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表姨媽 (1)

關燈
四 表姨媽

表姨媽姓潘,排行老二,大名潘麗娟,沒出嫁時,家裏人卻個個喚她大妹。

大妹是個特殊的稱謂,諾大個省城裏,不知有多少個大妹,她們大多嘴又刁,手又巧,一群女孩兒中帶頭那個,往往就是大妹。大妹們的處境又多少有些尷尬,她們是“妹”,上有若幹兄長,她們又在妹中排行“大”,下有若幹弟妹。她們沒享用到上面兄長們被賦予的期望與重視,也搶不了父母長輩分給底下弟妹的寵愛和關註,可該她們承擔的義務與責任,她們卻一樣不少。這麽一算,大妹們的人生是要有些吃虧,吃虧在“大”,也在“妹”上,若是換種性別,或者換種次序,反而好了,有到頂或者到底的坦坦蕩蕩。可就是首尾兩端都不到邊,大妹們只好從小學著把吃虧當成謙讓,把退避當成友愛。比如說巷口若來了賣芝麻糊的挑擔,孩子們吵著要,阿媽隨手抓一把銅子,偏偏按人頭算短了一碗的錢,阿媽忙著做活,弟妹又嚷得人頭疼,這種時候就需要大妹們後退一步了,麽辦法,誰讓男孩堆裏她是女的,誰讓女孩堆裏她又最大?

可當表姨媽還是大妹時,她偏不信這個邪。

她從小看得明白,今日你讓出的是一碗芝麻糊,一件花布褂,明日你讓出的便是一件好首飾,一樁好姻緣。何況,做潘家的大妹原比其他家的大妹要處境艱難些。表姨媽祖上與乾隆年間十三行最負盛名的同文行潘大班沾親帶故,然而到她出生,這親戚情分已經比初一十五廟裏頭施舍的粥水還稀薄,年節下,連給潘公館遞帖子送禮的情分都沒有。她父母守著祖業只進不出,十八甫路上說是說有鋪子,可那不過是夾在兩家金行之間不足轉身的小鐘表檔。

她上頭兩個哥哥,底下一雙妹妹,哥哥妹妹全是自小在老西關的街頭巷尾放養長大,早早就學會商賈人家的勢利算計,練就各自的火眼金睛。這不是說他們家不講兄友弟恭,姊妹情誼,而是謙讓這回事到了潘家,卻需改頭換面,只有他家另一番的章程。

好比說八月十五將至,潘太太新得了一塊杭州來的綢緞子給孩子們裁衣。大妹想要來做襖,雙胞胎想要來做花褂,兩位潘少爺也虎視眈眈,不為自己也不想便宜了別人。可綢緞子只有一塊,怎麽分?於是這時大妹就抿嘴笑了,不緊不慢說我是不著緊這一件兩件襖的,只是這蛋青底夾了姜黃花,要穿得好看可不容易,二妹臉色好,勉強可穿,三妹臉黃,怕穿了出去嚇倒街坊咯。

三妹聽了冷笑說,對啊我是臉黃,那讓給二姐好了,不過這緞子顏色呢,乍眼一看倒像拜山用的劍蘭,還陪襯了□□,二姐做褂子也好,留著清明那天穿,我們家也好省點買花錢。

二妹一聽不幹了,可她心裏不願,嘴上的話也不能平鋪直敘,而是要拐了個彎旁敲側擊。她抿嘴一笑道,要說壓得住這個色,可不是論臉色,而是論大小,大姐年長才配,我才多大,哪裏就穿得了這個色。

