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會議
關燈
小
中
大
面對秦國,大家誰也跑不了,而在秦軍殺來之前,楚國也好,諸越也好,各部落也好,都要厲兵秣馬、未雨綢繆,以準備最後的戰爭。熊荊的話就要表達這個意思,即便現在楚軍取得了一場接一場的勝利,但真正能打的士卒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
相對於楚軍,秦軍只是不適應這樣的戰法而已。研究這段時間從戰爭上收集到的各種信息,秦軍實際上也在不斷改變,鴻溝之戰中出現的酋矛和石甲就是其中的代表。對矛,青銅兵器還是鉅鐵兵器相差不大,都是捅;石甲當然沒有鉅甲的防護效果好,可又要比皮甲好不少。
兵甲之外則是戰術。以前的秦軍常常散陣而鬥,便於搶奪首級,這一次的秦軍並沒有散陣而鬥,他們的酋矛陣雖然不如楚軍,但已經有了矛陣的樣子。
而知彼司的情報顯示,少府除了在大規模制造四輪馬車外,還在試制新式大翼。堅硬的撞擊必須有一根貫穿船底中軸的龍骨,龍骨之上‘長’又橫著一根又一根的肋骨,劇烈碰撞的反作用力通過龍骨和肋骨分攤在整艘戰舟上。然而不能說,沒有龍骨就沒有撞角,撞擊本就是水戰的基本戰術,龍骨只是保證戰舟撞而不壞。
撞擊之外還有速度,速度依靠船型和槳手的數量。新式大翼之所以有三排槳手,不過是巧妙安排了三個人的空間,並沒有什麽獨特之處。即便不能巧妙安排三名槳手的空間,只要不嫌棄戰舟過寬,不說三名槳手,就是五名槳手也能從容安排。一旦秦國大量制造無龍骨的三槳、五槳大翼戰舟,那秦軍也能在一日之內縱橫四、五百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楚軍要想打敗秦軍,除了士卒的勇武,不得不借助新技術和新戰法,但戰爭本身就是一種交流。這種交流非常實在、極為有效,因為學費是無數的鮮血和無屍骨。
秦軍作戰言利論贏,富有彈性,會學習敵人有效的戰術,結果就是楚軍在進步,秦軍也在進步。秦軍的進步不如楚軍,但秦軍數量占有絕對的優勢,這種數量優勢可抵消兵甲、戰術上的相對劣勢。若楚國所有軍隊和秦國所有軍隊集中在一個戰場打一場賭國運的決戰,毫無疑問,結果必然是楚軍戰敗。
熊荊越來越感覺到了大翼戰舟的重要性,是大翼戰舟讓楚軍得以集中兵力對秦軍各個擊破,並且,狹窄的江河使得秦國即便造出了無龍骨的三槳、五槳大翼,也無法進行有效機動,因為這種船經不起撞擊。
“大王,”思索中,長姜的聲音在耳邊響起。“諸臣已至燕朝。”
燕朝已經變成大帳篷,帳篷之下,令尹成介、蔡公蔡文、寢公沈尹義、項公項鵲、期公媯瑕,以及淖狡、昭黍、屈遂、宋玉、蒙正禽、觀曳、子莫等人都已經到齊。這次要談的,仍然是即將實行的敖制。
實際的說,敖制不是熊荊提法,第一個提出實行敖制的是箴尹子莫。他之所以會這樣提,不是因為他的想法有多高尚或者多覆古,而是他不喜歡成介做楚國令尹。令尹一職源自武王,從設立之初,其權力就僅在君王之下。而楚國未像別國那般實行文武分治,熊荊如今又對令尹完全放權,令尹之權實際上已等於大王。
互鬥,才是造成當下這種局面的原因;分權,則是施行敖制的最終目的。從提出施行敖制到現在,會議一共進行了十二次,每一次雙方都激烈爭吵。弋菟幾次要對成介動武,要‘殺了這個若敖氏餘孽’,於是他第五次會議後便被取消了與會資格。
新公族這邊,最後剩下淖狡、昭黍、屈遂、子莫四人,老公族則是五人:成介、蔡文、沈尹義、項鵲、媯瑕。宋玉、觀曳因為不是姓羋,可以作雙方的調停,蒙正禽雖是公族,左尹府涉及改制甚深,後面幾次會議不得不與會討論。
“臣見過大王。”見熊荊走入燕朝,十二名臣子全站起來揖禮。
“免禮。”熊荊笑道。從第五次會議起,他的原則是盡量緩和氣氛,保證會議圓滿而成功。“諸卿,幾日參觀游說,越人皆願與我楚人立盟。”
越人的事情諸人早就知道,熊荊這樣說,群臣不得不給個面子,齊聲道:“臣恭賀大王。”
“如此,我楚國後方無憂了。”熊荊又感覺到了雙方的火藥味。果然,他話音一落下,子莫就揖道:“稟大王,蒙武五十萬大軍縱橫楚地,殺戮楚民,令尹遷民不及也。”
“哼!”成介當即目之。“宋人不聽號令,本尹若之奈何?”
