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八章、今蘇武

關燈
九月冬麥收,逮九月底則基本入庫,各郡國上計吏齊集長安民部,報上稅糧的數額。不過長安行臺最大一部分收入則來自於屯部,此外將近二十分之一,來自於虞部和商部。其後以上各部再行文度部,度部統核全數後,直報裴該。

自秦漢以來,國家財政即采用“量入為出”的方針,先確定大致能收多少賦稅,再決定來年如何花銷——即以十月,為一個財政年度的開始。於是部掾們便各自提交計劃書,向度部請費。

其中兵部、樞部和警部在經過協商後,提交出了一個天文數字,其額度幾占本年賦稅的七成。兵部掾辛攀想要完成裴該十萬大軍——且是正兵——的計劃,而樞部掾郭默則以石趙僭位為辭,要求預留七到八萬以上大軍遠征四到五個月的糧秣、物資。

裴該直接就問他了:“卿將八萬軍而東,比及五月到半年,可能平滅石勒、石虎否?”你要有這個把握,我勒緊褲腰帶支持你,否則的話……咱們後年不過啦?

長安行臺的賦稅,主要來自於雍州各屯所,幾占總額之半——如今雍州將近七成的人口全都被拘管在屯所之中——少量自耕農和大戶佃客,所繳賦稅數量相當有限。至於秦州,地廣而人稀,且初定未久,在在需要用錢,本來賦稅就不多,還將近半數都被提前預支出去了。

河東、平陽相對富庶,但上半年才經兵燹,導致人口流散——平陽北方數縣之民,就幾乎全都被石虎給擄走了——田土也多拋荒,雖然勉強風雨調順,本年度能夠征收上來的糧食卻寥寥無幾。

所以裴該治下,雖得豐年,但他的攤子也鋪得更大了,一出一入,所獲自然難以支撐郭默等人龐大的軍事計劃。

且在裴該看來,自己之所以能夠在短短數年間便即平定關西,並逐劉曜等而收覆河東、平陽,純屬那群姓劉的作死,不能因此就高估了自家的實力。如今石趙占據三州有餘之地,內部尚且和睦,且太行險塞,易守難攻,河北富庶,不亞河南,你再想靠一兩場大決戰便即徹底摧垮之,未免太過一廂情願了吧。

裴該預料到,秋冬之際,石勒必然會發起一輪猛攻,這是因為如今小大之勢很明顯——洛陽、長安相加,即強過石趙,何況還有江左政權,暫時不會強力使絆,起碼不會給晉方減分——則如諸葛亮治蜀,若不趕緊擴張地盤、搶掠人口,勢必敵愈強而我愈弱,終至再無回天之力……

裴該與陶侃、裴嶷等人謀劃,祖逖在東,直面石勒,主要目的是防守而不是對攻,關中可能還需要分出一兩萬兵馬來,增援朝廷。而自己在西線,同樣要防堵石虎南下,若有餘力,則嘗試進取太原或者上黨,如此徐徐侵削石趙之勢,才有可能在三五年之後,取得最終的勝利。

因而駁回了辛攀、郭默等人的建議,正兵數量暫不擴大——除蘇峻的“公來營”外,維持三軍五旅總計十六個營,五萬餘眾——但需要加強內部建設,提升組織度和訓練度;物資暫按四萬兵遠征五個月來調撥。

若再加上警部、屯部和行部的經費,這就已經占去賦稅的將近五成啦,長史屬下文事七部莫不叫苦連天……

好在新得傳報,拓跋鮮卑既南下侵擾,石虎不肯坐守,竟不待秋賦上繳,便親將萬餘軍北上抵敵,結果在九原城下吃了一個不小的敗仗。旋即石虎退入九原城,不敢再出,鮮卑兵繞城而過,一直殺進太原郡內,搶掠了盂縣城郊,這才凱旋而北。照此情形看來,石虎在半年之內,當無力再南下進攻平陽了。

當然啦,也要防石勒千裏迢迢調派物資乃至人馬,增援石虎。

裴該就趁著這個機會,繼續陶侃昔日所獻,從梁山、粟邑節節築堡北推之策,當年十月,莫懷忠率後軍第三營,終於殺到了高奴附近。高奴本是劉曜大荔戰敗後的落腳之處,他既向平陽,乃留彭夫護率部鎮守高奴。如今晉軍洶湧而至,彭夫護不敢抵擋,乃被迫棄城而向北方遁逃。

