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八章 孫策再欲赴丹徒
關燈
小
中
大
ps:最新的作者調查出來的,還請各位去選擇一下,謝謝~
關羽在兩軍陣前,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斬殺了河北名將顏良。而他更是為曹操為兗州軍立下了大功一件,於是曹操之後便是上書了朝廷,表奏關羽斬殺敵軍大將之功,最後關羽依舊是被封了侯了,就是那個漢壽亭侯。這個漢壽是個地名,而亭侯則是侯爵名之一。
要不人家怎麽說,有句話叫“朝中有人好做官”啊,其實好好想想,還真就是如此。
要說馬超在大漢都為官多少年了,十幾年了,但是他就只是在曹操遷都到許縣之後,曹操則是為了安撫馬超,這才給了馬超個槐裏侯。可你看看人家關羽呢,到曹操帳下沒多久,而就是斬了顏良這麽一個大將,而就因為他在曹操的帳下效力,而曹操也是為了讓他歸心,所以是一點兒都沒吝嗇封侯賞賜什麽的,他如今這不也和馬超一樣了嗎,封亭侯了。
而曹操這步走得太對了,曹操不是沒賞賜過關羽,當初關羽可是誓死保護他突出過重圍的。不過曹操早就發現了,關羽是對什麽錢財啊,美人啊,都沒什麽興趣。是不貪財也不好色,最後曹操才知道,關羽關雲長其人倒是挺看重自己名聲的。
所以這個就好辦了,你不喜歡名聲嗎,那我就給你名聲,所以這次就有了關羽被封漢壽亭侯。而曹操之後還特意告訴了關羽,說如今的驃騎將軍、涼州牧馬超馬孟起,也不過是在前些年剛剛封了槐裏侯。
關羽一聽,表面上是看不出什麽來,但是心裏確實也是挺高興的。畢竟馬超馬孟起那麽大的官職,那麽大勢力的諸侯。在天下都是實力強勁的諸侯,他如今也不過就是個侯,而自己也是了,說明自己比起其人來,並不差什麽。
關羽因為年輕時候殺過人,然後沒辦法是逃亡江湖,以致於他這人確實是有些自卑。不過之後慢慢這個自卑就轉變為傲氣了,在關羽他看來,自己不能就那麽一直自卑下去,所以自己一定要超過天下人。而讓被人去自卑,到時他們都不如自己,自己自然就不用去自卑什麽了。所以關羽的傲,何嘗不是自卑的寫照呢,要說這個。他自己其實還是最為清楚的。
-----------------------------------------------------
江東,吳郡丹徒。當時張遼從徐州逃出來後。就直接奔向了吳郡,可惜他卻是來晚了。而等他到了丹徒的時候,呂布是已死多時。張遼他也是沒辦法,是真沒有想到,自己主公縱橫天下二十幾年,最後卻是折在了江東孫策孫伯符的手裏。不過張遼也明白。自己主公其實是用了他自己的一條命,換來了妻子和女兒的平安。
當然呂布的隱情,張遼還是不知道的,要不他了解那些的話。他就會都明白了。而在丹徒,張遼最終還是見到了嚴氏和呂玲綺,這故人相見,都是感慨頗多。張遼也是安慰了兩女幾句,不過如今自己主公身死,對他來說,就是保護好自己主公的家眷才是最為重要之事。
而呂玲綺把自己父親的信交給了張遼,張遼一看,他是不勝唏噓啊。自己主公是有如此大病,可惜除了他自己,誰都不知道啊。真是瞞得大家好苦啊,這時候知道了,張遼對孫策就沒什麽恨意了。
當知道自己主公身死在孫策手裏的時候,要說張遼一點兒想法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盡管是呂布到江東這兒來的,是故意要和他孫策孫伯符了解恩怨的。但是自己主公死在了江東,死在了你孫策孫伯符手裏,這個卻是一點兒都沒錯。不過對張遼來說,不是去報仇什麽的,而是要保護自己主公家眷平安。
結果這時候一看自己主公的親筆書信,張遼是都明白了,自己主公真是用心良苦啊。張遼明白自己主公的意思,所以他自然會按照呂布的想法去做事,而不會去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什麽。
至於呂布他是什麽想法,其實很簡單。之所以呂布要留下一封親筆書信,就是不讓人給他去報仇,俗話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呂布自然是明白。上一代的恩恩怨怨,到了他這兒,隨著他的身死,就已經是完全煙消雲散了。盡管最後自己是要死於孫策孫伯符之手,但是呂布卻明顯不想讓誰去為他報仇。
