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九章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二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五)
為什麽殺丁公,要做給所有人看,為將到底該怎麽去做,如果說你是我劉邦手下,那麽做的話,那麽下場就只有一個,就是被殺,這個是劉邦要說的。而賞雍齒,這個人雖說總背叛,這個不假,但是一到關鍵時候就投降,劉邦都沒什麽理由殺他,因為只要殺了對方,那麽他那名聲就不好了,還能投靠他的,那不說沒有了,其實也差不多,所以說他不可能因為那麽
一個小角色就放棄了更多,這個肯定不會,所以說雍齒也是,能把握好時機,這個確實,比那個丁公可強太多。要說丁公也是挺冤,畢竟當初那絕對算是對劉邦有恩了,可他肯定也想不到,自己最後的結果,就是被哢嚓,當成了典型,還不如一個總背叛的人,這個也真是……
所以劉邦這個人,不是說看不起看不上他,他那個人就是唯我獨尊的一個,關鍵時候把孩子給踹下去,那不都是他做出來的事兒嗎,殺一個對自己有恩惠的,賞賜一個對自己經常背叛的,就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這個就是劉邦。所以說其人做得還算可以,他沒殺了項
伯,反而還知道當年其人是鴻門宴是幫了他忙了,這他才能跑啊,要不然也把項伯殺了,那個也不可能,畢竟他和張良的關系,說是生死之交,其實也是,項伯和張良關系最好。所以說這個事兒歸根結底,到底是因為當年項伯對他劉邦有恩,讓他知道報恩,還是因為對方和張良的關系,讓他不能去動,這個其實就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確實。當然了,項伯比那丁
公可強多了,比雍齒的話,其實也強,這個倒也是,畢竟人家有關系啊,和張良相交莫逆,這個確實不敢讓人小看。張良應該說是漢初三傑裏最有想法,最知道進退的一個了。天下大亂的時候,知道幫劉邦得天下,等一統天下了之後,他就隱退了,這個確實,比蕭何比韓信
都強。前者的話,劉邦就算知道其人也是沒什麽大的威脅,可蕭何老年的時候還得是迫不得已自汙以自保,也確實是難為他了。而韓信的話,他是最倒黴的那個,劉邦活著的時候,至少也沒說因為其人功高蓋主,他就一定要殺了對方,畢竟劉邦也是答應過韓信,不怎麽怎
麽殺他。但是等劉邦快掛的時候,那時候韓信的威脅就大了,這個肯定沒錯,哪怕其人都從齊王最後都降到了淮陰侯,但是劉邦那人,肯定不會放心,他活著的時候,一切還都可以,但是一死的話,他不肯能認為自己兒子能拿得住韓信那樣兒的,所以說韓信最後就掛了,他算是栽倒了劉邦、呂雉和蕭何三個人的手裏,這三個人出馬,就張良估計也不一定就真好使
啊,這個也是吧。不是說張良謀略什麽的不如韓信,這點上,他謀略什麽的,那是比韓信厲害。不過說起來韓信也是讓呂雉和蕭何給擺了一道,這個真是沒辦法,尤其是後者,韓信確實是相信他,結果就栽倒那兒了。所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真是沒錯。想當
年,蕭何月下追韓信,可以說算是千古一段佳話了,其人是費大勁才把韓信留下,最後引薦給了劉邦。所以說蕭何的貢獻那是大了去了,不光說他功勞大,就韓信也是他給費勁說服留下的,這個也真是。不過老年還得自汙以自保,這個也是不容易啊。所以這個還得是張良,人家知道隱退,是最好的結果,其後才是他蕭何,最倒黴的就是韓信,這個人頭腦謀略還是
