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龍首約三事
關燈
小
中
大
裴該在朝堂上提出天子歸洛,而自己留鎮關中之議,他雖然說不上一言九鼎,但實執朝政,說話的分量也是很重的,再加上司馬鄴惶惑之際,也提不出什麽反對意見來,動議就此順利通過。
但是裴該隨即就提出來,應當召祖逖到長安來,就大駕還洛的具體規劃加以咨詢、商議。
洛陽城和宮室是你修的,如今河南軍政大權都捏在你手裏,那麽該什麽時候動身,該怎麽迎駕,都得跟你商量定了,才好實施。
司馬鄴準奏,尚書便即擬詔。天使賫詔前至洛陽,祖逖迎入,跪拜領旨,然後就打算束裝上道。
但是洛陽百僚都來勸說,認為祖公不當輕易入關——要不然你領幾千精兵過去?
大家夥兒的顧慮皆不敢宣之於口,但各自心知肚明:我等皆認為裴公必不肯奉天子還洛,還在研究著該怎麽給關中施加更大壓力才好呢,卻突然間有召祖公之詔,這是什麽意思?往好裏想,這是裴公想要當面勸說祖公,請他打消請駕還洛的念頭;往壞裏想,裴公會不會以為只要將祖公拿下,就可以奉著天子長居關中,再不東歸了?!
祖逖婉拒了眾人的建議,說:“今長安無警,我奉詔而往,豈有統率重兵之理啊?”帶著驃騎大將軍的車乘、儀仗,再有個幾百兵卒護衛也就夠啦,領幾千兵過去,是打算兵諫啊,還是打算劫駕哪?
最後祖士稚也被眾人的嘵嘵不絕給逼煩了,便道:“卿等欲我揮師入關,是欲使朝廷治我執兵仗向天子之罪麽?!”
你們的擔心我能猜得到,多少也能夠理解,但你們就不考慮,即便領幾千兵馬過去,終究是客場作戰,真要打起來,這些人能保得住我嗎?反倒會落人以口實啊!
隨即又反覆勸慰,說我與裴車騎恩義相結,等若兄弟,他怎麽可能會害我呢?再退一步想,即便他想害我,如今大敵在外,便自禍起蕭墻,白使胡寇得利,他就能有這麽傻,偏偏行此下策不成麽?
祖約提出:“阿兄若定要西入關中,懇請將兵符賜予愚弟。”
祖約是前不久才剛從江東跑來洛陽投靠三兄的。此前他曾多次設謀,想要落跑,均被識破,被軟禁在建康,等若囚徒——主要是異母兄祖納堅持不肯放其北歸。一直等到庾亮落馬,劉隗又去長安跑了一趟回來,盡更舊制,祖約才通過秘密渠道向劉隗求告,請司馬睿親自下令,終於使得祖納無奈撒手。
在祖約想來,這河南的基業是咱們祖氏的,兄長你若是冒險前往長安,一旦有事,也只有靠著祖家兵才能救援——不如把兵符給小弟吧,緩急之際方便調動。
祖逖笑著對祖約說:“士少,汝亦與裴文約相熟,難道也不信任他麽?”
祖約搖搖頭:“契闊數載,人心叵測。”
祖逖當即變色,說:“汝既有此心,不可掌我兵符!”轉過頭來,將兵符暫交給太尉荀組執掌。
——————————
是年三月,祖逖抵達長安,覲見天子司馬鄴。隨即裴該便請祖逖同登龍首原,憑高而論天下大勢。
祖逖首先慨嘆道:“不意劉越石之敗,如此之速……”轉過頭去朝裴該笑笑:“文約洞明世事之能,非我所能及也。”
好幾年前你就說過,石勒必為國家之大患,而王浚、劉琨不合,遲早會被石勒逐一擊破,而且還預言了,兩家都支撐不過旬月去——想不到全都不幸而被你言中了。
裴該亦不禁苦笑,說:“我隨口而言,不想一語成讖。”我也恨啊,恨我這小蝴蝶翅膀竟然就煽乎不到晉陽去,劉琨還是蹈了原本的歷史覆轍,被石勒輕輕松松就給打垮啦……而且他就不肯找路——雖然遠一點兒——來跟我或者祖逖會合,最終還是跑段部去了……
正自為劉越石可能的下場而傷感,就聽祖逖問道:“越石既敗,胡勢覆熾,唯有大駕還洛,才可振發民心士氣——文約以為然否?”