因為真要那樣兒的話,那麽就像那句話一樣,“冤冤相報何時了”啊,如此的話,那肯定就沒完沒了了。這根本就不是呂布所要的,你看呂布這人,活著的時候,他怎麽去拉仇恨,又去殺這個,又去殺那個的,他怎麽做,他覺得都無所謂。畢竟在他看來,自己這一生,就是活在這種狀態的情況下的。
但是他絕對是不願意把這些加給他的妻子和女兒,這也是為什麽呂布要讓自己被孫策給殺死,還不就是為了用自己的一條命,去換自己妻子和女兒的平安嗎。呂布知道,自己不是被孫策所殺,那麽自己的妻子和女兒,那後果就不一定是什麽樣兒了。也許他孫策孫伯符不會把他們如何,但是能防得住江東的其他人嗎,這個誰又能保證呢。
所以張遼明白自己主公的用意了,他是不會去報仇的,要不自己主公就白用心了。其次,那就是自己主公擔心家人,擔心自己妻子和女兒的安危,所以張遼決定了,自己要保護主母和小姐,那麽自己就應該離她們最近,她們在哪兒,自己就在哪兒。
-----------------------------------------------------
在張遼還沒進丹徒多久,早已回到了會稽的孫策便收到了魯肅的加急信件。
魯肅自然就是把張遼的行蹤告知了自己主公,最後請自己主公定奪此事。畢竟張遼他之前是呂布的屬下,而如今呂布早已身死,張遼他已經屬於是沒有主公的人了。所以魯肅當然知道,這個是個好機會。而以他對自己主公的了解。自己主公絕對是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的。
要說張遼在天下確實沒什麽大名聲,但是在諸侯間,細作基本上都能打聽得到。呂布帳下,高順、張遼、陳宮、這幾個都是人才。高順不用說了,他一手訓練出來的“陷陣營”,那在天下都是數一數二的,是精銳中的精銳,還有幾個不知道這個的。
張遼張文遠,細作的情報就是,呂布呂奉先是頗為器重其人。而其人絕對是有膽識有謀略,是個不可多得的帥才。
最後陳宮不用說了,那是呂布他帳下的唯一一個謀士,而且還算是比較不錯的謀士。
至於呂布的其他手下,倒是沒什麽太出彩的地方了。和這三個人是沒法比啊。
-----------------------------------------------------
孫策看完魯肅的親筆書信後,他想了一下。此時確實是個機會啊。
魯肅就是把張遼的事兒和自己主公說了下。至於自己主公要如何去做,他是一點兒都沒說別的。因為這事兒自己主公自然是能定奪,自己對此卻是不好多說,畢竟張遼其人如何,自己主公自然都知道,心中有數。沒問自己。自己何必多言呢。
孫策是讓人找來了張昭、張纮還有周瑜三人,這個目前就是他主要的謀士班底了。
演義裏,孫策臨終前留給其弟孫權的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而從這話就能看得出來,在孫策這兒,張昭和周瑜其實就是他最為器重的兩個人,是一內一外,相輔相成。而也確實是這樣,對於江東的那些政務,最擅長處理這些的那就是張昭。而軍事方面,當然就是周瑜了,別看周瑜年紀不是那麽大,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是沒一個敢小看他的。
至於張纮,也是善於謀略,這個孫策要問詢別人,那肯定也是少不了他。
三人一聽是主公相召,肯定是有要事,所以不敢怠慢,都馬上放下了各自手頭上的事兒,然後趕緊都來見孫策。
三人見到自己主公,施禮後,孫策讓幾人坐下,然後他把信先遞給了自己左手邊兒張昭。
孫策左手邊為首的自然是張昭張子布,因為其人的本事、年紀和資歷等等吧,可都在那兒擺著呢,所以他在孫策的帳下,從來都是左手邊兒的第一個。而第二個則是張纮,至於周瑜,他這時候則是坐在了孫策的右手邊首位。
張昭看過後,就遞給了周瑜,最後周瑜看完又給了張纮,等三人都看過後,是誰也沒說話。
最後還是孫策說話了,“不知幾位都有何想法?”