有的,只是可惜太想當然,沒看透人心啊。確實,他要是知道防著蕭何點兒,至少韓信死不了。以後哪怕是隱退,呂雉的話,劉邦還活著呢,只要後者答應,那麽活下來是沒問題的,只要讓他們覺得你沒什麽威脅了就好。他們不認為張良有什麽威脅,蕭何也是,一樣兒沒什麽威脅,可你韓信,這個你自己認為你有沒有威脅?所以說都已經當了皇帝了,那劉邦再也
不是最開始沒什麽勢力的時候了,還知道禮賢下士,知道己方缺少人才,這低三下四的,就為了能有人才幫助。而等到都一統天下了,當皇帝了,那自然就是不一樣兒了,這個沒錯。亂世的時候,那可以說是非常需要像韓信那樣兒的人才的,一點兒不錯。但是等到一統了天
下後,真心就不需要韓信那樣兒的了,不是說一點兒用都用不到,只是不像之前那樣兒了。畢竟亂世的時候,不說每天都有戰事,可也經常要打,這個一點兒沒錯,可等到了天下一統之後,那確實就不用那樣兒了。所以看人家張良都知道隱退,劉邦雖說還有點兒遺憾,可他
心裏也有輕松,這個一點兒沒錯。確實,你讓一代帝王到底怎麽做呢,劉邦的話,他還不是說就像朱元璋那樣兒,還知道自己名聲很重要,又想要輕松點兒,讓手下都沒什麽威脅,又想讓自己有好名聲,怎麽也不能殺功臣啊,這個也是。所以說劉邦沒殺誰,但是韓信的死和他是不會沒點兒關系的,這個也是。如果說劉邦就怎麽說都保住韓信的話,呂雉和蕭何他
們,確實未必是敢那麽做。別人不說,蕭何肯定不會,別管他老年再怎麽自汙自保,可對劉邦對大漢,那確實是沒說的。劉邦一句話,在蕭何那兒,比什麽都好使,就是如此。他要和蕭何明確說了,韓信這個人,是無論如何都要饒他一命的,那麽蕭何不會就坑韓信,這個
確實,可惜沒有啊。反而呂雉和蕭何殺了韓信之後,劉邦其實心裏還是有認可的,威脅沒了,這個絕對是符合他的想法,不過沒直接那麽說而已。但是漢初三傑,張良隱退,韓信被殺,最後就只剩下蕭何一個了,劉邦自然不認為其人有什麽威脅。當然又自汙什麽的,這個
也是讓劉邦看出來了,對方那是絕對沒什麽野心,沒什麽威脅,所以說蕭何在大漢為官,可他得到了善終。至於說坑韓信什麽的,那也是沒辦法,他是對大漢對劉邦,那真是沒說的。劉邦麽去做的事兒,他給做了,就這麽一點,其實就足夠了。所以說劉邦死了,蕭何還活著好好的,哪怕也是晚年了,六十多了。可確實,劉邦沒認為蕭何有什麽野心,有什麽威脅,
而呂雉也是那麽個想法。所以說漢初三傑的話,張良應該說是最有頭腦,他知道進退。亂世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裏,而等天下一統了,人家知道隱退。別看劉邦是有遺憾,是有挽留,可那都是做給其他人看的,總是不能讓人說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真那
樣兒的話,他十多年的好名聲,估計也就毀了,其人是怎麽都不會那麽做的。而事實也證明了,劉邦除了一些對妻兒對家人說放棄就放棄什麽的不好名聲,其他方面,那其實還都是不錯的。對手下將士,那確實,還都可以,這個作為一代帝王,尤其是開國的帝王,這點還是可以的,至少比朱元璋強啊。而張良人家是知道進退,到了蕭何那兒,人家也知道,別看
還在朝中為官,可在劉邦那兒,卻依舊是信任有加,這個就真是可以了。自汙什麽的,那也沒辦法,這個就不多說了,蕭何也是,人家也知道進退,可以。唯獨就是韓信,他可以說是真不知道進退,關鍵還不老實,這一點要是能讓劉邦放心,那才怪了,這個真是。所以說明知道其人本事,可劉邦卻不敢給其人什麽大兵權,讓他再出兵什麽的,那真是不防不行啊。
