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聲名遠播的俄羅斯
關燈
小
中
大
荷蘭。在法荷戰爭之前,無疑是歐洲的一流強國,號稱歐洲的仲裁者。當然,荷蘭在法荷戰爭之後,喪失了這種權威。路易十四統治下的法國,取代了它的地位。路易十四因此也被稱作“太陽王”。所謂“光耀歐洲的太陽王”的意思,就是仲裁歐洲的最強國的君主。
在法荷戰後的奈梅亨條約的簽訂。歐洲的政治形勢也就為之一變。一方面,被法國占領了許多領地的西班牙,開始走向衰落。荷蘭拋開盟友勃蘭登堡,單獨與法國媾和,導致了勃蘭登堡腓特烈選侯,投入了法國的懷抱。而拋棄了盟友的荷蘭,也因此在歐洲的名聲急劇下降。
前文說過,現在是封建主義。在尋找盟友的時候,好的名聲,君主的威望,許許多多在現代社會絕對不會列入參考範圍的內容,卻對當時的各國尋找盟友有著重大的影響力。因此,拋棄了盟友的荷蘭,之所以在戰後,在歐洲的影響力迅速退居法國之下,這一點至關重要。
在法荷戰爭期間,荷蘭的海軍被法荷海軍的聯合部隊一度壓迫,法國陸軍也一度占領了荷蘭七個省中的五個省。局面的萬分危急,因此當局下令掘開荷蘭的海岸堤壩。眾所周知,荷蘭是“低地國”,它的很大一部分國土都是在海岸線以下的。堤壩的破壞,導致了荷蘭的許多國土被海水倒灌淹沒。當然,法國陸軍也因此無法前進,荷蘭有了喘息之機。
在當時,對於絕大多是國家來說,全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淹沒狀態,這個國家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但是荷蘭畢竟是荷蘭。準確的來說,這個國家並不是靠土地收入生存的,他們的經濟來源,幾乎全部來自於航海貿易。因此荷蘭在戰後,依舊可以保存他們的絕大部分國力。
因此在法荷戰爭之後,歐洲的主要矛盾,就是荷蘭不甘心失去他昔日的第一強國的地位,因此實力並未大損的荷蘭與法國的爭鬥,變成為了歐洲主要的矛盾。
也許有人會說,英國呢?作為英國人在哪裏呢?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當時英國一直是不被歐洲主流社會所承認的。英國甚至並不被認為是歐洲的一部分。在許多歐洲人的觀念中,英國是和俄國沒什麽區別的野蠻的國家。也就是說,歐洲人認為英國人並不是歐洲人。雖然很繞口,但是這是事實。一直到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才真正崛起,被認為是舉足輕重的大國。
當然,英國雖然在歐洲沒什麽影響力。基本上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但是憑借他孤懸海外的地理優勢,它可以將絕大多是軍費側重到海軍上。因此,雖然英國的國力可能沒有法國和荷蘭強大,但是他的海軍卻是足以和兩國相較。
因此,在全世界範圍內來看,主要是法國,荷蘭及英國,對於殖民地和航海貿易的爭奪。至於西班牙和葡萄牙,現在基本上就是吃老本,沒什麽前途了。目前來說,三國誰也不占上風。可以說是三強鼎立的局面。
既然現在的歐洲,法荷之爭仍然是主要的矛盾。那麽失去了盟友的荷蘭,也就必須尋找盟友了。但是拋棄了勃蘭登堡,私自與法國媾和。雖然荷蘭當局也是被各省逼迫,不得已而為。但是,這依然掩蓋不了本質。
縱觀歐洲,現在唯一擁有實力並且與荷蘭統一戰線的是瑞典。至於哈布斯堡皇朝,他是典型的一個陸權國家。對於海洋霸權的爭奪並不感興趣。而且法國和奧地利,一直以來就是盟友。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兩國都是天主教國家。並且頗有歷史淵源。這裏就不細講了。
說起瑞典,我們就不得不說。其實瑞典在法荷戰爭期間,是法國人的盟友,並且他在戰爭中期,是直接派兵參戰的。可惜的是,勃蘭登堡選侯腓特烈,不知走了什麽狗屎運,楞是把他給擊敗了。堂堂北歐霸主,歐洲傳統強國的瑞典,竟然被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小小的諸侯所擊敗。可以說,讓歐洲人民的眼珠子掉了一地。腓特烈因此也被稱作“偉大的選侯”。