莫懷忠進入高奴之後,不意竟得魯憑,乃以安車送歸長安。

魯憑魯將德本是扶風內史竺爽的參軍,昔日曾奉竺爽之命,來詣裴該軍門請降,遂轉任安定郡功曹。去歲彭盧侵擾安定,圍魯憑於都盧城中,他旋即便被彭夫護所誘擒。彭夫護勸說魯憑降漢,魯將德卻道:“大司馬麾下猛將若雲、賢臣若雨,我因不才,忝居郡功曹,並無不當,又怎會貪圖利祿,投身豺狼之間去呢?”堅不肯降,彭夫護乃挾其而東,走歸高奴。

到了高奴,劉曜同樣勸誘魯憑,魯憑卻始終不肯屈節,於是被貶為牧奴,為胡人放馬。等到晉軍殺到,彭夫護北遁,當時高奴城內人心惶惶,魯憑乃藏匿於草垛之中,逃過了二度被裹脅的厄運——其實彭夫護這會兒也顧不上他了,只是命部曲去取魯憑首級,可惜遍尋不見。

裴嶷、裴粹等人因此都說:“魯將德陷胡經年,其志不屈,理當旌表,以彰顯其忠節啊。”

裴該手撚胡須,沈吟不語。

他在琢磨什麽呢?原本歷史上的魯憑,曾在劉曜攻陷長安後,即投身而入胡營,擔任前趙大將呼延實的長史,其後陳安謀反,殺呼延實,他覆歸陳安,卻又反對陳安徹底背反劉曜,終為陳安所殺。劉曜因此還悲慟慨嘆,說:“賢人者,天下之望也,害賢人,是塞天下之情……陳安今於招賢采哲之秋,而害君子,絕當時之望,吾知其無能為也。”

某些人的人生軌跡,起碼所屬陣營,並沒有因為裴該的穿越而變更,比如說範隆、韋忠等,但魯憑則徹徹底底地改變了。若說魯憑是忠臣,則他在原本歷史上,先背晉,覆降陳,即便不算三姓家奴,兩姓總有了;若說他不是忠臣,在這條時間線上,卻為劉曜拘禁經年,始終不屈,仿佛小號的蘇武……何以如此啊?

一切都因天下大勢而變。當晉已無望中原,胡勢一時熾烈之時,那些並不識何為民族大義之輩,自然會陸續投入胡、羯的懷抱,甚至於魯憑還會勸告陳安,勿與劉曜作對;但當晉帙覆張之際,則以魯憑這種執著於傳統儒家道德,多少還要點兒臉的士人,就必不肯二三其德了。

如此看來,魯憑確實是一個值得宣傳的好榜樣,但效用正不在教人以忠,而是宣告天下,中國今已覆振矣!

裴嶷、裴粹等見裴該沒有第一時間表態,反倒在沈吟,不禁疑惑。好在裴該想的時間並不長,便即笑笑:“卿等所言是也,我當親往城外,迎候魯將德。”同時命郭璞將魯憑的事跡寫成上奏,請求朝廷封其子、男之爵。

秦以軍功授爵,自公士而至徹侯,總計二十級;漢代則分封諸王,並將徹侯(後避武帝劉徹諱而改列侯)獨列於二十等爵之外。則王、侯為封爵,有食邑,受租稅,可世襲;關內侯以下為賜爵,不可世襲,但增其祿、免賦稅而已。到東漢末年,賜爵逐漸消亡,唯保留關內侯一級(建安時更加關中侯和關外侯),同時列侯亦有縣、鄉、亭之分。

曹魏末期,司馬昭秉政,自稱沿用周禮,設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由此晉代的爵位系統就沿襲前朝,被分割為三個部分:其一為宗室,封王,有親王、郡王之別;其二為異姓五等封爵,亦有郡公、縣公,郡侯、縣侯之別,且多加“開國”二字;其三為鄉、亭侯和關內侯。

其實伯爵以下,雖有其名,賜封人數卻並不多,大概因為基於傳統,唯公、侯二字榮顯,為伯、為子、為男,受的人也未必能有多樂意吧。郡縣公多於開國時冊封,新爵則多數封侯——司馬亮、司馬倫等執政時,濫封侯爵,乃有“亮侯數千,倫侯數千”之語。

