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0841 打建奴去】

關燈
別說大明朝廷,就算是建奴這樣的勢力集團,天地會一旦發展到需要對外擴張的階段,一個打十個,真的是毫無壓力。

首先,韋家莊和遼南加起來的人口已經七百多萬人,人數上就是建奴的三倍到四倍!

另外,一旦發展到需要對外擴張,經濟資源上,肯定已經度過了資本主義積累的原始階段,而且已經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

朝鮮那麽點兒市場肯定已經無法滿足,最先需要拓展的,肯定是北方。

建奴就在身邊,建奴有什麽力量抵擋韋家莊和遼南?

到時候,熱火器像是放煙花一樣的每天來幾發,建奴只能被動挨打。

一個一個農牧業為主的漁獵勢力集團,而且還是奴隸制,怎麽與有了工業基礎的資本主義勢力集團相提並論。

韋總裁的運氣不錯,孫承宗派人大肆詆毀韋寶的時候,掛起了南風。

這在北方的深秋是很難得的。

其實有沒有南風,韋寶都打算硬幹一場了,當然,有南風的話,更好!

否則熱氣球上天,為了向前推進,還得改裝,得增加鼓風設備,那樣的話,勢必要加重,並且會少帶彈藥。

雖然用熱氣球從空中向沈陽城內投彈,主要起的是一個震懾效果。

但每個熱氣球如果只投個兩三發彈藥的話,不痛不癢的,打的建奴一點感覺都沒有,恐怕起不到效果。

韋寶主要是想讓建奴生氣,發火,然後派兵來強攻他們在河岸邊臨時布置的防禦工事!

這裏有個因果關系。

雖然寶軍有水師優勢,隨時隨地可以跑到建奴的岸邊構築這種防禦工事,可建奴不傻,派一隊騎兵監視就完了,在已經了解了寶軍火器的巨大威力之後,一般情況下,建奴不會選擇硬沖。

但是打的丟臉了,沒面子了,生氣了,那就另當別論了。

“總裁,風向變了,現在是西南風,是不是趕緊通知出兵?”林文彪興奮的來向韋總裁請示。

“立刻通知出兵,通知孫承宗,讓他將所有能請到的薊遼和遼東遼西將領,都請到山海關岸邊去,讓他們在小船等著,大船來了,直接上大船一起走!”韋寶立刻對林文彪道。

“是,總裁,我馬上去辦!”林文彪答應一聲,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然後退下。

吳雪霞心裏還是很沒有底,但知道韋寶是說一不二的性格,尤其現在南風也來了,韋寶肯定要出兵,勸阻是沒用了的。

“總裁,是不是讓遼南派出多路大軍配合作戰?加上朝鮮的大軍配合,在毛文龍區域外圍,多路對建奴實行打擊,讓建奴感覺我們是要打大仗,而不是光打沈陽城一個地方。這樣的話,建奴不敢分派太多兵力。否則,建奴上來就用萬人騎兵團沖鋒的話,憑我們的迫擊炮和山炮,兩千人恐怕難以抵禦建奴。”吳雪霞諫言道。

其實這個建議,吳雪霞前天就向韋寶提出過了的。

“我不是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嗎?我們不要想吃掉建奴,或者重創建奴,這很難做到,尤其是在建奴的地盤,更難做到。建奴失去遼南,在我們手裏其實也沒有吃什麽虧。騎兵的優勢的確很大。我並不想與建奴打大仗,明白嗎?邊打邊談,打的建奴不敢再對付我們,大家和平相處,方為上策,等將來有實力一舉吃掉建奴的時候,再攤開來轟轟烈烈的打一場!”韋寶道。

“我是怕沈陽城是建奴腹地,是賊酋的老巢,他們在那裏兵力太充足,等下還沒有表演給薊遼、遼東遼西的將領們看,咱們自己先敗了,被建奴趕出沿岸了。”吳雪霞道。

“你就直接說,怕割不到一千顆建奴的人頭吧。哈哈哈。”韋寶輕松道:“割不到一千顆人頭就割不到一千顆人頭。我對這一仗還是有信心的,我們有火力優勢,打法新穎,建奴肯定會有死傷!況且我當初與孫承宗打賭的時候,也沒有明言具體打幾次,一次不行,咱們就兩次,三次,一千顆人頭不難的。”