三姐妹彼此一番,推讓得誰也說不倒誰,又有兩個兄長在旁邊推波助瀾瞎搗亂,這綢緞最終就壓回潘太太的箱底,誰也要不成,反倒誰都安生了。

表姨媽打小長在這樣的唇槍舌劍中,想要買多朵絹花都要與自家姊妹經歷一番你來我往的拼殺。她原本以為小戶人家的女孩兒皆要如此長大,可沒成想,世上還有一個蘇大太太。

蘇大太太與她並非正兒八經的表姐妹,然而母家親戚,哪怕不來往,多少都算個表親。她第一次遇見蘇大太太時,正是年節下亂哄哄拜年,大人們在堂屋裏作揖,女孩兒們自然在□□內玩耍。就在那個場合,表姨媽親眼目睹蘇大太太像個大傻子一樣,被人誇了兩句手腕上的紅瑪瑙串子好看,當場便將串子褪下來送給那個人。

表姨媽目瞪口呆,她從沒見過這般不在意身外之物的女孩,很快她便意識到,蘇大太太能將手上的首飾輕易送人,並非由於她天性慷慨,而是由於她生來富足,她擁有的太多,多到完全不需將這些小玩意兒當回事。

在那一刻,表姨媽下意識摸了摸自己千辛萬苦得來的銀壽桃耳環,平生第一次有些退卻,她活生生見著明明與她家境相差無幾的女孩兒,對方卻過得與她天差地別,一時之間,竟讓她艷羨也不是,嫉恨也不是。

很多年後她都記得那一幕,一個她想也沒想過的精致琉璃般的女孩兒端坐眼前,她無需自己動手,自有旁人將無數的好東西堆到她眼前博她一笑。

她們明明是同樣的年紀,同樣的出身,同樣有備受讚譽的容貌,兩家人就隔著幾條街,沒準找過同一個裁縫裁過同樣的衣裳,尋過同一間金行打過同樣的首飾,可她們的人生卻如此不同。

表姨媽對蘇大太太的感覺很覆雜,不單單是對同齡美貌女子的忌憚,也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喜歡。就像明擺著自己無緣得有的人生,卻有人替她過了去一般。在某種程度上,表姨媽將蘇大太太看作了自己,若自己生在蘇家,沒準便是蘇大太太那般作態。她們倆一個是大妹,一個是細妹,一個樣樣要自己動手去爭去搶,一個卻稍稍皺眉便有人湊上去情不自禁要討她喜歡。她們原本是無從比較的,可表姨媽偏要兩相比較,比不過時要氣惱,比得過時卻又會惶惶不安,好像這比得過是哪偷來的,算不得數。

她見蘇大太太過得好,固然心中會憤憤不平,可一旦見她傷心落淚,卻又禁不住要隨著心酸。她懷揣這種覆雜心態與蘇大太太成為手帕交,兩人一道描花樣,一道做刺繡,一道逛花街,一道嘀嘀咕咕些女孩家的小心思。她們有段時間形影不離,然而她們自己清楚,表姨媽跟蘇大太太與其說交心,不如說她們把對方視為自己的仰仗和標桿,樣樣可對照,樣樣可看齊:蘇大太太有一表人才的蘇家大老爺相中非卿不娶,表姨媽有相貌堂堂的邵家大爺羅曼司一般的邂逅愛慕;蘇大太太嫁入蘇家成為長房長媳,表姨媽與邵大爺共結連理做邵家的當家太太。蘇大太太出入西關富戶,賢良淑德人人稱頌;表姨媽馳騁沙面的時髦沙龍派對,成為交口相傳的密西斯邵。

她們的暗中比照與較量原可一直進行下去,可蘇大太太冷不防先撒手塵寰,餘下表姨媽孤零零一個,哭得肝腸寸斷。她霎時間如黃粱夢醒,不知身在何處,這才發現,原來當年那個情深意重的蘇大老爺也會納妾,原來這麽多年令她又是羨慕又是不甘的蘇大太太,早已經煢煢孑立,香消玉焚。

而她自己呢?

