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進寶(下)
關燈
小
中
大
明清之時,科舉考試趨於臻化,就像讀書人瞧不起泥腿子一樣,科舉自身也有階級存在的。
秀才瞧不起童生、舉人瞧不起秀才、進士瞧不起舉人、若是考中了個狀元郎,更是可以將鼻子都朝了天去。甚至就連官場上,官員見面也並非是直截了當的談公務,尤其是有那些不甚熟悉的官員在場的情況下,總要論資排輩的談一談“你是哪年中舉的”、“他是哪年殿試的”、“殿試的成績如何”、“名列第幾”,等等等等,不足而一。
有同等經歷,才有共同語言,這亦是階級。這就好像是三個海軍碰面,美國海軍炫耀他的航母戰鬥群是何等強大,英國海軍大談維多利亞時代的輝煌,另外一個要是個蒙古國海軍,難道說還能聊聊烏蘭巴托大海戰和葉尼塞河的奇謀不成?
葉翼雲冷哼了一聲,轉頭就走。他是崇禎十三年的進士,做過吏部主事,如今也不過三十七八的年紀,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對於自身的能力也有著一定程度的信心,眉宇間更有傲人之色。
只是這話聽來,倒好像是那個“舉人”是特意為了照顧陳鼎的情緒而添進來的。不過,以著陳鼎的脾氣,卻也並不在意。除此之外,他也知道,葉翼雲這個人,無非是心高氣傲了一些,倒也並非是什麽心腸歹毒之徒,否則他也不會能與其相交甚歡。
轉過天去,隨著鄭成功的表態,軍器工坊新一輪的擴建工作再度展開。拋開預留用以興建火藥制造和火銃制造的那片空地以外,又擴了一片區域出去,用以制造火炮。除此之外,鄭成功還在城外劃了一片地,專司作為火器的試驗場。
然則,炮匠尚在金門,鳥銃工匠也需要安置家屬,再加上擴建的工作,這兩日暫且不涉及到生產工作。到了下值之後,陳凱帶著一個盒子回到總鎮府,面見鄭成功。這時候,陳豹和洪旭二人也在此處,顯然是還在與鄭成功商討些什麽軍務上的事情。
“學生前些時日讓人做了一件物事,特請國姓鑒賞一二。”
得到了鄭成功的首肯,陳凱從小廝手上接過了盒子,在鄭成功他們面前打開。只是這盒子一旦打開,眾人皆是臉色一變。
“藤盔?”
“正是。”
陳凱點了點頭,繼而笑道:“近期以來,藤牌的產量顯著,但是一則腰刀產量不高,二則大軍也不需要那麽多的藤牌。換言之,就是產能過剩。而鐵匠方面,打造武器的速度是加快了,但是鐵料尤嫌不足,自是原材料匱乏所導致的產能不足。學生思慮良久,覺得應該稍作調整,便有了這物事。”
這半年以來,陳凱的嘴裏動不動就會說出一些新鮮詞匯來,什麽考察、什麽產能不足、什麽產能過剩、什麽產品類型單一,不足而一。鄭成功和洪旭他們早已習慣,細思更覺其中言簡意賅,便默認與此,並且每次聽到更新鮮的詞匯來,亦是會仔細想想這到底是個什麽意思,倒也有幾分有趣。
這一次,陳凱提出的問題,確實也是軍中需要面對的。鄭成功麾下六鎮,不過三千餘人,再加上即將擴充到一千的南澳鎮,也不過是四千多人而已。按照兵種搭配的慣例來看,刀盾確實也用不了那麽多,正常情況還是長槍占據多數,畢竟還是要對抗清軍的優勢騎兵嘛。而現在,藤牌的產量過大,陳凱此舉擺明了就是進行產品轉型。
“原本承平時咱們南方軍中確有藤盔一說,軍中也有士卒裝備了這一物事。只是工坊現今都在韃子的控制之中,咱們卻也無從獲取。”
清廷能夠在關內與明軍爭鋒了近二十年,其後更是鎮壓了聲勢浩大的三藩之亂,說到底,還是源於入關之初一口氣占下了大半個中國,有了這麽大的底子,拉攏士紳,盤剝百姓,用稅賦供養官吏、確保八旗軍和綠營兵的軍需軍餉,才能維持下去。
這是莫大的優勢,別的不說,甚至就連原材料什麽的都不提,光是占領區控制的人口數量,雙方就不在一個等級線上面。
“這東西確實好,尤其是對於我軍現在鐵料匱乏的情況,就更顯出了好處。陳參軍是怎麽想到的?”
