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初經邊關事
關燈
小
中
大
;在沒有經歷秋寇之前,舒窈一直以為朝廷所言的天下太平,海晏河清是對的。一直以為後世記載澶淵之後,設榷通商,兩國共好也是對的。
甚至為此,她與李卓發生過一場誰都無法說服誰的辭辯。
彼時,李卓與她還沒那般熟稔,師生教習對坐,李卓平淡古則地對她講典故。
談到“文攻武備”,李卓面有感慨。
“自古國強者皆應如斯。文為盾,武為矛,方為長治久安之道。”
他說的是經國治世之理,言談間對大宋現狀頗為不滿。舒窈不解地問他:“先生以為當今大宋如何”
李卓嗤笑一聲:“大宋立國便重文輕武。長此以往,算不上文守武廢,卻也相距不遠矣。”
舒窈秀眉輕蹙,並不全然讚同:“學生聽說大宋廂軍過百萬,禁軍亦不下五十萬。如此數量的兵勇,先生怎麽說大宋算文守武廢”
李卓看了看她,筆挺身形微微彎下,從桌案棋盤拿出幾枚棋子,輕輕落在玲瓏殘局中。
“看到了嗎行軍打仗,排兵布陣就如這棋子一樣。盤中黑子固然數量占優,然大龍被困,毫無勝算。倒是白子,看似陷入絕境。實則扼守要塞,生機無限。”
舒窈走向前去,撚起一枚黑子,落於天元之地:“先生,學生聽聞,自古交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宋國庫充盈,年稅三千萬兩。難道還不足以撐起一場勝利”
李卓楞怔了下,看著舒窈搖頭低笑:“大宋養兵眾多,一旦戰起,兵馬糧草、輜重軍餉一月便耗費銀錢三百萬。且朝廷中人多以中原富庶。幹戈一起,不管南下北上,攻城奪地後,所占也不過貧瘠之土。春不可耕種,秋不可獲糧。雞肋一般,要之何用”
舒窈聽後蹙了蹙眉,心中對李卓前後矛盾的說辭頗為費解。身為行伍之人,說出文攻武備這種話,他本身必然是強硬一派,不肯輕易放棄一城一地。然而緊接著他又告訴舒窈,攻城奪地,靡費百萬,所得不過雞肋。此戰不打也罷。
想戰卻不主戰。這種思慮讓舒窈一時摸不著頭腦。
“所以先生是不願意朝廷動刀兵的”舒窈側著身,試探問他。
這話直白,她也沒想李卓回她。因答案太過昭然若揭試問天下,若能平安度日,誰人愛流血打仗狼煙一起,傷亡無數。不管勝敗,皆是男兒河邊骨,女兒春閨淚烈烈慘淒。
然而李卓卻驟然停住話頭,望著舒窈啞聲苦笑道:“澶淵盟約,歲幣十萬,抵不上兩浙路隨便一州稅入。澶淵之後,宋遼之間,兵不出鞘,馬放南山。以區區十萬兩換無數生靈性命,想是劃算至極吧”
舒窈一怔,眼看著大異於平日的李卓,一時不知該如何接話。他素日一向鎮定。在舒窈心中,他沈默寡言,剛硬如鐵,嫌少有情緒外露之時。可是適才他回答時,眸底卻怔忪無限,悵郁暗藏。
“先生。”舒窈欠了身,小心翼翼地李卓致歉,“學生年幼淺薄。言語有失當處,先生莫要放在心上。”
李卓擺擺手,恢覆他面無表情的做派。
“你來代北時日尚短。阿瑤,總有一天,你會改變你今日想法的。”李卓淡淡地掃了她一眼,斷然結論。
舒窈彼時不知他因何篤定,直到那年中秋在她猝不及防時,她以為可親肆意的故鄉忽然褪去它太平的外衣,展露出身處邊陲重地的滄桑猙獰。
天禧二年的秋,金城的一切還都籠罩在慣常忙碌中。主街之上忽然傳來一陣刺耳的鳴鑼。示警就如金剛的刀刃,狠狠劃過安逸後給萬家團圓的中秋節染上一層異色。
郭府眾人正在一處用膳。剛剛舉箸還沒一刻鐘,府外急促的鑼鳴就直敲進每人的耳中。
九公子郭審第一個反應過來,在旁人蹙眉凝目之際,他已起身三兩步跨至廳外。
在看到遠方沖天的火光後,郭審不由倒抽一口涼氣:“不好,景明坊走水”
在座諸人具是一驚。
當頭的郭嶺手拄拐杖,疾赴門邊:“速速通知所有家院,封閉四門,嚴陣以待。”
嚴陣以待不過一場走水,通知軍巡鋪便是,何必如此大動幹戈
舒窈還不知危機接近,只是憑著在汴京的經驗,困惑地看著驟然緊張的眾人。
夏氏一把握住她的手,將她牢牢護在懷裏,不由她掙紮便將她帶離了廳堂。
“娘,你要帶阿瑤去哪裏”
夏氏沒有回答,一路疾走,連抱帶拖地把她轉移至後院。很快李氏和其他的族中女眷也陸續跟上。