挖空心思掙來的邵太太頭銜,那些浮華也不過脆弱如胰皂泡,看著光陸流離,可實際上天天提心吊膽,生怕誰拿針尖一戳就破。原來俊美文雅的邵大爺更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這麽多年,他除了吃喝玩樂,搞多幾個女人外,就只會留下一灘爛事讓表姨媽收拾,從未展現出其他方面的過人才能。

當初邵老太爺獨具慧眼,將他早早送入匯豐銀行做買辦,可邵大爺就有本事端這個金飯碗白白漏財,他沒什麽本事卻耳根軟,心高氣傲偏要學人做投資,一筆筆投進去,買什麽輸什麽,虧得家底都快貼完,他還自欺欺人埋怨時運不濟天道不公。

好容易等到他幾十歲了,總算歇了重振家業的心思,表姨媽卻又迎來了他包旦角玩戲子的日子。那戲子也不知伺候過多少達官貴人,嫵媚嬌柔,更燒得一手圓潤松柔的好煙泡,專門用印度舶來的上等清水膏,一兩一塊,裝在薄鉛皮的扁盒裏,配上好燈好鬥,又有美人在旁伺候著,表姨夫一頭紮入這溫柔鄉再也起不來,整日點煙吞霧不見蹤影。

表姨媽眼見著大兒子邵鴻愷已經到繼承家業的年紀,表姨夫卻龜縮一旁毫無用處,不覺暗自著急。邵鴻愷必須要有錦繡前程的,萬不能守著這點舊家當跟老子一樣坐吃山空。她心一橫,便豁出面子來,重新拾掇自己,再度殺回粵商的交際圈。仗著表姨夫與商團團長陳廉伯都曾做過匯豐銀行買辦,表姨媽厚著臉皮隔三差五的不請自到,她風韻猶存,嘴皮子又利索,沒多久,竟然也讓她跟陳公館上下混了個臉熟,跟陳廉伯新納的姨太太結成手帕交。於是這兩年陳公館但凡有慈善募捐、聖誕派對,迎新送舊之類的宴會,表姨媽是場場不落空。

她自然曉得背後有人罵她一把年紀還跟花蝴蝶似的沒點廉恥,可被人罵倆句又不會少塊肉,有什麽打緊?表姨夫說是說匯豐買辦,可跟陳廉伯那種買辦一比,簡直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陳廉伯就是個斂財的聚寶盆,從絲業、金融業、農產品業到煙草業,就沒有他伸不到手的地方,沒有他賺不了的錢,要不然以他的五短身材,馬臉相貌,能擠掉那麽前輩當上商團團長?能跟那麽多鶯鶯燕燕糾纏不清?能去到哪人人都賠張笑臉稱一聲“陳大官”?

她想得很簡單,攀上財神爺,自然能給長子鋪條好路子,她想歸她想,邵鴻愷自有自己的打算,怎奈浮浮沈沈,他的打算,到了居然跟母親的願望殊途同歸。

邵大少不太像邵家出來的人,他繼承了爹媽的好相貌,卻沒遺傳父親那些無用的風流作派,母親那些短視的精明算計;他更像老謀深算的政要人家養出來的少爺,胸有溝壑,心有城府,該做什麽,不做什麽,誰也挪不動他半分。他沒有過於明顯的愛好,也不會對什麽東西有特別的熱情。對他而言,世界萬物仿佛一概相類,區別只在於有用與無用,能常用還是短用而已。

邵鴻愷十二三歲時,本可搭父親為英國人辦事的便利,直接去英吉利留洋,雖說彼時還小,可年齡小有年齡小的好處,語言習俗入手快,一路中學大學讀過去,回國必定脫胎換骨,變成頂時髦的英國紳士。可邵鴻愷不知為何不願去,表姨媽恨得牙根癢癢,罵也罵不動,打又舍不得,就差揪著他的耳朵親自將他押去倫敦。邵鴻愷任由母親跳腳,自己無動於衷,口氣淡漠對他媽說:“太太,你管不住我的。”

表姨媽瞪大眼睛,她從兒子的冷淡中明白了這樣一個事實:邵鴻愷並非如別人家鬧獨立要自由的少爺那樣半是趕時髦,半是撒嬌瞎嚷嚷;相反,他是在認真通知自己的母親,她已經左右不了他的人生;他甚至還暗示,與其強行幹涉又幹涉不了,還不如各退一步,相安無事,方才成全母子的情分。

