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糧運
關燈
小
中
大
這日夜間,劉粲遣喬泰去偷襲郭默營寨,果然不出劉雅所料,郭默預先設下了伏兵,胡軍才近,一棒鼓響,便自左右殺將出來。喬泰大敗而走,幸虧劉雅及時前來接應,才救他逃出了生天。
幾乎同時,有急報說晉人舟船前來偷襲,欲燒河橋。好在黃河激流洶湧,即便是積年擺渡的老船家,都不敢摸黑撐船,而必須舉火前來,因此在黑夜間非常顯眼,守橋的胡兵乃急以弓箭攢射。晉船發火箭射橋,可惜黑夜風大,多數不中,眼見得胡營中又奔出大群弓箭手來,只得黯然而歸。
浮橋上也就起了幾個小火頭,燒失幾塊橋板而已,須臾即可修補。然而此事給胡軍將領以很大的心理沖擊,終究河橋以繩索貫連——原本歷史上,要到了唐代,才花費極大的人力物力,改成鐵索橋,並以四尊鐵牛為鎮——一旦被火燒斷,戰時修補就很困難啦。眾將因而再次恭請皇太子殿下西歸,仍然被劉粲斷然否決了。
勝敗兵家常事,即便此戰敗北,損失慘重,只要核心將領可以渡歸河西,則尚望有卷土重來的一日。可問題是劉粲更多要考慮到政治風險,朝中老臣本來就對他此番舉傾國之兵往伐關中,嘖有煩言,倘若他拋棄部眾,先期歸國,必受一致撻伐。聲望若跌,他就再不能如從前那般掌控朝政,一言決事,生殺予奪了,即歸平陽,又有何面目去見老爹和諸弟啊?
基於此種心理壓力,劉粲仍然幻想著奇跡能夠出現。就理論上而言,只要韋忠徹底控扼住了蒲阪渡口,大聚舟船,甚至能夠供應糧秣物資,源源不斷運抵河西,則自己以眾當寡,即便不勝,守總守得住吧?關中糧秣再如何比自家豐厚,終究裴該才取秦州,地方未靖,他也未必便能支撐長時間戰事。就這麽著守個十天半月的,說不定天下大勢有所更變,自己在河西還能逮著反攻的機會。
故而是守、是退,該當如何籌劃下一階段的戰事,總得等韋子節從河東傳遞過消息來,才可定奪。
就這樣忽忽一夜便過,第二天起來,登高一望,只見自軍西南方向,也不知何時又紮下了晉軍營壘。如此一來,郭默在北,裴該在中,不知何人在南,便牢牢鎖死了自軍的周旋空間。劉粲不禁驚道:“裴該欲使我軍盡覆於此處麽?!”
——其實南面營壘是虛的,裴該特於夜間遣姚弋仲率一千人馬,摸黑南下,連夜樹起旌旗來,以迷惑胡軍。
同樣為了惑敵,一等天明,裴該便命各營中擂起戰鼓,士卒紛紛排闥而出,即於營外列陣,仿佛是要主動進攻胡壘。劉粲不敢不應,也急忙遣將調兵,但暫時不敢主動前出,以攻晉陣,只命騎兵往來逡巡,遮護戰場。晉陣中“涼州大馬”也絡繹馳出,雙方零星騎兵即在兩陣間沖突搏殺,低烈度戰鬥整整持續了一個上午。
劉粲鼓舞士氣道:“裴該怯戰,是以不敢先攻,且待河東消息傳來,我便親率汝等,直薄敵陣,去擒殺此獠!”
其實裴該不是“怯戰”,純屬兵馬未合,要一直到這天的午後時分,郭默軍主力才陸陸續續抵達戰場,且裴該亦命陳安離開大荔,率五百勁卒來合。到這個時候,晉軍戰兵數量已過四萬,伕役等也有三萬之多,就數量而言,已經非常接近對面的胡軍了。
裴該便即召聚諸將商議,說:“明日破胡!”
郭默提出異議,躬身而道:“今我軍形勢大好,但牢牢鎖住胡寇,使其進不能進,退不敢退,十萬之師,孤懸境外,大河為阻,假以時日,即便糧秣不斷,士氣也將盡奪。到那時候,便劉粲不欲退而不可得矣,我軍趁勢踵跡而追,可獲大利——大都督又何必如此操切呢?”