舒窈正不明所以。人群中她幾個嬸母和嫂嫂就已經帶人去往庫房。不出片刻,她們折返回來,人人手中都提著三尺長劍,身後隨從捧著盛放青革匕首的托盤。
舒窈大睜了眼睛,滿目難以置信:她們是去倉房取兵刃這群養尊處優的夫人們竟然也是可提劍動武之人
“阿瑤,把這個拿著。”
夏氏從盤中取出最小巧的一把短劍遞到舒窈手中,一字一頓鄭重交代:“等會兒娘和你幾個嬸母一起出去。你就跟在你伯母身邊,不要亂跑。等娘回來接你們。”
舒窈驚詫錯愕,望著夏氏良久無言。
她的母親在她印象裏從來都是軟弱柔和,逆來順受的尋常婦人。自小到大她從不曾見過母親的強硬。此時此刻,母親就像換了一個人,身體蘊藏著無盡堅韌,言語鏗鏘決然,顯得無比英氣颯爽。
舒窈默默地接過匕首,看著自己母親從身後又取過一把長劍。三尺青鋒被夏氏在月下“噌”然拔出,寒光隱隱映照在她的臉上,動作熟稔利落,不帶一絲拖泥帶水,就好像演練過無數次,如今施展不過為捍衛自己所重。
“大嫂,阿瑤她們就交給你了。”夏氏轉過身,對李氏微施一禮。幾個夫人與她一樣,也將未嫁的女兒交到李氏身邊。
舒窈看著周圍多出來的族親們,心頭驟然恍悟:景明坊處哪裏是走水那分明就是有流寇入侵,故意放火
“娘”在夏氏欲轉身離開時,舒窈上前兩步,抓住夏氏的衣角,望著她一字一頓道,“阿瑤等你回來。”
夏氏聽後緊緊抱住女兒稚嫩的肩膀,眼看著她無比認真地保證:“阿瑤乖,別害怕。娘不會讓你有任何閃失。聽話,跟姐姐們一起待著藏好,好不好”
舒窈重重地點了點頭:“阿瑤會乖乖的。娘,一切小心。”
夏氏用臉頰溫柔地貼貼她的額頭,將她一把塞到了李氏懷中,提劍轉身,隨著眾夫人頭也不回離開後院。
她們離開得這樣從容,讓舒窈自己心頭都生出無端勇氣。她轉頭看看身周人,默默握緊了手中短劍。
“來,孩子們,快隨我過來。”李氏說著便牽了舒窈的手,招呼著其他幾個姑娘一起去往後花園。到假山口處,李氏停住腳,也不知她在石刻上是如何摸索,舒窈就見數尺高的湖山石無聲無息開始向兩邊後退,原本種植奇花異草的地皮微微凸起,打開,一個兩尺見方的洞口出現在眾人面前,洞中隱約可見延綿往下的青石階梯。
“快,進來。”李氏身先垂範,第一個站到臺階上,對著身後的侄女們招手示意。
舒窈她們不敢耽擱,一個個緊隨其後來到地道中。
通道並沒有想象中的烏漆抹黑,不見五指。墻壁上隔十步便鑲嵌枚夜明珠,一眼望去長長的密道就像掛了無數個小月亮,光線柔和,安逸靜謐,絲毫不受外界氛圍幹擾。在側壁之上還裝有不少旋鈕狀的東西,每逢經過時,李氏都會告誡她們:不可妄動。
看來這裏並不像表面看得那麽無害。它的內裏機關重重,稍有行差踏錯,便可能被殺於無形。對望族門閥來說,這樣的密道才是累世經營下必不可少的避難處。
地下時辰難計。舒窈都不知自己在裏面呆了多久,她和其他幾個女孩兒背靠一處,緊緊相依,以體溫彼此慰藉。直到上方壁頂傳來幾下空靈的敲擊聲時,她們才結束漫長緊張的等待,瞬間振奮了精神。
“伯母。”舒窈第一個反應過來,轉看著李氏驚喜道,“是不是母親她們回來了”
李氏對她做了個“噤聲”的動作,快走幾步來到一處石臺前,對著石臺敲出三短一長的回應。壁頂傳來一陣有節奏的敲擊。李氏這才松口氣,扭頭望著舒窈她們微笑宣布:“沒事兒了。孩子們,我們離開吧。”
密道氣氛登時一變,舒窈雖不知外界到底發生了什麽,但劫後餘生的慶幸感卻一股腦湧上心頭。她與眾人出去時,院落中還有忙忙碌碌的仆從以及身配刀劍的家院。他們似乎已經習慣突如其來的緊張氣氛。在緊張過後,他們安之若素地繼續著自己的事。
郭府用膳的堂廳中宴席再開,沈澱百年的郭氏在這一刻顯示出驚人的穩定與泰然。坐在主位上的郭嶺就像什麽也沒發生一樣,悠閑優雅地舉箸用飯。而他之下所有的晚輩,也一個個掩藏漂亮,從他們臉上,舒窈絲毫猜不出他們經歷了什麽。
舒窈站在入門的地方,目光從族親身上一一掃過:萬幸,他們還在。不論剛才發生了什麽,他們還都在。
餘慶尚未祈完,舒窈的視線忽然定格在斜前的一方空座上。
“九哥呢”為什麽九哥郭審不在