等呂雉和蕭何把韓信給坑了之後,劉邦表面兒看他好像沒什麽,可心裏終於是松了一大口氣,這他娘的韓信終於是死了,這個最大的威脅,終於是沒了。結果之後第二年,劉邦也病逝了。應該說他也是沒覺得有什麽威脅了,這個也算是輕松了很多,確實也是。可實際上呢,
和他所想的,還是有所區別的。當然了,最大威脅韓信是沒了,這個確實也不錯。可呂雉那一樣兒是威脅,不過好在大漢人才也有,呂雉也沒說就想“冒天下之大不韙”,所以說她也是掌權,卻沒稱帝什麽的。不過就這樣兒,她活著的時候還行,可等死了之後,勢力就被
漢文帝劉恒給滅了,這個也正常。就像武則天怎麽樣兒,活著的時候,掌兵權大權,她的勢力都有,人也有,可一死,結果就不用多說了,正常啊。這人家當皇帝的,最後都不好使呢,這你就只是皇後太後那些,你還能比之後掌權的皇帝好使?所以說都正常,而且漢文帝劉恒,那也算是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這個一點兒不錯,文景之治嗎,之後才有了漢武帝的
北伐匈奴那些,這個確實要感謝漢文帝漢景帝他們開了個好頭兒,打下了一個好基礎,這個真是。當時用黃老的無為之治,那是很符合當時情況的。不過等漢武帝的時候,就變成了獨尊儒術,這個也是歷史的必然。是歷史選擇了儒家,這個確實不錯。要不然的話,百家爭
鳴,那麽這個家那個家都,多了去了,可最後就只有儒家脫穎而出,確實是說明了問題。其實漢武帝,尤其是年紀還沒那麽大沒老糊塗的時候,那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帝王,這個你的承認,反正歷史就是那樣兒。因此,他選擇了儒家,能為朝廷服務,為統治者服務,這個
確實也是。如果說其他的更適合,那麽他就選擇別的了,可他要北伐,要對付匈奴那些異族,那麽肯定不能像之前那樣兒無為而治啊,那不開玩笑嗎。所以說只能是選擇其他的了,要不然的話,真心沒什麽好處啊。當然儒家不是讓你去發動戰爭去打仗,可也不是無為而治啊,這個是吧,所以……至少漢代的時候,儒家是受到先秦都影響,可以說那個時候,雖說
統治者是需要不假,可對老百姓來說,也是有好處的,這個是。比如說仁政啊,這個就是儒家主張。可等到了後世,應該說儒家就變了,真就變成了統治者愚民的工具,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統治,這是儒家的,那又是儒家的,這真心就不一樣兒了。和漢朝都不同,更不用說
是先秦的時候了,真的。就說唐宋元明清的時候,那些朝代的儒家,還是先秦時候的儒家嗎?當然你說先秦的時候,百家爭鳴,這諸侯是亂戰,也確實是不同,後者那些都屬於是一統的朝代,哪怕兩宋,沒全統一,可也比戰國時候強。是,這個也有不一樣兒,這個不假,
但是儒家終究不是當年先秦時候的儒家了,這個你得承認,確實是不同啊,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那個時期的人物,歷史上留下大名兒的,隨便一個,基本上都不是後世的人所能比得上的,是吧。別說聖人亞聖什麽的了,就隨便說其他的幾個,那也不是後人能比得了的啊,是吧,所以那個時候人的思想,再看看後來人的思想,這個差距,那真是不用多說了,真的。
什麽程朱理學,一個扒灰兒的老頭兒,你還指望他什麽,真的,連自己本身問題就不小,還來個什麽理學,真他娘的服了,太服了,那樣兒的人還能名留青史,也不知道統治者到底都是什麽心思,真是。所以說後世的人,後世的那些思想,不是說沒有好的,可以說大多數