幾人心說,主公啊,你難道就沒有想法嗎?可你要是真沒什麽想法的話,還會讓咱們幾個來這兒見你?可是你既然有了想法,那麽為何還非得要咱們替你說出來呢。要說張昭和張纮兩人,他們對孫策確實還不是那麽特別了解,不過周瑜心裏可明白,但他也只能是一人在心裏偷著笑了。
自己主公那人是什麽樣兒的自己還不了解嗎,如今張遼張文遠從徐州而來,在丹徒,那麽此時正是收服其人的大好時機。而自己主公是想去啊,也要去,但是他卻不能直接就這麽去了。為什麽,因為面子的問題。
這個事兒很簡單,如果說自己主公什麽都沒說,就這麽直接去丹徒了。那麽如此一來的話,讓自己主公手下的這些人一看,怎麽主公如今卻是為了這麽一個敗軍之將,居然是特意去丹徒,說服其人了?如此一來,未免讓一些人有些什麽想法。
畢竟自己主公,一共才親自去請過幾個人啊,所以他一去,那麽很可能讓一些人不平衡。
但是這個卻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結果。如果說結果,最後張遼是投靠了己方,那麽張文遠其人的投靠,在自己主公手下這些人看來,你張文遠是讓主公親自給請來的,那麽好了,以後有事沒事,都得給你張文遠找些麻煩出來才行。
但是如果自己主公沒能說服張遼其人呢,那麽結果是更不好,因為這個可是丟大面子的事兒了。主公親自去說服張遼張文遠,結果其人卻都沒同意,那麽自己主公可不就失了面子嗎。
所以周瑜的心裏清楚,這事兒,自己主公只能是讓別人來說,讓自己幾人勸說,讓主公前去說服張遼。至於為什麽不是自己等人出馬呢,也簡單,那就是自己主公要做給天下人看啊,看看我江東孫策孫伯符,是多禮賢下士。一個敗軍之將,都是親自去說服啊,那麽還愁天下人才不來投奔嗎。(請搜索飄天文學,更好更新更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關羽在兩軍陣前,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斬殺了河北名將顏良。而他更是為曹操為兗州軍立下了大功一件,於是曹操之後便是上書了朝廷,表奏關羽斬殺敵軍大將之功,最後關羽依舊是被封了侯了,就是那個漢壽亭侯。這個漢壽是個地名,而亭侯則是侯爵名之一。
要不人家怎麽說,有句話叫“朝中有人好做官”啊,其實好好想想,還真就是如此。
要說馬超在大漢都為官多少年了,十幾年了,但是他就只是在曹操遷都到許縣之後,曹操則是為了安撫馬超,這才給了馬超個槐裏侯。可你看看人家關羽呢,到曹操帳下沒多久,而就是斬了顏良這麽一個大將,而就因為他在曹操的帳下效力,而曹操也是為了讓他歸心,所以是一點兒都沒吝嗇封侯賞賜什麽的,他如今這不也和馬超一樣了嗎,封亭侯了。
而曹操這步走得太對了,曹操不是沒賞賜過關羽,當初關羽可是誓死保護他突出過重圍的。不過曹操早就發現了,關羽是對什麽錢財啊,美人啊,都沒什麽興趣。是不貪財也不好色,最後曹操才知道,關羽關雲長其人倒是挺看重自己名聲的。
所以這個就好辦了,你不喜歡名聲嗎,那我就給你名聲,所以這次就有了關羽被封漢壽亭侯。而曹操之後還特意告訴了關羽,說如今的驃騎將軍、涼州牧馬超馬孟起,也不過是在前些年剛剛封了槐裏侯。
關羽一聽,表面上是看不出什麽來,但是心裏確實也是挺高興的。畢竟馬超馬孟起那麽大的官職,那麽大勢力的諸侯。在天下都是實力強勁的諸侯,他如今也不過就是個侯,而自己也是了,說明自己比起其人來,並不差什麽。
關羽因為年輕時候殺過人,然後沒辦法是逃亡江湖,以致於他這人確實是有些自卑。不過之後慢慢這個自卑就轉變為傲氣了,在關羽他看來,自己不能就那麽一直自卑下去,所以自己一定要超過天下人。而讓被人去自卑,到時他們都不如自己,自己自然就不用去自卑什麽了。所以關羽的傲,何嘗不是自卑的寫照呢,要說這個。他自己其實還是最為清楚的。
-----------------------------------------------------