裴該苦笑道:“豈敢不操切啊。”
你郭思道用兵謹慎,這值得獎掖,但你不統籌全局,不知道我軍的糧秣也有些難以為繼了。長安、大荔、頻陽等地府庫,都將搬空,再下來得往他郡甚至秦州去調糧,則輸糧十斛,途中就得吃掉六七斛,損耗實在太大。倘若再與胡寇對峙十天半個月的,就怕即能破敵,我亦元氣大傷,反倒劃不來。
郭默想了一想,試探地問道:“若十日不可待,或可期以三日否?”
他建議利用這三天的時間,不斷如今日一般,出營列陣,以威嚇胡軍,同時命附近縣鄉多造旗幟,每天多幾百上千面地往營壘後面插。如今胡軍的舉動,有陶將軍率船隊巡弋河上,可以瞧得清清楚楚;咱們的動向,則因為三面圍堵之故,胡軍就難免耳目閉塞了。若我用虛兵之計,胡人必然難辨真偽,其氣定奪,然後再發起正面進攻,或許可以事半而功倍,也未可知呢。
裴該頷首道:“卿胸中實有錦繡,此計甚好。”便令依計而行。
再說胡軍方面,劉粲終於得著確切的消息,說韋忠連夜去訪呂氏,卻就此失蹤了,久久不見返回蒲阪縣城,其部屬四面尋訪不得,去問呂氏,卻說韋大將軍早就出塢折返回去啦。韋忠這一消失,後勤事務當即停擺……
劉粲聞報大驚。劉驥就說了:“韋子節終是晉人,得非知我軍身陷危地,乃膽怯逃去了不成麽?”
劉粲呵斥他道:“不可妄言,韋子節得光文皇帝簡拔,受今上宏恩,彼乃義人,豈肯臨陣而遁?此必呂氏與晉人暗通款曲,謀害了子節也!”
他說為今之計,必須派人返回河東,去接替韋忠負責後勤工作,若有餘力,還須調動河東兵馬,攻滅呂氏,一則為韋忠報仇,二則對河東各族起殺雞儆猴之效。環視眾將:“誰肯為我一行?”
眾將多說,我等或者名望不足,或者不擅文事,還須皇太子殿下您親自返回河東坐鎮,才能穩定局勢,保障後路啊。
劉粲搖頭道:“我若先歸河東,而為晉人偵知,則大勢去矣……”環視眾將,最終一指靳康:“卿可受此重任否?”
靳康趕緊躬身領命:“臣願往,必不負殿下所托!”
眾皆側目而向靳康,心說也就你這油滑小子,當此緊要關頭,會想找借口先遁……你們靳家就沒一個好東西!也不知道為何陛下和皇太子會如此器重汝等。
劉粲關照靳康,當夤夜而渡,不舉火把,馬皆銜枚,經河橋而進抵河東,盡量別被晉人探查到。
他布置得頗為謹慎,靳康也依命而行。然而陶侃有舟船為助,常命善水的士卒從河面上潛近渡口,日夕觀察胡軍動向,見此情狀,急忙遣人報於裴該知道。陶侃在書信中說了,前線正在激戰之時,胡軍還向河東調兵,而且一調就是好幾百,近千人——“此必河東有事,不得不歸,以鎮定後路也。”
信中還說,我偷襲浮橋,是為了給胡軍施加壓力,並沒有要把橋毀掉的意思——“若河橋敗,彼後路斷絕,恐作困獸之鬥。唯留此一線可通,然大軍難過,如圍城闕一,胡寇守意乃不甚堅。我軍若能進挫其勢,則人相爭渡,其伍必亂,踵跡而追,殺俘必眾……”
陶侃說我派人在河橋附近偵察,本意是尋見其輸運的糧秣,可以施火箭以焚燒之。然而一連好幾天,除了今晚這幾百近千人外,胡軍東歸,或者河東方面西進,都只有零星人馬,應該是往來傳信的,卻無一車糧運。這也恰好說明河東必然有變,胡軍的後勤已基本斷絕,相信再對峙幾日,自會有破胡的勝機出現。
裴該覽信,亦深以為然。
——————————
當夜靳康折返河東,翌日天明,晉軍又再出營列陣,劉粲也照樣被迫相應,雙方騎兵再度逡巡、廝殺,自不必冗述。
唯對峙之時,看對方晉人營壘,貌似更為廣大,旗幟也更繁雜,僅憑目測估算,又比昨天多了好幾千人……
諸將皆驚,劉粲安慰他們說:“裴該主力,盡在於此,即搜羅周邊散卒,多不過一二千,何得日有增援啊?此必虛張旗幟,以惑我也……”你若真有更多兵馬,身處郃陽之圍的時候,怎麽不見他們來救,偏要遲滯到今天才出現?