他也是憋了很久,自入關中以來,就絕口不提還都之事,一直要到跟裴該二人同登龍首原,身周兩丈內也無旁人竊聽,這才終於宣之於口。
裴該卻並不正面回答祖逖的問題,卻用手中竹杖一指山下,對祖逖說:“君請看,此渭水兩岸,沃野千裏,阡陌縱橫,若能恢覆舊貌,足可支應十萬大軍。昔周武居此而滅殷,漢高祖定三秦乃奄有中國,依山帶河,有四塞之險,退可保安,進可席卷天下。如此形盛之處,豈可輕棄啊?”
祖逖心說你果然是想要說服我嗎?可是自入長安以來,探聽到的消息,不是說你已然同意奉駕還洛了麽?
當即回答道:“若曩昔武皇帝即定都於長安,自無別遷之理。然而洛陽為天下之中,是三朝故都,不當更替啊。文約,今天子本非先帝所立,威望尚且不足,若有遷都之議,必遭天下撻伐。且偏居關中,是欲棄中原百姓麽?人心若亂,我等逐胡大業又如何可成?”
話鋒一轉:“關中為河南西屏,自不可棄,故某此前便有代君鎮守關中之語,難道君忘卻了麽?若君不信我,亦可擇別將鎮守長安……”
裴該笑笑,一把抓住祖逖的手:“祖君這是何言啊,我豈有不信君之理?”隨即面色一肅,說:“今雍州初定,叛逆司馬保尚且割據秦州,梁州亦在巴賊手中,若欲鎮定關西,為河南屏障,成國家後方府庫,世唯二人可守……”先指指祖逖,再指點自己——“即該與祖君而已。”
祖逖眉頭一皺,問道:“君究竟是何用意?不妨明言。”
裴該一字一頓地回答道:“我今將天子托付於兄,而自留鎮關西。”
祖逖先是吃了一驚,隨即一挑眉毛,不悅道:“文約這是何意?難道是試探我不成麽?”
裴該誠懇地說道:“祖君,自我與君在建康定盟,所為者何事?只因社稷陵替,胡寇肆虐,乃欲合二人之力,共挽天傾!祖君當知我,安有私意?我亦知祖君,必不因天子在手而跋扈,乃至於害我。我何必試探於君?難道君不信我麽?”
祖逖一把從裴該手心裏抽出自己的手,退後半步,深深一揖,道:“裴文約果然是當世忠臣——逖失言,懇請恕罪。”
裴該擺擺手,隨即大笑起來:“人莫不有私,少有大公之人……”言下之意,我就是那個“大公”的典範啊——“正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即同宗兄弟亦不肯信,況乎祖君初聞此事,一時迷惑,有何可怪啊?”
但是隨即話鋒就一轉:“我已上奏天子,留鎮關中,只要祖君允我三事,大駕便可成行。”
祖逖心說原來是有條件的……不過這也很正常啊——“敢問是哪三事?”
裴該豎起一枚手指來,先說:“昔我在關中奉天子,而祖君鎮於河南,為重君權,且使天下知我二人並非索、麯等偏狹度小之輩,乃使君之名位,略高於我。今若天子還洛,我留關中,則需進我之位……”
祖逖笑笑,說我明白你的意思:“君若在我下,是舉天子奉我,若在我上,是遺天子於我……”隨即覺不出對來:這不是把皇帝當成貨品、玩意兒嗎?趕緊咳嗽一聲,改口道:“文約自當為天下至重,天子駕前第一臣——此事可允。”
裴該又豎起第二枚手指,說:“其二,關中群臣聞欲東歸,多不情願,恐彼等固有之權為關東人所奪……”
祖逖點點頭,意思我能領會到這一層,那麽你又有什麽好的應對之策了?