舒窈側目轉身,強自鎮定地問她身旁人:“族叔,可曾見我九哥”
被她問到的一位叔父微微挑了挑眉,手指府外方向,口吻輕松:“審兒那孩子倒是有血氣,見遼狗久侯不至,他自己帶著一隊人馬出府尋熱鬧去了。”
出府尋熱鬧他是胡鬧
舒窈眼睛攸然睜大,難以置信地看向在場所有人。她頭一次發現,自己這些族人其實也都是好勇鬥狠的人。怪不得他們看不得武人輕賤;怪不得她總覺叔祖與祖母之間有難以宣之於口的矛盾;怪不得賢良溫雅的大伯母在京城能長袖善舞,到金城卻只有低眉垂首。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所謂鳴鑼示警,所謂景明走水,所謂密道藏身,都不過是因遼寇侵犯,他們要以身反擊。
京城中文官吹噓澶淵之後無戰事。可現如今擺在她眼前的又是什麽呢
澶淵之盟後宋遼議和,至今堪堪十五年。這十五年間,兩國朝廷雖不在交兵,兩國百姓亦以商貿往來,然而累世仇怨,屢屢相戰,邊境處累累白骨裏,殷殷黃土中,皆藏著一筆筆清算不盡的血帳。哪裏是區區十幾年便可化解的
生在汴京,舒窈不知道中原的繁華是以怎樣的代價換來。但此時此刻,站在金城,她卻深刻地意識到,她的母親、她的嬸母、她的嫂嫂、還有那些看上去與尋常閨秀無異的族姐們在執劍時為何不見絲毫膽怯叔祖說得對,代北民風彪悍。五歲娃娃可上馬,七歲丫頭能挽弓。
而英武、剛強,這一切卻都是被逼出來的朝廷不願動武,官家尤厭言兵,應州百姓們知道,王師不會為他們出頭。能靠的只有他們自己
要麽婦孺皆兵,練就金剛不壞,遭遇秋寇來臨時奮起反擊。要麽任人宰割,卸下防備放異族長驅直入,搶掠一空。
代北人愚直耿介,他們只選擇了前者。也讓舒窈只看到了前者。
舒窈心頭忽然一陣與有榮焉的自豪感:她不喜歡打仗,但也是金城人。骨子裏同樣藏在剛硬,脈管裏同樣流著不屈。若有一天,遇到欺她淩她之人,她定會牢記在心,加倍償還。
正思量,廳外忽然傳來一陣紛沓聲。郭審帶著十幾個護衛從院道大步行來。他還是一副俊逸秀武的模樣,青衫勁裝,長鋒倒提,在中秋月明裏向餐堂穩穩走來。
舒窈站在廳堂門內,微瞇起眼睛,默默地望著他。收斂了一身不羈一身落拓,放浪形骸遮去後,郭審只餘可靠可信。
這是最疼她的九哥呢。提劍動武的他對舒窈來說陌生又熟悉,距離很遠卻又當真近在眼前。
“九哥”舒窈忽然揚起嗓子,大喊一聲。隨後她也不管自己是否會被叔祖罵作失儀,直接提起裙裾小跑向郭審,“你回來啦。”
你可擔心死我了,知不知道
舒窈一把抱住郭審,臉埋在他衣料中,身體微微發顫。
郭審一楞,腳下頓住,將佩劍交予下人:“阿瑤這是擔心九哥了”
舒窈重重地點點頭,悶悶回答:“嗯,擔心。很擔心”
我害怕你回不來,害怕你受傷,害怕你帶人太少,寡不敵眾。害怕很多很多。所以我討厭打仗
“放心吧。九哥厲害著呢。不過幾十個烏合之眾,奈何不了九哥。”說著郭審就如往常一樣伸出手,撫向舒窈的發頂。卻在將要觸碰到她的那一刻堪堪定住,五指合攏,緩慢收回。
舒窈仰頭錯愕地看他。
郭審將手藏到背後,傾身彎腰,依舊一副笑模樣望著舒窈:“阿瑤乖,九哥手臟,以後都不能抱你了。”
舒窈一怔,眼盯著郭審像忽然明白了什麽,鼻間泛起無盡酸楚:“不怕。阿瑤,不在乎。九哥也不要怕。”
她從袖中拿出冰絲帕,上前兩步抱住郭審的胳膊。低下頭,牢牢捉住郭審的腕子,一遍遍擦拭他沒有任何汙跡的手掌。邊擦邊不停喃喃:“九哥手不臟。一點也不臟。阿瑤阿瑤給你擦擦,擦擦就幹凈了。”
話如此,眼淚卻已“啪嗒啪嗒”滾落。舒窈擡手胡亂抹了一把,待清晰視線,她繼續一絲不茍為他擦拭。
郭審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地看著她,垂眸好一會兒才低笑出聲,語似揶揄:“好了好了。幹凈了,再擦九哥手都要破皮了。”
舒窈動作戛然而止。
郭審用臂彎環了環她,對她笑言:“走吧,別讓長輩們久等,我們去用飯。”
舒窈乖巧點頭,轉身。郭審就像以往他們兄妹玩鬧時那樣,輕撫向她的後背,小小施力推她前行。
