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五十三章 交代2

關燈
需要帶回來的東西不少,後世凡是帶‘胡’、帶‘番’、帶‘西’的東西,絕大多數都是外來的。只是衣食住行,熊荊撿了幾個重要的說。其餘他平時想到的東西已經讓王廷畫師畫在冊子上,到時候按圖索驥就是了。

“臣等見過大王。”出使不但是生意,還涉及楚國與各國的邦交,熊荊交代無勾長後,作為本次出使的使臣越大夫陸茁,全權處置貿易的郢都市令不疾,還有馬尹下面相馬的兩個校人,幾人一起謁見熊荊。

巫覡、無勾長並未離去,雖然職責不同,可邦交、貿易上的事情他們也應該聽一聽。

“國有部落國、有城邦國、有君主國、有共和國、有帝王國,”熊荊說起了航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國家,包括以後將去的羅馬。“各有不同,若非必要,不與帝王國相交。印度便是帝王國,此前猶如天下,有十六國。最南之島以北有國名羯陵迦,長平戰時,印度帝王率軍滅其國,斬首十萬,擄民十五萬,庶民死傷無數。”

“如秦也。”陸茁感嘆了一聲,這種是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印度的統一早於華夏,大約在公元前262年左右,羯陵迦被阿育王滅國,實現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次大陸最南端以及斯裏蘭卡不包括在內)。這也是亞歷山大東征的後續,沒有亞歷山大的東征,就不可能有印度歷史上的這次統一。

與華夏戰國不同,羯陵迦之戰,阿育王斬首十萬人就覺得戰爭殘酷,從而皈依佛教,並以佛教為印度國教。華夏世界戰國後期,稍微大一點的戰役斬首皆超過十萬,長平之戰更是坑殺四十萬,加上趙軍之前的損失以及秦軍半數的損失,戰役死亡人數幾近七十萬。

阿育王死後(前232年),與統一華夏的秦一樣,孔雀帝國分崩離析,南方百乘王朝最先獨立(前230),其餘邦國也陸續獨立,羯陵迦最終也獨立。整個帝國大約維持了四十多年,就被巽伽王朝所取代。巽伽王朝與從河中地區南下的巴克特裏亞王國一南一北分治印度,宛如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

“如秦不如秦,那是印度之事,皆與楚國無關。”熊荊擔心陸茁會將天下代入印度,把羯陵迦比作楚國,把大陸最南端以及斯裏蘭卡比作百越。“印度離我最近,印度人丁即便少於我,也相差無幾。印度庶民種稻,田租六分之一,一年兩獲,產糧多於我。他日若遷於江東,必要從印度買入稻米。”

“臣知也。”陸茁當然不是不識大體的人他完全知道此行的目的。

“印度之西北,當為塞琉古,即此前波斯,占據波斯海灣;紅海之西北,乃為埃及。”熊荊說著從毋忌哪裏問來的消息,“此兩者皆為帝國,通希臘文字。餘者,當為部落小國或城邦小國。

帝國不可輕慢,所贈之禮加倍。其恐嚇之言、誇大之言不必信之,其人也不可信之。帝國皆有寵臣、寵妃,甚至寺人亦可狐假虎威、指鹿為馬,此三種人亦要交善贈禮。帝國多侯者間諜,你之所見或許全是此等人物,勿要戒備。”

“寺人?”寵臣、寵妃也就算了,寺人那麽下賤的東西不要說交善贈禮,就是以平等的身份和寺人說幾句話,陸茁都覺得丟盡顏面,是大羞辱。

“你就當是忍辱負重。”熊荊看向他。趙高還沒有出來,天下人、尤其是楚人無法想象寺人可以達到那樣的權勢。

“唯。”陸茁只好對熊荊一揖,心中泛起不妙的感覺。

“因印度帝王之故,印度盛行佛教,”熊荊再道。“所謂佛教,庶民、奴隸多信之,其與貴人之教婆羅門敵對,艦隊勿要信奉,更勿要帶回。”

“臣知也。”陸茁再答。

“絹絲之價需廉,切記此點。”囑咐完陸茁,熊荊又看向市令不疾。“餘者,鐵器、兵甲、瓷器、紙張之類,不求牟利多少,但求打開銷路。”

“臣謹記大王之命。”不疾連忙答應,郢都市令不少,他能出海不過是因為年紀較小。

“商賈自行其是,勿要幹涉。”熊荊再一次交代。

市令之下還有商賈。整個艦隊載重達四百六十噸,即便攜帶了半年的糧秣、半年的水也不到兩百噸,剩餘噸位中,兩百噸(空間)全是各式各樣的貨物,鐵器和兵甲占了一大半。在毋忌無意識的幫助下,這些商品不是帶有希臘式樣,就是繪有希臘元素。