“是故我欲使天子聘關西女子為後,且大駕東遷,朝廷百僚,皆不更易。”別皇帝一到洛陽,你們就把關西人紛紛踢出局去,關東士人布列朝堂。我之所以答應大駕還洛,就是怕司、雍兩大集團生出齟齬來,對國家不利,你們可別故意制造矛盾啊。
祖逖頷首道:“文約所慮為是——此亦允可。”
裴該最後豎起無名指來,說:“再請於河南城駐一支兵,以應緩急。”
還是拿曹操的事兒舉例——一則年代近,二則裴該前世就熟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許昌和鄴城就曾經多次發生過內亂。可是堂堂車騎將軍董承的謀叛胎死腹中,中散大夫、國丈伏完才剛起點兒心思,就被瞬間捏滅了……反倒是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等人作亂,竟然搞死了曹操的心腹王必,白身魏諷、長樂衛尉陳祎密謀,要王世子曹丕親自出手……
所以說不怕居上位者起異心,因為他們牽絆太多,決心難定,就怕中層變亂,因為只有中層甚至下層才敢拼死一搏。實話說祖逖若想翻臉,裴該還真拿他沒轍,而若李矩、魏該,甚至更低一層的將吏鬧事,祖逖卻不能定,又該怎麽辦?總該未雨綢繆,先作防範吧?則長安距離洛陽終究太過遙遠,遠水難救近火啊。
其實裴該還有一層顧慮:我知道祖逖十年內或死,但不知道他究竟啥時候咽氣。倘若祖逖急死,暫時無人可以統馭全體祖家軍,則有一二人攘臂倡難,就很可能掀起大亂子來啊。
故此才計劃於河南駐軍——河南城在洛陽西南方向,相距不過五十裏地,只須數千精兵,足可監百官而護天子。
祖逖聞言,微微皺眉,剛想說“那你這是不信我嘍”,再一琢磨,裴該話都已經說得這麽明白了,他不會不信任自己,但他未必就能信任荀組、李矩等人啊……於是才最後一次點頭:“三事皆可。”
裴該得到了祖逖的承諾,不禁大喜,又一把抓住對方的手,說:“祖君,我等可於此龍首原上,再次定盟,必同仇敵愾,以抒國難。將來名垂竹帛,君為周絳侯,我為陳丞相,子孫世爵不替!”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但是裴該隨即就提出來,應當召祖逖到長安來,就大駕還洛的具體規劃加以咨詢、商議。
洛陽城和宮室是你修的,如今河南軍政大權都捏在你手裏,那麽該什麽時候動身,該怎麽迎駕,都得跟你商量定了,才好實施。
司馬鄴準奏,尚書便即擬詔。天使賫詔前至洛陽,祖逖迎入,跪拜領旨,然後就打算束裝上道。
但是洛陽百僚都來勸說,認為祖公不當輕易入關——要不然你領幾千精兵過去?
大家夥兒的顧慮皆不敢宣之於口,但各自心知肚明:我等皆認為裴公必不肯奉天子還洛,還在研究著該怎麽給關中施加更大壓力才好呢,卻突然間有召祖公之詔,這是什麽意思?往好裏想,這是裴公想要當面勸說祖公,請他打消請駕還洛的念頭;往壞裏想,裴公會不會以為只要將祖公拿下,就可以奉著天子長居關中,再不東歸了?!
祖逖婉拒了眾人的建議,說:“今長安無警,我奉詔而往,豈有統率重兵之理啊?”帶著驃騎大將軍的車乘、儀仗,再有個幾百兵卒護衛也就夠啦,領幾千兵過去,是打算兵諫啊,還是打算劫駕哪?
最後祖士稚也被眾人的嘵嘵不絕給逼煩了,便道:“卿等欲我揮師入關,是欲使朝廷治我執兵仗向天子之罪麽?!”
你們的擔心我能猜得到,多少也能夠理解,但你們就不考慮,即便領幾千兵馬過去,終究是客場作戰,真要打起來,這些人能保得住我嗎?反倒會落人以口實啊!
隨即又反覆勸慰,說我與裴車騎恩義相結,等若兄弟,他怎麽可能會害我呢?再退一步想,即便他想害我,如今大敵在外,便自禍起蕭墻,白使胡寇得利,他就能有這麽傻,偏偏行此下策不成麽?