舒窈一言不發,順他力道緩緩邁步:他以為他在她背後可掩藏得天衣無縫。可他忘了,即便她看不到也能感覺得到,這回撫在她背上的,不是她熟悉的那只大手,而是曾護她在懷的小臂他終究是不肯用染血的雙手觸碰她一絲一毫。
這頓中秋晚餐對舒窈來說,食不甘味。過往數年,任何一個仲秋夜都比不上這一年的仲秋更讓她難熬。而老天爺似乎覺得僅僅如此還不足夠,在中秋宴將散時,金城太守孫明輔拜訪到郭府,與郭嶺商議上奏事宜。
孫明輔來到即宣告了一條不好消息:金城外還有幾百遼國流寇伺機而動,隨時準備劫掠我大宋百姓。
“下官欲奏報朝廷,請樞密院允我金城遣軍士在城周巡衛,但有發現擾我百姓,侵我城池者,格殺勿論。”孫明輔官袍上還沾著幾處新灰,想來是景明坊的火場直接趕來,尚未來及更衣。
郭嶺聽後瞇了瞇眼睛,沈吟片刻後,輕輕搖了搖頭,嘆息一聲:“你若是覺我大宋給遼國的歲幣不夠多,大可如此上報。”
孫明輔一楞,蹙眉疑惑:“郭公此言何意”
郭嶺冷冷一笑,漠然開口:“禦史臺也好,中書門下省也好,都不想聽遼寇來犯的事。哪怕你報的只是幾百個烏合之眾,到了他們那裏也可能成為幾千,幾萬的遼軍精銳。安逸日久,他們沒人會支持樞密院增兵。只會讓戶部把明年給北朝的歲幣增一些而已。”
孫明輔無奈苦笑:“無怪人說金城父母官不好為。流寇侵擾,如今孫某不報而戰會丟烏紗;報而不戰則丟清譽;不報不戰,任人侵我,是比讓孫某丟項上人頭還難忍受之事。”
“不必如此為難。”郭嶺手一揮,沖著孫明輔點撥道,“以老夫之見,孫大人大可如前任太守一樣,每逢此事便增添城防士兵即可。”
“可這只是威懾,不能根除。”
“根除”郭嶺好笑地看他一眼,“除非北朝遼國不存在,否則孫大人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根除之日了。”
孫明輔不言不語沈默片刻,最終咬牙閉眼,同意了郭嶺的辦法。
他事情完結也不多待,對郭府眾人拱手告辭,大步離開,去安排城中事。
舒窈從頭到尾目睹全程,此一刻看著孫明輔的背影,她恍惚頓悟,無怪乎他被朝廷放任地方。這般劍膽鷹心若在汴京只怕舉步維艱。
中秋夜,團圓節,本當月明花好。可直到玉兔上中天,舒窈都沒有一絲過節的雅興。今天一切發生的突然,讓在汴京過慣了太平日子的她猝不及防,震撼滿心。
猶記得那日,她跟李卓論完,李卓曾以指擊節,輕敲著桌案,低聲哼唱:
“憑說這,花好月圓人亦壽,故園萬裏幾多愁。胡兒鐵騎豺狼寇,澶州外,戎馬近郊血染流。背井離鄉權忍受,親朋故舊難聚頭。思悠悠,恨悠悠,關山月明照哪一州”
低吟淺唱完畢,李卓側首看她,似問非問:“阿瑤,思悠悠,恨悠悠,關山月明照哪一州”
大宋四百軍州。邊陲之地,盼太平而不得,盼王師而不遇。
到今天,舒窈才明白他當日所問。
他就如金城守備一樣,心裏有嘆有怨,欲訴無人。最後只能以一首唱詞,道盡悲苦惆悵事。
...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小花邊:今兒說說裹腳這事,史料記載裹腳最初是歌舞姬階層開始的。最有名的一位應該是窅娘了。後來這個莫名其妙的風俗傳入最上層,宮中彩娥和官宦之家的蓄養姬妾們也開始流行小腳。不過這會兒的小腳跟明清時的裹腳不同,它們相對還算人道,不是把趾頭掰折,只是在足弓腳背那裏纏繞包裹,目的是讓腳長得纖細白嫩。
北宋中前期基本不見上層這種裹腳的記載,但是從歐陽修,蘇軾開始他們的詩詞裏已經有對小腳讚美了(不過詩詞中出現的女性多為特殊行業從業者)。裹腳大規模流行算是南宋時期。然而終整個兩宋,裹腳和不裹腳都是文人們相爭的一個點。
北宋時候,女性地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它雖然對女性開始有一定的束縛,但是遠遠不像後來那樣。實際上作為一個經過五季之亂,破而後立,商業繁榮的王朝,雖然不像大唐那樣出來個女皇,北宋卻是所有朝代裏出現攝政太後最多的,同時還沒有外戚宦官政權亂政之象。而且那個時代因為貿易發達,還出現了封建王朝裏極其罕見的職業女性角色。這個以後有機會,我們再細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甚至為此,她與李卓發生過一場誰都無法說服誰的辭辯。