而瑞典既然打了敗仗,對法國根本沒做什麽貢獻。相反,還助長了荷蘭一方的士氣。因此,戰後法國人當然不會把戰利品分給他一份。而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損了夫人賠了兵。不但丟了面子,還丟了裏子。結果一毛錢沒撈到。反倒是法國人賺了個盆滿缽滿,一戰過後,成了最強國。因此瑞典也就順其自然地和荷蘭人走到了一起。
興奮的荷蘭人很高興。但是他依舊想要獲得更多的盟友。這個時候,在東方,一個叫俄羅斯的國家,拼命地和歐洲溝通貿易。在歐洲法荷戰爭如火如荼的時候,乘機雇傭走了歐洲大量的學者和工匠。並且這種風潮越來越強勁的時候。在海上擁有極強影響力的荷蘭也就註意到了。
在仔細一打聽這個國家。瞬間為這個國家在這幾年取得的成績所震撼。恰巧此時的歐洲諸國,在戰爭之後,都開始整理自己國家的爛攤子的時候。彼得的五年計劃也剛剛開展。一時間,一個叫俄羅斯的國家,瞬間傳遍了歐洲諸國。
他們突然意識到了。在他們自己爭鬥不休的時候,一個國家,在東方崛起了。通過這個國家,在極短的時間崛起的歷程。一個俄羅斯王子,那個曾經為了去法國留學,在歐洲許多國家經過的人,頓時被人們所想起。
聰明的人,是不需要去主動教他怎麽做。他自己就會迫不及待地怎麽做的。在詳細地了解了十萬餘人的俄軍如何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擊敗三十萬人的土軍之後。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瞬間掀起了常備軍的熱潮。
因此在1678年的歐洲,出現了一幕極為有趣的畫面。俄國人來到歐洲,積極雇傭各行各業的人才,幾乎來者不拒。並且積極的和歐洲人談生意,邀請歐洲人到他們那裏去。甚至俄國的政府親自組團前來歐洲,開宣介會,邀請歐洲人去俄國。
同樣的,歐洲人也積極的跑到俄國,尋求組建常備軍的方法。他們也雇傭退役或者因傷離職的俄國軍官,邀請他們到歐洲,學習俄國人的常備軍的組建方式。
因此,彼得也被後世軍事史學家認為是近代軍隊組織模式的創始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法荷戰後的奈梅亨條約的簽訂。歐洲的政治形勢也就為之一變。一方面,被法國占領了許多領地的西班牙,開始走向衰落。荷蘭拋開盟友勃蘭登堡,單獨與法國媾和,導致了勃蘭登堡腓特烈選侯,投入了法國的懷抱。而拋棄了盟友的荷蘭,也因此在歐洲的名聲急劇下降。
前文說過,現在是封建主義。在尋找盟友的時候,好的名聲,君主的威望,許許多多在現代社會絕對不會列入參考範圍的內容,卻對當時的各國尋找盟友有著重大的影響力。因此,拋棄了盟友的荷蘭,之所以在戰後,在歐洲的影響力迅速退居法國之下,這一點至關重要。
在法荷戰爭期間,荷蘭的海軍被法荷海軍的聯合部隊一度壓迫,法國陸軍也一度占領了荷蘭七個省中的五個省。局面的萬分危急,因此當局下令掘開荷蘭的海岸堤壩。眾所周知,荷蘭是“低地國”,它的很大一部分國土都是在海岸線以下的。堤壩的破壞,導致了荷蘭的許多國土被海水倒灌淹沒。當然,法國陸軍也因此無法前進,荷蘭有了喘息之機。
在當時,對於絕大多是國家來說,全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淹沒狀態,這個國家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但是荷蘭畢竟是荷蘭。準確的來說,這個國家並不是靠土地收入生存的,他們的經濟來源,幾乎全部來自於航海貿易。因此荷蘭在戰後,依舊可以保存他們的絕大部分國力。
因此在法荷戰爭之後,歐洲的主要矛盾,就是荷蘭不甘心失去他昔日的第一強國的地位,因此實力並未大損的荷蘭與法國的爭鬥,變成為了歐洲主要的矛盾。