“蒙武之軍現在何處?”蒙武五十萬大軍雖然限制在了宋地,缺糧後自會退走,但熊荊還是要問,畢竟秦軍殺的是楚國之民。
“稟大王,蒙武軍前鋒已拔下平阿,城內庶民泰半不願離城,臣亦無奈。”成介道。“離魏境最北之陽夏,庶民急急避向濊水一側,今無恙也。不避至諸水亦可避入荒野,也是無恙。唯不願離城者,一旦城池被拔,悉數盡死。”
“彼等為何不願離城?”熊荊焦躁道,疏散計劃很早就定下了。
“宋地之民不信譽士,多信墨者。”成介說出的原委。
“墨者?”宋地的墨者與魯地的儒者一樣,並非葛衣草履、腰懸銅劍的墨家子弟,而是信仰墨學的士人豪強。“那些墨者為何不勸庶民離城?”
“非墨者不勸庶民離城,而是縣吏亡後,縣治大亂,加之庶民畏懼譽士,故不願離城。墨者對譽士也是不信,彼等不走,庶民也就不走。”成介繼續道。
宋地雖處南方,然戴氏代宋後,郡縣化程度不比魏國低,一旦去除官吏,譽士又未來得及就封,縣治就難以維持了。不過成介還漏了一點沒說,那就是宋人的‘愚’。譽士本就是被宋人視為殘暴之徒,秦軍來是死,跟殘暴之徒避走估計也是死,與其如此,還不如據城而戰。
“竟是如此!”熊荊聞言長嘆。
“大王,”宋玉清咳了一下,“戰事還是稍後再議,而今當議新政。”
“然。”熊荊不得不點頭。宋地損失再大,也不過是一地、一時的損失,比戰爭更重要的是楚國的政制要穩定下來。他凝神問道:“上次商議之七敖治事,諸卿以為如何?”
“臣等無異議。”子莫帶頭說道,這就是他提出來的。
“臣以為不然。”成介臉色發沈。“如此,便似一人有七個頭顱,豈能處置政務?”
“一年用一個頭顱有何不可?”子莫反駁。“且我楚國只有大王一個頭顱,何來七個頭顱?推選出的治事七敖不過是楚國之四肢耳。”
“臣以為七敖過多。”項鵲不同意子莫的觀點。兄長項燕率軍連勝秦軍,他在政治上的聲望也越來越高。“最多五敖,如此每人各掌權一年,五年後再行推選。”
“君若如此,將越人置於何處?”昭黍問道。“七敖之中,越人之敖少者兩人、多者三人,若只有五敖,越人五占其二,如何妥當?”
昭黍一句話把項鵲問住了。南方越人大概有一百萬出頭,要把他們聯合進來,就必須給他們一些位置,七名推選出來治事的敖最少要給他們兩人。正朝就是此前外朝的縮小,除了占少數的巫覡、貴族要給他們一定的位置外,國人(實則是氏族長和譽士長),按照一部落最少一人的原則,也要給五十多個位置。
外朝很可能繼續存在,但外朝之人不能是貴族、譽士,只能是有產的庶民甲士,規模暫定在一卒一人。很多部落人少拿不出一個師,但出一個三百一十人的卒還是有的。
“越乃蠻夷,甲士不及我,丁口也不及我,不給彼等又能如何?”沈尹義不屑,他與熊荊不同,並不將越人看的很重。
“你這是何意?”熊荊聞言不悅。他覺得敖制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向拼圖一樣快速合並蠻夷氏族。合進來自然要給人家權利,但合與不合選擇權在己。
“我軍再勝秦軍,若下大梁,秦人日後無以攻我。臣以為大王對越人太過看重。”沈尹義道。
“大王雲,勝敗乃兵家常事,他日若是我軍敗了,不退入越地又能退往何處?”淖狡道。
“即便有那一日,亦當退入齊國。”沈尹義道。他此前提了一個想法是與齊國合並。
“齊國地處海濱,有何縱深?”淖狡再問。
“咳咳。”宋玉和觀曳幾乎同時咳嗽,表示商議已經離題。
“成卿以為七人如何?”熊荊適時插言,問向成介。
“若慮及越人,當可七人。然則,”成介道,“越人不熟我楚國,如何治事?”