彼時,李卓與她還沒那般熟稔,師生教習對坐,李卓平淡古則地對她講典故。
談到“文攻武備”,李卓面有感慨。
“自古國強者皆應如斯。文為盾,武為矛,方為長治久安之道。”
他說的是經國治世之理,言談間對大宋現狀頗為不滿。舒窈不解地問他:“先生以為當今大宋如何”
李卓嗤笑一聲:“大宋立國便重文輕武。長此以往,算不上文守武廢,卻也相距不遠矣。”
舒窈秀眉輕蹙,並不全然讚同:“學生聽說大宋廂軍過百萬,禁軍亦不下五十萬。如此數量的兵勇,先生怎麽說大宋算文守武廢”
李卓看了看她,筆挺身形微微彎下,從桌案棋盤拿出幾枚棋子,輕輕落在玲瓏殘局中。
“看到了嗎行軍打仗,排兵布陣就如這棋子一樣。盤中黑子固然數量占優,然大龍被困,毫無勝算。倒是白子,看似陷入絕境。實則扼守要塞,生機無限。”
舒窈走向前去,撚起一枚黑子,落於天元之地:“先生,學生聽聞,自古交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宋國庫充盈,年稅三千萬兩。難道還不足以撐起一場勝利”
李卓楞怔了下,看著舒窈搖頭低笑:“大宋養兵眾多,一旦戰起,兵馬糧草、輜重軍餉一月便耗費銀錢三百萬。且朝廷中人多以中原富庶。幹戈一起,不管南下北上,攻城奪地後,所占也不過貧瘠之土。春不可耕種,秋不可獲糧。雞肋一般,要之何用”
舒窈聽後蹙了蹙眉,心中對李卓前後矛盾的說辭頗為費解。身為行伍之人,說出文攻武備這種話,他本身必然是強硬一派,不肯輕易放棄一城一地。然而緊接著他又告訴舒窈,攻城奪地,靡費百萬,所得不過雞肋。此戰不打也罷。
想戰卻不主戰。這種思慮讓舒窈一時摸不著頭腦。
“所以先生是不願意朝廷動刀兵的”舒窈側著身,試探問他。
這話直白,她也沒想李卓回她。因答案太過昭然若揭試問天下,若能平安度日,誰人愛流血打仗狼煙一起,傷亡無數。不管勝敗,皆是男兒河邊骨,女兒春閨淚烈烈慘淒。
然而李卓卻驟然停住話頭,望著舒窈啞聲苦笑道:“澶淵盟約,歲幣十萬,抵不上兩浙路隨便一州稅入。澶淵之後,宋遼之間,兵不出鞘,馬放南山。以區區十萬兩換無數生靈性命,想是劃算至極吧”
舒窈一怔,眼看著大異於平日的李卓,一時不知該如何接話。他素日一向鎮定。在舒窈心中,他沈默寡言,剛硬如鐵,嫌少有情緒外露之時。可是適才他回答時,眸底卻怔忪無限,悵郁暗藏。
“先生。”舒窈欠了身,小心翼翼地李卓致歉,“學生年幼淺薄。言語有失當處,先生莫要放在心上。”
李卓擺擺手,恢覆他面無表情的做派。
“你來代北時日尚短。阿瑤,總有一天,你會改變你今日想法的。”李卓淡淡地掃了她一眼,斷然結論。
舒窈彼時不知他因何篤定,直到那年中秋在她猝不及防時,她以為可親肆意的故鄉忽然褪去它太平的外衣,展露出身處邊陲重地的滄桑猙獰。
天禧二年的秋,金城的一切還都籠罩在慣常忙碌中。主街之上忽然傳來一陣刺耳的鳴鑼。示警就如金剛的刀刃,狠狠劃過安逸後給萬家團圓的中秋節染上一層異色。
郭府眾人正在一處用膳。剛剛舉箸還沒一刻鐘,府外急促的鑼鳴就直敲進每人的耳中。
九公子郭審第一個反應過來,在旁人蹙眉凝目之際,他已起身三兩步跨至廳外。
在看到遠方沖天的火光後,郭審不由倒抽一口涼氣:“不好,景明坊走水”
在座諸人具是一驚。
當頭的郭嶺手拄拐杖,疾赴門邊:“速速通知所有家院,封閉四門,嚴陣以待。”
嚴陣以待不過一場走水,通知軍巡鋪便是,何必如此大動幹戈
舒窈還不知危機接近,只是憑著在汴京的經驗,困惑地看著驟然緊張的眾人。
夏氏一把握住她的手,將她牢牢護在懷裏,不由她掙紮便將她帶離了廳堂。
“娘,你要帶阿瑤去哪裏”
夏氏沒有回答,一路疾走,連抱帶拖地把她轉移至後院。很快李氏和其他的族中女眷也陸續跟上。
舒窈正不明所以。人群中她幾個嬸母和嫂嫂就已經帶人去往庫房。不出片刻,她們折返回來,人人手中都提著三尺長劍,身後隨從捧著盛放青革匕首的托盤。