還是好的,不過不能和之前比就是了,但是人家也有好的,那是沒錯,好的多,而不好的,才是少數,“一條臭魚腥了一鍋湯”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為什麽殺丁公,要做給所有人看,為將到底該怎麽去做,如果說你是我劉邦手下,那麽做的話,那麽下場就只有一個,就是被殺,這個是劉邦要說的。而賞雍齒,這個人雖說總背叛,這個不假,但是一到關鍵時候就投降,劉邦都沒什麽理由殺他,因為只要殺了對方,那麽他那名聲就不好了,還能投靠他的,那不說沒有了,其實也差不多,所以說他不可能因為那麽
一個小角色就放棄了更多,這個肯定不會,所以說雍齒也是,能把握好時機,這個確實,比那個丁公可強太多。要說丁公也是挺冤,畢竟當初那絕對算是對劉邦有恩了,可他肯定也想不到,自己最後的結果,就是被哢嚓,當成了典型,還不如一個總背叛的人,這個也真是……
所以劉邦這個人,不是說看不起看不上他,他那個人就是唯我獨尊的一個,關鍵時候把孩子給踹下去,那不都是他做出來的事兒嗎,殺一個對自己有恩惠的,賞賜一個對自己經常背叛的,就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這個就是劉邦。所以說其人做得還算可以,他沒殺了項
伯,反而還知道當年其人是鴻門宴是幫了他忙了,這他才能跑啊,要不然也把項伯殺了,那個也不可能,畢竟他和張良的關系,說是生死之交,其實也是,項伯和張良關系最好。所以說這個事兒歸根結底,到底是因為當年項伯對他劉邦有恩,讓他知道報恩,還是因為對方和張良的關系,讓他不能去動,這個其實就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確實。當然了,項伯比那丁
公可強多了,比雍齒的話,其實也強,這個倒也是,畢竟人家有關系啊,和張良相交莫逆,這個確實不敢讓人小看。張良應該說是漢初三傑裏最有想法,最知道進退的一個了。天下大亂的時候,知道幫劉邦得天下,等一統天下了之後,他就隱退了,這個確實,比蕭何比韓信
都強。前者的話,劉邦就算知道其人也是沒什麽大的威脅,可蕭何老年的時候還得是迫不得已自汙以自保,也確實是難為他了。而韓信的話,他是最倒黴的那個,劉邦活著的時候,至少也沒說因為其人功高蓋主,他就一定要殺了對方,畢竟劉邦也是答應過韓信,不怎麽怎
麽殺他。但是等劉邦快掛的時候,那時候韓信的威脅就大了,這個肯定沒錯,哪怕其人都從齊王最後都降到了淮陰侯,但是劉邦那人,肯定不會放心,他活著的時候,一切還都可以,但是一死的話,他不肯能認為自己兒子能拿得住韓信那樣兒的,所以說韓信最後就掛了,他算是栽倒了劉邦、呂雉和蕭何三個人的手裏,這三個人出馬,就張良估計也不一定就真好使
啊,這個也是吧。不是說張良謀略什麽的不如韓信,這點上,他謀略什麽的,那是比韓信厲害。不過說起來韓信也是讓呂雉和蕭何給擺了一道,這個真是沒辦法,尤其是後者,韓信確實是相信他,結果就栽倒那兒了。所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真是沒錯。想當
年,蕭何月下追韓信,可以說算是千古一段佳話了,其人是費大勁才把韓信留下,最後引薦給了劉邦。所以說蕭何的貢獻那是大了去了,不光說他功勞大,就韓信也是他給費勁說服留下的,這個也真是。不過老年還得自汙以自保,這個也是不容易啊。所以這個還得是張良,人家知道隱退,是最好的結果,其後才是他蕭何,最倒黴的就是韓信,這個人頭腦謀略還是