祖約提出:“阿兄若定要西入關中,懇請將兵符賜予愚弟。”
祖約是前不久才剛從江東跑來洛陽投靠三兄的。此前他曾多次設謀,想要落跑,均被識破,被軟禁在建康,等若囚徒——主要是異母兄祖納堅持不肯放其北歸。一直等到庾亮落馬,劉隗又去長安跑了一趟回來,盡更舊制,祖約才通過秘密渠道向劉隗求告,請司馬睿親自下令,終於使得祖納無奈撒手。
在祖約想來,這河南的基業是咱們祖氏的,兄長你若是冒險前往長安,一旦有事,也只有靠著祖家兵才能救援——不如把兵符給小弟吧,緩急之際方便調動。
祖逖笑著對祖約說:“士少,汝亦與裴文約相熟,難道也不信任他麽?”
祖約搖搖頭:“契闊數載,人心叵測。”
祖逖當即變色,說:“汝既有此心,不可掌我兵符!”轉過頭來,將兵符暫交給太尉荀組執掌。
——————————
是年三月,祖逖抵達長安,覲見天子司馬鄴。隨即裴該便請祖逖同登龍首原,憑高而論天下大勢。
祖逖首先慨嘆道:“不意劉越石之敗,如此之速……”轉過頭去朝裴該笑笑:“文約洞明世事之能,非我所能及也。”
好幾年前你就說過,石勒必為國家之大患,而王浚、劉琨不合,遲早會被石勒逐一擊破,而且還預言了,兩家都支撐不過旬月去——想不到全都不幸而被你言中了。
裴該亦不禁苦笑,說:“我隨口而言,不想一語成讖。”我也恨啊,恨我這小蝴蝶翅膀竟然就煽乎不到晉陽去,劉琨還是蹈了原本的歷史覆轍,被石勒輕輕松松就給打垮啦……而且他就不肯找路——雖然遠一點兒——來跟我或者祖逖會合,最終還是跑段部去了……
正自為劉越石可能的下場而傷感,就聽祖逖問道:“越石既敗,胡勢覆熾,唯有大駕還洛,才可振發民心士氣——文約以為然否?”
他也是憋了很久,自入關中以來,就絕口不提還都之事,一直要到跟裴該二人同登龍首原,身周兩丈內也無旁人竊聽,這才終於宣之於口。
裴該卻並不正面回答祖逖的問題,卻用手中竹杖一指山下,對祖逖說:“君請看,此渭水兩岸,沃野千裏,阡陌縱橫,若能恢覆舊貌,足可支應十萬大軍。昔周武居此而滅殷,漢高祖定三秦乃奄有中國,依山帶河,有四塞之險,退可保安,進可席卷天下。如此形盛之處,豈可輕棄啊?”
祖逖心說你果然是想要說服我嗎?可是自入長安以來,探聽到的消息,不是說你已然同意奉駕還洛了麽?
當即回答道:“若曩昔武皇帝即定都於長安,自無別遷之理。然而洛陽為天下之中,是三朝故都,不當更替啊。文約,今天子本非先帝所立,威望尚且不足,若有遷都之議,必遭天下撻伐。且偏居關中,是欲棄中原百姓麽?人心若亂,我等逐胡大業又如何可成?”
話鋒一轉:“關中為河南西屏,自不可棄,故某此前便有代君鎮守關中之語,難道君忘卻了麽?若君不信我,亦可擇別將鎮守長安……”
裴該笑笑,一把抓住祖逖的手:“祖君這是何言啊,我豈有不信君之理?”隨即面色一肅,說:“今雍州初定,叛逆司馬保尚且割據秦州,梁州亦在巴賊手中,若欲鎮定關西,為河南屏障,成國家後方府庫,世唯二人可守……”先指指祖逖,再指點自己——“即該與祖君而已。”
祖逖眉頭一皺,問道:“君究竟是何用意?不妨明言。”
裴該一字一頓地回答道:“我今將天子托付於兄,而自留鎮關西。”
祖逖先是吃了一驚,隨即一挑眉毛,不悅道:“文約這是何意?難道是試探我不成麽?”