莫說是明末清初,就連抗日戰爭期間,軍中也有用藤盔來將就的。第一次看見陳豹露出了笑意,陳凱亦是拱手回道:“回侯爺的話,下官查了查戚少保的《紀效新書》,那裏面提到過,隨後又到武庫裏找鄭主事尋了一個替換下來的,便讓藤匠們照貓畫虎的做了一個。”
《紀效新書》中有載:頭盔以細藤為之,內用綿帽,盔頂上俱用紅纓,一則壯觀,一則順南方之色。
陳凱讓藤匠做的便是這個模樣的藤盔,大抵與當年戚家軍用過的沒什麽太大的區別。頭部乃是人體諸多要害之處的集中點,確保頭部安全乃是甲胄防護上的一大重要課題。原本鄭成功所部草就,這等物事就少之又少,此前出征時更是因此而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如今有了此物,士卒在戰場上就會變得更加安全一些,起碼頭部受到的傷害就會較少不小。
看著這物事,鄭成功等人亦是眉開眼笑:“陳參軍,這藤盔的產量幾何?”
“回國姓的話,比藤牌要快一些,每個藤匠每天大概能造出三到四個。”
藤牌編制,純手工加工的話,原本一面質地上佳的也是需要數日方可,而且還得是熟練藤匠。軍中使用,陳凱向來是兼顧質量和產量,對於那些耗時耗力的裝飾,則一向是能免則免。
除此之外,藤制品加工,首先還需對藤料進行粗加工和細加工,此後還要浸泡桐油和暴曬,以為強化其堅固和韌性,陳凱經過了前幾日的摸索,最後還是將其進行了如早前針對鐵匠一般的分工,如此才有了鄭成功回來時看到的那一千多面藤牌。
就像後世藤藝編制,都是購買的經過加工完畢的成品藤條,便是一介女流,無甚氣力,且工藝不熟,三天的時間也可以做出一個遠比藤盔更大的藤筐出來。陳凱手下的這些藤匠,可都是積年的老匠人,手藝上自是沒得說的,速度就更不必提了。
“這樣說的話,大抵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裝備全軍嘍?”
“確實如此,只是不比藤牌,藤盔的手藝畢竟還不甚熟稔,起初不會太快,等到藤匠們手藝熟練了,速度自然而然的就會提上來。”
陳凱如是說道,鄭成功他們亦是點了點頭。對於陳凱,便是原本對其不滿的陳豹如今亦是去了大多的不滿,因為他的每一分努力都在強化這支軍隊的戰鬥能力。強軍,這是事關生死的大前提,那些小事情,自然也就會慢慢的淡化下去。
這件寶貝獻出來,洪旭已經開始琢磨著從哪裏在搜刮一些藤匠來充實軍器工坊,而陳豹則已經在琢磨著軍中的缺額到底有多少,在優先補充六鎮的情況下,他的南澳鎮到底什麽時候能夠開始列裝等等。
“陳參軍,既然可以有藤盔,何不試試藤甲呢?”