然而參謀田崧卻提醒劉粲:“殿下且不可輕忽。裴該既得秦州,自可於秦州招募士卒,徐徐來合……”
劉粲撇嘴笑道:“新募之卒,只好用來負糧,於戰陣之上,何所用啊?恐怕反是拖累。”
田崧搖頭道:“不然,隴上本多氐、羌,則裴該若召各戎部來合,旬月之間,便三四萬大軍也是聚得起的……”
劉粲當即瞠目怒喝:“豈有此理?!氐、羌各懷私心,豈易聚合?若裴該久定隴上,猶有可說,今初得秦州,安能即得氐、羌之心,肯率軍前來?汝不要妄言惑眾,亂我軍心!”
其實無論他還是麾下眾將,都認為田崧所言有理,但你這話一說出來,必然會影響士氣啊,你私底下悄悄跟我提就好了,幹嘛在大庭廣眾之下,宣之於口?趕緊閉嘴吧田崧!
劉粲此舉純屬掩耳盜鈴,能夠想到裴該召氐、羌來合的,絕不僅僅田崧一人,就連很多中級軍官,也都會影影綽綽地意識到這一點。即便劉粲喝止了田崧,即便諸將都緘口不言,甚至於幫忙劉粲“辟謠”,恐慌的氣氛仍然在胡營中逐漸彌散開來。
尤其等到再下一天,很明顯的,晉營中又多立起了好幾百面旗幟……
這天唯一能給劉粲打上半劑強心針的,就只有靳康從河東發運來了三千斛糧草。
靳康既入蒲阪,連夜就開始審核公文,計點府庫。可惜他雖然素號多智,終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發現韋忠留給自己的完全是一個爛攤子,不禁心中把韋子節咒罵了一萬遍。
河東各縣的糧食物資,基本上都已經供輸軍前了,如今是倉廩皆空,鼠雀盡皆餓斃。原本韋忠還靠著解縣柳、梁兩家,為前線供應軍糧,但梁氏自稱供輸已盡,朝廷再壓榨下去,我家族人都要餓死了。至於柳氏,本有萬斛糧草準備北輸夏陽,可是韋忠下令轉向,改輸蒲津,就這麽一轉折,莫名其妙的,連糧食帶民伕,這支隊伍竟然徹底失蹤!
靳康行文去向梁氏、柳氏質問,兩家卻都砌詞敷衍。在公文往來的期間,他好不容易搜集了三千斛糧,可是打算裝運上道,卻又找不足人手……
河東守軍原本不足,多數都在黃河北岸守備渡口、營壘,以防晉人北渡,對此,靳康是不敢輕易調動的。蒲阪縣中守卒更少,靳康帶回來也不過數百人而已,倘若發去運糧,守備更虛,他覺得連自己的安全都難以保證……最後在縣城中大擄青壯,逮了三百來人,由兩百名士卒監護著,好不容易才把這批糧食運抵蒲阪渡口。
靳康害怕遭到陶侃舟船的襲擊,乃不敢讓糧車過河橋,改以舟運,自河橋以南悄然而渡。胡漢方面曾為西征而搜集了大量的船只,但原本大多屯在夏陽兩岸,韋忠前幾日才剛下令南調蒲津。問題是自夏陽而南,直至蒲阪,必然要經過郃陽渡,陶侃的舟船橫亙彼處,實不易過……韋忠絞盡腦汁,百般籌劃,才擬定了一份相對穩妥的行船路線,可惜他一失蹤,缺乏監督,計劃徹底走樣,舟船乃三成為晉人所劫,三成逃散,剩下四成,嚇得折返夏陽東岸去了……
所以靳康臨時就找不到幾條船可用,區區三千斛糧,竟然走了四個來回才得以送抵河西的胡漢大營。