所以此前裴該為其麾下將吏向朝廷求得的爵位,基本上都是縣侯。如今他打算用封爵來嘉獎魯憑,但若仍封其為侯,就怕諸將異言——我們浴血奮戰,始得封侯,怎麽養一年馬也能封侯了?乃請朝廷下賜子爵或男爵給魯憑。至於鄉亭侯、關內侯等,不可世襲,恐怕無人以之為貴啊。

奏至洛陽,朝廷不日便即下詔,冊封魯憑為褒信子。至於行臺方面,裴該在親迎並嘉勉魯憑之後,以其熟悉高奴之事,乃命其為高奴縣令。

恢覆漢代極盛時期的疆域,乃是裴該的宿志,故此才在劉曜主力離開高奴之後,仍然不遺餘力地支持陶侃的北進策略,終於收覆了高奴城。此城在秦代便是關中名邑,項羽曾封董翳為翟王,使都高奴,等到劉邦“暗渡陳倉”,攻滅三秦後,即設高奴縣。魏、晉以來,上郡逐漸淪陷於氐、羌之手,其縣乃不覆置。

裴該此前上奏,請求重置上郡,得到了朝廷的允可,隨即便任命虛除權渠為上郡太守,都督上郡戎部諸軍事。則上郡雖覆其名,不過等同於後世的羈縻州,朝廷是根本管不到尺土寸地的。因而如今既得高奴,便須由行臺直接命吏管理了——高奴小縣,漢代也不過任命縣長而已,裴該則直命魯將德擔任縣令。

根據莫懷忠的稟報,高奴城池雖小,劉曜既然在彼處經營了將近兩年的時間,自然會加以修繕,城防頗為嚴整——實話說若是胡心不亂,彭氏不走,則莫懷忠欲以一營之兵而遽下高奴,他自己心裏也沒有太大把握——周邊可以輻射、控制的耕地,也有數千頃之多。只是人口太少,城內、城外,估算著總數也不過五六百戶、兩三千人罷了……

裴該乃與屯部掾辛明商議,即下令將高奴縣內農戶全都降為屯民,於其城東、西、北總設民屯十座,覆從馮翊、京兆遷軍屯五、民屯三北上,別置於高奴城南。同時命工部召集民眾,整修從梁山前往高奴的道路。

——————————

裴該在策謀著北方之事,於此同時,荀灌娘則在籌劃貓兒的“相親會”。

裴該原本跟她說:“謝風、文朗、劉光等,鹹在青春,尚且無偶。”但是一打聽,敢情謝風在不久前已然定下了親事,商定來年迎娶。

裴該麾下諸將,陶侃、郭默等暫且不論,則年歲最大的是劉央(劉夜堂),已過四旬,其他多半與裴該歲數相仿,三十上下。在這年月,有條件而三十多歲都不娶妻的,其實罕見,如董彪三十一歲,長子董郃都已經十二了,其他人自然多數也都有了家室。

而只有謝風、文朗等寥寥無幾之人,年近三十尚未娶妻。原本是沒條件——從軍之前,多數家貧,湊不夠彩禮,再加兵荒馬亂,就此耽擱下來——其後則身份逐漸尊貴,乃與甄隨相同,謀娶士人之女,但士人中又有誰能夠看得上這些大老粗啊?

即便文朗,幾人真信他是文俶之孫?

不過最近情況有所不同了,既得封侯,爵位可以世襲,關中很多二三流家族乃紛紛湊將上來,與談婚姻之事——文朗就此才做了金城單氏的驕客。

那就只剩下一個謝風了,關鍵他是揚州人氏,滿嘴鳥語,官話始終說不利索,故而雖也有關中士人上門說親,卻往往見面而卻步——聽不明白他在說啥啊,條件不好談哪。

原本還有劉光可以湊數,偏偏荀灌娘瞧不起胡人;裴該還提起過裴熊,荀灌娘卻總當他是自家家奴——裴寂、裴度也是自家家奴出身,則家奴豈可娶荀氏女?那就光剩一個謝風了,還用貓兒選嗎?和直接指定婚姻,徹底包辦,又有啥不同了?

於是裴該與荀灌娘商議之後,便擴大了相親範圍,把軍中中尉以上,年貌相當,尚未娶親者,全都給摘出來了,其身在長安的,總計十七人,一並喚至大司馬府。裴該設宴款待諸將,而使貓兒於屏風後窺看——你瞧瞧誰比較順眼,可以跟你談婚論嫁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