“唯。”不疾又揖。

“你等……”熊荊看向馬尹派來的兩個校人。不待他說話,兩人便道:“臣等誓將帶回龍馬。”

“善。”熊荊終於覺得自己交代完了,未盡之言全在厚厚的冊子上。

“陸運不如河運,河運不如海運。中洲、西洲、南洲本相連,以陸路,從中洲最東之成山角,至西洲最西之達赫拉克勒斯石柱,行程十萬裏不止,十數年不得往返。而以海路,兩三年或可回轉。往返時日如此,輸運更有雲泥之別。以陸路,數噸而已;以海路,少者數百噸,多則千萬噸。

商行於天下,互通四方之有無;舟行於大海,輸運各洲之物產。以管仲輕重之術,可使國富,可使國貧,可使人生,更可使人死,此皆在海運舟隊。

秦、趙通商於昆侖西面之粟特,粟特往南即印度,往西為塞琉古,塞琉古國內,波斯帝王所築七千裏禦道,旬月可至地中之海東側。若海路直通地中之海,乃至僅通商於紅海西北之埃及,波斯灣之塞琉古,秦、趙商賈亦受大挫。

趙國,乃我之同盟,趙國可借我海舟通商至地中之海,秦國不然,秦國乃我之仇敵。

馬匹為大軍征戰必須要物,秦國竊我四輪馬車,陸路輸運以避我舟師,然一車需三馬,甚至四馬,車十萬輛需馬三、四十萬匹,秦國之馬不足。

不佞聞之,秦有烏氏倮,以絹絲之物於戎王,戎王以馬匹十倍償之,由此得馬。戎王要絹絲之物何用?轉賣予粟特人售予塞琉古、印度、地中海之國。

彼處絲料之價,等同金價,織染繡練,其數十倍於金價。郢都一斤絲不過三、五百錢,平常之繒不及千錢,售予地中海各國,可得二十倍之巨利。

若能通商於塞琉古、印度、地中之海各國,只取十倍、五倍、三倍,乃至無利,可使秦人不得馬也。秦人不得馬,陸路糧秣無法輸運,水路又畏我舟師,或不能伐……”

一場針對秦國的絲綢貿易戰在熊荊描述下展開。以大司馬府的計劃,秦國出售什麽,楚國商船隊就賤賣什麽。秦國有什麽,楚國、齊國、趙國也有什麽。這樣的重擊可以讓秦國的對外貿易徹底停頓,讓烏氏倮那樣的絹絲換馬徹底消失。

“不必憂慮絹絲之價太廉。”熊荊見諸人深思,“絹絲在織女之手,爰金在貴人胡商之手,若無海舟,兩者不成買賣。二十年後,絹絲價格再漲便是。貿易之利前期可倚重絲綢,數年後倚重於鐵器、陸離、瓷器、紙張等物,再便是金銀之利。”

見熊荊說起金銀之利,知情的陸茁、不疾連連點頭。其實不需要售出任何貨物,只要黃金換白銀就能有三倍的毛利——華夏金銀比價為一比四,地中海金銀比價通常超過一比十二。賣出黃金,換取白銀,再用白銀從各國購物或者套購黃金,就是一筆大利。

陸茁等人點頭,熊荊心裏則有些懊惱,他本想在出發之前給大家打氣,沒想說到最後說到了金銀比價上。看著心思開始活絡的諸人,他再道:“海路即世界,艦隊即吾國,世界各洲將由楚人越人開拓,亦將歸楚人越人所有。”

“臣謹記聖言。”陸茁聞言有些激動,他大拜頓首,餘人也跟著他頓首。

“航路之事,可聞於雒越、甌雒之人。”熊荊最後補充了一點。

經過重重翻譯,甌雒的舟吏說他去過頓遜。頓遜是哪裏熊荊不知道,不過以越人舟吏的描述:舟到頓遜需陸行數日再換船起航看,應該是克拉地峽某處,這不由讓熊荊想到了著名的‘漢使航程’。

西漢元始年間(公元1-5年),黃支遣使獻犀牛於長安,王莽令漢使隨南支使節前往南支,以示懷慰。漢使從合浦出發,十三個月後抵達黃支;又花了十個多月才返回合浦。去時並沒有經過馬六甲海峽,步行大約十日越過馬來半島。

西漢時期南海與印度洋通航,先秦時期南海與印度洋通航也不奇怪。考古所發現的三個波斯蒜瓣紋銀盒,一於雲南滇王墓葬(前175年入葬),一於廣州南越王墓葬(前122年入葬),一於臨淄齊王墓葬(前179年入葬)。

臨淄齊王墓出土的銀盒上另刻有‘三十三年’的漢文紀年。秦漢帝王年號中,只有秦始皇有三十年,故而不難推斷:銀盒從海路而來,抵達華夏的時間不晚於秦王趙政三十三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