陳豹靈光一閃,當即便脫口而出。這個問題,其實陳凱早前就已經想過了,此刻陳豹問及,他故作思索了一下子,便對三人笑道:“下官聽說,韃子那邊有說範逆文程是諸葛孔明再世。既然如此,用藤甲,就顯得有些不利了。”
此言既出,鄭成功等人先是一楞,隨即便是哄堂大笑,全無侯爵、伯爵的體面可言。江湖傳聞,滿清的高層都是用三國演義來當兵書的,火燒藤甲兵的故事肯定聽說過。不過皇明是火德,國號甚至更有傳說是三重火,自稱水德的清廷能不能燒得動就不好說了。
防火材料,陳凱倒是琢磨過,比如貝殼研磨成粉,塗在表面便可以空氣和可燃物,起到防火的效用,這東西他也是打算用在藤盔和藤牌上面的。奈何藤甲的面積過大,需要工序和工時過多,卻也不利於軍中普及。更何況,他也早有了打算,只是現在的時機還不成熟而已。
“《紀效新書》中記載過一種緝甲,需用絹布一寸,以線厚緝。下官曾想過此物,但是用絹過費,再兼對於虜師的鳥銃、弓箭是否擁有防禦的能力也猶未可知,實在得不償失。”
絹現在是鄭成功麾下進行海貿的主要商品之一,然則兵荒馬亂,供貨量大減,自然也不可考慮用這等商品來給士卒作為甲胄。更何況,明末時本就盛行的棉甲其實際上也是靠著綿和鐵片來才能勉強起到防彈作用,緝甲只有絹布,實在讓陳凱沒什麽信心。
藤盔的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軍器工坊接下來藤匠產能會大幅度的轉向藤盔,藤牌並非暫且不再繼續生產了,但也最多就是找一個藤匠自行打造,無需再趕什麽產量了。
陳凱來時,軍務已經商議得七七八八了,藤盔的事情得到了肯定,很快他也跟著陳豹、洪旭二人退出了虎節堂。只是就在陳凱離開之時,鄭成功卻似乎想到了什麽,但卻也沒有如何。直到陳凱用過了晚飯,平日裏緊隨著鄭成功的那個管家鄭三才突然造訪。
“陳參軍,家主有要事相商,煩請移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秀才瞧不起童生、舉人瞧不起秀才、進士瞧不起舉人、若是考中了個狀元郎,更是可以將鼻子都朝了天去。甚至就連官場上,官員見面也並非是直截了當的談公務,尤其是有那些不甚熟悉的官員在場的情況下,總要論資排輩的談一談“你是哪年中舉的”、“他是哪年殿試的”、“殿試的成績如何”、“名列第幾”,等等等等,不足而一。
有同等經歷,才有共同語言,這亦是階級。這就好像是三個海軍碰面,美國海軍炫耀他的航母戰鬥群是何等強大,英國海軍大談維多利亞時代的輝煌,另外一個要是個蒙古國海軍,難道說還能聊聊烏蘭巴托大海戰和葉尼塞河的奇謀不成?
葉翼雲冷哼了一聲,轉頭就走。他是崇禎十三年的進士,做過吏部主事,如今也不過三十七八的年紀,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對於自身的能力也有著一定程度的信心,眉宇間更有傲人之色。
只是這話聽來,倒好像是那個“舉人”是特意為了照顧陳鼎的情緒而添進來的。不過,以著陳鼎的脾氣,卻也並不在意。除此之外,他也知道,葉翼雲這個人,無非是心高氣傲了一些,倒也並非是什麽心腸歹毒之徒,否則他也不會能與其相交甚歡。
轉過天去,隨著鄭成功的表態,軍器工坊新一輪的擴建工作再度展開。拋開預留用以興建火藥制造和火銃制造的那片空地以外,又擴了一片區域出去,用以制造火炮。除此之外,鄭成功還在城外劃了一片地,專司作為火器的試驗場。
然則,炮匠尚在金門,鳥銃工匠也需要安置家屬,再加上擴建的工作,這兩日暫且不涉及到生產工作。到了下值之後,陳凱帶著一個盒子回到總鎮府,面見鄭成功。這時候,陳豹和洪旭二人也在此處,顯然是還在與鄭成功商討些什麽軍務上的事情。
“學生前些時日讓人做了一件物事,特請國姓鑒賞一二。”
得到了鄭成功的首肯,陳凱從小廝手上接過了盒子,在鄭成功他們面前打開。只是這盒子一旦打開,眾人皆是臉色一變。
“藤盔?”