成年男子一日要吃三升口糧,十萬人正好三千斛……靳康忙活了兩天,才得多增胡軍一日之糧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幾乎同時,有急報說晉人舟船前來偷襲,欲燒河橋。好在黃河激流洶湧,即便是積年擺渡的老船家,都不敢摸黑撐船,而必須舉火前來,因此在黑夜間非常顯眼,守橋的胡兵乃急以弓箭攢射。晉船發火箭射橋,可惜黑夜風大,多數不中,眼見得胡營中又奔出大群弓箭手來,只得黯然而歸。
浮橋上也就起了幾個小火頭,燒失幾塊橋板而已,須臾即可修補。然而此事給胡軍將領以很大的心理沖擊,終究河橋以繩索貫連——原本歷史上,要到了唐代,才花費極大的人力物力,改成鐵索橋,並以四尊鐵牛為鎮——一旦被火燒斷,戰時修補就很困難啦。眾將因而再次恭請皇太子殿下西歸,仍然被劉粲斷然否決了。
勝敗兵家常事,即便此戰敗北,損失慘重,只要核心將領可以渡歸河西,則尚望有卷土重來的一日。可問題是劉粲更多要考慮到政治風險,朝中老臣本來就對他此番舉傾國之兵往伐關中,嘖有煩言,倘若他拋棄部眾,先期歸國,必受一致撻伐。聲望若跌,他就再不能如從前那般掌控朝政,一言決事,生殺予奪了,即歸平陽,又有何面目去見老爹和諸弟啊?
基於此種心理壓力,劉粲仍然幻想著奇跡能夠出現。就理論上而言,只要韋忠徹底控扼住了蒲阪渡口,大聚舟船,甚至能夠供應糧秣物資,源源不斷運抵河西,則自己以眾當寡,即便不勝,守總守得住吧?關中糧秣再如何比自家豐厚,終究裴該才取秦州,地方未靖,他也未必便能支撐長時間戰事。就這麽著守個十天半月的,說不定天下大勢有所更變,自己在河西還能逮著反攻的機會。
故而是守、是退,該當如何籌劃下一階段的戰事,總得等韋子節從河東傳遞過消息來,才可定奪。
就這樣忽忽一夜便過,第二天起來,登高一望,只見自軍西南方向,也不知何時又紮下了晉軍營壘。如此一來,郭默在北,裴該在中,不知何人在南,便牢牢鎖死了自軍的周旋空間。劉粲不禁驚道:“裴該欲使我軍盡覆於此處麽?!”
——其實南面營壘是虛的,裴該特於夜間遣姚弋仲率一千人馬,摸黑南下,連夜樹起旌旗來,以迷惑胡軍。
同樣為了惑敵,一等天明,裴該便命各營中擂起戰鼓,士卒紛紛排闥而出,即於營外列陣,仿佛是要主動進攻胡壘。劉粲不敢不應,也急忙遣將調兵,但暫時不敢主動前出,以攻晉陣,只命騎兵往來逡巡,遮護戰場。晉陣中“涼州大馬”也絡繹馳出,雙方零星騎兵即在兩陣間沖突搏殺,低烈度戰鬥整整持續了一個上午。
劉粲鼓舞士氣道:“裴該怯戰,是以不敢先攻,且待河東消息傳來,我便親率汝等,直薄敵陣,去擒殺此獠!”
其實裴該不是“怯戰”,純屬兵馬未合,要一直到這天的午後時分,郭默軍主力才陸陸續續抵達戰場,且裴該亦命陳安離開大荔,率五百勁卒來合。到這個時候,晉軍戰兵數量已過四萬,伕役等也有三萬之多,就數量而言,已經非常接近對面的胡軍了。
裴該便即召聚諸將商議,說:“明日破胡!”
郭默提出異議,躬身而道:“今我軍形勢大好,但牢牢鎖住胡寇,使其進不能進,退不敢退,十萬之師,孤懸境外,大河為阻,假以時日,即便糧秣不斷,士氣也將盡奪。到那時候,便劉粲不欲退而不可得矣,我軍趁勢踵跡而追,可獲大利——大都督又何必如此操切呢?”