舒窈大睜了眼睛,滿目難以置信:她們是去倉房取兵刃這群養尊處優的夫人們竟然也是可提劍動武之人
“阿瑤,把這個拿著。”
夏氏從盤中取出最小巧的一把短劍遞到舒窈手中,一字一頓鄭重交代:“等會兒娘和你幾個嬸母一起出去。你就跟在你伯母身邊,不要亂跑。等娘回來接你們。”
舒窈驚詫錯愕,望著夏氏良久無言。
她的母親在她印象裏從來都是軟弱柔和,逆來順受的尋常婦人。自小到大她從不曾見過母親的強硬。此時此刻,母親就像換了一個人,身體蘊藏著無盡堅韌,言語鏗鏘決然,顯得無比英氣颯爽。
舒窈默默地接過匕首,看著自己母親從身後又取過一把長劍。三尺青鋒被夏氏在月下“噌”然拔出,寒光隱隱映照在她的臉上,動作熟稔利落,不帶一絲拖泥帶水,就好像演練過無數次,如今施展不過為捍衛自己所重。
“大嫂,阿瑤她們就交給你了。”夏氏轉過身,對李氏微施一禮。幾個夫人與她一樣,也將未嫁的女兒交到李氏身邊。
舒窈看著周圍多出來的族親們,心頭驟然恍悟:景明坊處哪裏是走水那分明就是有流寇入侵,故意放火
“娘”在夏氏欲轉身離開時,舒窈上前兩步,抓住夏氏的衣角,望著她一字一頓道,“阿瑤等你回來。”
夏氏聽後緊緊抱住女兒稚嫩的肩膀,眼看著她無比認真地保證:“阿瑤乖,別害怕。娘不會讓你有任何閃失。聽話,跟姐姐們一起待著藏好,好不好”
舒窈重重地點了點頭:“阿瑤會乖乖的。娘,一切小心。”
夏氏用臉頰溫柔地貼貼她的額頭,將她一把塞到了李氏懷中,提劍轉身,隨著眾夫人頭也不回離開後院。
她們離開得這樣從容,讓舒窈自己心頭都生出無端勇氣。她轉頭看看身周人,默默握緊了手中短劍。
“來,孩子們,快隨我過來。”李氏說著便牽了舒窈的手,招呼著其他幾個姑娘一起去往後花園。到假山口處,李氏停住腳,也不知她在石刻上是如何摸索,舒窈就見數尺高的湖山石無聲無息開始向兩邊後退,原本種植奇花異草的地皮微微凸起,打開,一個兩尺見方的洞口出現在眾人面前,洞中隱約可見延綿往下的青石階梯。
“快,進來。”李氏身先垂範,第一個站到臺階上,對著身後的侄女們招手示意。
舒窈她們不敢耽擱,一個個緊隨其後來到地道中。
通道並沒有想象中的烏漆抹黑,不見五指。墻壁上隔十步便鑲嵌枚夜明珠,一眼望去長長的密道就像掛了無數個小月亮,光線柔和,安逸靜謐,絲毫不受外界氛圍幹擾。在側壁之上還裝有不少旋鈕狀的東西,每逢經過時,李氏都會告誡她們:不可妄動。
看來這裏並不像表面看得那麽無害。它的內裏機關重重,稍有行差踏錯,便可能被殺於無形。對望族門閥來說,這樣的密道才是累世經營下必不可少的避難處。
地下時辰難計。舒窈都不知自己在裏面呆了多久,她和其他幾個女孩兒背靠一處,緊緊相依,以體溫彼此慰藉。直到上方壁頂傳來幾下空靈的敲擊聲時,她們才結束漫長緊張的等待,瞬間振奮了精神。
“伯母。”舒窈第一個反應過來,轉看著李氏驚喜道,“是不是母親她們回來了”
李氏對她做了個“噤聲”的動作,快走幾步來到一處石臺前,對著石臺敲出三短一長的回應。壁頂傳來一陣有節奏的敲擊。李氏這才松口氣,扭頭望著舒窈她們微笑宣布:“沒事兒了。孩子們,我們離開吧。”
密道氣氛登時一變,舒窈雖不知外界到底發生了什麽,但劫後餘生的慶幸感卻一股腦湧上心頭。她與眾人出去時,院落中還有忙忙碌碌的仆從以及身配刀劍的家院。他們似乎已經習慣突如其來的緊張氣氛。在緊張過後,他們安之若素地繼續著自己的事。
郭府用膳的堂廳中宴席再開,沈澱百年的郭氏在這一刻顯示出驚人的穩定與泰然。坐在主位上的郭嶺就像什麽也沒發生一樣,悠閑優雅地舉箸用飯。而他之下所有的晚輩,也一個個掩藏漂亮,從他們臉上,舒窈絲毫猜不出他們經歷了什麽。
舒窈站在入門的地方,目光從族親身上一一掃過:萬幸,他們還在。不論剛才發生了什麽,他們還都在。
餘慶尚未祈完,舒窈的視線忽然定格在斜前的一方空座上。
“九哥呢”為什麽九哥郭審不在
舒窈側目轉身,強自鎮定地問她身旁人:“族叔,可曾見我九哥”
被她問到的一位叔父微微挑了挑眉,手指府外方向,口吻輕松:“審兒那孩子倒是有血氣,見遼狗久侯不至,他自己帶著一隊人馬出府尋熱鬧去了。”