江東,吳郡丹徒。當時張遼從徐州逃出來後。就直接奔向了吳郡,可惜他卻是來晚了。而等他到了丹徒的時候,呂布是已死多時。張遼他也是沒辦法,是真沒有想到,自己主公縱橫天下二十幾年,最後卻是折在了江東孫策孫伯符的手裏。不過張遼也明白。自己主公其實是用了他自己的一條命,換來了妻子和女兒的平安。
當然呂布的隱情,張遼還是不知道的,要不他了解那些的話。他就會都明白了。而在丹徒,張遼最終還是見到了嚴氏和呂玲綺,這故人相見,都是感慨頗多。張遼也是安慰了兩女幾句,不過如今自己主公身死,對他來說,就是保護好自己主公的家眷才是最為重要之事。
而呂玲綺把自己父親的信交給了張遼,張遼一看,他是不勝唏噓啊。自己主公是有如此大病,可惜除了他自己,誰都不知道啊。真是瞞得大家好苦啊,這時候知道了,張遼對孫策就沒什麽恨意了。
當知道自己主公身死在孫策手裏的時候,要說張遼一點兒想法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盡管是呂布到江東這兒來的,是故意要和他孫策孫伯符了解恩怨的。但是自己主公死在了江東,死在了你孫策孫伯符手裏,這個卻是一點兒都沒錯。不過對張遼來說,不是去報仇什麽的,而是要保護自己主公家眷平安。
結果這時候一看自己主公的親筆書信,張遼是都明白了,自己主公真是用心良苦啊。張遼明白自己主公的意思,所以他自然會按照呂布的想法去做事,而不會去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什麽。
至於呂布他是什麽想法,其實很簡單。之所以呂布要留下一封親筆書信,就是不讓人給他去報仇,俗話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呂布自然是明白。上一代的恩恩怨怨,到了他這兒,隨著他的身死,就已經是完全煙消雲散了。盡管最後自己是要死於孫策孫伯符之手,但是呂布卻明顯不想讓誰去為他報仇。
因為真要那樣兒的話,那麽就像那句話一樣,“冤冤相報何時了”啊,如此的話,那肯定就沒完沒了了。這根本就不是呂布所要的,你看呂布這人,活著的時候,他怎麽去拉仇恨,又去殺這個,又去殺那個的,他怎麽做,他覺得都無所謂。畢竟在他看來,自己這一生,就是活在這種狀態的情況下的。
但是他絕對是不願意把這些加給他的妻子和女兒,這也是為什麽呂布要讓自己被孫策給殺死,還不就是為了用自己的一條命,去換自己妻子和女兒的平安嗎。呂布知道,自己不是被孫策所殺,那麽自己的妻子和女兒,那後果就不一定是什麽樣兒了。也許他孫策孫伯符不會把他們如何,但是能防得住江東的其他人嗎,這個誰又能保證呢。
所以張遼明白自己主公的用意了,他是不會去報仇的,要不自己主公就白用心了。其次,那就是自己主公擔心家人,擔心自己妻子和女兒的安危,所以張遼決定了,自己要保護主母和小姐,那麽自己就應該離她們最近,她們在哪兒,自己就在哪兒。
-----------------------------------------------------
在張遼還沒進丹徒多久,早已回到了會稽的孫策便收到了魯肅的加急信件。
魯肅自然就是把張遼的行蹤告知了自己主公,最後請自己主公定奪此事。畢竟張遼他之前是呂布的屬下,而如今呂布早已身死,張遼他已經屬於是沒有主公的人了。所以魯肅當然知道,這個是個好機會。而以他對自己主公的了解。自己主公絕對是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的。
要說張遼在天下確實沒什麽大名聲,但是在諸侯間,細作基本上都能打聽得到。呂布帳下,高順、張遼、陳宮、這幾個都是人才。高順不用說了,他一手訓練出來的“陷陣營”,那在天下都是數一數二的,是精銳中的精銳,還有幾個不知道這個的。
張遼張文遠,細作的情報就是,呂布呂奉先是頗為器重其人。而其人絕對是有膽識有謀略,是個不可多得的帥才。