裴該誠懇地說道:“祖君,自我與君在建康定盟,所為者何事?只因社稷陵替,胡寇肆虐,乃欲合二人之力,共挽天傾!祖君當知我,安有私意?我亦知祖君,必不因天子在手而跋扈,乃至於害我。我何必試探於君?難道君不信我麽?”
祖逖一把從裴該手心裏抽出自己的手,退後半步,深深一揖,道:“裴文約果然是當世忠臣——逖失言,懇請恕罪。”
裴該擺擺手,隨即大笑起來:“人莫不有私,少有大公之人……”言下之意,我就是那個“大公”的典範啊——“正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即同宗兄弟亦不肯信,況乎祖君初聞此事,一時迷惑,有何可怪啊?”
但是隨即話鋒就一轉:“我已上奏天子,留鎮關中,只要祖君允我三事,大駕便可成行。”
祖逖心說原來是有條件的……不過這也很正常啊——“敢問是哪三事?”
裴該豎起一枚手指來,先說:“昔我在關中奉天子,而祖君鎮於河南,為重君權,且使天下知我二人並非索、麯等偏狹度小之輩,乃使君之名位,略高於我。今若天子還洛,我留關中,則需進我之位……”
祖逖笑笑,說我明白你的意思:“君若在我下,是舉天子奉我,若在我上,是遺天子於我……”隨即覺不出對來:這不是把皇帝當成貨品、玩意兒嗎?趕緊咳嗽一聲,改口道:“文約自當為天下至重,天子駕前第一臣——此事可允。”
裴該又豎起第二枚手指,說:“其二,關中群臣聞欲東歸,多不情願,恐彼等固有之權為關東人所奪……”
祖逖點點頭,意思我能領會到這一層,那麽你又有什麽好的應對之策了?
“是故我欲使天子聘關西女子為後,且大駕東遷,朝廷百僚,皆不更易。”別皇帝一到洛陽,你們就把關西人紛紛踢出局去,關東士人布列朝堂。我之所以答應大駕還洛,就是怕司、雍兩大集團生出齟齬來,對國家不利,你們可別故意制造矛盾啊。
祖逖頷首道:“文約所慮為是——此亦允可。”
裴該最後豎起無名指來,說:“再請於河南城駐一支兵,以應緩急。”
還是拿曹操的事兒舉例——一則年代近,二則裴該前世就熟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許昌和鄴城就曾經多次發生過內亂。可是堂堂車騎將軍董承的謀叛胎死腹中,中散大夫、國丈伏完才剛起點兒心思,就被瞬間捏滅了……反倒是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等人作亂,竟然搞死了曹操的心腹王必,白身魏諷、長樂衛尉陳祎密謀,要王世子曹丕親自出手……
所以說不怕居上位者起異心,因為他們牽絆太多,決心難定,就怕中層變亂,因為只有中層甚至下層才敢拼死一搏。實話說祖逖若想翻臉,裴該還真拿他沒轍,而若李矩、魏該,甚至更低一層的將吏鬧事,祖逖卻不能定,又該怎麽辦?總該未雨綢繆,先作防範吧?則長安距離洛陽終究太過遙遠,遠水難救近火啊。
其實裴該還有一層顧慮:我知道祖逖十年內或死,但不知道他究竟啥時候咽氣。倘若祖逖急死,暫時無人可以統馭全體祖家軍,則有一二人攘臂倡難,就很可能掀起大亂子來啊。
故此才計劃於河南駐軍——河南城在洛陽西南方向,相距不過五十裏地,只須數千精兵,足可監百官而護天子。
祖逖聞言,微微皺眉,剛想說“那你這是不信我嘍”,再一琢磨,裴該話都已經說得這麽明白了,他不會不信任自己,但他未必就能信任荀組、李矩等人啊……於是才最後一次點頭:“三事皆可。”
裴該得到了祖逖的承諾,不禁大喜,又一把抓住對方的手,說:“祖君,我等可於此龍首原上,再次定盟,必同仇敵愾,以抒國難。將來名垂竹帛,君為周絳侯,我為陳丞相,子孫世爵不替!”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