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08集:高祖還鄉

關燈
書接前文。

英布造反前動員道:“如今的皇上已經老了,厭倦打仗了,只要皇上不來,誰還會是我們的對手?要論打仗,我最佩服韓信,他是戰神,百戰百勝。我也佩服彭越,游擊戰打得出神入化。但是他們都被劉邦這個老小子除掉了,我們不用怕這個逼死功臣的狗皇帝!”

手底下的人一聽這話,士氣高昂。和劉邦對峙時,果不出薛公所料,英布采用的就是下策。劉邦看到英布的排兵布陣,就和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一樣,心中十分惱火,沖著英布方向大喊:“你何苦造反?朕給你的還不夠嗎?”

英布為了氣劉邦,故意說:“我也想當當皇帝!”

英布其實不想當皇帝,他造反也是被逼的。劉邦怒不可遏,下令狠狠地打英布。

因為英布在漢營裏算降將,聲望和影響力不如韓信和彭越,再加上本來英布手下的人都以為劉邦不會來,他們還有勝算,可是沒想到劉邦還真親征了,軍心一下子就動搖了。

英布一路敗走,逃到了長沙國,因為英布是長沙國的女婿,他娶的是第一任長沙王吳芮的女兒,所以逃到長沙國還可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這時候長沙王吳芮已經死了,第二任長沙王是長沙哀王吳回,吳回和英布約定一起對抗劉邦,贏了就平分天下,輸了就一起浪跡天涯。英布同意了。

但是逃到番陽時,這位唯一一位打出要當皇帝的旗號的諸侯王英布,最終被當地的老百姓所殺。劉邦把自己的兒子劉長封為淮南王,英布叛亂到此結束,也宣告劉邦血腥屠戮異姓諸侯王的行動結束了。

盡管劉邦獲得了平定英布叛亂的勝利,但在平叛的過程中不知被誰射了一箭,正好射在了劉邦的舊傷上,劉邦也確實年紀大了,這一次的傷沒能養過來,回到長安後半年劉邦就駕崩了。

英布的主力部隊已經被消滅,殘餘部隊就交給了手下人去收拾,劉邦回到了他闊別已久的老家——沛縣。

這件事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因為這是劉邦有生之年最後一次回到故鄉,而且這位不讀書的皇帝還在此期間寫下了一首名揚千古的曲子《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找到了自己以前的鄰居,鄉親們一看劉邦回來了,現在的劉邦可不是以前那個泗水亭長了,現在他可是大漢王朝的開國之君啊!皇帝來了,鄉親們當然要大擺宴席,盛情款待,拉著劉邦在村裏喝了半個月的酒。

劉邦喝得高興了,就開始唱,唱出了《大風歌》。光唱還不行,還得跳。唱完了,跳完了,劉邦哭了,說:“豐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雖然我把國都定在了長安,但我始終忘不掉的就是豐邑啊!我生是這裏的人,死了魂也得回來!”

關於豐邑,還有一個小故事。劉邦“安一仇而堅眾心”,封賞了曾經背叛過自己的雍齒,當年雍齒是帶著豐邑投降了魏國,因而劉邦在給了沛縣一個特權,即永遠免除沛縣人的租稅和徭役時,豐邑就沒有份。

沛縣的老百姓看不過去,紛紛向劉邦求情,也問了劉邦為什麽不把這條特權給豐邑。劉邦也回答了:“豐邑是我的出生地,相比起我的革命根據地沛縣,豐邑對於我來說感情更深,不然我也不會花血本三攻豐邑。可我一想起我三攻豐邑的原因,我就絕對不會免除豐邑的租稅和徭役,就因為豐邑曾經因為雍齒的原因背叛過我。”

沛縣的老百姓接著勸,勸到最後劉邦也實在不好拒絕了,只好比著沛縣給了豐邑特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劉邦所謂的心胸寬廣其實是一種政客本色,他會把長遠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包括個人感情在內一切都排在後面。劉邦為了安定住手下一群功臣的人心這個長遠利益,封賞了雍齒,那是因為雍齒會影響到他的統治。可是自己給不給豐邑特權,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政權,這完全出自個人感情。