最後陳宮不用說了,那是呂布他帳下的唯一一個謀士,而且還算是比較不錯的謀士。
至於呂布的其他手下,倒是沒什麽太出彩的地方了。和這三個人是沒法比啊。
-----------------------------------------------------
孫策看完魯肅的親筆書信後,他想了一下。此時確實是個機會啊。
魯肅就是把張遼的事兒和自己主公說了下。至於自己主公要如何去做,他是一點兒都沒說別的。因為這事兒自己主公自然是能定奪,自己對此卻是不好多說,畢竟張遼其人如何,自己主公自然都知道,心中有數。沒問自己。自己何必多言呢。
孫策是讓人找來了張昭、張纮還有周瑜三人,這個目前就是他主要的謀士班底了。
演義裏,孫策臨終前留給其弟孫權的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而從這話就能看得出來,在孫策這兒,張昭和周瑜其實就是他最為器重的兩個人,是一內一外,相輔相成。而也確實是這樣,對於江東的那些政務,最擅長處理這些的那就是張昭。而軍事方面,當然就是周瑜了,別看周瑜年紀不是那麽大,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是沒一個敢小看他的。
至於張纮,也是善於謀略,這個孫策要問詢別人,那肯定也是少不了他。
三人一聽是主公相召,肯定是有要事,所以不敢怠慢,都馬上放下了各自手頭上的事兒,然後趕緊都來見孫策。
三人見到自己主公,施禮後,孫策讓幾人坐下,然後他把信先遞給了自己左手邊兒張昭。
孫策左手邊為首的自然是張昭張子布,因為其人的本事、年紀和資歷等等吧,可都在那兒擺著呢,所以他在孫策的帳下,從來都是左手邊兒的第一個。而第二個則是張纮,至於周瑜,他這時候則是坐在了孫策的右手邊首位。
張昭看過後,就遞給了周瑜,最後周瑜看完又給了張纮,等三人都看過後,是誰也沒說話。
最後還是孫策說話了,“不知幾位都有何想法?”
幾人心說,主公啊,你難道就沒有想法嗎?可你要是真沒什麽想法的話,還會讓咱們幾個來這兒見你?可是你既然有了想法,那麽為何還非得要咱們替你說出來呢。要說張昭和張纮兩人,他們對孫策確實還不是那麽特別了解,不過周瑜心裏可明白,但他也只能是一人在心裏偷著笑了。
自己主公那人是什麽樣兒的自己還不了解嗎,如今張遼張文遠從徐州而來,在丹徒,那麽此時正是收服其人的大好時機。而自己主公是想去啊,也要去,但是他卻不能直接就這麽去了。為什麽,因為面子的問題。
這個事兒很簡單,如果說自己主公什麽都沒說,就這麽直接去丹徒了。那麽如此一來的話,讓自己主公手下的這些人一看,怎麽主公如今卻是為了這麽一個敗軍之將,居然是特意去丹徒,說服其人了?如此一來,未免讓一些人有些什麽想法。
畢竟自己主公,一共才親自去請過幾個人啊,所以他一去,那麽很可能讓一些人不平衡。
但是這個卻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結果。如果說結果,最後張遼是投靠了己方,那麽張文遠其人的投靠,在自己主公手下這些人看來,你張文遠是讓主公親自給請來的,那麽好了,以後有事沒事,都得給你張文遠找些麻煩出來才行。
但是如果自己主公沒能說服張遼其人呢,那麽結果是更不好,因為這個可是丟大面子的事兒了。主公親自去說服張遼張文遠,結果其人卻都沒同意,那麽自己主公可不就失了面子嗎。
所以周瑜的心裏清楚,這事兒,自己主公只能是讓別人來說,讓自己幾人勸說,讓主公前去說服張遼。至於為什麽不是自己等人出馬呢,也簡單,那就是自己主公要做給天下人看啊,看看我江東孫策孫伯符,是多禮賢下士。一個敗軍之將,都是親自去說服啊,那麽還愁天下人才不來投奔嗎。(請搜索飄天文學,更好更新更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