表姨媽有些喪氣,她坐下來正想硬的不行來軟的,可冷不丁地,突然見邵鴻愷將一方手絹推到她跟前,隨後翻開書桌上的一卷書,自顧自讀了起來。

這態度很明顯,想來一哭二鬧的請便。表姨媽的手絹登時捏在手中進退不得。

向來以哭為武器無往不勝的表姨媽在自己兒子那卻踢到鐵板。小時候還好,越大邵鴻愷越不吃她那一套。要哭是嗎,哭吧,你哭你的,他忙他的,半響等你哭得差不多,他也未見得好心幫忙倒杯茶。表姨媽最是講究實際的人,想想在這個混賬兒子面前哭白浪費眼淚不值當,她便深吸一口氣將這口氣憋回,苦口婆心勸:“鴻愷啊,留洋還是要去的,怎麽好不去呢?家裏又不是去不起,你看現在有名望的,哪家少爺不出去留洋?再說你是去倫敦,別人想去還沒資格哩……”

一句話沒說完,邵鴻愷打斷她道:“太太,留洋一趟不容易,不學成歸來怎麽有臉回來?可若真個要學成戴上博士帽,起碼得小十年,照父親這個折騰法,等我回來邵家還剩什麽?我還能做什麽?”

他說的太直白,表姨媽辯駁不得,可她就這麽被未成年的兒子噎住又受不住,忍不住道:“你娘親我還在呢,邵家沒那麽容易敗,你放寬心,送你去倫敦的錢還是有的,家裏還不到鬧饑荒的地步……”

邵鴻愷頭也不擡,淡淡地問,“留洋可不僅是讀書,交際呢?人情往來呢?同學會同鄉會,華人鬼佬,那得花多少?你算過這筆賬麽?”

“怎麽就沒算過……”

“照父親這個花法,等我學成歸國,邵家還能剩啖湯給我?”

表姨媽急道:“爛船還有三斤釘呢,更何況邵家?再不濟還有你蘇家表妹,你不是挺喜歡她?留學回來她也大了,正正好定親……”

“你真惦記她留在匯豐銀行那筆存款啊?”邵鴻愷似笑非笑,“太太,你別忘了,她可是蘇家人,蘇家門出來的,蘇家人都看著呢,能讓你那麽痛快花她的嫁妝?”

表姨媽一聽就啞了聲。

她不是那等一味妄自尊大的舊式女子,她被蘇老太爺反將一軍吃的暗虧現如今都在肉痛。初初以為蘇錦瑞的衣食住行自有蘇家人操心,她不過逢年過節送點時興玩意兒表下疼愛之心即可。哪料到蘇家真個拿蘇錦瑞當千金小姐來對待,每年生日、開學、四季衣裳首飾、大節下的紅包,個個親戚都是大手筆,她這個“最疼”蘇錦瑞的表姨媽被逼著不能落人之後,幾年功夫已不知填進去多少錢。這倒罷了,關鍵是蘇錦瑞現下一年大過一年,長得像親娘,脾性卻是錙銖必計的蘇家人,現在就能隔三差五跟姨娘鬥,將來長大真娶進門,表姨媽可不敢拍胸口說拿捏得住。

她的臉色頓時難看起來。

“蘇家表妹的嫁妝,只可做錦上添花,卻不能雪中送炭。”邵鴻愷繼續說:“兩萬大洋的本金,加上利息,加上蘇家另外的陪嫁,統共能有多到哪去?不過是讓我們家茍延殘喘多幾年光景罷了,可幾年後呢,我膝下必定多幾個子女,弟妹又未見得有出息,到時候一家子怎麽辦?難不成賣了祖屋搬平屋去?再靠我去哪做教員,或是你托人謀個差事,賺點微薄薪金度日?”