“各氏族、各縣邑已行承包,稅賦也是各氏族、各縣邑自行收取,需郢都處置之事當不多。戰時又不同,戰時自然是楚人主事。”昭黍插言道。
“越君開等人定要比你我更知楚國。”淖狡也插了一句。
“與其商議七敖,還不如商議律法。”蒙正禽心急火燎。“縣邑行承包之制,庶民之利何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相對於楚軍,秦軍只是不適應這樣的戰法而已。研究這段時間從戰爭上收集到的各種信息,秦軍實際上也在不斷改變,鴻溝之戰中出現的酋矛和石甲就是其中的代表。對矛,青銅兵器還是鉅鐵兵器相差不大,都是捅;石甲當然沒有鉅甲的防護效果好,可又要比皮甲好不少。
兵甲之外則是戰術。以前的秦軍常常散陣而鬥,便於搶奪首級,這一次的秦軍並沒有散陣而鬥,他們的酋矛陣雖然不如楚軍,但已經有了矛陣的樣子。
而知彼司的情報顯示,少府除了在大規模制造四輪馬車外,還在試制新式大翼。堅硬的撞擊必須有一根貫穿船底中軸的龍骨,龍骨之上‘長’又橫著一根又一根的肋骨,劇烈碰撞的反作用力通過龍骨和肋骨分攤在整艘戰舟上。然而不能說,沒有龍骨就沒有撞角,撞擊本就是水戰的基本戰術,龍骨只是保證戰舟撞而不壞。
撞擊之外還有速度,速度依靠船型和槳手的數量。新式大翼之所以有三排槳手,不過是巧妙安排了三個人的空間,並沒有什麽獨特之處。即便不能巧妙安排三名槳手的空間,只要不嫌棄戰舟過寬,不說三名槳手,就是五名槳手也能從容安排。一旦秦國大量制造無龍骨的三槳、五槳大翼戰舟,那秦軍也能在一日之內縱橫四、五百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楚軍要想打敗秦軍,除了士卒的勇武,不得不借助新技術和新戰法,但戰爭本身就是一種交流。這種交流非常實在、極為有效,因為學費是無數的鮮血和無屍骨。
秦軍作戰言利論贏,富有彈性,會學習敵人有效的戰術,結果就是楚軍在進步,秦軍也在進步。秦軍的進步不如楚軍,但秦軍數量占有絕對的優勢,這種數量優勢可抵消兵甲、戰術上的相對劣勢。若楚國所有軍隊和秦國所有軍隊集中在一個戰場打一場賭國運的決戰,毫無疑問,結果必然是楚軍戰敗。
熊荊越來越感覺到了大翼戰舟的重要性,是大翼戰舟讓楚軍得以集中兵力對秦軍各個擊破,並且,狹窄的江河使得秦國即便造出了無龍骨的三槳、五槳大翼,也無法進行有效機動,因為這種船經不起撞擊。
“大王,”思索中,長姜的聲音在耳邊響起。“諸臣已至燕朝。”
燕朝已經變成大帳篷,帳篷之下,令尹成介、蔡公蔡文、寢公沈尹義、項公項鵲、期公媯瑕,以及淖狡、昭黍、屈遂、宋玉、蒙正禽、觀曳、子莫等人都已經到齊。這次要談的,仍然是即將實行的敖制。
實際的說,敖制不是熊荊提法,第一個提出實行敖制的是箴尹子莫。他之所以會這樣提,不是因為他的想法有多高尚或者多覆古,而是他不喜歡成介做楚國令尹。令尹一職源自武王,從設立之初,其權力就僅在君王之下。而楚國未像別國那般實行文武分治,熊荊如今又對令尹完全放權,令尹之權實際上已等於大王。
互鬥,才是造成當下這種局面的原因;分權,則是施行敖制的最終目的。從提出施行敖制到現在,會議一共進行了十二次,每一次雙方都激烈爭吵。弋菟幾次要對成介動武,要‘殺了這個若敖氏餘孽’,於是他第五次會議後便被取消了與會資格。
新公族這邊,最後剩下淖狡、昭黍、屈遂、子莫四人,老公族則是五人:成介、蔡文、沈尹義、項鵲、媯瑕。宋玉、觀曳因為不是姓羋,可以作雙方的調停,蒙正禽雖是公族,左尹府涉及改制甚深,後面幾次會議不得不與會討論。
“臣見過大王。”見熊荊走入燕朝,十二名臣子全站起來揖禮。
“免禮。”熊荊笑道。從第五次會議起,他的原則是盡量緩和氣氛,保證會議圓滿而成功。“諸卿,幾日參觀游說,越人皆願與我楚人立盟。”
越人的事情諸人早就知道,熊荊這樣說,群臣不得不給個面子,齊聲道:“臣恭賀大王。”
“如此,我楚國後方無憂了。”熊荊又感覺到了雙方的火藥味。果然,他話音一落下,子莫就揖道:“稟大王,蒙武五十萬大軍縱橫楚地,殺戮楚民,令尹遷民不及也。”
“哼!”成介當即目之。“宋人不聽號令,本尹若之奈何?”
