陛下速速北渡,可取枋頭之糧,入朝歌以收攏散卒,如此尚堪一戰。若還滯留河南,只恐士氣難振,且天時日趨寒冷,一旦河上初凍,即欲涉渡亦恐不可得矣!”
石勒對於張敬,自然是頗有不滿的,他心說倘若是右侯在此,我即便不能取勝,也不致於落到這般田地吧——起碼右侯必會在河內危急之前,就先勸我退兵止損。然而此番豪賭,雖為張敬所進言,最終下決斷的終究是自己,且張賓多次勸阻,自己終不肯聽……我若是把責任全都推在張敬身上,自己心裏倒是舒坦了,就怕更會動搖將士之心啊。
即便要懲處張敬,那也得等我安全返回襄國以後再說。
於是便和顏悅色地對張敬道:“卿所言是也,然卿當與朕同渡。”你做個參謀都未必稱職,誰放心讓你守備燕縣啊?
乃命孔萇守燕縣及縣北諸壘,他帶著張敬等參謀和部分禁衛,先利用搜羅到的船只渡過黃河,急向枋頭,餘部徐徐繼渡。
石勒才剛過河,祖逖就到了,一見河上已有船影,不禁大急,便命馮鐵先將精騎去沖趙壘。羯兵既見天王大纛、傘蓋過河,多數都喪失了戰意,竟被馮鐵輕松連破兩營。晉軍繼進,趙師大潰。
孔萇見勢不妙,於是也不守燕縣了,領著親信數百騎落荒而走,沿著黃河一路朝東跑,覓地渡河。倘若是逯明、吳豫等人在此,必然不計死生,賈勇而戰,能為石勒多爭取到一刻時間也好,唯孔萇速來奸滑,眼光又敏銳,一見這仗贏不了,那我還呆在這兒等死幹嘛啊?趕緊跑吧!
他只是在棄守前下達了最後一道指令,命將才剛放回南岸的船只,盡數鑿沈,勿與晉人。
所以祖逖只差一步,抵達棘津,雖然搶下了一些舟船,卻數量太少,難以涉渡——終究北岸渡口還在趙人手中,且沿岸多堡壘,這光放幾百人過去,不是白白地送死,卻於事無補嗎?
不禁望河興嘆,說:“只能寄望於李世回,自河內而東,可以堵截石勒了。”隨即下令:“召蘇峻來見我!”
——————————
李矩既下州、懷二縣,便即遣兵監視山陽,然後沿著黃河北岸直進,一路摧破羯人塢堡,數日後,順利攻克武德,進入汲郡。
其論名位,要稍稍高過陸和,再加上陸和奉了裴該之命,算是應請增援河內戰場,故此李矩老實不客氣地就自居主將,隨意調動陸和所部。若換了一個人,或許他還不敢,然聽郭誦說,這位陸奮武出身又低,又人老實,雖有爭功之心,卻無搶功之意……
關中軍確實精銳,因此一路上的硬骨頭,李矩多數都讓陸和去啃,陸和倒也不負所望,摧敵破城,所向無前。但等進入汲郡後,遭遇一支方從扈亭搶渡的羯兵,輕松擊潰,逮住幾個俘虜,詢問滎陽戰況,知道石勒已退,並且可能在銅關或棘津北渡,李矩當即調整序列,命郭誦率本部精銳為先鋒,疾趨銅關。
等郭誦到了銅關一打聽,確實方有羯兵渡河,旋即退入汲縣,但其軍中卻不見石勒的大纛。小年輕膽子大,一方面通傳跟在後面的李矩、陸和,一方面繞過汲縣,直取枋頭。
——石勒若自棘津或文石津涉渡,那第一站肯定是枋頭啊,且枋頭屯儲了大批糧秣,則在郭誦想來,我即便堵不住石勒,也要趁他在將枋頭糧谷運完前,爭取奪占之。終究晉軍數百裏追擊,為獲石勒,被迫把很多敵城都放在了身後,一旦糧道被斷,情況也是很兇險的;但若能得枋頭之糧,便無憂矣!
誰想才近枋頭,便見濃煙滾滾,沖天而起,郭誦大驚:“老賊焚糧矣!”他猜到我們很快就會殺過來啦?