他啪的一聲將書輕放:“眼光放長遠點,太太。”

表姨媽聽著未成年的兒子這一番老謀深算,不禁心情覆雜,兒子的野心顯然比自己料想的要大,表姨媽對此本該樂見其成。想當年,省城十三行舊聞中多少白手起家的巨賈,一窮二白時卻敢闖世界,他們仰仗的便是野心,有野心才敢闖,敢闖蕩才可能挨得了苦,掙得了錢。然而當對象換成自己的親兒子,她卻有些犯怵,只覺得邵鴻愷宛如從自己肚子裏爬出來的一個陌生人。

依稀仿佛的,昨日他還只是個被自己拉著手出門訪客的俊秀小兒郎,到底從何時開始,他卻長成離自己遠遠的這麽一個人了?竟然也能無師自通,胸中自有一本輸贏賬。

表姨媽吶吶地問:“那你打算怎樣?”

邵鴻愷總算轉身正眼看她,道:“我要在香港求學,入皇仁書院。”

表姨媽嫌棄道:“下到香港讀書有什麽了不得?還不如留省城。”

“路近,費用低,又是番鬼聚居之所,教授英文及拉丁文,同學中港商後代必定多,對我日後更有用。”邵鴻愷難得有耐心,徐徐道,“且在香港我能時時回來,省城咱們家的親朋戚友不至於斷了聯絡,聯絡多了,該做什麽,自然就曉得了。”

表姨媽未見得當場便被兒子說服,但她卻清楚,無論她讚同與否,邵鴻愷決定了的事,九頭牛都拉不回。於是邵鴻愷最終還是去了皇仁學院。他如實貫徹了為自己畫好的藍圖,也如自己所預料的那樣,一面在皇仁書院混得風生水起;一面又時不時回省城,如一件優秀的展示品,常常被表姨媽帶著展示在諸位親友面前。

這些年來,他雖人在香港求學,卻未曾與蘇錦瑞生分。兩人書信不斷,蘇錦瑞會對他罵二姨太無恥,埋怨家人冷淡;邵鴻愷也會對她講書院功課繁重,教導拉丁文的神甫如何古怪。兩個早熟的少年人在恰好的年紀,恰如其分地對彼此保留了一分的天真與信賴,甚至有一次,蘇錦瑞問起他為何要選香港念書,邵鴻愷還對她說了實話。

“因為一個人。”他說。

“什麽人?”蘇錦瑞睜大眼睛問。

“我父親的上司,匯豐銀行的買辦陳廉伯。”

蘇錦瑞皺起眉頭,她沒聽說過這個人。

邵鴻愷認真說:“我只告訴你哦,你可別往外說。”

“那是自然,快說快說。”

邵鴻愷微微笑:“這個人我一點也不喜歡,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都不喜歡他,可是他非常厲害,厲害到哪怕不喜歡,也沒人會在他面前流露這種情緒。”

“他十六歲就進匯豐,從底層做起,一路高升做到買辦,賺了很多很多錢,我以前有一次偷溜去沙面匯豐洋行,親眼見過他辦事,我才曉得原來我們華商也有人可以在洋人面前趾高氣昂,甚至連洋商要求他辦事,都得叫他一聲陳大官。”

“這麽威風啊。”

“是啊,”邵鴻愷目光炯亮道,“陳廉伯雖然出身南海絲業大佬陳家,可他從入行到今天把買賣做這麽大,靠的不是陳家,而多數是他自己。我看到他,就禁不住想,原先前清時,我們邵家也出過十三行赫赫有名的大班,出過跑南洋販木材香料一夜暴富的人物,我們姓邵的,絕不比姓陳的差。”

“可是這跟你選去香港念書,有什麽幹系?”蘇錦瑞睜大眼。

“因為陳廉伯只在香港念過書啊,跟我一樣都選在皇仁學院。”邵鴻愷目視遠方,緩緩道,“皇仁書院是出了名的難考難讀,他能啃下,我也能啃下,他能十幾歲就不在家做安樂少爺,反而甘願出來捱苦,我也能做到。我不信留洋多有用,我只信有條路擺在眼前,有人已走得很好給我看了,那如果老天能讓我可以沿著這條路努力,我不會輸給他的。”