劉邦在豐邑停留了半個月,必須要啟程回長安了,豐邑的老百姓一直送劉邦送到邊境線上,紛紛奉上了酒肉蔬果。劉邦一看,鄉親們太熱情了,自己也實在是舍不得離開,於是又在豐邑喝了三天酒,這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我們說這是劉邦有生之年最後一次回故鄉,劉邦對故鄉的情感是非常深的,劉邦在四十八歲時離開了故鄉,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此期間再沒回過故鄉。闊別了自己生活了四十八年的故鄉十四年,劉邦重返故鄉時,喜悅是必然的,我們從《大風歌》裏也能讀出來。但是認為《大風歌》是一首勝利者的歡歌的人可就錯了,因為《大風歌》的前兩句的確表現出了劉邦的豪情萬丈與躊躇滿志,但是第三句筆鋒一轉,透出來的就是一種惶惶不安。劉邦也在擔心,到哪裏去找到一個猛士,守住漢家的四方國土呢?這也是我們前文書講過的,劉邦從登基開始就擔心的事,漢朝江山能否永固?會不會和剛剛滅亡的秦一樣?

由這個問題引出來了兩個方面的問題:君上和臣下。君上方面,劉邦惶惶不安的是兩點,第一,自己大限將至,究竟還能活多久呢?劉邦說不好。第二,自己死後,太子能否治理好這個國家?這個天下還會不會出現不安定的因素?

臣下方面,讓劉邦最惶惶不安的問題就是他不知道自己身邊還有沒有能夠信任的大臣。在劉邦的晚年,對劉邦刺激很大的兩個人,也是我們前文書丟下包袱的,他們都出自西漢政權的沛縣班底,理應站在劉邦的政治安全範圍之內,但是他們兩個,一個被賦予了巨大的權力,一個被戴上了巨大的帽子,他們就站在了劉邦政治安全範圍內邊緣。他們兩個,一個是蕭何,一個是盧綰。

劉邦猜忌蕭何由來已久,這就是巨大的權力帶來的副作用。在劉邦平定英布叛亂的過程中,蕭何仍在源源不斷地從後方給劉邦運輸物資。但是劉邦好幾次問前來押送物資的使者:“蕭相國在長安都幹什麽呢?”

使者每次都回答:“除辦軍需外,無非是與民同樂,相國愛民如子。”

劉邦聽後不說話了。使者回到長安,蕭何也要問使者皇帝的動向,以方便自己的工作能跟上皇帝的步伐。使者一說自己在皇帝面前誇相國,皇帝反而不說話了,蕭何也很奇怪,但是蕭何手下的另一個門客給蕭何點明了——蕭何又遇到了信任危機。至於蕭何是怎麽化解這場信任危機的,我們後文書講。

那個被封為燕王的盧綰,本來是忠於劉邦的,但在平定陳豨叛亂的過程中,盧綰聽了他不該聽的話。他讓自己手下很熟悉匈奴那邊情況的張勝出使匈奴,希望匈奴能夠不幫陳豨,幫著中央打陳豨。結果張勝到了匈奴那裏後,遇到了一個人,徹底改變了張勝此次出使任務的性質。

這個人是第一任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臧荼被殺後,臧衍就跑到了匈奴這裏,見了張勝,他對張勝講了一番話:“燕王之所以派你來出使匈奴,是因為你很懂怎麽和匈奴打交道。而燕國之所以重要,那是因為天下還不安定,還有人會起來反叛,燕國留著還有用。倘若天下太平了,燕國馬上就會成為劉邦下一個消滅的目標。”

張勝明白了,陳豨一滅,燕國就沒有價值了,就會被消滅掉,那他張勝的前途也就沒了。所以他對匈奴說的話變味了,他勸匈奴幫助陳豨對抗漢朝。(未完待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