“正是。”
陳凱點了點頭,繼而笑道:“近期以來,藤牌的產量顯著,但是一則腰刀產量不高,二則大軍也不需要那麽多的藤牌。換言之,就是產能過剩。而鐵匠方面,打造武器的速度是加快了,但是鐵料尤嫌不足,自是原材料匱乏所導致的產能不足。學生思慮良久,覺得應該稍作調整,便有了這物事。”
這半年以來,陳凱的嘴裏動不動就會說出一些新鮮詞匯來,什麽考察、什麽產能不足、什麽產能過剩、什麽產品類型單一,不足而一。鄭成功和洪旭他們早已習慣,細思更覺其中言簡意賅,便默認與此,並且每次聽到更新鮮的詞匯來,亦是會仔細想想這到底是個什麽意思,倒也有幾分有趣。
這一次,陳凱提出的問題,確實也是軍中需要面對的。鄭成功麾下六鎮,不過三千餘人,再加上即將擴充到一千的南澳鎮,也不過是四千多人而已。按照兵種搭配的慣例來看,刀盾確實也用不了那麽多,正常情況還是長槍占據多數,畢竟還是要對抗清軍的優勢騎兵嘛。而現在,藤牌的產量過大,陳凱此舉擺明了就是進行產品轉型。
“原本承平時咱們南方軍中確有藤盔一說,軍中也有士卒裝備了這一物事。只是工坊現今都在韃子的控制之中,咱們卻也無從獲取。”
清廷能夠在關內與明軍爭鋒了近二十年,其後更是鎮壓了聲勢浩大的三藩之亂,說到底,還是源於入關之初一口氣占下了大半個中國,有了這麽大的底子,拉攏士紳,盤剝百姓,用稅賦供養官吏、確保八旗軍和綠營兵的軍需軍餉,才能維持下去。
這是莫大的優勢,別的不說,甚至就連原材料什麽的都不提,光是占領區控制的人口數量,雙方就不在一個等級線上面。
“這東西確實好,尤其是對於我軍現在鐵料匱乏的情況,就更顯出了好處。陳參軍是怎麽想到的?”
莫說是明末清初,就連抗日戰爭期間,軍中也有用藤盔來將就的。第一次看見陳豹露出了笑意,陳凱亦是拱手回道:“回侯爺的話,下官查了查戚少保的《紀效新書》,那裏面提到過,隨後又到武庫裏找鄭主事尋了一個替換下來的,便讓藤匠們照貓畫虎的做了一個。”
《紀效新書》中有載:頭盔以細藤為之,內用綿帽,盔頂上俱用紅纓,一則壯觀,一則順南方之色。
陳凱讓藤匠做的便是這個模樣的藤盔,大抵與當年戚家軍用過的沒什麽太大的區別。頭部乃是人體諸多要害之處的集中點,確保頭部安全乃是甲胄防護上的一大重要課題。原本鄭成功所部草就,這等物事就少之又少,此前出征時更是因此而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如今有了此物,士卒在戰場上就會變得更加安全一些,起碼頭部受到的傷害就會較少不小。
看著這物事,鄭成功等人亦是眉開眼笑:“陳參軍,這藤盔的產量幾何?”