蘇錦瑞聽得意氣風發,拍手道:“好哇,有志氣,那我先叫你一聲邵大官了。邵大官,你老人家好。”

邵鴻愷嘿嘿低笑,一撇頭拱手道:“不敢不敢,蘇小姐太客氣了。”

若他二人此刻回想,那兩小無猜的時光中銘刻的清脆笑聲仍然在記憶中呼之欲出,清新自然若晨風拂面,令人每每想起皆心情愉悅。

可是,無論邵鴻愷還是蘇錦瑞,對這種愉悅的需求都不是不可或缺的。他們還沒長大,沒法理解由青梅竹馬有多難得。

他們都處在年輕而張狂的階段,生活到處充滿更有刺激的、更不確定,又更具挑戰的考驗,更檢驗能耐的考驗。這點青梅竹馬的情誼,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沒了固然會難過,可沒了也就沒了,並未見得會離不了。

在蘇錦瑞入培道女中忙著融入時代新風尚,用各種新名詞擠兌二姨太的同時,邵鴻愷的人生藍圖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他完成皇仁書院的學業後,並未如他最初預料的那樣學陳廉伯返省城投身洋行,而是選擇繼續了留港求學。他考入半山上的香港大學,主攻法律與政治。他也沒急著琢磨使人一夜暴富的風險投資,或是雄心壯志要著手振興邵家家業,反而退了一步,靜默以待。時代在變,隔著大江大海,隔著山川湖泊,他能感知故土這種來自人心渴望變動的激情與力量。它匯聚成洪流,令人顫栗又神往,可又像掙脫羈絆的猛獸四下亂撞亂碰,稍有不慎,就能令卷入其中的人粉身碎骨。

個人想要出人頭地的欲望,家族想要覆興的責任,這原本都是邵鴻愷堅定不移的信念。少年像個旁觀者一般冷眼看過父親出盡洋相還洋洋自得,母親遭人恥笑卻不自知。那些時候,他不止一次地想過,將來我一定不能像他們一樣,我要成為陳大官那樣的人,做哪種生意都賺個盆滿缽滿,出門連洋人見到都要給面子賠笑臉,到哪都有人畢恭畢敬如迎財神。

可他越長大,越觀察周圍的世界就越懷疑自己的初衷,在一個督軍走馬換花,政府改弦易轍的時代,僅僅是成為陳大官那樣的買辦巨賈就夠了嗎?

他不是沒見識過本地的富貴榮華,一座學校,同學分三六九等,各有各玩,邵鴻愷不結交無用之人,他來往的都是紳士名流子女。山上富人區歐式建築裏的宴會,他跟著參加過幾次。可就在那樣的場合,他親眼目睹過,前一刻還倨傲自矜宛若領主巡視領地的太平紳士,下一刻就攜夫人親自到門口迎接港督府來賓,而那個來賓,往往不過是隨侍的一名普通英國軍官。

邵鴻愷看得很清楚,在這塊殖民地上,英國人看華人總掩飾不住骨子裏的居高臨下,而華人看英國人內心也未必真有那麽卑躬屈膝,而是現實中總有各種原因讓他們身不由己需對這些“鬼佬”笑臉相迎:比如生意往來,比如貿易關卡,比如對西洋人代表的文明秩序的認可與向往,比如對港督政府和尖兵利炮的畏懼;而一旦需要,華人之間又會各自聯合,給港府施壓,讓不知深淺的英國人吃癟,這麽多年下來,各有輸贏,維持的固然是表面太平,暗地裏卻風起雲湧,鬥智鬥勇。

與此同時,通過這邊許多國內外報紙,邵鴻愷又讀到一個與截然不同的中國。

他是邵家大少爺,對省城大戶人家之間的交際從小熟稔於心。那是幾十年如一日,任外頭如何風吹草動,內裏自有乾坤不變的。對大戶人家來說,最大的驚恐無非來自兵禍和重稅兩樣,兵禍能躲,重稅能逃,苛政之下,這些人總有脫身之道。其餘種種對他們而言,都是於己無關的,就連四牌樓那有青壯男子出門喝茶被抓了做壯丁,或是東山口吊犯人死屍示眾一類的消息,也不過引起太太們牌桌上幾聲嘆息而已。