有的,只是可惜太想當然,沒看透人心啊。確實,他要是知道防著蕭何點兒,至少韓信死不了。以後哪怕是隱退,呂雉的話,劉邦還活著呢,只要後者答應,那麽活下來是沒問題的,只要讓他們覺得你沒什麽威脅了就好。他們不認為張良有什麽威脅,蕭何也是,一樣兒沒什麽威脅,可你韓信,這個你自己認為你有沒有威脅?所以說都已經當了皇帝了,那劉邦再也
不是最開始沒什麽勢力的時候了,還知道禮賢下士,知道己方缺少人才,這低三下四的,就為了能有人才幫助。而等到都一統天下了,當皇帝了,那自然就是不一樣兒了,這個沒錯。亂世的時候,那可以說是非常需要像韓信那樣兒的人才的,一點兒不錯。但是等到一統了天
下後,真心就不需要韓信那樣兒的了,不是說一點兒用都用不到,只是不像之前那樣兒了。畢竟亂世的時候,不說每天都有戰事,可也經常要打,這個一點兒沒錯,可等到了天下一統之後,那確實就不用那樣兒了。所以看人家張良都知道隱退,劉邦雖說還有點兒遺憾,可他
心裏也有輕松,這個一點兒沒錯。確實,你讓一代帝王到底怎麽做呢,劉邦的話,他還不是說就像朱元璋那樣兒,還知道自己名聲很重要,又想要輕松點兒,讓手下都沒什麽威脅,又想讓自己有好名聲,怎麽也不能殺功臣啊,這個也是。所以說劉邦沒殺誰,但是韓信的死和他是不會沒點兒關系的,這個也是。如果說劉邦就怎麽說都保住韓信的話,呂雉和蕭何他
們,確實未必是敢那麽做。別人不說,蕭何肯定不會,別管他老年再怎麽自汙自保,可對劉邦對大漢,那確實是沒說的。劉邦一句話,在蕭何那兒,比什麽都好使,就是如此。他要和蕭何明確說了,韓信這個人,是無論如何都要饒他一命的,那麽蕭何不會就坑韓信,這個
確實,可惜沒有啊。反而呂雉和蕭何殺了韓信之後,劉邦其實心裏還是有認可的,威脅沒了,這個絕對是符合他的想法,不過沒直接那麽說而已。但是漢初三傑,張良隱退,韓信被殺,最後就只剩下蕭何一個了,劉邦自然不認為其人有什麽威脅。當然又自汙什麽的,這個
也是讓劉邦看出來了,對方那是絕對沒什麽野心,沒什麽威脅,所以說蕭何在大漢為官,可他得到了善終。至於說坑韓信什麽的,那也是沒辦法,他是對大漢對劉邦,那真是沒說的。劉邦麽去做的事兒,他給做了,就這麽一點,其實就足夠了。所以說劉邦死了,蕭何還活著好好的,哪怕也是晚年了,六十多了。可確實,劉邦沒認為蕭何有什麽野心,有什麽威脅,
而呂雉也是那麽個想法。所以說漢初三傑的話,張良應該說是最有頭腦,他知道進退。亂世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裏,而等天下一統了,人家知道隱退。別看劉邦是有遺憾,是有挽留,可那都是做給其他人看的,總是不能讓人說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真那
樣兒的話,他十多年的好名聲,估計也就毀了,其人是怎麽都不會那麽做的。而事實也證明了,劉邦除了一些對妻兒對家人說放棄就放棄什麽的不好名聲,其他方面,那其實還都是不錯的。對手下將士,那確實,還都可以,這個作為一代帝王,尤其是開國的帝王,這點還是可以的,至少比朱元璋強啊。而張良人家是知道進退,到了蕭何那兒,人家也知道,別看
還在朝中為官,可在劉邦那兒,卻依舊是信任有加,這個就真是可以了。自汙什麽的,那也沒辦法,這個就不多說了,蕭何也是,人家也知道進退,可以。唯獨就是韓信,他可以說是真不知道進退,關鍵還不老實,這一點要是能讓劉邦放心,那才怪了,這個真是。所以說明知道其人本事,可劉邦卻不敢給其人什麽大兵權,讓他再出兵什麽的,那真是不防不行啊。
等呂雉和蕭何把韓信給坑了之後,劉邦表面兒看他好像沒什麽,可心裏終於是松了一大口氣,這他娘的韓信終於是死了,這個最大的威脅,終於是沒了。結果之後第二年,劉邦也病逝了。應該說他也是沒覺得有什麽威脅了,這個也算是輕松了很多,確實也是。可實際上呢,