裴該苦笑道:“豈敢不操切啊。”
你郭思道用兵謹慎,這值得獎掖,但你不統籌全局,不知道我軍的糧秣也有些難以為繼了。長安、大荔、頻陽等地府庫,都將搬空,再下來得往他郡甚至秦州去調糧,則輸糧十斛,途中就得吃掉六七斛,損耗實在太大。倘若再與胡寇對峙十天半個月的,就怕即能破敵,我亦元氣大傷,反倒劃不來。
郭默想了一想,試探地問道:“若十日不可待,或可期以三日否?”
他建議利用這三天的時間,不斷如今日一般,出營列陣,以威嚇胡軍,同時命附近縣鄉多造旗幟,每天多幾百上千面地往營壘後面插。如今胡軍的舉動,有陶將軍率船隊巡弋河上,可以瞧得清清楚楚;咱們的動向,則因為三面圍堵之故,胡軍就難免耳目閉塞了。若我用虛兵之計,胡人必然難辨真偽,其氣定奪,然後再發起正面進攻,或許可以事半而功倍,也未可知呢。
裴該頷首道:“卿胸中實有錦繡,此計甚好。”便令依計而行。
再說胡軍方面,劉粲終於得著確切的消息,說韋忠連夜去訪呂氏,卻就此失蹤了,久久不見返回蒲阪縣城,其部屬四面尋訪不得,去問呂氏,卻說韋大將軍早就出塢折返回去啦。韋忠這一消失,後勤事務當即停擺……
劉粲聞報大驚。劉驥就說了:“韋子節終是晉人,得非知我軍身陷危地,乃膽怯逃去了不成麽?”
劉粲呵斥他道:“不可妄言,韋子節得光文皇帝簡拔,受今上宏恩,彼乃義人,豈肯臨陣而遁?此必呂氏與晉人暗通款曲,謀害了子節也!”
他說為今之計,必須派人返回河東,去接替韋忠負責後勤工作,若有餘力,還須調動河東兵馬,攻滅呂氏,一則為韋忠報仇,二則對河東各族起殺雞儆猴之效。環視眾將:“誰肯為我一行?”
眾將多說,我等或者名望不足,或者不擅文事,還須皇太子殿下您親自返回河東坐鎮,才能穩定局勢,保障後路啊。
劉粲搖頭道:“我若先歸河東,而為晉人偵知,則大勢去矣……”環視眾將,最終一指靳康:“卿可受此重任否?”
靳康趕緊躬身領命:“臣願往,必不負殿下所托!”
眾皆側目而向靳康,心說也就你這油滑小子,當此緊要關頭,會想找借口先遁……你們靳家就沒一個好東西!也不知道為何陛下和皇太子會如此器重汝等。
劉粲關照靳康,當夤夜而渡,不舉火把,馬皆銜枚,經河橋而進抵河東,盡量別被晉人探查到。
他布置得頗為謹慎,靳康也依命而行。然而陶侃有舟船為助,常命善水的士卒從河面上潛近渡口,日夕觀察胡軍動向,見此情狀,急忙遣人報於裴該知道。陶侃在書信中說了,前線正在激戰之時,胡軍還向河東調兵,而且一調就是好幾百,近千人——“此必河東有事,不得不歸,以鎮定後路也。”
信中還說,我偷襲浮橋,是為了給胡軍施加壓力,並沒有要把橋毀掉的意思——“若河橋敗,彼後路斷絕,恐作困獸之鬥。唯留此一線可通,然大軍難過,如圍城闕一,胡寇守意乃不甚堅。我軍若能進挫其勢,則人相爭渡,其伍必亂,踵跡而追,殺俘必眾……”
陶侃說我派人在河橋附近偵察,本意是尋見其輸運的糧秣,可以施火箭以焚燒之。然而一連好幾天,除了今晚這幾百近千人外,胡軍東歸,或者河東方面西進,都只有零星人馬,應該是往來傳信的,卻無一車糧運。這也恰好說明河東必然有變,胡軍的後勤已基本斷絕,相信再對峙幾日,自會有破胡的勝機出現。
裴該覽信,亦深以為然。
——————————
當夜靳康折返河東,翌日天明,晉軍又再出營列陣,劉粲也照樣被迫相應,雙方騎兵再度逡巡、廝殺,自不必冗述。
唯對峙之時,看對方晉人營壘,貌似更為廣大,旗幟也更繁雜,僅憑目測估算,又比昨天多了好幾千人……
諸將皆驚,劉粲安慰他們說:“裴該主力,盡在於此,即搜羅周邊散卒,多不過一二千,何得日有增援啊?此必虛張旗幟,以惑我也……”你若真有更多兵馬,身處郃陽之圍的時候,怎麽不見他們來救,偏要遲滯到今天才出現?