出府尋熱鬧他是胡鬧
舒窈眼睛攸然睜大,難以置信地看向在場所有人。她頭一次發現,自己這些族人其實也都是好勇鬥狠的人。怪不得他們看不得武人輕賤;怪不得她總覺叔祖與祖母之間有難以宣之於口的矛盾;怪不得賢良溫雅的大伯母在京城能長袖善舞,到金城卻只有低眉垂首。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所謂鳴鑼示警,所謂景明走水,所謂密道藏身,都不過是因遼寇侵犯,他們要以身反擊。
京城中文官吹噓澶淵之後無戰事。可現如今擺在她眼前的又是什麽呢
澶淵之盟後宋遼議和,至今堪堪十五年。這十五年間,兩國朝廷雖不在交兵,兩國百姓亦以商貿往來,然而累世仇怨,屢屢相戰,邊境處累累白骨裏,殷殷黃土中,皆藏著一筆筆清算不盡的血帳。哪裏是區區十幾年便可化解的
生在汴京,舒窈不知道中原的繁華是以怎樣的代價換來。但此時此刻,站在金城,她卻深刻地意識到,她的母親、她的嬸母、她的嫂嫂、還有那些看上去與尋常閨秀無異的族姐們在執劍時為何不見絲毫膽怯叔祖說得對,代北民風彪悍。五歲娃娃可上馬,七歲丫頭能挽弓。
而英武、剛強,這一切卻都是被逼出來的朝廷不願動武,官家尤厭言兵,應州百姓們知道,王師不會為他們出頭。能靠的只有他們自己
要麽婦孺皆兵,練就金剛不壞,遭遇秋寇來臨時奮起反擊。要麽任人宰割,卸下防備放異族長驅直入,搶掠一空。
代北人愚直耿介,他們只選擇了前者。也讓舒窈只看到了前者。
舒窈心頭忽然一陣與有榮焉的自豪感:她不喜歡打仗,但也是金城人。骨子裏同樣藏在剛硬,脈管裏同樣流著不屈。若有一天,遇到欺她淩她之人,她定會牢記在心,加倍償還。
正思量,廳外忽然傳來一陣紛沓聲。郭審帶著十幾個護衛從院道大步行來。他還是一副俊逸秀武的模樣,青衫勁裝,長鋒倒提,在中秋月明裏向餐堂穩穩走來。
舒窈站在廳堂門內,微瞇起眼睛,默默地望著他。收斂了一身不羈一身落拓,放浪形骸遮去後,郭審只餘可靠可信。
這是最疼她的九哥呢。提劍動武的他對舒窈來說陌生又熟悉,距離很遠卻又當真近在眼前。
“九哥”舒窈忽然揚起嗓子,大喊一聲。隨後她也不管自己是否會被叔祖罵作失儀,直接提起裙裾小跑向郭審,“你回來啦。”
你可擔心死我了,知不知道
舒窈一把抱住郭審,臉埋在他衣料中,身體微微發顫。
郭審一楞,腳下頓住,將佩劍交予下人:“阿瑤這是擔心九哥了”
舒窈重重地點點頭,悶悶回答:“嗯,擔心。很擔心”
我害怕你回不來,害怕你受傷,害怕你帶人太少,寡不敵眾。害怕很多很多。所以我討厭打仗
“放心吧。九哥厲害著呢。不過幾十個烏合之眾,奈何不了九哥。”說著郭審就如往常一樣伸出手,撫向舒窈的發頂。卻在將要觸碰到她的那一刻堪堪定住,五指合攏,緩慢收回。
舒窈仰頭錯愕地看他。
郭審將手藏到背後,傾身彎腰,依舊一副笑模樣望著舒窈:“阿瑤乖,九哥手臟,以後都不能抱你了。”
舒窈一怔,眼盯著郭審像忽然明白了什麽,鼻間泛起無盡酸楚:“不怕。阿瑤,不在乎。九哥也不要怕。”
她從袖中拿出冰絲帕,上前兩步抱住郭審的胳膊。低下頭,牢牢捉住郭審的腕子,一遍遍擦拭他沒有任何汙跡的手掌。邊擦邊不停喃喃:“九哥手不臟。一點也不臟。阿瑤阿瑤給你擦擦,擦擦就幹凈了。”
話如此,眼淚卻已“啪嗒啪嗒”滾落。舒窈擡手胡亂抹了一把,待清晰視線,她繼續一絲不茍為他擦拭。
郭審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地看著她,垂眸好一會兒才低笑出聲,語似揶揄:“好了好了。幹凈了,再擦九哥手都要破皮了。”
舒窈動作戛然而止。
郭審用臂彎環了環她,對她笑言:“走吧,別讓長輩們久等,我們去用飯。”
舒窈乖巧點頭,轉身。郭審就像以往他們兄妹玩鬧時那樣,輕撫向她的後背,小小施力推她前行。
舒窈一言不發,順他力道緩緩邁步:他以為他在她背後可掩藏得天衣無縫。可他忘了,即便她看不到也能感覺得到,這回撫在她背上的,不是她熟悉的那只大手,而是曾護她在懷的小臂他終究是不肯用染血的雙手觸碰她一絲一毫。