和他所想的,還是有所區別的。當然了,最大威脅韓信是沒了,這個確實也不錯。可呂雉那一樣兒是威脅,不過好在大漢人才也有,呂雉也沒說就想“冒天下之大不韙”,所以說她也是掌權,卻沒稱帝什麽的。不過就這樣兒,她活著的時候還行,可等死了之後,勢力就被
漢文帝劉恒給滅了,這個也正常。就像武則天怎麽樣兒,活著的時候,掌兵權大權,她的勢力都有,人也有,可一死,結果就不用多說了,正常啊。這人家當皇帝的,最後都不好使呢,這你就只是皇後太後那些,你還能比之後掌權的皇帝好使?所以說都正常,而且漢文帝劉恒,那也算是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這個一點兒不錯,文景之治嗎,之後才有了漢武帝的
北伐匈奴那些,這個確實要感謝漢文帝漢景帝他們開了個好頭兒,打下了一個好基礎,這個真是。當時用黃老的無為之治,那是很符合當時情況的。不過等漢武帝的時候,就變成了獨尊儒術,這個也是歷史的必然。是歷史選擇了儒家,這個確實不錯。要不然的話,百家爭
鳴,那麽這個家那個家都,多了去了,可最後就只有儒家脫穎而出,確實是說明了問題。其實漢武帝,尤其是年紀還沒那麽大沒老糊塗的時候,那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帝王,這個你的承認,反正歷史就是那樣兒。因此,他選擇了儒家,能為朝廷服務,為統治者服務,這個
確實也是。如果說其他的更適合,那麽他就選擇別的了,可他要北伐,要對付匈奴那些異族,那麽肯定不能像之前那樣兒無為而治啊,那不開玩笑嗎。所以說只能是選擇其他的了,要不然的話,真心沒什麽好處啊。當然儒家不是讓你去發動戰爭去打仗,可也不是無為而治啊,這個是吧,所以……至少漢代的時候,儒家是受到先秦都影響,可以說那個時候,雖說
統治者是需要不假,可對老百姓來說,也是有好處的,這個是。比如說仁政啊,這個就是儒家主張。可等到了後世,應該說儒家就變了,真就變成了統治者愚民的工具,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統治,這是儒家的,那又是儒家的,這真心就不一樣兒了。和漢朝都不同,更不用說
是先秦的時候了,真的。就說唐宋元明清的時候,那些朝代的儒家,還是先秦時候的儒家嗎?當然你說先秦的時候,百家爭鳴,這諸侯是亂戰,也確實是不同,後者那些都屬於是一統的朝代,哪怕兩宋,沒全統一,可也比戰國時候強。是,這個也有不一樣兒,這個不假,
但是儒家終究不是當年先秦時候的儒家了,這個你得承認,確實是不同啊,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那個時期的人物,歷史上留下大名兒的,隨便一個,基本上都不是後世的人所能比得上的,是吧。別說聖人亞聖什麽的了,就隨便說其他的幾個,那也不是後人能比得了的啊,是吧,所以那個時候人的思想,再看看後來人的思想,這個差距,那真是不用多說了,真的。
什麽程朱理學,一個扒灰兒的老頭兒,你還指望他什麽,真的,連自己本身問題就不小,還來個什麽理學,真他娘的服了,太服了,那樣兒的人還能名留青史,也不知道統治者到底都是什麽心思,真是。所以說後世的人,後世的那些思想,不是說沒有好的,可以說大多數
還是好的,不過不能和之前比就是了,但是人家也有好的,那是沒錯,好的多,而不好的,才是少數,“一條臭魚腥了一鍋湯”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