於是加速挺進,渡過白溝。先期前往的探馬歸報,說:“枋頭已豎晉幟,不知何處人馬,正在搶救存糧!”
這支比郭誦更早一步抵達枋頭的,自然是邵家軍了。且說匡術監護著邵家軍,自黎陽附近搜集船只,悄悄渡河,旋即就被守備黎陽的趙軍發現了,急召附近塢堡,合兵前來剿除。邵家軍背河而戰,人存覆仇之志,無不拼死勇鬥,終究石趙留守河北的兵卒素質不高,遂被逐一擊破。
於是沿著白溝西進,去襲枋頭。但枋頭既然匯聚了大批糧秣,乃石趙最重要的運補基地,自然屯駐重兵——羯將臨深所領四營七千軍在此。聽聞有晉人偷渡,迫近枋頭,臨深便親將二營而出,與邵家軍展開了激戰。
邵家軍久戰已疲,羯軍卻是生力,而且趙軍數量又倍於晉人,因而初戰不利,被迫後退。臨深見敵數不多,便即揮師猛追,匡術乃勸邵竺說:“可矣,進不能勝,唯有後退。”
段文鴦斥喝道:“人言青州多壯士,為何匡君如此之怯啊?!且我等哪還有退路——今日之勢,奮戰可生,後退必死!”於是身先士卒,率領部曲直沖羯陣,劉遐亦賈勇繼進,當者無不披靡。
臨深挺矛來戰,喝問道:“晉將何人?”段文鴦大呼:“鮮卑段文鴦,來報滅族之仇!”臨深久聞段文鴦之名,不禁有些膽寒,不敢與之交戰,稍稍退卻,就此挫動士氣,導致羯軍戰敗。他欲歸枋頭,段文鴦卻緊追不舍。最終臨深慌不擇路,縱下河灘時坐騎跌折了腿,跌落馬下,被段文鴦當胸一矛,釘死在了地上。
隨即邵家軍便來攻枋頭,趙軍雖折主將,猶自閉寨謹守,晉軍攻不得入。當晚紮營休歇,段文鴦入見邵竺等將,面有淚痕。劉遐就問了:“將軍今立大功,手斬羯將,因何不喜,反倒垂淚啊?”
段文鴦道:“昔日被難,我率健奴五百南奔,來依嗣祖將軍。其後厭次失陷,即喪其半,這數日激戰,方點驗時,已不足百騎了,不免悲從中來……”
邵竺等將聽了,也各感悲愴。想當初邵續苦守厭次數年,麾下兵馬最盛時超過萬眾,如今卻剩下了不足兩千人……隨即劉遐瞠目道:“往事已矣,何必掛懷?我若能攻取枋頭,奪其糧秣,則羯賊必敗,可為丈人與段氏一族覆仇!”朝邵竺一拱手:“懇請明日以某為先鋒,必要摧破敵壘!”
然而他們料想不到的是,翌日午後,石勒即自棘津涉渡,率數千人入於枋頭。當時劉遐已然突破了兩重柵欄,即將殺近枋頭城壁,忽見無數旌旗自南而來,不禁大驚。晉軍就此稍卻,得信的石勒當即發起反擊,劉遐敗退,邵竺亦帶箭而走。
這回倒是匡術救了邵竺一命。昨日段文鴦沖陣斬殺臨深之前,斥責匡術怯懦,匡術又是惱恨,又感羞慚,並且此後邵竺就將“東萊營”兵布置於後,充作後備,不再往前調動。如今邵家軍敗退,匡術乃激勵士氣道:“我本持重,卻為鮮卑奴目為怯懦,今當率汝等為其斷後,殺退羯賊,讓河北人知道,青州本多壯勇之士!”