然而參謀田崧卻提醒劉粲:“殿下且不可輕忽。裴該既得秦州,自可於秦州招募士卒,徐徐來合……”
劉粲撇嘴笑道:“新募之卒,只好用來負糧,於戰陣之上,何所用啊?恐怕反是拖累。”
田崧搖頭道:“不然,隴上本多氐、羌,則裴該若召各戎部來合,旬月之間,便三四萬大軍也是聚得起的……”
劉粲當即瞠目怒喝:“豈有此理?!氐、羌各懷私心,豈易聚合?若裴該久定隴上,猶有可說,今初得秦州,安能即得氐、羌之心,肯率軍前來?汝不要妄言惑眾,亂我軍心!”
其實無論他還是麾下眾將,都認為田崧所言有理,但你這話一說出來,必然會影響士氣啊,你私底下悄悄跟我提就好了,幹嘛在大庭廣眾之下,宣之於口?趕緊閉嘴吧田崧!
劉粲此舉純屬掩耳盜鈴,能夠想到裴該召氐、羌來合的,絕不僅僅田崧一人,就連很多中級軍官,也都會影影綽綽地意識到這一點。即便劉粲喝止了田崧,即便諸將都緘口不言,甚至於幫忙劉粲“辟謠”,恐慌的氣氛仍然在胡營中逐漸彌散開來。
尤其等到再下一天,很明顯的,晉營中又多立起了好幾百面旗幟……
這天唯一能給劉粲打上半劑強心針的,就只有靳康從河東發運來了三千斛糧草。
靳康既入蒲阪,連夜就開始審核公文,計點府庫。可惜他雖然素號多智,終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發現韋忠留給自己的完全是一個爛攤子,不禁心中把韋子節咒罵了一萬遍。
河東各縣的糧食物資,基本上都已經供輸軍前了,如今是倉廩皆空,鼠雀盡皆餓斃。原本韋忠還靠著解縣柳、梁兩家,為前線供應軍糧,但梁氏自稱供輸已盡,朝廷再壓榨下去,我家族人都要餓死了。至於柳氏,本有萬斛糧草準備北輸夏陽,可是韋忠下令轉向,改輸蒲津,就這麽一轉折,莫名其妙的,連糧食帶民伕,這支隊伍竟然徹底失蹤!
靳康行文去向梁氏、柳氏質問,兩家卻都砌詞敷衍。在公文往來的期間,他好不容易搜集了三千斛糧,可是打算裝運上道,卻又找不足人手……
河東守軍原本不足,多數都在黃河北岸守備渡口、營壘,以防晉人北渡,對此,靳康是不敢輕易調動的。蒲阪縣中守卒更少,靳康帶回來也不過數百人而已,倘若發去運糧,守備更虛,他覺得連自己的安全都難以保證……最後在縣城中大擄青壯,逮了三百來人,由兩百名士卒監護著,好不容易才把這批糧食運抵蒲阪渡口。
靳康害怕遭到陶侃舟船的襲擊,乃不敢讓糧車過河橋,改以舟運,自河橋以南悄然而渡。胡漢方面曾為西征而搜集了大量的船只,但原本大多屯在夏陽兩岸,韋忠前幾日才剛下令南調蒲津。問題是自夏陽而南,直至蒲阪,必然要經過郃陽渡,陶侃的舟船橫亙彼處,實不易過……韋忠絞盡腦汁,百般籌劃,才擬定了一份相對穩妥的行船路線,可惜他一失蹤,缺乏監督,計劃徹底走樣,舟船乃三成為晉人所劫,三成逃散,剩下四成,嚇得折返夏陽東岸去了……
所以靳康臨時就找不到幾條船可用,區區三千斛糧,竟然走了四個來回才得以送抵河西的胡漢大營。
成年男子一日要吃三升口糧,十萬人正好三千斛……靳康忙活了兩天,才得多增胡軍一日之糧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