“回國姓的話,比藤牌要快一些,每個藤匠每天大概能造出三到四個。”
藤牌編制,純手工加工的話,原本一面質地上佳的也是需要數日方可,而且還得是熟練藤匠。軍中使用,陳凱向來是兼顧質量和產量,對於那些耗時耗力的裝飾,則一向是能免則免。
除此之外,藤制品加工,首先還需對藤料進行粗加工和細加工,此後還要浸泡桐油和暴曬,以為強化其堅固和韌性,陳凱經過了前幾日的摸索,最後還是將其進行了如早前針對鐵匠一般的分工,如此才有了鄭成功回來時看到的那一千多面藤牌。
就像後世藤藝編制,都是購買的經過加工完畢的成品藤條,便是一介女流,無甚氣力,且工藝不熟,三天的時間也可以做出一個遠比藤盔更大的藤筐出來。陳凱手下的這些藤匠,可都是積年的老匠人,手藝上自是沒得說的,速度就更不必提了。
“這樣說的話,大抵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裝備全軍嘍?”
“確實如此,只是不比藤牌,藤盔的手藝畢竟還不甚熟稔,起初不會太快,等到藤匠們手藝熟練了,速度自然而然的就會提上來。”
陳凱如是說道,鄭成功他們亦是點了點頭。對於陳凱,便是原本對其不滿的陳豹如今亦是去了大多的不滿,因為他的每一分努力都在強化這支軍隊的戰鬥能力。強軍,這是事關生死的大前提,那些小事情,自然也就會慢慢的淡化下去。
這件寶貝獻出來,洪旭已經開始琢磨著從哪裏在搜刮一些藤匠來充實軍器工坊,而陳豹則已經在琢磨著軍中的缺額到底有多少,在優先補充六鎮的情況下,他的南澳鎮到底什麽時候能夠開始列裝等等。
“陳參軍,既然可以有藤盔,何不試試藤甲呢?”
陳豹靈光一閃,當即便脫口而出。這個問題,其實陳凱早前就已經想過了,此刻陳豹問及,他故作思索了一下子,便對三人笑道:“下官聽說,韃子那邊有說範逆文程是諸葛孔明再世。既然如此,用藤甲,就顯得有些不利了。”
此言既出,鄭成功等人先是一楞,隨即便是哄堂大笑,全無侯爵、伯爵的體面可言。江湖傳聞,滿清的高層都是用三國演義來當兵書的,火燒藤甲兵的故事肯定聽說過。不過皇明是火德,國號甚至更有傳說是三重火,自稱水德的清廷能不能燒得動就不好說了。
防火材料,陳凱倒是琢磨過,比如貝殼研磨成粉,塗在表面便可以空氣和可燃物,起到防火的效用,這東西他也是打算用在藤盔和藤牌上面的。奈何藤甲的面積過大,需要工序和工時過多,卻也不利於軍中普及。更何況,他也早有了打算,只是現在的時機還不成熟而已。
“《紀效新書》中記載過一種緝甲,需用絹布一寸,以線厚緝。下官曾想過此物,但是用絹過費,再兼對於虜師的鳥銃、弓箭是否擁有防禦的能力也猶未可知,實在得不償失。”
絹現在是鄭成功麾下進行海貿的主要商品之一,然則兵荒馬亂,供貨量大減,自然也不可考慮用這等商品來給士卒作為甲胄。更何況,明末時本就盛行的棉甲其實際上也是靠著綿和鐵片來才能勉強起到防彈作用,緝甲只有絹布,實在讓陳凱沒什麽信心。
藤盔的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軍器工坊接下來藤匠產能會大幅度的轉向藤盔,藤牌並非暫且不再繼續生產了,但也最多就是找一個藤匠自行打造,無需再趕什麽產量了。
陳凱來時,軍務已經商議得七七八八了,藤盔的事情得到了肯定,很快他也跟著陳豹、洪旭二人退出了虎節堂。只是就在陳凱離開之時,鄭成功卻似乎想到了什麽,但卻也沒有如何。直到陳凱用過了晚飯,平日裏緊隨著鄭成功的那個管家鄭三才突然造訪。
“陳參軍,家主有要事相商,煩請移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