吳雪霞悶悶的哦了一聲,心中卻暗忖,我就怕你一顆人頭都拿不到,建奴萬人鐵騎沖鋒的場景,吳雪霞是見識過很多次了的,那場面,能讓人膽戰心驚。

只怕建奴一沖,防禦火力沒有總裁估計的那麽厲害,到時候直接變成送人頭,而不是割人頭。

孫承宗很快接到了韋寶派人傳來的話。

“韋寶還真的要打。”雖然孫承宗並沒有懷疑過韋寶真的敢打建奴,但畢竟韋寶已經在遼南取得了成功,打過建奴,還打死了很多的建奴。

可這次的情況不太一樣。

這次是韋寶自己誇海口,要用兩千人打建奴,還要割下一千顆以上的建奴首級。

孫承宗知道不是韋寶托大,而是韋寶必須以明軍作為偽裝,不可能大張旗鼓的用自己的人馬上,那樣會讓人詬病。

山海衛就那麽點兵額,只能派兩千人。

至於要割下一千顆建奴首級,那是因為韋寶要形成一個別人無法駁斥的戰績,這個戰績就必須是薊遼和遼東從未取得過的勝利。

孫承宗自己很清楚,他這幾年裏面,別說上千人的戰績,就是一次殺傷上百建奴的時候都少的可憐。

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有的話,也是底下人不知道從哪兒弄了一些人頭,剃了頭,偽裝的建奴人頭。

“恩師,看樣子,咱們的計策奏效了!韋寶終於受不了了,要去找死了。”袁崇煥高興道。

孫承宗沒說話。

萬有孚問道:“督師大人,我現在讓人去叫人嗎?是不是把所有薊遼、遼西遼東的將領都叫上?讓更多的人看韋寶出醜?”

“那要是韋寶真的有本事做到呢、老夫有些後悔,也許這幾日不該讓人到處說韋寶誇大其詞的事。”孫承宗就是這樣一個人,不是特別果斷,做事沈穩有餘,銳氣不足,不過也這麽大年紀了。快七十歲的人,哪裏還有那麽多火氣。

否則換成一個三四十歲的人當督師,就算與韋寶有師生關系,也早就和韋寶鬧僵了。

“我覺得大人多慮了,韋寶的私人兵馬的確有一定的戰力,但未必超過薊遼和遼東精銳。薊遼和遼東再精銳的兵馬,也不敢說能以兩千人打建奴,還割走建奴上千人頭,他太托大了,大人這回穩贏的!”萬有孚笑道。

“世上沒有穩贏的事!算了,你去叫人吧!”孫承宗還是下了決心,也想讓遼東的戰局快點有個眉目。

不是戰局有眉目,而應該說朝廷派了高第過來,雖然高第成天什麽都不做,孫承宗已經過的很壓抑了。

朝廷讓高第來,就是一種對他的不信任,只是因為他孫承宗是皇帝的老師,皇帝和其他人都不方便直接趕他走罷了。

萬有孚答應著下去,派人四處通知人,即刻趕往山海關外渡頭。

因為剛剛開過重大議事,人聚集的很齊,又緊跟著發生了孫承宗與韋寶打賭的事情,大家都得到了通知,暫時不要走。

所以喊人很容易。

本來眾人見督師府的人到處擠兌韋寶,韋寶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連老百姓都已經開始擠兌韋寶了,大家正看熱鬧看的高興。

卻沒有想到,韋寶居然真的要去打建奴了?

所有人都感覺匪夷所思,沒有一個人會認為韋寶能贏,除非那人是瘋子。

大家都覺得韋寶與孫承宗的賭約是因為韋寶飄了,沒有打過仗的人,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建奴的厲害。

祖大壽是最激動的,一接到口信,就帶了幾個親信上督師府等著一起去山海關外的渡頭了。

“我倒是真的希望韋寶能贏,若是咱大明兩千人就能打敗建奴大軍,還能割上千顆建奴人頭回來,那的確沒有必要要咱們這麽多人。人家韋寶手裏有個一兩萬人就能讓建奴趴下!以後咱們都解散算了,就靠山海關三萬多大軍,足矣抵禦建奴!”祖大壽大著嗓門道。

眾將領聽祖大壽這麽說,紛紛大罵韋寶不知道天高地厚!