可待他人在香港,卻在各種鉛印文字上,讀到離這千裏之遙的中國境況:故都北京政界熱鬧非凡,內閣議會輪番上場,新成員走馬觀花尚未為人所知,又有總理新人選開始亮相;各國銀行團經過磋商又向政府借款多少萬英鎊,而這筆善後大借款還沒料理清楚,大皇帝袁世凱卻走到盡頭。明明前幾日的報紙還在譏諷北洋政府的國會猶如鬧市私販聚集,各謀其利,過幾日卻又有大幅報道,講辮子軍在一個叫張勳的人帶領下進京搞覆辟,小皇帝的龍庭沒坐穩,沒過多久,又讓人轟下了臺。

亂哄哄,鬧紛紛,用風雲際會來形容這個時代,說到底還是承載了美好的想象,而作為身處這一時代的普通年輕人,邵鴻愷卻感到真實的仿徨而迷惘。

時代不同了。

那麽,就算做到陳大官那樣的人又如何?

就算能在政府與官員,督軍與將領的更疊間見縫插針,趁亂撈錢又如何?滿紙時事報道都充斥著“沒錢”兩個字,在國家千瘡百孔的前提下,個人的暴富能維持多久呢?

何況,現如今早已不是嘉慶年間十三行稱霸世界貿易的年代,祖輩們那些白手起家的傳說早已無法在當下革故鼎新的洪潮中被覆制,他如果想成為一方人物,只能另辟蹊徑。

經過深思熟慮後,他入港大後轉學法律,這時候他也不再拘泥於留不留洋這個問題,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朝他悄然打開,他申請到去美利堅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國際法的資格,他已決心要走上一條與父輩從商截然不同的路,而在此之前,他需要完成一件事。

他需要有持續不斷的大筆經濟支持。

為此他重回省城,默許表姨媽為他奔走,他甚至穿上他的定制西服,一次又一次前往陳公館。此時他早年入皇仁書院的經歷沒有白費,這成為他進入陳公館的憑證,他成為陳廉伯在皇仁學院的“校友仔”,由此得以出入陳氏兄弟組織的荔灣俱樂部。他本就相貌英俊,出身名門,名校畢業,前程無量,有一次次在達官貴人的宴會上歷練出來的知情識趣,一時間竟比他母親要受歡迎得多。

他回省城已快三個月,但他一直沒告訴蘇錦瑞。

邵鴻愷自問不是表姨夫那樣薄恩寡義的人,相反,他很念舊。他經常想起蘇錦瑞,想起他們一起成長的歲月,想起蘇家後花園小洋房上渦卷式牌匾山花墻,想起那裏種滿金桂飄來的甜香。想起兩人縮在雕花木板間隔起來的暖閣內,蓋一床錦被,偷看過刊印粗糙的《封神榜》。

對他來說,蘇錦瑞是不同的,便是他看過再多的漂亮女人,少女蘇錦瑞依然令他賞心悅目。這種賞心悅目不帶任何猥褻目的,純粹出於知根知底的憐愛,就如家中博古架上珍藏的外銷青花瓷盤,只是看著便覺得滿室風雅。

可一切也僅此而已。

邵鴻愷記得,那只青花瓷盤後來被表姨媽拿去送禮,家裏人縱然覺得舍不得,可沒人會認為沒必要——邵家幾代人沈澱到血液中的商賈氣令他們務實又清醒。對待蘇錦瑞也是如此,若邵家安好,年景平順,邵鴻愷是樂意娶她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一切自然順當而美好。

可他們錯就錯在長於這樣一個朝不保夕的年代,邵家日趨頹敗,蘇家也未見得能獨善其身,邵家蘇家若再綁做一堆,倆人間便是有再多情分,也終將在日後不可避免的衰敗蹉跎中消磨殆盡。