“蒙武之軍現在何處?”蒙武五十萬大軍雖然限制在了宋地,缺糧後自會退走,但熊荊還是要問,畢竟秦軍殺的是楚國之民。
“稟大王,蒙武軍前鋒已拔下平阿,城內庶民泰半不願離城,臣亦無奈。”成介道。“離魏境最北之陽夏,庶民急急避向濊水一側,今無恙也。不避至諸水亦可避入荒野,也是無恙。唯不願離城者,一旦城池被拔,悉數盡死。”
“彼等為何不願離城?”熊荊焦躁道,疏散計劃很早就定下了。
“宋地之民不信譽士,多信墨者。”成介說出的原委。
“墨者?”宋地的墨者與魯地的儒者一樣,並非葛衣草履、腰懸銅劍的墨家子弟,而是信仰墨學的士人豪強。“那些墨者為何不勸庶民離城?”
“非墨者不勸庶民離城,而是縣吏亡後,縣治大亂,加之庶民畏懼譽士,故不願離城。墨者對譽士也是不信,彼等不走,庶民也就不走。”成介繼續道。
宋地雖處南方,然戴氏代宋後,郡縣化程度不比魏國低,一旦去除官吏,譽士又未來得及就封,縣治就難以維持了。不過成介還漏了一點沒說,那就是宋人的‘愚’。譽士本就是被宋人視為殘暴之徒,秦軍來是死,跟殘暴之徒避走估計也是死,與其如此,還不如據城而戰。
“竟是如此!”熊荊聞言長嘆。
“大王,”宋玉清咳了一下,“戰事還是稍後再議,而今當議新政。”
“然。”熊荊不得不點頭。宋地損失再大,也不過是一地、一時的損失,比戰爭更重要的是楚國的政制要穩定下來。他凝神問道:“上次商議之七敖治事,諸卿以為如何?”
“臣等無異議。”子莫帶頭說道,這就是他提出來的。
“臣以為不然。”成介臉色發沈。“如此,便似一人有七個頭顱,豈能處置政務?”
“一年用一個頭顱有何不可?”子莫反駁。“且我楚國只有大王一個頭顱,何來七個頭顱?推選出的治事七敖不過是楚國之四肢耳。”
“臣以為七敖過多。”項鵲不同意子莫的觀點。兄長項燕率軍連勝秦軍,他在政治上的聲望也越來越高。“最多五敖,如此每人各掌權一年,五年後再行推選。”
“君若如此,將越人置於何處?”昭黍問道。“七敖之中,越人之敖少者兩人、多者三人,若只有五敖,越人五占其二,如何妥當?”
昭黍一句話把項鵲問住了。南方越人大概有一百萬出頭,要把他們聯合進來,就必須給他們一些位置,七名推選出來治事的敖最少要給他們兩人。正朝就是此前外朝的縮小,除了占少數的巫覡、貴族要給他們一定的位置外,國人(實則是氏族長和譽士長),按照一部落最少一人的原則,也要給五十多個位置。
外朝很可能繼續存在,但外朝之人不能是貴族、譽士,只能是有產的庶民甲士,規模暫定在一卒一人。很多部落人少拿不出一個師,但出一個三百一十人的卒還是有的。
“越乃蠻夷,甲士不及我,丁口也不及我,不給彼等又能如何?”沈尹義不屑,他與熊荊不同,並不將越人看的很重。
“你這是何意?”熊荊聞言不悅。他覺得敖制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向拼圖一樣快速合並蠻夷氏族。合進來自然要給人家權利,但合與不合選擇權在己。
“我軍再勝秦軍,若下大梁,秦人日後無以攻我。臣以為大王對越人太過看重。”沈尹義道。
“大王雲,勝敗乃兵家常事,他日若是我軍敗了,不退入越地又能退往何處?”淖狡道。
“即便有那一日,亦當退入齊國。”沈尹義道。他此前提了一個想法是與齊國合並。
“齊國地處海濱,有何縱深?”淖狡再問。
“咳咳。”宋玉和觀曳幾乎同時咳嗽,表示商議已經離題。
“成卿以為七人如何?”熊荊適時插言,問向成介。
“若慮及越人,當可七人。然則,”成介道,“越人不熟我楚國,如何治事?”
“各氏族、各縣邑已行承包,稅賦也是各氏族、各縣邑自行收取,需郢都處置之事當不多。戰時又不同,戰時自然是楚人主事。”昭黍插言道。
“越君開等人定要比你我更知楚國。”淖狡也插了一句。
“與其商議七敖,還不如商議律法。”蒙正禽心急火燎。“縣邑行承包之制,庶民之利何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