大家都等著看韋寶的笑話。

孫承宗黑著臉出來,咳嗽一聲,眾人才安靜下來。

“好了,多餘的話不要說了,記住,咱們是觀摩,跟著韋寶的人後面看,人家打成什麽樣都好,都是為了大明在做事,都聽到了嗎?”孫承宗道。

眾人齊聲答應。

“督師大人,主要是這韋寶小子太能吹了!否則大家也沒有那麽無聊,誰沒事等著看他笑話?”祖大壽笑道。

“走吧!”孫承宗沒有理會祖大壽。

眾人其實還沒有到齊,孫承宗打算邊走邊等,估計等在山海關外渡頭上了小船的時候,人差不多該到齊了。

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毛文龍也來了,這幾日,毛文龍也沒有離開山海關。

其實孫承宗叫不動毛文龍,是毛文龍自己想看韋寶現在的實力。

光是聽說韋寶打算用兩千人打敗建奴大軍,還要割上千顆建奴人頭回來,毛文龍就好奇心大起了。

要說沒有一個人相信韋寶能辦成這事不假。

但是要說有半個人相信韋寶能辦成這事,這個人一定是毛文龍。

毛文龍對韋寶的了解,甚至比韋寶現在的岳父之一吳襄更多。

吳襄嘴上說相信韋寶,心裏根本不將韋寶打建奴的事情當成一回事。

大明的制度決定了這一切。

洪武時期在制度實踐上,也未始不有古典經書的投射存焉。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制度。他後來聲言:卒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並不曾設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

朱元璋所謂“自古”固屬飾辭,但他確對古制有過研究,不能完全排除他回覆古制的願望。

洪武年間官制處於不斷調整之中,官名和新的機構名也不斷浮現。

四輔官、大學士的設立,均為朱元璋比附經典、斟酌古制而成。

洪武時還曾仿照《周禮》,改給事中名為元士,後又改為源士。

朱元璋強力推行的《大誥》,定名亦來自《尚書》。

綜而言之,朱元璋的制度來源,若綜合四種來源,蒙元,漢族傳統,自我作古,遠仿三代。

當以“多元到一元”來解讀洪武制度的覆雜來源。“多元”即意味著洪武制度的來源多元,也是解讀洪武制度的視角、進路多元。

“一元”則意在凸顯朱元璋的熔鑄作用。

經過朱元璋的頭腦過濾、刻意形塑和制度實踐,多元的元素得以整合,並且打上了朱元璋個人的獨特印記,不再是原先各自的本來面目了。

這體現在古經中的經典政治理念已為朱元璋所深刻改造;唐宋以降君權加重的趨勢加劇,而士大夫所鼓吹的絕對忠君等理念也為朱元璋所利用、強化;蒙元制度中的臣僚奴化為朱元璋所承襲,官僚工具化和服務取向加深,同時分封制、邊疆管理等隱微之處也為朱元璋所改造吸收;紅巾軍早期制度遺產,朱元璋本人的原創元素,也都賦予了新的形式。

所以說大明的一套體制是很獨特的。

朱八八也的確是建立制度的天才。

洪武制度應被視作一個“多元到一元”的演變過程。

雖然來源覆雜,但洪武制度最終以開國之君創業垂統的面貌確定下來。

朱元璋憑藉恢覆中華的名義,在政權建立之初獲得了相當大的合法性。

他的政權又來自於一個完全獨立、無所依傍的軍事集團,不需要依靠、妥協於任何社會階層和地域集團。

於是,朱元璋本人的權力,得以無所顧忌地生長、擴張,他的創制因此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度、裁量權和隨意性。

正所謂“帝方操威柄,學士無所參決”。

明朝制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就是朱元璋制度。

洪武制度即是“多元到一元”,有明一代,明朝人對朱元璋的崇拜和遵從,死心塌地,從未動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