也許有人會說,英國呢?作為英國人在哪裏呢?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當時英國一直是不被歐洲主流社會所承認的。英國甚至並不被認為是歐洲的一部分。在許多歐洲人的觀念中,英國是和俄國沒什麽區別的野蠻的國家。也就是說,歐洲人認為英國人並不是歐洲人。雖然很繞口,但是這是事實。一直到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才真正崛起,被認為是舉足輕重的大國。
當然,英國雖然在歐洲沒什麽影響力。基本上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但是憑借他孤懸海外的地理優勢,它可以將絕大多是軍費側重到海軍上。因此,雖然英國的國力可能沒有法國和荷蘭強大,但是他的海軍卻是足以和兩國相較。
因此,在全世界範圍內來看,主要是法國,荷蘭及英國,對於殖民地和航海貿易的爭奪。至於西班牙和葡萄牙,現在基本上就是吃老本,沒什麽前途了。目前來說,三國誰也不占上風。可以說是三強鼎立的局面。
既然現在的歐洲,法荷之爭仍然是主要的矛盾。那麽失去了盟友的荷蘭,也就必須尋找盟友了。但是拋棄了勃蘭登堡,私自與法國媾和。雖然荷蘭當局也是被各省逼迫,不得已而為。但是,這依然掩蓋不了本質。
縱觀歐洲,現在唯一擁有實力並且與荷蘭統一戰線的是瑞典。至於哈布斯堡皇朝,他是典型的一個陸權國家。對於海洋霸權的爭奪並不感興趣。而且法國和奧地利,一直以來就是盟友。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兩國都是天主教國家。並且頗有歷史淵源。這裏就不細講了。
說起瑞典,我們就不得不說。其實瑞典在法荷戰爭期間,是法國人的盟友,並且他在戰爭中期,是直接派兵參戰的。可惜的是,勃蘭登堡選侯腓特烈,不知走了什麽狗屎運,楞是把他給擊敗了。堂堂北歐霸主,歐洲傳統強國的瑞典,竟然被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小小的諸侯所擊敗。可以說,讓歐洲人民的眼珠子掉了一地。腓特烈因此也被稱作“偉大的選侯”。
而瑞典既然打了敗仗,對法國根本沒做什麽貢獻。相反,還助長了荷蘭一方的士氣。因此,戰後法國人當然不會把戰利品分給他一份。而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損了夫人賠了兵。不但丟了面子,還丟了裏子。結果一毛錢沒撈到。反倒是法國人賺了個盆滿缽滿,一戰過後,成了最強國。因此瑞典也就順其自然地和荷蘭人走到了一起。
興奮的荷蘭人很高興。但是他依舊想要獲得更多的盟友。這個時候,在東方,一個叫俄羅斯的國家,拼命地和歐洲溝通貿易。在歐洲法荷戰爭如火如荼的時候,乘機雇傭走了歐洲大量的學者和工匠。並且這種風潮越來越強勁的時候。在海上擁有極強影響力的荷蘭也就註意到了。
在仔細一打聽這個國家。瞬間為這個國家在這幾年取得的成績所震撼。恰巧此時的歐洲諸國,在戰爭之後,都開始整理自己國家的爛攤子的時候。彼得的五年計劃也剛剛開展。一時間,一個叫俄羅斯的國家,瞬間傳遍了歐洲諸國。
他們突然意識到了。在他們自己爭鬥不休的時候,一個國家,在東方崛起了。通過這個國家,在極短的時間崛起的歷程。一個俄羅斯王子,那個曾經為了去法國留學,在歐洲許多國家經過的人,頓時被人們所想起。
聰明的人,是不需要去主動教他怎麽做。他自己就會迫不及待地怎麽做的。在詳細地了解了十萬餘人的俄軍如何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擊敗三十萬人的土軍之後。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瞬間掀起了常備軍的熱潮。
因此在1678年的歐洲,出現了一幕極為有趣的畫面。俄國人來到歐洲,積極雇傭各行各業的人才,幾乎來者不拒。並且積極的和歐洲人談生意,邀請歐洲人到他們那裏去。甚至俄國的政府親自組團前來歐洲,開宣介會,邀請歐洲人去俄國。
同樣的,歐洲人也積極的跑到俄國,尋求組建常備軍的方法。他們也雇傭退役或者因傷離職的俄國軍官,邀請他們到歐洲,學習俄國人的常備軍的組建方式。
因此,彼得也被後世軍事史學家認為是近代軍隊組織模式的創始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