這頓中秋晚餐對舒窈來說,食不甘味。過往數年,任何一個仲秋夜都比不上這一年的仲秋更讓她難熬。而老天爺似乎覺得僅僅如此還不足夠,在中秋宴將散時,金城太守孫明輔拜訪到郭府,與郭嶺商議上奏事宜。
孫明輔來到即宣告了一條不好消息:金城外還有幾百遼國流寇伺機而動,隨時準備劫掠我大宋百姓。
“下官欲奏報朝廷,請樞密院允我金城遣軍士在城周巡衛,但有發現擾我百姓,侵我城池者,格殺勿論。”孫明輔官袍上還沾著幾處新灰,想來是景明坊的火場直接趕來,尚未來及更衣。
郭嶺聽後瞇了瞇眼睛,沈吟片刻後,輕輕搖了搖頭,嘆息一聲:“你若是覺我大宋給遼國的歲幣不夠多,大可如此上報。”
孫明輔一楞,蹙眉疑惑:“郭公此言何意”
郭嶺冷冷一笑,漠然開口:“禦史臺也好,中書門下省也好,都不想聽遼寇來犯的事。哪怕你報的只是幾百個烏合之眾,到了他們那裏也可能成為幾千,幾萬的遼軍精銳。安逸日久,他們沒人會支持樞密院增兵。只會讓戶部把明年給北朝的歲幣增一些而已。”
孫明輔無奈苦笑:“無怪人說金城父母官不好為。流寇侵擾,如今孫某不報而戰會丟烏紗;報而不戰則丟清譽;不報不戰,任人侵我,是比讓孫某丟項上人頭還難忍受之事。”
“不必如此為難。”郭嶺手一揮,沖著孫明輔點撥道,“以老夫之見,孫大人大可如前任太守一樣,每逢此事便增添城防士兵即可。”
“可這只是威懾,不能根除。”
“根除”郭嶺好笑地看他一眼,“除非北朝遼國不存在,否則孫大人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根除之日了。”
孫明輔不言不語沈默片刻,最終咬牙閉眼,同意了郭嶺的辦法。
他事情完結也不多待,對郭府眾人拱手告辭,大步離開,去安排城中事。
舒窈從頭到尾目睹全程,此一刻看著孫明輔的背影,她恍惚頓悟,無怪乎他被朝廷放任地方。這般劍膽鷹心若在汴京只怕舉步維艱。
中秋夜,團圓節,本當月明花好。可直到玉兔上中天,舒窈都沒有一絲過節的雅興。今天一切發生的突然,讓在汴京過慣了太平日子的她猝不及防,震撼滿心。
猶記得那日,她跟李卓論完,李卓曾以指擊節,輕敲著桌案,低聲哼唱:
“憑說這,花好月圓人亦壽,故園萬裏幾多愁。胡兒鐵騎豺狼寇,澶州外,戎馬近郊血染流。背井離鄉權忍受,親朋故舊難聚頭。思悠悠,恨悠悠,關山月明照哪一州”
低吟淺唱完畢,李卓側首看她,似問非問:“阿瑤,思悠悠,恨悠悠,關山月明照哪一州”
大宋四百軍州。邊陲之地,盼太平而不得,盼王師而不遇。
到今天,舒窈才明白他當日所問。
他就如金城守備一樣,心裏有嘆有怨,欲訴無人。最後只能以一首唱詞,道盡悲苦惆悵事。
...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小花邊:今兒說說裹腳這事,史料記載裹腳最初是歌舞姬階層開始的。最有名的一位應該是窅娘了。後來這個莫名其妙的風俗傳入最上層,宮中彩娥和官宦之家的蓄養姬妾們也開始流行小腳。不過這會兒的小腳跟明清時的裹腳不同,它們相對還算人道,不是把趾頭掰折,只是在足弓腳背那裏纏繞包裹,目的是讓腳長得纖細白嫩。
北宋中前期基本不見上層這種裹腳的記載,但是從歐陽修,蘇軾開始他們的詩詞裏已經有對小腳讚美了(不過詩詞中出現的女性多為特殊行業從業者)。裹腳大規模流行算是南宋時期。然而終整個兩宋,裹腳和不裹腳都是文人們相爭的一個點。
北宋時候,女性地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它雖然對女性開始有一定的束縛,但是遠遠不像後來那樣。實際上作為一個經過五季之亂,破而後立,商業繁榮的王朝,雖然不像大唐那樣出來個女皇,北宋卻是所有朝代裏出現攝政太後最多的,同時還沒有外戚宦官政權亂政之象。而且那個時代因為貿易發達,還出現了封建王朝裏極其罕見的職業女性角色。這個以後有機會,我們再細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