邵鴻愷看得明白,表姨媽對此也心知肚明,他們難得目標一致,對蘇家那場口頭約定的婚事三緘其口,他們假裝蘇家是再平常不過的親戚,不年不節的,登不登門無所謂。他們在講求實際這點上有血脈相通的相互理解,也曉得有些事,不說破永遠比說破要好。

可他們不說破,有人要幫他們說破。

那個人便是表姨夫。

表姨夫這些天得了人孝敬有上好的凈膏,吸飽後只覺精神頭足,身輕如燕,臉上看不出一點煙氣,他興沖沖出門要逛戲園聽戲。哪知到了戲院,卻撞見蘇大老爺在樓上雅座招待朋友,兩家本來就互有往來,還有一層誰也不想先說定的口頭姻親之約,撞正面自然要打招呼寒暄幾句。

這幾年蘇家買賣是不如從前,然再怎麽不如,比起表姨夫這麽個端著金飯碗還要討飯吃的窩囊廢總要強上百倍。加上早幾年,表姨媽指桑罵槐,譏笑二姨太苛待嫡女,落的卻是蘇大老爺的面子,蘇大老爺見到這對夫婦,心底總是不由要帶上三分鄙夷。

也是不巧,這一日蘇大老爺約人談事沒談好,又看到令己生厭的人,自然而然便不大耐煩擺親戚相見的客套模樣。表姨夫自己沒本事,可偏生最介意旁人說他沒本事,幾句話一說,心裏先被蘇大老爺不冷不熱的態度鬧了脾氣,他故意笑道:“蘇家表妹夫,你這大忙人怎麽今日倒有空來戲院聽大戲?你家的那些買賣行也肯放大老板出巡?”

蘇大老爺哼了一聲說:“難得忙裏偷閑,我是不比表姐夫整日有空,飲茶吃煙,聽戲吃酒,好不快活哪。”

表姐夫笑道:“是啊,誰讓我夫人爭氣,一下給我生了幾個兒子,現在我就能享大兒子的福咯,嘿嘿,你不知道吧,我家鴻愷港大畢業,要去美利堅深造,前途無量。這段時間我夫人天天帶他出去同些世伯世叔認識下,等他學成歸來,再娶房見過世面的媳婦,撐得起我邵家的門戶,我同我太太就能安心了。”

這幾句話擠兌的是蘇大老爺膝下無子,又暗指自己兒子鵬程萬裏,回來這麽久就是不見你女兒,什麽兒女親家,大家可以歇過這口氣掀開下一篇了。蘇大老爺氣得臉色鐵青,表姨夫得意洋洋。他回去便跟表姨媽並邵鴻愷吹噓一通,未了還拍邵鴻愷的肩膀道:“阿愷,不要愁,你爹我不點頭,你娘不敢顧著死人臉面,硬要你娶蘇家女。”

邵鴻愷一聽臉色登時沈下,他問:“哪個同你講我不娶蘇表妹?”

“別在我面前作戲了,”表姨夫笑瞇瞇道,“我這輩子不說萬綠叢中過,起碼也見識什麽叫鶯鶯燕燕,後生仔若想娶哪個姑娘,哪裏是你這不理不睬的樣?早幾年不好說,現在你讀過這麽多書,見過大場面,還出入陳公館,雖說陳廉伯那個人我看不上,可他現在鴻運當頭,能進出他家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你整日去那邊,見慣那些人,還能回頭看得上蘇家那個小丫頭?我老實告訴你,當年啊,我要是跟你現在這樣見多識廣,你娘我都不一定娶了……”

表姨夫後面說什麽邵鴻愷已沒去留心,他只如課堂上被抓包的學生一樣湧上一陣羞愧,他刻意不去見蘇錦瑞是一回事,可被別人點破又是另一回事。他確實沒跟蘇錦瑞有什麽花前月下之約,但那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情誼,而是因為他們都覺得倆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