於是率部而前,拼死奮戰,身被數創不退,終於攔擋住了羯兵。
關鍵石勒方渡不久,就聽說祖逖已至,後軍都沒能跟上來……趙軍士氣本來低落,完全是靠著人多勢眾,這才能夠一度迫退邵家軍,但自然後繼乏力,難以再戰了。
於是被迫退入枋頭。
石勒沒料到黃河以北的晉軍——也即李矩、郭誦等河內軍能夠來得那麽快,但擔心祖逖很快就能夠渡河追殺過來。他本欲先將枋頭之糧,北運朝歌,然後再攖城固守,誰想邵家軍退去不遠,段文鴦、劉遐等旋率數百騎兵,兜抄至枋頭以北,騷擾和殺掠趙軍的糧運。參謀們都勸,陛下應當急入朝歌,這枋頭防禦薄弱,不可久居啊——糧食不要就不要了吧。
石勒既已斷臂求生,那麽再多割一塊肉下來,也就沒有太大的精神負擔了。於是率兵急急遁入朝歌,而要留守枋頭的兵卒縱火燒糧——估計這些糧食我帶不走了,但絕不能落於晉人之手!
當時從各處匯集而來的糧草,暫儲枋頭,其數在十萬斛以上,還真不是一把火就能燒掉的。尤其一見火起,邵竺等便知石勒已去——哪有皇帝還在壁中,就先縱火的,你也不怕把皇上給燎著——於是咬緊牙關,轉身殺來,與留守的羯軍惡戰一場,順利突入壁中,豎起晉幟,並且嘗試壓滅火頭。
恰好郭誦趕來,便與邵家軍合流,一起救火。最終花費半日一夜的時光,才終於搶救出了不足萬斛糧谷——也就夠一萬之眾吃一個多月的。
枋頭距離黃河南岸,也不過二十裏路程,則日間濃煙滾滾,夜間尚餘殘火,祖逖在棘津才剛歇了半日,所召喚的蘇峻尚未到來,他就已經得到稟報了,不禁大喜道:“此必李世回軍至矣!”
倘若不是晉軍逼迫甚急,石勒沒必要燒糧啊——當然更不會在枋頭點火玩兒——而至於邵家軍先期渡河之事,祖逖尚未得知,而即便知道了,估計也不認為就憑兩三千兵馬,可以襲擊枋頭得手。
急忙遣人渡過黃河,去向友軍通報南岸的情況,並且要求他們掃清北岸之羯,方便大軍涉渡。
郭誦自然將此任交給了已甚疲乏的邵家軍,他自己則北向朝歌,繼續去追擊石勒。
且說祖逖派人去召蘇峻,蘇子高倘若還在燕縣城內,猶敢往見,如今卻敗退瓦亭,又見祖逖親將大軍來,不禁內心忐忑——我若能堵住燕縣,石勒基本上就逃不掉吧?祖公會不會因此而責罰我呢?倘其軍少,還則罷了,既然數目甚眾,士飽馬騰,那直接殺過來把我軍給一口吞了都是不難的呀。我若孤身前往覲見,不是羊入虎口麽?恐怕就連小命都不大安穩吧,生死全握人手!
因此托詞不往,只說自己身負重傷,連馬都騎不上……遣其弟蘇逸去向祖逖告罪。祖士稚不禁勃然大怒。
其實蘇峻若真來了,祖逖也就口頭斥責一番,未必會對他下狠手,終究那是裴該的舊將,祖逖雅不願此時刺激裴該。誰想蘇峻竟不肯來,祖逖方逐石勒不及,又擔心洛陽方面再出亂事,心情正在煩悶,當下滿腔怨氣就全都撒在了蘇逸頭上。即命扣押蘇逸,要蘇峻速速前來,交換他兄弟。
可是如此一來,蘇子高就更不敢露面了。
當然祖逖也沒閑空等他,一待北岸掃清,便即揮師絡繹渡河——不過速度比較緩慢。於此同時,李矩等亦奪取了汲縣,繼而殺至枋頭,隨即北上朝歌。
石勒方聚朝歌之卒,開城殺出,擊退郭誦,可是未及遠追,李矩和陸和就到了。石勒被迫退入城中,隨即登高而望,地平線上出現了祖逖的大纛……
趙軍將吏既已膽破,紛紛勸說石勒繼續北逃。石勒說了:“朝歌東有淇水,西控太行,尚且可守,倘若輕棄,賊勢將深入河北,襄國以南,再無險要!誰肯留下,為朕護守此城啊?”
諸將面面相覷,卻無人膽敢應聲。
石勒方自惱恨,忽然得報:“已擒獲石虎矣!”
。m.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